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禧年的彰显[16]蒙神祝福
音频 三分钟
路加六21:现今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现今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
22:人为人子的缘故,恨恶你们,隔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
23: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看哪,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原来他们的祖宗待申言者也是这样。
(路加六21)这节说到属灵的饥饿。我们首先领悟自己在属灵的事物上是贫穷的,然后我们就渴慕我们在属灵范围中所欠缺的。主说,现今饥饿的人将要饱足。当我们饥饿时,我们要得着充满,我们要因基督属灵的丰富而饱足。
在六章二十一节下半主耶稣说,“现今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这是蒙神祝福之人的第三个特征。本节的哀哭意思是悔改并懊悔。哀哭这一面的意思是,我们不满意自己属灵的光景和情形。因此,我们懊悔且悔改,渴望我们属灵的情形有所改变。
二十二、二十三节……这里我们看见,为着人子的缘故被恨恶,受辱骂,乃是有福的。然而,我们却喜欢被人称赞,受人重视、尊敬、尊重。我们需要领悟,信徒将被世人恨恶、毁谤,原因是全世界都在跟从撒但,我们却跟从主,走相反的路。因为我们的路与世界的路相反,所以世人会恨恶我们,毁谤我们。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凭神的生命爱我们的仇敌
音频 三分钟
路加六35:但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且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儿子,因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在三十五节……有这里所描述那种生活的秘诀。秘诀就是神的生命。我们若要履行这一切原则,就必须有神的生命。我们必须从至高者而生,从神而生,因而成为至高者的儿子。我们既是从神生的人,就能爱我们的仇敌。神甚至在我们还作仇敌的时候,就爱了我们(罗五8)。我们需要对神在我们还作仇敌的时候就爱了我们这事实,有深刻的印象。现今祂的爱已经分赐给我们。因此,我们用以爱别人的爱,乃是我们父神的爱。
圣经告诉我们,神就是爱(约壹四8)。正如灵是神人位的性质,光是神彰显的性质,照样,爱是神所是的性质。因此,我们若从神生,就必定从神所是的性质─神圣的爱─而生。我们这些从神生的人,有祂的生命和性情。现今我们自然就能爱我们的仇敌,就像我们的父神爱他们一样。因这缘故,主告诉我们,要爱我们的仇敌,使我们成为至高者的儿子;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赦免就是忘记
音频 三分钟
路加六37:你们不要审判,就绝不会受审判;你们不要定罪,就绝不会被定罪;你们要赦免人,就必蒙赦免。
希伯来八12:因为(主)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绝不再记念他们的罪。”
(路加六37)这里的定罪就是判刑,赦免就是释放。我们若不定罪,就绝不会被定罪。同样的,我们若赦免人,就必蒙赦免。
多年前我听到司布真(C. H. Spurgeon)一篇论赦免的道,他指出基督徒很难赦免人。他说,我们可能以为我们已经赦免人了,但我们的赦免好比埋葬死狗,让尾巴露出来。我们赦免人以后可能会说,“某某人得罪了我,但我已经赦免他了。”这就是露出‘狗尾巴’来。
我们若真的赦免了人,也应当忘记冒犯我们的事。我们一旦在一件事上赦免了人,就不该再题起来。每当我们题起我们认为已赦免的冒犯,就是拖出已埋葬的狗尾巴,叫人看见狗已经埋葬了。我们若这样作,就指明我们没有释放得罪我们的人。按照新约,赦免的意思是忘记和释放。我们需要忘记冒犯我们的事,释放冒犯我们的人。我们一旦这样作了,就绝不该再题起这事。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磐石就是主的话
音频 三分钟
路加六47: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实行的,我要指示你们,他像什么人。
48:他像一个人盖造房子,开掘深挖,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了洪水泛滥的时候,河流冲击那房子,也不能摇动它,因为盖造得好。
49:唯有听见不实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造房子,没有根基,河流一冲,那房子立刻倒塌了,并且崩毁得很大。
这里的房子,指我们的所是和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所是若照着主的话,就会有正确的根基。同样的,我们的工作若基于主的话,就会有稳固的根基。我们的所是和我们的工作若基于主的话,就能经得起任何一种试验,任何“洪水”或‘河流。’但我们的所是和我们的工作若不是建立在主的话上,就会被河流冲去。
六章四十八节的“磐石”不是指基督,乃是指主智慧的话─那启示父神旨意的话。我们的所是和工作,必须建立在人救主的话上,以成就我们父的旨意。
盖造在磐石上,不被河流摇动的房子,就像用金、银、宝石建造的工程,能经得起试验的火(林前三12~13)。但盖造在土地上,没有根基,河流一冲就倒塌的房子,就像用木、草、禾楷建造的工程,要被试验的火烧毁。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我们需要神圣的生命
音频 三分钟
路加六43:因为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
44:每一棵树都是凭自己的果子认出来的。人不是从荆棘收取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收采葡萄。
我们要实行(路加)六章十七至四十九节所描述的原则,就需要神圣的生命。生命是任何一种所是、行为或工作的基本因素。我们若没有某种生命,就不能有那种所是,也不能有某种行为或完成某种工作。比方说,苹果树有苹果树的生命。一棵树要成为苹果树,必须有苹果树的生命。同样的,猴子有猴子的生命。一种动物要成为猴子,必须有猴子的生命。动物要有猴子的生命,才可能像猴子一般举动。这里要紧的点乃是,我们若要有某种所是,以某种方式举止行动,就必须有某种生命。生命是我们的所是、行为和工作的基本因素。
人救主有路加六章所描述的那种生活。祂自己死而复活以前,就是过这样的生活。但借着复活,祂已经成了赐生命的灵,现今在我们里面活着。祂渴望在我们里面,过祂从前在地上所过同样的生活。保罗在腓立比一章二十一节说到活基督。当基督这位神人在地上时,祂过一种照着最高标准之道德的生活。现今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使我们可以活祂。这最高标准的道德,现今乃是一个人位活在我们里面,使我们可以活基督。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神圣的生命乃是源头
音频 三分钟
路加六35:但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且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儿子,因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36:你们要有怜恤,正如你们的父有怜恤一样。
主在(路加)六章十七至四十九节的教训有两个基本元素,就是神圣的话和神圣的生命。我们想想主在三十五、三十六节所说的……。这些经节描述至高者之儿子的生活。“至高者的儿子”必定含示神圣的生命。我们若没有神圣的生命,怎么会是至高者的儿子?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照着最高标准之道德的生活,乃是出自神圣的生命,我们已经凭这生命从至高者而生。
我们不可能凭自己爱仇敌。但我们里面的确有一个爱仇敌的生命,就是神圣的生命。这生命是最高标准之道德的源头。三十五节至高者的儿子,以及四十三节的好树,都指明最高标准之道德的源头是神圣的生命。看见这点对我们是非需要紧的。
耶稣这位神人认识神圣的生命,也有神圣的生命。真正说来,祂自己就是神圣的生命,并且祂将自己分赐给门徒作神圣的生命。因此,祂的教训实际上是彰显祂自己的所是。因着祂照着最高标准的道德而生活,神就将这道德教导祂的门徒。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建造在生命的话上
音频 三分钟
路加六47: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实行的,我要指示你们,他像什么人。
48:他像一个人盖造房子,开掘深挖,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了洪水泛滥的时候,河流冲击那房子,也不能摇动它,因为盖造得好。
这里我们看见,我们若照着主的话生活、工作,就会有正确的根基。主的话是我们的所是、行为和工作的根基。
