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信心不凭眼见
我們買房時常犯的屬靈錯誤
買房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身為基督徒, 更應在買房的這一件事情上迫切地尋求神的心意與祝福. 我們在買賣房屋的過程中, 常犯以下幾點的屬靈錯誤.
1. 不清楚買賣房屋的屬靈意義, 亦即建造神的家.
2. 買賣房屋時沒有迫切禱告並求問神.
3. 買賣房屋時只考慮到物質上的需要, 而沒有考慮到屬靈或服事上的需要.
4. 買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房子, 造成生活上與服事上的壓力.
5. 用不誠實的方法買賣房屋, 以致於沒有榮耀神的名.
6. 在屋中有不潔淨的人事物, 沒有將房屋分別為聖, 並在神面前認罪悔改.
開始建造神的家
那麼我們在買房的時後, 應該要有那些正確的屬靈觀念呢?
買房的屬靈原則:
1. 軟体(誡命與典章)比硬体(房子大小)重要.
2. 要先尋求神的心意(在那個教會服事? 在那裏工作? 在那裏居住?…).
3. 要敬虔並加上知足感恩的心, 不要羨慕別人所有的.
4. 不要尋求人的羨慕, 要尋求神的稱讚.
5. 買房的支出不要影響你的服事與生活品質.
我該買房子嗎? 聖經有那些觀點可以供我們參考?
1. 神願意賜給我們如迦南美地般的土地與居所.
2. 好讓我們可以奉獻及服事祂.
3. 並因此來祝福我們及我們的家人與小孩.
4. 並讓神因為我們家的蒙福而讓神得榮耀.
不僅在屬靈的觀點神願意祝福我們所買的房子, 就經濟上的觀點買房子也有許多好處. 這些好處包括:
1. 買房可以幫助我們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2. 可以抗通貨膨賬, 免去政府無形的加稅.
3. 長期來講, 在好的時機點買房子, 會是個保值或增值的好投資.
那麼我們該買多大或多貴的房子?
1. 要先禱告神的心意為何?
2. 買房的總支出建議約佔你家庭年收入的7到10倍.
3. 根據總價算出30%(至少)頭期款的金額, 並用你的儲蓄來達成頭期款的金額.
4. 房貸支出不要超過總收入的30%, 以免造成生活上的壓力.
5. 多一間房與少一間房的投資成本差異很大, 建議不要買超出自己所需的房間數.
6. 買不起房的對策, 以小換大, 階段性地換房.
那麼我們買房要買在那裏?
1. 要先禱告神的心意為何?
2. 教會, 服事與建造的重要因素.
3. 學區, 教養小孩的重要問題.
4. 地段, 保值與增值的重要因素.
買房也會虧損嗎?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你買房的時間點不對, 你的房子有可能長期處在投資虧損當中.
1. 可以參考台灣, 美國與日本過去20年房價的經驗.
2. 買房的稅務與交易成本非常的高, 不要輕易並頻繁地買賣你的房子
3. 抄房可能因為財務槓桿的陷阱而導致滅頂之災, 基督徒不要涉入這種高風險的投資(許多美國基督徒都在這波次貸風波中傷亡慘重, 可做為我們的借鑑)
4. 買房仍然要等待好的時機, 就像股市一樣, 房產也有景氣循環, 請耐心等待.
那麼我們買了房之後, 可以花多少錢在裝修上?
1. 先跟神禱告! 要當神的好管家.
2. 一般來講, 建議裝修佔買房成本的5%-10%左右.
3. 好的裝修是好投資與增值, 不好的裝修是折舊與貶值.
