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罗查经《撒母耳记上》珍藏版

张保罗查经《撒母耳…

张保罗查经《撒母耳记上》导论(一)

查经经文是旧约中举足轻重的,而且生动活泼,寓意深刻,请大家一定要预读一遍。神祝福爱神话语的人!

《撒母耳记》上、下在希伯来古卷原为一册,因所具历史价值与文学造诣均极出色,若称其作者为“史圣”,亦可当之无愧。惜作者与写作时期都难确定,一般相信当写于所罗门王死后、北国沦亡之前,也就是主前十世纪末与八世纪之间或更迟。

本书有三个主要人物。扫罗和大卫出现历史场景时,一个已是勇士,在追赶一群失驴;一个是年轻的牧羊人,喜欢音乐,力足捏死狮子和熊。只有撒母耳的记载,始自母腹,终于故乡拉玛的坟墓。他是以色列人历史转捩期的关键人物,是以色列王朝的真正奠基人。本书以士师时代晚期始,而以大卫王朝的开建终。此时际,雄据以色列西疆地中海畔的非利士人,挟其战车和铁制武器,浸浸乎有席卷全以色列之势。迦南地山峦起伏,以民各部族为山河分隔,各自为政,面临顽敌,切望建立强大王朝,统一政军以图存。撒母耳所奠立的王国不同邻邦建制,国王权力来自神,必须遵守神的律法,听从先知的话。王只是治理神百姓的仆人;百姓和王必须敬畏耶和华神,尽心侍奉祂。

扫罗为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王,气宇轩昂,却命途多舛;在战场上战绩彪炳,但战胜不了自己,不能听命神旨,终为神所离弃,陷入半疯癫状态。更遇大卫,既得民心,复获神佑,如初升的旭日;在扫罗疯狂追杀中,大卫胸襟恢宏,以德报怨。在耶斯列平原与非利士人大战中,扫罗兵败,伏刀自杀。结束了悲剧式的一生。书中也有可和《路得记》农家生活记述比美的牧场风光,得窥以色列南部畜牧区的民情风俗。

接上,在《撒母耳记下》里,我们就要读到这位牧羊的少年怎样拯救以民脱离外患,建立一个强盛的王朝。人尽管软弱、犯错误,但神总能在祂所定的时间内成就祂的美旨。

一、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期

撒母耳为本书的主要人物,本书上下卷都以他为书名。希伯来古卷原来不分上下,只是一卷书。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将之分为二。拉丁文《武加大译本》依此分法。今天的《撒母耳记》上、下及《列王纪》上、下,当时叫做《王国记》或《列王纪》一、二、三、四卷。中文《和合本》依希腊文圣经称呼,把本书叫做《撒母耳记》,但分上下卷。本书的作者与写成时期均难确定,犹太人传统认为撒母耳是写此书的人,或出诸对一位先知又兼祭司与士师的民族巨人的尊敬,殊乏内、外证支持。而《撒上》25:1记有撒母耳逝世的事,25至31章及《撒下》所记的事都发生在撒母耳已死之后。《撒上》27:6“洗革拉属犹大王,直到今日”,讲的是王国分裂以后的事。不过也有人认为写作时期不会迟过大卫王朝的终结。

撒母耳能著述,他的作品一定收录在本书中。《历代志上》29:29说:“大卫王始终的事,都写在先见撒母耳的书上,和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上”。由于《撒母耳记》未有大卫逝世的记载,可见应写于他死前。

也有人主张本书为一位犹大国(南国)的先知所写。他受圣灵感动,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原始史料,在王国分裂后写成本书。

现代评鉴学者认为本书由早期与后期两个资料来源编写而成。早期资料属所罗门时代,主要为有关扫罗和大卫的记事。后期的资料属主前8世纪,属撒母耳的事迹。编写成书的时期在主前7世纪。

一般相信,本书当写于所罗门死后(主前930年)与主前722年之间,也就是北国沦亡以前。一个可能的作者是《王上》4:5提到的祭司撒布得。他是先知拿单的儿子,当时担任所罗门王的顾问(《和合本》称他为“领袖”,也可作“私人顾问”)。他不难从父亲拿单和宫廷记录中搜集到撒母耳和大卫的资料。不问作者为谁,他应该是所罗门王死后和王国分裂之后仍在世的一个人。

《撒母耳记上》导论(二)

二、 本事

《撒母耳记上》一共三十一章,综合起来讲了三件大事:1,1-7章:以法莲人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不能生育,向神恳求,生子撒母耳。2,8-13章:以色列人要求设立一个王,神要撒母耳答应了。3,14-31章:神拣选了年轻的大卫作扫罗王位的继承人,撒母耳秘密膏他为王。

三、历史背景

读《撒母耳记》若能先知道一点当时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神学上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了解书中教训。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以色列人所取得的迦南地,论面积不到我国海南岛或台湾的一半,但山峦起伏,成为统一的大障碍。中央险峻山脉将全国分切为二,东边为陡峭的约旦河谷,西边为沙仑平原,伸展至地中海。以色列人受地理环境影响,至为分散;聚族而居,各自为政。只有在每年全境共庆的三大节期,或重申与耶和华的立约,以及遭逢关乎全民安危的大局时,才有机会走在一起。由于组织松散,时受四邻欺凌。

2,撒母耳时代,以色列境内仍有不少迦南人居住的城镇,但最难对付的强敌只剩了非利士人。非利士人骁勇善战,组织严密,且拥有铁制刀枪,与民兵式的以色列军队(只有简单铜制的武器)对阵,势如破竹。非利士人从原居地带来铸铁技术,在当时为高度军事秘密,决不让外人取得;非利士人的铁车与骑兵从沿海向内陆进攻,以色列人无力抗拒,连约柜也给敌人掳去,战争中伤亡累累。到主前约1050年,非利士人已占有迦南中央山地逾半,摧毁了圣所示罗;并且用希伯来人雇佣兵来打仗(14:21),同时不许以色列人自己打铁;农家置备耕作工具,只可以高价向非利士人的铁匠购买(13:19-22)。

3,如果任令这情形继续下去,以色列难免要为非利士人所灭。各族的长老遂决定要求先知撒母耳设立一个王,这样国家有个中心,可以把全国统一起来。这是与传统大相迳庭的要求,因为以色列人是与神立约的民,只有耶和华神才是他们的中心,也是他们的王。神一直保守他们,令非利士人送回约柜,而且在撒母耳领导下,也打败过敌人(7:5-11)。撒母耳听到百姓的要求非常不悦,但神却答允了。

4,耶和华神所允许立的王,与四邻的王不同。以色列人的王权力来自神,这位王必须遵守神的律法,听从神藉先知说的话(12:12-15)。换言之,王只是神治理祂百姓的仆人,百姓和王仍须敬畏耶和华神,尽心侍奉祂。扫罗被立为王之后,未守这命令,一再违反撒母耳说的话,遂被弃绝,另立大卫(15:23;16:12)。大卫坚守此约,为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王国。

5,主前十世纪是古代以色列人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主前1000至922年间,以色列不只取得当日耶和华神所应许给他们的全部土地(参民34:1-12及注),而且成为埃及尼罗河上达幼发拉底河间中东声威显赫的大国。原来组织松散的部族联盟式的国家,现在由中央发号施令,全民在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的统治下,有一个长时期的安定富裕。