神圣的话是神圣生命的发表。生命是里面的,话是生命说出来表现于外的。在圣经里,话称为生命的话(约壹一1,徒五20)。圣经将神圣的话和神圣的生命看为一个。我们如何得着神圣的生命?我们借着话得着这生命。我们接受生命的话,就得着生命。
主耶稣在约翰六章六十三节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生命与话都在于那灵。若没有灵,就没有生命,没有真正、实际的话。话,就是实际的话,事实上就是那灵。因此,我们要有神圣的生命和神圣的话,就必须有那灵。今天那灵就是复活的基督。基督在复活里已经成了赐生命的灵(林前十五45)。我们既有这灵,也就有生命和话。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权柄的话
音频 三分钟
路加七2: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奴仆,患病快要死了。
3:百夫长听见耶稣的事,就打发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到耶稣那里,求耶稣来全然拯救他的奴仆。
4: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的求祂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的;
6: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差了几个朋友去对耶稣说,主阿,不用烦扰了,因为我不配你到舍下来。
7: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得医治。
8:因为我也是一个被派在权柄之下的人,有兵在我以下;我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奴仆说,作这事,他就作。
9: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群众说,我告诉你们,这样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10:那些受差的人回到家里,看见奴仆已经康复了。
我们在七章一至十节看见权柄与权柄的话。百夫长似乎对人救主说,“主阿,我不配去见你;我也不配你到舍下来。但我认识什么是权柄。我在人的权下,也有人在我的权下。我只需要对一个士兵说一句话,他就照我的话作。主,我知道你是这宇宙中的权柄。”
这位百夫长也认识权柄之话的意义,所以他能对人救主说,“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得医治。”(路七7)。他认识权柄以及作权柄之发表的话。百夫长的奴仆其实就是因人救主的话得医治的。外邦的百夫长承认人救主的权柄,晓得祂的话带着医治的权柄;因此,他不仅相信人救主,也相信祂的话,求祂不必亲自去,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了。人救主对这样大的信心甚觉希奇。
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禧年的彰显[16]主在慈怜中叫死人复活
音频 三分钟
路加七12:将近城门的时候,看哪,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大批的群众陪着她。
13:主看见那寡妇,就对她动了慈心,说,不要哭。
14:于是上前按着棺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青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15:那死人就坐起来,并且说起话来,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这事例的悲惨是独特的-寡妇的独生子在棺材里被人抬着。她先失去了丈夫,现在又失去了独生的儿子。救主的慈心显于祂爱心的同情也是独特的-没有人要求祂这样作,但祂在慈怜中,自愿用祂复活的大能,叫寡妇的儿子从死里复活。这指明祂惟一的使命,就是来拯救失丧的罪人(路十九10),并表明这位人救主在拯救罪人上的崇高道德标准。
人救主在慈怜中对寡妇说话,并按着棺杠。没有人要求祂这样作,但祂看见了那光景,就主动采取行动,使寡妇已死的儿子复活。主照着祂的人性美德,主动采取这行动,使在场的人大为惊奇。是什么使祂动了慈心?原因乃是祂的人性美德。然后,借着叫那青年人从死里复活,祂的神圣属性就彰显在祂的人性美德里。
我们再次看见主耶稣满了人性的美德与神圣的属性。在祂叫寡妇已死的儿子复活,并把他交给他母亲的事上,我们看见人救主的神圣属性彰显在祂的人性美德里。主按着棺杠时,显出祂的同情、爱心和慈爱。
在这事例中,我们也看见主那带着神圣属性的人性美德。祂的美德彰显于祂去百夫长家的事上。主耶稣是全宇宙的主,但是祂乐意去看罗马军队中的一个军官。在人救主的人性美德里,彰显出神的神圣属性─权柄。祂说了一句话,百夫长的奴仆就得了医治。
红色遗产:考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共产主义大革命的加拿大华裔移民的政治效能 Bethany Tong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个人在中国共产主义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加拿大华裔移民的政治效能。这项研究是定性的,基于三次访谈,旨在探讨这些移民的背景,并评估他们的历史经历如何影响他们目前的政治信仰和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过去对他们在加拿大的政治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访者特别表示,他们非常欣赏加拿大的民主价值观和自由,但他们对参与公开的政治活动表示担忧。
受访者还强调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效能形式,强调在加拿大民主框架内采取表达性行动而非工具性行动。最终,该研究表明,这些移民可能不会在加拿大从零开始他们的政治活动;相反,他们带有内在的历史,影响着他们参与新国家的政治领域。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国移民、政治效能、民主价值观 引言 “白手起家”这个词经常与移民联系在一起,暗示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时没有任何预先存在的政治观点和行为。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新移民是否真的没有任何先前的框架来指导他们的政治融入。
中国共产主义革命(1949 年由毛泽东领导)及其随后的文化大革命在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共产主义革命将中国的意识形态转向极左(Bianco 1971,140-141)。此后,文化大革命发起了一场严厉的政治运动,通过激烈的社会政治对抗强化了共产主义价值观(Walder 2017,162)。在考察经历过这些革命的个人的政治效能时,这些革命是关键事件。政治效能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即相信个人行为能够影响政治进程(Balch 1974, 1),这种信念可能源于赋权或愤世嫉俗。
通过区分表达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表达性框架将政治活动视为个人表达和道德体现,而工具性框架则涉及旨在实现特定政治结果的战略行为(Klandermans 2013, 1-2)。
本文探讨了加拿大华裔移民的当前政治效能与共产主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的历史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详细的文献综述基于王玉华(2021)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暴力的长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整合了对三位加拿大华裔移民的访谈,这些移民反思了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记忆以及他们目前的处境。研究认为,经历过中国共产主义或文化大革命的人往往会更加珍视民主价值观和自由。同时,这些人往往对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更加谨慎。因此,加拿大华裔移民可能表现出一种强调表达性而非工具性目标的政治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5 Bethany Tong。这是一篇根据知识共享署名许可条款分发的开放获取文章,该许可条款允许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只要注明原作者和来源。
