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森观点
读经观
大卫·鲍森认为应当将圣经每卷书从头到尾整体连续阅读,因为书卷在写成收集成册之时,并没有章节分隔直到第十三世纪时,而参阅数字标注的经节容易产生断章取义的现象。要充分了解经文的意涵,必须要了解经文是何时写作,为何而作,为谁而作。为此,大卫·鲍森从1960至1970十年时间对圣经的背景进行研究,对于近半的旧约经文以及全部的新约经文逐行研读,以发掘圣经每卷书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意义、启示。
救恩观
大卫·鲍森认为,世人要得救,不能仅通过悔罪祷告,并不全然赞同“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观点。他强调信心必须持守,严谨按照圣经教导行事。在“因信得救”教义的基础上,综合了悔罪的自由、福音的信仰、受洗的仪式、圣灵的降临这些观点。大卫·鲍森认为基督徒要获得重生,进入神的国度,必须经历四个步骤:认罪悔改、信靠耶稣、领受洗礼、接受圣灵。
大卫·鲍森进一步指出,接受圣灵独立于认罪悔改、信靠耶稣、领受洗礼之外,接受圣灵的前提在于领受圣灵的洗礼。这不同于改革宗认为的只要信靠主,就能自动接受圣灵,以及灵恩派认为的接受圣灵与领受洗礼是两种目的不同的经历。
灵恩观
大卫·鲍森对于福音派与灵恩派的观点有批判,也有调和。他鼓励灵恩派与福音派的合一,呼吁两派停止纷争,主张双方争议的灵命恩赐是赐给教会,但恩赐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圣经原义的根基之上,因此双方应该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同得益处。
末世观
对于末世论,鲍森牧师主张“前千禧年论”,反对“后千禧年论”。他认为耶稣会在千禧年之前再来,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千年;在大患难之后被提的那些圣徒,在耶稣再来之时,要与他一同回到世上作王掌权。他同时认为,圣经中预言犹太人将回到圣地耶路撒冷,而应验的时间将在末世之前,因此,大卫·鲍森支持犹太人建国锡安主义。
地狱观
在《通往地狱的不归路》一书中,大卫·鲍森谈及了上帝在末世审判罪人的问题,他批判了“灵魂毁灭说”关于在地狱受刑并非永恒的论断,他认为依照圣经,人若不悔改得救,将遭受地狱里无止尽的痛苦。
他教观
在《伊斯兰的挑战》一书中,大卫·鲍森叙述了伊斯兰教在当今西方社会的快速成长。他阐述了伊斯兰教的本质,认为伊斯兰教拒绝耶稣基督为神,意味着两种宗教无法相容。大卫·鲍森以一位基督信仰的立场,从教会自身的洁净化角度回应了这一挑战。本书中也详细阐释了大卫·鲍森预感英国将伊斯兰化,而伊斯兰的兴起将会考验西方教会及世俗社会是否已经道德沦丧。
他开篇讲了“单性生殖”。他说耶稣成孕有三种情况:
1,神在马利亚腹中造了完整的一个受精卵。但是鲍森否认这个可能,因为他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马利亚就只是代孕,耶稣就跟马利亚没关系,就不是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了。
2,神使用马利亚的受精卵,更改了她卵子的染色体,把X变Y,这样就是男孩了。但是鲍森也否认了这个可能,因为他说这样的话,耶稣几乎就是复制了马利亚的基因,人性多于神性。
3, 神在马利亚腹中造了精子,使这个精子和马利亚的卵子结合。鲍森认可了这个可能,因为他说这样的话,耶稣的父亲是上帝,母亲是马利亚,神性和人性就平衡了。
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 , 是犹太人发起的一种民族主义政治运动和犹太文化模式,旨在支持或认同于以色列地带重建“犹太家园”的行为,也是建基于犹太人在宗教思想与传统上对以色列土地之联系的一种意识形态。
犹太人是一个源自古代近东地区黎凡特的特殊民族,其居住地迦南(即以色列地)在历史上一直断断续续地存在过犹太王国及其自治领。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以色列地带为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有人类学研究认为,该地区曾经于铁器时代存在过犹太部落王国,时间约在公元前10世纪或公元前9世纪。
在犹太复国运动发展初期,锡安主义是世俗化的,也是一定程度上对19世纪时在欧洲的以天主教徒为首的社会中十分猖獗的反犹主义的一种回应。从1世纪开始,犹太人遭受来自罗马天主教会不同程度的歧视和迫害,原因当时天主教认为犹太人对耶稣受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居住在阿拉伯和北非地区的犹太人则相对而言得以和当地人较为和睦地相处。在经过一连串的进展和挫折,以及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大屠杀中摧毁了欧洲的犹太族群后,锡安主义的民粹运动于1948年达到了高潮。犹太人全国委员会于1948年5月14日发布了《以色列独立宣言》,现代以色列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