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34 “缺芯少屏”

c5.34 “缺芯…

10年前,中国制造了全球一半的彩电,但中高端液晶面板几乎全部进口,进口量高居中国进口货物第四位,前三分别是石油、铁矿石、芯片。

当日历翻到2020年,芯片、石油、铁矿石继续把持着中国进口前三,而液晶面板在国际贸易中则实现了顺差。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前40年和未来几十年,“世界是屏的”极为传神。

十年前,中国曾面临的“缺芯少屏”的困境。现在,“少屏”已经突出重围。

液晶面板向下关联着电视、电脑和手机,向上关联着高端工艺、材料,居于产业链的中游,无论于产业变迁还是普通人的生活,意义都不同寻常——

20年前,电视既是中国幸福家庭的标配,也可以说是中国“世界工厂”起步的地方。至于手机,如今已基本取代电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更是中国制造引领未来生活的标志。

一个产业折射的是整个国家的筚路蓝缕。四十年的坚持才有今天的进步。国家间竞争,哪里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昔日重现?

造电视大略属于工业2.0,而造液晶面板够得上工业3.0。为了这个进化,中国奋斗了40多年。

00后很难想象父辈对电视的迷恋,就像他们的父辈无法理解00后会为了一款新手机彻夜排队。

电视,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但直到1980年,中国电视普及率仅为1%左右。

1980年,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央电视台首播,1984年重播,其收视热度都远超今天新手机的一机难求。

中国改革开放,首要是启迪民智,造电视就成为最优先的工业项目之一。

1979年一年,第一条引进的黑白电视生产线落户四川、彩色电视生产线落户上海、彩色显像管生产线落户咸阳……它们技术源头都是日本。

电视、显像管由此书写了中国最早的赶超故事。1985年超美,1987年超日,中国用了8年时间便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掌握了电视95%的价值链。直到液晶技术商业化,中国上升势头因为技术代差才被阻遏。

这个历史轮回不经意间揭示了全球产业分工变迁的一个秘密,也给了中国产业进化一次最痛的领悟。

按照前工信部部长苗圩的描述,制造业占GDP比重跌破30%,中国便再无半步可退,目前全球制造业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

过去六十年,制造业的产业链基本是梯次传承,在东亚尤为明显,甚至形成了一个让很多国家羡慕嫉妒恨的“环”——

美国→日本→ 韩国、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圈子里,大到一国,小至一个企业,技术壁垒把它们牢牢固定在价值链的不同层级上。掌握技术源头的国家和企业拥有最大的话语权。

这种体验,中国人在2018年的贸易战中感受深刻。技术封锁,逼得出货量一度占据世界第一的华为手机业务大踏步后撤,和尖端芯片更是只能执手相看泪眼。

在芯片制造方面,美国也曾同样教训过日本,一手把韩国、台湾扶植成行业巨擘。

中国要打破产业链、价值链的魔咒唯有靠自己,靠创新,如同十四五规划说的那样,向上游靠近。

在液晶显示领域,韩国就是抓住了日本技术选择困难,完成了对日本的反杀。

2003、2004年,是中国电视、显示面板制造业的悲伤时刻。当韩国为了液晶连亏7年依然孤注一掷的时候,占据世界电视制造半壁江山的中国企业走错了路。

中国8家彩色显像管的龙头企业,坚持的理念却是“只要有彩电就需要彩管”。彩虹集团甚至花了6亿引进日本的号称下一代的显像管生产线,结果引进后就过时,成为压垮这家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反倒是之前一度贪恋等离子技术路线的京东方,吃一堑长一智,认准液晶,从此奠定了在中国液晶显示的江湖地位。

