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罗查经《申命记… 3 2 月, 202415 3 月, 2024 by Tong, Peter 🔊 Play 音频 3 分钟 张保罗查经《申命记》导论(一) 新一代的以色列人现在来到迦南东方的大门口摩押平原,就要进入那有河、有泉、有小麦、石榴树和蜜的美地(8:7-8),是天父答应赐给这个民族的,只要他们信守在西奈山所立的约。“神人”摩西已接近一生侍奉的终点,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十天,为旷野“苦炼”中成长的新生代详细讲解西奈山前神赐的律法(8:1-2),也就是以十诫为中心的各种法例和典章,好让本来以畜牧为生的一代,能在以农作为主的新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国;有一个以耶和华神为信仰中心的圣洁生活,明白“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的真理。 书里有一小部分篇幅追述以色列民族的历史(1-4章),又用最后一部分记下摩西临终的赠言和祝福,以及约书亚的被立为新领袖(27-33章)。这位一代伟人,在毗斯迦山极峰远眺迦南全境之后遂撒手尘寰(34章)。 但是占全书大半篇幅的,是摩西讲解天父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约中应遵守的原则与条例。他重申诫命,给律法作了增订(4:44-26章);然后以“尽心、尽性,谨守遵行”的庄严誓词作结(26:16-19),重订了神与新一代之间的盟约(29:10-15)。 本书为新约及初期教会的著作引用之多不输《诗篇》。主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用以击退撒但的话语,全都引自此书(太4:1-10);祂又把本书“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6:5)定为诫命中第一且最大的一条(太22:37-38)。 本书中译,文字优美:描写迦南大地,文笔美丽如画;“摩西之歌”读来铿锵有声,不着翻译痕迹;而中文书名用《申命记》三字,画龙点睛,较希腊《七十士译本》的《律法二读》更能准确传达原书主旨。 一、 书名 希伯来原文圣经摩西五经每卷都用第一个字来作书名。因此本书称为“话”,因为第一句是这样写的:“以下所记的,是摩西在约旦河东的旷野…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 中文圣经将书名译为《申命记》,意即重申,就是重新宣布律法和神的诫命。这名字非常恰当地表达出本书的内容和题旨。 二、 本书作者及写作年代 《申命记》的来源是神学上的一个大课题。 传统犹太教及基督信仰主流,都相信《申命记》是摩西的作品。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现代评鉴学兴起,才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要重新估定本书的写作年代。 综合来说,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讲法: 一、本书绝大部分内容是摩西所写,只有小部分是编辑者附加的资料。 二、本书史料来自摩西的时代,但全书则要到约四百年后的大卫、撒母耳时代,或甚至更晚的所罗门时代,才由后人编纂成书。编辑过程中当然也加入了编者的论调。 三、本书在主前七世纪,就是希西家王和约西亚王的时代,才被人编纂成书,尤其是与约西亚王宗教改革有关。有人以为在修葺圣殿时发现的律法就是《申命记》。虽然很多材料都是自摩西时代流传下来的。 四、本书是以色列民被掳之后的作品,写作年代未能确定,自哈该、撒迦利亚等先知,至主前四百年的玛拉基时期都可能。 《申命记》34章既然记载摩西之死及摩西的埋葬,书中也有一些地方用了第三者笔调来记录摩西的事情(1:1-5;32:48-52),这些当然都不会是直接出自摩西之手,是经过编辑和整理的。 但是,从内证看,本书清楚记明,是摩西在摩押平原,向着将要进入迦南的以色列民作的训谕(摩西不久后便去世了)。因此,《申命记》来自摩西之说是合乎圣经的,也是可信的。见1:5。 31:9,24记载:“摩西将这律法写出来,交给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利未子孙,和以色列的众长老”、“摩西将这律法的话写在书上,及至写完了。”从这些话看,摩西不但是律法的宣讲者,更是这本律法书的作者。 我们相信,《申命记》是摩西写的。书成后,连同摩西五经其他四卷(《创世记》至《民数记》),经过编订和整理成书。 张保罗查经《申命记》导论(二) 三、历史背景 四、《申命记》的历史背景,是摩西带领在旷野新生一代的二百万以色列人,来到约旦河东的摩押平原(摩押平原就在约旦河流入死海的交汇处)见1:5。 摩西年纪老迈,圣经说他此时已经一百二十岁。他早已得到神的指示,因早年的过犯,不得进入迦南地;要他将领导百姓进入迦南的重任,交给助手约书亚。 有关领导责任的转移,以及对祖先的约所知不多的以色列民,摩西面对这些问题,在摩押平原上,为他们讲解了律法,并作临别赠言。 1:1开宗明义的说:“以下所记的,是摩西在约旦河东的旷野,疏弗对面的亚拉巴,就是巴兰、陀弗、拉班、哈洗录、底撒哈中间,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申命记》大部分就是这些话的记录。 四、内容 从内容看,本书是摩西为将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民,更新他们与神所立的约。这也就是“重申”(重新宣布)律法的意思。 以色列上一代经过旷野四十年的流荡,深深得到教训,要遵守神的律法,才能蒙福。 这四十年中,离开埃及老一辈的以色列人,受罚的受罚,去世的去世,只剩下新生而年轻力健的一代。他们现在要去得到神应许他们祖先的迦南乐土,去享受神在流奶与蜜之地上所赐的福气,去过一种新的生活—从游牧转变成以农业为主的生活。 他们的父母在西奈山下与神立约时,他们年纪还轻,有的恐怕还没有出生,因此亟需明白这约的历史渊源,赐约的神的广博慈爱、丰厚恩惠,以及信守此约与民族前途和人民幸福的密切关系。摩西的讲论语重心长,充分反映一代神仆的忠信、谦逊与爱心。 总而言之,《申命记》中更新的立约,包含以下几点重要的内容: 一、提醒百姓,他们是蒙神拯救,才能离开埃及奴隶生活的。比较4-5章。 二、提醒百姓,神应许之地丰盛美好,为流奶与蜜之地。比较6:3。 三、提醒以色列人的特殊身份,他们是蒙神救赎,“特作神的子民”。比较7:6。 四、提醒百姓,神为他们安排了一个敬拜中心。他们应该定时在那里敬拜神。 五、提醒百姓,他们必须遵行神所颁布的律法。不然,刑罚便临到。 六、最后,应许以色列人,若遵守神的约而不离弃,一定得到福气。 五、旧约五祭:燔 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 摩西律法中的一个主要特色便是献祭。 旧约时代,献祭是以色列民向神履行约的表现和义务。献祭不只是一种仪式,也是向神的感谢,是内心敬虔的外在表明,是救赎事工的表征。 在以色列的宗教里,敬拜中如果没有献祭便不够完全。献祭和敬拜是不可分的。 摩西五经规定以色列人必须定期献祭。见本书16:16-17,“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却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神所赐的福份,奉献礼物。 以色列人每天的生活中更是不可缺少祭祀。《利未记》6:12论到祭坛的设立:“坛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烧柴,并要把燔祭摆在坛上,在其上烧平安祭牲的脂油。” 张保罗查经《申命记》第一章 祷读: 申命记 第1章 张保罗查经《申命记》第1章 1:1 本书开首五节为“前言”,1,4两节是主线,说明摩西为以色列人“讲律法”的历史和地理背景。2节追述律法在何烈山(即西奈山)的颁布。以色列人接受律法后,经历了一个短程的旅行,发生了加低斯巴尼亚的背叛,导致旷野38年的漂徙。摩西现在讲解律法,已是出埃及后的第40年尾(3节),迦南美地再度在望。 1:2 何烈山即以色列人领受律法的西奈山(出19:1),一般相信在西乃(今译西奈)半岛南部。西珥山通指亚拉巴东部的山区,位于以东地。加低斯巴尼亚原名加低斯,又名安密巴(创14:7),位于南地西南,是迦南的南疆入口,距别是巴南约70公里;为旷野中的一个绿洲,水草茂盛。以色列人在此遣探子窥迦南(民13章)。这一段只须十一天的短短路程,以色列人因为不信神有力量领他们进迦南,居然走了38年。 1:3 “四十年”应从出埃及之日算起,包括在西奈山下的日子,去加低斯的旅程,和以后的三十八年(参2:14)。“十一月”相当于今天的正月和二月间。这是本书唯一记载的日期。两个月后,百姓进入迦南地(比较书4:19)。这期间,他们用了30天来为摩西举哀(34:8)。 1:5 “律法”指以十诫为中心的各种法例及典章,记在《出埃及记》20-24章及《利未记》和《民数记》中。本书把这些律例作了综述和解释,来适应就要在迦南面对的新形势。从这种意思说,本书可说是神与以色列民的盟约的重申与增订。本节只是伏笔,摩西讲解律法要到5章才开始。 1:6 本节至3:11讲百姓从西奈山去到迦南边境的一段行程,经常提到应许之地乃神答应给以色列人先祖,将由他们的后裔取得;又追忆当年如何设立首领、派遣探子,和第一代百姓灭尽,新一代的胜利等。 书中一再称神为“耶和华我们的神”。“耶和华你们的神”用的次数更多,几达三百次。 1:7 本节所描写的迦南应许地范围与神当年应许亚伯拉罕、 以撒和雅各的符合。大卫和所罗门王时代,已见到这块扩展的版图。 1:10 原来分别记载在《出埃及记》18章和《民数记》11章摩西不想再带领以色列人的两个理由,现在放在一道来讲:一是百姓人数太多,管理困难;一是百姓的争吵和怨言不断。 1:13 这里和《出埃及记》18:21都列出了做领袖的一些标准,包括:1,敬畏神;2,诚实无妄;3,恨不义之财;4,有智慧;5,有见识;6,为众人所尊敬(或作“有经验”)。前三者为道德的,后三者为智慧与知识的。参《提摩太前书》3:1-13。 1:19 本节至46节所记史事也见《民数记》13-14章。讲述百姓听信了探子的恶报,不信神真能领他们去迦南,以及因不信招来的神的惩罚。 1:20 “亚摩利人的山地”似泛指以色列人要去得为业的迦南全地,参7节及19节。7节下半节可视为此词包括的范围的说明。 1:21 本节的“你”为第二人称单数,与全章通用的多数“你们”不同。“你”是有时向个人,也可能指以色列人整体说话,“你们”乃向全体百姓说话。 1:24 “以实各”有果实累累之意,表示其地异常肥沃。此谷近希伯仑。 1:26 听摩西说话的已是新的一代。此处用“你们”是把以色列人当作一个民族来说的。事实上,摩西是讲上一代的百姓违背神命。 1:28 “亚衲族”为迦南早期居民,以身材高大著称。;但所居地的城墙,据考古学家发现,只有10至15公尺高。 探子说“高得顶天”的确过甚其词。 1:31 “你们”在原文为第二人称单数的“你”,故应译为“你”。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情同父子,看顾照料有同父亲抚养儿子。 1:33 在旷野中,神的约柜走在百姓前面,为他们开路,找安营的地方。神在会幕的云彩中,用火柱、云柱引领他们行经旷野(参出13:21)。 1:37 神因摩西的不信,不遵神命用口吩咐磐石出水,反在一怒之下,用杖连击石二次,因此罚他不得进入迦南。但摩西的愤怒与犯罪乃以色列人所惹动,故此神也刑罚了百姓。本节的记事与以前数节讲的探子窥迦南的事,其间隔了近40年。摩西把两件事放在一道来讲。要新一代的听众注意,听从神的话是信仰的中心。 1:40 “红海”原文为“芦苇海”,当日很多湖泊都用此名。此处指阿卡巴湾。“旷野”指以东地。 1:41 神本要百姓进迦南,他们不肯去;现在神不许他们去,却争先恐后要去。但神未与他们同在,很可能没有约柜同行,结果大败于亚摩利人手下。 1:45 “在耶和华面前哭号”指回到会幕前向神哀哭。 张保罗查经《申命记》第2章 祷读: 申命记第2章 《申命记》第2章 2:1 本节至3:11讲述以色列人经过旷野三十八年流浪生活后的一个新开端。他们离开旷野向北行;在外约旦一带五次与外族大接触,每次的记事差不多都包括:1,百姓出发;2,神的训示;3,他族历史追述;4,粮食的供应;5,百姓离开或占领其地。五次接触中,对以东人、摩押人及亚扪人,毫无敌意,承认其地乃神给这些民族的,只求平安路过;但与希实本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则经历战事,并占取其地。“红海”当指阿卡巴湾。西珥山在死海南边。以色列人在这块丘陵地带绕行了很长一段时期。 2:4 本节与9,19节记下神禁止以色列人与以东、摩押、亚扪三族争战的事,因为他们都与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以东人为以撒长子以扫的子孙,亚扪人与摩押人是亚伯拉罕之侄罗得的后裔。前者住在死海南面的西珥,后者住在死海东北面和东面。他们所居之地为神所赐,不属于应许以色列人的土地。但以色列人可以攻取约旦河以东亚摩利人的土地,西宏与噩都是亚摩利人的王,属迦南族,住在约旦河两岸。 这几节因此补充了《民数记》20和21章所记同一件事,但把理由说明了。 2:8 以拉他和以旬迦别为“亚拉巴路”的起点,在阿卡巴湾的顶端。此路始于阿卡巴湾,向北伸延,直到摩押地的东部。 2:9 亚珥当为摩押的首邑(现在用以代表摩押人所居之地)。亚珥城确切位置不详。从18节看,其城或在亚嫩河谷。 2:10 以米人身材高大,为摩押地早期居民。《创世记》14:5说以米人本来住在亚嫩河北摩押地的沙微基列亭。 2:11 “利乏音人”不是一个民族的称号,而是以色列人入居迦南前住在巴勒斯坦一带传统英雄人物的统称,其人身材特高且强壮。摩押人称他们为“以米人”(创14:5);犹大人称他们为亚衲人(民13:33;士1:20);亚扪人叫他们做散送冥(20节)。 