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span>2023 年 7 月</span>

巽文

每日活灵(283)…

音频 三分钟

先知以赛亚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豫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太3: 2-3

悔改不单是行为的改变,也不是弃恶从善那么竺单;悔改乃是心思的改变,心意改变而更新,是将心思从一切在神之外的人事物转向神自己。

人在神面前最大的罪,乃是心里背判、不顺服神;这也就是我们在悔改时所要认的『罪』。人一切的罪都是出于背叛神。

我们的心若只顾到仪文、事奉,而忽略了主自己,那么我们也应当悔改认罪。

我们自己先要让神掌权,然后才能把别人带到神的权下。一个事奉主的人,应当尽力把人引到主面前,而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地位和名利,更不企图叫人跟随自己的好。

我们原来的心思意念,不但有高低不平,并且也有许多弯曲;真正的悔改就是铲平并修直,也就是豫备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主仆的首要任务是为主豫备道路;凡不是让主在人的里面修通管道的工作,就不是服事主。主的道路是我们肢体来输通;预備主的道,修直的路。 

人若爱世界,爱神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所以服事神的人,首先要走出世界,凭信心过仰望神的生活。

约翰来到旷野作真祭司传道。施浸者约翰的传道,是神新约经纶的起始。他不在圣城的圣殿里传道,那里是宗教徒和文化人照着圣经条例敬拜神的地方:他乃是在旷野,用亲近神的方法传道,不守一切的老规条。这指明照着旧约敬拜神的老旧路已经較远,一条新路即将引进。旷野,在这里指明神新约经纶的这条新路,与宗教和文化相对,也指明老旧的东西一无存留,新的事物即将建立起来。

律法有其权威,它的效力不会过去,直等到它的一切要求得着了成全。

律法界定旧约时代,主耶稣的事奉引进新约时代。祂的事奉彻底成全了律法。基督既已成全了律法,我们基督徒便不必再去遵守律法的规条了;我们只要活在基督里,便是遵守律法的精髓了。

施浸者约翰的到来,结束了律法的时代:接着约翰的施浸,和平的福音开始传扬。约翰的传道,是福音的开始。因此,恩典的时代也开始于约翰。感谢主,开啟引进新路 – 传揚福音。奉主蒙恩! 阿们!   

巽文

每日活灵(282)…

音频 三分钟

「惟独祂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祂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很动摇。」【诗62: 2】

神的亮光带来了人的拯救;而拯救之所以临到人,因为神就是「亮光」。

神的「亮光」照亮我们,不但叫我们知道自己在黑暗,更驱散我们心中的黑暗,拯救我们脱离那罪恶的黑暗。人若不认识自己罪的黑暗,就不会觉得需要光,也失去得着神的救恩;当我们认识到自己黑暗的罪恶之时而悔改,神就会施行祂的拯救。

不敬畏神的人什么都怕,怕人、怕困难、怕失败、怕疾病、怕死亡;敬畏神的人却什么都不必害怕:因为「耶和华是我性命的保障,我还惧谁呢」?

在危急之中,大卫不是慌乱地想办法、找出路,而是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神百姓的救恩从神而来,祂是我们的磐石,我们的拯救。

在仇敌面前,如果我们只是求神消灭仇敌,还会有新的仇敌出现;但大卫却是求神「把我安置在高处」,让一切仇敌都够不着他。同样,如果我们只是求神挪走礁石,后面还会有新的礁石阻挡前路;如果神提高了我们生命的水位,后面的礁石就不再会成为我们的难处。

先求神将我安置在高处,我们的心才会默默无声地等候神的帶领。无论环境中有多少难 处,都能在磐石、高台上平静、安宁地专等候神,心不至大大动摇。

主不是带领百姓脱离暴政的王,而是拯救百姓脱离罪恶权势的王。

我们要对主耶稣信而顺服,是得蒙救恩的必备条件;谁肯甘心作祂的子民,让祂作王掌权,谁就会从罪恶里被拯救出来。

主耶稣的拯救,不是局部的拯救脫离困境,乃是完全的拯救;脫离死亡的毒钩,并赐给我们复活的生命。

耶稣是救主,是拯救我们脱离黑暗罪恶的那一位:脱离我们的罪,脱离火湖,脱离神的审判,并脱离永远的定罪。祂是救主。祂拯救我们脱离神所定一切的罪,耶稣被釘十字架,流出宝血洗淨我们的罪。使我们能与神和好。感谢主,我们应当时时数算的恩典。

耶稣不仅是救主,祂自己也是我们的救恩。“主耶稣,来作我的救恩”。我们信徒不领悟我们多么需要蒙拯救。每天、每时、甚至每刻,我们生活在世界的大染缸里、罪恶充満遍地;唯独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是我的高台 – 我必不动摇。奉主蒙恩! 阿们! 

查经

张保罗查经《启示录…

聆听 5分钟

导论

一千九百多年前,在南欧爱琴海,距小亚细亚西岸不到八十公里的拔摩孤岛上,年已老迈的使徒约翰因忠于所写,为罗马皇帝豆米仙放逐来此。被囚十八个月中,受圣灵感动,看见奇瑰宏伟、如潮涌至的异像;有的美丽如诗,有的恐怖如黑夜;但一一见证基督信仰的真实,基督和教会最后会战胜一切的邪恶。 作者,一位为基督受苦最长久的人,把所见到的景象和所包含的警告与鼓励写了下来,抄送给小亚细亚的七间教会。这些书信因为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就叫做《启示录》,列为《新约》最后一本书,宣告神的公义与严正,与主要讲神慈爱和宽容的福音书及使徒书信,构成一个完整而全备的关于神和祂永远计划的启示。

全书以基督为中心,许多事物都以“七”这个完全的数目为一组,有系统、有秩序地展现。书中人、物描绘均用象征手法,读来如“谜语”。最后新天新地出现,万物更新,在基督的荣耀中,人类的苦痛、瑕疵全脱,胜利进入永恒之城。信徒今天的患难只是黎明日出前极短暂的黑暗,因我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

这是新约中出名难懂的书,却最值得下功夫去研究。凡愿藉祷告,谦卑阅读,又能从大处远处来看的人,当可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信息,从所记下的见证中得到鼓励、启迪、力量和确切的盼望(1:3),知道们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没有眼泪、痛苦、刀会打成犁头、豺狼可以和绵羊同居、煦和一片美好无比的天地。

