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伯记 4-7 章】当是你关心的人,朋友,家人,当他们处境不好的时候,你就希望对他说点什么,希望让他有所改变。我相信你们有孩子的人最明白,看到孩子陷入一些不好的境地,你巴不得做点什么,或者巴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告诉他,让他明白,希望他明白后就能有所变化。
三个不同的人,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但是却涉及了对神的认识的几个不同的方面。宗教,我们理解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行为、道德与神的关系;哲学,我们理解我们能够明白什么,不能够明白什么,我们是不是不明白还在假装明白。哲学的局限是什么;情绪:我们发现真正主导我们理解世界的动力是我们的情绪。我们该如何理解它,是随着情绪的感动随意地做想做的,还是压抑它?这三个方面其实构成了一个人人格的三个重要柱石。
这三个角度合起来是我们整个的人性,当我们人性面对神的时候,我们从这三个层面面对全方位的挑战。创世纪里面记载了亚当和夏娃犯罪后,听到神的声音,他们自发的行为是逃避。这三个层面里面,我们用宗教逃避,我们用哲学逃避,我们用情绪来逃避。然而,神的启示,就像利剑一样,分开我们所构建起来的宗教哲学的躯壳,打碎我们情绪上的与生俱来的抵抗,在约伯这样一个人身上,这样一个失去了一切的人身上,照亮了他生命最最深处的东西。让我们来看以立法的发言:
以利法的发言里面,让我最有触动的一句话就是【伯4:6】 “你的依靠,不是在你敬畏神么?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吗?”以利法深深地相信这句话,所以他用反问来挑战约伯,按照他的逻辑,约伯的处境,一定是他做错了什么才导致的。
确实:人的错和人的罪在很多时候是会造成恶果和上帝的惩罚呢?既是也不是!很多时候可能如此。约伯的情况就不是这样。所以,如果按照以立法:严守道德生活,很可能一个人的生活会不错,但是并不见得总是如此。你知道,教会里面以利法其实是很多的,教会外边也是这样,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格,其特点就是:建立孤立的体系。
面对上帝,我们多大程度上也是在建立封闭体系?多大程度上我们说:我做A,结果就是B。如果上帝做的事情出乎我的意料呢?如果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冲击,需要做的不是先找出我做了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约伯没有做任何错事来导致苦难来临),而是谦卑的说:主,我真的不知道!
不知道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以利法这样的宗教观念其实是在否定“不知道”。一切都是知道的,都是明白的。但是真的吗?
我真的希望教会里面充满会说“不知道”的基督徒。这是一种谦卑。这不等于说我们信仰不坚定。这是更大的信心,相信上帝并不在我们人类思维所能理解的“孤立系统”之中。上帝超越一切,祂会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祂的慈爱甚至在某些时刻看起来残忍,祂的信实甚至在某些时刻看起来那么遥远。我们相信,但是我们不能轻易决绝的结局,神的事,谁知道呢?这是谦卑。
宗教是伟大的发明,宗教本身倾向于变成一个封闭体系。每当想到神,圣洁公义的神,我们同时也想到我们生活里面的无奈,苦难,过错,我们人际关系的问题,我们家庭里面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让我们里面有一种挣扎,尤其是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们问:为什么,我该怎么办。我们希望明白这背后的联系,因为不了解这个的人,不过是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