2:12 过去以为何利人为穴居部落民族,因其希伯来文名中的hor有“穴”的意思,现在已知为主前一千五百年时住在巴勒斯坦北部和叙利亚一带的强大赫伦人(Hurrians)。圣经记载此族的大本营为西珥,也就是死海南面之地。 2:13 撒烈溪的位置难确定,可能为今天流入死海南端的埃赫沙河。 2:14 以色列人四十年旷野生活,除去从埃及到达西奈,和在西奈及加低斯生活的两年,剩下38年。 2:23 “亚卫人”只在此处和《约书亚记》13:3中提到,当为巴勒斯坦西南的原来居民。迦斐托为今天的克里特岛,非利士人可能来自此岛(参创10:14;耶47:4;摩9:7)。非利士人灭了亚卫人,取得其地;后来以色列人又把非利士人灭了。 2:26 基底莫确切位置不详,只知后来为流便支派居住的一城(书13:18)。希实本为西宏的首邑(民21:26)。 2:32 雅杂的确切位置不详,只知其地后来分给了流便支派。 2:34 “毁灭”的希伯来原文作hārem,为一专用字,指在为神而作的圣战中,将所有战俘、掳物完全歼灭,当作对神的奉献。不过战胜后对敌人和财产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1,人畜和财物的通通毁灭(20:16;撒上15:3);2,消灭人但留下财产(本节;3:6);或只消灭男丁(20:13)。圣战中留下的东西有些归给神(参13:16;利27:21,28),有些则分给打仗的士兵和后方的平民(35节;民31章)。 “没有留下一个”:因为这些民族都是神命令要消灭的,以保以色列民信仰的纯正。 2:36 “亚罗珥”:不只一个地方叫此名字。此处的亚罗珥或为死海东南20公里亚嫩河畔的一个城。基列在加利利海东南,土地肥沃(参创31:21)。 2:37 雅博河在外约旦,自东北向西南流,在死海北约30公里处流入约旦河。 张保罗查经《申命记》第3章 祷读: 申命记第3章 《申命记》第3章 3:1 本节至3节所记以色列人与巴珊王噩作战的事见《民数记》21:33-35。巴珊在吉列地北,水草茂盛,又富林产。 3:4 亚珥歌伯就是巴珊,原指巴珊地的一区(王上4:13)。从《王上》4:13所记,这60座城都是有城墙的大城,还有许多乡村(5节),其地人口必甚多。 3:6 在为神而作的圣战中,须把敌方连人带物全都摧毁。不能毁灭之物,例如金、银等,则予保留,归神为圣(参书6:16-19)。有时掳得的牲畜等,也分给百姓。 3:8 征讨西宏与噩二王所得到的土地,南迄亚嫩河谷,北达黑门山。黑门山位于巴勒斯坦东北,山脉连绵30公里,山顶终年积雪。黑门山、西连、示尼珥和西云山(4:48),可能都是同一山脉的著名山岭(参代上5:23)。其中黑门山峰高三千公尺,为黎巴嫩境内最壮观的一座大山。 3:10 “平原的各城”北起基列,南到亚嫩河。基列在约旦河东岸,土地广阔;雅博河流经其间,一分为二。12节“基列山地的一半”当指此而言。撒迦位置不详,或在巴珊最北端(参书13:11)。以得来在巴珊的南部。 3:11 这种传奇性的巨人原只剩下巴珊王噩,可是连他也死了。“床”可指“棺椁”,乃一个人最后安息的地方。拉巴是亚扪人的首邑,即今约旦首都亚曼。“人肘”指当时通用的量度单位。“长九肘宽四肘”:约等于今天4公尺长1.8公尺宽。 从本节到本章尾可分为三段,都以“那时”开始。第一段为12-17节,讲述所得土地如何分配给了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第二段为18-22节,讲摩西吩咐得到土地的二个半支派的勇士须与其他支派一同渡河,得到全迦南后才可回来。第三段为23-28节,记摩西登毗斯迦山顶远眺应许美地,和派约书亚继承他带领百姓。29节为结语。 3:14 基述和玛迦都是位于巴珊北部的小邦。基述在加利利海东岸,玛迦在基述之北。到大卫王时代仍为一个独立国。 3:15 玛吉是约瑟之子玛拿西的长子,也是基列人的祖先(书17:1)。 3:17 “基尼烈”为拿弗他利支派所得的一个城,位于加利利海西北岸(加利利海在旧约时代叫做基尼烈湖,见民34:11)。盐海即死海,旧约中无“死海”之名,主后第一或第二世纪,始名“死海”。“毗斯迦”乃摩西所登远望迦南之山峰,在死海东边摩押平原的尼波山上(34:1)。 3:20 “约旦河那边”指约旦河西的迦南地(25节;11:30)。以色列人到了迦南之后,在新土上安顿,无仇敌扰害、没有强国的压迫与内乱,也免于流浪、饥馑和瘟疫,“得享平安”。 3:23 摩西曾恳求神让他进入迦南,好看见神大能作为的完全彰显。但他身为领袖,虽然自己无辜,也应为百姓背叛之罪同受惩罚(1:26)。他所求的未获允准(26节)。只可以上到毗斯迦山顶,象当年亚伯拉罕一样,远眺那美地却不能进入。 3:28 神要摩西把领导权交付约书亚。这位年青一代的新领袖要负起两个责任:1,征服新土(带领这百姓过河);2,把土地分配给百姓(“承受你所要观看之地”)。 3:29 “伯毗珥”的意思是“毗珥的居所”,可能就是以色列人曾拜过巴力毗珥的地方。以色列人曾在这里和迦南偶像首次接触而犯罪受罚,现在,伯毗珥“对面的谷中”成了以民走向光明新生活的起点。 祷读: 申命记第4章 《申命记》第4章 4:1 本章是摩西教训百姓应遵行律法的讲话。他鼓励以色列人听从神吩咐他立下的律例典章,特别应该弃绝假神。他强调以色列的神为独一无二的真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十分亲密。 本节的“以色列人哪,…你们要听从遵行”,是贯串全书的呼声。“律例典章”指的是全部律法,民、刑法都在宗教的教导范围内。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得到新土的条件,是遵行律法。 4:2 神的启示完美无缺,必须完全遵行,不可增删。新约时代,信徒也受到严厉的警告:圣经为神的话语,不可有丝毫更易。 4:6 一个守法的民族才是真有智慧的民族。神把规章律例颁给了以色列人,要他们遵守,为一个民族建立大国奠下基础。法治的重要今天已为大家所承认,但违反法律,凭己意行的事,仍层出不穷;要是社会法纪荡然,哪能有和平生活。立法者摩西把“大国”和守法相提并论,反复晓谕(7-8节),要人明白。 4:7 神与我们相近,凡求告祂的必蒙垂听(诗145:18)。神的帐幕(家)在人间(启21:3);信徒的心灵便是神的殿。 4:9 父母负有教导儿女大责,是子女灵性上的祭司和生活知识上的教师;除了传授谋生技能、文化历史,还应教导正确的道德原则,特别是灵性生活的规范。本书一再申述此义(6:7;11:19;箴2:1;3:1;4:1等)。子女也应听从父母,因父母为神在地上的代表。不尊敬父母如同不尊敬神(出21:15,17)。 4:10 本节至14节所记可参《出埃及记》19-24章。“我的话”不是指一般的话。也不是泛指律法,而是专指十诫。 4:12 神是个灵(约4:24),没有形像。十诫中的第二诫严禁人作形像或雕刻偶像(出20:4)。 4:13 “约”指的就是“十诫”,因为前面提到何烈山,是神颁十诫的地方。不过,本书有的地方用的“约”字指神与以色列先祖所立的应许之约(7:12;8:18),和神与百姓间立的盟誓(29:12,14)。 两块石版上所写的内容相同,立约的双方各执一块。两块石版都存放在神的约柜中,因为以色列人的圣所也是神的居所。 4:19 神创造宇宙,在天空陈列星体万象,给世人作记号、定节期(创1:14-19)。但切不可受勾引去膜拜。 4:20 “铁炉”比喻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的苦待。摩西向新一代以色列人多次讲述神当日领他们祖先出埃及的历史,要百姓认识自己的身份早非奴隶,而是自由人,是神特选的子民。 4:24 “烈火”象征神的圣洁与威严。以赛亚也用“烈火”描写神(赛29:6;30:27,30)。“忌邪的神”说明祂是以色列人唯一的神,只可以敬拜祂。 4:26-27 要是以色列人违反神命敬拜他神,临到他们的不会是立约应许的福分,而是咒诅;不但得不到美地,反会被灭绝;不是进入迦南,而是分散万国;不是人丁繁盛,而是人数稀少。 4:37 神拣选以色列人非因他们强大,而是因为祂爱他们的祖先。这是本书首次提到神对人的大爱,人因此也应爱神。 4:40 摩西在结语中重申遵守神律例诫命必得福,可免受26-27节所说的咒诅。 4:41 逃城共有六座,河东三座,河西三座(19:2-3)。 祷读: 申命记第5章 《申命记》第5章 5:2-3 何烈山之约是指以色列若遵守耶和华的约,就使他们作归神的圣民,在万民中归神作祭司的国度(出19:5,6)。然而,此何烈山之约的特征是,和以前与列祖所立的约有所不同,此次神是亲自与已具备国家规模的整个以色列民族立了约。当然,圣约的内容与本质没有差别。 5:4-5 简单说明了40年前曾在何烈山领受十诫的情形。面对面与你们说话:意指正如人与朋友面对面说话一样,神也如此亲密地将律法晓谕给以色列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摩西或百姓们曾亲眼见过神的容颜,他们只是看见了神的荣耀。 5:6 在立约或立法之前首先宣布了立法者的称呼及资格,这是为了对后面的契约或律法赋予牢不可破的权威和价值。尤其是,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授予十诫的耶和华并不是凭着审判者 的威严,乃是凭着救赎主的慈爱来宣告自己的事实。在这种意义上,十诫是基于神之慈爱的“慈爱之约”。 5:7-21 十诫:本文重复说明了出20:3-17所记录的“十个话语”(Ten Words)即“十诫 ”。十诫是所有律法的核心与本质,并不是单纯的律法,乃是神的“约”(出19:5;24:7)。从表面上看,十诫是诫命、律法(出24:12),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却是有神的拯救之约。因此,盛放十诫的法柜被称为“约柜”(31:26;撒上4:5;来9:4;启11:19),记录十诫的书被称为“约书”。由此可知,新、旧约都是基于神之约的恩典之约。 5:15 若比较本书中的十诫(7-21节)与出埃及记中的十诫(出20:3-17),就可以知道在关于第四诫圣守安息日的记录中,当圣守那日的理由有所变化。即,在出20:11中,圣守安息日的诫命是以神在创造天地万物之后第七日休息的事实为根据,而本书则以以色列民族从埃及得到解放的历史性救赎事件为根据。因此,若说出埃及记是侧重了安息日的创造性意义,本书则是强调了安息日的救赎史性意义。不仅如此,若说出埃及记强调了作为旧创造的安息日,本书则强调了作为新创造的安息日。然而,这并不是安息日概念的对立或变质,乃是启示的发展与深化。从这种意义来讲,可以说本书早已启示了旧约时代的守圣安息日演变为今日的新约圣徒为了记念的复活与救恩而圣守主日的原理。 5:22-33 立约的中保摩西:更加详细地说明了在西奈山立约之时,摩西应百姓之邀,担当中保作用的事件(出20:18-21)。尤其是,这里特意记录了神喜悦百姓的此番仲裁之邀的事实。摩西之所以再次详细记录自己的中保作用,并不是为了显出自己的荣耀,乃是为了给曾自己传达的,并且现要重新传达的所有律法赋予神性权威。如此一来,可诱导百姓对律法存敬畏之心而自发地顺从。 5:22 此外并没有添别的话:神对以色列百姓只是亲口说了所有律法的基础,即具有宪法性质的十诫,除此之外的律法则藉着中保摩西传达给百姓。 写在两块石版上:对圣经与希伯来人而言,数字“2”意味着证据或确实性。故,这句话暗示了十诫之约的普遍见证性及完全性。 5:23 火焰烧山:此火并不是可燃烧其它东西的自然之火,而是只有形象的超自然之火,就像是何烈山荆棘树上的火(出3:2,3)。 首领和长老:首领是各支派的领袖,各有一名,长老则是年高德重之人,为数较多(出24:9;民11:16)。因此,他们是百姓实质性的代表,意指整个以色列(21:6,圣经中的长老职分)。 5:24-26 神的显现与人的恐惧:生动地描绘了因神在赐下律法时所彰显的极其大而可畏的威严与荣耀及声音,以色列百姓所感到的巨大恐惧与震惊。自从亚当堕落食下禁果并因其罪而惧怕神藏在树荫之下起(创3:7-10),对“凡有血气者”而言,神的显现是如同死亡一般令人恐惧的事。然而,若说人有一条唯一的道路,可从这种本源性的恐惧与罪孽得到完全的自由,而坦然无惧地进到神的面前,那就是我们圣徒永远的中保耶稣基督(约14:6;弗3:12;来10:19)。 5:27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摩西的中保事工是基于神的旨意,而并非基于百姓的协议与他们的邀请。因为,旧约时代的所有中保都是新约时代耶稣基督的模型,而耶稣基督的中保事工则以亘古之前三位一体神的旨意为根据。 5:28-33 律法的神性起源:正如保罗为了福音事工而有力辩护了自己的使徒职分一样,摩西也对新一代的以色列反复强调了自己的中保职分。这是为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说的并非只是以色列的政治领袖摩西的话,乃是代神而言的中保之话这一事实。即,使他们领会到自己作为神人所公认的以色列之惟一中保,所传的教训就是神的旨意和律法。这样,可促使以色列百姓对摩西所教导的律法存敬畏之心听从顺服而得到祝福。 5:29 惟原他们存这样的心:在神面前总要持守以恐惧震惊的心甘愿顺服所有话语的心志。这也是今日的所有圣徒对待神话语时所当持有的心态。 祷读: 申命记第6章 《申命记》第6章 6:2 敬畏神,谨守祂的律例、诫命,个人可享长寿,国家可享福祉。 6:3 “流奶与蜜之地”形容迦南地的富庶,与以色列人现居的旷野成强烈对比。 6:4 本节为旧约的精义(太22:37-39)。耶和华是独一真神,乃基督信仰中最基本的信仰(13:1-3)。在希伯来文旧约中,本节以shema一字开始,意即“听哪”。犹太人以此为他们的信经,须加背诵。在他们的公祷书中有“shema”一篇(恭听篇),包括了本章4-9节;11:13-21及《民数记》15:37-41。“恭听篇”中强调一神信仰。虔信的人按照字面实行摩西的吩咐,每日将“恭听篇”一早一晚诵读两次(6:7的“躺下”和“起来”)。 6:5 “爱”是《申命记》的一个重要主题。本书先宣告神对祂子民的爱,然后吩咐神的子民应该全心全意爱神,同时对本地的寄居者也要“怜爱”(10:19)。主基督把这些命令综合起来,成为一条“第一且是最大的”诫命。“心”在希伯来人思想中是行为之本(参箴4:23),也是智慧的主体,因此主耶稣在“尽心、尽性、尽力”爱神之外,添上了“尽意(智)”。 