四、 撒母耳其人

《撒母耳记上》主要讲以色列人两个国王扫罗和大卫的史事,但书中无半个字记述二王的出生。他们出现时,扫罗已是“又健壮、又俊美”的勇士(9:1-3),而大卫也已是年轻的牧羊人。但本书以开头1至3章的篇幅,详细记述先知撒母耳自母腹到出生以及在示罗学习侍奉的事。可见撒母耳在以色列人历史转捩期中所担的重要责任。他其实是以色列王朝的真正奠基人。

撒母耳是圣经中最后一位士师(参7:6,15-17),却是第一位先知(3:20;徒3:24)。他是以法莲山地拉玛城属利未支派哥辖族人以利加拿的儿子,母亲名叫哈拿。父母都是敬畏神的人。哈拿无子,哀恳神,愿意把儿子终身归与神。她终得一子,取名撒母耳,有“神听祈求”的意思;儿子一断乳便带他到示罗,献给耶和华,终身侍奉祂。撒母耳后来继以利担任大祭司,先后膏扫罗和大卫为王。又在故乡拉玛组设训练先知的学校,自为监督。

撒母耳也写作,把国法、史事都记下(参10:25;代上29:29)。犹太人的传统,认为《约书亚记》、《路得记》以及本书都是他所写。这可能是出乎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尊敬。撒母耳死时,扫罗仍在位;葬于拉玛。

五、 扫罗为王的生活

扫罗在基比亚的“宫廷”是怎么一个样子呢?考古学家根据从示剑掘得的资料,发现那时有钱人住的房子,基本上为两层结构,楼上为饭厅、卧室,楼下是厨房、储藏室和仆人住房。炉灶则放在入门口的大院里。

扫罗的王国与迦南人和非利士的城邦不同,以色列人当时仍以各自的支派为中心,开初还有一些人不愿接受他,犹大支派也不听从他(撒下2:10),扫罗没有设立一个中央机构来行使统治权,也没有征税。

他的权力很有限,他和妻子、三个儿子及两个女儿一齐住在基比亚(14:16,49),在橄榄和葡萄树丛中筑了一个防营,就是他的“宫廷”;靠近大路,北可往伯特利、示罗和示剑。他也没有什么仆从,自己亲手种田。

《撒母耳记上》导论(二)

二、 本事

《撒母耳记上》一共三十一章,综合起来讲了三件大事:1,1-7章:以法莲人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不能生育,向神恳求,生子撒母耳。2,8-13章:以色列人要求设立一个王,神要撒母耳答应了。3,14-31章:神拣选了年轻的大卫作扫罗王位的继承人,撒母耳秘密膏他为王。

三、历史背景

读《撒母耳记》若能先知道一点当时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神学上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了解书中教训。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以色列人所取得的迦南地,论面积不到我国海南岛或台湾的一半,但山峦起伏,成为统一的大障碍。中央险峻山脉将全国分切为二,东边为陡峭的约旦河谷,西边为沙仑平原,伸展至地中海。以色列人受地理环境影响,至为分散;聚族而居,各自为政。只有在每年全境共庆的三大节期,或重申与耶和华的立约,以及遭逢关乎全民安危的大局时,才有机会走在一起。由于组织松散,时受四邻欺凌。

2,撒母耳时代,以色列境内仍有不少迦南人居住的城镇,但最难对付的强敌只剩了非利士人。非利士人骁勇善战,组织严密,且拥有铁制刀枪,与民兵式的以色列军队(只有简单铜制的武器)对阵,势如破竹。非利士人从原居地带来铸铁技术,在当时为高度军事秘密,决不让外人取得;非利士人的铁车与骑兵从沿海向内陆进攻,以色列人无力抗拒,连约柜也给敌人掳去,战争中伤亡累累。到主前约1050年,非利士人已占有迦南中央山地逾半,摧毁了圣所示罗;并且用希伯来人雇佣兵来打仗(14:21),同时不许以色列人自己打铁;农家置备耕作工具,只可以高价向非利士人的铁匠购买(13:19-22)。

3,如果任令这情形继续下去,以色列难免要为非利士人所灭。各族的长老遂决定要求先知撒母耳设立一个王,这样国家有个中心,可以把全国统一起来。这是与传统大相迳庭的要求,因为以色列人是与神立约的民,只有耶和华神才是他们的中心,也是他们的王。神一直保守他们,令非利士人送回约柜,而且在撒母耳领导下,也打败过敌人(7:5-11)。撒母耳听到百姓的要求非常不悦,但神却答允了。

4,耶和华神所允许立的王,与四邻的王不同。以色列人的王权力来自神,这位王必须遵守神的律法,听从神藉先知说的话(12:12-15)。换言之,王只是神治理祂百姓的仆人,百姓和王仍须敬畏耶和华神,尽心侍奉祂。扫罗被立为王之后,未守这命令,一再违反撒母耳说的话,遂被弃绝,另立大卫(15:23;16:12)。大卫坚守此约,为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王国。

5,主前十世纪是古代以色列人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主前1000至922年间,以色列不只取得当日耶和华神所应许给他们的全部土地(参民34:1-12及注),而且成为埃及尼罗河上达幼发拉底河间中东声威显赫的大国。原来组织松散的部族联盟式的国家,现在由中央发号施令,全民在大卫和他儿子所罗门的统治下,有一个长时期的安定富裕。

四、 撒母耳其人

《撒母耳记上》主要讲以色列人两个国王扫罗和大卫的史事,但书中无半个字记述二王的出生。他们出现时,扫罗已是“又健壮、又俊美”的勇士(9:1-3),而大卫也已是年轻的牧羊人。但本书以开头1至3章的篇幅,详细记述先知撒母耳自母腹到出生以及在示罗学习侍奉的事。可见撒母耳在以色列人历史转捩期中所担的重要责任。他其实是以色列王朝的真正奠基人。

撒母耳是圣经中最后一位士师(参7:6,15-17),却是第一位先知(3:20;徒3:24)。他是以法莲山地拉玛城属利未支派哥辖族人以利加拿的儿子,母亲名叫哈拿。父母都是敬畏神的人。哈拿无子,哀恳神,愿意把儿子终身归与神。她终得一子,取名撒母耳,有“神听祈求”的意思;儿子一断乳便带他到示罗,献给耶和华,终身侍奉祂。撒母耳后来继以利担任大祭司,先后膏扫罗和大卫为王。又在故乡拉玛组设训练先知的学校,自为监督。

撒母耳也写作,把国法、史事都记下(参10:25;代上29:29)。犹太人的传统,认为《约书亚记》、《路得记》以及本书都是他所写。这可能是出乎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尊敬。撒母耳死时,扫罗仍在位;葬于拉玛。

五、 扫罗为王的生活

扫罗在基比亚的“宫廷”是怎么一个样子呢?考古学家根据从示剑掘得的资料,发现那时有钱人住的房子,基本上为两层结构,楼上为饭厅、卧室,楼下是厨房、储藏室和仆人住房。炉灶则放在入门口的大院里。