之后的十多年,是液晶面板从韩国、台湾,最后到中国大陆的又一轮回。

2020年,随着TCL收购苏州三星,京东方和TCL成为行业Top2,力助中国再次超越韩国、台湾,昔日重现。

一口吃不出个胖子

落后的太久,熟悉的路径依赖被打断,国人对赶超的殷切可想而知。

芯片中国制造,本来很可能会是另一个版本的电视故事,只是在最后一刻横生枝节。

2018年因此成了中国人对技术、对制造业最最关注的一年。《科技日报》当年曾经列出中国35项卡脖子技术,60多项未完全掌握的核心技术……

国人巴不得每天一觉醒来,都有好消息,抖音上到处都是意淫的“中国又获突破……”的捷报。

但是,制造业是需要慢慢积累、不断进步的,而且还要尽可能少走弯路。

今天的人都觉得造电视、造汽车很容易,殊不知中国曾经犯过好几次战略失误。

  • 第一次是1973年,那是一个美国可出技术产品清单让中国选的年代。

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康宁公司,为引进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做准备。为了展示自己的工艺水平,康宁公司向代表团赠送了彩色玻璃蜗牛,不料这被解读为“讽刺中国的发展像蜗牛爬”,引进工作因此被取消。

一只蜗牛让中国第一条彩管生产线被推迟了6年。实现投产已经是10年后。

  • 第二次是入世后。

改革开放后,中国沉迷于技术引进,直到现在,有多少企业老板还是这样的思维!

丧失了自主研发的动力,认为既然啥都可以买,买来的更快、更香,以至于丧失了独立性和战略判断力。

结果入世时对汽车产业争取到的十年保护,反而养育了一个不思进取的怪胎。

液晶崛起之初,汲取了历史教训的外企为了防止中国企业的竞争,一度拒绝与中国合资建厂。

结果中国积累了20年的产业优势在一朝丧尽,在液晶流行的年代,中国电视近八成的利润外流,中国企业只能赚个组装费。

1997、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让中国企业终于觅得良机。

先有京东方借机拿下现代的液晶显示部门,集中力量建设5代线,后有中电熊猫、TCL逆周期投资、高世代投产发展,一步跨到8.5代生产线,终于为中国行业崛起觅得了胜机。

中国企业凭借自己的成本优势,不断将韩日企业挤出中低端市场,凭借在中低端市场的步步为营、慢慢积累,不断为高端市场的技术开发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

所以,面板显示领域的“中进韩退“,并非完全的自然转移的结果,这同时是一个中国产业界自主突围的故事,中国企业用技术和实力,让转移提前发生,这也保证了中国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技术和产品红利。

破圈:潮头之争

2020年,中国液晶面板产量占据了世界的50%。

液晶面板完成了从美国完成理论研究,日本将其初步商业化,韩国超越,中韩两强并立到最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历史循迹。

不过,中国企业不会再重复显像管时代的错误,新技术的布局与争夺早已悄悄展开。

李东生表示,“在下一代技术开发方面,我们正在努力赶超,这场竞争还在进行中。我们在局部超越和突破之后,还要延伸到整个行业。”

当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生产电视、手机等终端产品,而是将中国制造提升到上游的面板,更上游的材料、装备,竞争就会变得更加白热化。

如果不是美国制裁华为,可能很多中国人都还没认识到华为技术能力的强大,不知道芯片领域的板有多短。

事实上,今天只有重视研发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未来的大国高边疆之争。

结语

大国科技竞争将在三个纵深维度展开: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尖端制造工艺。

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和美国等诸多先发国家差距较大,但这个方面着急不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而在应用研发和高端制造方面,我们却可以凭借中国人的勤奋、聪明以及体制优势,一步一个脚印的缩小和先发国家的差距。

中国的未来,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企业,在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项技术一项技术的不断积累和突破。

剩下的唯有毅力与决心。

竞争已经开始,中国,再无后退可言。

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一个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几十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

企业人员流失严重,稳定性不强,那企业老板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别一味指责别人。

没有利益的趋同,就没有思维的统一!!别因为工资设计的不合理,而丧失员工心甘情愿为你拼命的机会,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首先要对领导力有足够认识。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