4. 要以簡單實用為準則, 切勿裝修過於奢華, 並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
建造神的家可能是你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們可以禱告神讓我們在買房的過程中蒙神祝福, 但是重點是我們要以建造神的家當做我們買房的最重要目標, 因為“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路12:31)
我們用詩篇第一二七篇來做一個小結: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
地址
兩等根基──聽話而行(太7:21-29)
巫玉揆牧師
諸葛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從今日的經文中,也可看見耶穌是一位生活的專家,祂通曉房屋建築的工序,當祂論到房屋的根基時,所講的全是內行之話,不單是比喻那麼簡單。我曾經到過巴勒斯坦,該處是多山的,有許多山谷和水道,除了雨季時候都是乾的。有些人把房子蓋在山谷中,並且靠近水流或乾的水道地方,這無疑是較為方便,而且景色怡人。在一年之中,大部份時間你看不出有危機,但是到了雨季,忽然下大雨,水道便立刻變成洪流,大水從山上傾瀉而下,就會拔樹、移石,氾濫堤岸,洶湧在這兩種房子的週圍,不同根基建造的房屋,承受的衝激就不同了。耶穌深知巴勒斯坦的山谷、地形及氣候,故此講了兩等根基的比喻,目的是勸勉及警誡耶穌的門徒及當時的群眾。一般人均以為這段經文的主要中心就是兩等根基的比喻,其實,耶穌在山上寶訓結束前,所著重的「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現在以祂在登山寶訓結語的要求,簡述如下︰
(一) 他要求人應該留心去聽
耶穌雖然要求人應該留心聽他所講的話,尤其是登山寶訓所講的一切教訓,但我們今日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沒有聽道理或少聽道理,許多時候是不知道說了什麼,聽了什麼,像耶穌時代的群眾一樣,只是聽見,卻不曉得,也不明白,所以祂要求人應該早作準備,留心去聽。今日的教會,形形色色的大小聚會,俯拾皆是,但我們應該強調的,信徒赴會不單聽道,而是強調他究竟留心去聽,以及消化所講的道理。我常常說今日信徒實在太多屬靈宴會,以致食滯了,甚至消化不良或虛不受補。所以,我說今日的信徒不是沒有機會去聽,而是應該要留心去聽,精簡地去聽,以便消化及吸收所聽的道理。
(二) 他要求人應該有行為
我們都應該知道,一個在聖經會考科目考得高分者,不一定是一位基督徒。同樣的,一個人的知識,若果不化為行動,而理論不付諸實行,神學不化為生命,就算擁有了信仰也是枉然的。故雅各書提醒我們,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7)。雅各在1:22-25節中又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而中國的宋明理學也十分強調知行合一。又假若一個人去看醫生,若不照醫生吩咐而行,看了醫生又有什麼用?我們若不準備接受建議,委託專家、顧問又有什麼意思呢?我們每星期、每月皆在聽、若聽而不行又有什麼用呢?耶穌在登山寶訓講了這麼多的道理,在結束時,特別還要提醒他們,不單要聽、且要明、並要去行。耶穌為了要信徒切實去做,所以才講了這兩等根基的比喻。祂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盤石上……」,故基督教不單是終極得救的宗教,更是生命的宗教,是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宗教。
兩等根基的比喻說明了雨淋、水沖、風吹、接著房子就倒塌,這就講明了每個信徒在人生的歷程上,也必會受到嚴重的試驗,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避今生的試探,以及人生種種的憂傷、困倦或挫折。一生之中,必然會有打擊、接受狂風暴雨或受到末世的災難及終極的審判。當我們遇到狂風暴雨、山泥傾瀉、雷雨交加之際,這就是試驗我們的屬靈房子是否堅固,且並建造在盤石之上。耶穌在這裏所說的比喻,讓我們知道祂自己的話就是惟一堅固的基礎,若在盤石上面可建造,就可勝過人生一切的患難挫折。然而,在建造根基之前,我們還雖應該留心去聽,更應該要有好行為。阿門!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住”
对那些有经历过 “租房”、“买房子”、“装修”、“搬家”的弟兄姐妹来说,这些活动不只是一些“必须做”的事,也是他们生命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很多人来说,重要的回忆往往与“那时在哪里住”分不开:“我们以前住‘十支碑’那里的时候…”。基督徒除了和世人一样,也看“住”为生活的重要一环以外,还有别的观念引导他们看待他们的住家吗?