6:8 被掳到巴比伦归来后,许多以色列人直解这节经文的意义,把经文写在皮卷上,放在皮制的小匣子内,一个绑在臂上,一个系在额上(太23:5),去参加早祷。写的经文除了《恭听篇》外,还包括《出埃及记》13:1-10,11-16。又把经文匣挂在门框上。主耶稣告诉门徒不要效法这种徒具形式而无实质的行为。8-9两节的主旨是要人把神的话深铭心际,实行祂的教训。 6:10 神给人的预备丰富且美好,无论是居住,是饮食,均非人所建造、供应。故人应时刻纪念看顾他的神。 6:13 主耶稣曾用这句经文抵挡魔鬼的引诱(太4:10)。祂击败魔鬼所用的经文全部来自《申命记》(16节;8:3)。 6:16 《马太福音》4:6记载撒但第二次试探主耶稣,叫祂从圣殿顶上跳下去;耶稣引用此处经文答复。因耶稣乃神子,毋需象以色列人在玛撒那样,要靠神迹来证明祂真是神。玛撒的事见《出埃及记》17章。 6:25 “义”是就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关系而言;要是这种关系能照神所吩咐的在日常生活上保持“正当”,神就赐福,保全生命,常得好处(24节)。 祷读: 申命记第7章 《申命记》第7章 7:3 婚姻关系可引入对别神的敬拜,把迦南异教风俗带进以色列人社会中,成为日后的祸根,参《出埃及记》34:16。禁婚只限嫁娶迦南人,纯属宗教原因。以色列人可娶其他民族的女子为妻,只要后者愿意归化(21:10-13)。以前在国内家庭教会中,我们老牧师不允许信徒与不信的人谈恋爱,长期以来,很多人,特别是姊妹都单身了,因为无论什么地方,教会都是男的多,女的少,后来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放宽为可以与不信的谈恋爱,但结婚时,另一方必须受洗归入主,解决了单身太多的问题,但很多人,为了婚姻假装信主,婚后不能同负一轭,最后又以离婚为结局。所以我理解神对以色列人的要求,为的是保持我们纯洁的信仰和圣洁的生活。 7:5 “柱像”指石柱制成的神像;“木偶”指木制的迦南女神亚舍拉的像。“雕刻的偶像”指一般的偶像。 7:6 以色列人要长保为圣洁的民,必须和异教及其风俗完全隔离(3节)。神与祂子民的关系在本节有动人的描写:1,作圣洁的民;2,蒙拣选;3,完全属于神(“特作自己的子民”)。今天的信徒也是神从世上万民中拣选出来的儿女。神赐以色列人律法,给今天的信徒圣洁的话语和训诲,都是为了保持这关系,也让祂所爱的儿女能在生命中活出这关系来。 7:8 神就是爱,祂因爱而信实、守约、施恩。祂赐人立约的应许,因为祂爱人。爱是祂的本性,这大爱具体实现在祂与人的立约中。祂爱以色列人不是因为人数多,或是有什么美德(9:4-6)。这两样以色列人都没有。祂爱祂手造的人类(3:16),人因此也应爱祂,守祂的诫命。 7:10 每一个作恶的个人都会受到刑罚,决不拖延。“当面”所强调的是一个个的人。 7:13-14 人与牲畜生育的能力、大地供给五谷新酒和油的能力,不是来自巴力或是木偶亚舍拉女神,而是神所赐的福气。 7:15 以色列人在多恶疾的埃及经历过的病症不会再临到他们。遵守神所定的生活规范和道德原则,一定身心均健,百病远离。 7:20 “黄蜂”的希伯来文为sirah,只见于旧约与赶走巴勒斯坦原居民有关的三处经文中(本节及出23:28;书24:12),意思难确定。但在希腊文中此字有个相等的字oistros,义为牛虻,一种叫人发疯、癫狂的虫。因此“黄蜂”固然可指真正的黄蜂,也可指神在以色列敌人中引起惶恐,使之席不安枕(参23节),象记载在《出埃及记》和《约书亚记》的事一样。 7:22 要是立刻将敌人全部赶出,土地荒芜,容易滋生野兽。此事可以按照以色列人口逐渐增长的速度来一步步执行,直到足够住满全境为止。 这说明了迦南地的异族何以后来并未完全赶尽。留下一些异族也可以考验以色列人对神的信心坚守到什么程度(士2:20)。 7:26 与当毁灭之物接触的人,会成为被毁灭的对象。这些可憎之物也不可带进家里。信徒今天也应留意,别把偶像等等当毁灭的东西拿来装饰房屋;旅行各地,不难见到雕刻的偶像、与迷信有关的符咒图像,作成纪念品发售,最好勿购来作小摆设。 祷读: 申命记第8章 《申命记》第8章 8:1 谨守遵行神的诫命,这并不单单是祝福的问题,乃是关乎生死的问题。他们的父辈因不顺服而在旷野40年间被除灭净尽的事实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8:2-6 在旷野流浪40年的目的:叙述了40年的旷野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即,旷野40年,而是养育以色列百姓使之配作神儿女的磨练过程。同时,藉着此番磨练过程,使之学会在逆境与苦难中单单依靠神,并认识到只有神的话语才是生命的真理。摩西晓谕以色列百姓这种真理就是神之慈爱。 8:2 试验你:并非出于恶意使人掉进陷阱的试探(temptation),而是为了使人领悟真理并最终得到祝福(16节)出于善意的考试(test)(创22:1)。 8:3 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暗示吗哪并非自然产物,乃是神以大能特别供给的全新的一种食品。 人……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句话并不单单与人的属灵生命相关,并且也与肉体的生命相关。一般而言,人需要用粮食来维持肉体的生命,但即使是没有粮食,只要神愿意,就能够用吗哪等“神口里所出的某些存在”来维持人的生命。因此,这句话教训了人所当真正盼望期待的是什么。基督因饥饿受撒但诱惑之时,正是用这句话来回答的(太4:4;路4:4),这就生动地教导我们甚至每时每刻的粮食都在神的掌管之下(太6:11;路11:3)。 8:5 好象人管教儿子一样:以色列百姓之所以在旷野经历了40年苦难与逆境,是因神以为父之心为了百姓的益处而加诸“爱的鞭打”(来12:5-11)。故,这里的管教并不单单是惩罚,而是以顺服话语为目标的所有教育过程。 8:7-10 富饶的应许之地:这一段经文为了比较以色列百姓所漂流40年的荒芜而贫瘠的旷野生活环境,再一次描绘了迦南地富饶而美好的生活环境(6:10,11;7:13-15)。摩西强调拥有①丰富的水源(7节);②丰富的农作物(8节);③丰富的矿物质(9节)的迦南地,若与大都是沙漠地带的近东其它地区相比,实在是流奶与蜜的神之应许之地。摩西欲藉此①使即将征服迦南的以色列百姓鼓起希望与勇气;②同时也颂赞照着所立之约将此地赐给他们的神之大恩典。 8:11-18 在富饶中依然督促谨慎的摩西:摩西在说明迦南地的富饶之后,马上警戒以色列百姓不可因醉心于那地的富足,以致连将神也遗忘掉。人因物质生活的富足稍有余裕,就容易陷进懒惰与放纵,最终恐怕会掉进提倡物质万能的骄傲之座。 8:15 火蛇: 此蛇带有巨毒,若被其吮伤就会感到被火烧般的痛苦,故称为“火蛇”。似乎是指常见于古代近东沙漠的角蝰。 蝎子:与火蛇一起成为旷野的危险。蝎子广泛地栖息在近东沙漠地带,仅巴勒斯坦地区,其种类也达10余种。甚至足以被称为“蝎子口”。 8:16 叫你终久享福:这是神藉着许多逆境试验圣徒的目的。这与起初以甜美的话语诱惑圣徒,终久却使其灭亡的撒但之作为,有本质上的区别。 8:17-18 意指在迦南地得享富饶时,不要忘记赐下货财的神,而将荣耀归给神。这些话语教训圣徒当以何等心态对待财物。 是我力量、我能力:用重复手法表现了骄傲之人的心态,他们将自己拥有的金钱、地位、名誉等都归功于自己,错认为这些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这种行为抢夺了万物的创造主、主权者神的荣耀,是决不能容许的败坏。 因为得财物的力量是他给你的:得财富的所有力量皆出于神的事实:①意味着所有财物都是神的,人只是管理那些财物的管家;②暗示所有财物都当为了神的良善旨意与荣耀而善加使用。 8:19-20 神之所以按着所立之约将迦南地赐给以色列百姓,并使他们得享那地的富饶,是为了使他们更加殷勤地服侍立约之神耶和华,过将荣耀归给神的生活。摩西反复警告他们,若他们违背与神所立的约,陷入那地偶像崇拜罪,他们也将会悲惨地被驱逐出那地,如同那些被他们所赶逐的迦南人一样。 祷读: 申命记第10章 《申命记》第10章 10:1 这个盛有两块法版的“木柜”,又名约柜,放在会幕的至圣所里,是神的宝座或脚凳。列王时代,约柜是神与以色列人的王大卫立约的记号(看撒下6:12-15;7:1-3)。 10:3 皂荚木质坚硬,呈橙黄色,今仍见于巴勒斯坦沙漠地带。 10:4 此处所记摩西再上西奈山领法版的事,与《出埃及记》34章所记在次序上有出入。《申命记》的体例为往事的忆述,有重复,也不一定依时间先后次序;但确为极具历史真实性的文献,帮助读者更明白以前各书记载的史事和神的话语。 10:6-9 这四节是插在5与10节中间的一个注释,提供有关约柜、照料约柜的利未人,以及第一位祭司亚伦的历史资料。 10:6 比罗比尼亚干又名亚干井,确切位置不详,有人认为即加低斯北15公里的艾伯伦。摩西拉的位置不详,《民数记》20:22-28记载亚伦死在何珥山顶上。可能何珥山又名摩西拉。 10:7 谷歌大可能就是曷哈及甲(民33:32)。确切地点不详。 10:9 一家的产业,代代相传,赖以为生。利未人世代侍奉耶和华神。他们在神前的侍奉便是他们的生计。参《民数记》18:20-24。耶和华因此是他们的产业。 10:12 在9章和本章前半所讲的历史背景上,产生了以色列民应遵守的道德与行为的诫命和律例。神要祂的子民遵守的就是这些,这也是得福之道。“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归纳本书所提答案计有:1,敬畏神(5:29;6:13);2,凡吩咐的都当遵行(5:33);3,侍奉神;4,要尽心、尽性、尽力爱神(6:5)。 10:16 “将心里的污秽除掉”,原文是“为心施割礼”。“割礼”为以色列民与神立约在身体上记号(创17:9-14),以色列人须受割礼始为社会正式成员;也必须有内心的改变,把违背神的意向从心里铲除,才能全心全意把自己归给神,成为圣洁的子民。 10:17 “万神之神、万主之主”意即最高的主宰,为极其尊敬的称呼,不是说在祂之下还有神。摩西要让以色列人知道,与他们立约的“耶和华”不象当时其他民族敬奉的神祇,只属于一族一国;耶和华是全宇宙的主宰(14节),高超过一切,是掌握全世界历史的唯一的主。祂“大有能力”、“至大”、“可畏”、“不以貌取人”,而且“公正”(“不受贿赂”)。 10:18-19 “孤儿寡妇”和“寄居的”是社会上贫弱的一群,容易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受到强者的欺凌。神是爱全人类的主,祂怜爱这些人,并为他们主持正义。 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寄人篱下,受过被欺压之苦,应该照顾寄居的人,当然也包括无依无靠的孤儿与寡妇。 10:20 6:13列举了三种人与神关系:敬畏神、侍奉祂、指祂的名起誓(意为承认耶和华为最高无上的倚靠)。本节增加了第四项:专靠祂。“专靠”的原文有“忠于神”和“爱神”的意思。要象妻子对丈夫般忠于神并爱祂。 10:22 “七十”表示完整,说明以色列人的祖先都下到埃及,在那里寄居。“如同天上的星”。 祷读: 申命记第11章 《申命记》第11章 11:1 本节乃10:12以后所讲各事的结语,要以色列人爱神、遵行祂的诫命。 11:2 看见神伟大的工作的是现在听摩西讲解律法的人,不是将来的一代;也不是过去的一代(5:3)。神是与现在这一代人重申前约。祂照顾、带领,也管教眼前这一代的人。这些百姓中,有很多在四十年前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已经出生,不过上一代犯罪时,他们年纪很小,不到二十岁(民14:29-34)。可是他们都曾目睹 3-6节所记神大能的作为。 11:6 地开口吞下可拉一党的事见《民数记》16章。“活物”包括人和牲畜(参创7:4,23)。 11:8-9 “诫命”在此指全部律法,故译为“一切诫命”。神对列祖应许是否实现系于以色列人能否遵守神吩咐的话。 11:10 “用脚浇灌”指用人力和水车之类须靠脚来踏的灌溉设备,为田地供水。可能暗喻当日在埃及非常劳苦,与巴勒斯坦的情形大大不同。这里农田丰收,毋须常赖人力;神按时供应雨水,亲自浇灌。 11:14 “秋雨春雨”亦作“早雨晚雨”。巴勒斯坦地的秋雨是在阳历十至十一月间,春雨在三至四月间。秋雨时播麦种,春雨时收割。从农作时序来说,秋雨是早雨,春雨是晚雨。这一早一晚的雨为雨季的开始和终结。雨季开始,夏天的干旱消除,农地可以耕种;雨季将结束而夏季刚开始时,春回大地,原野一片碧绿,牲畜有了饲料(15节)。 11:16 按时降雨的是照顾以色列人的神,因祂掌管自然和万有,不是迦南人所迷信的假神巴力。人不可偏离正道去拜偶像;神可以使天不降雨,虽在美地也可灭亡(17节)。 11:24 “脚”是权力的象征。被踏在脚下表示征服(参诗110:1)。以色列人脚掌踏过之地,便取得所有权。“旷野”指巴勒斯坦南端的界限,包括南地和西奈半岛。黎巴嫩为北方边界。伯拉大河即今幼发拉底河,为东方边界。西海乃今地中海,为西方边界。到所罗门时代,这广大土地才为以色列人所取得。 11:29 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是位于示剑城南北的两座高峰,海拔达九百公尺(27章;书8:33)。分别在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宣布的祝福与咒诅,内容载27和28章中。 解经家相信此二山的位置和状况与祝福及咒诅有象征性关系。基利心山在示剑之南,属右手的一边,为福气所在;以巴路山在示剑之北,属左手一边,为祸患所在。而且基利心山林木茂盛,以巴路山则牛山濯濯;茂盛是福,荒凉乃祸。 11:30 “日落之处”指西面。“约旦河那边”指约旦河西岸的迦南地。“吉甲”:圣经学者相信迦南地有两个吉甲,一在约旦河西与耶利哥城相对,是以色列人过河后安营驻扎和行割礼仪式的地方;一在迦南中部、示剑附近。这里的吉甲指后者。 11:31 本章最后二节指出现在讲解律法乃为入迦南作准备,以色列人到那里以后必须谨守遵行。 祷读: 申命记第12章 《申命记》第12章 12:1 本章至26章是《申命记》中详细解释律法的部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七组:第一组自12:1至14:21,讲祭祀和敬拜仪式,如何保持洁净和纯一。