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财富观-杨莉… 5月 24, 20235月 27, 2023 by Tong, Peter 财富,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 的概念。 如何看待物质财富, 是古今伦理学的一大课题。 在发行量 居世界经籍之首的 《圣经 》中, 财富观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并对基督教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国内尚无专文论及此问题。 鉴于《圣经 》新、旧约两部经文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不相同, 其中所反映的财富观差别较大,本文 分别就两部经文所反映的财富观作些探讨。 一、 《旧约 》之财富观圣经《旧约 》部分记载着古代以色列人 (希伯来人 ) 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一世 纪的漫长历史, 其中包括他们的创世神话。 在这段历史进程中, 以色列人从游牧逐步走向定居, 最后形成由12支族组成的农牧社会。为生存和发展所作 的奋斗,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财富的重要性。他们的财富观在《旧约 》中得到了明确的反映。 《旧约》希伯来文的“ 财富” 一词内涵十分丰富 , 依次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1) 家产、财产(2) 积蓄、货物、牲畜。(3) 劳动所得。(4) 众多、富裕、 宽广。(5) 被造之财物, 包括天地山川、鸟兽虫鱼等一切“ 上帝的造物” , 这层含义容量最广, 是极富 《圣经》特色的财富概念。 《旧约》的财富思想主要表达了两大主题: 其一 , 一切财富来自上帝; 其二 , 财富是上帝的嘉许, 因而也是荣耀和值得赞美的。 对财富的充分肯定与对上帝的绝对信仰融为一体,构成了 《旧约 》财富观的基调。 (一) 一切财富来自上帝几乎是从创世之初 ,财富便与上帝连在了一起。 《旧 约 》开篇即载: 上帝在六日之 内从空虚混沌中创造了世 界 , 其造物顺序为: 第一日 ,造光。 第二日 ,造天地。第三日, 造植物。第四日, 造动物。第五日,造动物。第六日 ,造人 (创1:3 1)。上帝创世, 同时也就创造了一切财富。 他是财富的最高拥有者和赐予者。对此 , 我们在创世神话所展示的时空中找到了三次重要记录。 第一次记录, 是在上帝创造了天地山川和鸟兽虫鱼之后。 他“ 将地立在根基上 , 使地永不动摇 , 他从楼阁中浇灌山岭, 因的作为 , 地就丰足。 ” 野地的走兽、林中的飞鸟、 海里的游鱼, “ 这都仰望你 (注: 指上帝 ) 按时给它食物。你给它们, 它们便拾起; 你张手 , 它们饱得美食。 你掩面 , 它们便惊惶 ; 你收回它们的气 , 它们就死亡 , 归于尘埃。 你发出你的灵 , 它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换为新。 ” ( 诗 105 篇 )第二次记录 , 是造人之后。 人类的一切财物同样都由上帝供给。 上帝对亚当和夏娃说:“ 你们要生育许多儿女 , 使你们的后代遍满全世界 , 控制大地。 我要你们管理鱼类、鸟类和所户声尸尸有的动物。我供给五谷和各种果子作你们的食物。 但所有的动物和鸟类, 我给它们青草和蔬菜 吃。”( 创 l:28 – 30) 第三次记录 , 是上帝对人类的另一次重要赐予。 那是在洪水之后 , 整个人类几乎毁灭 , 只有义人挪亚和他 的妻子、三个儿子和儿媳被置于方舟之中才幸免于难。上帝告诉挪亚: “ 你们要生养众多, 子孙散布全世 界。所有地上的牲畜、 空中的飞鸟: 地面的爬虫.和海里的鱼类都要惧怕你们 , 归你们管理。从前我把蔬菜给你们作食物, 现在我也把这些动物给你们作食物。 ” ( 创 9 : l-3)跟这种赐予能力相对应 , 上帝作为财富的最高源泉还体现在他对财富的剥夺权利上、当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犯下原罪后 , 上帝便首次行使了这一权利 , 收回了财富。 他对亚当说: “ 你既然听从妻子的话, 吃了我禁止你吃的果子 , 土地要因你违 背命令而受咒诅你要终生辛劳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 土地要长出荆棘杂 , 而你要吃田间的野菜。 