9.罗马书

9.罗马书

 

《罗马书》长达7000个字,我们要分两次来谈这卷书信。我的目的是要给你们一把钥匙,让你们自己可以去把这个百宝箱打开,而不是直接教导、像用汤匙喂你们吃饭。我要给你钥匙,让你能够自己好好地仔细研读,并且要了解作者的用意。各位,你们可以理解吗? 

好,我们现在开始。这封书信有几个不寻常的地方:第一是开头的问候语很长。开头的问候语很长,但是结尾的问候语却更长,一整章都是问候语。各位知道吗?花这么长的篇幅转达朋友之间的问候,这种作为实在是很不寻常,保罗为什么这么做呢?

而且这封书信着重在教导,而不是在闲聊一些家常的事情,所以这是一封教导的书信,甚至超越了教导,因为保罗不断在辩论。这有点像是在对话一样,不断地引述诘问者的反对意见,然后再提出回答。“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这像是在对话一样。所以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这封书信跟保罗其它所写的书信不同的一点是,他写信的对象是他没有拜访过的教会,这不是他建立的教会,所以没有私人的交情。保罗他一向非常忠心地去看顾他建立的教会,他不会去干涉其它教会的事工,那么他怎么会去写一卷最长的书信,给一间不是自己建立、而且也没有拜访过的教会呢?难怪他在信上有一长串的问候语,因为要跟对方套交情,提到很多对方认识的人。

写信给不认识的人的时候,总要提一下彼此共同认识的朋友。像是我每次跟非基督徒说我是一个牧师的时候。他们总会攀亲带故地说:我的某某远亲,他也是一个基督徒,在什么教会聚会。保罗在《罗马书》最后一章,好像也有这个意味。我们来看一看,他跟写信的对方没有私人的交情,但是呢,我们在信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很想跟对方拉近距离,他渴望去拜访他们,去认识他们,同时也让他们认识他。为什么他渴望这么做呢?

他说他想去拜访他们,保罗说我希望能够去拜访你们。他为什么不等人到那儿再说呢?为什么要先写这封长信?难道不怕对方反感吗?保罗其实有他的用意,这封书信比其它书信要冷静,《加拉太书》充满了热情,但是《罗马书》就很冷静,十分地理性。我说过,这像是一篇教导,其中有一两个地方稍微热情一点,但是整体而言,这是一封很冷静的书信,跟其它的书信显然大不相同,其中完全没有提到危机,也没有什么争议,不需要他提出纠正。有人说这封书信嗅不出任何火药味,保罗的书信大多都有火药味,但是《罗马书》毫无火药味。

他为什么写这封信呢?是他想要传阅的一封普通书信吗?还是一篇讲道?或者是福音的单张呢?他为什么要特别提到罗马呢?这些是我们要解答的问题,可惜《圣经》学者给了我们太多的答案了。 

保罗写《罗马书》的原因至少有十二种不同的理论,但是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因。有人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持这种理论的人,认为原因跟作者有关;有人认为原因跟作者、读者还有两者的关系都有关;还有人认为原因在于书信的读者。从这些原因带出三种不同的诠释《罗马书》的方法,等一下我会一一地提出来,但是老实说,第三种是我个人的看法。 好了,我们先来看看另外两种看法,每一种看法各有两种理论,所以我会提出六项理论。

总共有十二项理论可以介绍,但是我只要介绍六项主要的,我们需要从这样的角度来了解书信的背景,尤其是像《罗马书》这样难解的书信。 我们先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保罗身上找出他写这封书信的原因吗?当时大约是西元55年,保罗他已经传道了20年,他完成了地中海东岸的宣教工作,在地中海东岸各大主要城市,都建立了一间重要的教会,他的工作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他尚未将福音传给每个人,但是他已经在每一个省份建立教会来传福音,所以他的工作目标已经完成了,他订了一个目标,当目标完成的时候,他就会知道。

我曾经在德比一间教会讲道,我问他们知不知道教会接下来一年有什么目标,因为没有清楚的目标就无法完成目标,知道自己教会目标的人请举手,只有一排的人举了手,其它排的都没有举手;其它教会都没有目标,只有这间教会有目标。而这间教会的牧师刚好跟我坐在台上,他吓了一跳说:我怎么不知道我们教会有目标?举手的人都是他教会的人,我对他说:可能要换牧师了。既然全体的会众都有一个目标,只有牧师他不知道,那么这个目标可想而知了。

各位应该要知道,基督徒务必要有目标,才会晓得目标是不是完成了。保罗他订了一个目标,也已经完成,地中海东岸的福音工作已经打下根基。接着他要往西,他继续向前走,他在东岸的最后一项工作是,为耶路撒冷的穷人收集一大笔奉献。当时耶路撒冷遭遇饥荒,很多人陷入困境,经济严重萧条,所以保罗的最后一项工作是教导他所建立的教会要懂得分享,并且为耶路撒冷的穷人收集奉献。就像今天有很多基督徒,为罗马尼亚的基督徒奉献一样,这是保罗的最后一项工作。

他把钱带到耶路撒冷之前,在希腊停留了三个月,恶劣的天候耽搁了他的行程,必须等气候好转才能搭船离开,所以他在希腊待了三个月,就在这段期间保罗在希腊写下了这封长信。

有人说保罗他是把讲道写出来,因为不可能永远讲下去,当你进入全职事奉的时候,会领悟到你不可能做一辈子,必须要录成录像带,永远保存下去。但是保罗那个时代,他没有录像带,所以他只能写下来,因此有人说保罗是在为他的福音信息留下纪录,这样后人在传福音的时候,才有纪录可以参考,保罗一开始就说:我不以福音为耻。然后他继续地谈论福音,所以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也许只是要记录他的信息,那是他最后的话语和见证,是他成熟的时候的回顾,他不知道他还能再旅行多久或是讲道多久,他说这是我的福音信息,是我的宣告和立场,可以说是他所有教导的摘要。 

另外的一个理论是,保罗不只在记录他的信息,也在记录多年来,他所遇到的各种反对的声音,并且针对这些声音一一的提出回答。我想,各位一定都知道,今天仍然有人写书,为基督教辩护,像是麦道卫就是一个杰出的护教者,他写很多很多的书来回答各种问题、还有反对。