第二组自14:22至16:17,讲定期应守的节期、规例与义务。第三组自16:18至18:22,讲神治政体中的职位与职责,以及以色列人应尽的义务。第四组自19:1至21:9,讲战争、仇杀与死亡。第五组自21:10至22:30,讲家庭关系。第六组自23:1-25:19,讲圣洁与公道。第七组为26:1-15,讲初熟土产和什一奉献。 圣经学者指出这七组先后次序的安排,和律法核心的十条诫命有相当程度的配合。第一组配合第一至第三诫;第二组配合第四诫;第三组配合第五诫;第四组配合第六诫;第五组配合第七诫。但到后来这种配合便不十分明显,而且各组的范围也非绝对配合,界线常常不分明。例如第六组有关婚姻和子女的条例(25:5-12)应和第五组的婚姻条例(22:13)放在一道,但现在却分别放在两组中。 12:5 迦南人的偶像遍地,为防止以色列人偏离正道去敬拜偶像,摩西指出只可在一个中心的地点敬拜神。旷野时期,会幕是中心。进迦南后,会幕先设在示罗,但为临时措施。“立为祂名的居所”应设在神所选择之地(11节),这地就是耶路撒冷(看王上8:16;14:21)。所罗门王就在这城建造圣殿(代下3:1)。 12:6 选择一地立为神的居所,目的是百姓可以在那里献祭,信仰生活有个中心。“燔祭”是除了祭牲的皮以外全部献给神的祭。“还愿祭”为许愿得偿而献的祭(参士11:30,39);“甘心祭”指的范围颇广,可以包括燔祭与平安祭,但与还愿祭不同。 本节另一较清楚的译法可为:“要将你们的燔祭和别的祭物,你们什一的献礼和特别的献物,你们的还愿祭,还有自愿献的祭,以及牛羊中头生的,都奉到那里。” 12:8 以色列人在旷野和后来的征战生活中,无法完全遵行献祭的规定;而在道德生活上,各人行自以为正的事,可资訾议的地方甚多。摩西在这里训示百姓,到了新土,决不可再如此。他着重解释的是律法中道德层面的要义。 12:9 “安息”是以色列人到达迦南后定居下来的状况,不只和平安定,不受仇敌威胁,而且可以环绕神的居所,建立起一个以耶和华神为中心的单一大民族。 12:12 “欢乐”来自神的祝福,要成为以色列人在迦南安居后的享受(7,18)。 12:13 以色列人只可以在选定的中心献祭,不可象迦南人那样,到处都是拜偶像的祭坛。 12:15 在古代以色列社会中,宰牲就是献祭;献祭杀牲,把血洒在祭坛,肉则供食用(参撒上14章)。既然规定献祭只可以在一个中心的圣所中举行,百姓到了迦南,分散居住,很难依例办事。这里把宰牲和献祭分开,可以独立处理,这样就不涉及礼仪上洁与不洁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吃肉。 12:16 关于不可吃血的例,看《创世记》9:4;《利未记》17:11。此处虽仍禁止吃血,因为血是生命,属于神,但不限把血献在祭坛上,可以象倒水一样倒在地上。 12:17 以色列人有三种什一奉献(参利27:30),这里讲的属第二种,是在节期庆典中所献,献的人可以享受所献的东西。 12:18 “仆婢”也是家中一分子,可以一同守逾越节(出12:44)。男的有权接受割礼(创17:27)。 12:20 宰杀牲畜为了食用,可以在任何地方为之。若是为了祭祀,必须带到会幕或圣殿那里。 12:26 “分别为圣之物”:不全是祭牲,可能包括各种带到圣所的礼物,例如什一奉献,初熟之物等等(参利22章)。 12:30 “访问”:为了信仰的缘故去求问。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后,可能会想知道当地人祭祀的习俗,跟着去学习模仿。 12:31 把子女当作祭物献神,在主前二千年时已见于巴勒斯坦异教信仰中。犹大国亚哈斯和玛拿西作王时,仿行人祭恶俗,到约西亚作王时才予铲除(王下23:10)。 祷读: 申命记第13章 《申命记》第13章 13:1-5 指出要警戒,粉碎来自假先知的诱惑。不论他有没有行神迹奇事,只要说出违背纯洁耶和华信仰的人都是假先知,故当敌挡他们诱惑,断然清除他们。这表明,在基督教信仰中,神迹奇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荣耀神。因为不符合耶和华信仰的所有“神迹奇事”最终只是撒但的所为。 13:1 作梦的:指主张自己所作的梦是从神而来的特别启示,藉着那梦预言未来之妻的人(亚10:2)。 13:3 神的试验与撒但的试探全然不同。撒但的试探在人的内心勾起犯罪的冲动,目的在于诱惑人使其陷入网罗;但神试验人则是熬炼自己百姓的爱之教育过程,目的是终使其坚立在信心之上(创22:1,何谓试验?)。 13:5在神治理之下的神政国家以色列社会,违背耶和华信仰就要“死亡”。这样的措施是为要预防因假先知的诱惑而急速毁掉整个以色列的可怕后果。 13:6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以色列祖先藉着启示所认识并立约的神只有耶和华神。故,这句话指与列祖所立的约并从埃及拯救以色列的耶和华神之外的一切外邦偶像。 13:7-10 警告一丝一毫也不可同情煽动人拜偶像的诱惑者,并详细论及了处罚他们的行刑方法。以色列社会的审判制度是,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证人才能判其有罪(19:15),审议结果,若将被告人判处死刑,就规定证人先举石打罪人,之后周围的众人一起拿石头打死他(17:6,7)。这种处罚规定似乎过于残酷,但也明确表明了离弃救赎主耶和华而去拜假偶像的行为在神面前是何等可憎的罪孽。并且,此规定也清楚地暗示了信仰耶和华的行为与拜偶像的行为之间没有任何相交点,是生命与死亡的抉择。 13:10 要用石头打死:对试图破坏以耶和华信仰为中心之共同体的人,采用了“用石头打死的刑法”。其理由是为了藉着公开而共同地执行死刑来引起其它人的警觉,防止再次发生同样的罪恶,且为了晓谕人们,为了保存共同体的纯洁性,就当从共同体中断然除去阻碍此目标的罪恶要素。 13:12-18 城邑的共同罪孽:本文记录了若以色列当中的一个城邑因陷入诱惑者的诡计而全城陷进偶像崇拜罪时当如何处治那城的方案。那时,正如以色列已歼灭的迦南诸城一样,不仅要杀城中的居民,甚至要彻底除灭牲畜与财产。这样的规定表明了①蒙神恩典而得以救赎的以色列,离弃那位神而追随其它偶像是何等可怕而重大的罪恶;②在预表天国的应许之地迦南,决不容忍任何罪的因素得以存在(11:9,流奶与蜜之地)。 13:13 匪类:指“无价值的邪恶之子”(士19:22)或“不敬虔的不法之子”(帖后2:3)。 13:14 就要探听、查究、细细的访问:接近原文的意思是“勤奋地“或彻底地调查、追踪、寻问。三次重复使用意义相近的动词是为了强调,与偶像崇拜罪的严重性及其处罚的重要性,决不听信风闻,必充分、慎重且公正,彻底地调查、处置。 13:15-17 用刀杀……用火烧尽:对拜偶像的城邑,不仅要杀拜偶像者本人,甚至要彻底灭尽城中的幼童与牲畜及家产。因为罪恶,尤其是像偶像崇拜这种忘恩负义而可憎的罪恶,只有如此彻底地进行惩罚才能满足神的公义。以色列百姓背叛从埃及为奴之地救赎自己的救赎主神而去膜拜神所最厌恶之偶像的行为是何等不可饶恕的可憎行为。 祷读: 申命记第14章 《申命记》第14章 14:1 “用刀划身”和“额上剃光”,都是迦南人的异教风俗(看王上18:28)。以色列参加这种敬拜偶像的仪式,是犯罪悖逆的行为。 14:3 “可憎之物”指宗教上不洁净的生物。这些动物不可以吃,也不可以拿来献祭。订立这些条例是不让以色列人和神认为礼仪上不洁之物接触,自觉地学习神的圣洁,成为祂圣洁的子民。本章所记与《利未记》11章相同。 14:21 “自死的”所以不能吃,是因为死的动物的血没有除去,吃了违反不准吃血的条例(利17:11)。关于“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是迦南地拜偶像的风俗,带有一些魔法和咒诅。 14:22 本节至16:17是有关个人义务和守节期的定例,包括什一奉献、债务的豁免、奴隶的释放、头生的归神为圣,以及上圣所守节等等生活中定期应履行的责任,因此放在一道来讲。什一奉献历史甚久,《创世记》28:22和《利未记》27章都记有此事。本章22-29节所述可以概括为:1,田地每年所出的取出十分之一,带到圣所,把其中大部分供给侍奉神的利未人;2,把剩下的在那里和家人共享。这二项都是一年一次节期中的什一奉献。3,每隔三年,那一年的出产的十分之一,要储存开分给利未人和贫苦的人,包括孤儿、寡妇与寄居者。这可能是一种募集的什一之捐。也可能就是每年的捐献到第三年另一种用途:周济贫民。(参利27:30)。 14:24 以色列人定居之后,住的地方分散,距离敬拜的中心太远,不方便把田地畜牧所产带去奉献,此处规定可以换成现金,方便携带。但到了圣所,必须用以购回食物和饮料,在那里一同欢乐。 “银子”为当日交易用的媒介,“将银子包起来,拿在手中”,依稀可见中国人当年用银两交易的情景。 祷读: 申命记第15章 《申命记》第15章 15:1 “七年末一年”为安息年(利25:2-7)。以色列人是迦南永久居民,外邦人为寄居者。在安息年,本国人的债项要全部豁免,外国人不获此例保障(3节)。这大概是因为外国人只是暂居性质,不属社会基本成员,即令耕种土地,也不须受第七年停止耕种的限制,应有力量还债。 《利未记》25:2-7所记安息年的条例,只限农耕地,到第七年须停止耕耘,除劳作者可获休息外,贫苦寄居者也可得粮食。本章将此例适用到债项上。可能靠田地收入维生的贫苦本国人,一旦停耕,会无力还债,才延伸此例。 15:3 从14:21可以知道“外邦人”与“寄居的”有别。“外邦人”只是在以色列境内暂住,或者经营生意的人,不属社会基本成员,也不在接受救济之列。借钱给外国人,虽在豁免年亦可追讨。 15:4 “你们中间没有穷人”与7节所说应帮补穷乏的人对照来看,好象矛盾。既已无穷人何须周济?本节所强调的是“听从”和“谨守”神的命令。要是大家能遵行豁免年的定例,生活上有困难的同胞因为获得债项的豁免,贫富可以调剂。施者蒙福,受者也得福(5节)。 15:9 为富而不仁,对穷乏而有需要的人不施援手,乃发自心中的恶念,故为罪。 15:11 摩西律法不单只提出行为规范和社会运作的体制,还教导比制度更重要也更基本的伦理原则,用爱心与怜悯待人接物。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好,法制如何健全,总有人会遇到生活中的挫折。人生道途坎坷,需人扶持帮助。这里教导人应慷慨,为他人纾贫解困。主耶稣在世的时候,就曾用这里的话,要人在关心贫苦之外,更应培育爱人的基本精神(太26:11)。 15:12 本节至18节为释奴婢的条例,是《出埃及记》21:2-6的同一条例的修订,包括希伯来妇女可以享有与男人同等地位;供给被释的奴婢独立生活所需(13-14节)。此外,还有对孤苦无依的人给予人道的关怀与照顾(18节;14:27,29等)。这些修订的目的是使律法的条例能适应入住迦南后的新环境。 这里提到希伯来奴隶。18节说明奴工的地位和雇工不同。希伯来人一词在此与以色列人同义。此处仍用“希伯来人”或因这个法例引自《出埃及记》,故未予更改。旧例只提希伯来男人,现在加了“希伯来女人”,可见妇女地位已有改善。 15:16 奴婢愿意继续留下的条例,看《出埃及记》21:5-6。在耳朵上钻孔,也许可以系上耳牌,标明奴婢的地位和所属主人。 15:18 “比雇工的工价多加一倍”有两种解释:1,养奴仆的代价只要雇工工价的一半;2,奴仆服侍六年等于雇工的工价的两倍,或“奴仆以比雇工多一倍的努力服侍你六年”。第二说较近。正因为如此,主人应在第七年准他自由。 15:20 《出埃及记》22:30规定,头生的牛羊,在出生后第八天要献给神。但若住地距敬拜的中心太远,便难办到。现在规定一年之中任何时间都可以去;但似乎属意与献什一的事同时举行,也许在住棚节。 15:21 祭牲必须是没有残疾的。 祷读: 申命记第16章 《申命记》第16章 16:1 关于以色列的节期,可看《利未记》书中的“节期”。本节至8节有关逾越节的例,看《出埃及记》12:1-28;13:1-16。 “亚笔月”等于今阳历三、四月间,为以色列人所用宗教历法一年的开始。他们在这个月十四日晚上吃逾越的羊羔,当夜出埃及。以后就在每年此日守逾越节。 16:7 “回到你的帐棚”:以色列人来到敬拜的中心庆祝,在四周扎营居住。“帐棚”可以指这种临时居所。 16:8 逾越节只有一天,接上就是无酵节(正月十五日开始),一共七天,当作一个节期来庆祝,而以第七日的“严肃会”为结束;因此“严肃会”也可译为“闭幕会”或“结束的圣会”。 16:9 “七七节”从亚笔月16号算起,这也是“开镰收割禾稼时”。从开始收割到七七节中间一共有七个星期,给全民有充分时间把应献之物带到敬拜的中心,全国同时欢庆。这个节期只有一天,新约称此节为五旬节。 16:13 以色列人要守的节期共有七个,都在宗教历(以尼散月为正月的历法)的头七个月内举行。其中最重要的为逾越节、七七节和住棚节。 “住棚节”又名“收藏节”,守节时要住在用树枝搭的帐棚中,从第七个月的十五日开始,为期七天。参《利未记》23:34。 在这三大节,以色列的男丁都要到敬拜的中心,也就是后来的耶路撒冷圣殿守节。 16:18 本节至18:22为有关以色列人行政体制设立的规定,例如审判官、王、祭司及先知等。各城须设立审判官和协助他的官长。做审判官的人应守三个原则:1,不屈枉正直(出23:6);2,勿看外貌(箴24:23);3,不可受贿(出23:8)。总的目标是做到“至公至义”(20节)。 16:21 “木偶”指迦南女神亚舍拉的木柱像。 16:22 “柱像”指男神巴力的石柱像。 祷读: 申命记第17章 《申命记》第17章 17:1 这是一般献祭的例,可与15:21同看。《出埃及记》20:20所载同一条例中无“恶病”字样,当为摩西讲解时加以说明的结果。完全的才可以代赎有罪与不完全的人。 17:3 4:19已警告不可膜拜神所造的作记号、定节令的星体,现在重申此禁制,切勿效法异教行可憎之事。参王下17:16;21:3;耶8:2。如果发现有人果真拜邪神,按通奸罪处死;因敬奉别神违背了人与神所立的约(耶2:2;3:1-5)。 17:5 用石头打死为以色列人一种普通的死刑。受刑的人给拉到城外,绑在架子上。判处此刑要有两个以上的证人。行刑时,证人先动手,拿大石头打在犯人头上,然后各人拿石头掷在垂死的人身上。 17:12 审判的权柄在神手里(1:12),法官代表神在地上执行公义(参罗13:1-2)。不服判决等于藐视神,须处死。祭司、利未人因为懂律法,所以也担任司法的工作(8-11节)。 