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38 新职业故事

c3.38 新职业…

就业,既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当下,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便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而近几年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除了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外,在就业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基础设施也不断云化、中台化、移动化,这使得企业的组织形态、研发设计、管理方式、生产方式、销售服务也随之而变。

由此催生出的就业创业的新业态、新岗位,已经成为中国就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信通院日前发布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2020 年,仅微信生态蕴含的就业机会达到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其中,小程序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780万个,同比增长45.6%。

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就业也呈现出三个重要趋势:

首先,就业生态从数字化岗位向岗位数字化转变。微信生态不仅催生了专门负责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的服务运营、开发、设计和维护等新型行业岗位,同时也不断促进传统行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增添了大量数字化运营岗位。

其次,从稳定的雇佣关系向按需结合、灵活发散的就业方式逐步普及。微信小程序、公众号让劳动者能快速对接供需,微信支付让人们能够便捷的获取劳动报酬,促进了微信就业从“公司+雇员”的雇佣形式转移到“平台+自由职业者”的按需结合形式。

最后,数字化新工具成为新型就业标配。随着微信全平台生态能力的开放,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也成为了产业转型互联的重要连接器。

因此,微信生态孕育的新职业、新岗位可谓形形色色,既有传统商业与数字化结合的新产物,同时也包括很多数字时代“原创”的新工种。但无论是哪种,它们都代表着数字化技术为就业市场带来的蓬勃生机。

数字化“原创”新工种

在微信的众多产品中,小程序、微信支付等在服务B端用户时,往往需要进行技术开发、运营维护、经营对接等工作,由于此类工作专业性较强,因此也催生出了专门的技术服务商、运营服务商等商业形态和相应岗位。

目前,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产品均形成一定规模的、较为规范的技术服务商体系,相关岗位就业稳定性也相对较高。据调研测算,2020年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服务商共带动290万就业机会。

而“准90后”任杭,正是抓住了微信商业服务快速崛起的机会,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任杭从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军人梦,另外一个是创业梦。2011年从江西南昌一所大学毕业后,任杭加入了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消防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员,先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不过,在一次执行突发任务的过程中,任杭不慎摔伤,无奈退伍后,他加入了深圳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担任运营管理工作。

2013年8月5日,微信支付功能正式上线。没过多久,任杭就发现,深圳很多餐厅的餐桌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吃饭可以自助点餐,并且可以直接扫码买单,非常便利。

而任杭在询问武汉的朋友时,发现他们对二维码还一无所知,一直怀揣着创业梦的任杭意识到,这里面可能藏着商机。

于是,2014年8月,任杭回到武汉注册了“头等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智慧餐饮起步,与几个初创团队小伙伴一起,开始研发微信营销系统、小程序等产品,为企业提供微信商业服务。

不过最初,微信支付还没有那么普及,愿意为微信商业服务买单的老板也寥寥无几。这个时候,任杭和团队伙伴只能背着笔记本电脑,拿着宣传册资料,一家家店去跑、去谈。据任杭自己回忆,当时武汉主干道上的店面,他们基本都跑过,被拒了不知道多少次。

但也正是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让任杭在后面也享受到了微信商业服务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2017年,任杭的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挂牌;到了2019年,他公司已经发展到70多人,并拿下了武汉餐饮业50%的小程序订单,拥有3000多家品牌合作客户,服务范围覆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

如今,任杭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回顾这段创业经历,他感慨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微信小程序、服务号、支付功能的不断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大量新的机会。

尽管在任何时期,创业都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程序、微信支付等数字化工具的出现,让很多像任杭一样怀揣创业梦想的人,有了更低的创业起点。

传统岗位数字化

除了原生于数字时代的新职业,很多传统的岗位与数字化能力结合后,也焕发出的新的生机与色彩。37岁的白云对此深有感触。

2004年,白云刚满20岁,他在老家开了家理发店,但由于经营不善,店里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白云也经常穷的连饭都吃不起。

后来,偶然接触到开锁行业,白云发现开锁生意很不错,开一把能挣50-80元。于是,他跑去学习开锁技术,在拿到营业执照后,成了一名开锁师傅,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赚五六千元。

虽然过去,白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锁匠,但比起没钱吃饭的时光,开锁的日子已经足够幸福。

不过,加入开锁行业之后,白云的内心也产生过一些矛盾。比如在获客方式上,开锁师傅基本都是靠贴小广告,马路边、小区里、三轮车上、电线杆上,随处可见的开锁广告就是他们主要的获客途径。

刚入行时,看到楼道的墙上被贴满小广告,白云心里很过意不去,但他也没有办法,想获得客源就只能贴广告。直到2017年,白云从同学口中了解到了微信小程序的功能后,他便立刻决定要开发一个小程序。经过几轮研发和测试,2017年11月,小程序“开锁总部”正式上线。

基于“开锁总部”小程序,用户有需要时,通过小程序就能快速找到附近的开锁师傅。上线第一天,小程序就入驻了十几位开锁师傅,后来入驻的师傅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超过10000人。

在白云看来,有了这个小程序之后,顾客获取开锁服务的方式改变了,开锁师傅们获客的方式也发生改变。现在,开锁师傅再也不用四处贴小广告,在避免污染环境的同时,也不会因为贴广告而被骂、被赶。

而对白云来说,做了“开锁总部”小程序后,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一开始,白云的小程序是免费提供给开锁师傅的,但不到一年时间,白云在开发和完善小程序功能上就投入了6万多元,这几乎耗光了他所有积蓄。

因此,白云决定向新入驻小程序的师傅收取入驻费。由于师傅们发现入驻平台后,接单量确实大幅增长,所以愿意付费入驻的人也越来越多,“开锁总部”的运营也进入正轨,白云的月收入也能达到三四万元。

不仅如此,2018年,白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运营推广“开锁总部”的同时,又陆续研发了空调上门维修、管道疏通等众多家政服务类小程序,目前,公司已经有各类上门服务小程序100多个。

从穷的吃不起饭,到月入三四万,我们在白云身上看到了一个咸鱼翻身的故事,而帮助他翻身的,就是微信推出的小程序。

过去,我们经常说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世界流通瓶颈,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浏览到全世界的信息。而小程序的出现,解决的是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之前,开锁师傅和顾客虽然都有微信,但他们缺少直接触达的渠道,而小程序的服务平台属性,正好弥补了中间的缺失。

传统的开锁生意,永远无法通过线上来完成,但是,借助数字化手段,让开锁生意的流程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人性更加高效。白云作为一名开锁师傅,他的人生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任杭和白云的经历,只是数字化就业的一个缩影,像他们一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相信,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新职业新岗位涌现,这也是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