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67 鸿星… 8 11 月, 20213 3 月, 2022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需 2 分钟 只用了100天… 01. 看到篇很特别的报道。 三个多月前,因为在河南暴雨中的“破产式捐款”,鸿星尔克一夜火了。 那时候最流行的事,就是冲到他们的直播间和线下店“野性消费”。 其销售业绩,一度猛翻52倍,很多产品甚至脱销。 但100天过去,彼时的热度,早已不再。 热搜上的话题,变成了#每天约1万人取关鸿星尔克#。 为此,成都商报旗下的@红星资本局,专门访问了多家鸿星尔克线下店,并整理了线上平台的数据。 发现,情况还真是如此。 还记得7月份鸿星尔克最火时,线下门店的火爆有多夸张么。 不管几线城市,只要有鸿星尔克的地方,都人满为患。 衣服,不分款式;鞋子,不论尺码,统统抢购一空。 有的店连人形模特都被扒光。 南京还有人,买了500块钱的东西,结果扔下1000块钱就跑。 不为别的,就为支持。 但实际上,热度并没维持多久。 不少店员告诉@红星资本局,这样的客流高峰,只在七八月份出现了一段时间。 后来不管店里准备了多么齐全的货品,也没见多少人再来。 即便是周末下午,疯狂打折的店内也只有零星几位顾客,显得颇为冷清。 线上平台更明显。 7月22日,在被曝出“捐款5000万”的当天。 鸿星尔克的一场淘宝直播,201万人观看,2000多万点赞,销售额近百万。 冲上淘宝热搜主播榜第一。 要知道,正常时候,鸿星尔克的直播观众人次,不过三五千。 抖音,一场直播,观看量高达1.6个亿。 光是涨粉就有569万,还创造了不少抖音直播的纪录。 可同样的,这样的繁荣也是昙花一现。 据@飞瓜数据,最近30天,鸿星尔克在抖音上的粉丝数,掉了近30万。 几乎是每天都有一万人在取关。 快手上,也以平均每天2000人的速度在掉粉。 当初随之而爆红的鸿星尔克总裁吴荣照,一个月也被20万人取关。 最近一个月,鸿星尔克在抖音开了55场直播,销售额是1294万元。 但对比同样是国产品牌的李宁,它的粉丝还不到鸿星尔克的零头,近一个月63场直播销售额却有8158万元,是鸿星尔克的6倍还多。 从寂寂无闻到成为“顶流”,鸿星尔克只用了一天。 可当声势浩大的“野性消费”过去,它又慢慢回归了平淡。 为什么? 不少人在其大火的时候就曾默默吐槽,鸿星尔克的鞋子虽然质量过硬,但设计,总是差点。 相比其他运动品牌,确实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更要命的是,还有舒适度的问题。 鸿星尔克创立已有21年,但这些年,它经历过不少财务问题,一路发展磕磕绊绊。 一次意外,知名度虽然上去了,但根本的设计、品质、品牌形象等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可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这些恰恰是最关键的。 说白了,鸿星尔克的路还长。 红,是偶然;如今的人气消散,是必然。 一切正如鸿星尔克总裁吴荣照预料的那般: 不要神化鸿星尔克。 一切因情怀而生出的名气,往往只是运气。 要想走得更远,最终靠的,只能是实力。 02.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 几年前,不少明星都开始扎堆开餐厅。 黄磊和孟非,合伙开过火锅店,叫黄粱一孟。 选址,还都是南京德基这样的一流地段。 黄晓明,开过奶昔店,开业当天,一众明星剪彩。 他还放话3年内,要开到两三百家分店。 郭德纲,在三里屯开过“郭家菜”。 里面还特地搭了舞台,安排相声表演,曾火过一段时间。 还有孙楠,曾开过富丽堂皇的“国际海鲜自助餐厅”。 捧场的,全是大腕,冯小刚,那英,孙红雷,汪峰…… 最后结果呢? 无一例外,全黄了。 究其原因,要么,定价就有问题。 黄晓明的奶昔一杯要卖48元 要么,经营不善。 “郭家菜”被网上食客评价:性价比低,口味、服务也不好。 更甚,收支都无法平衡。 孙楠的高档餐厅到最后,连供应商的货款也无法付清,员工工资也持续拖欠。 当时还有人在门前拉出横幅,喊话他还钱。 明星开饭店,最初想的,无非是用名气赚钱。 