17:14 摩西预见到百姓进了迦南地以后,会要求立王来管治他们(撒上8:4-5),以取代士师治国的制度。因为这是他族他国的体制。摩西乃设下了以色列人自己立王的规章。这些规章,除了不可让百姓回埃及一项,后来全未遵守;特别是所罗门作王时,既大添马匹,多积金银,又广置妃嫔(王上4:26;11:1-4)。“百姓回埃及”有人认为指用以色列的奴隶去交换埃及的马匹,也有人说是与埃及结盟来增加国威。这可从以赛亚的责备的话(赛30:1-7;31:1-3)得到佐证。摩西在埃及法老宫中长大,熟悉当日中东各国王朝生活的侈糜腐败,应能有此预见,及时作出警告。 17:18 一个国家好的称职的统治者,消极方面不可骄奢淫逸(16-17节);积极方面,必须谨守神的道,谦恭学习。这里规定作王的人必须置备这部律法书,终生诵读,来确保他个人不受引诱,秉公处理政务,国中长治久安(19-20节)。 从本节可知在圣所中保存有一部律法书。当时尚无印刷设备,一切均赖人手抄录。祭司、利未人负有保存律法和教导律法的责任。 祷读: 申命记第18章 《申命记》第18章 18:1 “祭司”是亚伦的后裔,亚伦也属利未支派,是祭司之祖,他的子孙专责担任会幕、圣殿祭祀的工作。亚伦为大祭司,他的后裔中每一代的长子继承其职。利未人是祭司的辅助。祭司和利未人因为分别为圣侍奉神,都不能拥有土地,只给了他们一些城邑和四围的郊野居住,但可以享受百姓的什一奉献和部分祭物。 18:2 “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是比喻的说法,意为百姓向耶和华所献的是利未人生活的来源。 18:8 利未人在会幕、圣殿中侍奉,应该享有平等的权益,若有人把在自己的城中继承家庭的产业出卖,所得不可计算在内。 18:10 此处详细列出迦南地普遍存在的各种邪术与迷信。古时的人靠邪术求神问卜来测吉凶,甚至一国是否出战也靠术士的观兆、占卜来决定。以色列人以耶和华为他们的神,是一切知识和预示的根源,祂透过摩西和继他担任先知的人向人说话,不许以色列人转向鬼神寻求趋吉避凶之道。 “使儿女经火”:“经火”是一种火祭,把儿女焚烧(从火中经过),献给偶像摩洛。“观兆”:可能指观看星象。“用法术的”:以法术示前途。“行邪术的”:用咒语施法。“用迷术的”:参《诗篇》58:4-5。“交鬼的”:鬼媒。“行巫术的”和交鬼之法并用(赛8:19)。“过阴的”:向亡魂问卜。把这些求神问卜的方法放在一道提出,所着重说明的是诸如此类的行为,要绝对从以色列人的生活中摒除。 18:15 这里指出先知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但并非规定要象祭司或审判官一样,设立一个固定的先知职务,来宣谕律法,为人代求。百姓在西奈山(何烈山)曾要求摩西替他们听神的声音来传话,现在摩西快要离世,但有一人会继续他做神的出口。这个责任一直有人继续下去。神所应许要兴起的这位先知,到了新约时代,最终应验在主耶稣身上,因为祂是那最后也最伟大的直接颁布神旨意和传神话语的先知。 18:21-22 从分辨真假先知的标准,可以明白先知的任务是预示将来,他所说的话里便含有将来会应验的必然性。因此一个人说了预言却不能应验,可以断定为假先知。但即使预言偶然得到应验,也不一定是真先知。真先知说的话所以能应验,因为他有勇气说神所吩咐的真话。人生世事的规律都藏在神的话语(命令、诫命、律例)中,遵行的必得福,违反的必贾祸(11:26)。 祷读: 申命记第19章 《申命记》第19章 19:2 分定三座城:律法规定应当从分给利未人的48座城邑中特意分别出六座来作为逃城(民35:6)。其中,摩西在约但河东已经选定了三座城,即“比悉”、“基列的拉末”以及“巴珊的哥兰”。在本节摩西吩咐要设立余下三座城,据书20:7的记录,它们是“加利利的基低斯”、“示剑”及“基列亚巴”(希伯仑)。 19:3 要将……地分为三段:指将迦南地平均分为三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中心部设立逃城。这是为了使逃亡者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为报血仇者所追赶上(6节),而得以逃到距离最近的逃城而采取的措施。 预备道路:据犹太人的传承,道宽当约14米左右,路边则立一个用大字写“逃城”的标志牌。 19:4-6 躲进逃城的条件:这里记录了可蒙逃城制度之惠者的条件。视逃城为圣地,以用来保护人权,确立公义并维持社会秩序而得到实质上的运用。因此,摩西律法限制了蒙惠对象的范围,亦即只有当人①在素无仇恨的情况下;②完全无心地无意之中杀了人之时,才能停留在逃城。倘若不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便是已藏身于逃城之内,也不能受到保护(11,12节)。 19:6 报血仇的:含有“偿还”、“赔偿”之意,可翻译为“偿还者”、“报仇者”。与死者最亲近的亲戚具有作为报仇者的权利和义务。逃城制度保护了在流人血者中误杀人者的生命,禁止了盲目性的复仇。亦即,此制度在杀人者与报仇者之间起仲裁作用,目的在于防止个人情感的介入,控制流无辜血的报仇行为。 19:7-10 执行逃城制度的时期与目的:叙述了执行逃城制度的时期、条件与目的。第一,执行时期和条件是待完成迦南征服大业之后,建立以色列百姓可以遵行摩西所指示的律法的社会条件成熟之时。第二,设立的目的在于防止流无幸之血。 19:11-13 防止滥用逃城:规定逃城绝不能成为蓄意杀人之徒的隐身处。若综合民35章,书20章所记录关于此事的逃城制度之律例来看,首先,发生杀人案的那城长老当派人去逃城逮捕藏身于逃城的杀人犯。之后,在城门当着众人之面,断定杀人者是否出于蓄意。若辩明他是无心失手而杀人,便会重新被送到逃城,在那里生活到大祭司去世之时。与此相反,若是判明蓄意杀了人,他便被处以死刑。此时,先由死者的亲人,即报血仇的先拿石头打那杀人犯,之后,众人一起拿石头打死杀人犯。藉此维持了以色列社会共同体的公义、秩序及纯洁性,并严重警告了罪恶。 19:14 不可挪移你邻舍的地界:在土地登记制度尚未发达的古代社会,境界标志即地界(箴22:28)等起了划分土地所有权的作用因此,任意挪移区分土地所有权的地界就是欺骗或抢夺邻人之财产的犯罪行为,故,律法根据第八诫与第十诫而严禁这种行为。 19:15-21 关于证人的律例:本文是基于第九诫的关于审判之证人的内容。规定至少有两名以上的证人说出一致的证词才能使罪成立,这是为了防止诬告或作伪证,以维持审判的公正性(17:6,7)。律法在个人性层次上强调上要无限地宽容,饶恕,但在社会性层次上则强调为了实现公义,维持秩序及防止犯罪,应当严格地执行法律。 19:15 作见证:圣经所说的“证人”并不是今日法律上的证人,而只是从第三者的立场客观地陈述自己所见所闻的人,并且他还负有为了处罚罪人而告发犯罪事实的控诉者的责任。 19:17 要站在……当时的祭司、并审判官面前:由此可知,关于伪证罪或诬告罪的案件是由中央圣所的大法庭来审理(17:8,9)。 19:21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指所谓“同害复仇法”。此语源自罗马成文法律“十二铜版法”。若说“血的复仇法”是处罚杀人行为的法律,“同害复仇法”则是处罚伤害身体之人的法律。耶稣超越了以恶报恶的逻辑,教导了以善报恶的“爱子牺牲之法”(太5:28-44)。亦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害复仇法,因基督的十字架精神就升华为“有人打右脸,连左脸也由他打”的爱仇敌之法。这种爱、牺牲与宽恕之法正是基督教的根本精神。 祷读: 申命记第20章 《申命记》第20章 20:1-4 祭司为了振奋参战者的士气而担负的作用:记录了祭司当使参战者鼓足勇气的内容。耶和华神成就与列祖所立之约,从强大的埃及引领出奴隶民族以色列鼓励,安慰他们。明确地教导他们,争战属于耶和华神(撒上17:47),其胜负并不为刀枪所左右,乃是凭是否信靠神之全能。 20:2 祭司:并非指单单担任祭司一职的普通祭司,乃是指像非尼哈一样随军争战的祭司(民31:6)。犹太拉比称他们为特地“为争战而受膏之人”,其职位仅次于大祭司。 20:5-9 关于免服兵役者的规定:据犹太学者说,只有当以色列为攻打远方之城而征兵时,才可以实行免服兵役的优惠政策,而在与迦南人争战时人则不能有所例外。总之,在发生战争时可以不参战的人都有以下几种:①建造房屋却尚未奉献的人(5节);②种葡萄园却尚未用所结果子的人(6节);③聘定了妻却尚未迎娶的人(7节)等。并且,干脆禁止胆小怕事之辈参加争战(8节)。总而言之,他们都是不能全身心投入耶和华之战的人。故他们被排除在争战之外。不论数字的多寡,以色列军队皆由完全自愿的人组成。这一事实明确地教训我们。第一,若要参加实现耶和华之公义的耶和华之战就当“完全委身”,第二,争战的胜败并不取决于军事力量,而单单在乎耶和华神的手。在这种意义上,保罗所说当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敌挡撒但的权势而“竭力争战”的信息(弗6:10-20)亦与本文一脉相承。 20:10-15 与一般族类争战时的律例:当以色列人与迦南人之外的一般族类争战时所当守的争战法如以下所记:①在宣告争战之前,首先定要提出和亲,以便和平占领那城(10节);②若对方接受和亲,以色列就要在对方上缴朝贡的条件下,休战得享和平(11节);③若对方拒绝和亲,就要与之争战,且要除尽城中的所有男丁。妇女、孩子、财物等可以取作掠物(12-14节)。 20:11 开了城:此行为表明他们无意争战且向往和平。据犹太学者的解释,此时为了建立和平,外邦城邑的居民即使是不受割礼,也要放弃拜偶像,在宗主权性契约之下献贡于以色列。 20:13 杀尽这城的男丁:?“男丁”指可以参战的成人。在古代社会,男子就是一个家庭、城邑及国家的代表,因此,这样的惩罚意味着完全灭绝一个族类。 20:16-18 与迦南人争战时的律例:此争战法特别适用于迦南人。然而,神命令以色列百姓,在与迦南人争战时不可像其它民族一样采用普通争战法(10-14),而是要彻底歼灭包括妇女与孩子的所有人。其理由如下:①迦南人早已因极度的堕落而召致灭亡,而且有可能给以色列百姓带来对纯洁的耶和华信仰有致命危险的偶像崇拜;②迦南地是神特选以立他圣洁神政国度之地,既是分别为圣的地,也是属灵天国之预表,决不能留下丝毫的罪恶因素。 20:19-20 这里所记录的战争伦理是要坚决杜绝由愤怒或血气所引起的鲁莽而蓄意性的破坏行为。比如说,滥砍对自己有益处的树木或任意堵住井口等行为。这就暗示了以色列所参与的争战决不能带有扩张领土或掠夺钱财的性质,只能具有维护耶和华信仰与审判罪恶城邑的性质。 20:20 用以修筑营垒:指用来轻易攻取有高墙坚门的要塞化城邑的攻城器具。 祷读: 申命记第21章 《申命记》第21章 21:2 直量到四围的城邑:这并不意味着杀人犯就在与死尸最近的城邑。只是,与死尸最相近的城邑,由被杀的尸体引起的不洁净必会最多,并且参与流血之罪的可能性也最浓厚,因此,有义务负上那杀人犯的罪责并除去。 21:3 未曾耕地,未曾负轭的:只有这样的母牛犊才能作代赎杀人犯之罪责的牺牲祭物,这意味着只有毫无瑕疵的代赎祭物才能洁净因杀人犯流血之罪所玷污的地或所玷污的百姓。这也预表着将来要为罪人作代赎祭物的耶稣基督(彼前2:22-25)。 21:4 流水:之所以将母牛犊牵到这种场所而杀的理由是,为要从以色列民族永远洗去被母牛犊之血所代赎之杀人犯的罪孽。未曾耕种的山谷:指靠人的能力无法耕种的险峻山谷。之所以在那里代杀人犯而打折母牛犊的颈项使其流血是为了,不使渗入地层的代赎之血因耕种那地而重新流露外面。打折母牛犊的颈项“流血”是赎罪必不可缺的要素(来9:22)。对流血玷污神所居住的圣洁之地迦南的罪,只有流那杀人者的血才能恢复圣洁。因此,流血牺牲的母牛犊代替了不为所知的杀人犯。这种仪式也包含着若捉住杀人犯,也必照样流其血的意义。 21:6 长老:长老的职分在以色列社会与历史中,与君王、先知、祭司等一起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长老就是一个社会德高望重的年长者。指在某一亲族、支派、地区社会的生活中有很大影响力的人。亦即,“长老“这一词不仅有年长者之意,还包括元老、智者、有识之士等含意;②长老的作用:以色列长老在百姓中起着多样的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治理百姓,若百姓之间有吵闹之事或纷争。就以审判官的身份施行公义。除此之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建立地域社会纲纪的诸般业务及重要的政治、宗教、司法性事务,有时甚至担当军事领袖的作用(书8:10;撒上4:3)。并且,长老在商业往来中起证人的作用,还参与了选择国君的过程。长综上所述,以色列的长老是以色列社会的中心人物 。 21:10-14 娶被掳女子为妻的法律:这是以色列百姓娶被掳女子为妻之时必须遵行的律例。 21:11 要娶他为妻:但是,绝对禁止娶迦南女子(7:3)。迦南人因拜偶像的不可挽回之罪,是当彻底灭绝的对象(20:16)。 21:12-13 被掳女子的洁净仪式包含着彻底清理自己过去的生活习惯,进入以色列共同体开始新生活的含意。 21:16 把产业分给儿子承受的时候:是“使儿子继承遗产之时”。此时,家长藉着遗言处理了财产,不能随从私己的感情与偏见,要根据当时的律法与习俗,公正地分配遗产。亦即,无视个人的好恶,当将特权赋予给按着自己的血脉第一个出生的儿子,即长子。若没有儿子,就当从女儿开始,以已故之人的兄弟、叔父等顺序分配遗产(民27:8-11)。 21:18-21 关于惩罚悖逆之子的定例:在以色列社会中,父母的权威是受十诫保障的人伦第一法则,是基于神的权威(出20:12)。因此,污辱或轻看父母权威的人,被视为是破坏神的神圣创造位阶秩序的人,并且被视为轻蔑神之权威的人,根据神的法律,藉着公开的刑罚,从共同体社会中被除去(出21:15,17;利20:9)。藉此,使以色列社会作为有秩序的美好洁净共同体,在神面前保持其纯洁。 21:22 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将已被治死的罪人之尸再次挂在木头上意味着给尸体加上污辱与羞耻的刑罚(创40:19;民25:4)。这是严重警告极恶罪孽的刑罚,是人所遭受最可怕的耻辱。 