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以赛亚书
而且他们把《以赛亚书》分成两部分,前半部有39章,后半部有27章;巧的是旧约圣经有39卷书,新约有27卷书。
40到66章的主题顺序竟然和新约圣经一样,清楚的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九章。
53章最中间的那节经文这样说: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最中间刚好是这个信息,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个分法不见得是上帝的启示,但还是让我们觉得不可思。
《以赛亚书》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文,“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 “祂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祂起名叫以马内利”,这句话常在圣诞节听到,还有韩德尔的弥赛亚剧。“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坚心依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那报佳音的,这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愿你裂天而降……”
“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到主,……圣哉,圣哉”,教会很喜欢引用这段经文,
新约圣经有非常多的经文都是出自《以赛亚书》的后半部,比如“死亡要被得胜吞灭”,圣灵忧伤的句子也是出自《以赛亚书》后半部,“上帝必擦去一切眼泪,有人声在旷野喊说,你要为我做见证直到地极,万膝要跪拜,万口要承认”,这些经文都是出自《以赛亚书》的后半部。
以赛亚,他跟圣经中的大多数作者一样,隐藏自己,以上帝为中心,所以他很少谈到自己。跟耶稣和约书亚的名字一样,可惜英文译成以赛亚,
从人的角度来看,以赛亚的出身良好,他王宫中出生,在宫里长大,他是约阿施王的孙子,跟乌西雅王是表(堂)兄弟的关系,所以乌西雅王驾崩对他打击很大,因为是亲表兄弟。以赛亚是王室成员,拥有名利地位,受过高等教育。你觉得这种背景对一个先知是助力还是阻力呢?我觉得这是阻力,但是主在圣殿里呼召了他,他其实别无选择。
以赛亚进入圣殿见到上帝,上帝的圣洁令他震撼,从此以赛亚对上帝有一个独特的称呼,这个称呼在《以赛亚书》中出现将近50次,而且前后两部分都有,他称上帝为“以色列的圣者”,这是一个独特的称呼。是以赛亚对上帝独特的称呼,因为上帝的圣洁让他深受震撼。他一见到上帝的圣洁立刻感觉到自己不洁净,觉得他不配进入圣殿,很特别的是,他觉得自己的嘴唇不洁,因为肮脏的言语就是不洁净,圣经常提到我们口中的话,他觉得自己不洁净。
接着他经历到一件很特别的事,有个天使飞到他面前,手中拿着烧得发红的炭,去烫他的嘴唇,从此他的嘴唇就留下疤痕。你们要知道这是真实的经历,不是异象,别人看见他嘴唇上的疤痕,都会问他怎么回事,他就回答说:这是上帝烧灼的,为了洁净我。从此他就用有烫伤疤痕的嘴唇传道,一生带着这个烙痕,这件事真有其事,我想很多人会因此愿意听他传道,这真是作为一个先知的代价。
上帝是在对以赛亚说,别以为你会很成功,你越传道,他们的心越刚硬。上帝要用以赛亚的讲道让百姓变成耳聋和瞎眼,免得他们得救,得到医治。这段话十分惊人,上帝的话不但会开启人心,也会关闭人心。有可能把人推得更远。
以赛亚的话会让百姓的心刚硬,变成耳聋和眼瞎,新约圣经引用《以赛亚书》的这节经文最多次,耶稣事奉的时候也引用过这节经文,祂说:我用比喻说话,好叫他们听了却听不明白,看了却看不见,免得他们相信就得医治。要叫那些不是真的有兴趣的人心里刚硬。保罗也引用过这节经文,他向犹太人传道,他们不听,他就引用这节经文。上帝的话有双重的效果。
难怪以赛亚要问上帝:我到底要讲多久,百姓的心刚硬,一点反应都没有。上帝说:直到城邑荒凉,地土极其荒凉,但还会有十分之一的人,树木也必再长出。
