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32 20… 12 9 月, 202115 9 月, 2021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2 min 开篇定基调——2个“凡是方针”: 1、凡是鼓吹炒房的,坏。 2、凡是鼓吹干死地产的,蠢。 就连我们村喂狗的李大爷都知道,房子不能随便炒。 现在网上的言论,一会儿预测准了这个,一会儿预测准了那个,人模人样的分析。说实话,我看了都脸红,这玩意儿还需要预测吗? 更可笑,这帮人的分析还是基于楼市说楼市,格局明显小了。 要知道,我们所经历的市场,全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除了搞房地产,是不是整治教育乱象,是不是严厉打击教培,是不是打击互联网垄断,是不是打击网游,是不是占领舆论阵地,是不是在厘清央地关系? 明摆着,有系统,有预谋,有计划。 咱们撑开格局看世界,站在全国看这一场大变局,站在历史看这一场大变局。 而一切问题的终点,就在2022年。 1、一切当下的问题,都是历史的问题。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历史的。纵贯5000年王朝更替,往往能够打开新局面的手段只有两种,一种是GM,一种是改革。 GM很简单,用一种暴力机器代替另一个暴力机器。 周取代商,汉取代秦,唐取代隋,清取代明,皆是如此。这种最快,最有效,但是往往代价最大。 只要大家翻看历史,就能非常明显的发现,但凡是暴力机器的战争,不管正义与否,结果都是极其残酷的,正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绝非曹公造假。 我给大家举2个例子: 汉取代秦,战前秦朝2200余万的人口,到了汉朝初立,刘邦乘车竟然找不到同色的马匹,官员乘车只能用马车代替,可见战争之惨烈。 唐取代隋,隋朝最巅峰时期人口高达890万户,经历了一系列隋末战争,到了唐朝初年仅剩100余万户,鼎鼎大名的贞观之治不过300余万户,封建王朝巅峰的开元盛世才勉强达到900万户。 也就是说,经过了100多年的休养生息,不过是恢复到隋朝的巅峰。 GM,Pass。 同样的改革,难度小点,但是阻力犹大。 为什么?因为既得利益者群体太大了,不仅仅包括顶层、中层,甚至包括了很多中下层。对,包括在座各位。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洋务运动、改革开放,数得着的只有这些,真正能够推行全国,且效果有效的改革只有3个: 商鞅变法。但是商鞅被车裂。 摊丁入亩。但是雍正被文人骂了几百年。 改革开放。挺好。 这几年一直强调说,我们在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跟之前格局比还是小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所遇到的,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又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说明什么? 说明病已不轻了,大郎该喝药了。 2、如今遇到的问题,概括起来有2个: 1、物质上的。 2、精神上的。 先说物质上的。 往大了说,中美对抗还在继续,贸易摩擦,美元收紧,往小了说,国内的问题也是不少。 比如互联网企业,屠龙少年开始长出逆鳞,一开始都是烧钱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造概念、炒话题,随后开始大数据、涨价、杀熟、996、垄断。 比如内循环不好搞了,夹在中间的制造业,不仅要面临生产材料的上涨,更关键的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都6个钱包了,谁还有钱消费? 比如曝光过的独山县,举债修水司楼、盘古庄,你说只有这一个城市这么搞?我不信。全国举债发展的城市多了去了,早晚暴雷。 再说精神上的。 这一点更加严重了。 去年B站搞了个《后浪》,被大家喷成了筛子,为什么?因为大量的后浪,在用尽全力的活着,对,仅仅是活着。 佛系青年、中年少女,保温杯里加枸杞。 更严重的是,这种丧文化、躺平文化的盛行,让大量的年轻人没动力消费,不买衣服、不看电影、不工作,更加速了消费的萎靡。 前一阵城镇失业率调查数据,我看一下,触目惊心: 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2019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16-24岁城镇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比上个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20-24岁的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更高。 一方面,后浪们LV门前排长队,另一方面,却是小镇青年拼多多。 不说别的,一边是劳动最光荣、知识改变命运,一边是有钱才是王道、生得好不如嫁得好,你选择哪个? 这个差距、压力还在放大。 3、你要明白这次大变局的意义所在。 若成功改变,系统重启,红红火火40年; 若阻力太大,积重难返,就只能重装系统了,一旦失败,我们都将进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什么2021年动作这么多? 高层急了啊。高层在20年、19年甚至更早,早都想动手了,而且是系统性的大手术,但是因为毛衣战耽误了,因为疫情又耽误了,去年年底终于腾出手了,房地产立马就有效果了。 