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69 联想… 9 11 月, 20213 3 月, 2022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需 2 分钟 徘徊在港股低迷市值里的联想集团,9月30日通过了上交所对其在A股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联想科创板上市的计划,今年年初时,就以公告的形式对外发布了。如果上市成功,它将成为首个红筹上市公司以CDR形式回A第一股,以在香港联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公司的身份,进入H+A的新发展格局。 但仅一个工作日,联想IPO的进程戛然而止。 01. 联想A股科创板IPO一日游 10月8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联想集团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IPO审核“终止”的原因显示为:发行人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一时众说纷纭,外界猜测不已。 对此有评论人士向YOUNG财经分析,认为联想本次是以发行CDR的形式登录科创板,风险太大(招股书中已对CDR罗列出了诸多风险);也有人认为联想只是个PC组装商,基本没科技含量,在科创板上市并不合适,此外联想的负债率高,也影响它上市,舆论压力太大。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柳传志的7603万薪资包括了薪酬1600万、酌情花红2160万、中长期激励奖励1143万、退休金2526万及其他福利173万。根据联想集团财报披露,柳传志在2009/10财年、2010/11财年、2011/12财年的薪酬分别为228万美元、344万美元、317万美元。此外,联想集团每年还支付给柳传志150万美元(约合960万元人民币)退休金 还有媒体评论认为,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退休2年还拿着1亿元/年的薪金,也是联想本次撤回IPO申请的原因。据悉,柳传志的收入主要来自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两家公司。但高薪说法被联想方面否认,联想控股回应称这一数字严重失实:“自2020年始,柳传志先生不再从联想控股领取职务薪酬,包括工薪、奖金、中长期激励等。” 联想控股财报显示,高管的报酬包括薪金、酌情花红(年度绩效奖金)、中长期激励、其他福利(主要包含基本社会福利及公司补充福利),以及退休金及雇员的退休金计划供款。 2017-2019年柳传志总薪酬分别为3673万、4061万、7603万元。其中2019年总薪酬远高于往年,是因联想控股向柳传志一次性支付了2526万元的退休金。 更有评论认为,联想在A股科创板上市“是糊弄了规则,模糊了边界,影响了科创板的整体形象,得不偿失。对科创板定位和规则的轻慢,监管层不可不查。” 在这些喧嚣声音之外,联想对外说法是:“在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后,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招股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同时,谨慎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决定撤回上市申请。” 这种说辞从一向谨慎、走五十米就要安营扎寨的联想口中说出来,有点不可思议——难道提交申请之前,没有谨慎考虑最新发型上市等情况吗? 02. 联想是科技公司还是贸工技公司? 柳传志不止一次对外说过:联想就是我的命 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出资,柳传志带领10位研究员开创了联想。1990年,推出了首款联想牌PC;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999年,联想集团在亚太地区已经成为除日本外的首要PC厂商;2003年,联想推出“深腾 6800”超级计算机;2004年联想收购当时被IBM视为包袱的PC业务,柳传志高兴地对外宣称,联想成为年入百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三大的PC厂商;在2013年超过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2014年,联想再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获得2000项专利。 但联想算是一个科技公司吗?柳传志和杨元庆认为是。 杨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外界解释,“联想早就不固步自封于PC”,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他说的话应该是:“联想早就不固步自封于组装PC了”。 2004年收购IBM的PC业务后,柳传志接受央视《新闻会客厅》沈冰专访 当年,柳传志与同为联想创始人的倪光南发生过著名的“柳倪之争”,核心就是“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时任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主张走“技工贸”路线,即走技术路线,开发诸如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加工生产以后再进行销售。 而柳传志则主张“贸工技”,提出联想必须借助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以效益求生存,然后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贸工技”优势很明显,企业不用承担研发投入的巨大风险,靠收购就能快速占领市场。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联想的科研能力、芯片自主研发能力,远落后于选择了“技工贸”路线的华为。 