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 个体户倒闭… 13 6 月, 202116 8 月, 2022 by Tong, Peter 疫情尚未解除,焦灼愈演愈烈。 在过去的一年中,300多万家小店已告别了这个世界。 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铤而走险。 小店主们这不确定性尚未减轻的日子里苟活。谁又能扶起万众群众生计最起码的希望呢? 01.疫情下,小店生存艰难。 天津,潮流商圈营口道。 900多米道路一侧的44家店铺中,17家已经暂停营业,多家正在转让。 一家酒吧老板一脸的颓废述说:“整条街的店铺都深陷挣扎。” 沈阳,平区马路湾地铁站出口。 30平方米的小饭店,冷冷清清。 年近50岁的店主止不住叹气:“孩子正在读高中,全家收入靠小餐馆维持。现在赔惨了,不知道这个家还怎么支撑。” 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铤而走险 上海市奶茶店主秦某收到了公诉通知。 为凑足店铺房租,她选择了白天开店,晚上色情直播间谋生的行当。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让姑娘颜面尽失,悔恨不已。 天津,一家海鲜酒楼受疫情打击,老板跑路。 在酒楼充了值的会员得知消息后一连数日围堵酒楼索赔,群情激动,鸡毛一地。 大大小小的实体店以日均9000家的速度不断倒地,留下狂风暴雨后的一片狼藉。 按照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一家个体工商户可带动2.37个人就业。 由此不难想象,300多万小店倒闭,就意味着700多万的人口没了生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群体、城市外来务工人员、4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群体再就业难度明显。 背后涉及的家庭又有多少眼泪? 02. 山东的“拉面哥”程运付红遍网络。 拉面哥一脸的朴实憨厚,即使与旁人搭着话,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半点停歇。 娴熟的技术,30秒就能拉出一大碗份量实足的面条。 而且一碗超级便宜,就三块。 不管房价翻了多少倍,他的面价15年没有变。 有人问,咋不涨钱呢? 他憨憨一笑:俺卖贵了,怕老百姓吃不起。 满屏潮水般的点赞。 有“良心”,有“初心”,有“社会责任感”,拉面哥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胸怀宽广,优良品质瞬间上了热搜。 有人赞扬,“山东拉面哥卖的不是拉面,而是人性善良”。 有央媒也加入礼赞的大合唱,称“他的质朴与真诚就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缩影”。 我也觉得拉面哥是个好人,善良质朴的中国农民。 但心中还有一种万般的悲凉。 拉面哥即使一刻不歇,满打满算一天下来也就卖个三、四百碗,抛去所有成本,一天也就能赚个两、三百。 而15年的努力,整天的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给他留下的是满脸的沧桑,只能温饱的家境。 怕顾客吃不起面,始终没涨钱,不能否认其中朴素的情感因素,但更是生活重压下的无奈取舍。 谁不想过的舒服点,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累,有个固定的摊位,稳定的营生。 没有人要求他不涨价,也没有人要求他履行社会责任。 但价高势必削弱竞争优势,薄利多销必是现实选择,物美价廉更容易控制成本,整体上增加收入。 但15年来各种要素成本都在增加,拉面哥唯一可以保住利润的诀窍只有一个:压缩一切可以压缩的成本。 集市上摆着摊,省却了房租费,除了面、水、电……的必要成本,夫妻二人的辛苦劳作就成了唯一盈利点。 说是生意,实则不过生计,日子勉强过得下去罢了。 奋斗15年,仍是流动摊点,拉面哥没能撑起个门面。 03.蚂蚁今服。 消失在人海里的马爸爸都看不到一个背影。 人们曾把实体经济困窘归咎于电商,认为是马云毁了实体经济。 不可否认,互联网冲击确实很大,但价格透明,交易便捷给万千百姓带来了方便,随之电商、快递行业的欣欣向荣,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电商与实体从来没有到达水火不容的地步。 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总会给快递小哥送来的香。 摆满新鲜果蔬的摊位总比图片上更有吸引力。 无序的人间烟火,走入那繁华的街道更有生活的气息。 勤劳的贩夫走卒,会把市场自存的调适功能发挥到极致,支撑着他们熬过严冬寒夜。 然而就算没有疫情,他们也早已疲不可支。 5年前,城市的街边店就开始大量消失。 有人描述2017年的上海,随着新一轮城市改造启动,越来越多人赖以生存的空间遭到毁灭性打击,有的会试图寻找新的容身之处,剩下的人则可能会离开。 上海变得越来越无聊,北京也是,其他城市都不例外。 在没有充分讨论情况下,街边店、小商铺、地摊大量消失,像枯叶一样被无情地清扫而光。 不是市场自然淘汰,而是被强力清退出场。 继之而来的是房价上涨、租金上涨、水果涨价,餐饮涨价,毫无选择,理所当然。 这个世界已容不下市井气息。 就算张择端再世,也画不出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直到疫情袭来,发现活命药引竟然仍是被赶杀殆尽的地摊经济。 04.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赚出房租,心满意足。 城市里做过小生意的人都知道,最大成本是每月照例不减的房租。 