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5 黄峥:拼多多

c2.15 黄峥:…

树大招风的电商大佬黄峥,拼多多掌门人,刚刚辞任董事长一职。

其中隐情令人惊叹、唏嘘。

  1. 事情是这样的。

2021年3月17日晚间,拼多多公布财报时,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

重磅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辞任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接棒。

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黄峥在致股东信中称:

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其意识到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改变就必须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另外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

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成交额(GMV)达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

看吧,美股周三收盘,拼多多股价大跌7.1%,报149.46美元。

黄峥表示:辞任董事长后,自己将更多结合个人终身兴趣,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但不可否认,他依然拥有公司的绝对话语权。

表面上看,先后辞任CEO、董事长,放弃超级投票权,黄峥几乎完全从拼多多中抽身而退。但黄峥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仍有29.4%,作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大股东,黄峥仍然对拼多多有着隐性影响力和决定权。

既获得了财富,又全身而退,而且还可以幕后操控公司,实现个人抱负。

这波操作不可谓不巧妙,令人折服!

2. 很多人或许都会问:

正在风生水起的电商大佬,年龄也才41岁,为何选择这个时点,急流勇退?

2020年,黄峥当了首富没多久就宣布卸任拼多多CEO。

回顾历史来看,巅峰卸任的有三种情况:

  • 第一种是陈天桥,因为身体不好,陆续出售资产,支持前沿尤其是脑科学研究。

  • 第二种就是某些上市公司老板,常见于股票历史高位套现跑路的情形,公司实则业绩不佳,虚假账目,顺水摸鱼。

  • 第三种就是潘某某,在本土房地产上吸金之后,渐渐水土不服。与主流民意三观不合,只能选择抛售大陆资产,跑到美国另起炉灶。

谈到黄峥,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他应该是高位套现。

拼多多的基本面很好,是一个中长期看好的电商平台型公司,而且黄峥也承诺了,三年内不会卖拼多多的股票,所以黄峥不太可能因为这个走。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就真把黄峥想low了。

黄峥,一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是非常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人物!

18岁被保送浙江大学,22岁又去美国名校攻读计算机硕士。如果我们能通读十本当代最知名的风云人物的传记,就不难发现一点,大佬都爱读书,且时刻愿意读书。

勇气与运气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知识才是拉开差距,提高层次的根本原因。

接触过黄峥的人会发现,当你和他讨论从1到5的演变过程时,他往往能直接从1给你跳跃到5,而中间的2到4,则直接在他脑子里进行了推演。

一个顶级的聪明人,勤于学习,严于律己,在中国最聪明的那帮大脑的交际圈子里,并有幸得到巴菲特“逆向思维”的指点,他会像我们普通人所思考的如此浅薄吗?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年轻的大老板!

3. 三大隐情浮出水面,或许是扳动黄峥“去意已决”的最后一根稻草👇:

隐情一:拼多多直道超车,用6年时间硬刚阿里,拿下中国电商第一平台宝座。

3月17日晚,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一个个金光闪闪的数据,亮瞎了投资者的眼睛!

截至2020年底:

  • 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

  • 阿里巴巴年活跃买家数为7.79亿;

  • 京东年活跃买家数为4.72亿。

是的,你没看错,活跃用户反超阿里巴巴!

可以看出,曾经因假货云集、恶意拼单一度被公众讨伐的拼多多,如今已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以6年时间完成了阿里20年走完的艰辛路程,不得不惊叹黄峥的胆识和过人之处。

拿到中国电商平台头把交椅的黄峥,选择全身隐退,也在情理之中。

隐情二:人怕出名猪怕壮,黄峥个人财富已超越马老师。

随着2020年以来本公司营利性及股价的快速快速上升,作为拼多多的创始人和最大个人股东,可以说黄峥个人财富也是水涨船高,在去年6月份财富积累一度超过阿里马老师👇。

当时,拼多多和黄峥一度成为了全社会的焦点。

另外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

凭借拼多多创业成功,年仅41岁的黄峥,现在的身家已高达5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85亿元),仅次于张一鸣,高于马云的477亿美元。

可见,其个人财富总量已将马云远远的摔在了身后。

其实,随着国家监管趋严,这个时间点选择全身而退,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电商行业经历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发展周期。

这十年时间,电商平台作为新经济业态,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电商平台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本地生活服务等应用中,大数据杀熟、强制“二选一”、侵犯用户隐私、垄断加价、资本无序扩张等问题层出不穷。

同样,拼多多所涉及的电商、社区团购业务,也面临着同样的争议。随着监管升级,企业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应对,包括管理层变更,公司治理体系变化,从而更好应对环境的变化。隐情三:黄峥与马老师个人定位与处世之道,千差万别。

已经成功的人,会有两种选择再次成功!

