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5 液晶领域 15 3 月, 202116 9 月, 2022 by Tong, Peter 全球液晶显示角力后,中国厂商逐步取得全球领先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这个优势,是人强我弱下超过十年的坚持不懈而后取得的结果。 带领TCL跻身世界液晶双雄的李东生,今年两会以人大代表身份再提相关议案,继续推进中国显示产业的战略布局。 在这份题为《关于加速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发展的建议》的建议中,李东生呼吁: 从国家层面,加强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加速开发一部分核心材料,加快培育一批核心装备产业。 新型显示技术是指以印刷OLED为代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包括印刷OLED、QLED、Mini/Micro-LED等。 它们跟液晶(LCD)一样,同属于半导体显示。 李东生提这份议案,是新形势下对显示产业的一次主动出击。 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球液晶产业战局尘埃落定,中国双巨头TCL、京东方最终胜出,统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 中国厂商的胜出,得益于十年如一日的战略布局和坚持,最终以成本和效率优势压垮了对手。 2009年,当做彩电的李东生决定,向上游面板产业进军,试图砸烂日韩厂商套在中国彩电行业脖子上的枷锁时,形势并不乐观。 彼时,国产彩电虽然风生水起,但液晶面板几乎全靠进口,国家每年为此背负巨额的贸易逆差。 仅有的几家液晶面板厂商,还因为大量融资,背上“恶意圈钱”的骂名。 TCL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征程。2009年,华星光电成立。 液晶面板是个重资产行业,一条生产线,投资动辄几百亿元。李东生凭着自己的战略远见和一腔情怀,咬牙坚持了下来。 10年7条产线,其中两条11代产线,这样的产能扩张,业内少见。 虽然规模带来成本优势,但仅有规模还不足以制胜,还得有效率。 TCL的效率体现在它的产业链协同上。通过同区域建厂,TCL可以共用变电站、大宗气体站等基础设施,同时减少了偏光片、玻璃基板等材料的运输成本。 例如,全球第二大的玻璃基板厂商日本旭硝子,专门在深圳建厂,给华星光电深圳产线做配套。 给旗下TCL电子(品牌电视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供货,绑定三星、小米等大客户,则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销售费用。 这些极致管理下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在新一轮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大对决中,给TCL输送了充足的弹药。 2017年以后,随着中国厂商产能大扩张,全球液晶面板价格暴跌,三星和LG因为亏损,不得不分批撤出液晶市场。 而即便在行业最低谷的2019年,TCL华星也保持了业内少有的盈利,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保持年度盈利的面板企业。 最终,TCL不但趟过低谷,还趁势拿下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液晶产能第二。 取得阶段性胜利后,TCL乘胜追击,于2020年收购了苏州三星的液晶工厂和模组工厂。 收购苏州三星,提升了TCL在全球显示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但这只是李东生战略大棋局中的一环。 2018年年底,彼时的TCL集团剥离家电资产,专注于半导体显示;2020年1月,更名TCL科技,彻底转型科技产业集团;2020年7月,参与中环集团混改,成为国内单晶硅双雄之一的中环半导体第一大股东。 随着这一系列落子,TCL科技不但夯实了自己全球液晶巨头的地位,还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三星、LG撤出液晶(LCD)市场,并不意味着它们放弃了显示产业。相反,它们把资源集中到了OLED等新型显示领域。 但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未来5-10年,大尺寸面板依旧是LCD的天下。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OLED虽然在手机等小尺寸市场上已占据半壁江山,但在电视等大尺寸市场上,渗透率依旧很低。 原因在于,现有的OLED蒸镀技术成本高、实施难,导致OLED价格是液晶的5-7倍。 昂贵的价格,阻碍了OLED在电视等大屏市场上的应用。 也因此,包括大小尺寸在内的OLED,在全球显示产业中的产值占比仍不足三成,而LCD的占比高达73.8%。 对于刚刚在液晶大战中胜出的中国厂商来讲,更大的好消息还在于,新一轮的液晶产能扩张已接近尾声。 未来几年,新增产能有限。即便上马新项目,根据液晶产线的规律,从建设到投产上量,也需要两三年。 在这个节骨眼上,韩系厂商的退出,进一步收紧了供给端。 全球电视平均尺寸稳步提升,对液晶面板的产能需求越来越大。数据显示,电视平均尺寸每提升一英寸,要消耗掉一条10.5代产线的产能。 供求关系的改变,正在扭转过去几年来液晶面板供应过剩的格局。