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疫情的“懒蚂蚁效应”!

c6.疫情的“懒蚂…

相反,犹太人照样是最会赚钱的民族,也是拿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犹太人的科技水平依然稳居世界前列;

现在被隔离的都是一线城市,像深圳、上海,深圳号称最会搞钱的城市,很多人整日忙忙碌碌,却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大家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并不是最忙的人,就是最会搞钱的人。相反,有很多赚到过大钱的投资人,他们并没有这样快节奏。

他们反而比较佛系,也特别放松,生活节奏慢,说话节奏慢,思考周期慢,看上去游手好闲,实际上他们在做一个思考:什么才是最正确的事。

他们99%的时间都像一只木碗,安安静静杵在那里,静如处子。但是一旦找到那个最正确的事,立刻行动,绝不再徘徊。用剩余1%的时间去捕捉猎物,动如脱兔。

如果我们可以问问自己 :能不能学会像他们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2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进化生物研究小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对三组黑蚁群进行追踪,以观察它们的分工情况。结果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日夜不停忙碌奔波。然而,却有少部分蚂蚁整天无所事事一样,整天东张西望,悠哉游哉。

这种蚂蚁被成为“懒蚂蚁”,生物学家对他们很好奇,为了观察它们未来的命运,就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实验中有一个环节断绝掉蚁群的食物来源,当专家刚刚完成这个动作,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那些平时都很勤快的蚂蚁立马乱成了一团,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而那极少数“懒蚂蚁”们竟然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生物学家终于发现一个真相:原来这少数的“懒蚂蚁”们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上。它们看起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但脑子里没有停止过思考,它们始终在关注蚁群的“战略性”问题。

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大部分蚂蚁昼夜不停的奔波,但仅能得到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对群体的贡献一般,而那些游手好闲的懒蚂蚁,在关键时刻却可以带领大家走向希望。

如果赚钱是一个砍柴的过程,富人和穷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富人至少花80%的精力去磨刀,然后只需要花20%的精力去砍柴。他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么不出手,只要一出手就倒下一大片。

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而穷人却基本上把100%的精力都用在了砍柴上,他们拿着一把钝刀,每天都只盯着眼前的柴,却从来不想去磨刀,再怎么拼命砍柴成果都是有限的。

大部分人每天都在砍柴,却从来不磨刀。每天疲于奔命,满地寻找金子和面包,他们两眼放光,却始终看不到那把能够打开自己“思维牢笼”的钥匙,而只要他一转头就可以看到这把钥匙,这就是人最大的可悲。如下图: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人最愚蠢的行为,莫过于总是企图用“行为”上的勤快,来弥补“大脑”上的懒惰;总是企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一切机械式重复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行为上的惯性运动。看起来勤勤恳恳,其实是大脑偷懒的结果。

这就是高手跟普通人的区别:高手只在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事上,而普通人是不分轻重缓急的乱努力,他们总是在战术层面不断的纠结,却无法在战略层面突破自己。

高手是深刻而轻松的,普通人却肤浅而痛苦。

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公司,最可怕的文化,就是倡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在鼓励大家每天疲于奔命,于是很多人都成了“不能深度思考且勤奋刻苦”的人,我虽然能力不够强,但是我在能用时间来弥补啊。

这种文化一旦弥散开来,公司或者社会将会成为一个忙忙碌碌却又效率低下的机器,而且大家的幸福感低下,因为又辛苦又赚不到钱。

疫情之下,假如不能工作了,你还能撑多久?发人深省!

这个世界越来越动荡了,眼下疫情第二波还在不断蔓延,带来的影响比第一场还深远,对经济的冲击非常大,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影响,上至互联网巨头,下到普通私企都在裁员!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暗喻一个这样的道理:

那些高墙很有趣。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因为它给了你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

很多人对这种安全感形成了严重依赖,比如Brooks离开监狱以后,无法适应外面快节奏的社会,自杀身亡。

这其实就是很多人的现状,平时我们都习惯了到月领工资和提成,或者不断的跳槽换工作。

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以后我们很可能“无工可打”。

1:大量的公司都将解体,然后演变成松散的组织,这种组织可以裂变和聚变,发挥更大的生产能力,而个体将成为这种组织上的一个节点,就需要有单兵作战能力,又需要互相协作的能力。

2:大量个体开始崛起,因为互联网可以精确、高效地将每一种精准的需求对接到相应的服务者。于是工业时代那种将人们需求“整体切割”再去“分类满足”的方式被抛弃了(公司化),实现了 “多个服务个体”分头对接“多种个性化需求”,“面对面”的连接变成“点对点”的链接(个体化)

一个社会的经济越发达,人的独立性就越强,未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也可以这样理解,未来“人”的主动性、独立性越来越强,可施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未来我们要像U盘一样,随时能插到下一台计算机上,随取随插、不用缓冲,就能立即投入新工作状态。