(1)“住”的来源:耶和华的赐福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127:1)
“搬家”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经历;特别是当你第一次搬进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时候!“房子”不只是一个“住”的地方,也象征你的许多梦想和愿望。还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从向建屋局租的房子搬进我们自己购买的组屋时,那种强烈的满足感!细细地挑选我们认为最理想的窗帘、灯饰,慢慢地考量各样家具和橱子的摆设… 这是一种福气和享受!但是,这经历也是否成为试探的开始:以为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膀臂成就的,甚至不久以后,开始向往更高的“家居素质”:计划搬到哪个更好的地点、哪一类的房地产…
我们很熟悉的诗篇127篇却提醒我们:住家是神具体赐福的记号,然而我们在享受它的时候,要记念福气的源头。这诗篇接下来还提醒我们,我们的“房屋/城池”代表的是我们所有的成就,甚至我们每天的出入、赚取,都是出于神的赐福(127:2)。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每天回到家中,看见什么:你靠自己努力争取的果效,还是神丰富恩典的证据?物质上的成就,是叫你骄傲、忘记神,或是叫你感恩、称颂神,并且更紧紧依靠祂,每天出入都思想神的奇妙作为?愿诗人的话提醒我们!
(2)“住”的价值:敬畏主的平安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箴21:9,25:24)
好几年前,当经济比较好的时候,“投资房地产”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新闻媒体把“房子”看为资产,而对住在里面的家庭的意义,成为次要。只有当经济下滑,而政府也实施好些控制房地产价格的措施的时候,人们才比较冷静地看待房子的真正价值。毕竟,房子最重要的目的是提供给人一个安稳的住所。住在房屋里面的人,给那房屋带来真正的价值:这就是“家”(home)与“屋”(house)的最大不同。自己住得平安,甚至与家人有美好的关系,就远远宝贵过房屋的“转售价格”。
其实,不只箴言看见家里和睦平安的价值,华人也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但罪人要一起相处,已经不容易,住在一起,怎么样和睦?怎样得到平安?保罗在以弗所书教导我们所熟悉的“家人相处”之道时(弗5:21-6:4),基本道理就是“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5:21)。他也以这个“敬畏主”的原则教导歌罗西信徒,并且说明他们“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西3:23)。愿保罗的话提醒我们,家庭和睦,在于敬畏主,“顺服”不是为了人的缘故,而是为主而做。
(3)“住”的目标:从“地上的帐棚”到“天上的城”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来11:16)
地上的房屋,是神赐福的凭据,却是暂时的。99年,999年,甚至永久地契,又怎样? 因为保罗和彼得都把自己的生命看为“地上的帐棚”(林后5:1,彼后1:13)。我们不能停留在地上,因为我们是“寄居”的,很快就离开这个世界。希伯来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圣经有许多“见证人”;他们作了什么见证?他们因为认定耶稣,甘心在今世漂流、摆上。这不是因为他们伟大,而是他们“因着信”,甘心恒久忍耐,如同看见那未曾看见的。求主帮助我们,享受神所赐的福,却记得这是暂时的;定睛在那在天上的城,因为那是永远的。希伯来书作者说:这些“伟人”仍然未曾得到所应许给他们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来11:39-40)多么大的福气! 愿这宝贵的目标和应许激励我们!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他一切所有的。」﹝出二十17﹞
在聚會中間有一位女士要求別人讓座位,因「主告訴她」要坐在那裡。有一位男士分享「主告訴他」該穿哪雙鞋,或停在哪個停車位。有些基督徒誤用浮濫地運用神的旨意,連簡單的事也要尋求「先知性」的指示。這些人打著順服聖靈的名號,做出一些古怪的事情。他們坐等著神告訴他們要轉往哪個方向,或站在衣櫥前面,等著神告訴他們該穿什麼。
有些人確實誠心渴望順服聖靈,但在簡單日常生活的決定,卻沒有盡自己的職責,以致他們的生活癱瘓。主賜給我們智慧的靈來過實際的生活,我們不需要在每個微小的決定上,都需要得著神直接特定的話。我們要帶著傾聽主聲音的耳,憑智慧而行,隨時預備好讓神來打斷我們,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要濫用先知性恩膏,連每個細節都要等候先知性指示。
神不必用先知來指示人「不可貪戀」,十誡已明文記載;這就像餓了就當吃,冷了就當穿的「常識」。神已賜給你辨別能力,只須存著禱告的心,思考如何應用聖經原則,比較不同的選擇,衡量各方意見,考慮到自己的願望,估計自己的能力。有人稱這為常識,聖經則稱為智慧。善用常識也是運用神智慧的一部分。親愛的,藉聖靈引導,必善用常識!