扫罗的王国与迦南人和非利士的城邦不同,以色列人当时仍以各自的支派为中心,开初还有一些人不愿接受他,犹大支派也不听从他(撒下2:10),扫罗没有设立一个中央机构来行使统治权,也没有征税。

他的权力很有限,他和妻子、三个儿子及两个女儿一齐住在基比亚(14:16,49),在橄榄和葡萄树丛中筑了一个防营,就是他的“宫廷”;靠近大路,北可往伯特利、示罗和示剑。他也没有什么仆从,自己亲手种田。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1章 

《撒母耳记上》第1章

1:1 撒母耳的父亲以利加拿,按《历代志上》6:33-38的家谱,是利未支派哥辖族人,其祖先当年分派到以法莲的城邑居住。拉玛琐非一名只见此处,是个复名,似应分开,读为“拉玛的琐非人”。9:5记有一个拉玛城,位于苏弗地(苏弗与琐非为同一字译音)。苏弗在约帕与示罗之间,距耶路撒冷约8公里,靠近以法莲和便雅悯的边界。同节说以利加拿是“苏弗的元孙”,其后裔以族中出名人物为一族或一地的称呼也是极普通的事。

1:2 妇人无子是一种羞辱(参创30:1)。以利加拿有二妻,象当日亚伯拉罕和雅各一样,其中一个无儿女,都因坚信神听祷告而获生麟儿。旧约没有正式禁止多妻(申21:15-17),但神为人设立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创2:21-24)。主耶稣重申此制(太19:3-6),使徒保罗且定此为教会领袖的一个条件(提前3:2)。

1:3 示罗在耶路撒冷北40公里,为当时会幕所在,是全民敬拜中心(士18:31)。约柜放在城中,后来为非利士人掳去(4:11),此城也不再是圣所;可能在非利士人攻掠时被毁(参耶7:12,14),祭司迁往挪伯居住(21:1;22:11)。以色列的男子每年上圣所朝拜神一次,或为早期的规定。后来的规定是每逢三大节期,都必须“在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妇女可以陪同丈夫去。以利加拿全家去的这个节期很可能是欢庆丰收的住棚节。哈拿无子,触景生情,倍感苦楚。

1:4 祭肉可以分给家人吃,并特别照顾利未人,只是不可吃血。

1:7 本节和9节都称会幕为“耶和华的殿”,2:32则称为神的“居所”。可能此时除会幕外,还有较永久性的房屋,有门框、卧房、殿门(3:2,15),可以叫做“殿”。

1:8 哈拿的丈夫虽爱她,“比十个儿子还好”,但她年年上示罗的时候,总给毗尼拿羞辱。这一年她哭泣、不吃饭,在神前许愿,若生子必将他终生归给神(11节),也就是终身作拿细耳人,好象参孙一样;而且终生在会幕里侍奉。律法规定利未人任职的年纪是从30至50(民4:2-3),撒母耳童年便开始侍奉,一直到老。不用剃头刀剃头只是作拿细耳人三个条件之一,其他二个为不饮酒、不挨近死尸(民6章)。

1:9 圣经没有以利出身的详细记载,只知他是亚伦小儿子以他玛的后裔,因为以利的后裔亚希米勒被称为“以他玛的子孙”,亚伦有四个儿子,两个因献凡火而死,另外两个是以利亚撒和以他玛,前者是大祭司(民20:25-28)。大祭司之职在士师时代怎样从以利亚撒转到以他玛的谱系上,难稽考。

1:11 以色列妇女许愿的条例,看《民数记》30章。

1:13 祭司以利误以为哈拿喝醉了酒,只轻责她。可见当时女子醉酒的事必很普遍。以民道德忝堕,可见一斑。

1:22-28 中东一带婴儿断奶期要到三岁或更大。不象我们今天一岁左右便断奶。“三只公牛”在《七十士译本》、《死海古卷》中均作“三岁的公牛”,25节也说“宰了一只公牛”。哈拿携这些祭物去会幕,当是为头生的儿子献代赎祭(出13:13;34:20)。从2:11可知以利加拿是和哈拿一同去示罗奉献儿子的。有的古卷在25节“宰了一只公牛”前,有“他们”字样。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2 章 

《撒母耳记上》第 2 章

2:1 哈拿的祷文是首感恩的颂歌,其中只有“不生育的,生了七个儿子”与哈拿的情况接近。第一句是庆祝神帮助人战胜敌人的诗歌,然后是对神的歌颂,因人的生命和前途都在祂手中,最后是愿神赐力量给祂所膏的王。《撒下》22章所记大卫的诗可说是哈拿祷词的回应。这首被称为旧约“尊主颂”的祷文,预告了以色列人伟大王国时刻的来临。新约《路加福音》所记马利亚的“尊主颂”(1:46-55)及撒迦利亚的称颂(1:67-79),都让我们想到这里说的话。

“角”在希伯来人是能力的象征,耶和华高举“我的角”,是说神将哈拿从耻辱中拯救出来,得到力量和光荣。

2:8 “地的柱子属于耶和华”就是说地的根基乃耶和华所立,世界是神所创造和管理(来1:2-3)。

2:10 这是圣经中最早提到“受膏者”的地方,指的是受膏为王。“受膏者”与“弥赛亚”为希伯来文同一字的翻译,希腊文译为christos,也是“基督”一名的来源。当日设立君王或祭司,都用油膏在被立者的头上(9:16;10:1)。扫罗、大卫是耶和华神的受膏者,虽为君王,其权力来自神。

2:12-17 认识神不只是头脑里的知识,而是进入与神的亲密关系中,成为在神里面的人。恶人的罪行为神所厌恶。以利的二子不把神的律例放在眼里,多取应得的祭肉,又把应该焚烧在坛上祭牲最好的部分—脂油,取为己用(看利3:3-5;7:34),都是犯罪的行为。

2:18 “细麻布的以弗得”是祭司在圣所供职时穿的礼服(22:18;出28:6-14),无袖、紧身、长只及臀,与大祭司穿的以弗得不同(参出39:2-5)。

2:19 撒母耳的母亲每年来献祭的时候,带来专为他做的小外袍。可能是一种披在内袍外面长只及膝的袍子。供职时,外面再罩上以弗得(参18:4)。

2:22 在会幕门前伺候的女人,大概是在会幕中做杂工的。有人认为以利的两个儿子已将异教的祭祀淫行带了进来(参民25:1-2)。

2:23-25 以利警告了两个儿子,却未采取任何制止行动,儿子的恶行继续;神决定刑罚。

2:27 “神人”为神所差派,通常都指先知(看书14:6;王上13:1)。

2:30-35 神人说的话分两部分,前一半预言以利家的壮年人都要死于非命。这事应验在以利两个儿子的同日被杀(4:11)和扫罗大杀挪伯祭司二事上(22:11-19);后半是此后大祭司的职分不再属以利家。这话在所罗门王立撒督为大祭司的时候应验(王上2:26-27,35)。撒督是以利亚撒的后裔。以利的后裔虽仍可担任祭司(33节),但无领导权。

30节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可见有属灵的权柄也应负起属灵的责任。属灵权柄不是绝对的。

2:32 “我居所的败落”:“居所”指会幕(1:7注)。神预示会幕会有的不幸遭遇,例如约柜的被掳(4:1-10);示罗的被毁(耶7:14),和会幕移往挪伯(21:1-6)等。