所以有人说:保罗他不只是记录自己的福音信息,也记录如何回答传福音的时候遇到的反对论点。信中有很多对话和提问,并且反驳他所听到的反对论点,有人说:这是保罗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不过我不同意,因为这卷书有几个特点让这个理论站不住脚。 主要有三个疑问:如果这是保罗信息的摘要,为什么要寄到罗马?为什么只寄给一间教会,而不寄给其他教会传阅呢?这是第一点。我的第二个反对理由是信的内容并不是保罗传的福音。

可惜很多基督徒都弄错了,以为《罗马书》没有谈到的就不是福音。其实保罗所传讲的福音信息,很多都没有在《罗马书》中,比如像是天国,但是保罗曾经传讲天国的事;另外还有很多事,也都没有提到,比如像是耶稣的复活、还有耶稣的升天,也没有谈到教会,没有谈到圣餐,没有谈到天堂和地狱,没有谈到悔改,甚至没有谈到重生,而且很显然地也没有谈到上帝的天父身分。你也许没有注意过这些事,读这卷书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没有提到,但是我们常常会忽略。 

各位,听传道人讲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不谈什么,这会让你更了解这个传道人。既然保罗没有谈到这些,表示这并不是他的讲章摘要,这不是完整的福音信息。如果我们只根据《罗马书》来传讲信息的话,那么就会漏掉这几方面。接下来,我认为这不是他讲章记录的第三个原因是,九到十一章不符合两件事。在九到十一章,保罗深深地表达出他对犹太人的关心,只要能够让犹太人进天国,他自己甘愿入地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跟他传讲的福音无关啊。可惜的是,我们知道,有一些圣经学者他们认为,要把第九到第十一章的内容视为题外话,不是《罗马书》的重点。
 

我在剑桥求学的时候,有一位杰出的圣经教师教我《罗马书》,他对我恩重如山,你如果听到他的名字会吓一跳,约翰罗宾森,他是威尔沃斯的主教。我在剑桥求学的年代,听起来很老对不对?他当时是英国顶尖的圣经教师,他的成就要归功于他的叔父杰阿米提罗宾森,他是上一个世纪杰出的圣经教师。但是罗宾森成为主教后,信仰就垮了,他写了《对神诚实》一书,因为破坏基督教而声名狼藉。感谢主,他在晚年回到剑桥、也回归圣经,在上帝的话语中重拾信心,他教我《罗马书》,但是只教《罗马书》一到八章。

他说教到第八章就好了,因为下面几章离题了,这是不是很奇怪?因为这卷书信的章节并不是保罗分的,他写完罗马书第八章,又继续写第九章,接着他又写十一、十二章,中间并没有停顿。看罗马书第八章和其后经文的连贯性就知道,他说“没有什么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无论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生、是死、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那犹太人呢?上帝是不是已经弃绝他们了?没有,如果你看这两章之间的连贯性就知道了。

接下来十一章最后,他真诚的颂赞上帝的怜悯,他一直颂赞,一直颂赞,紧接着在第十二章,他说:我以上帝的慈悲劝你们。 用章节划分书信,真的是大大破坏了上帝的话。保罗没有把这卷书信分章,他是一气呵成的写出来,一路都有连贯性。这个理论却没有注意到这点,它说《罗马书》一到八章在讲福音,九到十一章是补充的题外话,其实不是,反而是整卷书信的关键。 

来看第二个理论,这个理论首先谈到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也就是保罗和罗马的关系,认为保罗写这封信到罗马一定有特别的原因,为什么保罗会写信到罗马呢?为什么在拜访之前,他要先写这封信呢?在这里有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是罗马是帝国之都,保罗他一直都想在关键的城市建立教会,而罗马是最重要的一个城市,所以保罗当然会想,在异教帝国之都建立教会,所以他想去罗马帮助那里的教会。

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有人提出这个理论,条条大路通罗马,各位记得以前有电报杆吗?在座有没有人记得呢?以前电话缆线架在空中,没有人听过“光纤”这种东西。英国以前每根电报杆上都有四五根横向的支架,而且都是朝着伦敦的方向,这个你们知道吗?都是指向伦敦。所以不管你身处英国什么地方,如果想知道伦敦的方向,只要看最近的电报杆就知道了。

同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保罗他走过的每一条路,只要继续走下去迟早会走到罗马,他向来的心愿就是去到这个重要的首都,帮忙建立那里的事工。我相信这话有几分真实,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保罗写《罗马书》就是为了要介绍他自己,好让对方认识他,像是一封推荐信,他不是请别人替他写推荐信,而是自己来写这封推荐信吗?我想保罗他应该不会这么做才对,他们也许听说保罗的讲道具争议性,也许很多人觉得他的讲道常会引发争议。所以保罗写这封信告诉他们,他的讲道没有争议性,他所传讲的是他们早就听过的福音,于是写给他们一篇讲章模板。这个理论很有意思,但是仍然不尽正确,不过我觉得倒是与事实很接近了。 罗马是保罗往西到西班牙的一扇大门,他已经把福音传遍地中海东岸,如今他想要往西,所以保罗他必须就近找到一个新据点。

耶路撒冷是第一个据点,安提阿是第二个,但是安提阿离西班牙太远,所以他要找到一个新据点,这个据点必须是往西方的大门,他只打算造访那个地方。他说:我不会留在那里,我只是顺道拜访你们,然后就要去西班牙。所以,他写这封信可能是要为地中海西岸找一个新据点,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仍然觉得不尽正确。 我们再往下看,各位,我必须要承认这些理论其中确实都有几分真实,但并不是全然正确,这两个理论都是假定保罗对于他的读者有所求;其实不然,他反而是想为他们付出,为他们做些什么,他说:我想要服事你们,我要来送你们一个礼物。

可是这仍然无法解释看似格格不入的第九到第十一章,因为这几章一直在讲以色列,如果只是希望他们支持西方的宣教工作,为什么要讲这些呢?这几章让上述理论没有办法成立,这几章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罗马书》这卷书信最重要的部分。 