他传道了40年,但是百姓却毫无反应,你要知道他的任务有多么艰巨。因为如果他没有这些经历,就不会有这么棒的一卷书,他不知道多年以后这卷书会启发那么多人,但是他生前的事奉是失败的,没有人肯听,人心变得越来越刚硬,整整40年。
以色列有十个支派在北方,首都在撒玛利亚;犹大两个支派在南方,首都在耶路撒冷。
神与“我们”同在。重点是放在“我们”,神是和我们同在,不是和他们同在,也就是说,神在我们这边。
以赛亚年少的时候,非力士人联合阿拉伯人来攻打犹大国,敌方军力强盛,但是犹大国战胜,因为是好王在位。可惜乌西雅王后来变坏,他变坏以后,亚述人来攻打,犹大就战败,亚述人没有留下来,他们班师回朝,但是那场战争战况激烈,犹大战败,后来乌西雅王驾崩了。
所以希西家是一个好王,亚述被打败,但是希西家犯了一个大错,当时的小国巴比伦在希西家生病的时候,派人前来问候,但是这个问候却种下了祸因。希西家病得很重,他不想死,就向上帝呼求,上帝就让他多活了15年,但是当时国力还很弱小的巴比伦国,捎来了巴比伦王的问候,希西家很高兴,在那么远的地方竟然还有人关心他,于是就带那个使者参观他的宫殿,还有圣殿里的财宝,希望他们回去告诉巴比伦王,希西家是一个好王。以赛亚来问希西家给使者看了什么,希西家说:我给他们看我所有的财宝。以赛亚说:将来有一天,巴比伦王会夺走你展示的那些财宝。《以赛亚书》中间穿插了这段很戏剧性的故事。
第一部的坏消息比较多,第二部的好消息比较多;第一部强调人的行为、人做错什么,第二部强调上帝的作为;第一部强调罪恶和惩罚,第二部强调拯救和救赎;第一部强调公义,第二部强调怜悯。
第一部指责以色列的罪,第二部用未来的好消息来安慰他们;第一部只看以色列的神,第二部从比较广的角度看上帝是宇宙的创造主,所以第一部在讲以色列,第二部在讲全世界;第一部在讲以色列和附近的小邻国,第二部在讲以色列和世界上万国,第二部提到了我们英国,因为远方的岛屿指的就是英国。
问题在于信心,在于你对上帝相信多少。
我们要知道,《以赛亚书》里面包含了四十几年间的预言,而且并不是完全按照顺序,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看整卷书的架构。
先来看第一部,大多是坏消息。
1到10章是在责备犹大,尤其是耶路撒冷,特别是耶路撒冷城内打扮华丽的妇女,她们花很多钱来买珠宝。照片里面就是从那个年代的耶路撒冷挖出来的珠宝,不晓得你们觉得漂不漂亮,但都是贵重的珠宝,当时的妇女花很多钱买这些珠宝。
再来是13到23章,看蓝字的部分,有一小段讲到要审判别的国家。上帝使用那些国家来管教祂的百姓,但是他们的行为实在是做得太过火了,充满了恶意,行为残暴,对以色列做得真的太过火了,超越上帝容许的尺度,所以上帝要审判他们。上帝会用别的国家来管教以色列,但是,如果那些国家做得太过分,上帝会惩罚他们。
24到34章在讲审判撒玛利亚,就是北方十支派,并且要审判犹大,但是他在这里又穿插了两段好消息,坏消息好消息,然后又是坏消息,两次提到了即将来临的荣耀,免得信息太沉重,让大家看不见未来的指望(指11-12章及35章)。
36到39章在叙述希西家王生病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历史的转折点,巴比伦即将取代亚述,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威胁。这是希西家自取灭亡,因为希西家向当时国势仍然很弱小的巴比伦使者得意洋洋的炫耀耶路撒冷的宝物。
所以前半部有好消息和坏消息,而坏消息很类似阿摩司的信息,责备百姓的悖逆。上帝为了带领百姓回到祂的面前,所以就使用邻国来管教他们,因此他们必定遭遇灾祸,最后遭到被掳的悲惨命运,被上帝弃绝,被掳到异乡,这是上帝的管教,上帝的管教。
第二部对上帝的几个描述:
第一,祂是唯一的真神。“除我以外没有别的神,没有人像我,我是唯一的真神”,
第二,上帝是全能的创造主。万民都像水桶中的一滴水,又像天平上的一粒灰尘,祂为星星命名,人不该为星星命名,因为人为星星命名才会惹来很多的麻烦
