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焦虑中忠心地活着

在焦虑中忠心地活着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诗46: 10

一个只靠感觉生活的人,今天开心,明天就不开心了。焦虑是神秘的,是令人难以捉摸的。焦虑会使他们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任务都难以完成。所有基督徒需要知道的是,无论焦虑以何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应当按照圣经的教导和智慧来指引我们焦虑时不平静的心。

我们的主已经给了我们指示,叫我们不要为任何事忧虑。然而,由于我们是被造物,因此,尽管我们有信心,但还是会感到焦虑,有时甚至还会忧郁。只关注精神而不关注肉体;圣经也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要关心我们的精神层面,也要关心我们的生理状况。我们精神方面所经历到的一切,既与精神有关,也与生理有关。

焦虑、创伤和忧郁会被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无限延长,比如不健康的行为,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不规律的生活。理查德·巴克斯特指出:〝本来就倾向于容易忧郁的人,会因为思维模式不受约束或情绪不受控制而更容易陷入更深度、更经常性的忧郁当中。〞焦虑的基督徒必须保持警醒,甚至要比其他人更警醒。我们必须留心省察我们的思维模式【林前四20「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腓四8】「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行为习惯和教导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当殷勤祈祷、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并以神充满权柄的真道来度量我们的情绪、感受和反应。也需要对付自己一阵一阵的焦虑和绝望,每当此时,他就会常常提醒他的弟兄姊妹感觉是善变的:〝

我们可能会觉得,解决那些不由自主涌现出来的感受和想法的办法就只是要改变我们的感受,也就是卸除那些令人不舒服的警报系统。但改变我们的感受不应该是目的,忠心地顺服才是。有时,忠心的顺从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们要学着当那些不请自来的感觉和想法的旁观者。这种不顾感受的忠心是很艰难的,每一步都会走得像脚灌了铅一样。我们可能会连早晨起床出门都会无比挣扎,然后心情沉重地思考接下来地一整天所要做的好多事:没完没了的新邮件、可能的坏消息、单调无趣的任务、需要帮助的孩子、尚未支付的账单。然而,借着祷告,我们相信主会支撑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主耶稣告诉我们:〝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有时候,事情再难,不管结果,去做就够了。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就对了。

诗篇对焦躁焦虑不安的灵魂来说应该是精神的家园。

焦虑会损害人的健康,要想摆脱焦虑,就必须在令人痛苦的不确定性面前仍保持信心。具体来说,就是在焦虑所引发的剧烈痛苦中,与那位受苦的救主联合。这是奥秘的,也是至关重要的。马丁·路德的良心曾收到撒旦的攻击,使他的情绪强烈地波动。在那段时间里,路德就想象自己在基督的苦难中与祂一起受苦。路德认为,焦虑如同恶者射向我们烧着的火箭和逼近的长钉,这就是与我们的救主联合一同受苦的机会,用以修剪我们残余的老我,使我们摆脱对掌控和确定的倚靠。焦虑的侵扰令人沮丧,然而,在此期间,我们不要向恐惧屈服,而是要努力客观地理解心的反应。诗篇作者提醒我们要安静我们的心。〝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四十六10)。我们要节制、要坚定。正如古老的赞美诗所提醒我们的:〝当我灵魂周围的一切都让步时,主就是我全部的希望。〞 在狂风暴雨中,让我们信靠顺服。无论在今生主是否使我们从焦虑中得着释放,我们都要努力在焦虑中保持忠信,当我们允许焦虑主宰我们的生活时,我们要为此悔改。