而且以上的几个理论也无法解释第十二到第十六章,这几章提到实际的言行举止,并且只谈到其中三、四种并不常见的问题,各位可以了解保罗为什么不谈基督徒一般的道德还有一般的行为,却只谈论三、四种不常见的问题呢?我想我已经把你们搞糊涂了,你们看起来很迷惑的样子,再忍耐一下,就快讲到了。 接下来我们要从罗马的角度来看这封书信,信上提到罗马有什么需要呢?保罗为什么写《罗马书》?他希望这封信带来什么结果?罗马到底有什么情况需要保罗在信上讲这些呢?我认为罗马的情况其实是关键所在,是关键所在。 罗马的情况如何呢?包括内在跟外在的情况到底是如何呢?外在的情况是罗马城,信上一再提到。读《罗马书》第一章就像是在读一份罗马城出版的周日报纸,比如说,罗马书一章谈到男同性恋跟女同性恋,为什么会讲这个?各位知道吗?因为当时的罗马是一个同性恋的温床。各位,我觉得很奇怪,伦敦这个城市也快速地成为同性恋的温床。各位,你们知道吗?

罗马的头15个皇帝之中,有14个皇帝是同性恋,如果皇帝是这样,你可以想象朝廷是怎么样呢?整座城市也是一样。保罗在这里一再谈到罗马的情况,跟现代的情况实在很像,整个社会道德败坏到了极点,子女违抗父母,人民无法无天,暴力和犯罪到处泛滥,生动地描绘出这座古帝国之都。《罗马书》第一章所描述的情况十分严重,后来在政治和社会上,罗马确实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当时的罗马人个个想尽办法逃税,人头税根本收不到。其实人头税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当初如果不是要收人头税的话,耶稣就不会降生在伯利恒了,我们应该用基督徒的态度来看待纳税,而不是一心想要改变;因为突然要收人头税,救主才会降生在伯利恒,各位想想,所以纳税其实也有好处啊。但是人头税很难收,大家都在兼差,大家都在想办法退税,可是《罗马书》第十三章吩咐基督徒一定要好好地纳税, 各位,读这卷书信可以看出,当时罗马的政治还有社会问题,所以保罗想办法,要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满足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看清环境,他去之前就先帮助他们,我想这是因为保罗他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够到罗马去,他知道他会被逮捕、受审,圣灵早向他显明这些事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亲自到罗马去讲道,所以就在去之前,先向他们传讲信息。

保罗针对罗马这个城市所发生的罪恶的情况,还有不法的情况,告诉他们,他说福音才是解决之道,我不以福音为耻。
 

很多年前,我到罗马去,那是1947年的时候,当时我才17岁,你们可以算出我现在几岁。我在罗马的时候,有一天的时间我可以自由活动,我决定走到亚壁古道,我在那条路上走了几哩路,经过早期基督徒聚会的地下墓园,然后转一个弯,走回罗马城,来到一座山,走到山上,伟大的罗马城映入我的眼帘。我看着我脚下的石子,那些石子正是保罗时代的石子,当年亚壁古道的石子,灰石铺成的道路,我看着脚下的这些石子,那条路只有10呎宽。

我心里想起保罗的双脚,想到他被两名罗马士兵押解,脚上捆着锁链,走上这条路。各位,保罗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呢?走上这座山,看见这座大城,看见许许多多的建筑,罗马广场、罗马竞技场,看见此情此景,他心里在想什么呢?这时我心中浮现了他说过一句话,“我不以福音为耻,因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保罗他第一次看到这座大城,心里非常地震撼,所以就说出:我不以福音为耻。不以福音为耻,我里面有一股大能足以将这一切摧毁。于是保罗他抬头挺胸,进入罗马城,心中带着福音。

他为罗马写了这封信,他的信息是:不要让海水进入救生艇,救生艇应该行在海水中,但是海水若灌进救生艇就糟了,教会应该处在世界中,但是世界若进入教会就糟了,那样会沉船,救不了任何人。整卷书信都在劝勉基督徒,因为他们所住的世界充斥着暴力还有罪恶。这也是给我们的信息,但我仍然不认为这是真正原因。 

我认为保罗写这卷书信,是为了教会内部的景况,而不是罗马城的景况。我们晓得罗马教会的背景,所以我们很清楚问题所在。当时的罗马确实有一个问题,问题的起因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罗马的教会是谁建立的,但是我知道五旬节那天有人从罗马来到耶路撒冷。

因为《圣经》提到从罗马来的客旅,那天信而受洗的三千人之中,一定有罗马来的人,一定是这三千人之中的某些人,他们把福音带回罗马的家乡去,因为当时在罗马有一个犹太区,在那里住了四万名犹太人。当时已经有犹太人住在地中海沿岸各地,有四万人住在罗马城,罗马的第一间教会一定是犹太人建立的,而且就在那个犹太区里。信耶稣的犹太人被圣灵充满,所以罗马教会一开始的时候,全部都是犹太人,而且教会一直在不断地增长、不断地增长,当时的教会是由往返罗马的基督徒商人在资助。

后来革老丢做皇帝,《我,革老丢》这是一出电视剧,由“贾柯比”——德瑞克贾柯比主演,在戏中他演革老丢,革老丢他讨厌犹太人,经常找借口要把犹太人赶出罗马去,他说犹太人为了一个叫做奇督的人,引起动乱,所以应该滚出罗马。奇督?这很可能是指基督,他可能是讲错了,我想是他讲错了。当时,在犹太区中的犹太人和基督徒起了冲突,保罗不管到哪里,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犹太人最反对福音。在罗马的犹太区,因为基督徒起了动乱,所以讨厌犹太人的革老丢,就趁机下令把犹太人通通赶走,他说你们连自己的同胞都处不好,所以不准留在罗马,结果四万名犹太人被迫离开罗马。

我忘了是西元……西元哪一年,对不起,我事先没有写下来,你们得要自己去查了。犹太人就这样被赶出去,其中有一对犹太夫妇亚居拉和百基拉,他们是一对犹太夫妇,在《使徒行传》第十八章中记载,保罗在哥林多认识了这对夫妇,因为他们被革老丢赶出罗马,所以大伙儿都在一起。但是这个时候,在罗马的教会,有几个会友是外邦人,罗马教会原本有许多的犹太会友,可是突然只剩下一小群外邦人,但是他们渐渐增长,外邦人向外邦人传福音,结果原本以犹太人为主的罗马教会,一下子变成了以外邦人为主的教会。接着革老丢驾崩,下一个皇帝准许犹太人回来,因为犹太人很会做生意,这话是真的。