于是我们发明了宗教:
佛教说:你所经历的是因为你的罪孽,前世的罪孽,所以你要忍耐,要修行,下辈子会好。
道教说:你不快活,因为你没有超脱,来吧,通过炼丹,通过修炼,会让你得道,并超越这一个充满苦难的红尘。
儒教说:嘿,让我们不考虑那超越的事情,对鬼神是敬而远之。那不是我们能够理解和操纵的事情,让我们把全副的经历都放在现世的道德和规则上。
宗教的背后是一种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里面,让我们这些卑微的人有那么一点点感觉我可以控制我的命运,我可以做点什么来干预我的祸福。我所做的,或者是道德,或者是修炼,或者是献祭。
宗教性思维一旦变成一种人格更可怕;不要试图建立封闭体系,并试图把上帝封闭在其中;要打碎你所建立的封闭体系。这样你会更谦卑。
所以,我们看到宗教人格让人自大。很多时候,这样的理解问题的方式成为了一种人格。这样的人格是有害的。
圣经的智慧书包括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约伯记是第一篇。而这第一篇的首要目的其实不是教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而是告诉我们: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智慧是有限的,约伯很疑惑,因为他相信神是良善的,神是爱。但是他的经历与这信仰相矛盾。所以约伯挣扎。真实的信仰,允许这样的疑问,这样的疑惑。而这样的疑惑,会带领我们认识神。
但是宗教不允许疑惑这样,宗教给我们提供既定的答案,你的处境,是因为你的行为还是不够无可指摘,因为你还不够虔诚。你要做的更好,做得更多。才能。约伯,你的指望不是你的虔诚吗?不是你的行为吗?以利法,宗教的人,他所为约伯提出的帮助就是这样。
耶稣和一个年轻财主的对话。那个人跑到耶稣面前,跪下,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这个年轻人很明显是一个宗教的人。我该怎么做。【可10:17-21】行为,与永生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耶稣挑战他:你为什么说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以外,再没有良善的。
年轻人问:老师,夫子,你是良善的,你教给我,交给我做良善的事,那么我就能够得到永生了。
耶稣说:人,的本质,没有良善。这不是说人性完全没有价值,而是我们的最大的善里面都充满着妥协和局限。我做的每件事里面,不论多么好,都没有完全纯全的善。你不要指望靠自己做的来换取永生。
但是,这不是坏消息,而是最大的好消息,因为,神自己是良善的。因为他的良善,所以他给你,白白的给你。
很多时候,你需要给你的孩子一点苦难,才能让他明白这件事,明白你的爱。而当父母因为忙碌,没有办法做饭的时候,或许这时候孩子才真的明白父母的辛苦,有的孩子会给父母准备一些吃的。
宗教的人,以利法,也是一样,不明白这件事,他不明白神的爱。所以他对约伯这样说话。我们不应该批判以利法,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少的人明白这件事,以色列民族也不明白。旧约圣经里面,他们建立了祭祀的体系,每当一个人犯了错,就献祭恕罪,这样的体系是恩典,因为神通过这样的仪式,帮助他们感觉自己被接纳,只是,在献祭之前,神已经接纳了他们。但是随后,他们不断地悖逆的时候,他们问:为什么我献了那么多祭品没有用。
但是神的本意难道是为了祭品?就像以赛亚书里面说的:难道我缺少羔羊的肥脂?天上地下的一切,都是神的,他缺什么呢?神巴不得以色列人不需要献祭,但是他们的祭品越多,越证明这群人的罪孽,不是吗?
重新理解对基督徒的启示
你的信心,不是基于你的道德优越感!你的信心,不是基于你的敬虔;你的信心,不是基于你的属灵行为。