2:34 “可作你的证据”:以利二子同一日阵亡是这预言日后必应验的证据。

2:35 “忠心的祭司”指撒督(王上2:27,35)。撒督在大卫时代担任祭司,所罗门王时替代亚比亚他作大祭司。。

撒督死后由儿子亚撒利雅继任(王上4:2),以后大祭司一职一直由撒督家担任,经被掳往巴比伦、回归及两约之间早期,到叙利亚王安提阿古四世(主前175-164年)致力消灭犹太人及其信仰为止。安提阿古四世将大祭司职位卖给非利未系统的人,故意在圣殿中献猪,焚毁圣经,不准犹太人家中藏经。后来马加比家族揭竿起义,英勇反抗。新约时代,大祭司实际上已由罗马人任命。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3 章 

《撒母耳记上》第 3 章

3:1 撒母耳渐渐长大(2:26),此刻应是少年,(犹太史家约瑟夫推算他此时为12岁)。耶和华神的启示在士师时代一直很少,先知寥寥可数。因此神给小撒母耳的启示便显得分外重要。

3:3 “耶和华殿”指设在示罗的会幕,此时或为有门、有卧室的半永久性建筑物(看1:7注)。“神的灯…还没有熄灭”是说守夜的时间将过,就快天明,灯仍点着。“神的灯”指圣所中正对陈设饼桌子的金灯台(出25:30);依规定这灯应常常点着。

本节也可作“神的灯还没有熄灭,撒母耳在神的殿内约柜那里睡了”。有的解经家认为这几节所记的是当日一种住殿听神谕的过程,象《诗篇》17:15所说的经验。住殿听谕的人应该彻夜不睡,但睡觉也无妨碍,尤其象撒母耳这般年少。

3:7 撒母耳尚无直接与神接触的经验,未得过神的默示。“认识”指的是与神直接交通。

3:11 本节至14节所记的神给撒母耳的启示,是2:27神人对以利说过的话。撒母耳把听到的告诉以利,以利立刻明白确是耶和华向少年撒母耳说话。他顺服地接受这刑罚(18节)。

3:19 这是撒母耳为先知代神说话的证明,因为出诸神,所以一句也不落空。

3:20 “从但到别是巴”是当时通用的一句形容全以色列地的话。但在以色列极北,别是巴则在最南端(看士20:1)。就像我国用大江南北来形容全国一样。

3:21 以利生时,撒母耳的生活和工作都在示罗。示罗被毁,他住在自己的家乡拉玛,拉玛便成为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他在这里作他们的士师、先知和祭司,死后也葬在这里。撒母耳是以色列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士师,影响力遍及全国,帮助全民过渡到强盛的王朝时代。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4 章 

《撒母耳记上》第 4 章

4:1 非利士人是挪亚的儿子含的后裔,居住在地中海的东南岸,埃及与迦萨地带中间。他们原来是“海上的居民”,从希腊和克里特岛乘船来到中东。到撒母耳的时代,这个好战的民族已在迦南地西南,迦萨地带的五个城市定居立国,不断入侵以色列内地。在那个时代,他们是以色列人的头号敌人。

4:3约柜之中有神赐给摩西的两块法版,刻有十条诫命。它应当放在至圣所,就是会幕最神圣之处,只有大祭司能一年进去一次。何弗尼与非尼哈擅自闯入搬运约柜,自然亵渎了至圣所。

  以色列人虽然深晓约柜极其圣洁,不过又以为约柜本身──包金的木匣子,是他们能力的泉源,开始以它作为幸运的符箓,指望能保护他们脱离仇敌。神的象征物并不保证神的同在、必定会发出大能。他们对约柜的态度与敬拜偶像相似,十分可悲。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他们就以为以色列的荣耀已经失去(4:19-22),神也离弃了他们。神能按祂的智慧与旨意来显明祂的大能,祂只向那些忠心寻求祂的人显现。

4:4“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意思是说神居住在约柜上盖的两个金基路伯中间。何弗尼与非尼哈将约柜运到战场,以色列人就相信它会带来胜利。

4:5-8非利士人因为听说过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神如何伸手帮助他们,所以一听到祂的约柜到了就十分惧怕。但是以色列人已经偏离了神,所靠的仅仅是敬虔的外貌,所抓着的不过是从前得胜的象征。

  有些人和教会常想靠追念神的赐福度日。以色列人误以为神过去曾经使他们得胜,现在虽然已经偏离祂,祂仍会再次使他们胜利。现在和圣经时代一样,属灵的胜利乃是藉着人与神的关系不断地更新而来。不要倚靠过去,要使你与神的关系保持甜美新鲜,并且不断更新。

4:11这件事应验了2章34节的预言: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与非尼哈必“同一日死亡”。

4:12示罗是昔日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参书18:1;撒上4:3),神的会幕长久设立在那里。因为以色列人没有政治上的首都,从战场传噩耗之人,就自然而然地来到示罗。许多圣经学者相信,示罗城就是在这一场战役时被毁。

4:18以利身兼以色列的士师和大祭司。他的死亡标志着以色列士师的黑暗时代的终结,那期间大多数人民不理会神。不过,撒母耳也是士师,他的一生看到以色列人由士师秉政过渡到王朝时代,开始了以色列人在下一个世纪所经历的大复兴。圣经没有说谁接续以利作大祭司(因为撒母耳并不是亚伦的子孙,所以他不适合作大祭司),但是撒母耳在以色列全地为他们举行重要的献祭,实际上代行了大祭司的职务。

4:19-22这件事说明以色列人的属灵光景已黑暗衰退。男婴以迦博长大以后,本来应当继承父亲非尼哈作祭司,但他父亲却因亵渎会幕在战场被杀。神离开祂的子民带来的恐惧阴影,掩盖了孩子出生的喜乐。罪恶若在我们生命中作王,就连神所赐的欢喜快乐也尽属虚空。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5 章 

《撒母耳记上》第 5 章

5:1 亚实突为非利士人位于地中海旁的五个大城之一。

5:2 大衮是非利士人所拜的农神。非利士人把耶和华当作诸神中的一位,心想耶和华既如彼大能,若将约柜供奉在大衮神庙中,岂不也可以得到耶和华的护庇。在他们眼中,大衮是主神,约柜只摆在大衮神像的旁边。可是第二天,这轻重的位置对调了,大衮神像倒在约柜前。

5:5 古人迷信门槛为鬼神的居所,故进出不踏门槛。“直到今日”是说直到写此书之日。

5:6 神像的仆倒与跌毁只是表面的、象征的。神的全能表现在偶像和偶像后面的力量做不到的事上。“痔疮”有的译为“恶疮”。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有个附加的经文:“遍地发生鼠患,在城中造成严重的人命和财产损失”。这种恶疮可能是一种与鼠同来的瘟疫。神行事按自己的旨意,人不能勉强祂;可也不容非利士人夸耀自己的神,并夺去代表耶和华神的约柜。

5:8 迦特是非利士人五个大城之一,在亚实突东约20公里(参6:17)。非利士的领袖不信把约拒掳来与亚实突人患病有什么关系,可能只是巧合(参6:9);决定把约柜移往迦特,也许迦特的神或者以革伦的神会比耶和华更有力量。