可以肯定的是,要分析出哪些焦虑是有罪的,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清教徒约翰·弗拉维(John Flavel)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检验标准:〝如果恐惧能唤醒你祷告…那么这恐惧对你的灵魂就是有益处的;但如果恐惧只会使你心烦意乱、甚至绝望,这恐惧就是你的罪和撒旦的网罗。〞此外,我们应该查验哪些想法和感受是真实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把焦虑带到哪里?我们是带着焦虑来到主面前,在祂那里寻求庇护,还是沉浸其中潜心琢磨,想要靠着自己寻求解脱?如果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处理焦虑,我们就会在食物、方法、物质或其他破败的小屋里寻求庇护,以躲避焦虑的风暴。如果我们屈服于从自己里面找解决方法,比如回避、只盯着焦虑看、不断地自我剖析、或一些其他的自救的技巧,那么焦虑的警报只会越来越响。我们需要的是自己以外的拯救。

正如约翰·欧文所建议的那样,我们必须承诺正面迎敌,与持续的焦虑进行对抗:

长期以来饱受焦虑折磨的痛苦灵魂,终于听到了那甜蜜的应许:在这个应许中耶稣基督满足了这个可怜的灵魂所有的需要,耶稣怜悯地赦免他,以爱拥抱他,以血洁净他,更重要的是,耶稣被高举,亲自成为了这个应许(is raised up to roll himself in some measure upon this promise。)

当焦虑紧紧抓住你、使你失去理智无法思考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是在神圣的应许中安歇,还是陷入恐慌?诗篇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我心里充满忧虑的时候,你就安慰我,使我的心欢乐。〞(诗九十四19)。实际上,诗篇对焦躁不安的灵魂来说应该是精神的家园。早期教父亚他那修(Athanasius)认为,诗篇是一本小型的圣经(路德也这样说过),也是人类各种情绪的索引(加尔文也这样说过)。亚他那修在给他的朋友马塞利努斯(Marcellinus)的信中写道:〝诗篇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你会发现诗篇描绘了你灵魂的所有动向,灵魂的变化、起伏,灵魂的失败以及灵魂的重建。〞在焦虑的风暴来临之前、在狂风暴雨之中,我们都应该多读诗篇,因为诗篇作者知道我们的每一种情绪和感受。我们需要诗篇作者充满同理心的辅导。罪扭曲了上帝赋予我们的品质,而撒旦喜欢利用或放大这些扭曲。例如,追求卓越本来一种正当的渴望,尽心尽责也是一种好的处事态度,然而扭曲地版本就会将我们变成完美主义者,或者过度负责的人。比如,上帝为母亲创造了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特质。然而,第一次照顾新生儿的新手妈妈可能会在孩子的每一次哭闹中感受到难以承受的恐惧。这可能会使充满爱心的母亲被过度的责任感和恐惧迅速压垮,陷入绝望。对此,诗篇就是很好的解决良方,诗篇会提醒她主是她心里焦虑和沮丧的主宰者,主在祂的宝座上掌权,保护和照看祂的百姓(诗一二一3-4)。

圣经的每一页都写满了上帝对祂百姓护理性的看顾。耶稣禁止我们过度忧虑,因为忧虑表明我们不信任天父的爱。过度关心属世的事会显明我们真正信靠的是谁。耶稣引导我们仰望那连对飞鸟都丰盛供应的天父。神照管田野里的百合花,百合花可夸口的荣耀甚至超过所罗门最威荣的时候所穿戴的,神连鸟和花尚且这样看顾,难道我们不应该相信神会丰富地供应我们每一个需要吗(太六28-30;罗八32)?耶稣也进一步提醒我们,为了属世的事物而产生的过度的焦虑是徒劳的(太六27)。然而,基督的禁止总是伴随着宽慰,正如加尔文指出的那样,〝虽然神的儿女也难免工作和焦虑劳苦,但我们可以合宜地说他们不必为了生活而焦虑。他们可以安息在平静安稳之中,因为他们所依靠的是神的护理。〞