王玉华 (2021) 的研究探讨了暴力对人们的政治观点和行为的持续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项研究表明,国家暴力的长期后果不仅塑造了直接参与者的政治取向,也塑造了那些间接受到动乱影响的人的政治取向。王 (2021, 477) 对调查数据的调查表明,经历过政治暴力与对民主价值观和言论自由的高度欣赏之间存在联系。尽管如此,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表示不信任权威,并且较少参与公开的政治参与形式。
王 (2021, 483) 认为,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政府镇压反而滋生了一种潜在但强大的反抗力量,这种力量在条件有利时就会浮出水面。然而,王的分析并没有涉及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等民主国家的个体政治效能的微妙差异。研究对政治行为中表达性与工具性的二分法关注有限。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对经历过共产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加拿大华裔移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他们的个人叙述有助于了解表达性活动背后的动机,而不是更具目标导向的工具性参与形式。
这种区别在民主背景下尤其重要,因为在民主背景下,可能的政治参与范围既多样又复杂。 理论 以经历过中国共产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加拿大华裔移民为背景,本理论假定历史经历与当前政治参与之间存在关联。据推测,这些人对民主价值观和自由表现出更高的欣赏,但积极的政治参与程度较低。文化大革命或共产主义大革命期间的政治压迫可能导致他们对民主原则的钦佩与对政治参与的谨慎态度交织在一起。
这个理论框架围绕三个类别展开:
1.民主价值观:承认和尊重基本的民主原则(例如,公平选举、言论自由、法治)。这一类别支撑了移民如何将民主治理与先前的经验进行比较。
2.加拿大的自由:居住在民主国家时的自主感,这会影响政治效能方面的赋权或怀疑态度。
3.政治参与:参与政治活动,例如投票、参加抗议和与政府官员接触。这个维度最终可以洞察一个人的政治效能。这些类别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用于理解政治效能的构建模块设计,用于分析对民主价值观和自由的欣赏与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设计,考察历史革命经历如何影响加拿大华裔移民的政治效能。本研究对三位受访者进行了访谈。
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设计,考察历史革命经历如何影响加拿大华裔移民的政治效能。访谈了三、四名在移民加拿大并获得公民身份之前经历过中共或文革的人士。为了确定合适的受访者,我们采用了滚雪球抽样法,从初次接触开始,通过推荐逐渐扩大范围(Parker 等人,2020,2)。
为保护隐私,受访者均使用化名:Bao(包)、Choy(菜)和 Yu(鱼)。每次访谈都探讨了中国革命对受访者当前对加拿大民主价值观、自由和政治参与的看法的影响。性别、经历革命的时间以及遭遇的苦难严重程度等协变量也被考虑在内。
研究目的是评估在加拿大背景下的政治效能水平,同时区分表达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分析民主价值观参与者——鲍、蔡和余——表现出对民主价值观的强烈钦佩,这种钦佩源于他们过去经历的政治动荡。尽管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强调了民主原则带来的安全感和独立性。鲍对民主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与他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时期逃避政治迫害的经历息息相关。
他的父亲加入国民党,成为他的家人的攻击目标,并迫使他们迁往香港。这一意外举动严重扰乱了他对安全感和认可的追求,而这些事件巩固了他对加拿大民主制度的尊重。
鲍:来到加拿大后,我很感激自己得到了认可和代表。它给你一种归属感……这句话体现了鲍朴对一个重视个人声音和选择的体制的感激之情,这与他年轻时非人性化的政治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蔡女士在香港经历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动荡,曾生活在残酷的共产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下。她的回忆传达了笼罩在她成长岁月中的不确定性和危险,以及她后来对加拿大民主的安全感的感激。
蔡女士说:“比如1966年到1967年,发生了许多骚乱。[骚乱]尤其发生在我高中考试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坐公交车去学校,因为总是有炸弹警告。
那是一段非常紧张的时期。”蔡女士说,加拿大民主原则带来的安全感为她带来了深刻的改变。这种安全感在她高中时期的焦虑背景下得到了强化,强调了她对社会稳定和安宁的高度重视。余详述了她的童年经历,童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分离。她看得出来,父母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不得不孜孜不倦地工作才能维持生计。
余说:“我父亲被下放到农村,没有时间照顾农场,因为如果达不到指标就会受到惩罚——直到我四五岁左右,我才有机会见到父亲,当时他可能正在服役……此外,我母亲曾被共产党囚禁,他们把她和牛一起放在农场里羞辱她。”余的叙述详细描述了政治变革对她家庭的直接影响,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在民主国家的好处。
余对父母在政治压迫下所受苦难的反思,凸显了她对加拿大政治稳定和人类尊严的感激。
加拿大的自由 鲍彤、蔡永刚和余志雄的证词共同描绘了他们亲身经历过自由被压制的历程,使他们对如今在加拿大享有的自由深怀感激。更具体地说,他们经历过宣传、审查以及在一党制下的生活,这加深了他们对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政治多元化的感激之情。所有这些叙述都以一种压倒性的韧性和对新选择的祖国的敬畏之情结束。鲍彤非常珍视加拿大的政治自由,尤其是言论自由和选举参与自由,并认识到这与他在共产主义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中国和香港经历的限制性的一党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鲍彤:在加拿大,你可以投票给你喜欢的政党。但在中国,是一党制。所以,无论我做什么,[在中国]总统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总统,因为选举制度更加腐败,他们不关心普通平民。他的反思与他对加拿大多党制的欣赏形成了鲜明对比,并强调了他对其完整投票流程的理解。他对加拿大政治格局及其公平代表性的体现表示钦佩,这凸显了他在一个政治体制与人民和谐共处的社会中所感受到的解放。
蔡女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强调了文革期间香港因虚假信息而产生的紧张和冲突氛围,当时党派之争主导着社会传播。蔡女士说:“当时有两种报纸——一种是右翼,另一种是极左翼。当时(文革期间)人们的阅读内容存在巨大分歧。当然,如果有突发新闻,他们会专门出版一份报纸。
”蔡女士对两极分化媒体格局的回忆,体现了这种氛围所造成的混乱和分裂。她总结说,这种混乱导致了信息自由的缺失,这与她在加拿大发现的透明度和开放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余女士也对加拿大日益增强的自由感同身受,她指出,加拿大拥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投票权,这与她在中国的经历有着显著的不同。她回忆起自己与学术界的联系——父母都是教授——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宣传压力如何导致新闻职业道德的消亡。余女士说:记者们没有追求职业的最高境界,而是成为了乡镇的宣传撰稿人。当时,广播里充斥着大量的共产主义言论——而且回想起来,那真是令人心烦意乱的局面。余的反思揭示了宣传的阴暗面,它如何扭曲现实、控制传播渠道,使记者无法传播真相。
她总结说,这种对比强调了她当前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这些自由的重要性。政治参与总体而言,鲍、蔡和余对政治参与的自我评价反映了不同程度的参与,这受到他们作为加拿大新移民所优先考虑的事情和面临的挑战的影响。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很明显,除了投票、看新闻和与家人朋友进行政治讨论之外,没有一个人参与其他活动。这种集体模式意味着他们的积极参与有限,但他们不同的分数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参与政治活动的动机的判断。鲍对自己政治参与的自我评价是2分(满分10分),反映出他们对加拿大政治格局的参与有限。