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读申命记六章4-9节有感
扎根真道,认识上帝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申命记六4)
这个命令告诫上帝的子民(过去以色列人,现今基督徒)当如何认知及定位上帝。“听”是呼喊,唤醒一帮心不在焉甚至沉睡的子民。凸显马上要讲的内容严肃重要,要求全神贯注全备精准地接受。有“主”就有仆,定位一清二楚:上帝是主,我们是仆。“独一的”强调除了上帝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主。意味着我们不光不能把任何人、物或思想意识放在上帝之上,也不能把他们与上帝并列放置。
按照整本圣经的启示,我们敬拜的上帝是父子灵三位一体的上帝,是圣洁公义慈爱的上帝。耶稣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西1:15-19;2:9;来1:3),是上帝的道成肉身(约一14),是救我们脱离罪及罪的后果的唯一赎罪祭(约1:29,赛53),是带我们进到上帝面前的唯一道路(约14:6;来4:14-16)。我们必须按照上帝启示给我们的全备真理去认识上帝敬拜上帝(约4:23),任何对圣经中上帝话语的删减,添加,歪曲及篡改,都是被上帝诅咒的(启二十二19)。按照整本圣经的启示,其它宗教讲的神,都是假神,不是上帝!“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这句定位宣言,如同数学中先画的坐标,后才能确定各个点(人)的位置;又如化学测试中,先设立的参考标准,后才能测试样品(人);也如建造房屋时先安置的第一块房脚基石,其它的砖石(人)然后靠它定位。上帝就是我们的终极标准,先把上帝在我们生命中正确定位了,才能摆对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并管理其它受造的世界。上帝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居首位,祂说了算,祂在圣经中的是非标准左右我们的是非标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
信靠耶稣后,必须依靠圣灵认真学习并且接受圣经的教导,让我们的四观(是非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被上帝的真理改变。基督徒不能把文化,传统,教育,以及我们的喜好放在上帝的话语之上。耶稣训斥那些置人的标准于上帝话语之上的人,说:“他们将人的吩咐当做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可7:7-8)。我们要特别小心,后现代主义所谓的“博爱”侵入教会,使很多基督徒断章取义地分解圣经,置自己的标准于上帝之上,比上帝更“爱”罪人,无条件地包容接纳上帝恨恶的罪。
尽心爱主,尊祂旨意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命记六5)
对上帝有正确的认识以后,上帝接着要求我们“尽心、尽性、尽力”,用理智加情感去爱上帝。不光因为单单上帝配得,也因为如此行,对我们最有裨益,免得我们陷入追逐及跪拜各种有形无形的偶像假神,或膜拜自己的泥沼里了!这个命令帮助基督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瞻远瞩,注目永恒,才不会被世间眼前短暂琐碎的得失所缠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住在耶稣的话里,遵循耶稣的命令,就是爱上帝(约15)。把这种对上帝的爱活出来,表现在我们每天预留时间,金钱,心思和精力思念上帝以及做祂吩咐的事。每一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作自己看重的事,说没有时间读圣经,归根到底是认为生活中的其它事比认识上帝的话更重要。把这种对上帝的爱活出来,也表现在上帝关心的事,成为占据我们心思和情绪的主要元素。因为我们看重什么,我们的心思情绪就跟着什么跑。比方说,如果天底下我最看重的是婚姻,当我的配偶背信弃义离开我时,我的世界就会坍塌。如果我最爱的是上帝,我就永远不会失望,因为上帝永不改变!