21:23 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尸体本身是不洁净的(利22:4;民6:11;9:6),因此在圣洁、洁净之地迦南不能任其继续挂在木头上。尤其是,因可憎之罪而治死的尸体,应该在被治死的当天埋葬在地,从以色列社会除去那不洁净。 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被挂在天地之间的尸体,意味着为天地所离弃,不仅在人的咒诅之下,更是在神的咒诅之下。 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中,比较了被挂在木头上而死的罪犯与被挂在木头上而死的耶稣基督,感人肺腑地说明了耶稣基督如何代我们受了我们所当受的咒诅和刑罚,结果,我们是如何从律法的咒诅下被赎出来的(加3:13)。在这种意义上,本节是藉着最耻辱的事件来启示最奥妙满有恩典的基督十字架之奥秘的弥赛亚性句子。 祷读: 申命记第22章 《申命记》第22章 22:1 本章将若干看似无关的法例放在一道来讲,其实都与生活及生命有关。本节讲的是牛羊迷失,虽关乎财产,但所注意的是不让失去牲畜的人受不必要的寻找之苦。6节为保护鸟类之例,所关心的是让食物的供应不断,但也是对生命的爱惜,不让物种灭绝。 1-4节的例也见《出埃及记》23:4-5。这是将守望相助的精神推广扩大到整个社会,连对待仇敌也应如此(出23:5)。 22:5 迦南异教拜神的仪式中,男女易服,雌雄莫辨,涉及淫猥;立例禁止或因此。神造人有男有女,不可轻忽。服装的选择为内心的外现,人内心端正,服饰随之;对神的态度也反映在外表上。男女混乱,神所憎恶。 22:6 取雏不取母,一方面是顾全人道,但主要是生命可以继续,物种可以保持,食物的来源也可不断(看9节保存果树可以有果子吃)。 22:8 以色列人的房屋,屋顶是平的,可以在上面休憩(参书2:6;士16:27等)。律法要求人在照顾自己之外,还应有公德,关心他人。 22:10 两种牲畜一强一弱,力气步伐不同,不能同负一轭,这是人道的法例(比较25:4);也防止异类生物配种(利19:19)。两种种子放在一道生长,可破坏品种的纯正。所结的要充公(归到圣所),当有其宗教上的理由。 22:12 在外衣上作“繸子”,有提醒穿的人常守律法的作用(民15:38-39),也是民族服装的一个特色。 22:13 从本段所讲婚姻不贞的案件看,处理方法虽比不上新约精神,但和古代其他民族比较,则已十分尊重人权。立法的目的当在保护女性的地位。妻子婚前不贞,须予处死(20-21节);但丈夫若找不到证据而诬陷妻子,则须赔偿相当大的一笔款项,且终身不许休妻(19节)。 “贞洁的凭据”可指初夜的落红。也有人说是指结婚前仍有月事,以证明结婚时并未怀孕,确属童贞。从17节“把那布铺在本城的长老面前”看,第一说较可信。 22:16 在希伯来人社会中,女子的争讼都由父亲或丈夫出面担负责任。 22:19 “一百舍客勒银”为一个女子聘礼的两倍(比较29节)。 22:20 希伯来人要求女子出嫁前绝对贞洁,女子婚前被玷污的处理方法,见28-29节。 22:22 希伯来人执行“不可奸淫”(出20:14)的诫命,只适用于男子与有夫之妇或与已受聘(定婚)的女子行淫(利20:10;申22:22-24,28-29)。女子作此事若出于情愿,便视为对丈夫或未婚夫不忠,奸夫淫妇一同处死。女子如非自愿,只处死奸夫一人。但受污的女子若未结婚或未受聘,那男子便须依正当手续娶她为妻。女子家长若不允,男方须付出聘礼。 污辱未婚或未许配别人的女子所受惩罚:1,付足聘礼给女子的父亲;2,女家若不许女儿嫁他,不可索还聘礼(出22:16-17);3,娶她之后,终身不可休弃。“五十舍客勒”大概为当时一般女子聘礼的代价。 22:23 “许配”即“受聘”,男方已付了定婚的聘礼,只差迎娶(比较22:29;出22:16-17)。一般来说,定婚到完婚中间有一段时期。在希伯来人社会,定婚和已婚具备同样的拘束力,除非一方死亡,或男的办休妻手续,不可解除。 从这里可以明白,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怀孕一事,何以成为约瑟一大困扰(太1:18-20)。 22:30 男子把衣襟覆在女子身上象征婚姻关系(得3:9;结16:8)。掀开它,意同侵犯丈夫的权利。“掀开他父亲的衣襟”等于说侵犯了父亲的婚姻关系。 祷读: 申命记第23章 《申命记》第23章 23:1 本节至25:19主要讲两件事:1,属耶和华神的人应如何保持圣洁(1-14节;25:13-16);2,属神的子民应有的人道行为(15-25:12)。 “耶和华的会”为以色列人因种种目的,例如战争、一年一度庆典等等而有的集会,会中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多半与敬拜有关。参加大会的人限男性,必须身体健全和非不自然的结合而生的子女。 本节到3节所列即为这些限制,但不禁止不得与会的人住在以色列人中。“外肾受伤”或“被阉割”指生殖能力丧失。此禁令可能在防止异教风俗进入百姓中。因迦南异教常有被阉男子作娈童,参与拜鬼神的仪式(18节)。以色列人后来接纳了谨守神约的太监参加。 “私生子”依犹太传统解释,指在律法所禁止的男女关系中或与外族通婚所生男子(利18章)。关于摩押人及亚扪人的禁例,也只对男子而言。摩押人女子路得嫁夫后成为以色列人一分子,并未违反此例。 23:2 本节和3节的“直到十代”都有永远的意思。从3节“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来看,似乎2节的“十代”为实际的“十”代。须知以色列人与摩押及亚扪人的仇恨由来已久,此处只是加重“永远”之意。 23:4 巴兰的事看《民数记》22-24章。 23:6 “他们的平安和他们的利益”乃条约用语。有人认为本节应译为“不可与他们缔结友好和平条约” 23:7 “以东人”为以扫后裔,以扫是雅各(又名以色列)的哥哥,因此和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以东人曾在旷野中和以色列人作对(民20:10-21),神要以色列人以德报怨。 “埃及人”当指寄居以色列地的埃及人(比较8节),因为只提寄居埃及的事,未提受奴役的事。“憎恶”为自宗教信仰的观念视之为不洁的意思。 23:12 这是基于公共卫生原则为军营而设的法例。耶和华与以民同行,营必须保持洁净(民5:1-4) 23:15 “奴仆”指外地来的逃奴(参看16节);以色列人不得欺压剥削,反要接纳他们(比较出22:21;利19:33)。巴比伦的《汉慕拉比法典》规定匿藏逃奴者死,与神赐以色列人的律法不同很大。 23:17 “妓女”指庙妓。“娈童”为异教拜神仪式中供人玩狎的男妓。神灭绝迦南地民族,是要杜绝此种恶风俗;免得为以色列人所沾染(利18:24-29)。 23:19 借钱财给人取暴利,自古视为恶事(箴22:7)。此处严禁取利。但借给外国人例外(20节)。 23:24 此为照顾旅行过客的法例,同时保障农夫与园主不遭强抢。在中东地区,今天仍保有这种款接过路旅客的古风。 祷读: 申命记第24章 《申命记》第24章 24:1 摩西的律法许可离婚,但此处立法的重点(1-3节)是在离婚的妇人再婚之后,如果现任丈夫已故或与她离异,禁止她回到前夫那里重圆。 本节又规定了男方提出离婚应循的手续。妻子有“不合理的事”,也许指不守妇道,但决非奸淫,因为女子若犯奸淫罪须用石头打死。先知何西阿的妻子虽不贞,却不肯把她休掉,后来把她找回重修旧好。主耶稣认为休妻另娶,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等于犯奸淫,人娶了那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祂重申婚姻制度为神所定,夫妻为神所结合,不可分开,禁止随便离异(太19:3-9)。其实摩西的立法也不是赞成离婚,而是由于人性软弱,不得已而对这种处理婚姻关系的不良方法,在法律上作出严格规范。 24:5 本节至25:4所载各例,涉及范围广泛,但基本上都是有关人道原则的安排。特别针对新婚夫妇、借贷者、仆婢,以及社会上易受损害的人。本节乃准许新婚男子免役一年,得享室家之乐,也可以有子嗣承继家门。 24:6 取磨石作抵押,并非磨石本身有何金钱价值,而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取去之后令人生活无着,以迫他还债。这条法例在保障穷苦者不受压榨。磨石分上下两块,只取上磨石,磨子一样不能操作,与取去全磨石无异。 24:7 此法例也见《出埃及记》21:16,严惩贩卖人口,犯者处死。 24:8 参《民数记》12章有关女先知米利暗患大痲疯的记载。今天所知的痲疯病不见于旧约时代的近东,原文应作“皮肤恶疾”解。 24:10 律法不许藉借贷方式牟取暴利,但借钱给人可取抵押(当头)。此处条例规定债主应尊重债户的主权,“不可进他家拿他的当头”。“外衣”象磨石一样,也是穷人维持生命(御寒)的必需品,不可押住过夜。 24:14 做工的应得工价。不问是以色列同胞或是寄居的,都不可欺压,日落前应把工资给付;免得他向神呼求,以致看顾贫苦人的神来刑罚雇主。 24:16 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神的公义审判只追究犯法者个人,不殃及他人;父子至亲也不因父有罪而杀子。这是摩西律法与当时米所波大米的律法一大不同处。 24:17 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受苦,神拯救过他们;现在,他们也应体恤寄居的、孤儿与寡妇,在他们有困难时,不可乘人之危。24:19 看《利未记》19:9-10。这里特别提到橄榄树。为了人道的理由,社会应有救济与抚恤的安排。拿俄米与路得靠这制度可以在以色列地生活下去。 祷读: 申命记第25章 《申命记》第25章 25:1-3 圣经中的刑罚种类:此部分记录了若罪行不至于死,就要根据审判结果,在审判官的主持之下,按照罪的轻重,加诸40棍之内的杖刑。古代以色列社会的刑罚可大分为死刑、体罚、与赔偿刑,圣经中之刑罚种类的图表如下: 25:3 只可打他四十下:杖打不能超过四十棍。后来的犹太人为了预先防止在计数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杖打时打到三十九下,即从四十下故意减去一下。使徒保罗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被鞭打五次,正是指此律例(林后11:24)。 25:4 在巴勒斯坦地区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打谷方法就是,在平木板上穿很多孔,把要打的谷放在其上,之后使驴或牛拉着一种附有坚硬石头的打谷机走在所要打的禾谷上面。从这种背景来看,本节的律例是指任何人当然都能得到辛勤作工的工价。使徒保罗根据本节的律法教导说,服侍教会的工人及福音传道人理当得到教会的供给的(林前9:9-14;提前5:18)。 25:5-10 继代结婚法:这一段经文记录有关“继代结婚”(Levirate marriage)法的内容, 这里Levir指“丈夫的兄弟”。故,所谓继代结婚就是若以成婚的男子没有留下后嗣就死去,其兄弟就有义务与嫂子结婚。这继代结婚的风俗早在摩西时代的很久以前就远传于以色列社会与古代近东社会(创38:8-11),只是到了摩西时代才成为明文的律法。继代结婚的目的如下:①代已死去的兄弟生下后嗣,在家族与支派内保存兄弟的名字与产业;②为了防止以色列女子与外邦人结婚;③为了从制度上看顾独自面对生活的无依无靠的寡妇。 25:5 没有儿子:若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因女儿可以继承父亲的产业(民27:4-7),故不能适用继代结婚法。 25:6 归死兄的门下:由继代结婚产下的长子要视为死兄的儿子,不仅继承产业,还在家谱上记录其名,以代替父亲。 25:7-10 处罚逃避继代结婚者的律例:此律例适用于有义务继代结婚的人拒绝履行此义务之时。其法定程序如下:①若已过世丈夫的兄弟拒绝进入继代结婚,兄嫂就可以将此事实告知城中的长老;②城中的长老获悉此消息之后,就以审判官的资格(21:6)开庭传那男子;③传那男子之后,充分对他说明继代结婚的意义与目的,劝其听从;④若此男子终不肯转意,城中的长老就使兄嫂对他进行两项污辱。第一,脱掉他的鞋;第二,吐唾沫在他脸上。就此,诉讼案告一段落,但拒绝继代结婚的人则要终身背负“脱鞋之家”的臭名。此律例表明了以色列社会是多么重视“建立兄弟之家门的事”。 25:9 脱他的鞋:这种作法源自古代的风俗。在古代社会,地的所有人藉着这种方式来确认自己的所有权。因此,被脱鞋表明被剥夺的某种资格或地位(得4:7,8)。因此,本节是公开宣告拒绝继代结婚的男子再无资格使兄弟的产业得以继承。吐唾沫在他脸:这是为了羞辱藉着拒绝继代结婚而逃避当尽兄弟之本分之人的一种惩罚。犹太拉比们解释,这句话并不是指真的往脸上吐唾沫,而是指“在他的面前”吐唾沫。 25:11-12 本律法规定了若有妇人为了帮助身陷困境的丈夫而抓住其它男子的生殖器官,就当毫无顾惜地重重惩罚她。因为这不仅是有失体面而不贞洁的行为,而且从“传宗接代”的角度来看,这是严重威胁男子生殖功能的不可饶恕的行为。 25:13-16 关于公平商业往来的法律:这一段经文是在利19:35,36也曾论及过的公平商业往来的律法,强调了要使用公平的度量衡器。不诚实会使以色列共同体陷入混乱与不信,因此神极其恨恶这种行为,并予以严重警告(箴20:10;21:6;摩8:5)。 25:17-19 除灭亚玛力人的命令:在这里,摩西指示以色列百姓,定居迦南之后必须灭绝亚玛力人。理由是:①亚玛力人明明知道折断法老权势的神与以色列同在的事实,却毁谤了向应许之地进军的以色列(出17:8-16)。这既是对神的挑战,也是讥诮,亵渎神之全能的重大犯罪行为;②亚玛力人不仅出其不意地攻击了因旷野之旅而疲惫不堪的以色列,更是残忍地杀害掉落在后的柔弱者。这是自己招惹神施行公义审判的举动。 25:17 出埃及的时候:指出埃及第一年二月底左右,以色列抵达何烈山附近的利非订之时(出17:8-16)。 祷读: 申命记第26章 《申命记》第26章 26:1 本章1-11节所讲和14:22-23所记的不同。这里说的是到达迦南之后,将首次初熟的土产作感恩的奉献,与一年一度的什一奉献有别。 26:5 “我祖”指雅各。亚兰是他逃避哥哥以扫所住的巴旦亚兰地(创28:5)。