这才是未来的稳定,你得成一个超级U盘。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未来只有一种稳定: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稳定的本质,就是你拥有化“变化”为“不变”的能力,而不是始终躺在那让人保护着你。

拥有金山跟银矿,其实不值得羡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选择万贯家财,倒不如选择一个会持续冒出钱的杯子。

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确定,上班族急于寻找双薪,下班之后还要辛勤工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远离为衣食住行担忧的日子。

其实,无论兼做几份工作,单靠增加工时获得的收入永远无法让你摆脱窘境。想做到财富自由,我们必须记住几个原则:

一个关于财富的课程中,台上的演讲者问台下的听众:“知不知道什么是有钱的定义?”

听众当场愣住,有钱的定义不是钱很多很多吗?演讲者摇摇头:“如果你认为拥有金钱就叫有钱人,那表示你不懂什么是财富的定义。”

真正的有钱人,是拥有健康、有时间花钱的人,而拥有财富的定义如何界定呢?那就是先了解在全家都不工作的情况下,原来的生活水平可以维持多久。

“有钱的定义是:当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头的工作时,还可以让自己及家人衣食无忧地生活下去。 ”听众当场傻眼,不工作,还能继续生存?这是所有学校都没有教过的。

演讲者暗示说:“当有钱人不工作时,他们仍有之前投资的基金、股票、债券以及房子的租金,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系统日夜不停地运作,等等,所以有钱人每天打高尔夫球,每个月都还有上千万的收入。”

很多人穷尽一生之力,几乎沦为工作的机器,却一辈子无法致富。那些买乐透、赌博,以为一夜就能致富的人,他们也达到致富的目的了,不过,注意,是帮助那些彩票投注站或赌场赚取了利润。

收入结构才是决定这个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的关键因素。大部分的家庭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是占绝大部分的比例,约95%的收入都是来自上班所获得的薪水这个部分。在不工作时获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税等,一般家庭在这个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约只有5%,甚至没有这样的收入。

因此要改变收入结构,我们就必须增加“不工作时的收入”。若能将原本只占约5%的不工作时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没想到通货膨胀率上涨的速度这么快,到了现在他都80岁了,身体还很健康,但是几乎坐吃山空,不知道还可以靠退休金再维持多久,眼看钱都快花光了,他现在只好过着相当节俭的生活。所以我们得想清楚,一个人需要存多少钱才能退休,才能够抵挡通货膨胀。

就像有人所说,一个月拿三万月薪照样很焦虑,如果这三万是由两万收的房租和一万月薪组成的,那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聪明的人,知道利用闲暇时间,帮自己找到一份持续收入。

每辆车都有第5个轮胎,就是备胎,你有为家人准备“持续收入”的备胎吗?家庭里有两种角色,照顾者和依赖者。负担家里的生计,赚钱回家养家糊口的,属于“照顾者”;另一种没有工作能力的角色,就属于“依赖者”。

风险总是无所不在,如果很不幸,照顾家庭的人出事了,这家人将会陷入贫穷,甚至过不下去!因为照顾者倒下来而使全家顿失依靠,需要社会救济,这样的现象在台湾屡见不鲜。其实,不需要发生意外,只要有一天照顾者被老板辞退,失去收入来源,全家的经济重心就会顿时失衡。

聪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绸缪,甚至可以让照顾者不那么辛苦。彻底改变收入结构,追求持续收入是唯一的选择。因此,要远离贫穷,全家至少要有一个人创造持续收入。

人在顺境中,一定要想想危机在哪里!什么时候创造出持续收入,你就能在什么时候脱离贫穷。

趁自己还有体力与业余时间,赶快为自己或家人至少累积一份持续收入吧!投资收益、版权收益或系统产生的利润,都属于持续收入的一种。

台湾约150万名千万富翁,都是在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发展自己的持续收入系统,得以彻底摆脱贫穷,实现资金不断的进入我们自己的账户。然而我们知道凡是不可持续的收入,再高都不值得羡慕,超时工作,以健康为代价去追求更不值得。

另外,光靠储蓄的利息也不足以让你养老。有一个朋友在30年前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拿了300万新台币的退休金,在30年前,300万新台币是相当大的一个数目,因此那个朋友觉得从此不愁吃穿了,但在今天看来,300万台币又算什么呢?

你今天找的客户,是不是明天还会来消费?很多种选择,事实上是可以让你多次获利的。

例如:词曲的作者得到报酬、持股的营销顾问收费、房东收租金、发明者注册专利、架设网站的人日夜收点击费用、超市收渠道宣传费、企业家架构系统来收加盟金、商家进行直销、保险经纪人建构组织及扩大系统等许多情况,都有可能持续带来报酬。做一次生意,领一次报酬,还是领N次,你选择哪一种?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