说得直白点,都是在用自己的业余,挑战别人的专业。 凭一时的粉丝效应也许确实能赚上一笔,可人们的新鲜感过了之后,只剩一地鸡毛。 这正应了那句话: 你永远赚不到能力范围以外的钱,除非靠运气。 可运气一旦消散,你赚到的钱只会凭实力亏掉。 《和陌生人说话》,曾采访过一个北京“拆二代”。 2011年,他家位于北京昌平的老房子拆迁。 一次性,他分到3套房,以及一大笔赔偿款。 原本因给父亲看病欠了不少外债的他,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 他顿时以为,老天爷既然给了这么大一笔钱,“这不就是我的命么”。 于是火速辞去工作,每天和朋友混夜总会、酒吧,一掷千金。 三四年,几百万就这么没了。 财富快速缩水,他发了愁,开始想办法投资生钱。 可他根本不了解项目,甚至不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的。 只凭自己还有点钱,拼命投,结果次次失败。 哪怕想到卖房,也因为对房价涨跌的认知盲区,本能卖到300万的房子,只卖了100万。 到最后,爸妈气到住院,妻子失望离婚。 这个曾经的“拆二代”,只能和父母在租来的房子里寻找出路。 2007年,一个大二的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费零零碎碎买了些彩票。 没想到其中一注,竟然中了500万。 当时媒体报道:拿到巨款后,这个男孩直接选择了辍学。 没人知道他后来过得如何。 直到10年后,他在知乎发帖,坦言:后悔。 别人在继续读大学的几年时间,他早已把钱花得差不多。 等到想理财,才发现,凭自己的知识水平,到哪儿都是踩坑。 先是在老家县城,听中介的话买了两套房,结果几年过去,分文不涨。 去深圳,又是在中介的忽悠下买了房,结果不涨反跌。 他最后遗憾道:如果当初好好学点理财知识,搞懂房产套路,也不至于花钱又赔本,坐吃山空。 这一个个故事,听起来唏嘘,却也印证了这世上最大的公平: 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能力和认知的时候,这社会有超过100种的方法来收割你,直到你的能力和财富匹配为止。 能力不足时的意外之财,不是不想兜。 而是你根本兜不住。 03.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隧道视野效应”。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活在自己有限的能力和认知里。 你所见的天地和够得上的成就是有边界的。 你能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实力的变现。 而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能力有缺陷而造成的。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果快速做到月薪10万? 有个回答,公布了自己的创业计划: 为小区停车场的车,提供夜间除尘服务。 他算了笔账: 每个车主每月收100块钱,如果一个小区有2500辆车,一个月营业额就有300万,刨去成本,每月净赚100万。 听起来很靠谱,很激动人心? 他又在回答的结尾留下了微信,若想了解详情,加微信付费进群。 于是,真的有人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就印了名片,上门推销。 结果,门都进不去。 看似完美的计划,其实漏洞百出。 现在小区都是封闭式管理,你怎么绕开物业大规模推广,又怎么整晚逗留在停车场服务? 仅除尘所达到的效果,如何跟洗车相比? 就算有那么多车辆供你服务,所需的人力,又将付出多大的成本? 没有系统的商业思维,没有足够的能力资源,就幻想走捷径赚大钱。 最后只能被忽悠瘸了,给别人交了智商税。 眼前的锅再大、肉再香,也只有筷子够长的人,才吃得到。 否则,没那个能力,还想赚自己根本够不上的钱。 只会有人随时来收割你。 04. 还记得86版《西游记》里的红孩儿么。 当年小演员赵欣培还在上幼儿园,因为长相可爱,被推荐给《西游记》剧组。 于是有了当年荧幕上的经典。 