你得汗流满面才吃得饱。你要工作 , 直到你死了, 归于尘土 ; 因为你是用尘土造的 , 你要还原归于尘土。 ”( 创 3: 17 – 19)这样 , 人类的食物便由“ 供给制” 变成 了“ 自给制” 。 对于财富. 上帝既可以创造和赐予 ,也可以毁灭和剥夺。洪水灭世 , 便是上帝为洗刷人类罪孽而采取的另一次剥夺行动。当然 . 毁灭与剥夺只是创造和赐予的反衬; 上帝作为财富之源仍然主要体现在赐予而非剥夺上。人类及 万物的给养追根溯源仍然来自上帝: “他使草生长, 给六畜吃 ; 使蔬菜发长、 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 , 得油能润人面 , 得粮能养人心。 ” ( 诗 104 :14-15 )可以说, 《旧约办财富观的这一主题 (即财富源自上帝的思想) , 直接出自古代以色列人的宇宙观 及宗教信仰的母体意识, 并完全包容在这个母体之中。 事实上 , 《旧约》财富观的其他思想也从未脱离过这一母体 . 从未跨越对上帝的信仰。 (二) 财富是上帝的嘉许, 因而也是荣 耀和值得赞美 的。 这是 《旧约》 财富观 的另 一主题思想.其 内容 十分丰富, 可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 行考察。、 (l) 财富是上帝对选民的赏赐号游牧时代的以色列人来说、战争中掠取财物是正当的、荣耀的, 且为上帝恩准的。这种财富观念与其对“ 选民” 的信仰结合起 来, 成为以色列人攻城掠地的动力、旗帜和理论解说他们相信, 卜帝 (耶和华 ) 曾立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为“ 万国之父”,并与其后的列祖列宗多次立约: 只要他们信奉唯一真神耶和华.就将赐予他们无数的人民、土地、牲畜和一切财富。 《旧约 》 便忠实地记载了他们历 次征战攻掠的神话和史诗。 寄居埃及四百年后、以色列、在首领摩西的率领下逃离埃及。 这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次大转折。 在此之前 , 上帝就对摩西说 : “ 我要对埃及王和他的人民降最后一样的灾难。 这以后, 他一定放你们走。事实上 , 他会把你们赶出这地方。 现有你去告诉以色列人, 要他们去向邻居索取金、银、首饰。 ”( 出 11 :1-2) 据说那夭夜里, 以色列人照摩西的吩咐向埃及人索取金银首饰和衣物, 他们要什么 , 埃及人就给什么。 这样 ,他们就带走了埃及人的财富。在回归故土迎南的途中, 以色列人先后与希实本、巴 珊、夏琐等国军队交战, 得胜之后便带走了他们的财物。《旧约》记载 :以色列人与希实本交战 , 杀死了国王 西宏、西的儿子们以及希实本的所有战士 ,占领并摧毁了每一个城市 , 城中之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光 , 一个也没有留下。他们抢走了牲畜, 把所有城镇洗劫一空 ( 申 2′3 – 35)。在与巴珊王交战中 , 以色列人占领并毁灭了巴珊国的 60 座城镇 , 把牲畜及财物全部抢走 (同上:3,l-7 )。夏 琐是 当时 占据迎南诸 国中最强大的一个, 国王耶宾联合邻近诸国之王向以色列人宣战 ,并派人联络了约旦河两岸的迎南人、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以及山区的耶布斯人和希未人。诸王的军队多如海滩的沙粒 , 双方在米伦溪摆下战场。以色列人砍断 了敌人战马的腿 , 烧毁了他们的战车, 攻取了所有的城镇, 生擒了宣战各国的国王 ,大肆洗劫, 把一切值钱的东西和牛群全部抢走, 将所有的人都杀掉。 在对 这一战事进行总结时, 经文写道: “ 耶和华怎样吩咐他仆人摩西 , 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 约书亚也照样行。 ” ( 书 11:15 )在这里我们看到 , 财富的赐予者耶和华上帝同时也是一位战神。他被颂为“ 万军之耶和华” 。 以 色列人征战幼掠 , 均被视为上帝对其选民的应许和恩赐 , 所得财物也都堂而皇之、不加掩饰地载入 《圣经》, 作为光辉记录而传之后世。 (2) 对古圣先贤财富的颂扬《旧约》所载以色列人的古圣先贤 , 大多是家财万贯的富翁。他们的财富 , 既是上帝对他们个人 的嘉许, 也是对以色列民族的恩赐。我们不妨对以色列早期的三位政教首领亚伯拉罕、亚伦和所罗门的财产状况作一考察。 