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 职场是什麽?

a26. 职场是什…

工作有时候代表了尊严,因为可以供应一家的温饱;有时代表了屈辱,因为让一个人不再认同自己的身分;有时代表了满足,因为工作让人实践梦想;有时代表了失落,因为狂热的投入却换来寂寞的沈溺。有时候我们汗流满面指望退休的清閒,有时终日渴望它却不可得,更多时候,工作在劳苦的排程与放纵的补偿之间摆盪。

无论此刻在哪里、做什麽,工作要求人以心灵来回应,并决意在世界中跟随圣灵,与神一起同工。工作不再只是僵滞在岗位上,而是一种灵活的创造、行动的态度、不止息的盼望美善,直到天地完全更新的那一刻。上帝自己就是工作者,他要完成的那一个终极大任务,都算上你我不可少的一份。而工作在回应圣灵之人的手中,成为可以经历末世烈焰淬鍊的钻石,工作的可能性、持久度、格局及深度,远远超过你我的想像。

工作被迫无止尽加班,甚至过劳;人的「价值」被窄化到「价格」。不运动是你太懒,还是太忙?运动,这个小老百姓的生活话题,近来在台北政坛掀起口水。总统要大家克服「懒」,但CNN却专题报导台湾的过劳现象。大部分民众歹命哀叹:「上班打卡、下班责任制,不仅如此,薪资还十几年都不涨!」

是你太懒?太忙?还是总统太无感?不管如何,「神学」总算不无感了,不再只是漂浮空中的形而上「玄学」,而开始和我们小老百姓的在地生活息息相关!神学大师沃弗的神学经典好书《在圣灵里工作》,在我看来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去处理「异化」(alienation,或译作「疏离」)的问题。

日常中层出不穷的「异化」

我们的人生按照全球化经济的逻辑、泰勒化分工的规则,彷彿一个在全球化机器的超大型流水线中,虽然不停地移动著,但始终跳脱不出经济法则。怪不得每天上班都这麽疲惫!

用异化来描述今天的社会,可说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除了无奈、痛苦和怒骂政府,基督徒有另外的选择吗?有的,那就是选择在圣灵里工作。

透过神学的角度来处理「异化」议题。你可能还会想:「神学跟工作有什麽关係?」事实上,神学来看工作绝对有其必要。二十一世纪的科技社会中,世俗的经济学所主导的工作早已经渗透、支配人类的生活,因而造成这些异化的痛苦,工作当然必须是神学家关心的主要课题。尤其,当新教的工作观仍旧沿袭路德的「召命」工作观(更适用於静态的封建社会),无法面对複杂、快速多变的工作型态,於是,沃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振笔疾书,试图建立一个对工作的论述基础。

沃弗认为比起用「召命」来建构工作观,「圣灵」是更为恰当的。对基督徒来说,圣灵应该引导所有的生活(包括工作)。因为「基督徒的生命是新创造中(new creation)圣灵里的生命,否则就不算是基督徒生命」。圣灵不只是在教会中,应该「决定基督徒生命的全部,包括属灵与世俗的层面」。

沃弗提出的圣灵论工作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盼望能解决异化的问题。异化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最沈重(也最精準)的控诉。简单来说,工作中异化的问题发生在当所有的「价值」都成为「价格」,当所有「意义」都变成可计算的「利益」的时候。举例来说:当人被看作可供买卖的「人力资源」,只被当成工具(无止尽的爆肝加班,只是为了满足上司的慾望或是一些空泛的成长口号);当人的工作因为追求效率之故,被切割成为琐碎的重複劳动,而无法有满足感(员工无法主导自己的工作,而被当成设备或流程的附属品);当劳工亲手劳心劳力、付出情感所做的东西,最後无法自己享有,只能得到抽象的金钱作为报偿(自己煮一桌菜请亲朋好友,那种踏实满足感比只去餐厅消费往往来得更高)。

在路德的召命观中,这些异化的问题很容易被合理化,因为只要在道德上站得住脚,异化人性或是被剥削的工作可被合理化为「在小事上忠心」,而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可能。

薪水不涨虽然痛苦,但其实跟「薪水」和「快乐」并非正相关,真正苦的是在工作上感到无力疲乏、缺乏动机,没有方向和使命感。事实上,问题出在,人们没有正确看待工作的价值;工作本身没有价值,只是「途径」:为了购买奢侈品,为了存到钱能够出国旅遊,只是传福音的管道。《在圣灵里工作》帮助我们重新思考、面对这个重要的问题。

这阵子,教会界中「职场转化」的口号锣鼓喧天,让基督徒有某种理想性,势必要去挑战工作的现状,否则我们仍旧跳脱不出全球化机器「去人性」的工作法则。然而这样的挑战,却不只是社会运动的激进和狂热,而是一种连结於上帝自己的圣灵的平安和喜乐,愿意在工作生活中参与在祂更新万物的使命。在圣灵里工作的基督徒拥有了新的使命,也就是「随从新创造的圣灵,与神一起同工,试图医治各种异化的情况(包括人与神的异化)」。

沃弗藉著与马克思、亚当斯密、和路德对话,把现代工作的各个面象做了详细的诊断,基於此,才有基础去「医治」、去「转化」(当然还需要实务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还有许多在这世界long stay的小老百姓你和我),否则都只是空谈。

开始在圣灵里工作
《在圣灵里工作》不见得容易读,但对华人来说却非常非常重要──奠定了一个紮实的神学基础。当有心的基督徒知识分子、管理者、牧师、传道人要思考週日和週一的连结时,绝对不能错过这本书。在台湾这种「物价涨、薪水不涨」、工时过长等等特殊环境,就如同沃弗在中文版序鼓励我们,「去深度思考如何在华人的处境中,将这圣灵生活更好地实践出来」。

灵修学毕德生大师告诉我们,太忙常常是自己太懒,懒得分辨什麽是重要的事,像马大一样忙碌。这样的看法颇有道理,求圣灵帮助我们分辨,我们一生中真正重要的使命。但也不全然对,在压迫人的体制下,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工作「奴役」的忙人,我们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

不运动是因为太忙,还是太懒?或许,真正的改变要从「神学开始」──思考什麽是上帝对人类工作的心意。有「天龙国」的总统没关係,重要的是我们有天国的圣灵。

想要不爆肝、不过劳死,就不能先脑死!别懒了,别继续无感…拿起沃弗的书,做做脑力运动吧!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