后来有很多的皇帝都邀请犹太人回到罗马来提振经济,于是犹太人纷纷回到罗马定居,包括犹太基督徒,可是这个时候,教会是由外邦人管理,从这里你有没有听出危机呢?犹太基督徒回来了,可是他们却不太受欢迎,教会现在由外邦人管理,这种情况层出不穷,直到今天仍然是一样。离开的人回来重新加入,但是重新加入教会生活并不容易,也许你可以了解这种感受,问题就出在这里,结果教会里的犹太人跟外邦人关系紧绷。 

各位,开启《罗马书》的钥匙就在这里,保罗在《罗马书》这卷书信里,字字句句都是为了叫这两群人和好,这卷书信从头到尾都在讲这个情况。他先谈到罪,罗马城中的罪。他说外邦人是罪人,他说犹太人也是罪人,首先要明白这一点,外邦人是罪人,犹太人也是罪人,我们都一样,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犹太人不比外邦人好,外邦人也不比犹太人好,全部都是罪人。接着他谈到称义,如何与神和好。他说我们都是因信称义,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外邦人。

他在信中从头到尾都说: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都是罪人,都要靠同样的方式得救,将来要进同样的天国,靠同样的宝血得救,那么为什么要争谁比较重要,为什么要争谁先得救,为什么要争谁在上帝眼中比较重要。 接着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保罗他谈到外邦人和犹太人对福音各有一大问题,分别是律法主义还有放纵,外邦人容易放纵,可是犹太人却容易死守律法主义。

所以保罗在第六章谈到放纵,他说:你们一旦受洗就脱离了罪,罪不能再辖制你们。第七章他谈到律法主义,谈到他自己的过去,他说:我努力遵守律法,还是守不了“不可贪心”的诫命,所以他说:律法是守不了的。

他分别处理外邦人的放纵,还有犹太人的律法主义。 接着他在第八章谈到圣灵的自由,圣灵的自由。这三章就像《加拉太书》的信息,但是保罗特别谈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问题。他说:你们两个都有问题,都是罪人,都是因信称义,都误解福音,外邦人变得放纵,以为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犹太人则回头去守律法,你心里想要守上帝的律法,却忍不住去守罪的律法,所以到了最后你只好大叹,我想行善却行不出来,不想行恶却行出来,这就是死守律法主义的下场,让你陷入绝望的深渊,真是可怜啊;我们需要圣灵的自由,来叫犹太人和外邦人和好。

接下来第九章到第十一章,是这整卷书信的关键。你知道外邦人常常会有一种想法,我们仍然会有这种想法,这个国家大多数的教会也持这个想法,以为我们就是新以色列,以为我们已经取代了犹太人,他们是在上帝的旨意之外,但是我们是在里面。第九章到第十一章就是在谈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对立,今天仍然需要处理这个问题,今天仍然需要传讲第九章到第十一章,因为这个国家的教会,很流行所谓的“取代神学”,认为上帝已经跟犹太人断绝关系,如今教会就是以色列,绝对不对。新约圣经中从来没有称呼教会为“以色列”,保罗不得不问:你以为上帝已跟犹太人断绝关系,只因为犹太人拒绝上帝,所以上帝也拒绝他们吗?不可能,这整段信息成为整卷书信的关键。 

整卷书信的关键就是关乎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保罗说:这又回到我先前提出的问题,我说,你们外邦人不要骄傲,因为犹太人被砍掉、换你们被接上去,你若不在上帝的恩慈里、你若不在上帝的恩慈里,也会被砍掉。措词十分强烈,基督徒若不在上帝的恩慈里、若不在上帝的恩慈里也会被砍掉,所以别向犹太人夸口。

他说:我告诉你一个大奥秘,将来有一天全以色列都要得救,他们会被接回来,犹太人和外邦人将成为上帝面前的一棵橄榄树。 各位,这几章成为关键,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这整件事,情况就是:犹太人被赶出教会,外邦人进来,如今这两个团体互相对立,他们都认为自己强过对方,犹太人说:我们先被拣选。外邦人说:可是你们已被砍掉,被我们取代了。保罗说:这样讲不对。

保罗从头到尾都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举出各种教义和想法来处理,但是主要是为了解决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旧约时代的犹太人和外邦人,有严重的对立关系,在圣殿中有一道高墙,隔开外邦人院和内院,墙上还贴着告示说:“外邦人止步”。保罗有一次被捕,就是因为有人诬告他带了外邦人进入内院。他在肉体上并没有带外邦人进入内院,但是在属灵上有20年的时间不断这么做,因为他在《以弗所书》二章中说:中间那隔断的墙已经拆毁,犹太人和外邦人可以一同进入圣所。这是保罗一直在传讲的信息,最后被人诬告说他带外邦人进入内院。所以耶路撒冷发生暴动的时候,保罗就遭到逮捕。

这是保罗很关切的一件事,罗马教会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他们都相信耶稣,可是却彼此对立。保罗说:你们都是罪人,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都因信称义,你们都因信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你们之间没有差别,奉劝你们外邦人别再放纵,犹太人也别再死守律法主义。

第八章谈到圣灵的自由。九到十一章则谈到犹太人的历史,他们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他说:我告诉你们一个奥秘,将来有一天犹太人会全部归回。很棒的一个奥秘,当然他们需要见到耶稣才行,当犹太人见到耶稣的时候,就会顿悟到他们从前所犯的错。

至于罗马书实际应用的部分,在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中,在谈行为问题。但是保罗他只谈到对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关系所造成的紧张的行为。

什么行为会造成双方关系紧张呢?就是食物。饮食是第一件明显的事,因为犹太人对饮食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保罗提到拜过偶像的食物,他谈到这个问题,犹太基督徒认为不能吃拜过偶像的食物,但外邦基督徒却不以为意。