5:10 以革伦也是非利士人的大城,在亚实突东北约10公里。此城拜巴力西卜。

5:11 约柜接连移放了三处地方,每到一城,瘟疫随生,范围之广,死亡之多,可从“合城呼号,声音上达于天”的话(12节)看出,证明确是耶和华神的手重重落在他们身上。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6 章 

《撒母耳记上》第 6 章

6:4 某些古代民族,在病愈之后,用金银宝物照疾病的征状作像,献于神明,以示感谢。非利士人照他们五大城首领的数目,模仿病征,做了五个金痔疮,又做了五个金老鼠(说明瘟疫来源当和老鼠有关),连同约柜一道送回。

6:7 “未曾负轭”是没有拉过车、不熟道路的牛。“有乳的母牛”是正在乳养幼犊的母牛。母牛天性不愿离开小牛;但它若不理小牛,且会拉着车,象拉过车的牛一样直往以色列境界,便证明耶和华真是神。用新车在保持洁净。

6:9 伯示麦是犹大境内的利未人城邑(书21:16),离非利士地的以革伦约13公里。

6:12 母牛边走边叫,系念幼犊,却为神所驱使,一直往以色列境去。

6:13 迦南地收割大小麦,从四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六月中。伯示麦人可以自由在平原收割,未受到非利士人侵扰,或已在其保护下。从13:19所说非利士人不许以色列人中有铁匠,以及一听到以色列人聚集就要用兵阻止(7:7),可证其影响力。

6:14 住在伯示麦的利未人将新车劈成柴,把两只母牛当祭牲,就地献祭。在中央圣所象耶路撒冷尚未建立之时,以色列人可以筑坛献祭,但须记下耶和华的名字。此处以大磐石为坛(出20:24-25)。

6:17 这五个城是非利士人所居,为以色列人始终没有攻取的沿海城邑,要到大卫王时才收入版图。亚实突、迦特、以革伦见5:1,8,10注。亚实基伦在亚实突南16公里;迦萨在最南,距亚实基伦约20公里。

6:19 约柜是神同在的表征,人不可挨近,不可窥看(参民4:20所记命令)。这是尊敬神应有的自制。不可能全伯示麦的人都因好奇窥睹柜中之物。有的古卷将被杀的人记为50070人。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记为“伯示麦人中耶哥尼雅的众子70人被杀”,可能为原稿文字;另外的五万人当为误抄。《和合本》译文作“七十人”。

6:21 基列耶琳是基遍人的城邑(书9:17),原名巴拉(书15:9),在犹大与便雅悯二支派的边界上。此时示罗城或已毁,故约柜与会幕分开,一直停放在基列耶琳(,直到大卫把它迁到耶路撒冷。至于会幕,先迁挪伯,后到基遍,最后或已由所罗门迁到圣殿。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7 章 

《撒母耳记上》第 7 章

7:1 圣经虽多次提到亚比拿达,但未记他的身份。他儿子的名字叫以利亚撒,与亚伦的儿子同名。很可能他们都是利未人。

7:2 约柜的记载至此告一段落;以色列人又开始寻求神。

7:3 亚斯他录是迦南人拜的女神。

7:5 米斯巴一名的意思为“守望塔”,是很普通的名字,旧约圣经中常出现。这里的米斯巴位于便雅悯境内,离耶路撒冷北约13公里。以色列人曾在此聚集,严惩便雅悯人奸杀利未人之妾的暴行(士20章)。

“我好为你们祷告耶和华”:撒母耳奉神命治理以色列人,转达神的话,也为他们代求。撒母耳为以色列人中保的事。

7:6 “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向神真心悔改(比较诗22:14;哀2:19)。浇水之后,继之以禁食和认罪。

7:10 神是信实的,我们若遵守祂的法度,必蒙保守。以色列人认罪悔改之后,雷声大发,非利士人败在以民前。

7:12 “以便以谢”就是“帮助之石”的意思。

7:13 从此处所记,可见在撒母耳时代,非利士人有一段时间未敢侵袭以色列人,而迦南本地居民(亚摩利人)也和以色列人和平共处。这是撒母耳的功绩。但到扫罗为王时,非利士人仍旧辖制以民,扫罗及二子后来且死在非利士人手上(。大卫作王后,才把非利士人完全制服。

7:14 以色列人实际上并未取得这些城邑,但既为耶和华赐他们为业之地,应为他们的属土。“从以革伦直到迦特”也可解作“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界线”。

7:15 撒母耳作士师的影响力到扫罗作王时仍在,他先后膏了扫罗和大卫作王。

7:17 拉玛和伯特利、吉甲、米斯巴都是古代宗教圣地。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8 章

《撒母耳记上》第 8 章

8:1 撒母耳此时年逾60,距米斯巴的胜利已有20年。他立儿子作士师协助他工作,二人都在以色列最南部的别是巴侍奉(2节)。(犹太史家约瑟夫说,一子在别是巴,另一子则在伯特利)。

8:3 律法严禁收受贿赂,民间诉讼应依法审理(申16:19)。撒母耳二子的行径与乃父有若天壤(3:19;7:15),实非承接士师职位的理想人选,给了以民长老要求立王的机会。

8:5 摩西律法中容许以色列人立王,只要君王能遵行神的命令(申17:14-15及注)。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错误,是所反对的并非老迈的撒母耳,或他贪财不法的儿子,而是反对神,要“象列国一样”,不接受神的管治,设立一个由自己来管理自己的政权(7节)。神答应了以色列人的要求,但做法与列国不一样。神仍是最高的管治者(徒17:26),所立的王照祂的旨意拣选(9:17;何13:11),王的所行所为须向神负责(13:13-14)。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原则没有变,王只是神所委派,须遵守律法,听先知说的话(12:12-15)。

以色列国的神权政体是在西奈山建立(出19:1-6)。神应许藉以色列民赐福万国(出19:5-6)。祂在以民中设立“中保”,代祂发言、治理人民。这些中保都是神所拣选,直接向神负责。有的象摩西和约书亚,是出色的政治领袖;也有忠心耿耿带领百姓抗敌的士师,当然也有君王。在以色列的历史中,神自始至终是他们最高的管治者。

8:11 以色列人没有立王的经验,但四周的国家都有王,百姓生活的情况当为大家所目睹。另一方面,若继续由士师治理,也有它的优点。以色列人的长老不全是支持设王的,但立王派占了优势。本节至18节为不应立王的理由。撒母耳所预言的事到所罗门王时代全都实现,甚至有过无不及。只有大卫王能一方面尽受膏者忠于神的责任,一方面能建立一个政军上都强大的国家。他的后继者无一人曾达此境界,因此大卫成为神的受膏君王主基督的预表。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9 章

《撒母耳记上》第 9 章

9:1-4 从三个方面介绍以色列的第一位王扫罗的背景:①他的家庭(1节):他出生在便雅悯支派富裕的家庭;②他的外貌(2节):他身强体健、高大的身材和俊美的容貌;③他的品德(3,4节):极其孝顺,甚至为了寻找父亲丢失母驴,走遍了以法连的全地寻找。对出于已意而要求立王的以色列百姓而言,扫罗是最理想的领袖。遗憾的是,他没有成为合神心意的人(13:13,14;15:11)。只有排除人欲的时候,信心之人才能作正确的选择。