雅各称为亚兰人,他壮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度过。他母亲利百加和两个妻子都有亚兰背景。“将亡”意为“飘泊”。 26:12 “十分取一之年”为以色列人第三种什一奉献。以色列人每逢三年要取出土产的十分之一周济穷人。 26:14 守丧期为不洁的时期(民19:11-13),不可以吃祭肉(利7:20)。“为死人送去”可能为当时一种风俗,将需用的食物送往丧家(耶16:7;何9:4)。有的学者指出,此处的“死人”指迦南土神巴力,每年收获时节有献土产,祭奠已死的巴力的仪式。这些应献给神的土产没有用在此仪式中,因此是洁净的。此说无可靠依据。以色列人到迦南地后,一切与收获有关的庆祝都应归荣耀给耶和华神。 26:16-19 如果5:1-26:15所记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中应守的原则和条例的宣布和解释,那么本段有若向神承诺的誓词(参出24:7),具有契约形式,立约双方庄严宣布信守盟誓。摩西为此约的见证人,一方为以色列民,承诺愿为耶和华神圣洁的子民,一方为神,宣布愿为以色列人的神。誓词中说明以色列人愿遵守约中所列的一切义务与责任。神赐此约乃本乎祂的恩典,答应赐福给遵守此约的民(19节)。 祷读: 申命记第27章 《申命记》第27章 27:2 要立起几块大石头上:意指要立记录律法的纪念碑性的大石。此仪式是象征性行为,即,用肉眼可视之物宣告了神的统治权将实实在在地临到迦南地,正如临在旷野一样。故,此仪式的目的在于生动地晓谕以色列百姓,以色列未来历史的兴衰荣辱将取决于是否遵行了记录在这些石头上面的律法。墁上石灰:不仅易于刻录,并且字迹鲜明。 27:6 要用没有凿过的石头筑……坛:即要用自然石头筑坛。这意味着:①不可为外在的美丽所震摄,乃要用心灵和诚实单单敬拜神;②不能用可流人之血的铁器等不洁净的工具来雕凿将要成为拯救祭坛的耶和华之神圣祭坛。 27:8 这律法的一切话:关于所要记录在石碑上的律法是摩西法典的哪一个部分,有以下三种解释:①在摩西所教导的所有律例中,纯粹法律性的部分;②单指27章与28章所记录的祝福与咒诅的话语;③从狭义上指本章15-26节所记录禁止咒诅的规定。 27:11-13 在迦南地所要行的咒诅与祝福仪式:本文记录了以色列百姓渡过约但河进入迦南地后,地要在示剑地北边的基利心山与以巴路山所要举行的“咒诅与祝福仪式”。此仪式是以色列十二支派各分作六个支派,分立在两边的山上宣告祝福与咒诅的仪式,在书8:30-35照实遵行。 27:14 利未人……高声说:?“利未人”并非指被规定站在基利心山上的一般利未支派,乃是指站在两座山的中间,抬着约柜,照摩西的话向站在两边的百姓大声宣告祝福与咒诅的“利未支派的祭司”(9节;书8:33)。 27:15-26 宣告咒诅:本文省略了祝福的宣告,只宣告了十二种咒诅。这恐怕是考虑到容易因不顺服招来咒诅的人的罪性,为了引起人的强烈警觉,预先防止这种堕落而如此作的。可以说,这十二种咒诅只是悖论性地表现了十诫的精神,即爱神与爱人(太22:36-40)。 27:15 阿们(Amen):此词的词源“阿们”原是指“支持”或“信任”某一对象。后来,这句话发展到意指“实实在在是如此”,或者是“惟愿如此成就”的具有赞同或祈愿的“阿们”,用在祈祷,赞美或宣告的结尾或末了。 在这种脉络中,“阿们”具有超越单纯终结之上的意义,它不仅支持、确认或承认某一宣告、赞美及祷文,还包含着要将那内容如实地适用在其生活中的决志。在新约时代,耶稣基督常用“阿们”来强调某一事实(“实实在在”的希腊语是“阿们、阿们”),而使徒保罗则主要用来作祝福与颂赞(Doxology)的结语。约翰启示录甚至将这句话人格化,从存在论性意义上用这句话来指耶稣基督(启3:14)。在这所有背景之中,复唱“阿们”逐渐成为了犹太人的习惯,并且被他们自然地传入基督教共同体,直至今日 27:17 此律例禁止抢夺或侵犯他人的财产权。 27:18 绊倒弱者或利用他们的弱点取利等在所有方面伤害、折磨弱者的行为未能免受更加残酷的律法之咒诅(利19:14)。 27:19 寄居的和孤儿寡妇:是旧约时代的三大弱势群体,象征着贫穷、柔弱而被欺压的,为社会所疏离的人群。 27:21 与兽淫合的:兽奸罪与近亲相奸罪、亲男色者等一起是玷污这地的丑陋性犯罪,必须从以色列社会中除去(出22:19;利20:15,16)。圣经决不认为生理上的性冲动或性欲是罪恶。神作为性的创造者,反而视性为人所能享受的极乐(箴5:18;传9:9;约3:29)。神在创造时看亚当独居不好,就为他造了一个女子夏娃的事实(创2:18,22),也明确表明了这一点。然而,正如创造男女的事件也明确昭示的一样,男女间的性欲只能在一夫一妻的神圣婚姻制度中享受。这就是神圣洁的旨意与奥秘。 之所以称此为“奥秘”,是因为正如日后使徒保罗所强调的,新郎与新娘成为一体的联合象征了基督与教会“纯洁的合二为一性”(22:13-30;弗5:31,32)。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不仅反映了神神圣的创造秩序,还包含着基督与教会之间的深奥秘密。因此,所有离开一夫一妻制,且基于堕落之人的扭曲心性(罗1:26,27)所有变态性行为,已超越了单纯的道德性犯罪的层次,是亵渎神圣的丑恶性犯罪行为,内中包含所有性滥用,尤其是兽奸、近亲相奸、同性恋等。 尤其是,兽奸与古代外邦紊乱而堕落的献祭仪式与传说等密切相关,是将按照神的形象所照之人的尊严、价值拉到低级动物之水平,极其邪恶之为。圣洁的共同体以色列断不能容许。因此,圣经有一贯性地严格并彻底抨击了这些所有性犯罪。 祷读: 申命记第28章 《申命记》第28章 28:1 摩西在本章讲的话,可以分为三大类。1-46节是得福或得祸的条件。47-57节预言灾难会临到以色列人身上。58-68节为招祸的条件。3-6节和16-19节为祝福与咒诅相对应的几节经文。可以说是本章的核心。本章应为摩西在26章讲话的继续。 28:3 “城里”和“田间”放在一道等于说“无论到哪里都蒙福”。 28:5 “筐子”和“抟面盆”放在一道,表示整个生活所系的事物,也就是“生计”,因为“筐子”为收取土地出产所用(参26:2);“抟面盆”为做食物的工具。以色列人若听从神的话,整个生计必蒙福。 28:7 “七条路”中的“七”非实数,有“许多”之意,此处指无论敌人如何攻击都可以安全。 28:12 天是雨的储存库,这个观念由来已久。看《约伯记》38:22;天也是“雪库”和“雹仓”。 28:13 “作首不作尾”意思为作各国的领袖,而非臣服外邦。 28:22 “痨病”与“热病”,圣经中只见于此处与《利未记》26:16;“火症”与“疟疾”只见于此处。这里一共列了七种灾难,而七为完整之数(参7,25节),因此灾难不限七种,而是说会用各种的灾难来灭亡不听训诲的人。 28:23 天变为“铜”,雨落不下来;地变为“铁”,植物不能生长;为长年大旱的现象。 28:27 “埃及人的疮”可能指“象皮病”,埃及人患的一种皮肤病。 28:36 “素不认识的国”:八百年后,以色列人为亚述和巴比伦帝国掳走,生活在异国土地上,信仰不同,被迫拜异教偶像(王下17:1-6;25章)。 28:49 主前七世纪的巴比伦和主后一世纪的罗马帝国,都曾进军毁灭耶路撒冷,应验了这里的预言。49-57节预言的灾难,和《耶利米哀歌》所记以色列人亡于巴比伦的情景相似。“如鹰飞来攻击”乃言亚述人攻击力量的大而且快。 “这民的言语你不懂得”说明一般以色列人不懂亚述与巴比伦的语言(参赛33:19)。 28:53 据史家约瑟夫记述,主后七十年,罗马大军围困耶路撒冷时,发生过此处所描写的悲惨光景。围城内居民的恐怖生活也可看《王下》6:24-29。参《利未记》26:29;《耶利米哀歌》2:20;4:10等。 28:58 从本节开始再讲以色列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咒诅。他们若不遵守与神所立的约,神所给的一切福气都要收回,人数要灭少,远离本土,流落异邦,甚至被船运回到埃及为奴。到了那里也无人收容。 28:68 这是咒诅的极峰,从埃及出来的以色列人要回到埃及去。以民和神的历史关系从此一笔勾销。他们的光景比先前还坏。过去还有人照顾他们做苦工,现在连买他们做奴隶的人都没有。“走我曾告诉你不得再见的路”似在说明以色列人自愿回到埃及;可是毫无保障,连卖给人家也不要。 祷读: 申命记第29章 《申命记》第29章 29:1 本章至30章为摩西在摩押地对以色列人的第三篇讲话(29:2)。本节在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本为第28章的末节。“立约的话”乃指5-28章所重申的律法,但因现在把本节放在本章之首,也可指29-30章所说的话。 “于何烈山所立的约之外”,是指将西奈之约加以重申和扩充。神历代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都以西奈之约为基础。 29-30章可当作1-28章的摘要或总结看。 29:2 现在听摩西讲话的人很少真的看见过神当年在埃及所行神迹奇事;只有在加低斯巴尼亚听探子回报时不到20岁的人,经过近40年的旷野流浪生活,现在快六十岁,才见过当时情景。摩西说“你们都看见了”,是把以色列人当作一个民族来看待,这是民族史上的大事,大家都应知道。 29:4 这是说以色列人的顽梗不化,不听神的话。看《以赛亚书》6:10;《耶利米书》5:21。保罗曾引用此经文来说明神并不弃绝人(罗11:7-8)。 29:10 本节到15节为全体以色列人,包括现在和将来的世代,一同在神面前重申誓约。10-11节列举了现在的全以色列民,14-15节指将来的世代。13节“立你作祂的子民,祂作你的神”为这誓约的中心,蕴藏在神与以民的列祖所立的约中。 29:16 “列国”指以东、摩押、亚扪等民族。 29:18 本节末句最好译为“又苦又毒的果子”。此处“苦菜”实为一种毒果,与《出埃及记》12:8的苦菜不同,后者无毒,是逾越节必吃的。“茵蔯”为一种苦味的植物;意思是说偏离神去拜偶像,心里生出邪恶的毒汁,以致行为不正,招来灾祸(参何10:4;摩5:7)。 29:22 本节至28节讲以色列民不听从神命会有的刑罚。 29:23 一城一地若破坏条约,须将之彻底烧毁。覆以硫磺、盐卤,乃古代通行的惩罚,使其地永不能再有人居住。本节所提四城见《创世记》10:19;14:2,8。但《创世记》只说到所多玛与蛾摩拉的毁灭,其余二城见《何西阿书》11:8,先知在那里为此二城命运叹息。这些城市的遗址已深沉死海中。 29:27 本书多处提到“这书”或“这律法书”,均指《申命记》自5章开始至31:24所讲的一切诫命、律例、典章。 29:29 “隐秘的事”指只有神才知道属于未来的发展。不问来日为现状的延续或为新的展望,都不应该去揣测,因全在神手中。但“明显的事”也就是神已显明的律法、所照示的神的旨意和人的责任,则是以色列人应该知道的事。(30:11-14;比较罗1:19-21)。基督信徒的责任是遵行神的旨意,履行应尽的责任,不可追随星相等迷信,去对操握在神手中的事作虚妄的臆测(比较18:9-14)。 30:1-10 应许悔改之人将恢复祝福:本文是安慰与盼望的信息。即使以色列因对神不顺服而遭到了28:15-68所记录的咒诅,但只要他们悔改归向神,怜悯之神必重新恢复他们。犹如,不论是离家出走的浪子处在何种位置,何种状况,父亲只是迫切地等待他悔改认错而重新回到家里一样(路15:11-32),这就是摩西在本文所欲传达的主题。由此可知,神咒诅以色列并不是为咒诅而咒诅,为了熬炼而加予的惩戒,是督促悔改的慈爱之鞭(来12:5-13)。 30:1-2 心里追念……归向……听从:悔改并不单单是后悔自己的过错。神所喜悦的真正的悔改是:①首先,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痛悔;②其次,断然离开那罪孽之地,回到神的怀抱;③最后,过在神怀抱中,单单听从神话语的正确生活。 30:4 就是在天涯的……必从那里将你招聚过来:日后,众先知常使用这信息,来督促过着俘虏生活的以色列百姓悔改,并使其抱有盼望。也曾抓住这句话来恳求神的恩典(尼1:8,9)。 30:5 领你进入你列祖所得的地:事实上,此预言性信息在以色列历史中三次得以成就。亦即,在以色列的南北王朝各自为亚述与巴比伦所毁之后,被掳到那地的以色列百姓,在巴比伦被波斯所占领之后,根据波斯王古列的敕令,第一次是在所罗巴伯与约书亚的率领之下(B.C.538),第二次是在以斯拉的引领之下(B.C.458),第三次是在尼希米的带领之下(B.C.445)各自归还到故土巴勒斯坦。 30:6 割礼原是确证神与以色列之间所立之约的标志(创17:11),是除去所有罪恶而全然委身于神的象征性仪式。在旧约之下所成就的肉身之割礼,是预表将要在新约之下所成就的心灵之割礼的(耶4:4;罗2:28,29)。本节是宣布了神要给悔改归来的以色列百姓赐下新的心,将要在他们里面放置新灵(36:26,27)。在新约之下叫他们作新百姓的恩典。此新约在基督里面靠着基督得以最后的完成。 30:9-10 这律法书上所写的诫命,律例:律法决不是束缚人的桎梏。神的律法反而是生命之灯(诗119:105;箴6:23),他使人认识到神公义与慈悲的属性,并且使人意识到自己与神处于立约关系之下的事实。并且,律法是当遵行律法时祝福人手段。摩西满有耐心地反复强调了这一事实。 30:11-14 律法的亲近性与容易性:本文指出了对不顺服神的辩解,亦即“因律法过于难,未能领悟此道”或“因律法实难接触到,故未能听上其道”等诸多辩解之说只不过是借口。新约时代的保罗将本文应用在,即因信称义的教义上(罗10:6-11)。基督“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30)的话语也与此一脉相通。 30:15-20 摩西督促选择顺服之道:本文是自29:1以下开始宣布的摩押平地之约的结束部分,也是摩西三次讲章的最后结语。摩西在向以色列百姓再一次晓谕关于祝福与咒诅的原理,严肃地劝告他们离弃因不顺服所带来的咒诅与死,选择由顺服所带来的祝福与生命之路。追根究底,这是因事奉神而得享蒙福生活还是因服事偶像而自取咒诅的问题,明确地宣告了两者之间决不可能有踌躇,两者之外再没有其它路可走(王上18:21)。 30:16 谨守他的诫命、律例、典章:正如日后使徒约翰所明确指出的一样(约壹5:3),人看眼所不见之神的方法就是谨守遵行神的话语。 30:18 在……得为业的地上,你的日子必不长久:迦南地是爱神且遵行其诫命的圣洁百姓所当居住的受洗礼之地。