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45做个“无… 22 7 月, 202117 8 月, 2022 by Tong, Peter 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的刀子,锋利但是不好看。 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样的刀来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 之前在朋友圈多次看到一篇文章:《法国人说:请你的儿子退出活动》。 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明星带儿子去法国旅游,恰好赶上当地正举办读书活动。 “两周内,谁读书最多,将收获一份大礼。” 明星和其他家长一样,给孩子报了名。 其儿子特别努力,一周读了五本,而其他孩子最多的才读了两本。 看着领先的成绩,明星很开心:“争取创纪录给老爸争光。” 但这时,读书节工作人员来了,带着要给第一名的礼物,对明星说:“希望你们放弃这次比赛,礼物可以先给你。” 明星很惊讶:“为什么让我的孩子退出?” 工作人员说:“因为你的孩子只想争第一,为读书而读书,而没去体会读书的乐趣。读书不是比赛,没有功利性,他这样疯狂地读,要是得了第一,会给其他孩子作出不好的榜样。他退出了,别的孩子就没了忧虑感,才会用心去感受读书的快乐。” 听完这番话后,明星很惭愧:“对不起,我们太功利了。” 礼物也没要,他就让儿子退出了比赛。 这篇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后虽经证实,只是一个杜撰的故事,但能流传如此之广,证明了一点——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我想学哲学。” “这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我就是喜欢画画。” “画画有什么用,能卖钱吗?” “妈妈,我想出去旅行。” “旅行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我们都在和“有没有用”这个词打交道。 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被父母、爱人、上司以及我们自己,习惯性地划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类。 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子是没用的。 上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是没用的。 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是没用的。 我们以“钱权名”为标准,如果不能“最直接地应用”,如果“短期内无法出成果”,如果没有“眼下能看见的利益”,那我们就不要去碰这些“无用”的东西。 有用则宠之,无用则弃之。 实用主义,已深深长进我们骨髓里。 庄子在《人世间》里讲了一个故事: 石木匠带徒弟们去齐国,路过曲辕时看见一棵硕大的栎树,其树阴就可以卧牛数千头。 徒弟们蜂拥过去观看,但石木匠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徒弟们气喘吁吁追上来说:“师父,自从我拿斧头以来,就没见过如此大树,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 石木匠说:“用这棵树做的船会沉,做的家具会腐,做的棺材会烂……毫无用处,看它干嘛。” 这晚,大栎树给石木匠投梦说:“你说的那些有用的树,都因为有用而被砍伐了。而我之所以能存活万年,恰恰正是因为我的无用。” 庄子想借此寓言说明一理——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他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名嘴蔡康永在博客里讲到台湾爸妈最爱问一个问题: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赫了。” “这有什么用?” “我在想太阳为什么会燃烧。” “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熊的脚印了。” “这有什么用?” 蔡康永万般庆幸:“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 蔡康永的爸妈,很喜欢做无用之事。 “漂不漂亮?” “喜不喜欢?” “好不好吃?” 这是他爸妈比较会问到的问题。 后来,蔡康永成为名嘴后,在博客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的成长,让我相信: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 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 这些一再在灰黯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 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知乎上有一个很好玩的问题: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背唐诗不能致富、不能赚钱、不能出名,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背唐诗? 但知友“mupeng”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慢慢地,我长大了。 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便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凉风乍起,梧叶飘黄,便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匆匆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便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约会时,知道了什么是‘月上柳梢头’ 灯会时,知道了什么是‘一夜鱼龙舞’。 愁了时,就想起‘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了时,就想起‘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时候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词语来形容。” 小时候那些看似无用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心胸和视野。 梁文道先生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很多人这样说陈道明:他是中国最具贵族气质的男演员。 陈道明的贵族气质来自哪里?来自他做了几十年的无用之事。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我有一台电子钢琴,无论去哪都会带着……”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 “现在最喜欢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 “我也会做点手工。糖人、面人,木工、裁缝,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 正是这些“无用”之物,成就了他的独特气质。 “这些或许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儿,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但人活着,需要给心灵安一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 无用意味着只为自己而存在, 无用才是真正的自由。 因为无用,才能自用。” 我们干一件事或从事某种活动时, 首先会问“这有什么用?”, 但很少去想“这有什么趣?” 其实,有趣的人生才是高级人生。 如果说“有用”是物质需求的话, 那么“有趣”则是精神的补偿。 如果说“有用”是肉体满足的话, 那么“有趣”则是心灵的慰藉。 人活到最后,有趣比有用更有意义。 做一个有趣的人,比一切优秀都重要。 所以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17岁那年,乔布斯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后,放弃了“有用”专业去听美术课,研究san serif和serif字体,怎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 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举动,却在十年后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设计苹果电脑时做出了“最美的字体”。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要不是退了学,我决不会去选书法课,苹果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漂亮版式。” 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称的王世襄,出生于名门世家,毕业于燕京大学。 但他不务正业,沉湎于各种玩事,放鸽、养蛐、架鹰、烹饪…… 但他把每种市井小技都玩成了“世纪绝学”。 2003年,荷兰向他颁发了“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 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世间许多“大用”,都是从那些看似无用的事体中衍生出来的, “无用”之中常常隐藏着有用的潜质。 当我们功利地拒绝所谓的“无用”时, 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其中的“大用”。 故庄子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当你决定要去旅行的时候,不要只盯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为旅行从你收拾行李时就开始了。 生命就像一次不知目的地的旅行。 我们想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 所以做些“无用”之事吧, 你的人生旅程将因这些“无用”而美好。 1、去书店看漫画。 2、漫无目的地散步。 3、去一个永远成不了景点的地方旅游。 4、收藏一件不能保值的旧东西。 5、去公园看别人唱歌跳舞。 6、和爱的人,而不是对自己有用的人结婚。 7、设计一件永远不会穿上身的衣服。 8、写一部永远不会出版的小说。 9、遇到困境时,一觉睡到自然醒。 10、没有任何好处地帮助一个人。 11、像陪孩子一样陪父母看电视。 12、与陌生人交流一次。 13、和好友深入地聊一次天。 14、研究一个无用的课题。 15、收藏一种已近失传的传统工艺。 16、认识10种植物。 17、辨识每一种云的名字。 18、放烟火,停下来好好看一看。 19、为自己写一句墓志铭。 20、学一门外语。 21、养一只宠物,金鱼、乌龟或是蝴蝶…… 22、深夜听一下从未听过的古典乐。 23、帮电梯的人按下他们想去的楼层。 24、有一个具有排他性的至爱品牌。 25、遇到困难时,尝试写信向未来的自己求助。 26、每天阅读纸质书30分钟。 27、向自己所伤害过的人致歉。 28、保留日记,直到生命终结。 29、学一道新菜,做给所爱的人。 30、和你的邻居打一声招呼。 31、淋一次雨。32、买一个花瓶,将花插在里面。33、将垃圾按垃圾桶标识去分类。34、懂一点哲学。35、在浴室开一场演唱会。36、练好书法。37、偶然发呆。38、把你想到的一件最浪漫的事变为现实。39、让孩子做些无用的事。40、什么都不做。 c4.60 招商引资 吗哪(196)神亲自宣告「不要惧怕」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