再来看到《以赛亚书》第二部里面,先知从头到尾都喜欢称呼上帝是以色列的圣者,他又称呼上帝是百姓的至亲救赎主,我们从《路得记》知道什么是至亲救赎主,上帝被称为万民的救主,而且祂是历史的神。从希腊文“万民”这个词衍生出今天的“族群”这个词,这个词不是指国家,而是指族群。耶稣吩咐我们去带领各个族群作门徒,对象不是以国家为单位,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第二部谈上帝谈得很多,还谈到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仆人有所不同,大约有四个不同点:
第一,他的品格没有瑕疵。这个仆人很完美,他没有犯过错,没犯过罪,其他人都不具备这一点。
第二,他非常的不快乐。他常感到忧伤,深切了解痛苦的滋味,非常不快乐。
第三,他被处以死刑,像犯人一样地遭到处决。但是圣经说他本身无罪,他是为别人的罪受死,而不是为自己的罪,他是受到诬告,并且他和财主葬在一起。
而且这个仆人为别人的罪受死之后,竟然会从死里复活,而且还升到最崇高的地位。
第一个让这两者产生关联的犹太人是耶稣,而且是在祂受洗的时候,当上帝说:这是我的爱子,是我所喜悦的。就在耶稣受洗的时候,耶稣知道这两个身份同时存在祂的身上。
我们有幸可以明白这个伟大的奥秘,可惜犹太人却不明白,他们没有办法想象王会像这样受苦,像一般的犯人那样被处死,这真的让犹太人不明白。他们对十字架感到反感,他们想要的王不会被钉上十字架,这种王看起来不像政权会担在他肩上。他们在期待一个得胜的王降临,来作他们的王,而不是来受死。有没有看出他们的问题?
在《以赛亚书》后半部中,还有一个很活跃的角色,就是圣灵,非常非常的活跃,“使圣灵忧伤”这个词就是从《以赛亚书》来的。圣灵从头到尾不断出现,并且他膏抹这个仆人的服事,上帝的圣灵在这里非常活跃。
三位一体的神在《以赛亚书》第二部中清楚的呈现出来,这解释了《以赛亚书》第六章中的“我们”是谁。
从《以赛亚书》到《玛拉基书》一共有十六卷书,篇幅长的放在前面,一般叫做大先知书,因为内容很多,再来是小先知书,这些书卷篇幅比较短,容易读。
但是所有先知的眼光都超越了当时的年代,他们使用两个工具,一方面用显微镜看现在,一方面用望远镜看未来。
许多旧约先知以为看到了一座有双峰的山,可是事实上那是分开的两座山。比如在《以赛亚书》第二部中,这个人从望远镜看出去,其实是看到两座山峰,但是他以为是一座有双峰的山,他没有想到这两座山峰之间其实相隔了许多的时空,他所预言的两个事件之间相隔很长的时间。
我们活在两座山峰中间,一座是过去,一座是未来。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一些事是当时的先知不知道的,他们一直在期待君王降临,但是我们却知道这个王会来两次,这是上帝国度最大的奥秘,耶稣已经向我们启示。所以这位君王的降临其实是两个事件。
以赛亚对这君王降临的预言,前后会应验两次,所谓应验两次,就是会有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降临。另外还有一件更复杂的事,那就是以赛亚的异象发生的顺序其实是颠倒的,《以赛亚书》第二部里面受苦的仆人要先来到,然后第一部的君王才会来掌权。
在两次降临之间,还有很多事要发生,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才能预备好让王来掌权。这两个点我们都能够了解,因为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基督,但是犹太人却很难明白,这是以赛亚预言的一大奥秘。受苦的仆人和掌权的君王是同一个人,但是祂必须先以仆人的身分来,然后才能再以君王的身份来。原因很简单,因为犹太人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他们一直等待的拯救是要脱离外在的敌人,但是他们需要的拯救其实是脱离内在的敌人,人很容易把问题归咎在别人身上,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罪。
耶稣骑驴进京,大家没有注意到祂骑的是驴,祂第二次来的时候会骑马来,很不一样,但祂这次是骑驴进京,他说:我不是来打仗的,打仗的时候要骑马。耶稣第二次来的时候会打仗,祂会是个骑白马的战士,但这次祂骑驴来,他们没注意到是驴,纷纷把外套铺在地上,手上挥着棕树枝,不断的喊着:大卫的子孙,大卫的子孙。
