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罗查经《撒母耳记上》导论(二)

张保罗查经《撒母耳…

《撒母耳记上》导论(二)

二、 本事

《撒母耳记上》一共三十一章,综合起来讲了三件大事:1,1-7章:以法莲人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不能生育,向神恳求,生子撒母耳。2,8-13章:以色列人要求设立一个王,神要撒母耳答应了。3,14-31章:神拣选了年轻的大卫作扫罗王位的继承人,撒母耳秘密膏他为王。

三、历史背景

读《撒母耳记》若能先知道一点当时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神学上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了解书中教训。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以色列人所取得的迦南地,论面积不到我国海南岛或台湾的一半,但山峦起伏,成为统一的大障碍。中央险峻山脉将全国分切为二,东边为陡峭的约旦河谷,西边为沙仑平原,伸展至地中海。以色列人受地理环境影响,至为分散;聚族而居,各自为政。只有在每年全境共庆的三大节期,或重申与耶和华的立约,以及遭逢关乎全民安危的大局时,才有机会走在一起。由于组织松散,时受四邻欺凌。

2,撒母耳时代,以色列境内仍有不少迦南人居住的城镇,但最难对付的强敌只剩了非利士人。非利士人骁勇善战,组织严密,且拥有铁制刀枪,与民兵式的以色列军队(只有简单铜制的武器)对阵,势如破竹。非利士人从原居地带来铸铁技术,在当时为高度军事秘密,决不让外人取得;非利士人的铁车与骑兵从沿海向内陆进攻,以色列人无力抗拒,连约柜也给敌人掳去,战争中伤亡累累。到主前约1050年,非利士人已占有迦南中央山地逾半,摧毁了圣所示罗;并且用希伯来人雇佣兵来打仗(14:21),同时不许以色列人自己打铁;农家置备耕作工具,只可以高价向非利士人的铁匠购买(13:19-22)。

3,如果任令这情形继续下去,以色列难免要为非利士人所灭。各族的长老遂决定要求先知撒母耳设立一个王,这样国家有个中心,可以把全国统一起来。这是与传统大相迳庭的要求,因为以色列人是与神立约的民,只有耶和华神才是他们的中心,也是他们的王。神一直保守他们,令非利士人送回约柜,而且在撒母耳领导下,也打败过敌人(7:5-11)。撒母耳听到百姓的要求非常不悦,但神却答允了。

4,耶和华神所允许立的王,与四邻的王不同。以色列人的王权力来自神,这位王必须遵守神的律法,听从神藉先知说的话(12:12-15)。换言之,王只是神治理祂百姓的仆人,百姓和王仍须敬畏耶和华神,尽心侍奉祂。扫罗被立为王之后,未守这命令,一再违反撒母耳说的话,遂被弃绝,另立大卫(15:23;16:12)。大卫坚守此约,为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王国。

5,主前十世纪是古代以色列人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主前1000至922年间,以色列不只取得当日耶和华神所应许给他们的全部土地(参民34:1-12及注),而且成为埃及尼罗河上达幼发拉底河间中东声威显赫的大国。原来组织松散的部族联盟式的国家,现在由中央发号施令,全民在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的统治下,有一个长时期的安定富裕。

四、 撒母耳其人

《撒母耳记上》主要讲以色列人两个国王扫罗和大卫的史事,但书中无半个字记述二王的出生。他们出现时,扫罗已是“又健壮、又俊美”的勇士(9:1-3),而大卫也已是年轻的牧羊人。但本书以开头1至3章的篇幅,详细记述先知撒母耳自母腹到出生以及在示罗学习侍奉的事。可见撒母耳在以色列人历史转捩期中所担的重要责任。他其实是以色列王朝的真正奠基人。

撒母耳是圣经中最后一位士师(参7:6,15-17),却是第一位先知(3:20;徒3:24)。他是以法莲山地拉玛城属利未支派哥辖族人以利加拿的儿子,母亲名叫哈拿。父母都是敬畏神的人。哈拿无子,哀恳神,愿意把儿子终身归与神。她终得一子,取名撒母耳,有“神听祈求”的意思;儿子一断乳便带他到示罗,献给耶和华,终身侍奉祂。撒母耳后来继以利担任大祭司,先后膏扫罗和大卫为王。又在故乡拉玛组设训练先知的学校,自为监督。

撒母耳也写作,把国法、史事都记下(参10:25;代上29:29)。犹太人的传统,认为《约书亚记》、《路得记》以及本书都是他所写。这可能是出乎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尊敬。撒母耳死时,扫罗仍在位;葬于拉玛。

五、 扫罗为王的生活

扫罗在基比亚的“宫廷”是怎么一个样子呢?考古学家根据从示剑掘得的资料,发现那时有钱人住的房子,基本上为两层结构,楼上为饭厅、卧室,楼下是厨房、储藏室和仆人住房。炉灶则放在入门口的大院里。

扫罗的王国与迦南人和非利士的城邦不同,以色列人当时仍以各自的支派为中心,开初还有一些人不愿接受他,犹大支派也不听从他(撒下2:10),扫罗没有设立一个中央机构来行使统治权,也没有征税。

他的权力很有限,他和妻子、三个儿子及两个女儿一齐住在基比亚(14:16,49),在橄榄和葡萄树丛中筑了一个防营,就是他的“宫廷”;靠近大路,北可往伯特利、示罗和示剑。他也没有什么仆从,自己亲手种田。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