2000年联想功臣郭为离职,成立了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神州数码 柳传志与弟子、接班人杨元庆 现在联想要走智能化转型业务之路,将其作为增长新引擎。 2019年联想提出了3S战略。三个S分别代表的是: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2020年联想把“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集团新十年目标。 联想本次回A股上市拟募集的100亿资金中,有55亿元将用于“云网融合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项目”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应用项目”;10亿元用于产业战略投资项目。 杨元庆认为数据智能业务营收比到了两位数,联想转型就算成功。在2020/2021上半财年中,联想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0.91亿美元,占营收比11.09%,杨的小目标实现了,但这部分业务对改变联想以PC为主的利润结构很微弱,而且在报告期内,数据中心业务除税前亏损1.0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246万美元。 除此之外,说联想缺乏科创属性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联想的研发费用,在科创板排名倒数 联想CEO杨元庆曾表示,如果联想集团能在科创板上市,将成为现有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之一。 联想集团2015-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6.36亿元、93.95亿元、80.09亿元、85.27亿元和94.64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32%、3.16%、2.81%、2.48%和2.63%,研发费用占比在逐年降低。 有评论认为,联想这种PC组装商以年13%左右的毛利率,能拿出3%来做研发,很不容易了。据wind数据显示,在已上市的226家科创板企业中,有15家企业研发占比超过50%,32家企业研发占比20%-50%区间,54家企业占比超过10%-20%区间,联想集团近5年研发占比为3 %左右,只能在科创板排名倒数。 联想研发费用投入到哪了?杨元庆公开表示过,主要花在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R、云计算/边缘计算、5G、区块链等技术,基于这些核心技术,联想积极打造行业智能解决方案,聚焦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医疗等垂直领域。 2)联想“超算”数量虽多,但算力不够、芯片靠供应商 让联想有科技公司错觉的,大概是它的超算数量。联想超算的研发力量,是建立在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基础上。 在2020年全球Top500超算排行榜中,联想贡献了180台超级计算机,占36%,排名世界第一。2020年杨元庆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讲:“从2018年11月开始到现在,联想连续四次蝉联Top 500全球超算第一。”他指的是在全球500台超算中,联想贡献数量排名第一,“远超其它厂商”。 联想贡献的超算虽最多,但算力却不靠前,美国113台计算机的总算力打败了中国212台计算机的总算力。其中也有佼佼者,但绝非联想,而是“天河二号”。它以33.86千万亿次每秒的计算速度,连续4次斩获世界超算第一名。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图自:新华网 杨元庆说过:“联想不做芯片和系统,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延续“组装PC”角色的联想,不具备独立研发芯片的能力,高度依赖美国上游供应商,每年从英特尔采购CPU超过100亿美元,约占中国年芯片进口额的二十分之一。 此外,联想“深腾”超算的CPU、加速器和互联都是基于国外技术,它所谓的科创含量在哪呢?据2016年的一篇报道: 深腾X8800基于联想全球首创的45℃温水水冷技术,通过无泄漏快速连接系统,将冷却水流经水冷头来冷却核心处理器及其内存。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采用联想45℃温水水冷技术的未名一号,PUE值控制达1.1。同时,未名一号节省了50%的制冷散热成本,每年将为北京大学节省60万度电。我们看到深腾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在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2014年联想收购了IBM的x86团队以后,深腾系列会有新的产品元素注入,这次我们可以看到是深腾X8800,就是把原来的System X的技术加入了进来。比如内存加速、双轮对转式风扇等。 可看出,联想超算深腾X8800的科技含量在:“水冷技术”、“内存加”速和“双轮对转风扇”上。 柳传志在2020年初联想春晚上现身,给了联想集团三句话:第一,联想未来一定是在艰苦卓绝中奋斗,在受到两头挤压的情况下,建议在安全和发展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中国永远是大本营,要把大本营守好;第三,碗里的饭一定要吃好,但是要让锅里的饭成型。 03. 联想为什么执着回A股科创板? 联想集团董事长、CEO杨元庆,曾被戏称为联想的发动机 既然科创属性低下,为什么联想要回A股科创板。杨元庆的说法是: “回A股上市计划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战略与国内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的紧密连接,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从而进一步释放联想的价值。” 