时代的信息 《启示录》写在一个教会的成长与发展受到双重压力的时代:一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富裕,带来道德的混乱。基督信徒生活在追求物欲的人群中,灵性健康难免不受污染;一方面是罗马皇帝权力横跨欧、亚二洲,醉心攀登上帝地位,强迫人民膜拜。 本书作者,象历代的先知一样,面对人性的加剧堕落和社会对神日甚亵渎,发出勇敢的呼声与斥责,要人清醒过来,归回创造宇宙万物与人的唯一至圣神。《启示录》是圣经正典最后一卷,为神有关人类未来的启示的高潮与极峰,必须与本书以前各卷一同来读,才能全面且完备地认识神和祂旨意与计划。《启示录》因此以同样严厉的声音向现代人的良知说话:人若不自洁,继续行“可憎与虚谎”的事,地上永难有和平,人心永难有安息,美丽的新天新地永远与他们无份(21:27)。 本书因此是时代的信息,向古代也向今天的人发言,提出紧急的警告。

二、本书的性质 《启示录》在圣经和教会传统中,地位特出,讨论与诠释的书甚多,而解释的方法也分歧颇大。我们看未来,正象保罗所说,“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有如猜谜,因为我们所知有限,甚至全不知道(林前13:12)。究竟哪一种解释正确,或者没有任一种正确,只有“到那时”才全知道。 本书到底是怎样一本书,1章前五节已说明白。它是“启示”,是神的默示,把快成的事指示人(1节);它是“预言”(3节),宣布神对人的要求,在祂的恩典和刑罚中,人应走的道路;它也是书信(4,11节),是教导的信,用文字来晓谕。“启示文学”为犹太人著作中特有的一类,目的是传达神对人类历史演进的旨意。旧约《但以理书》为此类写作的第一本。 启示文学喜用极富色彩的诗歌之类形像手法来表达。例如《弥迦书》(启示录1:3-4)描写耶和华步出祂的居所时说:“众山在祂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这种象征性的描写,其笔法有若现代的社会讽刺漫画,将一个批评社会现状的信息用具体人物来表达,有时狮身人首,或兽首人身,讽喻人物,笔法夸大,形状怪异,以加强信息效果。熟悉社会背景的读者,极易明白,发出会心微笑。《启示录》有系统地使用象征手法,用以描绘事物,所用形像,对现代读者或觉怪异、陌生,但相信一定为当日教会所熟悉(例如星代表天使,灯台为教会,大淫妇为巴比伦〔或指罗马〕,天上的耶路撒冷为羔羊的新妇等),约翰虽采用其他启示文学的同样描写手法,但他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他写的《启示录》不同其他,因为这是他“被圣灵感动”而写,是主基督亲自对他说话,把他“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

他写的场面空前宏伟,人物空前众多,许多是他自己从未见过的,却能写得有次序,有系统,栩栩如生;完整若天衣无缝,气势磅礴如大海,以约翰一人之力曷克臻此?但他将自己献出(“仆倒在他脚前,象死了一样”,启示录1:17),终能写下掌握历史的主所展视给他看的惊心动魄、震荡古今、关乎人类命运的永远计划。 《启示录》把未来启示给人,是为了一个极其庄严的使命:把未来的事揭示,当作警告,要人注意,不再陷在罪中;也是对遵守正道的人的鼓励,能保持所信,等候那日子的到来。圣商灵修 | 精神不倒,灵魂不屈! 

三、本书内容和结构 《启示录》记有四个大异象,每个都以“我被圣灵感动”开始,每个异象都在不同的地方展现,以基督为异象的中心,一个比一个紧迫,直到神伟大的计划全部展现。

第一个异象(启示录1:9-3:22),记下基督给七间教会的话,称赞它们的长处,责备它们的弱点,要求它们竭力进到完善。

第二个异象(启示录4:1-16:21)讲七印、七号和七碗,是神审判为罪恶所充满的世界的记叙。

第三个异象(启示录17:1-21:8)描写巴比伦的毁灭和其中的罪恶社会、宗教及政府的倾塌,胜利的基督击败那兽及其军队。

第四也就是最后一个异象(启示录21:9-22:5),是神的圣城的建立和人类永恒的归宿。 本书开头有一段简短的引言,宣布写此书的原由,记下作者的问候,还有对基督的颂赞(启示录1:1-6)。接上为两个简短的预言,点出本书题旨:1,基督降临;2,地上万族哀哭(因祂施行审判,启示录1:7)。 本书结尾,劝勉基督徒儆醒等候基督再来。

  • 本书作者及写作时地 本书一开头就写下了作者的名字,他是耶稣基督的仆人约翰。我们把研究本书作者的各种著作和说法详细按核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启示录》的作者就是《约翰福音》和约翰三封书信的同一约翰。他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的兄弟;他是使徒,与耶稣一同生活过,亲眼看见祂的死和复活。写此信时,他恐怕已是耶稣当日门徒中仍生存的最后一人。其时为罗马皇帝豆米仙(任期81-96年)迫害教会期内,故此书当写于主后96年左右。给七教会的信中所描写教会其成熟情况,以及书中刻划的罗马帝国的光景,与第一世纪最后十年的状况十分符合。地点为老约翰因信仰而遭放逐和囚禁罪犯的拔摩孤岛,但也可能是以弗所城(约翰释放后居住的地方)。

  • 五、 受信人 本书写明是给罗马帝国亚西亚省的七间教会。在地理上,该省位于今土耳其的西部。七间教会所在城市,都在沟通南北的大道上,送信人很容易沿大路把此信送达各教会。约翰写此信时,该省尚有其他教会;只写给七间或因适为约翰晚年所牧养的教会,也可能各具代表性,每一间教会代表一种发展的类型。也有人解释,说它们分别代表基督教会发展的七个时期,或者教会的七个层面。 我们可以深信的是:作者约翰一定熟悉这些教会,其中信息也是为当日其他教会和今天的所有教会而写。 

  • 《启示录》四种主要解释方法 ,综合起来可分四大路线,它们分别是:

  • 1,《启示录》为使徒约翰以前历史上已发生的事的描写,特别是第一世纪末期罗马帝国的情况,藉异象和图象来描绘,以避逼迫教会的异教徒的注意。

  • 2,《启示录》为教会整个历史进程的描写,始自写作时,到新天新地达到高峰。其中所讲的人物与活动都是人类历史已发生和将发生的事件的写照。

  • 3,《启示录》为将来事件的预言,启示录1:19提到三种事:所看见的、现在的,和将来必成的。“所看见的”为约翰当时见到的情况和基督(启示录1:9-19);“现在的”指亚西亚省的教会或它们所代表的教会时代(启示录2:1-3:22);“将来必成的”指随同基督再来及圣城的建立发生的连串大事。

  • 4,《启示录》为善与恶斗争的描写,每个时代都出现,不属任一历史时代,说明善终必战胜恶。 本书虽有各种不同解释,但其包括的真理并不限于任何一种解释中;而大部分圣经学者都认定这本书讲的是将来的事。凡是愿意谦卑地用祷告阅读此书,而又能不拘泥于字面,从大处远处来看它的人,都可接触到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从作者的见证中得到鼓励、启迪和力量;在世界黎明出现前的时刻中,有信心度圣洁生活,并见证复活的主。

    在主里没有拒绝, 只有接纳;

    在主里没有攻击, 只有包容;

    在主里没有分争, 只有合一;

    在主里没有伤害, 兄有扶持;

    在主里没有咒诅, 只有祝福;

    在主里没有冷漠, 只有温暖;

    在主里没有绝望, 只有盼望;

    在主里没有仇敌, 只有相爱;

    在主里没有忧伤, 只有快乐,

    在主里没有骄傲, 只有谦卑;

    在主里没有歪理, 只有真理;

    在主里没有偶像, 只有基督;

    在主里没有嘲笑, 只有尊重;

    在主里没有论断, 只有关怀。

    天父 – 最好的牧者,

    耶稣 – 最好的标竿,

    圣灵 – 最好的引导,

    福音 – 最好的盼望,

    十架 – 最好的道路,

    家庭 – 最好的祭坛,

    教会 – 最好的学校,

    感恩 – 最好的宣言,

    赞美 – 最好的音乐,

    聚会 – 最好的成长,

    苦难 – 最好的祝福,

    跟从 – 最好的训服,

    虔诚 – 最好的敬拜,

    圣洁 – 最好的装饰,

    身体 – 最好的殿宇,

    喜乐 – 最好的良药,

    爱心 – 最好的造就,

    敬畏 – 最好的天赋,

    见证 – 最好的生活,

    传道 – 最好的工作,

    祈祷 – 最好的交通,

    儆醒 – 最好的预备,

    忠心 – 最好的尊荣,

    天国 – 最好的归宿,

    永生 – 最好的礼物。

巽文

每日活灵(281)…

音频 三分钟

「祂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神要把祂祖大卫的位给祂;」【路1: 32

今天在这世上的国,是撒但在霸道,到处都有不公不义的现状;但当主再来的时候,要成为我们的主和建立基督的国,在基督的国里,满了公义、和平、并充滿圣灵中的喜乐

经上说:神要为百姓赐下一位婴孩。弥赛亚道成肉身,神与我们同在,作为救主。这位婴孩出生至关重要,有关国度、政权、宝座。不是耶路撒冷君王整体的列国的帝王,也不是人类列国的帝王。而是我们值得深思有一系列经文的启示。赛9: 6

这位婴孩就是末世要显现的救主,弥赛亚君王。祂既是人,又是神。祂拥有的头衔是和平的君王,祂作为一位柔和、谦卑的童女所生的婴孩,却要胜过人世间一切蛮横、不可一世的暴君之上,能在所预定的日子,成就和平,化干戈为玉帛。真是不可思议!  

这位婴孩并非出生于王宫,祂有神的属性,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祂拥有无限无量的智慧,是胜过一切帝王的杈威者,主耶稣是神的独身子,又是天地的开创者,也是我们永在的父亲。

主耶稣,就是耶和华的独身子,在肉体是出生为君王。论到国度,有基督为君王,为弥赛亚。君王是管治的。当我们呼求主耶稣,立刻就在的管治中和的爱之怀抱里。君王主耶稣要在你里面建立祂的国,并要在你心里设立大卫的宝座。你越呼求主耶稣,你里面就越有祂管治的能力。王要管治你并护佑你。呼求祂的名,你就会受祂的管治。人不受管治的时候,万王之王 – 耶和华确能管治。当肉身的父母、丈夫、妻子或孩子、任何人都不能说服你的时候,万王之王却能有所作为。只要呼求主耶稣的名。信徒的家必在的管治中。

信徒的呼求,就会享用耶和华、救主、救恩、神的同在、并主耶稣的君王职分。君王主耶稣要在你里面常住,并在你里面建立祂的国。这就是我们在福音所看见的主耶稣基督。我们也永远住在基督里。奉主蒙恩! 阿们! 

巽文

每日活灵(280)…

音频 三分钟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 29

劳苦担重担是世人的现状,不只是生活、工作的「劳苦」,还有罪恶的「重担」、法利赛人教条的「重担」。要得着主的安息,首先必须认识自己是「劳苦担重担的人」,然后「来」到主面前,看见主心里柔和谦卑,我们当负的轭、学的样式;这样我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了。

心里柔和谦卑,这是主能安息的理由,也是我们得安息的先决条件。将自己完全降服于神的旨意,不为自己作甚么,也不盼望为自己得甚么,这样的人,心里才会有真正的安息。

我们若要与主同负一轭,便须要调整我们的脚步,与主同行,亦步亦趋,不前不后,不离左右。接受主给我们一切的托付、工作、事奉、甘心顺服,就能得享安息。

以色列人虽然进入了迦南地,但仍享受不到所应许的安息,因为真正的安息只有在基督里面才能得到。神的应许若没有成就在我们身上,并不表示祂的应许落了空,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给这个应许落脚之处。

真安息乃是内心的平静安稳,与客观的环境无关,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神设立旧约安息日的目的,是要祂的子民借着每周一日暂免于劳苦作工,而与神同享神创造之工所给人带来的身心上的安息。但这种安息,还不是唯一的安息,这只是心灵上的安息。人借着坚守信心而在基督里面得着的安息。心里有主的柔和谦卑,当负的轭、学主的样式。就是主耶稣带我们进入安息。

基督是「安息日的主」,我们有了祂,就有真安息,可以说每天都是安息日,所以不需要再去遵守安息日的规条了。

不守安息日并不是不重视神的诫命,因耶稣基督已经为我们成全了安息日律法的要求,我们今天乃是在基督里面享受祂所为我们成就的救恩 – 真正的安息。

主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神在旧约时代设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要引导人认识安息日的主 – 基督,如今基督既已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就不再在律法之下了。感谢主恩。奉主蒙恩! 阿们! 