他参与度不高可以归因于他作为新移民的优先事项,这主要集中在经济稳定上。鲍哲南:我们首先注重经济上的自立,所以[政治]从来都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更何况我甚至连流利的英语都没有。我从来没想过去图书馆了解[政治格局]。鲍哲南的这句话解释了他政治参与度低的原因。它突显了经济保障的必要性与缺乏参与政治的动力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虽然鲍哲南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并将投票视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但他最初专注于在加拿大建立生活和克服语言障碍,这自然导致他降低了政治参与的优先级。与鲍哲南相比,蔡哲南的政治参与度得分仅为6分(满分10分),这表明他对加拿大政治体系的自我认知参与度更高。
蔡哲南:我现在是加拿大公民了……所有公民都应该有权决定由谁来统治国家……如果你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投票,你就是在让自己噤声。蔡女士参与政治是经过深思熟虑且有目的性的。虽然她避免参与较为激进的政治活动,但她始终坚持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她将投票视为一种确保自身声音不被民主话语淹没的方式。因此,对蔡女士而言,决定不投票就如同在政治体系中自我压制。
余女士的得分为4分(满分10分),她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她对政治参与持谨慎态度。她关注那些直接影响自身的政策,但对更深入的政治参与保持距离。余女士:我觉得,从共产主义国家走出来的人通常对政治持非常愤世嫉俗的态度……你会觉得,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国家时,你的声音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余的评价反映出她对政治体制的怀疑和一种疏离感。尽管如此,她仍然通过投票保持基本的参与度,认为投票是最不极端的参与形式,但在新国家的民主体制下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讨论综合受访者对民主价值观、加拿大的自由和政治参与的看法,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政治效能形式。
共产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压迫似乎培养了他们对民主原则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使他们不愿公开参与政治活动。然而,在参与者的政治参与度方面,性别差异可能成为一个独特的因素。女性蔡和余比包更外向,这从她们对政治参与的自我评价更高可以看出。
更高的评分表明她们可能会更公开地表达政治观点。尽管如此,尽管参与者的自我评估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但所有参与者——无论性别——都积极参与相同的基本政治活动:投票、关注新闻以及与家人和朋友谈论政治。因此,尽管蔡和余可能更频繁地讨论政治,但他们参与政治的核心途径与包先生并无太大差异。对这些人来说,效能感无需与通过政治行动带来变革的期望相符。
相反,它反映了在民主框架内参与的动机。他们的参与形式可能并非直接旨在重塑政府,但它是对其民主权利的个人肯定。他们所理解的效能感以觉察为特征;他们承认庞大的政治机构中存在局限性,同时在参与的程度中找到价值和赋能。在此,政治效能感被重新定义为承认和行使个人信仰和自由。
因此,这些移民的政治行为既是个人的宣泄渠道,也是集体身份的表达,将他们动荡的历史与当前对民主社会的贡献联系在一起。
结论:尽管这些结论仅基于少量深入访谈,且依赖于滚雪球抽样,这既限制了数据的广度,也限制了其饱和度,但它们仍然挑战了移民在政治效能方面“从零开始”的观念。受访者并非在抵达时就缺乏政治框架,而是带着历史叙事,这些叙事极大地塑造了他们对民主价值观和自由的态度。
他们谨慎的参与,通常以表达性而非工具性的形式表达出来,突显了形成性革命历史如何持续影响着政治行为。这些初步发现与王(2021)的定量研究相一致,表明谨慎和对民主的欣赏在更广泛的华人移民群体中可能更为普遍。最终,即使是最低限度的参与行为,也能成为对新获得的民主权利的有意义的宣示,未来的研究——通过更多访谈和其他研究方法——可以进一步阐明华人移民在政治融入过程中的微妙协商方式。
大萧条番外篇:历史上的关税和贸易战,三代人的青春,一个群体的沉浮
Ascension Ministries
Ascension Ministries is a newly directed faith-based charity starting with three key ministries that focuses on serving and empowering others. First, Wealth Management offers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resources, helping individuals manage their finances responsibly and using wealth to bless others. Second, a book to be developed and distributed based on business and success provides practical insights and life-based principles for thriving professionally, personally and spiritually. Third, a pastoral ministry set up with the primary directive to support pastors. Starting with the local Chinese community, this arm offers mentorship, training, and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leadership and ministry efforts. Together, these ministries aim to uplift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guiding them toward success, stewardship, and faith. As these facets continue to develop, Ascension Ministries may continue to evolve and develop other opportunities to serve the community. Ascension Wealth Management
Wealth management is a targeted ministry that is evolving to empower individuals to manage their finances with purpose, using wealth not only for personal gain but also to serve others. It’s about a ministry that leverages various platforms to reach wider audiences and inspire financial stewardship rooted in faith. Such platform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 Podcasts provide an engaging way to share financial advice and faith-based teachings, featuring experts and testimonies that inspire listeners to align wealth with service to others.
· Columns in websites, magazines, or blogs offer written guidance on budgeting, investing, and charitable giving, while exploring the spiritual aspects of wealth and stewardship.
· Social Media (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 allows ministries to communicate tips, motivational posts and success stories, fostering real-time engagement and building an engaged community focused on using wealth for good.