那年,他8岁。 突如其来的名气,让他炙手可热。 找他拍戏的,拍广告的,个个给出诱人的片酬。 但他的家人都一一拒绝,一代“顶流”童星,就这样悄然离场。 多年后再看到他的名字,竟已是中科院博士。 从娱乐圈退出后,他爱上了计算机,高考考入北大计算机系。 大学毕业,有IT公司高薪聘请他。 但他选择继续学习,从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 如今,赵欣培不仅开了公司,还投资了多家企业,身价早已过亿。 娱乐圈从不缺童星,多少长相出众的孩子,凭一时名气赚了快钱,却极少有人能一辈子享受这种红利。 反而是赵欣培,花了十几年实实在在提升能力,才把财富稳稳抓在自己手里。 正如高瓴资本张磊所说:“这个世界只有一条护城河,那就是不断创造价值。” 这个时代有多少人,每天做梦都在想着暴富,想靠捷径甚至投机,天降横财。 所以你总会看到,基金绿了,有人一片哀嚎;比特币亏了,有人怨天怨地。 可太多人忘了想想看:以我的能力,能够接住多少钱? 意外获得一千万的人,和自己赚到一千万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的一千万,就是此生财富的上限,花一分少一分,最后甚至回到原点。 而后者有能力驾驭财富,不仅会有稳定的收入,也许还能赚到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史玉柱失败,两手空空,还欠了几个亿,却还能重新崛起。 因为他在营销上的认知水平,在商业上的才华和实力,领先了太多人。 即便失去一切,仍能再次翻身。 所以,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与其总幻想走捷径发财,不如老老实实给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升个级。 与其期待暴富,不如一步步提高自己承受财富的能力。 能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的,从来不是运气。 而是眼界、认知、经历所构成的实力。 这才是这世界,最大的公平。 c4.146 未来两大最赚钱的行业, c1.113 贝索斯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
01. 看到篇很特别的报道。 三个多月前,因为在河南暴雨中的“破产式捐款”,鸿星尔克一夜火了。 那时候最流行的事,就是冲到他们的直播间和线下店“野性消费”。 其销售业绩,一度猛翻52倍,很多产品甚至脱销。 但100天过去,彼时的热度,早已不再。 热搜上的话题,变成了#每天约1万人取关鸿星尔克#。 为此,成都商报旗下的@红星资本局,专门访问了多家鸿星尔克线下店,并整理了线上平台的数据。 发现,情况还真是如此。 还记得7月份鸿星尔克最火时,线下门店的火爆有多夸张么。 不管几线城市,只要有鸿星尔克的地方,都人满为患。 衣服,不分款式;鞋子,不论尺码,统统抢购一空。 有的店连人形模特都被扒光。 南京还有人,买了500块钱的东西,结果扔下1000块钱就跑。 不为别的,就为支持。 但实际上,热度并没维持多久。 不少店员告诉@红星资本局,这样的客流高峰,只在七八月份出现了一段时间。 后来不管店里准备了多么齐全的货品,也没见多少人再来。 即便是周末下午,疯狂打折的店内也只有零星几位顾客,显得颇为冷清。 线上平台更明显。 7月22日,在被曝出“捐款5000万”的当天。 鸿星尔克的一场淘宝直播,201万人观看,2000多万点赞,销售额近百万。 冲上淘宝热搜主播榜第一。 要知道,正常时候,鸿星尔克的直播观众人次,不过三五千。 抖音,一场直播,观看量高达1.6个亿。 光是涨粉就有569万,还创造了不少抖音直播的纪录。 可同样的,这样的繁荣也是昙花一现。 据@飞瓜数据,最近30天,鸿星尔克在抖音上的粉丝数,掉了近30万。 几乎是每天都有一万人在取关。 快手上,也以平均每天2000人的速度在掉粉。 当初随之而爆红的鸿星尔克总裁吴荣照,一个月也被20万人取关。 最近一个月,鸿星尔克在抖音开了55场直播,销售额是1294万元。 但对比同样是国产品牌的李宁,它的粉丝还不到鸿星尔克的零头,近一个月63场直播销售额却有8158万元,是鸿星尔克的6倍还多。 