巽文

每日活灵(279)…

音频 三分钟

「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10: 13

基督徒若是由于内心的感动和需要,而向主迫切呼求,乃是一件极其正常且自然的事。否则宜避免流于偏激和形式化。

人虽然不能看见主,心里却明白无所不在,但能随时求告主的名。所以求告主的名,就是求告主自己。

祂是世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我们要勤力地作主工服事祂,为祂艰辛地争战。使福音传遍天下。神是万人的救主,祂爱世人甚至將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祂不但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保守我们脫离困境,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帶领我们,进入的荣耀里。神的救恩是全备和到底的,祂一次拯救,必然永远拯救;并且祂的拯救是确定不移的,我们只要相信悔改,在基督里得着复活的生命。在世上绝无任何苦难可以夺去神的救恩

人常感到绝望,但在基督里就有指望;神的应许,永不离弃你,因我们是的儿女。过往的经历会帮助我们生发新的信心,也引进新的经历,再建立对主坚固的信靠。没有人可以凭旧的经历去应付今天的遭遇,也没有人能本着昨天的信心来解决今天的难处。

因此,我们不但要在蒙恩得救以前求告主名,也要在蒙恩得救以后仍时常求告主名。

主能、主也会拯救我们脱离各种各样的困境,因此当我们觉得有需要仰赖祂的帮助时,尽管坦然无惧的开口求告主名。基督已经丰丰满满完全祂的救恩,任何人工虛伪无需加上。我们只要承认祂优越的主权 – 口里认耶稣为主,接受祂复活的荣耀事实,并且按祂的名所包含的丰满意义而求告主名,就必有份于祂奇妙的救恩得救

这样奇妙出生的奇妙者乃是主耶稣。这奇妙的位格就是耶和华赐给人的救恩。主耶稣(祂)自己就是救恩。祂就是救主。犹太人相信耶和华,但不相信耶稣。就某方面说,他们有认识耶和华,但他们没有认识主耶稣的救恩和救主。我们所拥有的比犹太人更多,因为我们有主耶稣成为我们的救主,和赐给我们滿溢的救恩。凡呼求主耶稣的名,都必得救。我们接近主耶稣,祂必保护引导。我们传福音时,最好能帮助人认识主耶稣。主耶稣是个奇妙的名,因为主耶稣就是耶和华的独生儿子,道成肉身;救赎我们脫离罪恶,使人与神和好,完成了神的旨意。奉主蒙恩! 阿们!   

巽文

每日活灵(278)…

音频 三分钟

「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8: 3

罪与肉体相连,要解除罪的问题,必须先解决肉体的问题。罪已经被限定在肉体中,肉体的问题一解决了,罪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主耶稣既在肉体中还了罪债,我们也就不必再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

我们对于肉体必须不再寄以期望,才能作好基督徒。神既认定律法亡在软弱肉体是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

基督徒不可自己逞强,而要承认自己的软弱、有所不能行,常常祷告依靠主。人的肉体在犯罪的事上显得很强,在遵行律法的事上却是软弱无能。主道成肉身的救恩,就是要解决我们肉身的这两个缺失:一方面在肉体里定了罪,解决了肉体犯罪的问题;另一方面祂已成全了律法的要求,叫我们不必再凭肉体活着,而仍能得着律法上的义

基督是从圣灵成孕,且从童女所生的。祂的源头是圣灵,祂的本质是圣洁的。借着童女马利亚,祂穿上了血肉身,就是人性,取了肉体的样式,就是人的样式。基督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然而,祂没有堕落肉体的罪性。

祂沒有罪,因基督是无罪的,却替我们赎罪,代我们受了罪的审判,好叫我们这些不义的人,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无罪的成为罪,不义的成为义,神的救赎也太奇妙了!

基督在被试探时从来没有堕入圈套,不仅在行动上无过,并且连心思意念也清白。祂也没有罪。祂有肉体,但祂的肉体乃是 “罪之肉体的样式” 基督是我们软弱中的帮助。

祂凡事受过试探,所以祂能体恤我们;祂没有犯罪,所以祂能帮助一切陷在罪里的人。主耶稣的体恤,最终目的是要使我们能胜过罪,叫我们靠祂得胜有余。

主耶稣既在肉体中还了罪债,我们也就不必再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我们是在基督里,脱离律法的捆绑;在圣灵里,脱离肉体中罪的缠累

我们虽有堕落的肉体,但耶稣进入这肉体,也是使人与神和好的中保。在祂里面,神的神圣人位格与人性调和。基督的出生不仅仅产生救主,也将神带到人里面。人性因罪堕落,神却无份于这堕落的罪。神只取了罪的样式,藉此将祂自己与人性调和。我们必须领悟耶稣的赎罪就是神自己与堕落的人性调和,取了人的形状,却没有人原罪的性情。这就是基督耶稣藉圣灵而出生的圣洁弥赛亚奉主蒙恩! 阿们!   