人要想在令人寝食难安的焦虑中充满信心地活着,就一定要注意一个关键词,即神的〝护理〞。海德堡要理问答27问是这样定义〝护理〞的:〝神的护理是神的权能和永远临在的权能,神藉此管治天地一切受造物,好像以神的手承托它们一样,以至所有事物…其实都从神的手而来,而非出于偶然。〞因此,我们的焦虑也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来出自于天父的手。你相信这一点吗?如果想要击溃使我们动弹不得的恐惧感,我们就必须要相信这一点。好好地思想和处理焦虑,焦虑就会成为一个培养我们依靠神的机会,神会藉此与我们交流,并安慰我们使我们感到温暖(林后一3-4)。理查德·西伯斯(Richard Sibbes)温柔地指出:〝如果我们看到苦难来源于如父一般的慈爱,那么苦难不仅会被缓和,甚至会在我们身上变得甘甜、甚至被圣化,那么,在巨大的痛苦中怎么会看不到巨大的安慰呢?〞 保罗举例说明了他自己的苦难,也就是他身上的那根刺。上帝没有将这根刺拔除,反而安慰祂的仆人说:〝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因此,保罗喜欢夸口自己的弱点,〝好让基督的能力临到我的身上…因为我甚么时候软弱,甚么时候就刚强了。〞

痛苦的网罗使主的救赎大工在祂的使徒身上得以成全。因此,我们的软弱也能促使我们更加火热地爱我们的救主,而厌恶属世的东西。弗拉维为不断处在焦虑和绝望中的基督徒提供了这样的盼望:〝上帝智慧地将这种苦难放在祂百姓的身上,神充满恩典地使用苦难,以达到祂要赐恩给我们的目标。神使用苦难使祂的百姓更加柔和,使他们惊醒、殷勤、留心他们的道路,以便他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开或逃离困境。苦难是阻止你误入歧途的路障。在巨大的试验中,那看起来是陷阱的东西可能是对你有益的〞。焦虑会对我有益处?怎么说?弗拉维继续说道,〝首先,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忧伤会使你更厌恶那些属世的舒适和快乐。这些痛苦会使你更不爱这个世界,比起那些生活甜蜜幸福的人来说,你会觉得你的生活更沉重,不如别人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这些痛苦会可能会将你推向死亡,使你们更容易远离这个世界。现在的生命对你来说没什么价值,因为你身后拖着的是沉重的累赘。神知道如何在祂的护理中将这些东西变废为宝,成为对你大有好处的事物。〞其次,焦虑驱使我们更紧密地与神交通。〝你处在愈困难的窘境中,就会愈加频繁地就近神。你会觉得在你沉重的肩膀下需要有一双永恒的、强而有力的臂膀去支撑你承受这些琐碎的麻烦,而这些对其他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 第三,正如保罗所教导的,主通过我们的软弱来显示祂的能力。因此,弗拉维总结道:〝不要因为苦难而灰心。身体的软弱会使死亡看起来不那么可怕,反而会促使你更想亲近神,并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提供一个合适的机会以展示神的恩典。〞

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焦虑,将其视为突破自我的好机会,也许我们就能摆脱焦虑享受自由了。焦虑越多,我们就有越多的机会把这些焦虑卸下给那位顾念我们的神(彼前五7)。

约翰‧班扬在承认 〝直到今天〞他还经历着内心焦虑的苦楚,他以这样一个奇怪的视角结束了他的自传:

我不断地看到和感受到的这些事,我不断受到的折磨和逼迫,都是充满智慧的神为我的益处所预备的。1. 这些事使我厌恶自己。2. 这些事使我无法相信自己的心。3. 这些事使我确信现有的公义都是不够的。 4.这些事让我看到飞奔向耶稣的必要性。 5.这些事催逼着我向神祷告。6.这些事让我看到我有必要警醒。7. 这些事迫使我透过基督仰望神的帮助,求祂带我度过在这世上生活的每一天