9:7 我们……送那人呢:近东的礼仪是,拜访尊敬的长辈时,总要带着合乎他身份的礼物(王上14:3)。当然扫罗也可能想到那是占卜的代价。

9:9 现在称为先知的,从前称为先见:这是圣经中的第一次使用先见,这种表达方法。以下图表对比了先知与先见 :先知和先见均具有锐利的分辨力,与将从神那里得到的启示传讲给百姓的能力。

9:12 痔疮灾带来的教训:①灾难是对罪人的审判。即是对玷辱神荣耀的罪和偶像崇拜的惩罚(6节);②唯有耶和华是掌管人类生死祸福的真神。这次灾难表明大衮是无能的,而耶和华是大能之神;③不肯悔改的罪人将灭亡;④罪人与其说是因自己的罪而受审判,不如说是因没有悔改自己的罪而在罪恶中死亡(结3:19)。此原理同样适用于国家或个人的命运。

9:14 将进城的时候……正迎着他们来:15,16进一步说明了这次的相遇是因神的旨意和介入所成全的。智慧的神甚至藉着平凡的事情,来成就他自己远大而明确的目的。圣徒的生活中并没有偶然,故当在凡事中聆听神在事件背后所说的话(太10:29)。

9:15-17 在遇见扫罗的前一日(15,16节)和当天,神打开了撒母耳的灵眼使他能够认出扫罗(林后3:16)。神将能够洞察事件和事物属灵的能力赐给人,使他们能够成就神的旨意并彰显神的荣耀(摩3:7;可7:34)。

9:18-27 本文更换了三次场景,叙述撒母耳和扫罗之间的对话:①在城门(18-21节):撒母耳暗示扫罗将成为以色列的领袖(20节)。扫罗的回答显出了他的谦卑(21节;士6:15);②在丘坛的客堂(22-24节):撒母耳让扫罗坐在参加筵席的30名客人中的首席位置,分给他最好的食物,强烈地暗示他将作王;③在城中(25-27节):两人从丘坛走进城谈话,第二天清早就一起走到“城角”举行受膏仪式(10:1)。在两天的时间中,撒母耳为扫罗作以色列的王,给予很多必要的劝勉忠告。

9:20 你心里不必挂念:神既然要将使命交托扫罗,就首先解决了扫罗的难处。当今社会,若有人因生活难处而不能跟从神旨意,就当记住此事件(路9:59-62;腓4:6,7;提后2:3,4)。以色列众人所仰慕的:?“拥有以色列所有的宝贝与珍贵之物的人”之意,强有力的暗示扫罗将被选为以色列的王。

9:21 扫罗之所以谦卑的回答,是因为他了解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的实际势力分布。当时,以色列内部尚未建立健全的中央集权制度(直到大卫时期才建立),因利害关系,各个支派残留着派别意识。他的回答表明,当时士师记20章所记录的内战所带来的伤痕尚未完全退去。扫罗是在这些诸多现实背景中,作出了如此谦卑地回答。

9:24 收存的腿:是为接待扫罗而特意准备的,但不清楚是属于祭司的右腿(利7:32)还是平民也可以吃的左腿。不管怎样证明撒母耳对扫罗的特别的待遇(创43:33,34)。

9:25 房顶:是众人都能看到的公开场所(赛15:3;路12:3)。为使城中的人都能看到自己所尊待的便雅悯人,撒母耳故意在此地交谈。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10 章

《撒母耳记上》第 10 章

10:1 拿瓶膏油……与他亲嘴:撒母耳膏抹扫罗的事件,意味着将要出现在以色列中的君王是与祭司或先知职份等同的领袖,为了表示对君王的敬意,撒母耳甚至与他亲嘴(诗2:12;罗16:16)。这仪式中含有,以色列实质的统治者撒母耳要将统治权转交扫罗。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领袖像撒母耳那样遵照神的旨意行事,不贪恋权利或名誉。

10:2-6 下图表示了扫罗从拉玛到神之山的路线。

撒母耳预言了扫罗所要遭遇的事情。核心意义在于,证实了撒母耳的先知的权威,并证明了圣经的真实性。我们从这部分的预言和成就(9节)中能看到神鉴察和掌管万事的主权和能力。

10:5 神的山:被译为“神的基比亚”,可视为扫罗的故乡(RSV),也可视为建有敬拜神的丘坛的山,而非指扫罗的故乡基比亚(10:26)。

10:6 “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指神的智慧将临到扫罗。神将力量和智慧赐给自己所使用的人,从而使他能够完成使命。这话语不同于五旬节以后圣灵降临在所有信他(主耶稣)之人的情景。我们不可因领受了圣灵的恩赐而骄傲,乃要努力维持与神的正确关系,恐惧战兢着成就救恩(腓2:12)。 你要变为新人:这句话也不同与新约中所说的“新人”(弗2:15;4:24)。新约中的新人是指全人的,永恒的更新,而扫罗的变化是部分的,暂时的,这句话是在预言扫罗将拥有合乎君王身份和能力(11:6)。

10:7 趁时而作:从神领受使命的人不能无视神(弗5:15-17)。人的急燥与不依据神话语的判断只能耽误神的旨意的成就。

10:8 你要等候七日:有人根据本节和13:8以下的事件之间约有2年的时间间隔,又根据在此期间曾在吉甲献过一次挽回祭的事实(11:14,15),否认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但是下面的理由反驳上述主张:①首先在11:14中扫罗没有必要等候撒母耳。因为那时撒母耳带领包括扫罗在内的众百姓去了吉甲;②而且13:8的“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的句子,的确与本节“你要等候七日”相关;③13:8以下的内容更是说明扫罗当选为王的理由(9:16),即他藉着讨伐亚扪人强化了以色列的国力,为日后与非利士人的战争作了准备。神藉着本节的预言,晓谕扫罗战争取胜的秘诀(诗127:1,2)。

10:12 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是在问执导扫罗作先知的是谁(王下2:12;6:21;13:14)。此时,“父亲”就是撒母耳。 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表明扫罗在信仰方面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变化。这句话后来成了以色列人的谚语,用于指人在宗教,伦理方面突然发生判若两人的巨大变化。19:18-24说明这个谚语的出处。本书中多处出现,重复相同内容两次以上的记载事例,列表如下 :

10:14 扫罗的叔叔:指后来成为扫罗元帅的押尼珥的父亲尼珥(14:50,51;代上8:33)。

10:17-27 第二次米斯巴大会中,扫罗藉着神的主权和介入得以彰显的方法,被选为以色列第一任君王。扫罗虽然是通过举国性的掣签(书7:15-13,行1:26)成为王,却因一些反对势力的阻碍,未能正式行使王权。因此他需要养精蓄锐得以与王权相称,下一章记叙了扫罗通过击退亚扪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王。本文中的事件与开展全民族悔改运动的第一次圣会(7:5,6)时隔20年左右。

10:17 耶和华那里:象征聚集在约柜或圣所,或者大祭司的以弗得面前。当时以色列百姓聚集是为了掣签选王,所以可以看作是在 “乌陵”和“土明”面前(出28:30;利8:8)。