他又谈到每个星期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他要解决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外邦基督徒没有守星期天的规定,很多守星期天的规定十分奇怪,其实星期天并不是安息日,在星期天敬拜上帝是因为那是上帝造天地后第八天,是创造周之后的第一天,星期天是上帝工作周的第一天,我们不是在纪念上帝休息,否则应该在星期六作礼拜,我们是在纪念祂重回工作岗位,这正是祂在复活主日所作的,重新创造整个宇宙。但是头一次施行创造的六天之中,是先造天地,最后才造人;而这次则是先造新人,最后再造新天新地。这是在创造周之后,所以星期天是所有基督徒最忙的一天,星期天不是休息的日子,而是上帝最忙的日子,星期天比其它日子,有更多人得到新生命。圣灵是在星期天浇灌下来,所以星期天是基督徒庆祝的日子。

初代教会不在星期天休息,有300年的时间。基督徒不能在早上十一点和晚上六点半作礼拜,因为传统的规定是不能改变的,他们必须要在清晨一大早的4点、5点或是晚上9点、10点作礼拜,因为犹太基督徒他们只休星期六,而外邦人则照罗马人的规定每十天休息一天,不是每七天休息一天。而奴隶根本就没有任何休息日,初代基督徒大多是奴隶,所以有300年的时间无法在星期天作礼拜。

教会中有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时候,那种紧张的关系可想而知,犹太人守他们特别的日子星期六,外邦人则没有守特别的日子。保罗说:这是个人的决定,不管做什么,都要为主做,如果有人想守特别的日子,这是可以的,只要是为主守的就行了;如果有人要为主守每一天,这也可以,一点都没有问题,不要互相论断。他说只是个人心里要意见坚定。

今天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同样需要变通,不要规定别人一定得怎么做。上帝感动你去做一件事情,并不表示你可以规定别人也要这么做,除非是《圣经》上针对所有基督徒有清楚的教导。但是有很多规定其实并不是出于《圣经》,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和平共处。所以保罗在处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连书信最后都在一直讲这个问题。

教会中如果有犹太人和外邦人,关系就会紧张,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犹太基督徒教会,你知道吗?伦敦现在有弥赛亚教会,他们曾经邀请我担任长老,我说:我觉得很荣幸,你们竟然邀请外邦人到你们教会担任长老,但是我告诉他们:我目前的事奉非常忙碌,不可能接下这个责任,可是我要谢谢你们的邀请,为什么想找我呢?他们说:我们不希望教会里只有犹太会友。我觉得这样做很好,就算在星期六作礼拜也没关系,因为没有任何规定一定得要在星期天作礼拜。

讲到安息日,君士坦丁大帝信主以后,就订定基督教为国教,我认为这对基督教很不好,可是有人却认为很好,突然间人人都得当基督徒,所有的商店星期天都得关门,星期天大家都得休息,这样基督徒就可以睡懒觉了。如果我们回到从前的做法,在清晨四点和晚上十点作礼拜,很快就会看出,谁是真正的基督徒,很快就可以甩掉只做礼拜的基督徒。

所以保罗在信上一直谈到罗马许多基督徒,他说:罗马许多基督徒,他们在当时非常艰难的社会情况下,要为基督而活。加上教会内部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关系紧张,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们再来读《罗马书》,就会明白这才是关键。

好了,各位,接下来要谈《罗马书》本身的信息,只剩半小时,我应该讲什么呢?你要去读,你要去读,一再地读这卷书,很多人花时间读《罗马书》,他们获益无穷,但是我可以提示几件事。

来看几个重要的词汇。也许你没有注意到,读《圣经》的时候要是没有注意到上帝这个词,实在很不好。是不是很奇怪,常常会跳过,因为对这个词太熟悉了,但是上帝这个词是关键,出现的次数最多,总共有153次之多,平均每隔46节经文就会出现上帝一词。如果你喜欢玩数字,可以算算看,但那是关键,重点是在上帝,你们是上帝的子民,不论犹太人或外邦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你们教会的焦点是上帝。如果把“基督”和“主”的出现次数加在一起则是第二高,我告诉各位,我是这样加的,“基督”65次、“主”43次,两个加在一起108次,那会变成出现第二高的词。出现次数第三高的词,很有意思的是“律法”这个词。《圣经》有一些书卷的关键,在于某个词的出现次数,由此可见重点所在,有的时候会误导,但是通常是一个不错的指标。“律法”这个词频频出现,保罗不断谈到律法,因为犹太人把律法主义带回来,他必须阻止这股风气,回来主导教会。如果全教会都是犹太人,要怎么守安息日和饮食规定都可以,但是现在教会大多是外邦人,犹太人重新回来加入教会,在守律法方面就必须谨慎行事,不要想把外邦人变成犹太人。

“罪”这个词也出现很多次,有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说:某一个教会来了一个新牧师,会友听完讲道回家之后,家人问他:牧师讲了些什么?他回答说:牧师讲到罪,牧师说他反对罪。没错,各位,我们是应该反对罪,保罗他也反对罪,“罪”这个字一再出现,但是他不只是讲到罗马城的罪,而是谈到基督徒当中的罪。他说:不管是基督徒或者是非基督徒犯的罪,上帝都反对,祂必须审判。这一点一定要明白。

我来归纳一下,请各位听我归纳。基督徒是因信称义,但是将来会因行为而受审判,因为行为是信心所结出的果子,所以基督徒犯罪是很严重的事。这一点很重要,保罗很强调这件事,虽然他写信的对象是基督徒。

下一个常出现的词是“信心”,这个词我们谈得很多。再来是“义”,等一下多谈一点。“信心”这个词出现40次,他们原是在罪上联合,如今在信心上联合,他们因信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再接下来的这个关键字是“义”,下面的这个重要的字是“义”,尤其是上帝的义。

你知道马丁路德怎么信主的吗?他原先十分痛恨“上帝的义”这个词,这个词令他恐惧。有一天他在外面遇到暴风雨,有一棵树遭到雷击,而他就在那棵树旁边,他仆倒在地上,想到上帝的义,他心想:我要下地狱了。他觉得上帝的义实在很可怕,那是纯净的,是圣洁的,上帝的义会把我们打入地狱。后来有一天他醒悟到“上帝的义”这个词,是指上帝要把祂的义赐给我们,上帝祂不要独享这义,然后用这义来审判我们,祂要跟我们分享。福音就是关乎上帝公义的好消息,上帝要将祂的公义赐给我们,重点就在这里。

