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篇62. 谁是… 25 4 月, 20225 5 月, 2022 by Tong, Peter 轻音乐在本文末,请点: 对孤独的恐惧会减少独处时间,让我们陷入不断忙碌中,或生发鲁莽的行为或不负责任的性行为。确定无疑的是,色情现象是一个社会孤独程度的明确指标。受伤后的孤独,可以让因受伤而心怀怨恨的人麻木不仁,变得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且心硬无比,甚至为报复而去犯罪。 “孤独”所受到的关注还是相对较少。对此问题的第一个重要研究可能是大卫 · 里斯曼(DavidRiesman)在1953 年作出的那一个。那似乎预言着,通过城市化和现代社会的其他文化力量,科技将会带来巨大的“孤独感”。 近年来,更迅猛的是,教会也同样被其成员之间的“群体性孤独症”所传染。也许,这是我们摆脱“大众文化”特色的现代性,进入以“电子革命”为特色的更强的个人主义文化之后的反应。基督徒也像社会上的其他人一样,同样不喜欢被“程式化”约束,而这个词就像“共同体”的假象。 诗人艾略特(T. S.Eliot)在他一语双关的著名诗句中说 :我在团契中失去的友谊在哪里? 我在节目中失去的关系在哪里?教会日程表循环往复,我日渐离开了上帝,而更加接近所谓的“成功”。 在世俗世界更广泛的层面,我们看到了人类心灵疏离的无数后果。人们为了与之抗争,形成了如下消费额达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心理治疗、交友服务、娱乐、毒瘾、色情及其他,太多的婚姻被认为是解救孤独的灵丹妙药,然后恰恰在这一点上惨败。我们因此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 :“始于孤独的婚姻,很容易就在不为人知的孤独中终结。” 对孤独的恐惧会减少独处的时间,让我们陷入不断的忙碌中,或是生发鲁莽的行为或不负责任的性行为。确定无疑的是,色情现象是一个社会孤独程度的明确指标。受伤后的孤独,可以让因受伤而心怀怨恨的人麻木不仁,变得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且心硬无比,甚至为了报复而去犯罪。我们可能很少意识到,我们的刑事诉讼案件中,有许多是由孤独感造成的。 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受伤后的孤独所引发的不饶恕的严重性。这不仅使我们远离别人,也使我们在内心与自己隔离。 那些无法原谅自己的人,倾向于加深自我意识中的无价值感。这种感觉会将他们与人群隔离,也会抑制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一颗对他人苦毒的心,也会加剧自己的孤独。我们清楚地知道与孤独有关的疾病,如抑郁、敌意、酗酒和其他形式的上瘾行为、自我形象差、精神疾病、偏执狂、精神分裂症,其中最悲惨的是自杀。 当今世界,我们在生活上对科技的倚靠越多,越会增加我们感到自己是“孤独的个体”的感觉。我们对此确实可能会感到不寒而栗。展望前景,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机器人社会”,就像日本在 2015 年到 2020 年左右就将成为直面这一现实的首个国家一样。 见证篇61. 逃离抑郁的毒钩-小文 见证篇63. 富人、精英和破碎者的孤独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