我们本期待这位满有能力的英国清教徒能以得胜的话语来结束他的回忆录。然而,我们却看到,荆棘在那里,但救主也在那里。

就像路德和司布真一样,本仁·约翰热切地相信,上帝充满的智慧地为我们预备了苦难和软弱,最终是为了我们的益处(罗八28)。痛苦的焦虑为他提供了良机,使他飞奔向耶稣,祂同情我们的软弱(来四15),拯救我们(诗28:9),并透过我们的软弱显明祂充充足足的恩典(林后十二9)。

无论焦虑是偶尔造访的客人还是长相厮守的伴侣,在与焦虑的征战中我们并不孤单。主不会离弃祂的产业(诗九十四),祂永远都与祂的百姓同在,给疲惫和心碎的人带来安慰(诗三十四18)。让我们互相鼓励(帖前五11),激发彼此的爱和善行(来十24),互相担彼此的重担(加六2);互相提醒我们与恐惧、焦虑和忧郁的斗争终会停止。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要靠着神的恩典竭尽全力地保持忠心、节制,充满希望,因为,到了那一天,焦虑引起的胃疾(anxiety-induced pit)便会成为遥远的记忆,残存的充满罪恶的不信任也会消失。实际上,到了那日,所有的眼泪、痛苦、哀伤和黑夜都将不复存在(启二十一4;二十二5)。

用《旧约》对抗焦虑

禧年这代人被称为“焦虑的一代”。 大多数人的日子充满压力。焦虑导致歇工的机会比其他年龄族群的人高出一倍。 世界各处患心理疾病的人都在增加,而千禧代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做为千禧代之一的我,这些问题我全部中枪。

直到不久前,我都一直以为我是个从不焦虑的人。 在随后的一年里我就碰到这些事:我先是在英国撰写博士论文,同时必须靠几份的兼职来维持生计;在我妻子怀孕36周的时候,我不巧把膝关节韧带(MCL)撕裂了;我很快就初为人父;找到了一份大学的教职;我于是申请到工作签证,举家搬到了大西洋彼岸;紧接着就是找房子安顿,完成头一个学期的教学,同时还要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 这些当然不都是坏事,或者像天塌下来那样糟——很多是非常好的事。但到了最后,我被搞得精疲力尽,焦虑万分。

我这样的经历一点儿都不特别。现代社会工作场所的流动性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危险就是孤独和过劳。 年轻人被告知他们可以去任何一个他们想去的地方,做任何一件他们想做的事,但是为这种生活买单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中严重的,包括吸毒、(药物)滥用、慢性病、失业、无家可归,还有形形色色在困扰许多人的问题。 因此一个针对性的“健保产业”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甚至还配上了图享( Instagram)治疗师、健保狗、和减压玩具。 作为一个基督徒,当你看到一个医生或一本心理自助书比读圣经更能改善心理健康时,你也许会感到纠结——甚至会有点儿内疚吧。

我虽然为我的焦虑症寻求过专业的辅导,但我的康复从始至终都是植根于《圣经》的,尤其是靠《旧约》中的这句话:“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赛41:10)。 如果按照许多媒体,甚至有一些基督教领袖的见地,我从焦虑症中的解脱不该以这种方式发生吧——怎么可能会借助于那本干巴巴、布满灰尘的《旧约》呢? 但是当别人以为《旧约》这些文字只能做悼词用的时候,我却发现它们充满生命的活力。

幸好,我不是唯一这样做的。 有许多颇具疗伤性的敬拜歌曲都引用了许多《旧约》的经文,比如“扬声唱哈利路亚”和“称颂你圣名”。 弗莱明·拉特利奇(Fleming Rutledge)的获奖著作《十架受难》中也观察到,那些世世代代被边缘化的(基督徒)族群,在《旧约》记载的流放和被解救的故事中找到慰藉。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中也采用了《旧约》的主题,包括间接引用了《诗篇》30篇,来安慰他忧心忡忡的听众。