· Workshops, Financial Literacy Courses & Webinars teach practical financial skills like budgeting and investing, emphasiz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inancial decisions and faith. These events encourage responsible wealth management with a faith-centered approach.
By combining these platforms, wealth management ministries can inspire and educate people to use their financial resources in ways that reflect their values and positively impact their communities.
Cents of Accomplishment
Cents of Accomplishment: Success in Business, Faith and Life; Measured in Your Own Currency is a book in draft form that redefines success by blending practical business strategies, personal values, and astute financial planning. It encourages readers to measure their achievements not only by financial gains, but by what truly matters to them in both business and life.
The book provides actionable insights on how to thrive in business by making decisions that align with personal goals, and long-term fulfillment. It incorporates essential tax advice as part of its strategies, helping readers optimize their financial planning, while providing sound guidance on minimizing tax liabilities. Through practical real-life examples and insightful business concepts, Cents of Accomplishment offers a roadmap to achieving success on one’s own terms, empowering individuals to
align their career with their values, grow their wealth wisely, and live a life that is a reflection of their true priorities.
The longer term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the book is to create another revenue stream for the charity and using the book as a platform for growing awareness of our overall ministry.
Pastoral Ministries
The Pastoral Ministry of Ascension Ministries is dedicated to supporting pastors, beginning with the local Chinese community, by offering mentorship, training, and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ir leadership and ministry efforts. Recognizing the unique challenges that pastors in immigrant communities face, this ministry provides tailored guidance to help them effectively serve and connect with their congregations.
Through pastoral car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s, workshops, retreats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ministry equips pastors with the tools they need to thrive in their roles and to manage the many day-to-day challenges.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understanding cultural nuances and foster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support, the ministry also provides networking opportunities, allowing pastors to share experiences and connect with a sense of unity among fellow leaders. By investing in the spiritu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of pastors, Ascension Ministries aims to empower them to lead with confidence, wisdom, and compassion.
升天事工
升天事工是一个新成立的基于信仰的慈善机构,从三个主要事工开始,专注于服务和赋权他人。首先,财富管理提供金融教育和资源,帮助个人负责任地管理财务,并利用财富造福他人。其次,将根据商业和成功编写和分发一本书籍,提供实用的见解和基于生活的原则,帮助人们在职业、个人和精神上蓬勃发展。第三,设立牧师事工,主要目的是支持牧师。从当地华人社区开始,这个部门提供指导、培训和资源,以加强领导力和事工工作。这些事工共同致力于提升个人和社区,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管理和信仰。随着这些方面的不断发展,升天事工可能会继续发展并开发其他服务社区的机会。
升天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是一个有针对性的事工,正在不断发展,以赋予个人有目的地管理财务的能力,不仅将财富用于个人利益,还用于服务他人。这是关于一项利用各种平台接触更广泛受众并激发基于信仰的财务管理的部门。此类平台包括但不限于:
· 播客提供了一种分享财务建议和基于信仰的教义的引人入胜的方式,以专家和证词为特色,激励听众将财富与为他人服务结合起来。
· 网站、杂志或博客中的专栏提供有关预算、投资和慈善捐赠的书面指导,同时探索财富和管理的精神层面。
· 社交媒体(Instagram、Twitter、Facebook)允许部门传达提示、激励帖子和成功案例,促进实时参与并建立一个专注于将财富用于善事的参与社区。
· 研讨会、金融知识课程和网络研讨会教授预算和投资等实用的金融技能,强调财务决策与信仰之间的联系。这些活动鼓励以信仰为中心的负责任的财富管理。
通过结合这些平台,财富管理部门可以激励和教育人们以反映其价值观并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的方式使用其财务资源。
成就的代价
《成就的代价:商业、信仰和生活中的成功;用自己的货币衡量》是一本草稿书,通过融合实用的商业策略、个人价值观和精明的财务规划重新定义了成功。它鼓励读者不仅通过财务收益来衡量他们的成就,而且通过对他们在商业和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来衡量他们的成就。
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见解,说明如何通过做出符合个人目标和长期成就的决策来在商业中蓬勃发展。它将必要的税务建议作为其策略的一部分,帮助读者优化他们的财务规划,同时提供减少税务负担的合理指导。通过实际的现实案例和富有洞察力的商业理念,《成就之心》提供了一条按照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的路线图,使个人能够
将自己的职业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结合,明智地增加财富,过上反映自己真正优先事项的生活。
编写这本书的长期目标是为慈善机构创造另一个收入来源,并利用这本书作为提高对我们整体事工认识的平台。
牧师事工
Ascension Ministries 的牧师事工致力于支持牧师,从当地华人社区开始,通过提供指导、培训和资源来加强他们的领导力和事工努力。认识到移民社区牧师面临的独特挑战,该事工提供量身定制的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服务和与会众建立联系。
通过牧师关怀、领导力发展计划、研讨会、静修和教育资源,该事工为牧师提供了他们在角色中茁壮成长和管理许多日常挑战所需的工具。特别强调理解文化差异和在社区内建立牢固的关系。
除了传统的支持外,该部还提供交流机会,让牧师分享经验并与同僚领导者建立团结感。通过投资牧师的精神和职业成长,Ascension Ministries 旨在使他们能够以自信、智慧和同情心领导。
透过圣经看政治系列二(六):两国论与政教关系
上一次我们讲了神的国在这个世界上,但不属于这世界。神的国,目前是无形的,但是将来基督再临的时候,会完全在地上彰显出来。
那么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身份认同的问题,基督徒到底是神国的公民,还是地上的国的公民。以及伴随而来的问题,基督徒应该不应该尽公民责任,比如纳税,服兵役,参与选举等等呢?