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 (Abram), 意为高大之父。他是一位大富翁, 拥有众多的牲畜和金银。 他有自己的军队, 其中精兵三百 , 曾打败过四国联军 , 抢回被他们掠走的财物和人口。他还有众多的奴隶 , 有的是家生的 , 有的是从外国买来的 (见创13、14、17)。上帝拣选他以及他的子孙作为自己的民 , 为他改名亚伯拉罕 (Abraham ),即“多民族之父”或“万国之父”。直到新约时代 , 耶稣的信徒曾被称作亚伯拉罕的子 孙。 亚伦是希伯来民族宗教史上的第一任大祭司 , 民族英雄摩西的兄长。他的富裕豪华 , 可以从上帝命摩西 为他制做的“庄严美观的圣服”上窥见一斑。 这套圣服包括胸牌、以弗得圣衣、外袍、刺绣内袍、礼冠及腰带。其中仅胸牌一物就十分考究华丽。 它 用金线和蓝色、紫色、 深红 色毛线制 成, 配 以刺绣, 上 面镶有 四行宝石, 其排列顺序 自上而下为: 红宝石, 红璧玺, 红玉 ; 绿 宝石, 蓝宝 石, 钻 石 ; 紫玛瑙, 白玛瑙, 水晶 ; 水 苍玉, 红玛瑙,碧 玉。 这12颗 宝石上分 别刻有 以色 列12支派 的名字, 由两 条纯金练子系在胸牌上方的金环上。 圣服的其他物件也都是用类似材料精心制作而成的。这件圣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摩西时代以色列人的财力。当然, 先圣列王中最为富有的, 当推以色列的第三任国王、大卫之子所罗门。 他的一生以智慧和财富驰名当时 , 流芳后世。他的属国包括从幼发拉底河到非利士和埃及边境的所有国家。他每年收入23000公 斤以上的黄金, 其中还不包括商人税金、贸易利润、 诸王献礼以及各地的贡 品。 史载示巴女王为了聆听他的智慧之言 , 一次就奉送了 4000公斤黄金和大批香料、珠宝。所罗门王有二百面大盾牌和 三百面小盾牌 , 均为纯金铸造。他的宝座是用象牙制成的 , 并用精金包裹。 他的骑兵队有1400 辆战车和12000 匹 战 马。他的银子跟石头一样多( 见 王上 10:11 )。 《旧约 》有关篇章的笔者以崇敬和骄傲的心情记录下古圣先王们的财富 , 以此表明以色列。41000人的优越和上帝的全能。 (3)财富体现着信仰的意志 以色列人相信 , 财富是上帝对信仰者的赏赐。对一个民族是这样 , 对个人同样如此。关于虔诚者终得善果的信念 , 《旧约》 提供了一则典型事例, 就是约伯的故事 : 约伯是个好人, 行为端正, 敬畏上帝, 不做任何坏事。 他有七千只羊 , 三千只骆驼 , 一千头牛 , 五百只驴和一大群仆人 , 是东方人中的首富。一次 , 耶和华夸 赞约伯的正直虔诚 , 撒旦却说: “约伯敬神不都是因为你赐予他的一切吗 ? 你若伸手毁掉他的所有 , 他必当面背弃你。”耶和华允许撒旦对约伯进行一次考验。 于是 , 约伯在转瞬之间连遭天灾人祸: 他的牛和驴被抢, 羊群被雷电击毙 , 骆驼被掠。 他的儿女全被倒塌的房屋压死 , 而他自己则从 头到脚长满了毒疮。不少人为约伯的遭遇抱不平 , 对信仰提出质疑。 但约伯始终没有放弃对上童的信仰 ‘他经受住了撒旦的考验。 于是 , 在约伯的晚年 , 上帝赐福给他 , 比他早年所得的还多。他拥有一万四千只羊 , 六千只骆驼, 两千头牛, 一千匹驴。 他有七个儿 子, 三个女 儿。 世上 没有其他女人像约伯的女儿那样美丽 ( 约 4: 2 )。 通观 《旧约》, 财富常被视为上帝对选民或义人的恩赐。 因此 , 无论在宗教的还是世 俗的意义上 , 财富都是值得赞美的。这种财富观与当时以色列 人半游牧的、尚未完全分化的社会结构是吻合的。流传甚广的 《裁言》将富裕视为信仰和勤劳的善报 , 而以贫穷为不虔敬和懒惰的恶果。 虽然《先知书》中也记载了大量抨击为富不仁的言论 , 反映出以色列人定居之后开始分化的历史场景 , 但这部分内容毕竟不是旧约财富 思想的主题。《旧约》所载以色列人各重大节期的祭品规格 (有公牛、绵羊、公 羊、面 粉、橄榄油、酒、 乳香等物 ), 无不透露着他们对信仰和财富的夸耀。《旧约》对财富的这种肯定态度与 《新约》对财富的批判态度形成鲜明对照。 二、《新约》的财富观到了《新约》时代 , 以色列人社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 以 色列已被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 , 处于奴隶制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政治、经 济、文化乃至民族等重要方面都受 到外部世界的强大冲击 , 内部的贫富分化日趋加剧 , 并面临着罗马奴隶制大帝国行将崩溃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 耶稣以基督的名义前来传教, 一开始就明确表达了他作为贫贱者代言人的立场。 