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52 永远不…
别低估专业,别高估自己。
永远不要用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中美会谈让所有人沸腾,中国翻译张京也让所有人惊艳。
作为外交部高级翻译,她用一段长达16分钟的翻译,代表中国取得了这次会谈的胜利,完美展现了大国气魄。
然而,就在前两天,一位大V却发博吐槽:“张京是典型的中式口音,没什么过人之处。”
此言一出,便遭到网友的激烈反驳。
仔细翻开网上的评论,你会发现类似鸡蛋里挑骨头的声音还不少:
纠结张京某个单词选得不够有“气魄”; 吐槽张京的英语发音不标准; 甚至还有人搬出张京16年前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视频,说她的英语有“塑料感”……
实际上,这些吐槽张京英语水平的人,远远不是“专业人士”。
那位微博大V是一位媒体人员,擅长的领域是写“杂文时评”,甚至有一些人连英语四级也没有通过.
可对他们来说,承认专业人士的优秀,却比登天还难。
究其原因,可能正如一位网友所评论的:“总有人要向燃烧最旺的火泼水来显摆自己的见识。”
但这真的是见识吗,只不过是“多见其不知量”罢了。
暴露的是自己的无知,蹉跎的是自己的岁月。
和张京一起走红的,还有外交部专业译员为期4个月的“魔鬼训练日程”:
每天起床后,先进行两个半小时的中译英训练;
随后是听一小时的国际新闻,并将新闻全部准确地翻译出来;
整个下午进行笔译和听写训练,或参加新闻发布会作试译训练;
晚上是3小时的“加餐”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翻译领导人平时的讲话。
B站上有一位博主采访了两位专业译员,询问她们日常训练的内容。
嘉宾介绍了一个最初级的训练模式,就是一边跟读发言人的讲话,一边在纸上写阿拉伯数字。
当听说只需要用中文进行复述,主持人立刻觉得“我也能行”。
结果当他自己尝试时,还不到3秒,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
咬牙坚持了几秒后,主持人彻底放弃,随后承认“确实挺难的。”
处于这种放松的状态,还只是进行中文的复述,一般人也坚持不了几秒。
而在高层会谈的高压环境中,翻译人员先要进行16分钟的速记,随后更是一口气作近20分钟的翻译输出。
为了达到这样水平,专业译员所要付出的努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冰心在《繁星》里有一句名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