答案是两者皆是。基督徒既是神的国的公民,也是地上的国的公民。因此,基督徒怎样在这两种身份中生活,尽到两个国度的责任。由此,衍生出来一套教义,叫两国论。那么,我们简单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国度。
神的国 | 世俗的国 | |
边界 | 目前是无形的,真基督徒才在其中 | 有清晰的疆界, 有护照的就是公民 |
君王 | 耶稣基督 | 国家元首 |
国民 | 真基督徒 | 出生在这个国家或者入籍加入这个国家的人 |
使命 | 大使命(太28:16-20) | 各国自定义 |
军队 | 宣扬神国的福音 | 开疆拓土,守卫疆土 |
入籍 | 重生 | 出生或获得护照 |
使馆 | 有形的教会 | 大使馆 |
职责 | 圣道,圣礼,教会纪律 | 保护自由,维护公义公平 |
生活 | 遵行神的旨意 | 遵守国家的法律 |
请看这个对比图。第一点,是两个国的边界。地上的国度,有清晰的国界,有清晰可见的范围。谁有这国的护照,就是这国的公民,没有的就不是。但是,神国的公民,他的印证是在他的心里,只有神可见。我们人并无办法去判断,谁真正在神的国里,谁不在。神国的公民在教会里,但是教会里的不都是神国的公民。所以,神的国目前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存在于世上。就像风一样,你肉眼没有看见它,但你看见它的影响力。
第二点,君王。每个国家,都有它相应的君王或者统治者。各国统治者的权柄可能有大小的差别,但无论如何,他都是那个国家的代表。神国的君王,就是耶稣基督。为什么我说神的国目前还是无形的呢?因为耶稣基督的王权没有清楚显明出来。很多人可能不太接受这一点,因为他们认为耶稣基督不是教会的元首吗,这不是已知的吗?但是,请问是不是所有的教会,都是很尊重圣经的教导的?显然不是。请问那些不尊重圣经教导的教会,是不是一样自称神的子民?仍然是的。有没有一个雷劈在他们头上,神在天上发言:看你还敢假冒?当然没有。
所以,我说,耶稣基督是神国的君王,这个事实,虽然基督徒相信而知道,但没有完全彰显出来。因为王的身份一旦彰显出来,就对那些轻慢他的人形成审判,让那些不顺服王的人受到刑罚。耶稣基督君王身份彰显的时候,口称耶稣基督为主都不足以分别神的子民和世上的人?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腓利比书 2章9至11节:所以 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 神。
当耶稣的王权彰显的时候,凡有血气的,都要口称耶稣基督为主,屈膝敬拜祂。这当然包括所有的人类,无论是信主的,还是不信主的。你看到吗,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神国的子民,但是所有的人,都在神的国的权柄之下。
第三点,国民。地上的国民身份是清楚明白的,有某国护照的,就是某国的公民。而神国的公民,就是真正重生的基督徒。但是谁是真正重生的基督徒,我们并不知道。虽然圣经有教给我们一些关于重生的标记,但是神并没有交给我们判断谁是真基督徒的任务。因为隐秘事是属耶和华的,人心中的事情,正属于隐秘事的范畴。照着我们所传的福音,宣称他相信并且愿意顺服神的话语来生活的,我们就宣告他是天国所释放的人。而抵挡我们所传的福音的人,我们就宣告他是天国所捆绑的人。
玛拉基书 3章17至18节: 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我所定的日子他们必属我,特特归我,我必怜恤他们,如同人怜恤服侍自己的儿子。 那时你们必归回,将善人和恶人,侍奉神的和不侍奉神的,分别出来。”
真正将神的子民和不是神的子民分开的标记,不是口头上承认不承认,知识上知道不知道耶稣基督是王。而是是否是事奉基督的人。在希伯来文中,事奉就是敬拜,同一个词。人可以在外表上敬虔,但是他是不是真的是敬拜神的人,真相是在他的心中。这个谜底要基督再临才会揭晓,因为只有基督知道万人的心。因此,天国的君王降临之前,神的国是无形的。
第四点,使命。一个国家有自己存在的使命。地上的国家会定义自己的使命。一个国家的使命是什么跟这个国家的实质是什么是有关系的。
比如说一个民主的国家,它是为百姓而存在的。每一个国民将自己的权力的一部分让渡出来,就形成了国家的公共的权力。因此这个国家存在的意义是由国民所赋予的。它的存在就是服务于国民,让它的国民可以安居乐业。
再比如说一个独裁的国家,它是独裁者的个人产业。这个国中的百姓也是独裁者的个人产业。因此这样的国,它的使命就是维护独裁者的统治。因此我们谈到国家的利益的时候,对于不同的国家他很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事情。
而神的国就是敬拜神荣耀神的群体。那么在现今,神的国的使命,就是大使命(参马太福音 28章18至20节)。大使命和神赐给亚当的“生养众多”其实是一个目标,就是敬拜神的人要遍满全地。神的国,通过大使命,在这地上扩张。我们现在需要传福音是因为还有很多人还不认识神。但是将来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传福音,因为那个时候每个人都要认识神,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参哈巴谷书 2章14节)。
第四点,军队。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军队。军队的存在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开拓新的领土和百姓。一个是守卫已有的领土和百姓。军队为国家的利益而战。
神的国,也有神国的军队。狭义上来说,开疆拓土的就是传福音的;守护疆土的,就是牧养的和卫道的。而从广义上来说神国的公民都是神国的军队。因为耶和华是万军之神,祂是军队的神。真正的基督徒都是基督的精兵,都在大使命上有份。
第五点,入籍问题。有些国家以出生地来决定国籍,在这个国家出生的婴孩,就自动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比如美国,加拿大,还有南美洲的多数国家。还有一些国家,以血统来决定国籍,父母是公民的,婴儿才被算为是公民。亚欧大陆上,多数国家是这种类型。不难发现,一般移民国家,都是前一类。
除了出生以外,每个国家会有移民法,符合入籍标准的人,就可以通过这个程序,成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而神的国也有移民法,非常简单的移民法,就是福音。但是同时是绝对严格执行的移民法,因为最终负责盖戳的移民官是耶稣基督。圣子耶稣用圣灵给父神所拣选的人施洗。圣灵给那些相信福音的人的心中留下一个信心的印记。这个圣灵的印记,就证明那个人是真正的基督徒。
罗马书 8章16节: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
没有一个不信主,或者假信主的人,可以蒙混过关,混进神的国。有个教会,在门口立了个告示牌,上面写着“天堂有严格的移民法,而地狱有开放的边境”(“Heaven has a strict immigration law, and Hell has an open border”)。
第六点, 使馆。要办一个国家的签证,要去这个国家的大使馆去办签证。而教会就是无形的神的国在地上的有形的大使馆。