你的信心,只能基于一件事:就是神的良善,神的信实。神,是良善的,是信实的。在英文里面,神的信实,和我们的信心。信!而我们的信仰,不过是神本性信实的影子而已。因为我们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
这就是基督教这个信仰与很多其他信仰的不同之处。确实,教会可以成为非常宗教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像以利法一样,秉承前人的智慧,用这样的东西来教导人,为人提供解决方案。但是主耶稣所赐给我们的不是一套宗教的行为体系,可能唯一留下来的就是我们的圣餐,我们用圣餐来纪念主。除此之外,主对于今天的教会该如何运作,没有任何具体的指示或者手册。
从历史上,教会发展处一些表达信仰的方式,敬拜的形式,神学,哲学体系等等。这都是很美好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白这些是建立在一个上好的恩赐之上的。这个恩赐就是神的灵。
这个灵,超越了一切我们所建立的宗教。也不断的让我们审视我们所建立的,并带着谦卑的心说,神,这都是有限的,唯有你是无限的;这些都是暂时的,唯有你是永恒的。
这是基督教,如果我们也把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放在一起比较的话,这是基督教所拥有的独特恩赐。那永活的灵,让我们不断地思考、挑战自己,并让教会不断地更新的自己,让教会可以作为那永活的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上作见证。
所以,基督教的信仰的对象,是我们的神本身,而不是我们的信仰或者宗教体系。
细品以利法的问题:
让我们更深得看一下以利法的信仰。以利法说:
我暗暗地得了默示;我耳朵也聽其細微的聲音。
在思念夜中、異象之間,世人沉睡的時候,
恐懼、戰兢臨到我身,使我百骨打戰。
有靈從我面前經過,我身上的毫毛直立。
那靈停住,我卻不能辨其形狀;有影像在我眼前。我在靜默中聽見有聲音說:
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
我觉得以利法像一个正在看恐怖电影的孩子一样在描述里面的景象。他觉得自己在谈论神,但是他所谈论的却是令人恐惧的经历。这样的惊恐恰恰让以利法兴奋。而那个灵的声音所说的:“必死的人豈能比神公義嗎?人豈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这句话没有任何逻辑错误。我完全同意。但是却失去了一点味道,什么味道呢?。阿!他不是在爱中说的。我知道,主是在爱中对我说话的,我认识他的声音,他也认识我的声音,他来到我的生命里面,不是让我惊恐万分。圣经里面确实出现过人们见到神就恐惧的情形,但是神的第一句话都是,不要怕,是我。人敬畏神,神安慰人。但是魔鬼不安慰人,相反,他恐吓和胁迫我们。
所以,当我们看以利法所说道的灵的时候,我们或许不知道他是神还是魔鬼,但是他的声音那么像魔鬼撒旦。一个人,可以说的听起来那么有道理,但是没有爱,就完全没有了意义。我们跟随主耶稣的人,因为我们唱过恩典的滋味,我们就知道,同样一句话,这样说是审判,是出自魔鬼的;那样说是爱,是出自神的。神,是圣洁的,但是这位圣洁的神也呼招我们。你们要成为圣洁的,在你们的行事方式上,在你们的态度上,这一切的事上,你们的心意要更新转变,成为满有神荣耀的样式。
以利法在努力地为约伯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宗教最善于的。而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就是这种世界观。如果你有什么苦难,回家去,认罪,不知道什么罪,也要去认,那种感觉有些像小时候搜心刮肠的写检查一样。
我们常常宣讲的神,是被我们放在一个盒子里面的,你可以掌握的,可以左右的,你只要认罪祷告。以利法说。但是约波说:我没有错!即便我有错,神!为什么你不宽恕我。神那,我知道你是慈爱的。
神在最后说,约伯比你们有义。约伯说得更好。因为约伯明白,神的良善才是我们与神关系的基础。