从寂寂无闻到成为“顶流”,鸿星尔克只用了一天。 可当声势浩大的“野性消费”过去,它又慢慢回归了平淡。 为什么? 不少人在其大火的时候就曾默默吐槽,鸿星尔克的鞋子虽然质量过硬,但设计,总是差点。 相比其他运动品牌,确实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更要命的是,还有舒适度的问题。 鸿星尔克创立已有21年,但这些年,它经历过不少财务问题,一路发展磕磕绊绊。 一次意外,知名度虽然上去了,但根本的设计、品质、品牌形象等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可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这些恰恰是最关键的。 说白了,鸿星尔克的路还长。 红,是偶然;如今的人气消散,是必然。 一切正如鸿星尔克总裁吴荣照预料的那般: 不要神化鸿星尔克。 一切因情怀而生出的名气,往往只是运气。 要想走得更远,最终靠的,只能是实力。 02.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 几年前,不少明星都开始扎堆开餐厅。 黄磊和孟非,合伙开过火锅店,叫黄粱一孟。 选址,还都是南京德基这样的一流地段。 黄晓明,开过奶昔店,开业当天,一众明星剪彩。 他还放话3年内,要开到两三百家分店。 郭德纲,在三里屯开过“郭家菜”。 里面还特地搭了舞台,安排相声表演,曾火过一段时间。 还有孙楠,曾开过富丽堂皇的“国际海鲜自助餐厅”。 捧场的,全是大腕,冯小刚,那英,孙红雷,汪峰…… 最后结果呢? 无一例外,全黄了。 究其原因,要么,定价就有问题。 黄晓明的奶昔一杯要卖48元 要么,经营不善。 “郭家菜”被网上食客评价:性价比低,口味、服务也不好。 更甚,收支都无法平衡。 孙楠的高档餐厅到最后,连供应商的货款也无法付清,员工工资也持续拖欠。 当时还有人在门前拉出横幅,喊话他还钱。 明星开饭店,最初想的,无非是用名气赚钱。 说得直白点,都是在用自己的业余,挑战别人的专业。 凭一时的粉丝效应也许确实能赚上一笔,可人们的新鲜感过了之后,只剩一地鸡毛。 这正应了那句话: 你永远赚不到能力范围以外的钱,除非靠运气。 可运气一旦消散,你赚到的钱只会凭实力亏掉。 《和陌生人说话》,曾采访过一个北京“拆二代”。 2011年,他家位于北京昌平的老房子拆迁。 一次性,他分到3套房,以及一大笔赔偿款。 原本因给父亲看病欠了不少外债的他,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 他顿时以为,老天爷既然给了这么大一笔钱,“这不就是我的命么”。 于是火速辞去工作,每天和朋友混夜总会、酒吧,一掷千金。 三四年,几百万就这么没了。 财富快速缩水,他发了愁,开始想办法投资生钱。 可他根本不了解项目,甚至不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的。 只凭自己还有点钱,拼命投,结果次次失败。 哪怕想到卖房,也因为对房价涨跌的认知盲区,本能卖到300万的房子,只卖了100万。 到最后,爸妈气到住院,妻子失望离婚。 这个曾经的“拆二代”,只能和父母在租来的房子里寻找出路。 2007年,一个大二的学生,用自己的生活费零零碎碎买了些彩票。 没想到其中一注,竟然中了500万。 当时媒体报道:拿到巨款后,这个男孩直接选择了辍学。 没人知道他后来过得如何。 直到10年后,他在知乎发帖,坦言:后悔。 别人在继续读大学的几年时间,他早已把钱花得差不多。 等到想理财,才发现,凭自己的知识水平,到哪儿都是踩坑。 先是在老家县城,听中介的话买了两套房,结果几年过去,分文不涨。 去深圳,又是在中介的忽悠下买了房,结果不涨反跌。 他最后遗憾道:如果当初好好学点理财知识,搞懂房产套路,也不至于花钱又赔本,坐吃山空。 这一个个故事,听起来唏嘘,却也印证了这世上最大的公平: 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能力和认知的时候,这社会有超过100种的方法来收割你,直到你的能力和财富匹配为止。 能力不足时的意外之财,不是不想兜。 而是你根本兜不住。 03.