10:18-19 撒母耳在掣签之前,首先指责以色列人忘恩负义。倘若因十字架的大爱而得救的圣徒,不求神的旨意而继续以自我为中心,也等于是犯了与以色列相同的愚蠢的过错。撒母耳并不单单是要斥责他们,乃是要再次阐明神与以色列之间特殊的立约关系,提醒他们只有信靠神,以色列才能得享和平与繁荣。

10:21 玛特利:便雅悯支派基士的儿子。

10:22 器具:非指军人的军备品,乃是指百姓为了选王而长途跋涉的旅行用品。

能是犹大或以法连支派的人。在以色列12支派中最强盛,人口最多的两个支派(民27,33),对出自最小的便雅悯支派的扫罗,可能会不屑一顾。但神拣选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林前1:27)。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11 章

《撒母耳记上》第 11 章

11:1 亚扪与以色列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创19:38),在征服迦南时,两国颇为友好(民21:24)。然而,进入士师时代,因领土纷争加剧,最后导致两国发动武力事件,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撒旦,在我们平安或软弱时,不放掉任何可趁的机会来诱惑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警醒(彼前5:8,9)。

11:2 由我剜出你们各人的右眼:表明了拿辖的果断,他拒绝签定和平条约,不仅要征服基列雅比,甚至要征服整个以色列。他的这些豪言告诉我们,当时以色列的国力是何等微弱。

11:3 求你宽容我们七日:拿辖采纳基列雅比长老们的要求是因为:①政治上的预测:以色列正与西南部的非利士相对峙,无力支援基列雅比;②军事上的自信:即便整个以色列全体都来对抗,也可以战胜他们;③帝国主义的野心:与其取得局部性胜利而留下复仇之恨,不如藉着全面胜利使以色列永远沦为殖民地。

11:5 当选为王之后(10:6),扫罗就回家等待确立王权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扫罗依然从事农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的勤奋,但又表明了他对神之呼召的犹豫不决。

11:6-11 扫罗被能征善战的耶和华之灵(诗24:8)所感动,迎来了一生中最令人激动的一刻。当时以色列丝毫也没有备战,谁也没有勇气对抗气势汹汹的亚扪。神藉着人的危机,彰显他的作为,重新给人希望。虽然以色列人犯了罪,神却赐恩典给扫罗,使他大获全胜。神的爱必超越人的所思所想而得以成就。

11:6 就被神的灵大大感动:这不同于新约时代的圣灵充满。在新约中,所谓圣灵充满是指保惠师圣灵临到重生圣徒身上所作的工作(徒2:1-4),旧约时代,被神的灵感动,只是指成为圣灵的工具。扫罗虽曾被圣灵感动(10:6,10),也曾被恶魔所扰乱。

11:7 耶和华使百姓恐惧:表明神在使用扫罗。掌管众人心的是神(结11:19;徒16;14)。政治家或教会的领袖,当铭记当以神为中心。

11:8 比色:扫罗召集 兵力的地方。基列雅比之战,

以色列人……犹大:地域性的划分早在王国分裂之前就有,这是分裂王国的间接原因。两个地域的人数有明显差距,这是因为两地支派的比例是(10:2),而且犹大正与非利士军队对峙,无法从犹大征集许多兵力。

11:11 晨更:指清晨,在夜晚的三个时段之中的最后一个时段(出14:24-27;士7:9;哀2:19)。

11:12-13 体现了扫罗的敬虔。但他缺乏敬虔的实意(提后3:5),以这句话为分水岭,他的灵性、道德及人格开始下降。

11:14-15 扫罗终于举行了以色列首任王的加冕仪式。当时扫罗的年龄是40岁,约B.C.1050(13:1),后来统治以色列40年。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12 章

《撒母耳记上》第 12 章

12:3 藉着一连串的五个问题,撒母耳欲证明自己统治以色列的期间,行事为人问心无愧,光明正大。这些申辩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出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动机是错误的(12,19,20节)。我们也有可能因着追求耶稣基督之外的王,而重蹈以色列的覆辙。我们只有一位王,就是耶稣(加2:20)。

12:5 受膏者:指扫罗(10:1,24)。

12:6-18 撒母耳从历史的角度指责以色列要求立王的罪恶。撒母耳所宣布的信息内容如下:①序言(6,7节):从回顾出埃及时的感激开始,提醒大家出埃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国之年。对我们来说,出埃及也是我们属灵意义上的(赎罪,重生)元年;②概述了神在出埃及之后的士师时代所施行的救恩史(8-11节);③以色列拒绝神的王权,而要求立人为君(12,13节);④警告(14-17节)。撒母耳宣布的信息中含有旧约中之以色列所特有的历史哲学,那就是在历史中,当以色列正确事奉耶和华时,就迎来繁荣期(14节),当他们离弃神而犯罪时,就遭遇的各种困难而衰败(15节)。

12:6-7 在告别词的序言中,撒母耳首先指出神是怎样的一位。神带领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建立了独立的民族。神才是他们的拯救和保护。因此百姓拒绝神等于否认自己所得到的救恩,也是丧失现在存在价值的愚蠢的行为。

12:9 告诉我们偶像崇拜和不道德的行为玷污了以色列的历史,使他们成为邻邦的附属国(10:18)。要求于神政政府和选民的是宗教、道德上的圣洁。

12:14-15 提出了耶和华的祝福和惩戒标准:①是否尽心委身于神(太22:37);②是否顺从神的旨意(撒上15:22;来5:8);③是否做好准备要听从神的引导 。

12:16-18 超自然的气象现象结束了撒母耳的信息,这是神同意撒母耳的慈爱答复。在米斯巴击败非利士人时也曾出现过这一现象(7:9,10),是百姓经历神的存在、治理与震怒的重要事件(赛63:10;7:10)。若有人与神相交而传讲真理,他的信息必更为有力,且使百姓有机会作到真正的悔改与觉醒(19节)。

12:19 我们求立王的事正是罪上加罪了:百姓原是出于以人为本的动机执迷不悟地要求立王(12节;8:5,19,20),如今终于明白自己的罪并悔改。我们也是曾经离弃神的王权,追求世俗目标的人。若有人认识到了这种深重的罪孽,必会象以色列百姓那样献上“免得我们死亡”的迫切祷告(19节)。

12:20-21 这是对悔改百姓的三重劝勉:①以神的恩典安慰他们(不要惧怕);②通过话语使百姓回想过去的罪孽(你们虽然行了这恶);③指出信仰的道路(却……事奉他)。选择作工的神而离弃假神,就是信心的开端。神要求那些放弃被罪所玷污的过去而开始过圣洁的生活(书24:5)的人。

12:22 神的这一伟大应许,正是我们得救的喜乐和平安的根据(书1:5)。尽管以色列人不断的悖逆神,但耶和华还是:①“喜悦选你们做他的子民”。这节经文证明神的爱永不失败,神才是爱的本体(哈3:17;约壹4:8,16);②藉着自己的百姓而彰显其“大名”。换言之,神要藉着自己的选民得荣耀(诗50:15)。因此圣徒的生活断不会以失败告终(路1:78,79;罗8:28)。