实际情况并非如杨元庆所说,在科创板上市可“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因为科创板有50万元的投资门槛,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只能购买基金间接投资科创板;A股的投资者开通港股通也是50万元门槛,不达门槛的同样以买基金间接投资港股通标的。也就是说,联想集团在科创板上市其实并不会增加中小投资者的便利性。 真实的情况只是: 国内资本市场正处于改革的红利期,联想希望借回A股科创板提升其市值。 在港股,联想市值一直在千亿港元以下,近期受回A刺激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在撤回IPO之后股价震荡,10月11日上午交易结束后股价下跌14%,市值905.54亿港元),但也只有惠普的一半左右。港股中与联想同属于资讯科技板块的小米、中芯国际、万国数据市值分别约为8000亿港元、2300亿港元、1500亿港元,比联想高出一截。联想长期被市场丢到地产、证券、煤炭、石油和水泥等夕阳产业的估值梯队中。 若能回A股科创板,以科创板市盈率中位数45.51倍计算,联想的股价可能将再翻3倍,总市值将超过3000亿元。 但是,A股科创板的定位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很高,2020年3月20日,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明确了科创属性的企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联想并不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但是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6000万元这一项是满足的。 在撤回上市申请公告中,联想强调其业务运营状况良好,“撤回申请不会对其财务状况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联想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6.34%、87.37%、90.50%,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为89.72%。招股书中,联想拟慕集的100万中,有35亿是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 04. 错失机会的联想、战略变动频繁的杨元庆 杨元庆掌舵下的联想该驶向何方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联想的战略一直在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很多时候它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机会。 2002年联想就投入了手机的研发制造中,但直到2010才开始发行智能手机;在互联网刚兴起时就发现了市场机会,在1999年10月投资上亿美元创建FM365网站,最鼎盛时期与新浪、搜狐、网易并称四大门户,但在其他门户上市后,联想却倒在互联网寒冬中,2003年10月网站停止。 2013年,杨元庆把联想集团根据业务线划分为两个业务集团,分别为Think业务集团和Lenovo业务集团;2014年,联想以约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后,又对其组织架构和高管团队调整,从上年的两大业务集团变为四个独立业务集团: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和云服务业务集团;2015年3月,杨元庆又将联想集团业务收缩为个人电脑业务、企业级业务和移动业务“三大引擎”;2016年3月,在毫无预兆下联想集团突然宣布组织架构重大调整,波及旗下云服务业务、PC业务、企业级业务、移动业务( MBG)四大业务集团;同年11月又提出“三波战略”。 到2017年,联想又提出了“All in战略”决心领跑人工智能, 在这一战略之下,联想开始基于对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趋势,建立战略布局;2018年5月联想集团将手机和PC业务合并,以打通PC、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形成完整开放的智能物联平台。虽然联想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完备的战略措施,但依照市场上的反响仍旧不如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甚至最终还是被大量的信息流所掩埋,而不为人知。 05. 时代洪流滚滚,给联想多少时间? 联想已不是柳传志时代前进50米安营扎寨再前进的状态了,小碎步的激进突变中,透露着迎接这个时代洪流变化的慌乱。 一位在联想任职多年的前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联想高层比较在乎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高管一年不出成绩就会被调岗,比如联想移动业务,2015年-2019年,至少换了三任高管,组织架构也随之变化。 杨元庆曾经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表示:“过去这几年,很多人,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说联想错过了这个风口,错过了那个风口,其实面对这样那样的风口,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们不需要跟随谁,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握自己的长项、能力,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开辟一条适合联想的独特路径。我们敢于走自己的路,因为我们不但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有着深刻的洞察。” 新时代已来,联想的PC业务日暮西山,这个曾经的PC代工巨人还在勇敢地尝试着。只是时代洪流滚滚,能给它留下多少时间呢? c1.116 贾跃亭成功在美国破产 c4.147 全球能源危机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