包括最近一段发生了很多大事: 1、饭圈舆论整治, 2、整治黄生看金融, 3、堵死教培行业, 4、调控房地产, 5、处罚腾讯, 6、针对网游。 这些加起来,是一个大麻花,搞不好就容易打死结,一定要需要耐心。 然后地产、教育、医疗、金融、生育,都是大麻花下的小麻花,都享受了至少20年的红利周期,谈不上积重难返,治理起来费时费力,最需要的是耐心和韧劲。 比如房地产。 一点一点松绑。逐步降低对银行、对土地财政、对学区的依赖度,设置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土地集中拍卖制度、土地出让金归税务局征收,最终逐渐掌握楼市的房价中枢。 比如整治互联网。 打破垄断。互联网垄断之后开倒车了,比如大户数杀熟,比如资本垄断,比如创新发力,尤其是去年上海外滩马云的讲话,让所有人都非常震惊的发现:互联网与资本结合一旦结合,后果将非常可怕。 寡头经济,寸草不生。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接下来所有的行业,尤其是过于繁荣的行业,比如脏乱差的娱乐圈,乱收费的医疗行业,无节制的游戏行业,都会面临很大程度的管制。很明显,今年的拳头真硬。 4、这就产生2个问题: 1、不只是地产,所有的行业都要整治。 2、整治地产不能猛药,要缓图之。要一点一点剥离。 房地产好比一颗肿瘤,银行、政府、购房者通过各种加杠杆,比如信用贷、抵押贷、投资基金、P2P、民间借贷等链接着金融系统,金融系统可是国家的心脏,大手术必然会导致心脏崩溃,危及整体。什么意思? 就好比病毒进入胳膊里,要么治疗,要么砍断。 要是能治,就是费点时间,你会砍断胳膊吗? 这就是房地产的问题,不能砍,只能治。 中国的房价问题,并不仅仅是内部的问题,炒房客、获利盘、接盘侠,更多的还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货币信用、利率博弈。 09年房价怎么起来的? 16年房价怎么起来的? 去年疫情,房价怎么起来的? 如果只有我国放水,其他国家不防水,房价涨不涨? 我看过网上的个观点是,叫做:我国的房地产泡沫,近忧是美元周期,远虑是人口危机。大家可以想一想。 再者,房地产本身的天花板,也已经到了。 第一个是人口。 这个不用说了, 第二个高房价, 这个也不用说了, 第三个很关键,就是购买力,其实就是劳动剩余。 996、007都快榨干了,也没人愿意生孩子了,6个钱包也快榨干了,上上下下全都掏空了,你还能掏出多少?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边。 比如你有10万,你肯定买不起房,那鼓励你消费行不行?不行。正是因为高房价筑起来的隔离墙,会严重导致低就业、低欲望、低膨胀、低消费,甚至生育意愿降低,这样的话,内循环还搞个屁啊。 就像日本那样,水放不下去,消费也起不来。 消费不行,经济不行,房价就失去了土壤。 房价问题,经济问题,最终成了社会问题。 5、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最近风声不对。 我看新闻的标题,颇有点WG的味道。 你看,网游被批精神鸦片腾讯暴跌2800亿, 你看,深圳杭州调控,真是大快人心, 你看,互联网22起违法经营者集中案被罚, 你看,新东方从美股退市,真是大快人心, 看看最近人民日报做的事情,全部都是写又红又专的宣传。做的对吗?非常对,迎合了绝大多数底层群众的欢呼。 但,口号不能解决问题,道德不能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有牺牲,必须有利益。 没有了培训产业,孩子就有希望了? 北上深杭被打击,你就买得起房了? 打压了网络游戏,孩子就能专注学习了? 打压了学区房,教育就彻底公平化了? 好像没有。 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这一点上,30年前的日本,跟我们非常像。 发展路径极为相似,一方面是泡沫经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另一方面则是脱实向虚、实体萧条,工薪层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升。遇到的问题也非常相似,内忧是高房价、低生育,外患是毛衣战、外来通胀。 高房价筑起了资产屏障,阶级壁垒加深,社会流动性下降,就会逐渐让年轻人失去希望,丧失活力…… 30年前,经济泡沫尤其是楼市泡沫轰然倒塌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日本失落的30年,哪怕政府再搞改革,货币宽松,超量印钱,刺激消费,全部以失败告终。 日本人躺平了。 平成废宅、佛系鼻祖,天天吃草,不想社交,也不想恋爱结婚。 消灭了年轻人的欲望,也消灭了社会活力。 6、还是要强调一下: 1、凡是鼓吹炒房的,坏。 2、凡是鼓吹干死地产的,蠢。 再说几个观点吧,很难听,但很现实: 1、社会阶级只有2种,一种是统治阶级,一种是被统治阶级。 2、历史告诉我们,真理只有一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比如在郑州,你的车子被淹了,政府会赔钱给你?不会。只有保险会,为什么?因为你买保险了,如果你不买,那就不赔,你看,只有商业利益。 3、楼市调控的目的,是让你“居者有其屋”,而不是说人人都拥有产权。底层居民,只能依靠租房。 4、房子的价格,不是由普通人的收入决定,而是由有钱人的收入决定。你见过月薪2万的深圳人,买得起几百钱、上千万的房子吗?怎么可能。 c2.131 沃尔玛, c6.3 海量现场图来了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