虽然圣经的文字——尤其是旧约——十分古老,远在我们今日的心理健康危机之前很久就写好了。 但是,《旧约》绝不是与我们毫不相关,或者仅仅是“比较有用”的《新约》的背景资料。 事实上,它记载了很多不同的人以及他们最艰难的经历,(在今天来看),《旧约》简直就像是在提供一个特别的“小组治疗”(即Group Therapy,今天心理治疗的一种常用方式,它通过一个小团体内成员共同的分享和聆听达到治疗效果——译者注)。

从实例中学习

《旧约》之所以可以解决焦虑问题,首先是因着它的内容结构。 它是由几十位作者在超过一千年的历史中完成的。 因此它记载了大量的震惊性事件,从亚伯谋杀案、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虐待,到他玛被强暴、流放巴比伦等等,不一而足。 这不同于《新约》,因为《新约》的内容很集中,成书很快,以至于第一世纪期间发生的一些类似震惊性事件都没有记载,比如圣殿被毁,以及著名的火山喷发不仅将庞贝城掩埋,还很可能导致几十名早期基督徒死亡。

想象一下,如果911那天,你刚好站在世贸中心附近。 你会有什么样的念头和感触? 几乎所有的美国人至今都清清楚楚的记得在那个灾难的日子里他们在哪里,那不断重播的世贸大厦倒塌的镜头所留下的(刻骨铭心的)感觉。 《旧约》经文的背后也有着相似的体验。 几乎每一本书卷里都至少会叙述一件说令人不安的事件——从自然灾害,军事入侵到举国被掳或政治丑闻。

因此,“不要惧怕”这句经文在《旧约》中远多于《新约》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凝聚了百年、千年智慧的文本,带给我们最睿智的长者和大师的启迪,教给什么是“信靠上帝”的真意。

将心比心

《旧约》给焦虑者带来安慰的方式之一,是依靠两种有血有肉的文学体裁。 第一种是历史性叙事文体,例如《创世纪》或《约书亚记》。 《旧约》的历史性叙事完全不同于当代的社交媒体的内容。我们在社交媒体中读到的大多是经过精心勾画的人物素描,它只会展示了一个人最好的、最精彩的、最成功的一面。 而《旧约》的历史性叙事则是展示一个更完整的人。这里记载一个人物的成就,也记载他的弱点。 有害怕在人前说话的摩西(出4:10);有绝望的亚哈斯王(王下16:7);还有苦命的婆婆拿俄米(得1:20-21)。 阅读这些人物和故事,现代的焦虑者便不必自惭形秽,因为我们的神愿意使用残缺不全的人。

诗篇的体裁与上面的历史叙事互补,它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幅个人应对焦虑的场景。 当大卫问上帝,“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诗13:1)时,这里不是一个苦尽甘来后的总结,诗人是将我们直接带进他当下的苦情里,于是我们也可以一样地向神发出这样的恳求。 亚萨弗说神只给他“眼泪做食物”(诗80:5),一笔勾画出那难以言喻的痛苦。 更重要的,这些诗人的声音为焦虑者点明了信心的答案:“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害怕,人能把我怎么样?”(诗118:6) 当我们想到这些文字是上帝所启示的,并且是为了唱出来的时候,诗篇的安慰会更感真切。 正如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所说,当我们在苦痛中咏唱诗篇时,就如我们沉浸在圣灵的歌唱中。

当然,《旧约》并不都是以这种安慰的方式用来对抗焦虑的。 有时,甚至更像是狠狠的给你一拳,比如《弥迦书》宣告对以色列的审判(弥2:3-5)。还有像亚伯拉罕要杀以撒献祭这样的考验(创22:1-18)。 这些文字远不仅不能安慰我们,好像反而增加我们的焦虑。 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些令人冒冷汗的经文,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故事都伴随者后面的救赎。焦虑只是暂时的,是为了让我们在信心和盼望中更接近神。 《旧约》作者绝不会对信徒内心的恐惧轻言肆口,更不会夺取他对一个美善的上帝的丝毫信心。