这是因为迦南预表着天上的迦南即天国。因此,所有丑陋的罪恶或可憎的拜偶像都决不能驻军于此地。那地断不是神的百姓所能久居的地,罪人必要从那地被除去。结论就是,以色列能够在按着应许所得之地迦南长久蒙福的唯一道路就是,好好遵守与神所立之约,顺服神的话语。 30:19 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摩西之所以在神与以色列签署祝福与咒诅之约的地方,选择天地作证人,是为了强调现今所立之约如同屹立不动的天地一样不变、恒久。这也是为了暗示此约是全宇宙最重大事件。 30:20 专靠他:?“专靠”具有“紧密相联”、“紧紧粘合”之意。指亲近神(10:20)且紧紧抓住神的话语,这就是摩西讲章的主题,也是得享祝福与生命的秘诀。 祷读: 申命记第31章 《申命记》第31章 31:1 从本章到末章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31:1-13,讲立约书亚为继任人;要以色列人定期朗读律法。这都是为摩西死后百姓有秩序生活下去作的预备。第二部分为31:14-32:44,讲神确认约书亚为摩西的继任者;律法书保管的方法;和摩西作歌。第三部分为32:45-34:12,讲摩西勉励百姓遵守律法;他的死的预告;他临终的祝福;和他的逝世。 31:2 摩西死时的年龄是一百二十岁。埃及文学著作中,智者的年寿为一百一十岁。摩西比他们还长寿10岁,说明他比智者更超越。一百二十岁为40岁的三倍,摩西的一生事业也是以每40年为一个阶段(参出7:7注)。他死时当已见到第三代的子孙长大成人。他自承年事已高,身体老迈,不能象从前那样亲政,更不用说带领军队去打仗了。 31:3 耶和华神会继续带领百姓。就要渡河去进行的战争将是一场圣战(参1:30),耶和华会与他们同去(6节)。 31:7 摩西早已在大祭司和会众面前立约书亚继他领导全民(1:38;民27:18-23),现在他嘱咐约书亚率民进入应许美地(8节),正式交托领袖的责任。 31:9 9-13节记载授律法书的仪式。在摩西前一千年,近东已有书写文字。摩西将用文字写出来的《申命记》中的律法交给祭司和众长老保存,传诸后世。这部书收藏在约柜旁,也就是存放十诫石版的地方。 31:10 “每逢七年”:这里规定每逢七年的末一年,也就是豁免年(看15:1)的住棚节时,要举行庄严的仪式,重申与神立的约。全民都应有代表在神选定的地方参加,来听律法的朗读,提醒全民应尽的责任。儿童至少有一至两次机会也可以和会众站在一道参加。 31:14-23 神在会幕里正式授命约书亚为摩西的继任人,同时介绍摩西要写的歌和歌中的题旨,目的在“见证他们的不是”(19节),警告以色列人日后不得对神背信不义。如果不接受约书亚为领袖,也是背信的行为。 31:16 这里开始揭露摩西死后会发生的事。神未领百姓到迦南之前,已知道百姓的心怀意念(21节),他们会去拜别的神,违背所立的约。 31:24 本节至29节所述与9-13节有关。摩西把律法写下交给利未人祭司,以后每七年念读一次。现在规定这书须放在约柜旁,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从旧约写书人习惯把题目不同但主旨相同的材料放在一道(例如民16章),可以看出在本章13节和24节之间,插入了摩西作歌的“简介”,又在本章29节至32:45之间插入了摩西之歌,是很普通的事。本章24-29节讲律法书放在约柜旁的一段,夹在摩西之歌的“简介”(23节)与诗歌本身(30节)之间,看似不统一,但主旨是一个:要在以色列人偏离正道时,有律法书也有诗歌来作见证,证明神早已警告、劝谕,祸患临到时,无词可藉,不得埋怨神;因此仍是一贯的。 有的解经家为求说明何以在本章插入24-29节,主张把24节中的“这律法”和26节中的“这律法书”,都改为“这歌”,认为原稿上本为“这歌”,是后来的缮抄错误,把原文sira(歌)误抄为tora(律法)。这种解释并无可靠证据支持。 31:29 “以手所作的”指偶像。 31:30 本节至32:44记有摩西所作的歌及前言(30节)与后语(44节)。全首歌可以分为八部分:1,引言,呼召天地见证,宣告神名(1-4节);2,质询和指控(5-6节);3,追述耶和华神的好处(7-14节);4,指出以色列人的悖逆(15-18节);5,宣布全民被灭的处罚(19-25节);6,转机—以色列民可获拯救(26-38节);7,耶和华神的应许(39-42节);8,要以色列人感谢神(43节)。 祷读: 申命记第32章 《申命记》第32章 32:1-4 呼唤天地为这诗歌中的话作见证。天与地为神最永久的造物,被召来听诗中的话语。这些教训象雨露能给需要的人生命。此诗的目的在宣扬神的名,神完全、正直,是万物的根基和保障。 32:5-6 以色列人的败坏与神的纯全刚好相反,对神的大恩报之以悖逆。摩西因此质问以色列人为何要如此行。 32:7-14 这里记下了神对祂子民的万般慈爱,表现在一连串历史大事上,以色列人的父亲和长老都可为此作见证。这包括拣选以色列人为神的子民(8-9节),拯救他们出埃及(10-12节),赐迦南美地(13-14节)。 32:8 “照以色列人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可能指赐给他们的迦南地足够他们的子子孙孙生存(看创10章)。至高者神把全地分给万民居住,并照以色列民的人数为他们的居住地定出了疆界。 32:10 既把迦南赐给以色列人为业,神开始领他们去到那美地。神在旷野中照顾祂的百姓,就象保护眼睛中的瞳人;又象母鹰教幼鹰飞翔,处处翼护住一般;也象牧人单独带领羊群,并无他神相助。可是以色列人却去拜那些从未帮助也无力帮助他们的偶像。 32:13-14 以色列人经过旷野和外约旦到达“高处”,可以吃到最好的土产和畜产,上好的麦子和酒。“从磐石中咂蜜”:蜜蜂有时在岩石中作巢。“从坚石中吸油”:橄榄树多生长在多石的山畔。 32:15-18 以色列人对这一切的反应,象肥沃的草原上养肥了的羊,变成野兽,狂踢狂跳,反过来咬主人的手。“磐石”用来代表神,见于4,18,30和31节等处。《诗篇》多用“磐石”称呼神,大概用以说明神不改变的性质,是人可以寻求保障的地方,也是万物的基石。以色列人轻视待他们如父母的真神,反去拜他神。 “耶书仑”意为“正直者”,指以色列民,是神对祂子民的昵称(参33:5;赛44:2)。 32:19-25 神宣告了祂的判决,不再恩待以色列人,要施以惩罚,包括战争、饥馑、瘟疫、野兽为患等灾祸(参28章)。 32:22 “阴间”为旧约中死人去处的总称(创37:35)。 32:26-38 慈爱的神回心转意,答应拯救祂的子民。以色列人本应遭灭亡,分散全地,无人再纪念他们;但唯恐敌人将此事当作出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所以决定不把以色列人灭尽。从上下文来看,28-29两节应指以色列的敌人无力明白神旨。 32:30 要是一小股入侵的军队可以把一个大国推翻,大家会说是耶和华神(“他们的磐石”)把自己的子女出卖了。 32:31 “他们的磐石”指以色列敌人所信奉的神祇。这些假神怎能为拜它们的人取得胜利?这些国民应该承认这一切全是耶和华神的作为。 32:32 这里描写了敌人的情况,因为深深植根在恶中,所能发出的也是恶毒。 32:33-35 以色列的敌人要受到神的刑罚。敌人的邪恶生活神都知道(34节),到了时候必伸张正义。“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 32:36-38 公义的神会怜悯祂的百姓,施行拯救,倚靠的偶像是无用的,倚靠它们何等愚笨。 32:39-42 神宣布祂乃独一真神,掌有天地之间的生死之权。在祂之外无别神。 32:43 摩西在诗的最后一段,向全世界各国的人民说话,要他们和以色列人一同赞美神。祂能洁净、遮盖一切的过犯。还要救赎祂的子民。 死海发现的古卷,在“一同欢呼”后加有“众天使一同敬拜”句。《希伯来书》1:6曾予引用。 32:47 摩西要百姓明白律法不是无足重轻的事物,而是他们的生命。遵行律法才能在神赐的土地上活得长久。 32:48 本节至33:29记载摩西逝世前登尼波山遥望神赐祂子民的迦南地,然后为以色列民作他临终前的祝福。 32:49 尼波山可能是摩押地亚巴琳群山中的一座大山,位于死海之东,从那里可以望见死海的北端。摩西死在此山上(民27:12)。今天的尼波山,立在山顶可以俯瞰约旦河谷,传统认为此即摩西远眺美地之山。据34:1说,摩西是立在尼波山的毗斯迦山顶遥望的。 32:50 “归你列祖”即死去之意。摩西要象亚伦一样,在山顶上死去。 32:51 这里重提摩西当日在加低斯得罪神的事,没有尊神为圣,有损神的权能,所以受罚不得进入迦南,只可以遥望(52节)。 祷读: 申命记第33章 《申命记》第33章 33:1 “神人”为负起神的使命的人。这是旧约中首次用此称呼,再见于《约书亚记》14:6,以后也用来指神的其他先知。摩西称为“神人”也见《诗篇》90篇的诗题。 本节至29节为摩西的祝福,用的是诗歌体裁,先讲述耶和华在以色列人中间的作为(2-5节),提到以色列各支派的聚会;继之为他给个别支派的祝福(6-25节);然后是对神的称颂(26-29节)。这篇祝福甚难解释,内容与雅各晚年所作的相似(创49章),只是摩西的祝福中没有斥责的话。 研究此诗用词及结构,原诗或稍后始笔之于书,诗则成于较早时期。诗中暗喻各事的发生,例如犹大受非利士攻击,流便为亚扪人所苦(6节),以法莲与玛拿西逐渐崭露头角(13-17节),迦得徙往北方(20-21节),腓尼基人在亚设支派所居的地中海畔地区活动(24-25节)等等,均为发生于主前十一世纪的事。但摩西以先知身份(18:15),对各族前景作出了预测。 33:2-5 大意说神从西奈山领百姓过了巴兰旷野,又藉摩西颁赐律法,自己作了他们的王(出19章)。此处“为王”不是作世上的君王,乃是作他们的主,保护看顾他们(民23:21;赛33:22)。 本段2节的题意也见于女先知底波拉和先知哈巴谷作的诗歌中(参士5:4,5;哈3:3)。本书只有此处用西奈山,其他地方均称为“何烈山”。巴兰山地点不详,本书只记有巴兰旷野,可能与西奈、西珥均为迦南边界外的山,都是耶和华神彰显祂大能或颁布过律法的地方。 “万万圣者”(2节)指天使。“圣徒”(3节)指以色列人。“耶书仑”指以色列。 33:6 从摩西为流便的祝福中,可以看出定居在外约旦以东地的流便支派,因为缺少屏障,受到亚扪人的攻击,有趋于没落的可能(民32:34-42)。摩西的祝福中未提西缅支派,可能因为西缅的分地是在犹大支派境内(书19:1-9)。 33:8 “乌陵”和“土明”为寻求神旨意所用。 33:9 利未人专司会幕与约柜的事,律法书就放在会幕那里(参31:9)。 33:12 “住在他两肩之中”指便雅悯住在耶和华神的保障中,因他为神所亲爱、所保护。“肩”为父亲保护子女之地;幼童骑在父亲的两肩之间,安全且快乐。有的解经家认为这句话指神将要选择的圣所会在便雅悯支派的居地中,例如耶路撒冷,因耶路撒冷是便雅悯的城(书15:8;18:28)。 33:13-17 摩西的祝福中最长的一段是关于以法莲和玛拿西二支派的。这二支派在分地时得到迦南最肥沃的土地,在土地和人口上都超过其他十个支派。约书亚就是出自以法莲。 “角”在圣经中有照字面也有照象征意义的解释。作象征解释时可有三种意义:1,如17节,用以表示能力;2,表示顽强傲慢(诗75:4-5);3,表征政治、军事力量(但8:20-21)。 33:18 西布伦和以萨迦二支派住在地中海和加利利海之间,土地肥沃,生活安定。 33:19 “山上”或指迦密山。 33:20 迦得支派分得约旦河东之地,但是他们的男丁随同其他支派一同去征服迦南(民32章)。 33:22 但是个勇武有力的支派,参孙就是但人(士13章)。不过因为巴珊地在历史上从不曾是但的军事活动地区,此处只可解作但英勇象小狮子从巴珊跳出来。 33:23 “西方”可译为“海”,指加利利海(旧约时代叫基尼烈湖)。本节可译为“可以取得加利利海及其南方为业”。拿弗他利居住之地大半在加利利海北方与西方,南迄加利利海的南岸。 33:24 “油”指橄榄油(看32:13-14)。亚设支派居住地以产橄榄油著名。 33:25 亚设为迦南地北方的边防重地,故称之为“门闩”。 33:26 “耶书仑”即以色列。26-29节为摩西诗歌的结语。他在这里称颂神,与5节相呼应。本节和5节都用了“耶书仑”一词,前者尊神为以色列人的王,后者说祂会帮助以色列人赶走仇敌,取得迦南地。神是人的盾牌、居所和荫庇。 33:29 “高处”可指迦南地的高山(32:13),也可指敌人的“背”,征服者把脚踏在战败的敌人的背上,象征胜利。 祷读: 申命记第34章 《申命记》第34章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 16】 在神的救赎恩典中有人曉得数算感恩,亦有人计较埋怨;数算恩典使人警醒感谢,计较恩典则使人抱怨远离神。对同样领受上帝恩典的人来说,计较恩典让人会花时间分析自己付出多少时间与心力,计较获得的报酬是否相符;数算恩典则使人珍惜现状、相信未来主必恩上加恩。 这世代,仍是以金钱富有为导向的社会地位,似乎认为金钱能解决所有问题,以为有足够的钱,什么问题都能处理。问题是,金钱虽可解决生存问题,但生命的救赎却是属神的恩典,而非钱财可挽救。 从耶稣的比喻可看见:计较的人多,数算恩典的人少。有人表达求职让人痛苦的理由:总是没有被录取,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绝;当录取后,又再计较前者比后者工作时间长,领的工资却相同。仆人是无权过问主人如何分配工价给下属的。 我们是否注意到:天国的主人没有向我们索取「圣洁履历」、「得胜资历」、「虔诚记事」,我们不用刻意放大自己,让圣灵引领我们走当走的路。 天国的葡萄园,并非地上随处一隅的葡萄园;在上帝国事奉,也非如在社会职场工作。 可惜,人何等有幸蒙主呼召成为工人后,往往吹嘘自己何等辛劳的样子,却忘了自己是因着基督耶稣的爱与接纳而蒙召的信徒们,不计算谁先谁后,也不计较工价,但愿数算恩典。主耶稣说:信徒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感谢神 ! 奉主耶稣圣名蒙恩! 阿们! 🔵真实的恩典[126]耶稣解决罪的问题 数算恩典[57]救赎恩典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张保罗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