他 向众人宣告: “ 主的灵临到我 , 因为他膏立我, 拣选我, 要我向贫穷人传佳音。他差遣我宣告: 被掳的 , 得释放 ;瞎眼的 ,得光明 ; 受欺压的 ,得自由 ; 并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 ”( 路 4:17 -19)新生的基督 教从其母体犹太教脱胎而来, 从民族走向世界 , 其上帝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 其财富观也面目一新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面 , 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耶稣及其门徒在《新约》中所表达 的财富观。 (一) 耶稣及其门徒是贫贱者的代言人据福音书载, “ 神的儿子” 耶稣在尘世的出身十分贫寒。 父 亲约瑟是位自食其力的木匠母亲马利亚是一位农家女。一个风雪交加之夜 , 耶稣降生在一间马棚里 , 白布为衣 , 马槽作床。八天之后 , 双亲到圣殿去为他献祭 , 祭品是规定份量中最轻的一种 : 一对斑鸿或两只小鸽 子。作为长子,耶稣成年之后曾经继承父业 , 以木匠为生。在述及自己的贫寒境遇时 , 耶稣曾对门徒这样说过 : “ 狐狸有洞 , 飞鸟有窝 , 可是人子 (注: 耶稣自称 ) 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 ”( 太 8:20) 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 , 他仅有 的遗产:一件外衣和一件内衣也被罗马士兵抽签分掉。 在为时三年的传道生涯中, 耶稣共收了12名大弟子, 就是名垂青史的12使徒。耐人寻味的是12使徒中的绝大 部分都来自社会下层 , 除税吏马太和出身商贾的犹大外 , 门徒中至少有八名出身穷苦渔 民。据福音书载 , 当彼得 (原名西门)、多马、拿但 业、雅各、约翰和另外两个门徒一起在提比里亚湖上打鱼时 , 耶稣向他们显现 ( 约 21:2-3 )。彼得的弟弟安德烈也是一位渔民。 在12门徒之外 , 耶稣的广大信徒也都来自社会底层。传说耶稣在向众人布道时 , 曾行神迹, 用“五饼二鱼”(一说“ 七饼数鱼”) 喂饱了在场的数千人 , 包括妇女和儿童。四部福音书对此均作了记载。这足以说明耶稣的追随者们的贫寒处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分得食物而追随耶稣的 , 耶稣对此十分清楚 , 并曾告诫众人: “ 你们找我, 并不是因见了神迹 , 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 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 ”( 约 6:26 -27 ) 耶稣此言再次证明, 他的信徒大部分是食不果腹的穷人。耶稣及其教团的社会经济地位, 使他 们在财富问题上理所当然地成为贫贱者的代言人。 (二) 耶稣的财富观应该看到 , 耶稣虽为贫贱者的代言人 , 但他并不是一位革命者。他的财富观除受其经济地 位的影响外, 更重要的还在其神学思想的制约。耶稣对财富问题的阐述始终没有离开过信仰的基石。他在 《新约》中表达了这样两个中心思想 : 首先是财富与信仰的悖相关系。其次是夭国的财富优于地上的财 富。 (1) 财富与信仰的悖相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 耶稣继承了《旧约》关于财富来自上帝的信仰。 他曾以飞鸟和野花为例, 告诫信徒世间一 切荣华和财富终归于上帝的恩典。 他叫为食物忧虑的人去看空中的 飞鸟 :“它们不种不收,也 不存粮在仓里, 你们的天父尚且饲养它 们,你们岂不比鸟儿更重要吗?” 他又叫为衣物优虑的人去看野地的百合花 , 它们不织不缝 , 然而: “甚至像所罗门王那样的荣华显赫, 他的衣饰也比不上一朵野花那样美丽。 野地的花草今朝出现 , 明夭枯萎 , 给扔在火炉里焚烧, 上帝还这样打扮它们, 他岂不更要赐衣服给你们吗 ? 你们的信心太小了 !” 