但是外邦人和犹太人都有一个问题,当然问题很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外邦人的问题是不义,而犹太人的问题是自以为义。我不知道哪一种人比较难信主,其实我知道,我知道好人比坏人更难进天国,自以为义的人很难进天国。

我记得我有一次受邀到浸信会妇女联盟去讲道,我面对那样的团体不太自在,觉得像但以理掉进狮子坑。有一位身材高大有礼貌的女士来问我,她说:“你是今天下午的讲员吗?”我说:“对。”“那你要讲什么主题呢?”我说:“恩典。”她说:“听起来不错。”然后我就上台去讲道了。我说:我要告诉各位,恩典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恩典就是做坏事不见得会让你进不了天国。在场每个女士都对我报以微笑,她们喜欢听这个,听起来很棒。第二,恩典就是做好事也不见得会进天国。她们一听,立刻拉长脸,她们不喜欢听这个。我说:这就是恩典的含意。等到我讲完道以后,主席到我的面前,她来找我,她问:“难道我做过的善事全都白费了吗?”我说:“对接受帮助的人来说并没有白费,但是对你个人没有帮助。”她说:“那我没有听错。”她再也没有跟我说过话,而且再也没有邀请我去讲道了。

上帝的义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那义要求你为自己的善行悔改。可惜大多数人听到悔改,只会想到自己的恶行,其实不然,最难的是为自己的善行悔改。为自己的善行悔改并不容易,保罗说他将自己的义看作是粪土;先知以赛亚也一样,先知以赛亚,他的比喻比较适合形容妇女,而保罗的比喻,则比较适合形容男人。以赛亚说:人自己的义就像沾染经血的秽布。这种东西你可不想让人看见。《圣经》上说你的义可能是拦阻你得到上帝公义的最大障碍。

目前英国的监狱内正经历一波属灵的复兴,这你知道吗?上帝在我们英国的监狱里大大动工,衪要从监狱中兴起传福音的人。各位想想,全国各地都是吃过牢饭的传道人,很叫人兴奋,对不对?我有一个朋友,他信主以后,为过去曾经犯下的一项罪行去向警察自首,结果他上了法院,但是因为是自首,法官从轻量刑判了他两个月。他就入狱服刑,在里面传福音,大家都叫他“主教”,两个月后他必须离开他训练的门徒,于是他又去自首承认另外一项罪行,再度入狱服刑。他对我说:全英国的布道家,只有我获得英国女王的全额资助。如今他是全国知名的布道家,你们应该都听过他的名子。由此可知,犯错的人要进天国,真的容易多了。另外我记得,曾经有一个加拿大全国电视台的老板,他没有想清楚就对我说,他可以让我在节目中,自由地畅谈20分钟。我说:我要谈上帝的国度。他一听,脸就拉长了,他说:我们是靠广告吃饭,必须有观众才行。我说:我就是要谈这个,这是我最喜欢谈的主题,也是耶稣最喜欢的主题。他说:好吧。于是我就对着镜头讲了20分钟上帝的国度,摄影棚里面有电话让观众打电话进来,第一通电话打来是一个女人,她说:你好,我是个妓女。她说她在多伦多市的扬街卖淫。她说:我刚刚看了你的节目,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问她:什么问题?她说:我想知道怎么才能进天国?我问她:你为什么想进天国?她说:我想认真面对自己的人生。我说:哈利路亚,我传讲的福音是对的。因为如果好人喜欢你的信息,你讲的福音一定不对,如果坏人喜欢你的信息,你就讲对了。了解吗?

福音就是上帝把祂的义给我们,不必靠自己去成就义,可以在基督里得到这义,这是好消息,不是吗?但是对那些做义工的人来说却是坏消息,那些投入扶轮社等等慈善工作的人,他们很难接受福音,因为他们做过很多的善事。真正的悔改会转离恶行,可是也会转离善行。我很少听到传道人传讲要为善行悔改,但是善行是拦阻人进入天国的最大障碍,因为善行会让你觉得自己很好。我很少在祷告中听到人向上帝求怜悯,这实在很可悲,因为上帝充满怜悯,只要你向祂求,祂就会给你,这样的祷告必蒙应允。但是人都要等到下场悲惨了,才会求上帝怜悯,我们通常只会向上帝求指引和赐福,因为不觉得自己坏到需要上帝的怜悯,但是当上帝听到人祷告说:主啊!求你怜悯我这个罪人。天国的门就打开了,祂无法抵挡这种祷告,因为祂充满怜悯。

《罗马书》从头到尾都提到“怜悯”,上帝渴望赐给我们祂的公义。祂说:从我这里拿一些义去吧,你自己的义永远都不够。所以在传讲公义的福音的时候,外邦人的问题是不义,他们需要渴望公义,才会想要接受基督;但是犹太人的问题是有太多的义,他们自以为是好人。所以保罗谈到这两个问题,他说:救赎是一个过程。我前面谈到回收男人和女人的时候,你们都笑了,我现在比较常用回收来解释救赎,因为别人比较容易懂。

和“救赎”一词最接近的是“废物利用”,不是“安全”。我发现有很多人只想要安全,福音的重点不是给人安全,而是如何废物利用,如何回收,如何从拉圾坑中把人抢救出来,重新回收,重新让上帝使用。回收的过程必须要花时间,我不喜欢别人跟我说:上周主日我们有7个人得救。我会告诉他:这7个人只是刚刚踏上得救之路,得救是一个过程,我还没有完全得救。但是我对美国南方黑人牧师的祷告深有同感,他说:主啊,我只是一个半成品,我离将来完工的样子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赞美主,我不再是从前的我。换句话说,我仍在得救的路上。新约圣经中的“得救”一词,有三种动词词态,我们已蒙拯救,目前正在得救的路上,将来必要完全得救。在我们的圣经《希伯来书》中说到,耶稣会再来,拯救那些等候祂的人。所以祂会来拯救我,我还没有完全得救,你们肉眼所看见的我,还没有完全得救,我将来会有新的身体。《圣经》说:我将来会回到33岁的样子,对60几岁的人来说,真的迫不及待要回到33岁,这是好消息。在座的年轻人似乎没兴趣,没关系,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觉得是好消息,在座有几个白头发的人,我应该并不是年纪最大的,这是好消息。但是我的身体尚未得到救赎,我身上有一些部分,还没有得救。