保守心田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申命记六6)
认识上帝爱上帝,不是心血来潮,不是外表作秀,而是要深入内心,存积于心。“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上帝是活水的源头,我们的心如同水源下一个连着许多支管的蓄水池或水库。在上帝面前敞开心扉,让上帝的活水不住地冲刷洗除池子中的污垢,浇灌盛满池子,保持池子洁净明朗且满溢。
上帝已经提供了活水的源头,我们当与上帝同工,殷勤保守我们的心池,与源头畅通无阻。让上帝源源不断涌流的活水,先洁净充满我们,再流经支管及溢出池子,滋润我们周围的人,上帝借着我们祝福他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12:34)这样,从我们口中手中随时随地流出来的,世人所看见的,才是沁人心扉的活水,而非干涸无物,或下水道的污秽。
先爱上帝,后爱人如己
耶稣在讲大诫命时,总是先引用申六5:“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二十二37-40;路十27;可十二30-31)
这两条诫命的执行是有先后顺序的,按照上帝的全备真理认识上帝在先,爱上帝遵循祂旨意在后。离开圣经真理谈爱上帝不被上帝接纳。大卫王满腔热爱地用牛车拉约柜,对上帝大献殷勤。但因为没有按照上帝指定的方式敬拜上帝,乌撒当场被上帝击杀,大卫在众臣仆面前满面羞愧,就是明证(参撒下六)。再后才是爱人如己!离开认识上帝的全备真理,离开以遵循真理而彰显对上帝的爱,谈“爱人”完全是自欺欺人,一厢情愿,不蒙上帝悦纳!上帝说爱人“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林前13:6)。
接下来,申命记六7-9是“爱人如己”的实施。申六6把上帝的话“记在心上”承上启下,是绝不可缺的环节。如同水库,储存积累水源平时流下来的水,以供随时抽用。“记在心上”是“尽心”爱上帝的具体表现,也确保“爱人如己”是凭真理,有内容,有动力。
教养儿女的第一阶段:单向教导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申命记六7上)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把存积在心里的上帝的话语以及对上帝的爱,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这个单向教导阶段,差不多是孩子8到10岁以前。各个孩子成长成熟的时间有些差异,父母要自己审视拿捏。
这个阶段,孩子很信任爸爸妈妈,他们像一块干渴的海绵,拼命地汲取从外面来的信息。又像刚刚开始和水泥,还有时间和空间塑造成型。父母亲一定要把所有关于上帝的属性,大能,耶稣的救恩,圣灵的带领,以及信仰对人生的影响,包括性别认知,婚姻,交友,同性恋,离婚,创造与进化,理财等等,一遍一遍地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教导他们。也要告诉他们世人会怎么讲怎么做,预备他们进入世界,听到遇到各种谎言、谬论及非议敌视时,当如何反应。父母争取在每一个领域作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上帝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教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父母不能把带领孩子的重任承包给他人,如祖父母,保姆,家教,学校,甚至教会的儿童青年辅导。如果孩子平时去他人处,父母必须把关,判断是否认同他人对孩子的影响。
建议妈妈这时候最好不工作或部分时间工作。如果父母双方必须全时间工作,父母这阶段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和精力给孩子。不要每天回家时自己已经精疲力竭,或者孩子差不多该上床睡觉了。建议父母好好计算一下生活中哪些可以放下或者简化。
教养儿女的第二阶段:双向讨论
“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六7下)
等孩子再大一点,大概9岁左右时,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意见了。这个阶段,父母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教导孩子,否则会引起逆反。上帝要父母带领孩子双向讨论,把存积在心里的上帝的话语以及对上帝的爱,传递给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像水泥半干开始要凝固的时候,父母需要更大的智慧塑造他们,不能啰嗦叨唠,喋喋不休。
这个阶段是很多父母开始在事业上爬坡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特别是父亲,容易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父母一定要在上帝面前调整自己的人生观,把握好人生的轻重缓急。尽量花时间陪孩子,陪孩子“行在路上”,一起做义工,一起购物,一起遛狗,一起玩,一起运动,一起郊游……。陪孩子“躺下,起来”,一起做家务,一起读书,一起度假,一起旅游……。陪孩子的目的,是制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机会,一起谈论上帝,谈论信仰。父母跟孩子相处的质,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的。如同吃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佳肴,如果量只有一颗葡萄那么多,味道再美也无益,因为还没品出味道,就已经消失了!