最后, 他教导信徒: “ 不要为我们吃的、喝的、或穿的操心 … … 你们的天父知道你们需要这一切东西。 你们要先追求上帝主权的实现 , 遵行他的旨意, 他就会把这一切都供给你 们。 ”(太 6:26-33 )仿佛是个悖论: 耶稣在肯定财富来自上帝的同时, 又强 调财富是信仰的障碍。《新约》所载两则耶稣与财主的故事就生动地表达了这 一思想。 第一则故事 讲的是一个年轻财主 , 一天 , 他来向耶稣求问永生之道 , 耶稣先叫他遵守诫命 , 他问之后又当如何, 耶稣告诉他 : 去卖掉所有的财产 , 分给穷人 , 再来跟从我。年轻人听罢 , 垂头丧气地走开了, 因为他太有钱了。于是 , 耶稣向门徒发表了一段著名评论: “ 我实在告诉你们, 有钱人要成为夭国的子民多难啊 ! 我再告诉你们 , 有 钱人要成为上帝 国的子民 , 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 !”( 马19:16 – 2 5)与此对照, 耶稣在第二则故事中却肯定了另一财主得救的可能: 这个财主在城门虔诚地迎候耶稣, 对他说: “ 主啊 , 我要把我财产的一半分给穷人 ; 如果我欺诈过谁, 我就还他四倍。 ”耶稣便向众人宣布: “ 今天救恩来到了这一家了, 因为这个人同样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 29:1 – 9 )。这两则结果迥异的故事恰从正反两面表达了耶稣的同一个思想: 财富与信仰是不相容的。对此 , 耶稣作过精辟的概括: “ 你们不可能同时作上帝的仆人, 又作金钱的奴隶。 ”( 太6:2 4) 耶稣对财富的价值评判似乎是矛盾的。然而, 当他肯定财富来自上帝而又视之为信仰的障碍时, 他的立场却始终如一 , 即站在被掳的、受压的和贫困的人的一边。 在继承《旧约》财富来自上帝的信仰时, 他所面对 的已不再是一个民族承受上帝恩典的光荣历史 , 而是一群衣食不保的下层民众。 因此 , 他并未顺着《旧约 》的思路, 进而认为财富即是上帝对选民或义人的嘉许。 他在财富源自上帝的神学旗帜下肯定了下层民众 的基本人权 , 即为生存而获取衣食的基本权利 . 同时将富人超出基本生存需要所聚敛的财富视为不义, 视为信仰的障碍。当然 , 耶稣的最终目的并非解决财产问题 , 而是解决信仰问题。 对此, 我们可以在耶稣财富观的下一个论题中找到更进一步的阐释。 (2) 天上的财富优于地上的财富 在这个论题中, 耶稣将财富问题从尘世引向了夭国。 为了跟“ 天上的财富” 相对照, 耶稣再次发挥了他的喻言才能, 对地上的财富作出进一 步的否足。 《路加福音 》记载: 一天, 有个信徒来找耶稣为他裁决家产纠纷.耶稣并未作出答 复, 却给众人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财主,田产丰厚, 收成日增, 就暗自盘算着扩建粮仓。然而, 正当他为自己的如意算盘而踌躇满志的时候 , 上帝却对他说: “ 你这个糊涂的人 , 就在今夜 , 你得交出你的生命; 那么, 你为自己所积存的一切财物要归给谁呢?”(12:13 – 21) 在这个故事中, 耶稣通过否定世间财富的永恒性而否定了这种财富的真实性 , 告诫信徒这样的财富只能提供一种虚假的安全和满足,:井不具有终极意义。 《路加福音 》在记载了上述富于哲理意义的故事之后 , 还记载了另一则颇具神学色彩的故事: 有个财主, 死后在地狱之中受煎熬。他抬头望见从前讨饭的穷人拉撒路正在夭国享福 , 就求祖先亚伯拉罕救他。亚伯拉罕对他说: “ 孩子啊, 你该记得你生前享尽了福, 可是拉撒路从来没有好 日子过。 ”(16:19 – 25) 这便证明, 尘世的财富不仅不能永恒, 不能抗拒死亡, 而且还需在阴间如数偿还。与此相反 , 天国的财富却是永恒的、真实的。 耶稣教导信徒把天国本身视为最宝贵的财富, 它好比田中的宝藏, 珍珠中的珍品。 世人“ 不可为自己积聚财富在地上, 因为有虫子蛀 ,也会生锈, 又有盗贼破门来偷窃。 要为自己积聚财宝在天上, 那里没有虫子蛀. 不会生锈. 也没有盗贼进来偷窃。 ” ( 太 6:19 – 20) 这种“ 夭仁的财富” 具体是什么 , 耶稣没有解说。 然而, 他的另一教言却透露出这种财富的深层内涵。 当年轻财主来求永生之道时, 耶稣告诉他: “ 去卖掉 你所有的产业, 把钱捐给穷人, 你就会有财富积存在夭上。 ”( 同上,19:21) 这样, 耶稣就将夭国的问题重新又带回到尘世。 早期基督教教团的原始共产主义原则和公有制社团生活, 便是对耶稣教言在尘世的实践。 (三) 《新约》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恩格斯在 《论原始基督教史 》一文中, 曾将早期基督教与现代工人运动进行比较, 肯定了基督教“ 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 第 525 页 )。 这个运动虽然不曾直接提出在尘世消灭奴役和贫困的要求, 但它明确宣布了在信仰基础上的平均和共产原则, 充分表述了下层群众 (即恩格斯所 说“ 奴隶和 被释放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 们”) 的社会思想。 这一内容也是 《新约》 财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约》所载耶稣多次动员财主散财济贫的言行, 已经表达了早期基督教平均和共产的社会理想。 此外, 在耶稣之前的施洗约翰和耶稣之后的使徒保罗, 也都专门论述过这一问题。 作为“ 耶稣的开路先锋” , 施洗约翰很早便以苦行圣人的身份受到群众的拥戴。 当人们向他求教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时, 约翰回答说: “ 有两件衣裳的, 要分一件给没有的; 有食物的,也要这样。 ”( 路 3:11) 他为时人提供的社会调整方案, 就 是叫收税的勿取定额以外的税金 , 叫当兵的勿在军晌之外强索金钱 , 叫普通群众衣食共享。 耶稣逝后,使徒彼得和保罗先后在教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对平均、共产原则的倡导和实践 , 是同约翰 及耶稣一脉相承的。 彼得在世时, 教会中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对夫妇名叫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是耶路撒 冷教会的)Jx 员。他俩在卖掉田产后, 只给教会交 了几分银价, 其余全部私自留下来。 为此, 他们遭到了彼得 的严厉斥责, 竟先后仆地气绝, 因为他们“ 欺哄了圣灵” ; “ 全教会和看见这事的人都惧怕”( 徒 5:1 – 11 )。 由此可见.共产平均在早期教会中是怎样一条严肃而神圣的原则。 彼得之后, 使徒保罗成为教会之首。 他在给各地教友的指导性文书中, 明确提出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文中写道: “ 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说过: ‘不做工的人不得吃饭。 ’ 我们说这话, 是因为听见你们当中有人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天甚么事都不做, 专管别人的闲事。这样的人 ,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警告他们, 命令他们 , 要安静下来, 亲手做工来维持生活。 ”( (撒 3:6-12) 保罗所倡导的这一原则虽然只限于教团内部, 并未涉及整, 一社会及其制度的改造, 但它反剥削、 反掠夺的 思想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进步作用。 回顾《旧约》劳动最初是被作为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而加在始祖亚当头上的。 《箴言》中虽有大量“ 勤劳致富” 的劝世警句, 但其产生的社会条件远非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 《新约》时代可比,其 内涵也不具有保罗所倡“ 不劳动者不得食” 的反剥削意义。 《新约》 所倡救世济贫、平均共产、反对不劳而获的社会理想, 在其他民众性教团的早期经典 (例如道教 《太平经冬) 中也屡见不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早期宗教运动所共同根植的现实土壤。 每日活灵(233)互相宽容 财富转移与创造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一带一路 …Auto …通胀,还是…网络游戏中…谈通胀预期…圣经谈借钱…家族基金会…全球财富结…家族财富传…财富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