我遇到过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一个人第一次来到我们吉尔福的教会,我知道那是他第一次来,他住的地方离我们不远,我想顺便开车送他回家。会后他上了我的车,我载他回家,我问他觉得那场聚会如何,是不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的教会,他说:对啊。我问他觉得那场聚会怎么样?他说:还好。我问他:你觉得讲道怎么样?他说:你刚才说耶稣救你脱离你的罪。我说:没错,是这样,所以祂叫耶稣。他说:请告诉我,祂救你脱离了哪些罪。哇,这个问题真难回答,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所想到的第一个罪其实还没有完全脱离。上帝透过一个非基督徒对我说:是你不让我救你。

各位,耶稣不只是来给我们一张进天国的门票,不只是饶恕我们的过去,祂是来拯救我们,祂不只是来救我们脱离地狱,更是来救我们脱离自己的罪;并且除去世人的罪,让世人重生。有多少人可以告诉我,你已经从你的罪中被救出来?你正走在得救的路上,这是一个过程。

接下来我们要来看一看保罗在信上提到的几个词,但是他没有用下面三个词,这是神学家使用的词。我来说明一下,你如果看到才会晓得是什么意思,你如果读《罗马书》的注释,会看到这三个词:称义、成圣和得荣耀。我很不喜欢这些词,这些是拉丁英文字,拉丁英文字都很长,多音节而且抽象,我不喜欢。所以好的传道人会用白话英文,白话英文说:血、泪、辛苦和汗水。拉丁英文则说:牺牲、痛苦、劬劳和汗水。各位,你们觉得上面哪种用词比较容易懂呢?马流汗、男人流汗、女人流汗,各有不同的词汇来形容。

下面的这三个词是源自拉丁文,我们来看看。首先是称义,我知道新几内亚有一个英语圣经译本,在座有人去过新几内亚对不对?我不知道你们坐在哪里,这个英语圣经译本其实并不好,我对“称义”这个词毫无感觉,但是他们把“称义”这个词翻译成“上帝说那个人没事了”,很棒对不对?你们整张脸都亮了起来,因为翻译得真好,对不对?上帝说那个人已经没事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他在我的册子上已经没事了。称义就是这个意思,很美的福分,但这只是得救的第一步,却能救我们脱离罪的刑罚,这刑罚就是与神的关系破裂。上帝说:你没事了,你是我的孩子。世上其它的宗教都说,只要行善就可以与神和好;但是基督教说,上帝先说你已经没事了。

我认识一个来自英国北部的人,那个人是那个地方的一家少年感化院的院长,在感化院里有一个男孩,他一直感化不了,他软硬兼施,试尽了一切办法,可是却都徒劳无功。那个男孩十分叛逆,有一天我这个朋友把男孩叫进办公室说:我已经试尽一切办法要感化你,我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但需要先得到你的同意才行。他说:我要收养你作我的儿子,我要你姓我的姓,如果你再惹事生非的话,被玷污的就是我的姓,我要你离开这个感化院,来住我家。男孩抬起头看他,他问男孩:你同意吗?男孩说好。如果我说那个男孩从此改过自新,那我就是在说谎,但是他从那个时候开始,确实是想要改过自新了,所以上帝先让我们称义,再让我们成圣。祂说:我们先除掉罪的刑罚,你已经被我收养成为一家人,从现在起,被玷污的是我的名,你离开感化院,离开律法,进入恩典,被收养,这是救赎的起点。很多人以为走到这一步,就已得到完全的救赎,其实没有,这只是走到正确的起点。

接下来得救的第二部分是成圣。脱离罪的刑罚以后,破裂的关系恢复了,如今脱离罪的权势,不再受罪的辖制。成圣跟称义一样需要信心,我们因信称义,也因信成圣,不必靠自己成圣,但是需要不断信靠,时时刻刻信靠,将来有一天,会走完全程得到荣耀,永远摆脱罪的试探。活在这种世界多好,没有不能做的事,没有试探,你能想象那种情景吗?没有不能做的事,简直就是天堂嘛,天堂本来就是这样。神学家谈到这义就算归到我们身上,因为我们是藉着信靠基督才会称义,是祂的义遮盖了我们的不义。当我们受洗归入基督,就是披戴基督,如今上帝看我们的时候,只会看到基督,我们被藏在基督里,这义归到我们身上。但是也需要分给我们,不只遮盖我们,还要分给我们,上帝要将祂的义分给我们,而不只是归到我们身上,我们相信的那个当下,这义就归到我们身上。但是上帝也要我们成为义人,当我们走完全程,就会站在荣耀里,看见上帝的本相,上帝要我们因为信祂而成为义人。

各位,所以保罗用救赎的主题,帮助犹太人与外邦人和好。

最后我们来看看《罗马书》的大纲,我不能再详谈了,要花太多时间,只能大略地介绍一下。

《罗马书》可以清楚的分成信心、盼望、还有爱这三个主题。新约圣经作者一再提到这三种美德,尤其是《彼得前书》。但是头四章都在讲信心,接着第五章出现一个新词“盼望”,仰望未来。信心是看过去,看上帝在基督里的作为,盼望是仰望未来,看上帝将有什么作为,不只在外邦人身上,也在犹太人身上动工。接着十二到十六章出现了第三个字——“爱”,关心目前的景况,然后付诸行动。

下面这张大纲会吓到写笔记的人?各位觉得怎么样?各位,我已经尽力的想出了这个最简单的大纲,我可以告诉你们,我还有一个更长更详细的大纲,但是我不敢把它拿出来,因为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但是接下来我要讲一下罗马书的架构,让你们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我比较喜欢用分项的方式,来分析我所要讲的内容,我习惯上先分成大项,每个大项再分小项,有的时候会分好几层,像是A大项第一点,下面再分几个小项,再分几个小点,这种划分子项的方式,有助于分析经文的架构,这已经是我所能想出来最简单的大纲了。