你必须去耶路撒冷才能明白这个含意,进门以后右方是罗马的安东尼城堡,罗马军队就驻扎在那个地方。但是耶稣向左转进入圣殿,鞭打犹太人,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几天后同样这群人喊着要钉死耶稣,为什么他们宁愿释放“耶稣巴拉巴”。
我们现在就是在帮助大家预备好迎接王的降临和作王,我们在帮助各国百姓预备好,好让王可以再来,当福音传遍各国的时候,末日就会来到,因为上帝要每个族群都有代表人物。因此《以赛亚书》第二部所描述的结局,包括了以色列和万民,在最后一章里轮流讲到耶路撒冷的未来和万民的未来,耶路撒冷、万民,耶路撒冷、万民,。
《以赛亚书》二章四节有一段经文很棒,讲到末后的日子,上帝的殿要在山上建立,万民都要留归这山,万民都要聚集在上帝的殿。
受苦仆人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掌权的君王还没有来临,那是未来要发生的事,但其中一个预言已经应验,另外一个预言也必定要应验,这都是以赛亚的预言,关乎世界的未来。
以赛亚的预言指出每个人的盼望,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研读《以赛亚书》呢?我给你们六个理由。
第一,因为这是上帝的话,这是研读《以赛亚书》的第一个好理由。圣经上所有的话都是要给我们得救的智慧,但是《以赛亚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得救”,这正是以赛亚这个名字的含意,上帝拯救,这个先知名叫“上帝拯救”,所以这是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这卷书详细的为我们介绍整本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圣经。《以赛亚书》就像圣经的浓缩版,在圣灵奇妙的启示下,囊括了新、旧约圣经所有的主题,真的就像是一本浓缩的圣经。如果你觉得圣经太厚读不完,可以先从《以赛亚书》读起,以赛亚这卷书会介绍圣经中所有的主题,你会发现所有的主题都在这里,很不可思议。
第三,这卷书很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预言。《以赛亚书》是三卷大先知书之一,在圣经的先知书中排第一顺位,圣经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预言。我认为“预言”,既是抗议、又是预测,抗议目前的景况,预测未来的情况。所以,先知一再的指出这两方面,他们的预言不只抗议,还会预测;不知预测,还会抗议。《以赛亚书》会帮助我们了解预言。
第四,《以赛亚书》帮助你了解新、旧约圣经之间的关联,你会看见新旧约之间如何互相诠释。了解《以赛亚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约圣经,向我们开启新约圣经的门,把两约中上帝永恒的旨意奇妙地串联起来。要记住,《以赛亚书》是耶稣和保罗经常引用的一卷书。
第五,帮助我们了解耶稣。耶稣说:你们要查考这经,因为这经为我做见证。祂是指旧约圣经,《以赛亚书》是最能帮助我们了解主耶稣的一卷书,只要读一读《以赛亚书》53章,就会来到十字架前,“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各位,在座有一个人在花园塚外面的一个主日崇拜中得到医治,我亲眼见到了,所以你看,医治来自十字架,赦罪也是,全都记载在《以赛亚书》中。
第六,对上帝有更宽广的认识。“你们和我当称耶和华为大”,意思是要扩大对上帝的认识,对上帝有更宽广的认识。《以赛亚书》后半部最能够帮助我们对上帝有更宽广的认识,“祂是以色列的圣者,是创造全地的主,这事你们未曾知道,未曾听过吗?”我们的上帝很大,想把上帝放大,就得拿放大镜来,看祂有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全能,万民像水桶中的一滴水,在祂眼前微不足道,“只要等候祂,祂必使你重新得力,必如鹰展翅上腾。”
这就是《以赛亚书》,很棒的先知书了,他把整本圣经都浓缩在一卷书里面。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