查经

张保罗查经《约翰一…

约翰一书

导论 这是一封写给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一带教会的短信,可以帮助我们略窥主后第一世纪末期基督教会的情形。写作用的是讲道体裁,有神学探讨也有属灵生活教训。信中特别着重“我写给你们”, 证明这些信息十分要紧,作者口讲的须笔之于书,广为流传,并示诸后世。 作者使徒约翰,年青时曾因撒玛利亚地一个村庄不接待耶稣基督,要吩咐火从天降下,烧灭全村(路9:53-54)。晚年为罗马皇帝放逐拔摩孤岛,也写信责备各地教会的冷淡与骄傲。这位性烈如火素有“雷子”之称的使徒,在第一世纪将近尾声之际,目睹异教之风,假智慧之名,在教会中煽动根基未固的初信者。针对此情景,他写了这封信(2:26)。

但作者不只消极揭露那些妄称“受膏”却为“那恶者”张目,和自称为神所生却行为放荡,道德沦丧的“假先知”;他也积极用使徒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耶稣就是基督,并教导人明白(象他在《约翰福音》中所写的)那创造万物的神就是光,就是爱,就是永生;祂要救普天下陷在罪中不能自拔的人(2:2),凡信祂名的都可成为祂的儿女,可以认识祂,住在祂里面。他们有神的道在心里,因此不能犯罪,反会爱弟兄,舍己为人,胜过罪恶。 本书以“永远的生命”始(1:2),也以“永生”终(5:20),作者要我们明白,只要有信心,人人可以认识神,得到祂才能赐给永生。

一、本书作者 本书作者与四福音书中的《约翰福音》的作者显然为同一人,他是耶稣的表兄弟,他母亲且资助过耶稣的布道工作(可15:40-41)。他在罗马皇帝豆米仙(Domitian)的大逼害中,被放逐拔摩岛;后来回到以弗所,死于一世纪结束之际。从书中内容与《约翰福音》的相似,和未提到主后95年豆米仙对信徒的逼害,可推知此信或写于主后90年前后,《约贰》与《约叁》应写于同时。据可靠传统,三本书都写于以弗所城。

二、受信人 对象为基督徒特别是以弗所和周围一带,以及受到诺斯底主义运动威胁的各地教会信徒。
 

三、诺斯底主义 约翰写本书时,诺斯底主义运动兴起,如狂潮泛滥,影响到基督真道的传播和教会的建立。本书4:3及《约贰》7节提到不认基督成为肉身的虚假教训,便是指此主义。

诺斯底的希腊文即知识,盛行于主后二、三世纪,为一种反对正统基督信仰的知识体系。有些教会中人对基督教会的起源低微(耶稣在马槽出生,穷人中传道,钉死在丑陋十架上),设法将传统基督信仰与希腊哲学及东方宗教、玄术、星相之谈等揉合为一,统称之为“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内涵复杂,归纳出来有下列几个主要论点:

1,真正最高的神为纯灵的,居住在净光中,与黑暗的世界完全隔开。

2,宇宙不是由这最高神所造,因为世界乃物质构成,物质为恶,故世界是罪恶的。

3,真正的神与此物质世界毫无关系,世界乃由一位次等的神所造,此一神祇并不认识最高神。

4,世上的人为灵体二元的,只有少数心中存有灵质慧光,需要一位救主来救他们脱离罪恶世界。

5,耶稣只是约瑟与马利亚之子,并非童贞女所生,但他公义、谦逊、坚忍且智慧,远超过世上一切人。

6,耶稣受洗后,基督降在他身上。这基督乃来自那最高神。

7,这位有基督在身上的耶稣向世人宣讲世人所不认识的天父,并在世上施行神迹。

8,世上有前面所说的灵质慧光的人,可以得此知认识神,投归天父。

9,耶稣钉死十架前,基督离开他,回到天上;死在十架上的只是一个人。 这一派的最大谬误是关于道成肉身的。他们不承认基督兼具人性与神性,故意抹去祂是道成肉身的事实,令基督成为无形体之灵,又使耶稣成为一个普通的人。犯罪、邪淫、私欲等等不道德的行为只属肉体的事,与灵无关,因此这一派的人放纵私欲。

此派更主张只有接受诺斯主义及其神秘知识才可得救,获得真光照耀,而非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又声称他们是从神生的,可以直接与天父相交,并且见过祂。他们主张自己天生无罪,所行的都是义,因此不需要诫命,也不需要耶稣的榜样。
 

四、本书内容特色 约翰写时用的为讲道式,常重复以增加信息效果;结构虽不如《罗马书》的严谨,但论道之有力毫不输保罗。作者提出三大论点:

1,神就是光(1:5),在祂里面毫无黑暗。神的儿女应行在光明中,凡不在光中行的就是不行真理。

2,神就是生命,藉着耶稣基督,凡悔改认罪信靠祂的都可得到永远的生命。圣灵住在信徒里头,教导他们当行的道,活出基督的生命来(2:24-29)。

3,神就是爱(4:8),凡认识神的人一定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信主的人都应住在爱中;神爱我们的心因基督耶稣来到世间而显明。不相信神的话就是把神当作说谎的(5:10-11)。 作者在信中揭露假教师的错谬教训(2:26);毫不留情指责异端教师的不义行为(3:8-10);要信徒坚信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1:3;4:2)已将真理智慧赐给我们(5:20)。基督徒只要认识基督真道,就可得到永远的生命(5:13)。

《约翰一书》第一章

第一章 1:1 本书的引言(1-4)节与《约翰福音》的序言(约1:1-18)不但主题相同(道成肉身),而且用了不相同的字,例如“从起初”(约1:1-2“太初”)、“生命之道”(约1:1,14,“道”)、“亲眼看过”(约1:14“我们也见过”)、“又作见证”(约1:7-8“为要作见证”、“为光作见证”)、“与父同在…永远生”(约1:1-2“道与神同在”)、“与父并祂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约1:18“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这种共同也见于第5节“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1:5“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二书之间关系密切至为明显。 “生命之道”:基督就是生命,祂是生命之源,也掌握生命。祂永存,所以“从起初”便“原有”。 “我们”指作者约翰和其他使徒。

1:2 基督徒从接受基督为主的顷刻,就有了与主永远的生命偕来的新的生活样式,旧日的黑暗消逝,真光开始照耀。有基督永远生命的人必会与世间的邪情私欲隔绝,能爱弟兄(3:14)。这生命来自神(约5:26),凡相信神,又信祂差独生子来世间的,就能得到这永远的生命(约5:26;6:53-54);因为唯有基督能除去致死的罪,消灭撒但的作为,把生命赐给人(3:5,8;4:9)。祂还要再来,接我们到祂那里去。

1:3 亲眼看见,和亲手摸过道成肉身的真实基督,现在把这经验与大家分享,与基督有灵里的契合。“相交”(希腊文为koinonia)指共有或共享的密切关系。基督徒以基督为生活的中心,共享那生命之道,享受信徒间互爱互助的甜蜜,如葡萄树与枝子,人虽多,仍是同领一杯,同属一个身体(约15:1-5;林前10:14-22)。“相交”的不只是耶稣基督,也是天父。父神不是象诺斯底主义者所说与人隔绝的超越体,祂是有慈爱、愿意与人相交的天上的父亲(2:22)。