如果交完房租还有盈余,这生意就算没赔。 房租背后是房产,房产背后是资本。 中国的房地产黄金二十年,不仅拉高了房价,更是将商铺的租金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一铺养三代”,便是这些高昂的租金带来的庞大收益形象代表。 房产兼并,亦是财富掠夺。 想做生意必须租门面房,租门面房就养了一帮靠房租谋利的房主,房主还要把钱交给银行和房地产商。 中国的事就是这么神奇,兜兜转转,最后都能归到房地产身上,大家到头来都是为房地产填坑。 郭树清刚刚警告: 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危险与自己有关。 当无数小店倒闭转让时,满大街的房屋中介和药店却是越开越多。 泡沫最大、利润最大的两个行业,裹胁起排山倒海的焦虑,也安抚着憔悴疲惫的肉体和灵魂。 有人说,内卷就是葵花宝典。 想在江湖上活下去,除了自宫别无选择。 有人宫掉了孩子的童年,有人宫掉了身体健康,也有人宫掉了温良恭让。 货拉拉跳车的那个女孩,即使月入2万也想方设法省钱去买房结婚。 社会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当房地产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必然会本能地对抗这种无底线的掠夺。 当然,多败俱伤的结果,谁也不愿意看到。 05.拉面哥的故事上了热搜,却没见一家官媒去关注分析背后的机理。 好拟还该感谢:如果没有这些艰难,拉面哥就没有展示“良心”“善心”“初心”的舞台。 从民生的角度做出思考和诠释,才更能考量这着看拟盛世的悲歌。 古往今来,凡有安身立命之道,谁愿做引水卖浆的贩夫走卒? 小店是民生经济的细胞,也是底层人生存的最后一道屏障。 作家张贤亮曾语: 赞美苦难是一种罪恶,我宁肯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只要能够让我以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我就很满足。 谁赞美贫穷,他一定在撒谎! 春天来了,那些柔弱匍匐的花花草草,也有绚烂舒展的权利。 一小间店,不在于赚多少钱、发多少财,而是象征着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能够最大程度舒缓底层的生存压力。 一个小摊,并不会改变大多数人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而是赋予勤奋努力的人更多平等机会,让他们于万分艰难中看到星星点点的希望。 对于民生之艰的礼赞,越深情越显得廉价和轻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并非所有人都能匹配这个时代的光鲜亮丽, 人民有安于卑微的权利。 吗哪(164)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4.54 富人在漏税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
在过去的一年中,300多万家小店已告别了这个世界。 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铤而走险。 小店主们这不确定性尚未减轻的日子里苟活。谁又能扶起万众群众生计最起码的希望呢? 01.疫情下,小店生存艰难。 天津,潮流商圈营口道。 900多米道路一侧的44家店铺中,17家已经暂停营业,多家正在转让。 一家酒吧老板一脸的颓废述说:“整条街的店铺都深陷挣扎。” 沈阳,平区马路湾地铁站出口。 30平方米的小饭店,冷冷清清。 年近50岁的店主止不住叹气:“孩子正在读高中,全家收入靠小餐馆维持。现在赔惨了,不知道这个家还怎么支撑。” 有人苦苦挣扎,有人铤而走险 上海市奶茶店主秦某收到了公诉通知。 为凑足店铺房租,她选择了白天开店,晚上色情直播间谋生的行当。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让姑娘颜面尽失,悔恨不已。 天津,一家海鲜酒楼受疫情打击,老板跑路。 在酒楼充了值的会员得知消息后一连数日围堵酒楼索赔,群情激动,鸡毛一地。 大大小小的实体店以日均9000家的速度不断倒地,留下狂风暴雨后的一片狼藉。 按照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一家个体工商户可带动2.37个人就业。 由此不难想象,300多万小店倒闭,就意味着700多万的人口没了生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群体、城市外来务工人员、4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群体再就业难度明显。 背后涉及的家庭又有多少眼泪? 02. 山东的“拉面哥”程运付红遍网络。 拉面哥一脸的朴实憨厚,即使与旁人搭着话,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半点停歇。 娴熟的技术,30秒就能拉出一大碗份量实足的面条。 而且一碗超级便宜,就三块。 不管房价翻了多少倍,他的面价15年没有变。 有人问,咋不涨钱呢? 他憨憨一笑:俺卖贵了,怕老百姓吃不起。 满屏潮水般的点赞。 有“良心”,有“初心”,有“社会责任感”,拉面哥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胸怀宽广,优良品质瞬间上了热搜。 有人赞扬,“山东拉面哥卖的不是拉面,而是人性善良”。 有央媒也加入礼赞的大合唱,称“他的质朴与真诚就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缩影”。 