第七点,职责。地上的国的国家机器,就是维护地上的国存在所必须要有的运作。最基本的,就是维护公平公义,保护居民的自由。因为这是神赐下权柄的旨意所在。如果政府不赏善罚恶的话,社会上就会充满不义和混乱,国民也无法安居乐业。因此,即便是邪恶的政府,它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它也要维护已有的秩序,使得社会不至于陷入全然的混乱。
神并没有将刑罚恶人的权柄,放在教会的手中,而是交在世俗政府的手中。这是普遍恩典的范畴。
罗马书13章4至5节: 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申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
保罗把政府官员看作神的仆人。要知道他当时所提到的政府,乃是迫害教会的罗马帝国的政府。当然他说的仆人,不是使徒们这样的神的仆人。他是要向我们强调神在世俗政府中,也有主权。让我们可以从普遍恩典的角度,来看到世俗政府在神的旨意中的位置。
所以,保罗有没有说,这些坏蛋,不要怕他们,也不要给他们交税?没有。保罗说:
罗马书13章7节: 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
如果一些政府是坏蛋的话,他们就太喜欢这节经文了,他们会常常拿出这节经文来提醒基督徒。唐崇荣牧师对此大概是这样说的,他说,政府不按神的公义行事的时候,神就会把它的权柄挪去,交给别人,而那些替代他们的新的政府的权柄,也是一样出于神的。因此,不义的政府休想用罗马书13章来教训教会盲从顺服他们。
而教会,作为有形的大使馆,在地上做神的国的代表。教会代表神国的利益。教会的职责就是严格执行神国的移民法中交托给人的部分,就是福音的宣讲,神的话语的教导。因为人的重生,并非是打个哆嗦就莫名其妙的信主了。圣灵不是这么工作的。圣灵是借着福音的传讲,而改变人心,赐信心给他。
因此,教会的责任就是忠心的传讲福音。圣灵就将一些听到福音的人,迁到神的国度中。在看不见的领域中,你就完成了移民,从魔鬼的权势下,被迁移到基督的国度里(参歌罗西书1章13节)。而已经信主的人,教会对他们的教导仍然需要继续。因为神的国有神国的宪章,神国的公民,有神国的公民应有的样式。
所以,教会的职责就是守护教会之所以为教会的本质。一般来讲,真教会的标记就是三点:圣道的传讲,圣礼的施行,和教会纪律的执行。
第八点,生活。地上的国的公民,在没有违背本国法律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行事。而神国的公民对神国的法则的态度则更加的积极。因为神国的公民在凡事上都追求讨神的喜悦,做神眼中看为好的事情。
这两个国,两种身份,是真实的存在在每个基督徒身上的,是重叠在一起的。如果只看得到神国的国民身份的话,就忽略了基督徒在地上的国的公民责任,就会有修道主义的倾向性。那其实是个不太好的见证。而如果只看到地上的国的公民身份的话,更糟糕了,很可能没有得救。因为主耶稣说,没有重生的人,看不见神的国。而如果把这两样混在一起,不加以区分的话,一般会妥协真理。比如说,自由派的社会福音。
但是神学家们不都支持两国论。比如约翰·富兰姆(John Frame),他是林慈信牧师的老师,他就反对两国论。
他说:“当人们开始相信基督时,他们会寻求在工作场所应用圣经标准,这不是很显然吗? 保罗说:‘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哥林多前书 10章31节)我们是否可以将政治、艺术或金融领域的工作排除在‘无论作什么’之外呢? 我们是否可以禁止教会为我们改善社会的努力提供指导?”
我的立场和富兰姆博士完全相同。我为了解释清楚一些区分的时候,我会用两国论。但是在实践上,我是反对两国论的。而且我观察发现,支持两国论的传道人,几乎一定逃避在讲台上讲到涉及政治的话题。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混淆了两个国。他们的口号是“教会不拿起刀剑,凯撒也不该站上讲台”。我的回应是,教会不拿起刀剑,基督徒可以,约书亚、大卫,这些圣徒都是战士。凯撒不该站上讲台,多数情况下是的,但是没有例外吗?耶稣是君王,也是先知,祂能不能站讲台?当然可以。荷兰神学家凯波尔(Abraham Kuyper),他也曾是荷兰首相,他能不能站讲台?当然可以。教会可以谈论凯撒吗?当然是可以的。
两国论这种说法的问题在哪里呢?在这个思维方式中,因为当我们把两个东西相提并论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放在一个水平面上来加以区分的。而这种思维方式下,很多人就把一些领域划分到神的国的主权范围以外去了。但是万有都在神的国的主权下,包括所谓的世俗社会,不信的人。
神的国在地上的国之上,不在一个维度上。一般情况下,神的国和地上的国不应该有冲突。但是地上的国如果邪恶的时候,冲突就产生。因为邪恶必要抵挡真理,而神的国就是真理的国。因此,地上的国,如果和神的国起冲突的时候,你倾向于哪边?你的最终极的忠诚归给谁?圣经上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因此,我们的最终极的忠诚,肯定是归给耶稣基督的。基督徒首先是神的国的国民,其次才是地上的国的国民。没有这样观念的人,不是基督徒。
一般情况下,基督徒肯定是顺服政府的,因为保罗说,他们也是神的仆人。但是,如果地上的国的法律是违背神的道的,比如说“禁止基督徒聚会”,这个时候教会只能抵挡这样的恶法,而不该顺服。因为圣经中有更高一层的原则,就是“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参使徒行传5章29节)。这就是富兰姆所说的一个国的观念。
地上的国,如果善待教会的话,它就因为神的国在它的土地上兴旺而蒙福。如果它迫害教会,它就受神的咒诅。这就是神跟亚伯拉罕立约的原则。
创世记12章3节: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基督徒的最重要的使命,始终是大使命。而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神给每个人的负担不同。有的人因为爱基督而努力传福音,有的人因为爱基督而帮助穷人,有的人因为爱基督而关怀弟兄姐妹,有的人因为爱基督而去参与政治。无论哪一样,我们都是为了向世人见证我们所信的基督,祂是何等伟大的神,而将人通过福音而引进神的国。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并不回避政治领域。但是政教关系,还是要处理好一个平衡。因为这两个国,既相区分,又相重合。基督徒对政教关系的把握,有常见的两种错误。第一种就是把地上的某个国等同于基督的国,明显是把两个国混在一起的。唯有旧约的以色列,被当作神的国的一个模型。除此以外,地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当作神的国的代表。神的国,是要靠重生进入,而不是靠出生而进入的。模糊了这一点,就模糊了重生的概念,必造成教会的衰败,因为大量的未重生的人被算为基督徒。
这一点是有清教徒的责任的。清教徒们是非常伟大的基督徒,他们什么都好,唯独在这点上的认知与圣经相违背。他们为了强调国家层面的敬虔,他们会说,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在神面前与神立约。在哪里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呢?在基督徒的政治聚会中,历代志下中,所罗门献殿的祷告常常被引用起来。