基督徒需要知道,人的行为里面,没有什么能够让我们与神和好,因为我们里面没有良善。人是无法保持拥有本质性的量善在我们里面的,确实,有的时候,我们带着善意做好事。但是我们扪心自问,良善并不是我们的本质。我们很多时候有挣扎,有妥协,而一个善人也可以轻易的妥协,还有的时候,我们处于最大的善意做事,但是还会伤害到一些人。
一个基督徒,其实能做到的不过是成为良善和恩典的管道。让神的爱经过我们流出。若有什么善,本不是出自我自己,乃是来自神。
以利法对约伯的话,看似谦卑,其实骄傲。因为他凭借的不过是自己的行为和道德。他所提供的是便宜的真理。看似有道理,其实毫无价值,尤其是对约伯。
我们还可以看到,以利法的话里面对约伯有多少伤害。他的话里面的推动力是试图激发出约伯的负罪感。约伯,你一定做错了什么,认罪吧。约伯说,我没有!以利法对此感到愤怒。在愤怒中,以利法开始指责约伯。我开头说过,约伯的朋友们都是爱他的,否则不会千辛万苦地来看他,与他同坐七天七夜。为他爱哭。
但是一瞬间,以利法的爱变成了伤害。以利法相信的宗教里面,他一直以来相信一件事:罪和善行是相对的。约伯,你的现状说明,你有罪,你要有更好的善行,你的行为一定不够善。
但是主耶稣来到世界,告诉我们一件事:罪的反面不是善行,不是好的行为,而是恩典。那能除掉罪的,不是通过你的行为,而是因为神是满有恩典的神。爱能遮掩一切的过犯。假设你到一个人家,看人家夫妻相处,用挑剔的眼光,你会看到一堆问题,而最重要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那对夫妻是否相爱。他们若是在爱中,关你什么事。这是我们与神的关系的本质。那真正除掉罪的,不是我们的行为,而是神的爱和恩典。
有的基督徒甚至很忧虑,因为我似乎在非常便宜的兜售恩典,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想。我希望你们明白恩典是何等的珍贵,而且有何等的代价。那代价是主的血和生命。白白的给我们。
所以弟兄姐妹们,我们从来不轻看这样的救恩。我们知道我们今天是站立在其上。但是我们也知道,这恩典是白白给的。也要接着你我,白白的给别人。不需要用钱买,不需要用道德和行为来换取。但是他来了,将会改变你的生命,让你成为恩典涌流的活水泉源。
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有两种力量在工作。一个是圣灵的工作。一个是撒旦的工作。撒旦从来都用真理来作为名号,用对错来判断,但是他吝啬于给予,因为他从来都攫取,他要从你生命中拿走很多,他不建造你的生命,反倒要拆毁,并让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但是圣灵来了,他让我们认识这位充满恩典的恩主。并借着耶稣基督,看清楚神的本相,让我们明白神,总是在患难中,你也相信他是充满恩典的神,你或许像约伯一样乞求祷告,说,神,你为什么不拯救我!但是你切切的相信,神不会抛弃你。你同时对那让你试图依靠行为,不靠恩典的行为嗤之以鼻,因为救恩出于耶和华,不是出于人的手。
所以,弟兄姐妹们,不要轻看约伯的祈求。神的恩典够他用。而且足以为他预备将来。有一天,他会明白。约伯虽然不明白,但是他深信,有一天,他会明白。
耶稣到了耶利哥,一个讨饭的瞎子,他坐在路旁。他听到有人经过,听说是耶稣,就高喊:”大卫的子孙耶稣啊!可怜我吧!“【可10:47-48】
宗教人们跳了出来,和约伯的朋友一样的人,约伯的朋友们厌恶约伯的祈求,认为不雅,认为是对神的冒犯。同样,那些人也对那个瞎子说:闭口,不要说。但是和约伯一样,那个瞎子他越发的大喊:可怜我吧!
耶稣就站住,说:叫他过来!那个瞎子听到,丢下衣服,那个时代,衣服是重要的财产,可是他这个讨饭的,丢下衣服,跳起来,走向耶稣。耶稣问:你让我给你做什么?
但是瞎子说:我要看见!
耶稣说:去吧,你的信心救了你。
瞎子信什么?瞎子信耶稣对他是善意的,他不仅仅有能力,他愿意把恩典给他。这和约伯完全一样。
夫子,我要能看见。
耶稣说:去吧,你的信救了你。
瞎子立刻就看见了。但是瞎子做了另外一件事:他就跟随了耶稣!
圣经里面留下了这个人的名字,巴蒂买。这意味着这个人的重要,换句话说,圣经在告诉我们,这是神所认识的人。
我想,弟兄姐妹们,如果我问:有多少基督徒是和这个瞎子一样,因为经历恩典就跟随主的?我想是我们这些所有的人!