但仅一个工作日,联想IPO的进程戛然而止。 01. 联想A股科创板IPO一日游 10月8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联想集团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IPO审核“终止”的原因显示为:发行人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一时众说纷纭,外界猜测不已。 对此有评论人士向YOUNG财经分析,认为联想本次是以发行CDR的形式登录科创板,风险太大(招股书中已对CDR罗列出了诸多风险);也有人认为联想只是个PC组装商,基本没科技含量,在科创板上市并不合适,此外联想的负债率高,也影响它上市,舆论压力太大。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柳传志的7603万薪资包括了薪酬1600万、酌情花红2160万、中长期激励奖励1143万、退休金2526万及其他福利173万。根据联想集团财报披露,柳传志在2009/10财年、2010/11财年、2011/12财年的薪酬分别为228万美元、344万美元、317万美元。此外,联想集团每年还支付给柳传志150万美元(约合960万元人民币)退休金 还有媒体评论认为,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退休2年还拿着1亿元/年的薪金,也是联想本次撤回IPO申请的原因。据悉,柳传志的收入主要来自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两家公司。但高薪说法被联想方面否认,联想控股回应称这一数字严重失实:“自2020年始,柳传志先生不再从联想控股领取职务薪酬,包括工薪、奖金、中长期激励等。” 联想控股财报显示,高管的报酬包括薪金、酌情花红(年度绩效奖金)、中长期激励、其他福利(主要包含基本社会福利及公司补充福利),以及退休金及雇员的退休金计划供款。 2017-2019年柳传志总薪酬分别为3673万、4061万、7603万元。其中2019年总薪酬远高于往年,是因联想控股向柳传志一次性支付了2526万元的退休金。 更有评论认为,联想在A股科创板上市“是糊弄了规则,模糊了边界,影响了科创板的整体形象,得不偿失。对科创板定位和规则的轻慢,监管层不可不查。” 在这些喧嚣声音之外,联想对外说法是:“在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后,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招股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同时,谨慎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决定撤回上市申请。” 这种说辞从一向谨慎、走五十米就要安营扎寨的联想口中说出来,有点不可思议——难道提交申请之前,没有谨慎考虑最新发型上市等情况吗? 02. 联想是科技公司还是贸工技公司? 柳传志不止一次对外说过:联想就是我的命 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出资,柳传志带领10位研究员开创了联想。1990年,推出了首款联想牌PC;1994年,联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999年,联想集团在亚太地区已经成为除日本外的首要PC厂商;2003年,联想推出“深腾 6800”超级计算机;2004年联想收购当时被IBM视为包袱的PC业务,柳传志高兴地对外宣称,联想成为年入百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三大的PC厂商;在2013年超过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2014年,联想再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获得2000项专利。 但联想算是一个科技公司吗?柳传志和杨元庆认为是。 杨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外界解释,“联想早就不固步自封于PC”,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他说的话应该是:“联想早就不固步自封于组装PC了”。 2004年收购IBM的PC业务后,柳传志接受央视《新闻会客厅》沈冰专访 当年,柳传志与同为联想创始人的倪光南发生过著名的“柳倪之争”,核心就是“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时任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主张走“技工贸”路线,即走技术路线,开发诸如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加工生产以后再进行销售。 而柳传志则主张“贸工技”,提出联想必须借助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以效益求生存,然后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贸工技”优势很明显,企业不用承担研发投入的巨大风险,靠收购就能快速占领市场。劣势也很明显,就是联想的科研能力、芯片自主研发能力,远落后于选择了“技工贸”路线的华为。 2000年联想功臣郭为离职,成立了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神州数码 柳传志与弟子、接班人杨元庆 现在联想要走智能化转型业务之路,将其作为增长新引擎。 2019年联想提出了3S战略。