1:4 作者一定要把认识基督的真正道理告诉信徒,让大家得到十足的喜乐。 本章前四节多次用“我们”与“你们”代表约翰和其他使徒,把基督向他们显明和亲身体验的事,用文字传给用“你们”代表的另一群基督信徒,来促进二者间的“相交”,并藉此相交,和父神并祂儿子基督密切契合。 本章6-10节的“我们”则包括作者与读者,到2:1,作者讲自己开始用“我”,讲读者则用“你们”,用“我”时都与“写给”有关(5:13)。从2:7一直到章末都是用“我”。可见本书乃约翰一人写给一群基督徒的教导和勉励。

1:5 作者从生命之道(3:14-15),讲而论述光与黑暗,这是他要报给大家听一个信息:“神就是光”是他从主基督所领受。这光不但使人能认识真理,得到永生(2:20-21;3:19;5:13),而且就是真理和生命(5:20)。认识这真理,有了这生命,就能行为正直,爱弟兄,作神的儿女(3:10)。

1:6-10 作者用五个以“我们若”来开始的句子,每句差不多都重复另一句中讲的事,来一层深过一层说明“神就是光的”意思。这五节中的7与9是正面的陈述:我们若积极作什么,便可以得到的结果;6,8与10三节是用“我们若说”所作的反面的陈述,在此条件下便得不到好的结果。每一节都有针对性,不仅警告读者勿犯某些错误,也斥责异端错谬的主张。

1:6 黑暗是虚假、邪恶、丑陋与污秽的代表,光是真、善、美与圣洁的象征;作恶的便恨光(约3:20)。 “与神相交”是与天父有灵里的密切契合。神圣洁光明,不能容忍污秽与邪恶,那些口口声声说行在神光中的人,道德忝堕,生活邪恶,乃是说谎者魔鬼的儿女(约8:44),在他们心里没有真理。

 1:7 邪恶的人不能进到光明至善的境界与神相交,须靠耶稣的血来洗净罪,以圣洁的身分,坦然无惧见神(比较来10:19-22)。“罪”字在本书原文出现27次,是全信中很重要的一个字。人因为罪,所以才需要基督的血来洗净:“不是单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5:6)。基督为世人的罪作了挽回祭(2:2)。

1:8-10 这几节说明“在光明中行”是怎样一种生活。作者要信徒明白:1,他仍带着一个旧性情,会犯罪(8节);2,他需要赦罪(9-10节);3,他有行正路的力量,罪不能作他的主(3:6,9);4,神是信实的且公义,人若认罪,神会回应,赦免他的罪,恢复与神的交通。 信徒有神居于心中,不会故意实行罪,但仍会无意犯罪。《启示录》给七间教会的信,有五间须悔改;因此信徒若说自己无罪,象诺斯底派的人一样,不以自己的邪恶行为罪,把神当作说谎的。

《约翰一书》第2章

2:1 作者约翰此时年事已高,对晚辈喜称之为“小子们”,也就是“孩子们”的意思。人犯了罪,在天父面前必须有人替我们求情,这就是中保的工作。他必须是无罪的才能来到神面前作罪人的代言人,这工作只有无罪的(“义者”)耶稣能担任。

2:2 神是圣洁的,有罪的人不但不能到祂面前,且要受刑罚。神又是慈爱的,差祂儿子为世人赎罪,死在十架上,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4:10;约3:16)。这是神为全人类预备的救法,不分人种、性别与贵贱;但人须凭信心才能得到。神是公义的,拒绝这救恩的人仍要灭亡。

2:3-4 真正认识神的人必遵守祂的诫命,异端诺斯底派自以为对神有认识,却不遵守神的道德律,沦为玄诡神秘,行为放荡,这种人只是撒谎的。

2:5 人对神的人爱应表现在守祂诫命上,照主所行的去行,这才是完全的爱,才真正与神在灵里契合。 2:7 爱人是圣经一贯的教训(参利19:18;太22:39-40),本是一条旧命令,是信徒初信主时便教导过的。这命令现在所以新,是因为基督来到世间以后,因着祂彰显在十字架上的爱,世人生活有出死入生的改变;这可见于日常生活中,十分真实。

2:9-11 能爱弟兄就是真在主里面。恨与爱都是表现在行为上的态度;若口里说爱,心里而仍恨,只是个瞎了眼的人,无法出黑暗入光明。

2:12-14 作者用不同的称呼“父老”、“少年人”和“小子”来劝勉教会中不同属灵程度的信徒。也有人说“小子们”(即“孩子们”)指所有读者,“父老”与“少年人”才和属灵程度有关。神对信祂的人要求虽甚严格,但是因为认识主(“那从起初原有的”),他们的罪必得赦免,且能胜过那恶者。

2:15 “世界”指16节所说的世上的情欲、骄傲,也就是罪恶的境界,由撒但掌管。

2:18 “末时”指从基督降生开始,人历史最末一个阶段。基督再来是“末时”的结束,信徒应儆醒忍耐,等候主来。 基督来前有神的大敌人出来,他名叫“敌基督”、“大罪人”。此人极力敌对基督,希望取代神的地位,受人敬拜。在“敌基督”出现前,还有这里所说的“好些敌基督”,他们的特征是:

1,不象信徒,离开教会出去(19节);

2,不信神道成肉身(4:2),不信耶稣是从神那里来的基督(22节);

3,不认神为父(22节);

4,没有父(23节);

5,是撒谎和欺骗人的(22节)。 约翰时代,这种诺斯底异端的思想很普遍。上面说到的敌基督的特征就是诺斯底派的特征,他们反对神,可作历代,特别是末世敌基督者的代表。

2:20 “恩膏”指信徒接受圣灵。“圣者”可指基督或父神。

2:22 异端不信耶稣是基督。作者郑重说明:耶稣就是从父神那里来的独生子基督。 2:23 圣父与圣子分不开(约5:23;10:30),不认子的就没有父,不信子的人不能与父相交(比较2:19)。

2:27 诺斯底异端的一个教训,是使徒的教导并不够,须用他们的的隐秘知识来配合。作者说,信徒从圣灵所领受的和圣灵藉使徒所教导的才是可靠真理,已经足够完备;圣灵能帮助人认识明白已经启示的真理,使神的话语能在“凡事上”(日常生活与思想上)教导人如何去行。