要么在原有领域实现从1000-10000的增量,要么去做全新领域0-1的变量。

当初,马老师选择了前者。孰优孰劣,其实黄峥早已谙熟于胸。此时当退,或退居幕后,或转攻其他领域。黄铮或许不聪明,但却有着绝大多数老板欠缺的大智慧。

非常明显:

拼多多尚在高速发展中,但对黄铮个人而言,电商职业生涯已到极点,再无可超越之处。

这一点,他看得非常清楚。

早些年的报道也初见端倪:黄峥在2018年接受《财经》采访时也曾流露出想搞科研的心态:

希望未来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model是100美元纸钞上印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做到40岁以后就不参与商业了,参与科研发明了避雷针,我觉得非盈利性的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对人类的贡献会更大。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黄峥的人生追求,并非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是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发明人”。

这一点,和马老师的观点:“我从来对钱没有兴趣”,倒是不谋而合。

但两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明着说,一个根本不说。

在黄峥看来,他去搞科学研究,一方面是自己儿时有当科学家的梦想。另外一方面,也是他看到了“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

很显然,退居幕后的黄峥必定会为拼多多10年后高质量的发展去做很多新的尝试。

一个选择大风大浪趟着走,事情还没开干就尽人皆知;一个选择悄无声息的小步慢跑,去实现既定目标。

一瞬间,高下立现!

4. 之所以,黄峥会有这样前瞻的想法,一方面是得益于自己的勤奋和天赋,一方面归功于黄峥的师傅——段永平。

不知道段永平的人可以去恶补下了,商界不倒常青树,江湖被封为“神人”的称号。

作为大神级别的段永平,名下的四大弟子自然也是大佬人物,而且分别有自己执掌的四大公司:

  1. OPPO的创始人陈明永

  2. VIVO的创始人沈炜

  3. 步步高的CEO金志江

  4.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

不管是小霸王、步步高、背背佳还是小罐茶,都出自他手。之后在他实业的高峰期,他更是激流勇退,转行搞投资。

很多人会不解他当时的所作所为,但事实证明他确实是有大智慧的人,同时代比他知名的大佬潮起潮落,很多人都被拍在了沙滩上,唯有他仍在潮头冲浪,砥砺向前。

2006年的段永平、巴菲特与黄峥

其实,作为拼多多创始人的黄峥同样也是跟随段永平多年,听说两人是机缘巧合下由网易的丁磊引荐相识的。而且在此之后,黄峥在很多方面遇到问题,段永平都给予或多或少的帮助和支持,甚至于与股神巴菲特的晚餐也带着他,对他十分看重。

这次,随着国家针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升级,黄峥急流勇退,通过公司治理体系变化,从而实现更好的应对。41岁年纪,面对触手可及的欲望与权力,可以不为所动,着实令人折服。

“能看透事物本质”,不患得患失。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在这一刹那。

不禁感慨,师出名门的黄峥,的确不简单。

结: 中国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

现如今,降低个人风头给企业带来的聚焦风险是拼多多的当务之急。

中国电商三雄:

前者东哥“出轨”曝光,遭到国家“企业家”称号除名,后者马老师被约谈涉及“反垄断”违规,至今“失声”半年,黄峥何去何从?更需要战战兢兢,谨言慎行。

退居幕后或许才是正道!

80后的黄峥选择急流勇退,厚积薄发。让他人出风头,年龄不大的黄峥可见其胆识与魄力,以及对公司掌控的绝对自信。

很显然,董事长这个位置让出来,并不代表黄峥放弃了拼多多的控制权。陈磊上台主要是负责拼多多的短期“战术”问题,但中长期的“战略”方向必定还是由黄峥本人来主持大局。

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跳脱出来,黄峥才能更好的看清拼多多的长远方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否则,时代抛弃你,真的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大是大非之后,必然是大彻大悟!

三大巨头的掌门人,所上演的三国演义下半场其实更令人期待。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