有的,蒙他拯救;有的曾经悖逆,远离他,但是慢慢的意识到,神用慈爱的绳索把他引回来;还有的,或许正在患难中,或许正在像约伯一样,呼喊,正在像那个瞎子一样,大声地呼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我不知道你们在哪里?在怎样的地步? 但神的灵始终在你们身上,你们所有的疑问,祈求的背后,那位永在的上帝都在查看,并为我们预备。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2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3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4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5盼望不至於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约伯记 3 章】失控 – -是接受智慧的一个礼物。
我们的控制感其实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其实,我们从来对事情都没有控制。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这种失控,其实不过是觉得失去了一种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而已。我们生活里面什么是真的,什么是仅仅在我们主观感觉上是真的。我们的生活是构建在怎样的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真实之上的呢,还是建立在自己以为是真的东西上的?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我们,其实无法承受一点的风吹雨打,轻微的撼动就能让我们无法承受。
约伯承受的绝不是轻微的撼动,约伯经历的两次打击是连续的,几天之内,第一次打击,他失去了全部的财产,牲畜,也失去了自己的儿女。第二次打击,他失去了健康。这样的经历不仅仅是去撼动一下一直以来所相信的生活理念,宗教、道德、世界观,这绝不仅仅是撼动,而是颠覆性的。
约伯的三位朋友,知道了他的悲惨处境,从远方来到约伯那里,看望他。但是当他们见到约伯,那个原本幸福、丰富、有好的家庭、人人都敬重的约伯,此时此刻坐在炉灰中,他的身上长满脓疮,他坐在那里,用瓦片来刮身上的化脓的伤口。
约伯的三位朋友用非常传统的古代中东人表示哀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放声大哭,他们撕裂衣服,他们把尘土扬到天上,落到头上。但是,他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因为没有话能表达他们的哀痛,他们和约伯一起,坐在那里七天七夜,不发一言。
约伯开口是这七天七夜以后。约伯终于忍不住了。约伯是一个拥有良好性情的人,约伯的痛苦极大,他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张开了口。
约伯诅咒自己的生日。愿我生的那日,和说坏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这应该是喜庆的日子,他的生命被塑造的日子,这样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约伯诅咒自己。
在教会的历史上,不同的教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解读。但是神如何看待约伯的话?
我们需要明白,约伯的话是神许可人在这样的情形中说的话。因为约伯说的没有一句假话,是真实的。当魔鬼告诉神,如果他攻击约伯,约伯失去一切后,他会诅咒神。魔鬼相信,当一个人在苦难中,就失去了自由,只能不断的堕落。但是神看见的远不是如此,他相信他所爱的儿女,他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在自由中明白并理解自己的苦难,继而有生命更深的成长。魔鬼说,不可能,他一定会否定定神。但是神知道,约伯不会。
约伯不知道这些,但是约伯,此时此刻,被神赋予了自由。啊自由,魔鬼常常觉得这是他最大的武器,因为他奴役人,用罪恶,用苦难来奴役人,他认为,只要给了自由,这个人就一定会背叛。但是神,不这么看,神的计划一定成就,但是神并不用暴力奴役,人在自由中,可以背叛,但是更可以甘愿奉献自己。在爱中,把自己给予对方。
我们把苦难解释成神的管教。很明显,管教这个词是基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这样的理解其实更多是来自于我们生活的经历。我们都有过被管教的经历。从来没有人见过神,他是那么超越,即便是约伯,这样蒙神所爱的人,他也无从知道神是怎样的。约伯记充分体现了我们人所面对的现实处境,虽然我们活在神恩典和保守中,我们能够感知到一些,但是我们无法直观的知道神是怎样的。
我们若是把约伯所经历的,当作神的管教,那么我们一定会否定约伯的话。在这里面,我们无形中宰宣告我们神是试图控制我们,试图让我们按照他的意志行事的神,这样的神,可能是一位暴君,他觉得他给我们的是好的,而且告诉我们,你们没有对好坏的判断,我判断的才是对的。你要以我的标准为标准,以我的意志为意志。
神是这样吗?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中的的独生子,将父的形象显明出来。我们发现,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他的门徒,每个人充满了问题。彼得,就像是一个野蛮人一样,冲动,耶稣是否曾经想过要控制他?从来没有过。约翰,火爆脾气,他求主从天上呼唤打雷,用雷劈死那些反对他的人。你能想象这样一个人,成为被称为爱的使徒的约翰吗?耶稣一句管教约翰的话都没有说过。
在祷告中,主从来都是安慰与激励。我自己看到自己的不好,他引领我看见这些,但是这都不是出自他的口,而是让我亲眼看见。主,我想怎样怎样。主说:我来帮你。
恩典,是我们与神关系的基础。这恩典,不仅仅是祂所给我们的一切,更包括祂对待我们的态度。从来没有人见过神,但是若你经历了耶稣基督,你就知道神是如何对待我们的。
我们人性是充满暴力的。暴力体现在我们的语言上,我们的行为上,我们人与人的关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里面充满着暴力,这样的人性,我们是那么容易用同样的方式理解神与我们的关系。旧约圣经里面的内容,是一个民族在那种文化环境中与这位神的关系。里面有启示,也有我们的文化,两者纠结在一起,我们真的很难看清,但是基督徒需要记住: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唯有耶稣基督,将神的形象显明了出来。
神是个奥秘,我们的生活,也是充满着奥秘。
当你爬到对面山上的时候,当你安居在平安之中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可能会说:“嘿记得在山谷里面的那个泉水吗?那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水。
那个时候我们是那么渴,
是的。我们再也喝不到那时候的水了,因为即使今天喝到,味道也一定不一样了吧。
肯定不一样,我不再那么渴了,来,我们喝一碗刚泡好的大红袍吧。
这茶真不错。可是我还思念当年泉水的味道。“
约伯不知道天上的神为约伯设立了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是他的生命,即便罪恶攻击他,毁坏他的身体,但是那个生命是魔鬼不能碰的
苦难中的约伯,他的怨言,除了可以总结为:为什么我要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的!