我也觉得拉面哥是个好人,善良质朴的中国农民。 但心中还有一种万般的悲凉。 拉面哥即使一刻不歇,满打满算一天下来也就卖个三、四百碗,抛去所有成本,一天也就能赚个两、三百。 而15年的努力,整天的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给他留下的是满脸的沧桑,只能温饱的家境。 怕顾客吃不起面,始终没涨钱,不能否认其中朴素的情感因素,但更是生活重压下的无奈取舍。 谁不想过的舒服点,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累,有个固定的摊位,稳定的营生。 没有人要求他不涨价,也没有人要求他履行社会责任。 但价高势必削弱竞争优势,薄利多销必是现实选择,物美价廉更容易控制成本,整体上增加收入。 但15年来各种要素成本都在增加,拉面哥唯一可以保住利润的诀窍只有一个:压缩一切可以压缩的成本。 集市上摆着摊,省却了房租费,除了面、水、电……的必要成本,夫妻二人的辛苦劳作就成了唯一盈利点。 说是生意,实则不过生计,日子勉强过得下去罢了。 奋斗15年,仍是流动摊点,拉面哥没能撑起个门面。 03.蚂蚁今服。 消失在人海里的马爸爸都看不到一个背影。 人们曾把实体经济困窘归咎于电商,认为是马云毁了实体经济。 不可否认,互联网冲击确实很大,但价格透明,交易便捷给万千百姓带来了方便,随之电商、快递行业的欣欣向荣,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电商与实体从来没有到达水火不容的地步。 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总会给快递小哥送来的香。 摆满新鲜果蔬的摊位总比图片上更有吸引力。 无序的人间烟火,走入那繁华的街道更有生活的气息。 勤劳的贩夫走卒,会把市场自存的调适功能发挥到极致,支撑着他们熬过严冬寒夜。 然而就算没有疫情,他们也早已疲不可支。 5年前,城市的街边店就开始大量消失。 有人描述2017年的上海,随着新一轮城市改造启动,越来越多人赖以生存的空间遭到毁灭性打击,有的会试图寻找新的容身之处,剩下的人则可能会离开。 上海变得越来越无聊,北京也是,其他城市都不例外。 在没有充分讨论情况下,街边店、小商铺、地摊大量消失,像枯叶一样被无情地清扫而光。 不是市场自然淘汰,而是被强力清退出场。 继之而来的是房价上涨、租金上涨、水果涨价,餐饮涨价,毫无选择,理所当然。 这个世界已容不下市井气息。 就算张择端再世,也画不出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直到疫情袭来,发现活命药引竟然仍是被赶杀殆尽的地摊经济。 04.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赚出房租,心满意足。 城市里做过小生意的人都知道,最大成本是每月照例不减的房租。 如果交完房租还有盈余,这生意就算没赔。 房租背后是房产,房产背后是资本。 中国的房地产黄金二十年,不仅拉高了房价,更是将商铺的租金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一铺养三代”,便是这些高昂的租金带来的庞大收益形象代表。 房产兼并,亦是财富掠夺。 想做生意必须租门面房,租门面房就养了一帮靠房租谋利的房主,房主还要把钱交给银行和房地产商。 中国的事就是这么神奇,兜兜转转,最后都能归到房地产身上,大家到头来都是为房地产填坑。 郭树清刚刚警告: 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危险与自己有关。 当无数小店倒闭转让时,满大街的房屋中介和药店却是越开越多。 泡沫最大、利润最大的两个行业,裹胁起排山倒海的焦虑,也安抚着憔悴疲惫的肉体和灵魂。 有人说,内卷就是葵花宝典。 想在江湖上活下去,除了自宫别无选择。 有人宫掉了孩子的童年,有人宫掉了身体健康,也有人宫掉了温良恭让。 货拉拉跳车的那个女孩,即使月入2万也想方设法省钱去买房结婚。 社会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当房地产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必然会本能地对抗这种无底线的掠夺。 当然,多败俱伤的结果,谁也不愿意看到。 05.拉面哥的故事上了热搜,却没见一家官媒去关注分析背后的机理。 好拟还该感谢:如果没有这些艰难,拉面哥就没有展示“良心”“善心”“初心”的舞台。 从民生的角度做出思考和诠释,才更能考量这着看拟盛世的悲歌。 古往今来,凡有安身立命之道,谁愿做引水卖浆的贩夫走卒? 小店是民生经济的细胞,也是底层人生存的最后一道屏障。 作家张贤亮曾语: 赞美苦难是一种罪恶,我宁肯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只要能够让我以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我就很满足。 谁赞美贫穷,他一定在撒谎! 春天来了,那些柔弱匍匐的花花草草,也有绚烂舒展的权利。 一小间店,不在于赚多少钱、发多少财,而是象征着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能够最大程度舒缓底层的生存压力。 一个小摊,并不会改变大多数人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而是赋予勤奋努力的人更多平等机会,让他们于万分艰难中看到星星点点的希望。 对于民生之艰的礼赞,越深情越显得廉价和轻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并非所有人都能匹配这个时代的光鲜亮丽, 人民有安于卑微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