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隧道视野效应”。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活在自己有限的能力和认知里。 你所见的天地和够得上的成就是有边界的。 你能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实力的变现。 而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能力有缺陷而造成的。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果快速做到月薪10万? 有个回答,公布了自己的创业计划: 为小区停车场的车,提供夜间除尘服务。 他算了笔账: 每个车主每月收100块钱,如果一个小区有2500辆车,一个月营业额就有300万,刨去成本,每月净赚100万。 听起来很靠谱,很激动人心? 他又在回答的结尾留下了微信,若想了解详情,加微信付费进群。 于是,真的有人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就印了名片,上门推销。 结果,门都进不去。 看似完美的计划,其实漏洞百出。 现在小区都是封闭式管理,你怎么绕开物业大规模推广,又怎么整晚逗留在停车场服务? 仅除尘所达到的效果,如何跟洗车相比? 就算有那么多车辆供你服务,所需的人力,又将付出多大的成本? 没有系统的商业思维,没有足够的能力资源,就幻想走捷径赚大钱。 最后只能被忽悠瘸了,给别人交了智商税。 眼前的锅再大、肉再香,也只有筷子够长的人,才吃得到。 否则,没那个能力,还想赚自己根本够不上的钱。 只会有人随时来收割你。 04. 还记得86版《西游记》里的红孩儿么。 当年小演员赵欣培还在上幼儿园,因为长相可爱,被推荐给《西游记》剧组。 于是有了当年荧幕上的经典。 那年,他8岁。 突如其来的名气,让他炙手可热。 找他拍戏的,拍广告的,个个给出诱人的片酬。 但他的家人都一一拒绝,一代“顶流”童星,就这样悄然离场。 多年后再看到他的名字,竟已是中科院博士。 从娱乐圈退出后,他爱上了计算机,高考考入北大计算机系。 大学毕业,有IT公司高薪聘请他。 但他选择继续学习,从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 如今,赵欣培不仅开了公司,还投资了多家企业,身价早已过亿。 娱乐圈从不缺童星,多少长相出众的孩子,凭一时名气赚了快钱,却极少有人能一辈子享受这种红利。 反而是赵欣培,花了十几年实实在在提升能力,才把财富稳稳抓在自己手里。 正如高瓴资本张磊所说:“这个世界只有一条护城河,那就是不断创造价值。” 这个时代有多少人,每天做梦都在想着暴富,想靠捷径甚至投机,天降横财。 所以你总会看到,基金绿了,有人一片哀嚎;比特币亏了,有人怨天怨地。 可太多人忘了想想看:以我的能力,能够接住多少钱? 意外获得一千万的人,和自己赚到一千万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的一千万,就是此生财富的上限,花一分少一分,最后甚至回到原点。 而后者有能力驾驭财富,不仅会有稳定的收入,也许还能赚到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史玉柱失败,两手空空,还欠了几个亿,却还能重新崛起。 因为他在营销上的认知水平,在商业上的才华和实力,领先了太多人。 即便失去一切,仍能再次翻身。 所以,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与其总幻想走捷径发财,不如老老实实给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升个级。 与其期待暴富,不如一步步提高自己承受财富的能力。 能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的,从来不是运气。 而是眼界、认知、经历所构成的实力。 这才是这世界,最大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