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的!!我相信这是苦难中的人们所发出的声音,而这声音是超越性的,这是为什么我相信约伯的声音是神圣的!
这个世界不该如此!
魔鬼说,这个世界就该如此。但是约波说:这个世界确实如此,但是他不该如此!
我希望你们看到约伯话语里面的超越性,正是因为这样的超越性,约伯可以在约伯记的最后说:我从前风闻有你,如今亲眼看见了你。
在苦难中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逃避:逆来顺受,但是在其中找到些许的享受。正好像一个破产的人,可以通过染上酒瘾而让自己好过些。发泄:我们看到有些苦难中的人充满愤怒,最里面充满污秽的言语,因为这也会让他好过些。
但是约伯选择了第三种,他试图去品味他的苦难,并说:这不对,这不应该。这不是我应该得到的。所以,他所发出的的绝望言语,恰恰是对这个世界的罪恶的审判。见证了一件事:人性,里面有着神的形象,人不是像动物一样,仅仅希望苟活于这个世界,人性,切切的盼望着神从起初就赋予我们的尊贵和荣耀。人,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
愿神祝福我们,让这尊贵荣耀的形象重新的活在我们里面,因为这是祂从起初就放在我们里面的。罪恶侵蚀这形象,毁坏祂。但是无法毁灭它。约伯的话,就是明证!而我们很多弟兄姐妹,我们的挣扎,我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都是这样的证据!
这是魔鬼所永远无法明白的事!
苦难中的人,约伯,他选择了拥抱这苦难,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用祈祷的声音问:为什么!他的话绝不是对神的冒犯,恰恰是神荣耀的彰显。
在主被出卖的那天晚上,祂可以选择逃走,但是他在祷告中说:父啊!愿你的旨意成全,我放弃我的意思,我愿意顺从你的旨意。
在十字架上,祂喊出了和我们今天约伯说的一样的话:“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撇弃我!”
这个世界不公正。但是那全然公义的神,必不撇弃我们。因着耶稣被撇弃,我们成为被接纳的。我们怎能不感谢这位神。当我们经历苦难的时候,祂为我们设立界限;但是祂自己却全然舍弃生命,成就了我们的救恩。
愿我们的祷告里面能够处处看到神的恩典,如果看不到,至少能看到我们对恩典的渴求,至少能看到我们对恩典的记忆。这样的祷告,将带领我们走过那流泪的山谷,爬到对面的山上。神与约伯同在,也与你我同在。
教会:该教会的优点 |
主对这个教会的提醒 |
主的奖赏 |
以弗所:信心与分辨 |
不忘起初的爱 |
生命树的果实 |
士每拿:为主受苦 |
坚持 |
主的保守 |
别迦摩:在艰难处境中的见证 |
与世俗分别,善恶分别 |
与主格外亲密的关系 |
推雅推喇:妥协 |
持守、等候主 |
权柄和能力 |
撒狄:失败的教会 |
追求圣洁 |
主认识 |
非拉铁非:为主牺牲、追求 |
冠冕 |
|
老底嘉:失去热心 |
热心悔改 |
得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