存在与虚无的问题

在讲完了故事,给与了慰藉之后,《旧约》经文通常会发出一个挑战:你能够为你所信的付诸行动吗? 这看似老生常谈,但这正是焦虑者需要听到的。如果我们内心的焦虑至少有一部分是头脑意志的产物,神的话刚好可以矫正这个头脑中的习惯。 我的心理咨询师擅长“优势法的辅导”(Strength-based Counseling,治疗理论和方法是在回溯以往痛苦经历的过程中,将内心自我的专注从一个脆弱的受害者转移到有内在潜力的幸存者——译者注)。 他虽不是基督徒,但却一直问我这个问题:“你的神不是有无限的能力去爱和关心你吗?那你还焦虑什么?” 被非基督徒这样质问,令人不爽,但他切中要害地指明我的“正统的信仰”和“正确的行为”之间的脱节,他是对的。 我们可以在《宁静祷文》中(Serenity Prayer,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所作的一篇著名的祷告——译者注)一直祈祷要“有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这句话不再只是个宣告,而变成行动呢?

《旧约》刚刚好就是要赋予我们这种行动力。 约书亚告诉以色列人要刚强壮胆进入迦南(约1:18)。 《箴言》拿惧怕和焦虑来划分恶人和义人:“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箴28:1)。 在《以赛亚书》中,当亚哈斯王担心被邻国吞灭时,先知找到他说:“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赛7:9)。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发出这些命令的并不是一个袖手旁观的上帝,当我们被生活吓坏了的时候,祂不是只会指责我们。 祂随时与我们同,甚至在他命令我们行动的时候,他已经在与我们同行,正在领着我们走我们自己不能走的路。 这就是《诗篇》23:4传递的信息,有的译本将其译为:“我虽然行过黑暗幽深的山谷,也不害怕,因为你与我同在”(译自英文国际标准版(ISV),作者在’黑暗幽深的山谷’下面加了重点——译者注)。 这个译本帮助我们看到,上帝与我们同行,不只在我们接近死亡的时候,而是在我们生命里所有黑暗的时刻,祂都会在那里。 祂总是在那里。

当无处不在的上帝要求我们大胆勇敢时,我们发现对付焦虑其实是这样一个情形。 凭信心的生活是困难的,它要求我们对上帝的信靠要超越我们的眼见。 但不信的生活会更加困难,因为它会屈服于惧怕,也在随之而来的恐慌中看不到上帝。 上面的情形都不是通常所说的‘怀疑挤掉了信心’。 怀疑可以帮助我们质疑自己是否惧怕、为什么惧怕;而削弱信心的是焦虑本身。 作为一有个焦虑问题的信徒,我们需要明白,要看到:焦虑与爱我们的上帝是是互相矛盾的,是互不相容的。 技术手段或者药物会帮助我们,但是最要紧的是我们对上帝的信心。

这个信心的挑战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 我是个非常会掌控自己的生活的人。 我可以未雨绸缪,把手中的事情管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可以坚持不懈。 我能把自己的日子按小时的精度来计划,有时甚至比这更详细。我也会和其他人一起工作,无论是我的妻子还是同事,我对家庭和工作中的责任不会厚此薄彼。 但在我最黑暗的时刻,特别是当我疲惫的时候,我竟然会对那些我根本无法掌控的事忧心忡忡:比如飞机失事,担心癌症——甚至与陌生人的交往都使我烦躁不安。

如果不去除这些焦虑的想法,它们就会成为我生活的背景噪音。 所以,很感恩有人告诉我,焦虑其实是我自己在制造各种幻觉。换用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的话,——这是一位经历过无人可及的险境和焦虑的改教神学家——他说:除了让我们变得焦虑,撒旦其实做不了任何伤害我们的事,因为主是”坚固的高台,义人奔入它,便得安稳”(箴18:10)。