2:29 信徒都是神的儿女,神既是公义的,祂的儿女也应度公义圣洁生活。

《约翰一书》第3章 

3:1 信徒得称为神的儿女,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长处,有什么行善的本事,完全是由于神的大爱。本书一再强调神怎样爱人,祂的儿子怎样为人舍命(参3:16;4:16)。神的儿女和魔鬼的儿女(包括敌基督)显然不同,他们行事端正,又爱弟兄(3:10)。

3:2 信徒已经是神的儿女,将来还有更高的荣耀,将要象祂,一样爱人、圣洁、慈悲、完全(利19:2;太5:48;路6:36)。

3:3 信徒得见主不是空泛的希望,而是确实可靠的盼望,因此应该自洁,远离罪恶。

3:6 此处用的“犯罪”一词和本书他处论信徒犯罪的经文,所用的希腊文动词时式,都带有现在进行式的作用,因此,“犯罪”指的是一个人在行动上或不行动时对罪所恃的惯有态度。约翰所说的不是信徒可以达到永不犯罪的境地(看1:8-10;2:1),而是说,一个从生神的人,有真道在他心里,过去犯罪的习惯戒除了,就不会故意找罪来犯(3:9),反而会积极行义。

3:7 信徒得着救恩可过义的生活,行出义来。

3:8 作者指出犯罪是魔鬼的子女的本性,他们无可选择,非犯罪不可;但是属神的人有了重生的生命,无可选择,非行义不可,这也就是“从神生的就不犯罪”的意思。神既是完全的,祂子女也应完全,才配作祂的儿女,天父也爱象祂一样的子女。信徒灵性的成长可如身体的成长一样,先有道种(9节),然后发芽生长,得到不犯罪的“遗传”。 本书多处提到魔鬼,它又称作“那恶者”(12节;5:18),是从起初就犯罪的(“起初”指亚当犯罪以前,约8:44),而且引诱人犯罪。魔鬼已在世上,全世界不信神的人都在它的权势下(4:3;5:19),但因为信徒有神的保守,魔鬼不但无法伤害他们(5:18),且要胜过那恶者(2:14;4:4)。主基督会除灭魔鬼的作为(本节)。

3:11 作者从斥责罪转而谈论爱,本节至4:21都是讲得到主基督生命的人应怎样彼此相爱。2章中已指出,爱神的心必须表现在爱弟兄上(2:5,10),这里进一步教导:爱弟兄的心应表现在怜恤心的行为(3:17)和为弟兄舍命上(3:16),因主基督曾为我们舍命。舍己为人才是真正基督徒的标记。 “彼此相爱”是信徒听信福音接受主的时候便已知道的命令(2:7),约翰初传福音时就传讲这命令(约13:34-35)。

从前如此,现在亦是如此。爱是基督徒的真标记,是圣灵重生了的生命的表现。凡爱生他之人的,也必爱他所生的人(5:1);基督徒既是神的儿女,我们若爱神,便应该彼此相爱(4:11)。神是无形的,我们神的心只能表现在爱有形的弟兄身上(4:12,20);口头上说爱神是不够的,要有实际的行动(3:18)。

3:12 关于该隐的事,看《创世记》4:1-8及《希伯来书》11:4。作者指出该隐属世界,心存妒恨(3:15),因而生出杀机;主基督则不同,祂为人舍命,我们应学效基督榜样(3:16)。 3:14 出死入生:“死”指灵死,“生”指重生。

 3:15 心里充满妒恨,就会萌生杀念。心里有恨,便和神的生命隔绝(2:9-11)。

 3:20 “神比我们的心大”解释:说神责备人比人的良心更宽大,因祂的爱大过人的爱。作者要人知道神是慈爱的、宽容的,爱属真理的人。要是良心责备我们,高越良心而又知道我们一切的神也会;只有良心不责备我们时,才可坦然无惧见神。

3:23 信徒能遵守信神儿子的名的命令,就能得着生命(约20:31);有了基督的生命就能生出爱心(加5:6),遵守彼此相爱的命令。下章1-6节阐述认识基督与信祂的真义;7-12节阐明彼此相爱之道。

《约翰一书》第4章

4:1 人受灵感而说话,这个灵可以是圣灵,也可以是邪灵。出乎圣灵的是先知,否则便是假先知(彼后1:21),因此不可都信,必须经过试验(看帖前5:21)。

4:2 “认”是承认的意思,只是头脑里知道仍不够,因为鬼魔也知道,并且晓得害怕(雅2:19);故必须公开承认。“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公开承认耶稣是旧约所预告的主基督(2:22-24),是神的儿子(4:15;比较太16:16;约20:31)。

作者强调基督的肉身,因为基督的人性和神性同时彰显在“肉身”中(路1:35;约1:14);祂的救赎工作藉“肉身”作成(来2:14);祂的复活、升天也是带着“肉身”的(路24:39-40)。不信耶稣是基督成了肉身来到世间,就是不信祂是神性与人性的合一,这样的一位耶稣便不是使徒所见证的耶稣(比较林后11:4)。

可是诺斯底异端中甚至提出基督是在耶稣受洗时才降到祂身上,钉十架时便已离开。死在坟墓中的是耶稣这个人。约翰指出这种说法是出乎敌基督者的灵(4:3),基督、保罗和彼得一再警告的假先知已经出现了(太24:11;提前4:1;彼后2:1)。

4:3 “世上”指人居住的地球。

4:4 “那在你们里面的”指神,“那在世界上的”指撒但(约12:31;16:11)。 4:5 “属世界的”指不是从神生的,包括敌基督在内。

4:8 神的本性就是爱,神子降世救人显明神的爱(9节;约3:16),与神相交的人也能表现神的爱(3:16);人能相爱才证明自己与神相交(7,20节)。 “爱”字在本书出现40多次;从4:7至5:3出现34次。

4:17 “他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是说我们在世上效法耶稣爱的榜样,也可以坦然无惧来到审判台前。

4:20-21 耶稣将律法总结在两条诫命中:1,爱神;2,爱人(太22:37-40)。约翰说明这两种“爱”在人的经历上的一致性,爱神、爱人互为表里。爱神的人一定博爱怜恤(3:17;比较雅1:27),灵性和伦理生活是合一的。

