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149 中台 – 中间件在中国

c5.149 中台…

需 2 分钟

一夜之间,尤其是互联网圈的朋友们几乎都在谈“中台”,好像都要实施“中台战略”。

“中台”,似乎被视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01. 这两年,“中台”的概念突然爆火。但其实早在2015年,马云就提出过这个概念。

马云当时去芬兰参访一家叫Supercell的游戏公司,深受启发。

这家公司的员工不到200人,但一年利润却有惊人的15亿美金,平均每人的产值高达750万美元。而每一个开发游戏的小团队,只有六七人。

这么小的团队,这么强大的能力,赚这么多的钱,怎么做到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Supercell把开发游戏中那些大量重复的工作整理出来,变成统一的工具提供给所有人。

这些工具里面就包含通用的游戏素材,游戏算法等等,一套工具,能支持所有团队,开发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这样的管理和协作方式,就算是一种“中台”。

马云,深受启发。

不久之后,阿里就确定了“中台战略”,要搭建“数据中台”,把底层的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等等全部打通。这些数据可以联动共享,把这些数据统一放到一个平台,可以支持指导其他业务。

其实不仅是阿里,各大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的“中台战略”。

阿里搭建“数据中台”,腾讯搭建“技术中台”,头条搭建“直播中台”。京东、美团、滴滴等等公司也都在推行自己的“中台”。

强大的中台会把工作中重复环节抽取出来,避免每次独立开发的资源和时间浪费,这样前端的工作就变“轻”了,工作效率,会有质的提升。

一时之间,不管圈内圈外,都流行一句话,“大中台,小前台。”

每个公司,似乎都在研究和开发中台。

02. 这样看来,“中台”还真是个好东西。

但我为什么一开始还是会觉得有些“不舒服”,甚至是略感“尴尬”呢?

像开头说的,看见人们追逐新概念,把中台当成点穴术和特效药的趋之若鹜,有些不习惯。

除此之外,“中台”这个词虽然是最近才流行,但其实“中台”的核心逻辑和做法,在软件时代就已经有了。

只是那个时代,我们做得并不好。

1998年,我大学毕业后,加入北京一家IT公司,从事软件开发。

当时我参与开发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销售就拿着这些系统去找买家。

销售有时会过分承诺,客户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销售说这个我们能做,那个我们也能做.客户也就说这个我想改,那个我也想改.

“这里的标志改成我们公司的logo可以吗?““当然可以,肯定能改。”

“这个界面我觉得不好看,改成那个风格能办得到吗?”“当然可以,没有问题。”

“这个功能我觉得不好用,不如改成这样这样吧?”“当然能改,什么都能改。”

所以我们最常做的不是开发软件,而是根据客户“变态”的个性化需求开发定制化软件。所以我上班的地点也常常不是自己的公司,而是进驻客户的公司。

客户是什么都要改。左右改,上下改,横着改,竖着改,改了个底朝天,还要我们改。

太痛苦了。

整个IT行业,也几乎被这种“无理取闹”折磨。所以我们都有一个梦想,能不能搭建一个像今天“中台”一样的东西。

你一直要改来改去,大部分不就是要改前端吗?那我们就做一个“中台”,把重复的工作统一化行不行?

当时IT业把这些“抽象的,能复用的东西”起的名字不叫“中台”,叫“中间件”。

所以很多公司都开始做中间件,希望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但是,但是,最后很少有公司能够成功。

因为中国公司的定制化需求实在是太“猛烈”,太“残暴”了……

事实上是很多中间件都做不好,大量做中间件的公司起来一批,倒下一批。又起来一批,又倒下一批。

正因为如此,中国某种程度上错失了整个软件行业和软件生态。虽然有很多软件园区,软件大道,但是中国的软件公司,没几家因为软件做得好而上市的。

用友、金蝶、东软等属于少有的成功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加在一起的市值,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不如金山一家公司高。

金山也是软件公司,最后却是靠游戏业务才上市的。

所以现在当我再听到“中台”,看见大家追逐这个“概念”时,竟然有点不知所措,有些尴尬。

03. 那我为什么最近又心平气和接受这件事?觉得“中台”是一件好事?

因为想起一次去参访企业的经历。

当时为了弄明白为什么中国公司做不好“中间件”,我们特地去了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中间件”公司SAP去交流。

他们不帮客户做定制,只是把那些可能不同的地方,做成了一个个插件,做成无数标准的模块。他们就是IT界的乐高。

我问,为什么你们就能做得好?

他说,因为在美国,管理这件事情是标准化的。既然管理标准化,工具怎么可能不标准化?

再想起这句话,醍醐灌顶。

过去40年,我们的GDP高速增长,甚至一段时间10%以上。那个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谁抢的快”之争。

抢得快的,多拿一些;抢得慢的,少拿一些。满地黄金,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所以,是抓住机会的能力更重要,还是提升内部管理更重要?

当然是抓住机会更重要。那个时代,也没人真的关注管理。

所以当时很多公司装软件,不是真的为了提升管理效率。装软件,更多是为了“赶时髦”,为了好看。

而在美国,发达国家,GDP增速很平缓,只有2%左右,没那么多机会了,靠什么提升自己?只有提升管理效率。

在“向管理要效益”的阶段,“中间件”,“中台”,就会发挥巨大的价值。

所以在今天,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台”,也说明大家开始关注流程,关注工具,关注方法,关注管理效率,看得更长远了。想想也是一件好事。

04. 最后的话

所以,这件让我尴尬的事情,今天终于能拿出来聊聊了……

但我最后,还是想多说几句。

阿里、腾讯等等之所以能做中台,是因为他们已经是一家成熟的大公司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部门协同合作也很高效。

今天,他们希望能用工具,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

制度和流程是第一步,中台是第二步。

今天我们聊完中台,中台很好,但是不是就要立刻冲上去,开始实施“中台战略”?

未必。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管理这件事情,连流程都还没有。首要并且重要的,是把最有效的打法确定下来,明确管理制度。

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以前有家公司,经营非常糟糕,最后卖给了一家日本公司。

日本人接手后,经营几个月业绩突飞猛进。

大家觉得很神奇,就问,你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吃了什么药?

日本公司回答,什么都没干。我们只不过把这家公司过去制定的流程,严格执行了而已。

这是有趣的故事,更是有趣的寓言。

先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步没有走好,就盲目走第二步,可能会摔得很惨。不仅学不会,可能还会把自己学死。

“中台”是一剂良药,一壶好酒。只是,好药尚且看疗效,好酒也要胜酒力。

量力而行,千万小心。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