谈话中,父母一方面要有意识地把话题引向信仰,一方面要随时准备回答孩子们的各种问题。上帝要父母心存真理,孩子一问,就马上告诉他们,不能坐失良机(参申6:20-21)。
所为所是,见证基督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申命记六8上)
手是干活的主要身体部件,把上帝的教训“系在手上为记号”,意味着我们在一切所作的事上,因为遵循上帝的旨意,让他人看见我们的工作,就认定上帝与我们同在,把荣耀归给上帝。“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西3:23)如同约瑟,因为单单依靠上帝,在任何事上,都无意间彰显出上帝与他同在的记号(创39:2-4,23)。
把上帝的教训“戴在额上为经文”(申命记6:8下)。看人第一眼就看见额头,额头代表人的身份,也代表人的思想。耶稣的门徒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应该是炫耀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头衔财富相貌体格学位等;也不应该因为社会地位低下而自惭形秽自卑自怜。而应该披戴耶稣,有基督耶稣的馨香。居高而不亢,因为都是上帝的恩赐;处下而不卑,因为是上帝的儿女。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基督徒!如同美国刚当选的副总统彭斯介绍他自己:“我第一是基督徒,第二是保守派,第三是共和党人,就是按照这个次序!”
孩子是上帝派到我们身边的便衣警察,父母在任何场所的所为所是,孩子都看在眼里,存在心里。父母是孩子观摩效仿的榜样,基督徒父母作任何事,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成人,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仍然能够影响孩子。
教养儿女跟造就门徒相似,基本都是三个阶段:单向教导,双向讨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耶稣吩咐门徒的话“……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19-20),跟上帝的命令“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申6:6-7),同出一辙。如果你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已经成人离开家了,你仍然任重道远。使徒保罗终生未婚无子,但他从未停止带领门徒,他称提摩太和提多他属灵的儿子。
世上的光,山上的城
上帝的教训“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命记六9)
“门框上”的标记给谁看?给我们的邻居看,给进出我们家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看,还给从我们家门口经过的路人看。总之,就是把我们的信仰彰显给我们的社区看,积极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我们的社区。上帝要我们把祂“所吩咐的话”,扎根于我们的心田,并且随时随地地从我们的生命中流露出来,而不是做地下基督徒。目的不是标榜我们比别人好,而是让别人看见荣耀的上帝与我们同在,也被吸引愿意认识上帝。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4-16)
上帝的教训“又要写在……你的城门上”(申命记6:9)。城门在那个时代代表权柄,如上帝应许亚伯拉罕“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创22:17)。又如耶稣的话“阴间的权柄(权柄:原文作门,或城门),不能胜过他”(太十六18)。城门在那个时代是施政,治理,审判,商议等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机关。为了解决路得及婆婆的土地买卖事宜,大财主波阿斯一大早与另外一个可能的买主在城门参见城里的十个长老(得4:1-3)。
把上帝“所吩咐你的话”写在“你的城门上”,就是基督徒要用信仰去影响政府,政客及政治。“写在你的城门上”是积极主动的行动,不是消极被动的应付。基督徒关心影响政治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牟取任何私利,而是为了在更大的平台上见证上帝的作为,荣耀上帝的名,履行在地上做盐作光的职责。
孙中山的基督信仰,引导他革命的方向,供给他孜孜不倦,奋不顾身的动力。他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我是一个基督徒,受上帝之命,来与罪恶之魔宣战,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他是近代中国史上被海内外华人公认的最无私的政治家。
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勾画出一个管理自己影响他人及社会的途径或渠道。这个渠道的方向是对的—从自己到他人,从小我至大我。但这个渠道里面,要么空洞无物,要么盛满了人性的污秽罪恶。因为这个渠道,始于残缺败坏的人性,及人本主义,缺失上帝的真理和上帝的大能。
而申命记六章4-9节,却奇妙地阐明了基督徒当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如何“治国”(影响社会)。让我们重温、铭记圣训: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命记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