《约翰一书》第5章

5:1 相信耶稣就是基督,是从神而生之人的标记,就象爱是他的标记一样(4:7)。

5:3-4 神的诫命并不容易守,但因为基督徒既已因信脱离罪恶世界,从神那里得到新生命,有圣灵住在他里头作指导,爱神又须爱人的诫命便不难遵守了。既然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也能不断胜过这罪恶的世界。

5:6 作者对当时一些谬解耶稣身份的异端加以辩斥。“水和血”有两种解释,都是要证明耶稣是基督(5:1),和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1,“水和血”就是耶稣在十架上流出的水和血,祂用自己的生命来救赎人类。2,“水”代表耶稣受洗,这是祂基督身份的证明,有神为祂作见证(约1:29-34);“血”则代表祂的死,是救世工作的完成。。约翰在本书一再确认耶稣基督是神也是人(1:1-4;4:2;5:5),就是这位神子耶稣来到世间,以受洗开始布道事工,以死完成祂救赎大工;要是象异端所说,死在十架上的只是一个人,哪能担负全人类的罪?

5:7-8 圣灵为“耶稣就是基督”作见证,先在耶稣受洗时(约1:32-34),后来又帮助众使徒和信徒放胆为耶稣的洗和死作见证,证明祂确是基督(徒5:29-32)。所以约翰说,有圣灵为见证外,还有两样,就是“水”和“血”,这三大见证不只充分而且一致(8节)。

5:9 人的见证我们尚且接受,现在有神藉圣灵、水和血作的见证,便更该领受。

5:10 神的见证是:耶稣是祂的儿子,是祂赐给世人的;祂里头有永生,凡信祂的现在就可得着(看约3:15,36)。 5:13 本节可当全书的总结来看,说明作者写信的主要目的,不是消极驳斥“那引诱你们的人”(2:26),而是积极地要基督徒确知自己已有永生。

5:14-17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3:9),要是发现有人犯罪该怎样处理呢?2:2说有基督作我们的中保,为我们赎罪。但若信徒发现教会中有人犯罪,为了保持圣洁,应该怎样处置他?作者的教训是:发现弟兄犯罪的人应为他代求天父赐生命给他。神会听祷告,因为若照神的旨意求,祂会答应(参1:9;3:22)。

教会藉着弟兄们的爱心的代求,可以保持圣洁。 作者指出罪分两类,一种是“不至于死的”一种是“至于死的”(16节)。至于死的罪包括故意背离神,抛弃真道,来满足一己的私欲和淫邪,例如异端所作所为。这种罪永远得不到救赎,注定受永远的刑罚(灵性的死亡)。也有人解释,说这种罪因神的责罚更可引致肉体的死亡(林前11:30)。“不至于死的罪”虽也是做了不义的事,但没有这么严重。

5:18-19 本节为3:9的重申。信徒心里有了神的道(神的种),可以不实行罪;但这“种子”不一定全都发芽,发了芽的也可能脆弱,经不住风雨。作者劝慰信徒,他们有外面的保障,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必保护他们;尽管这世界在魔鬼的权势下,也不能伤害信神的人。

5:20 “那位真实的”指神和耶稣基督。本信的主题是要信徒知道自己有永生,开头以“永远的生命”始,现在以“永生”终。

5:21 信徒既有真神,有永生,就不可受异端诱惑;当远避假神,持守真道,行在光中,尽信徒的本份,彼此相爱。 

巽文

每日活灵(277)…

音频 三分钟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太1: 22-23

基督的出生乃是旧约豫言极大的应验。

万军之耶和华,至大的神要自由行使祂独有的至高主权,自己给一个兆头。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 – – 人要称的名字为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神赐下黑暗灾难来临中的无限安慰、使人欢欣鼓舞、充满救恩的盼望。「兆头」是神的恩赐。神赐给人一个记号、标志指引道路方向,提醒人走正道,不要偏左偏右。可能是神迹奇事,也可能不是。求主赐我们愿意的心,开我们的心眼能看见明白。

基督的到来,完满应验了经上的豫言;基督乃是一切豫言的终点。

神给人这应许时似乎说,“蛇阿,你借着女人进来,现在我要借着这女人的后裔对付你”。因此,关于女人后裔的应许,乃是圣经的头一个豫言。

万军之耶和华,至大的神要自由行使祂独有的至高主权,自己给一个兆头。基督不仅来满足律法,也来应验女人后裔要伤蛇头的应许我们从创世纪往前到以赛亚七章十四节,那里有另一个关于基督的豫言:“看哪,必有童女怀孕生子”。这应许的应验把神的独身儿子带到人里面,完成救赎罪人。阿利路亚主耶稣基督成了人!完成神的大事工奉主蒙恩! 阿们!   

巽文

每日活灵(276)…

音频 三分钟

马利亚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离开她去了。【路1: 38

数千年来,家谱中代代传续直到基督,虽然人间满了混乱纷扰,但神为祂儿子的旨意却稳操在祂主宰的手中;到了时候,一切终照祂原定的旨意成就。

不在乎人的身份是怎样尊贵或卑贱,也不在乎人的遭遇是如何不幸与恶劣,只要肯凭着信心联于基督,就都要因祂荣耀的生命,得着拔高、释放、自由、变化,并一同有分于祂那不能朽坏之荣耀的盼望。

家谱里所有的人物都是引入「基督」- 基督是一切的归宿,是人生的最终意义 – – 人活着,乃是为着引入基督,为着彰显基督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地位不过是主的使女,才会顺服下来,情愿让神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的身上。神作事需要有人作祂的器皿,神话语的能力才得以施展;因此神话语的成就,需要我们人的配搭合作;即接受与顺服祂的话。

爱神过于一切,甚至过于自己的性命的人,才配作主有用的器皿。神的声音也常常在我们心中,祂的话充滿能力。当我们明白神对我们说话,让我们也能回应说: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

马利亚听了天使的话之后,就说,“看哪,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这看起来也许简单,代价却极高。马利亚因藉圣灵怀孕,付出很高的代价-付出她的全人。马利亚的故事和她因基督降生所付出的代价,醒觉信徒要在信心和顺服上效仿她的榜样。奉主蒙恩!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