三个S分别代表的是: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2020年联想把“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集团新十年目标。 联想本次回A股上市拟募集的100亿资金中,有55亿元将用于“云网融合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项目”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应用项目”;10亿元用于产业战略投资项目。 杨元庆认为数据智能业务营收比到了两位数,联想转型就算成功。在2020/2021上半财年中,联想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0.91亿美元,占营收比11.09%,杨的小目标实现了,但这部分业务对改变联想以PC为主的利润结构很微弱,而且在报告期内,数据中心业务除税前亏损1.0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246万美元。 除此之外,说联想缺乏科创属性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联想的研发费用,在科创板排名倒数 联想CEO杨元庆曾表示,如果联想集团能在科创板上市,将成为现有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之一。 联想集团2015-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6.36亿元、93.95亿元、80.09亿元、85.27亿元和94.64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32%、3.16%、2.81%、2.48%和2.63%,研发费用占比在逐年降低。 有评论认为,联想这种PC组装商以年13%左右的毛利率,能拿出3%来做研发,很不容易了。据wind数据显示,在已上市的226家科创板企业中,有15家企业研发占比超过50%,32家企业研发占比20%-50%区间,54家企业占比超过10%-20%区间,联想集团近5年研发占比为3 %左右,只能在科创板排名倒数。 联想研发费用投入到哪了?杨元庆公开表示过,主要花在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AR、云计算/边缘计算、5G、区块链等技术,基于这些核心技术,联想积极打造行业智能解决方案,聚焦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医疗等垂直领域。 2)联想“超算”数量虽多,但算力不够、芯片靠供应商 让联想有科技公司错觉的,大概是它的超算数量。联想超算的研发力量,是建立在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基础上。 在2020年全球Top500超算排行榜中,联想贡献了180台超级计算机,占36%,排名世界第一。2020年杨元庆接受腾讯新闻采访时讲:“从2018年11月开始到现在,联想连续四次蝉联Top 500全球超算第一。”他指的是在全球500台超算中,联想贡献数量排名第一,“远超其它厂商”。 联想贡献的超算虽最多,但算力却不靠前,美国113台计算机的总算力打败了中国212台计算机的总算力。其中也有佼佼者,但绝非联想,而是“天河二号”。它以33.86千万亿次每秒的计算速度,连续4次斩获世界超算第一名。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图自:新华网 杨元庆说过:“联想不做芯片和系统,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延续“组装PC”角色的联想,不具备独立研发芯片的能力,高度依赖美国上游供应商,每年从英特尔采购CPU超过100亿美元,约占中国年芯片进口额的二十分之一。 此外,联想“深腾”超算的CPU、加速器和互联都是基于国外技术,它所谓的科创含量在哪呢?据2016年的一篇报道: 深腾X8800基于联想全球首创的45℃温水水冷技术,通过无泄漏快速连接系统,将冷却水流经水冷头来冷却核心处理器及其内存。相比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采用联想45℃温水水冷技术的未名一号,PUE值控制达1.1。同时,未名一号节省了50%的制冷散热成本,每年将为北京大学节省60万度电。我们看到深腾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在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2014年联想收购了IBM的x86团队以后,深腾系列会有新的产品元素注入,这次我们可以看到是深腾X8800,就是把原来的System X的技术加入了进来。比如内存加速、双轮对转式风扇等。 可看出,联想超算深腾X8800的科技含量在:“水冷技术”、“内存加”速和“双轮对转风扇”上。 柳传志在2020年初联想春晚上现身,给了联想集团三句话:第一,联想未来一定是在艰苦卓绝中奋斗,在受到两头挤压的情况下,建议在安全和发展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中国永远是大本营,要把大本营守好;第三,碗里的饭一定要吃好,但是要让锅里的饭成型。 03. 联想为什么执着回A股科创板? 联想集团董事长、CEO杨元庆,曾被戏称为联想的发动机 既然科创属性低下,为什么联想要回A股科创板。杨元庆的说法是: “回A股上市计划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战略与国内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的紧密连接,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从而进一步释放联想的价值。” 实际情况并非如杨元庆所说,在科创板上市可“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因为科创板有50万元的投资门槛,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只能购买基金间接投资科创板;A股的投资者开通港股通也是50万元门槛,不达门槛的同样以买基金间接投资港股通标的。