反映在市场上,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液晶面板的价格止跌反弹。 尽管目前还很难预测,这轮涨势会延续多久,但对于刚刚拿下液晶产业主导权的中国面板产业和双巨头来说,这无疑是实质性的利好。 拿下液晶产业,是对中国厂商过去10年追赶超越的肯定。以此为鉴,下一代显示技术,则要通过技术和生态的率先布局,争得先机。 在OLED领域,三星和LG分别垄断了全球小尺寸和大尺寸市场,中国厂商的产能占比依旧很低。 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在追赶。 研究机构DSCC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年前的2017年,中国厂商在OLED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5%,如今已升至36%。而韩国厂商的份额则从94%跌至61%。 预计未来,OLED市场将是中韩两国平分秋色的格局。 不仅如此,有了实力、羽翼渐丰的中国厂商不再满足于只是追赶、并跑,开始努力在下一代技术上实现超越。 目前,OLED主要采用蒸镀技术,因为工艺难度大、成本高等原因,在大尺寸应用上天生劣势。 李东生没有囿于传统,提前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 2014年确定技术方向后,2015年,他在一篇题为《显示产业浪潮中的中国力量》的演讲中预测: “在大尺寸应用上,印刷显示技术在OLED工艺上的应用有可能开发出新一代的大尺寸显示技术。” 基于这种前瞻性判断,TCL连续多年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和材料上投入,发起成立广东聚华,打造印刷及柔性显示国家级创新中心;2020年6月,还耗资20亿元投资日本JOLED,在印刷OLED领域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加速印刷显示技术的商业落地。 相比蒸镀技术需要在真空中,将有机材料加热蒸发到金属掩模板后的预定位置,印刷技术只需像在纸上喷墨打印一样,不仅工艺简单,还能节省原材料。 也因此,印刷OLED在业内被认为是下一代大尺寸显示的最佳技术路线之一。 印刷OLED只是TCL对未来显示技术的押注之一。 在QLED、Mini/Micro-LED新型显示技术领域,TCL均有不俗表现。其中,量子点技术已公开专利数量1199件,排名全球第二。 20年前,三星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自杀式反周期投资,击溃夏普等日系厂商,成功登顶全球液晶之王,开始引领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 如今的TCL,几乎是在上演另一个“三星故事”。 在战术上,通过不断做大营收,做大规模,获得稳定的现金流。 在战略上,依靠稳定的现金流,利用泛摩尔定律进行逆周期扩张。最终,再以高世代产线的优势,一步步逼近液晶寡头的地位。 相似的一幕,让业内对TCL能否成为下一个三星充满了想象。 但李东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厂商在液晶显示行业虽然规模第一,但整体实力与韩国等有很大差距。 三星正在退出液晶市场,不代表它放弃了显示产业发展,只是把资源集中在新型显示领域。 “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开发方面,我们正在努力赶超……这场竞争还在进行中。” 换句话说,中国厂商在新型显示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过程中,整合产业链上的各方力量,是实现中国显示行业实现质变的关键之一。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东生提出议案,要加速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生态发展,开发一部分核心材料,培育一批核心装备产业。 在李东生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更重要的是,“半导体显示装备的企业,很多与集成电路是相关的。所以强化新型半导体产业生态建设,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建设,也会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对中国乃至世界显示产业的突出贡献,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近日授予李东生2021年“David Sarnoff产业成就奖”。 这是全球显示科技最高个人奖项,每年仅授予一位。 这份沉甸甸的大奖,是对李东生过去十二年在显示行业积极探索的肯定。 自2009年创立华星光电以来,李东生凭借精准的行业判断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投资,一步步带领企业迈向全球领先。 如今,TCL已为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供应商,但李东生内心依旧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那就是: 将中国显示产业做大后继续做强,让中国从“显示大国”变成“显示强国”。 c4.4 将来临的经济崩盘 c1.11 马云经理人:李颖。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