所以各位,我们先来看一看开头和结尾的问候。在这里,保罗一开始就谈到了他所要传讲的信息,直接点出他要讲的三位一体神的救赎,这三位一体的神就是上帝、圣子耶稣跟圣灵。然后接下来,保罗在这里,又接着问候了全体对象,就是罗马的基督徒。保罗在结尾的地方,并没有谈到他的信息,而是谈到他传福音的方法,这点我们一定要学会。因为他在《罗马书》十五章说:你们听了我的信息,看见我的生活方式,也亲眼看到神迹奇事,我完全是依靠圣灵的大能,才能清楚地向你们传达福音。他说:我是靠圣灵的大能,才能将福音从耶路撒冷一直传到以利哩古,就是今天的阿尔巴尼亚。他的方法是透过信息、行为和神迹奇事,今天我们说是信息、善行和神迹,有没有注意到信息、行为和神迹奇事,其中两个是用眼睛看,一个是用耳朵听。眼睛看一遍等于耳朶听两遍的效果,眼睛看一遍等于耳朶听两遍,但是眼睛看两遍,耳朶听一遍,是很好的传达方式。人不会等着听福音,却会等着看福音,他们有权利看到福音的果效,我们有责任给他们看,不但要传讲福音,还要显明福音的果效。保罗就是这样,不但传讲福音,还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神迹奇事来显明他所传讲的福音,我们都应该要效法他。接着他问候了很多人,先问候全体、再问候各人,整章都是问候。

谈过了开头和结尾的问候,现在来看看保罗他三个主要阶段的辩论。在这里每个主要的阶段又分成三个小阶段,这些内容并不是我勉强归纳出来的架构,你读了就会看出这个架构相当地明显。保罗的思路条理分明,一步一步提出他的论点,不晓得他下笔前是不是先拟了像这样的大纲,但是这个大纲跟整个架构吻合。在前面的八章,保罗谈到他向犹太人和外邦人传福音,他总是先向犹太人传福音,再向外邦人传福音,他说:这是我欠世人的债。你有过这种感觉吗?有人问:我们有权利向其它宗教的信徒传福音吗?这不是权利的问题,要知道这是我们欠的债,你必须还债,债才能还清。保罗说:我欠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债。所以向他们传福音,并不是权利而是义务,我们只是在还债而已,上帝为什么要赐福给你呢?如果你发现治疗癌症的秘方,你有责任告诉每一个病人,你不会问:我有权利告诉大家,这个治癌的秘方吗?你会说:我亏欠他们,我有责任去说。保罗就是欠了福音的债,他福音信息中的中心思想就是“义”,神的义显明在祂对罗马对异教世界,以及对社会的忿怒。上帝这忿怒的证据就是,在世界上可以看到人类贪得无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态,处处可以见到这个现象。人类贪得无厌,还有人与人之间变态的关系,处处可见。上帝对罪的愤怒显明祂的义,基督受死,将这义归给我们,祂承担我们的罪,好叫我们可以得到祂的义。

千万不要忘记了十字架有双重的替代含意,有些人很乐意把自已的罪归给十架上的耶稣,说耶稣已挪走他们身上的罪,但是耶稣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义归到我身上。祂本无罪,却代替我们成为罪。为什么?好叫我们不必下地狱吗?不是,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义。这种交易实在太划算了,耶稣说:把你的罪都交给我,我就把我的义给你。祂的义归到我们身上,一旦信靠耶稣为我们死,这义就会归到我们的帐上,实在叫人难以相信。那就是福音,这义是在我们里面完成的,不只是归给我们,还需要在我们里面完成,但这是要靠圣灵的生命才能完成,上帝赐给我们圣灵的大能,好叫我们可以成为义。三位一体的观念再度出现,上帝的愤怒、基督的死和圣灵的生命。信心、盼望和爱,圣父、圣子、圣灵,贯穿了整本圣经。

接着保罗在这里又说到,他说上帝的忿怒临到犯罪的犹太人和外邦人身上,上帝的忿怒临到犹太人的义和外邦人的不义。保罗说:但是基督的死帮助了犹太人和外邦人。他说要追求圣灵的生命,不要追求律法主义或是放纵,要追求圣灵的自由和生命,那样才能够脱离罪与死的恶性循环。

接着在第九到十一章,主题从“义”转到了以色列。保罗再度举出三点,第一,以色列只剩下一群余民,并不是每个犹太人都是真以色列人,但是上帝一直都保留了一群余民,祂保留了七千人,这七千人他们未曾向巴力屈膝。全世界有许多犹太人,上帝一直都保留了一群信靠祂的余民。过去两千年来一直都有犹太基督徒,虽然人数很少。感谢主,犹太基督徒的人数如今成长快速,人数至少有5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我真是要说:哈利路亚,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情况。以色列剩下一群余民,可惜第十章告诉我们,如今他们不断地在抵挡福音,心里刚硬,很难向他们传讲耶稣,一方面是因为过去两千年来的反犹太风气,一方面是因为这违背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义,他们越守律法主义,就越难接受耶稣。

有一次我跟一群人去以色列,也许在座有人那次也跟我同行,对不起,我不能讲这个故事,因为时间已经不够了。这里说,未来全以色列都要得救。接着保罗劝他的读者,在他们所居住的罗马城,应该如何注意言行举止,像是要纳税、要为在上位的人祷告等等。

希望这个按章节归纳的大纲,能够帮助你们了解保罗的论述架构。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你应该好好地读一读《罗马书》,愿上帝赐福给你,这是新约圣经非常值得研读的一卷书。有些人觉得在即将面对逼迫和监禁的时候,可以把《罗马书》背起来,预备自己去面对那种处境,将这些话藏在心里,好让他们随时跟着你走。这是一卷很长的书信,并不容易懂,而且含意深刻,但是如果仔细研读、从中寻求基督,将会获益无穷,你要查考《圣经》,因为《圣经》是为耶稣做见证。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