也就是说,联想集团在科创板上市其实并不会增加中小投资者的便利性。 真实的情况只是: 国内资本市场正处于改革的红利期,联想希望借回A股科创板提升其市值。 在港股,联想市值一直在千亿港元以下,近期受回A刺激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在撤回IPO之后股价震荡,10月11日上午交易结束后股价下跌14%,市值905.54亿港元),但也只有惠普的一半左右。港股中与联想同属于资讯科技板块的小米、中芯国际、万国数据市值分别约为8000亿港元、2300亿港元、1500亿港元,比联想高出一截。联想长期被市场丢到地产、证券、煤炭、石油和水泥等夕阳产业的估值梯队中。 若能回A股科创板,以科创板市盈率中位数45.51倍计算,联想的股价可能将再翻3倍,总市值将超过3000亿元。 但是,A股科创板的定位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很高,2020年3月20日,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明确了科创属性的企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联想并不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但是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6000万元这一项是满足的。 在撤回上市申请公告中,联想强调其业务运营状况良好,“撤回申请不会对其财务状况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联想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6.34%、87.37%、90.50%,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为89.72%。招股书中,联想拟慕集的100万中,有35亿是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 04. 错失机会的联想、战略变动频繁的杨元庆 杨元庆掌舵下的联想该驶向何方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联想的战略一直在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很多时候它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机会。 2002年联想就投入了手机的研发制造中,但直到2010才开始发行智能手机;在互联网刚兴起时就发现了市场机会,在1999年10月投资上亿美元创建FM365网站,最鼎盛时期与新浪、搜狐、网易并称四大门户,但在其他门户上市后,联想却倒在互联网寒冬中,2003年10月网站停止。 2013年,杨元庆把联想集团根据业务线划分为两个业务集团,分别为Think业务集团和Lenovo业务集团;2014年,联想以约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后,又对其组织架构和高管团队调整,从上年的两大业务集团变为四个独立业务集团: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和云服务业务集团;2015年3月,杨元庆又将联想集团业务收缩为个人电脑业务、企业级业务和移动业务“三大引擎”;2016年3月,在毫无预兆下联想集团突然宣布组织架构重大调整,波及旗下云服务业务、PC业务、企业级业务、移动业务( MBG)四大业务集团;同年11月又提出“三波战略”。 到2017年,联想又提出了“All in战略”决心领跑人工智能, 在这一战略之下,联想开始基于对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趋势,建立战略布局;2018年5月联想集团将手机和PC业务合并,以打通PC、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形成完整开放的智能物联平台。虽然联想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完备的战略措施,但依照市场上的反响仍旧不如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甚至最终还是被大量的信息流所掩埋,而不为人知。 05. 时代洪流滚滚,给联想多少时间? 联想已不是柳传志时代前进50米安营扎寨再前进的状态了,小碎步的激进突变中,透露着迎接这个时代洪流变化的慌乱。 一位在联想任职多年的前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联想高层比较在乎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高管一年不出成绩就会被调岗,比如联想移动业务,2015年-2019年,至少换了三任高管,组织架构也随之变化。 杨元庆曾经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表示:“过去这几年,很多人,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说联想错过了这个风口,错过了那个风口,其实面对这样那样的风口,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们不需要跟随谁,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握自己的长项、能力,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开辟一条适合联想的独特路径。我们敢于走自己的路,因为我们不但有清楚的自我认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有着深刻的洞察。” 新时代已来,联想的PC业务日暮西山,这个曾经的PC代工巨人还在勇敢地尝试着。只是时代洪流滚滚,能给它留下多少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