历代志下 6章26至27节: 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你的名,离开他们的罪,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仆人和你民以色列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赐给你民为业之地。
像彭斯这样的政客要出来骗基督徒选票的时候,就会引用到这些经文。当然,人应该向神悔改。问题是,美国是不是基督教国家,美国人能否直接等同于神的子民?答案是,不是的。还有我们经常唱的《上帝保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请问神是不是一定祝福美国?答案也不是的。美国如果行神所喜悦的事情,就蒙神祝福。美国如果行神所憎恶的事情,就蒙神咒诅。麦克阿瑟牧师在很多年前就说了“神的审判已经临到美国”。美国现在的混乱,偏行己路,正是神的任凭。神是不是对美国不离不弃?也不是的,因为神并没有应许过美国什么。你说,我们在神面前跟神立约了啊?神要回答你说,根本没有这回事。
为什么我们说跟神立约这件事情是个神学错误呢?因为圣经中所有的立约,都是神的动作。神通过与人立约,来宣告祂的主权,向人启示祂是立约的神(God of Covenant)。神的国,必须自上而下的建立,而不能是自下而上的建立。
地上的统治者,有喜欢以神的国自居的。为什么呢?因为把自己的国等同于神的国,就可以获得道义的至高点,就算是侵略别人,也可以算为讨伐不义。而主耶稣说,在我以前来的,都是贼。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基督再临以前,地上不会出现一个有形的神的国。有出现的,都是冒牌货。
因此,把美国建立成基督教国家,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基督教国家。但基督徒参政,希望的是,美国能够成为一个被神的国所主导的国家。简而言之,我们追求的,不是神站在我们一边,而是我们必须要站在神的一边。如主祷文所说,“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当这个国家的治理,以神的公义和公平为根基的时候,所有的国民,无论是不是基督徒,都蒙受祝福。这是普遍恩典的范畴。而这只能由这个国家中的基督徒带来,这是基督徒的使命。人们也会因着基督徒的好行为,而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这几年我也听到一些基要派的传道人批判“基督教民族主义”。照他们所想要表达的,把“基督教民族主义”解释成“把地上的某个国等同于基督的国”,可能没有讲错。但是这个语汇词是左派发明出来攻击保守派基督徒的,这样就加入了他们的叙事模式,而且,时机大有问题。今天的左派是将基督徒倡导按照圣经的原则来指导社会生活呼吁美国回归基督教保守主义价值观的行为,比如,反对同性婚姻、反对 LGBTQ 议程,反对堕胎等,统统斥为“基督教民族主义”。主耶稣责备法利赛人能够分辨天气,却不能分辨现今的世代。他们能将蠓虫滤出来,却将骆驼吞下去。蠓虫是很小的不洁净的动物,而骆驼是最大的不洁净的动物。简单地说,属灵的眼瞎的一个表现,就是分不清楚什么是更大的事,更大的问题。
请问现今的社会问题是有很多的基督徒想要把美国建立成基督教国家吗?不是。现今的问题是美国急剧的堕落,悖逆神,而教会却不抵挡,不发声。基督徒的问题是太热衷于政治吗?不是的,是太逃避政治,而且是以神的名义。所以,在这个时代来批判所谓的基督教民族主义,无异于给本来就很微弱的火苗再泼上一盆凉水。把本来就很不主动参与争战的基督徒给绑上手脚,让魔鬼一方彻底占个大便宜。
另外一种对政教关系的错误观念,就是政教分离(Separation of the Church from the State)。政教分离,最初出现于美国的第三位总统杰斐逊写给康奈狄格州的一个教会团体的一封信中。但是,其本意并不是如现在的人想象的教会不能参与政治。而是反过来,是保护教会的信仰自由,免受政府的干涉。美国最初的建立者,就是为了逃避宗教逼迫,追求信仰的自由来到了美洲。因此,不立国教,保护信仰自由,就在他们的建国理念中。按照前面讲的,没有所谓基督教国家这个原则,我认为不立国教是对的。
但对政教分离这个概念的错误理解,让世人认为,教会应该远离政治。这是来自于世界之王魔鬼的声音,让教会离远一点,不要妨碍它作恶。而基督徒足够糊涂,才会承认教会应该远离政治。正如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同样的,信仰和政治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位制定政策的政客,他的政策一定是受他的信仰所影响的。
穆斯林怎么看待政治的?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建立伊斯兰国。当他们人数比较少的时候,他们会先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寻求允许实行他们的宗教活动,包括一天五次用大喇叭广播祈祷;当他们的非穆斯林邻居不堪其扰纷纷搬走后,他们就要求实行自治;当他们人数足够多的时候,他们会在所在的城市、郡、州,甚至全国范围实行沙里亚法(Sharia Law)。这是伊斯兰的宗教律法。根据沙里亚法,偷东西的要剁手,同性恋要处死,异教徒要交额外的税金,并且禁止传教。你想要这样的法律吗?美国的自由派和穆斯林联手抵挡基督教,他们不知道他们迎来的是什么。去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之后,我曾经在一个医院里面看见一面支持巴勒斯坦的彩虹旗,“LGBTQ 支持巴勒斯坦!”(LGBTQ for Palestine)。我觉得很有讽刺意味,就拍个照片发到网上。有网友评论说,“这要是在加沙,旗子挂没挂不知道,人肯定是挂了”。
无神论者以为他们是没有信仰的,因而立场是最中立的。但他们真没有信仰吗?也不是的。对于有没有神,人从哪里来,人死了往哪里去,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正确的,这些问题,他们不是没有答案,他们有一套与圣经相违背的答案。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信仰。每一个人都是有信仰的,或者是合乎圣经的信仰,或者是人造的或自创的信仰。这些信仰理念会在他们支持的政策中显示出来。
所以,你看明白了,穆斯林政客以伊斯兰信仰来参政,无神论者以无神论的信仰来参政。然后他们说基督徒,你不能把你的信仰带到政治领域中来。你得有多傻才会同意这个?
政策,就是参政的人的信仰理念的反映。基督徒作为神的真理的使者不参与政治的话,结果就是不认识神的人,以不合乎真理的理念在参政。那样的不合乎真理的政治,就给国家和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国民带来灾难。而基督徒以神的真理为执政理念参政的时候,就给这个国家里面所有的国民,都带来祝福。
主耶稣在天国的比喻中讲到:
马太福音 13章31至32节: 祂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 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树是鸟的栖息地,因为它能够给鸟供应食物和住宿。这就是形容神的国的影响力,它所带来的祝福也临到各种各样的人,包括不信的人。
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