回归三一神的医治

从先知到君王,《旧约》以众多的人物刻画,展现给我们这些波澜起伏的故事。我们读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挣扎。可是到最后,我们仍会有一种不完全的感觉。 因为仅仅从人来的帮助和劝解总是有限的。 所以,这些故事的合集是要把我们提升到上帝亲自的开启和劝慰中。 是上帝亲自以十灾帮助摩西;是上帝让以赛亚传给亚哈斯王的话语;是上帝应允了拿俄米苦情中的祷告。 这众多的声音所指向的都是从上帝而来的解决方案。 然而即使做到了这一步,约伯仍觉不够,他还是呼叫着说:“我们中间也没有仲裁人, 可以联络我们”(伯9:33,当代圣经译本)。

这正是《新约》圣经出场的地方! 它着力所记载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变——上帝儿子之死,并且因着这件事,《旧约》中众多的灾情苦难得以解脱。 《新约》的到来,并没有抛弃《旧约》的拯救之道:在那“黑暗幽深的山谷”中,同行的主依旧带给我们安慰。 在伯利恒那充满预示的夜晚,因着耶稣道成肉身的降生,上帝完全地进入我们的苦难里,甚至包括我们的各样的心理和心灵的苦痛。

Article continues below

到了客西马尼园时候,耶稣说他在苦痛中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太26:38)。 “甚是忧伤”这种表达方式来自希腊语lýp(发音为loo-pay),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人们最害怕的一种情绪。 有学者认为,这等同我们现在“(极度)抑郁”的概念。 以试图避免负面情绪而闻名的希腊斯多葛学派,觉得这种情绪是如此的棘手,他们认为是不治之症。 没错,这的确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精神状态。

注意,当这个在极度苦痛和绝望的神人(God-man,即耶稣——译者注)被挂在十字架上时,他在做什么?没错,你猜对了,他转向了《旧约》。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诗22:1)。 在此刻,我们进入了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奥秘。 当耶稣在经历他濒死时莫大的苦痛时,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圣灵对他说了什么。 有可能与他所呼喊的诗篇有关:“他们将来必要传扬他的公义,对未来的世代说,这就是他所行的。”(诗22:31,根据英文稍作调整——译者注)。

这里的希望和期盼预示着耶稣的复活,以及复活那无以复加的,无法想象的深远影响。 如果耶稣可以在客西马尼走进人类心灵最黑暗、痛苦、无望的地方,然后竟然复活,(走出坟墓,)证明他生前所说的一切话,我们也会因着信靠他,被赋予新的生命,并让我们痛苦挣扎的心灵得见光明。 明白了这一点会给焦虑的人带来多么大的鼓励啊。

对我来说,焦虑的状态总像是一种厄运将至的感觉。 我摆脱不掉,灾难似乎不可避免。 没有任何一次心理的咨询,没有任何一条贤达的建议能完全把它挪移开。 但在圣父、圣子、圣灵的医治中,有一个应许,就是“我们的焦虑最终会结束的”。这样来透视我们的日子,我们就可以承受焦虑的生活。 更好的是,这个应许还叫我们看到,有一天当我们有了新的形体,与复活的主一同庆祝祂得胜的时候,我们会从焦虑,以及所有的精神疾病中得到完全的自由,我们知道上帝”完全的爱”,“就把惧怕除去”(约一4:18)。

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

1. 引言

宗教信仰是指某些宗教信仰者对神圣事物的崇拜,可以引导和控制个体在世俗社会的行为。宗教信仰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现代宗教学有三种研究宗教的方式或倾向:一种是宗教人类学与历史学,其次是宗教心理学,第三种是宗教社会学(吕大吉,1987)。其中宗教心理学家一般对宗教信徒的主观体验和上帝及其内心世界的心理体验感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宗教思想和活动的本质,强调和考虑宗教生活的重要性。