12:23 领袖所当作到的两件重事:①不住地为百姓代祷;②完全投入到教导真理的教育工作中,将良善的真理教导他们。尤其是撒母耳宣告领袖停止代祷是“罪”。今天的教会领袖(牧师、教师等)所必须做到的是迫切“祈祷”和“透过身体力行来教导”。教育若缺少这一环,或许能传达言语和知识,却无法改变人格。

12:24 只要你们敬畏耶和华:这是劝勉的核心:①敬畏的对象是神。我们“没有必要畏惧”(诗3:6)世上的被造物,但要“畏惧”(太10:28)创造宇宙的神;②敬畏神的根据是神为我们行的大事,“所行的事”在这里指从亚扪人手中救赎以色列人的事,在新约中则指基督的救赎事工;③敬畏的结果是诚实地事奉耶和华。“敬畏”神是圣徒属灵生活,伦理生活,实践生活的目标。

12:25 你们若仍然作恶……必一同灭亡:这里的“恶”,参考24节就是指“不敬畏神”。神借着无数神迹奇事证明自己是活着的神,并藉着先知明确启示了自己的旨意,人若还不肯敬畏神,无疑是在悖逆神。悖逆神的个人或民族只有灭亡(太21:44)。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13 章

《撒母耳记上》第 13 章

13:1 有的抄本作:“扫罗登基年三十岁,作以色列王四十二年。”希伯来文旧约中无“三十”及“四十二”等数字;《七十士译本》无本节。本章记述扫罗为王的情况。

13:2 旧约首次提到约拿单,他是扫罗的长子(14:1)。密抹在伯特利东南。这些大概都是聚集在吉甲欢迎扫罗为王的人。他留下了三千,其余都打发回家。

13:3 迦巴在便雅悯境内。

13:4 撒母耳早已和扫罗约定,要在吉甲聚集并献燔祭(看10:8)。扫罗被立为王的一个大目的是要领导以色列人消灭非利士人,不受其辖制。

13:5 非利士人在迦巴的前哨受到约拿单的攻袭,又听见扫罗正在吉甲结集兵力,也来到密抹,准备战争。“有车三万辆”:有的抄本作“三千辆”(参士4:13)。

13:8 “等了七日”是照撒母耳的吩咐。以色列人本来就已很害怕(6节),时间一长,更是恐惧,纷纷离开。扫罗的核心军队只剩下六百人(15节)。

13:9 扫罗没有等撒母耳献祭后才开始战斗,反超越自己的职权,作了应由利未祭司担任的工作,又以为凭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可以挽救危急。

13:13-14 以色列人的王与邻邦的王不同,他只是神的仆人,要遵守神的律法,听先知的话。扫罗因此受责,王位也不能象别国一样由儿子继承。

13:17-18 非利士人派了三批军队,从东、西、北三路进掠以色列全地;大概抢掠之外,还有示威性质。

13:19-20 非利士人独占冶铁工艺,不许以色列人染指,连耕作的农具也须向非利士人购买。以色列人主要用铜具、石头来作战。铜的犁头、斧、铲容易用钝,要磨利也须找非利士的铁匠帮忙。

13:21 “锉”字希伯来文作pim,是度量衡的一种,合三分之二舍客勒。本节也可译为“磨铲及犁耙的价钱是三分之二舍客勒银子;磨叉、斧子并赶牛锥的价钱是三分之一舍客勒银子。”非利士人寓禁于征。(一个舍客勒约合12公分或八分之三英两)。

13:22 以色列人只有扫罗和约拿单有刀,在武器上远落人后。后来能打胜仗,益见所倚赖的不是兵器,而是神。

祷读:《撒母耳记上》第 14 章

《撒母耳记上》第 14 章

14:1 非利士的这支驻防军大概是在密抹,也是从这里派出三支军队进掠以境(13:17-18)。本章记述约拿单的战绩,和他吃蜂蜜获罪,以及以军吃带血的肉得罪神的事。

“那边”指密抹隘口的北边,非利士人在那里安营。

14:2 扫罗本在迦巴(13:16),现在南撤到基比亚的郊外,米矶仑若按《以赛亚书》10:28所记,与基比亚相距甚远,扫罗不可能既在基比亚又在米矶仑。此字或为“打禾场”的误抄,他是在打禾场的石榴树下。此树当为一个显著界标或宗教圣树,以色列人的领袖喜在有历史性的大树下听审。

14:3 “以弗得”为大祭司礼服的一部分,藏有乌陵和土明的决断胸牌贴在以弗得上(出28:28-30)。乌陵与土明为寻求神的旨意之用,由大祭司保管。

亚希亚是撒母耳的老师以利的遗裔,又名亚希米勒(22:20),在扫罗朝中担任大祭司。后来扫罗大杀祭司家族(22:11-23),亚希亚(亚希米勒)之子亚比亚他携以弗得投奔大卫。(也有人说亚希亚是21:1提到的亚希米勒的兄弟,亚希米勒继他为大祭司)。

14:6 6-15节讲约拿单凭信心破敌的方法获得成功。以色列人轻视非利士人,称之为“未受割礼人”(士14:3)。

14:9 神借默示、先知,也借环境来让人明白祂的旨意。这里和10:3都是根据看似无关的事,来决定行动。

14:14 “一亩地的半犁沟”:原文作“半约克”。一约克(yoke)为一对牛在一个普通工作天能犁出的土地,为古代量度土地的一种方法。

14:15 “地也震动”是神亲自干预。神用自然的力量来施行拯救的事看7:10;书3:14-17等。

14:18 约柜一直停放在基列耶琳(7:1-2),到大卫王时才运到耶路撒冷(撒下6:1-5)。约柜从未作求问神旨意之用。扫罗所要的或为以弗得,因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不作“约柜”,而为“以弗得”(看14:3)。

14:19 “停手”是说暂时停止不去寻问神。扫罗急于杀敌,故命祭司停手。扫罗将自己的判断放在对神的倚靠之上。

14:24 扫罗轻率起誓,百姓因此犯罪(32节),儿子约拿单几乎丧命(43-45节),更延阻了追击非利士人。他叫百姓起誓的重心是要向敌人报仇;不象他儿子约拿单,作战是为了神的荣耀和全民的安全。

14:27 约拿单饿得眼睛发昏,吃了蜂蜜,体力恢复,眼睛也明亮了。

14:33-34 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吃血(利7:26;17:10)。吃肉带血是极大的罪。扫罗要百姓把牲畜牵到坛前去了血再吃。“大石头”用来作临时祭坛之用。

14:35 扫罗筑坛献牲为祭,当为代百姓赎罪。

14:46 非利士人的锐气经此役后大为收敛,但在扫罗王晚年,其势复盛,扫罗死在他们手上。

14:47 扫罗时代以色列国土的范围,东到约旦河东岸的摩押与亚扪人境界,南临以东,西达非利士边境,北至琐巴(今叙利亚)。以色列的国运在他手中渐好转,但国家疆域则远不及大卫和所罗门时代。

14:48 亚玛力人住在以东地南部,属阿拉伯族,以掳掠为生(参30:1-20),是以色列人的死敌(出17:8-16;申25:17-19)。扫罗对亚玛力人之战见下章。

14:52 本节为扫罗和大卫的事写下伏笔,因为大卫也是扫罗招募的一位勇士。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