宗教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内外研究均有涉及宗教信仰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的研究。但鉴于我国宗教文化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对这一问题的结论不一致。

一方面,国外大多数研究表明:宗教信仰与个体身心健康存在正相关。宗教的压力缓冲假说认为,个人可以从宗教信仰和活动中获得安慰,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幸福感(王彤,黄希庭,毕翠华,2014;张健,薛云,2018)。宗教活动(例如,祈祷、阅读圣经等)可能对一般的身体健康、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有持久和显著的积极影响。Baker和Gorsuch将宗教信仰者分为外在宗教信仰者和内在宗教信仰者,认为外在宗教信仰者的宗教信仰对个体的健康有正向影响,将宗教看作应对压力的有效手段(Baker & Gorsuch, 1982)。有研究对224名埃及大学生(101名男性,123名女性)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被试报告的主观幸福感和其宗教信仰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Abdel-Khalek, 2011)。也就是说:在该样本中,有宗教信仰的人能感受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宗教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在短期内应对负面情绪,宗教团体通过增加社会支持而加强了宗教信仰。

另一方面,由于被试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研究也表明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之间显著关系或宗教信仰会反向影响焦虑情绪。例如:Shiah Yung-Jong等人选取451名台湾成年人为被试探究焦虑情绪与宗教信仰关系,结果显示: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无显著相关(Shiah, Chang, Chiang, Lin, & Tam, 2015)。王婧媛等人以老年人为被试,对其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宗教信仰的老年人相比较,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会报告更低的生活满意(王婧媛,姚本先,2009)。Ysseldk和Haslam在2013年研究了老年宗教团体认同,结果发现老年宗教团体认同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Ysseldyk & Haslam, 2013)。

以往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在宗教信仰与个体的道德、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讨。饶婷婷和喻丰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宗教信仰对人们的道德水平的影响并不明确(饶婷婷,喻丰,周爱钦,许丽颖,杨沈龙,2019)。根据“信仰–亲社会假设”宗教信仰会增加亲社会行为(董梦晨,吴嵩,朱一杰,郭亚飞,金盛华,2015)。安连超等人通过问卷证明了宗教信仰以感恩为中介变量,可以影响亲社会行为(安连超,张守臣,王宏,马子媛,赵建芳,2018)。有学者选取基督教徒中的大学生为被试,探究其宗教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报告的主观幸福感更高(康廷虎,曹彦,2015)。国内鲜有研究考察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焦虑是指一个人因当前或感觉到的失败而感到紧张和不安的消极情绪状态。而焦虑抑郁问题成为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中国宗教文化背景下,监测宗教与焦虑情绪之间的联系极为重要,因此欲探究我国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的相关关系。

在早期的宗教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从宗教活动的频率、祈祷的频率等宗教的某一个维度来确定宗教信仰。现在,研究者已经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量表,如杜克信仰量表,具有高效度,因此采用陈晗晖等人改编的《修订版中文Duke大学宗教指数量表(DUREL)》,该量表全体样本中五个条目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0,重测信度为0.87,可以了解宗教与中国受访者身心健康的关系(Chen, Wang, Phillips, Sun, & Cheng, 2014)。焦虑自评量表,通过相关研究探讨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以得出结论。以期揭示宗教信仰和焦虑情绪的联系,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关注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最后总结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展望。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对269名有宗教信仰的被试发放问卷,剔除无效数据61份,得到有效答卷208份。其中男性116人(55.77%),女性92 (44.23%),年龄分布如下:18岁以下4人(1.92%)、18~25岁57人(27.4%)、26~30岁76人(36.54%)、31~40岁55人(26.44%)、41~50岁15人(7.21%)、51~60岁1人(宗教信仰分布如下:佛教109人(52.4%)、道教43人(20.67%)、伊斯兰教38人(18.27%)、基督教16人(7.69%)。

2.2. 研究工具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