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儿童教育

圣经与儿童教育

箴言充满了所罗门对他儿子的教导。他鼓励儿子从这个教导中学习,而且应用所学知识的结果就被称作智慧。圣经说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过程,它始于父母和孩子。对父母的命令是在主里教养孩子(弗6:4),而且希腊词(养育)带有培训、教育、教导以及训练的理念。

当孩子了解上帝,他们就有机会智慧地孝敬父母,而那种孝敬的基础是持续不断地教育并且学以致用。所罗门告诉我们,所有真理的基础是敬畏耶和华(箴言1:7)。“敬畏”这个词在这里不带有恐惧或害怕的想法,而是敬畏,敬畏神的神圣和威严,不愿让他失望或不顺服他。耶稣说,我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我们得以自由(约8:32)。没有恐惧的自由来自真理的教导。

我们要在上帝的话语中培养自己,因为当我们获得属灵的知识,然后以实用的方式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自己顺服他,而且敬虔使用知识以心灵和真理来侍奉他(罗6:11-13)。

使徒保罗告诫提摩太,我们要“在神面前做无愧的工人”(提后2:15)。为了学习或教育自己,我们要致力于勤奋研究神的道。神的道使我们完善或成熟,而且装备我们成为受教的、忠实的仆人。

圣经教育装备重生的信徒,神能够在他们里面完成他已经预备的工(弗2:10)通过更新我们的思想来改变我们(罗12:2),持续地应用知识,以基督的心为心,“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罪从何处来?从魔鬼而来。《约一》3:8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

魔鬼从何时起就是条人的和撒谎的?《约》8:44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里。因他心里没有真里,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

撒但从何而来?有《圣经》为证:《启示录》12:7-9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他的使者去争战。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他们的地方。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撒但受造时就有罪吗?有《圣经》为证:《以西结书》28:15你从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后来在你中间又察出不义。

什么导致了撒但的犯罪?有《圣经》为证:《以西结书》28:17你因美丽心中高傲,又因荣光败坏智慧,我已将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们目睹眼见。

撒但想与上帝平等。有《圣经》为证:《赛》14:12-14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阿,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

与这种骄傲与自负相比,耶稣所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有《圣经》为证:《腓利比书》2:6-8他本有神的行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凡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撒但正用他的力量在发起一场争战。《弗》6:11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

撒但甚至胆敢试探耶稣《太》4:1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撒但是一个被耶稣所击败的敌人《雅》4:7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价值是什么?《箴》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上帝期望做父母的怎样教育孩子?父母必须在言语和行动上做孩子的榜样。有《圣经》为证∷《申》6:6 7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上帝期望做父母的有耐心。《西》3:21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去志气。

上帝对母亲的期待是什么?《箴》31:26: 管教是疼爱的表现。有《圣经》为证∷《箴言》13:24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慈爱而坚定的指正能帮助孩子成长。《箴》29:15:  管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激怒他们。《弗》6:4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著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孩子常常会无辜承受父母之罪的后果。《出》34:7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上帝期望孩子们对父母有何回报?《弗》6:1 3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们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聖經故事對兒童生命教育之啟示-以「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為例廖文櫻臺北市私立光仁小學教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所在職專班魏素卿新北市文德國小教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所在職專班

一、前言在資訊爆炸、社會快速變遷,價值愈來愈多元化的今日社會,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疏離感,人生觀模糊、意義感空洞、價值觀混亂與人格不統整的情形,衍生輕忽個人生命、傷害他人生命,只圖利益,沒有公義的現象,學童身心發展及對生命價值的體認,受到嚴重威脅與挑戰。這是值得從事教育者關心重視的,就學校教育而言,旨在培育學子在人生歷程中,能在各階段生活的脈絡中,不斷的焠煉生命智慧,發起生命關懷,精進生命實踐,活出各階段的生命意義來。

聖經為被翻譯成最多語言的書籍,它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聖經之可貴,在於它對人類無以倫比的影響,聖經有如生命的種子,又如醫治靈魂的良藥。聖經本身就是一本生命的書,有許許多多的人藉此書的故事得到啟示,轉化一生的生命方向和生命態度。選取其中能呼應生命教育內涵的〈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故事,這故事曾被渡邊和子(2014)引用:在二○○一年,東京新大久保車站發生了一起為了營救落下月臺的男人,有兩個男子跳到鐵軌上,結果三個人都不幸身亡的新聞。

這則新聞,在另一家英文報紙,以頭版標題寫著「Two Samaritans」來報導這個消息。英文報上特地使用「兩個撒瑪黎雅人」的標題,來指稱對陷於困境的陌生人伸出援手的那兩人。日本人看到這則報導,紛紛受到很大的感動。因為這則故事傳遞著愛的人生觀和實踐愛的使命感。另外,從筆者多年教學經驗中發現,故事最能吸引學童目光,專心聆聽!所以筆者期盼透過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能啟發學生生命智慧和實踐生命價值。

二、慈善撒瑪黎雅人的生命啟示孫效智(2000)指出,生命的意義是指「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整合行動力」的一種有關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理想與實踐的教育。」在《聖經‧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故事中,
法律學士與耶穌的對話,啟示著獲得生命的幸福,不僅要靠「知道」,明白誰是我的近人,而是也要「行動」,「做」他人的近人,把知道的在行動中生活出來,藉此啟發學童潛在的愛心種苗,培養學童們樂於助人的人生觀,引導學童表達愛的行動。

(一) 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故事簡介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師傅,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應的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他願意顯示自己理直,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了耶里哥,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地丟下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 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裡,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馬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到帶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餘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補還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吧!」

(二) 體會生命的意義及存在價值的生命智慧啟示這位撒瑪黎雅人與先前的司祭和肋未人「看了看,就從旁邊走了」不同。在這條山路上劫匪甚多,實不宜久留,以免增加被搶劫毆打的風險。然而這位撒瑪黎雅人路過這位受害者時,「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展現憐憫世人、愛人如己,幫助人的生命智慧,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舉動。

(三) 培養尊重和珍惜自己與他人生命情懷的生命關懷啟示撒瑪黎雅本來是猶太人的對頭,即使當下作出幫忙,是否的確能對這位受害者,有所助益?就責任而言,在家中的父母、妻子和兒女,是否比這位受害者,更需要我?若因幫助這位近人,而導致失去工作能力(如:被劫匪傷害、沾上屍體而成為不潔),豈非更對不起他們?然而他卻以同理之心,伸出援手親自成了這位受害者的「近人」──幫助的人。

(四) 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死 之感受的生命實踐啟示如同聖經所說的這個「慈悲」和「憐憫的心」,牽動撒瑪黎雅人的「五臟六腑」,發自仁心的衝動,讓他突破了理性的計較和風險的考量,使得他能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走近這位受傷的弟兄施以援手,展現對近人的本分即要愛及關心他們、要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要摒棄各種因種族、政治和社會不同的偏見而與他們和諧相處,活出生命最重要的是實踐力。

三、生命教育之行動教育人是要透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服務學習能使人內化服務的精神與力量,活得更有生命價值,生命教育必須從小扎根,所以藉由《聖經‧慈善的撒馬黎雅人,究竟誰才是近人?》的故事,以有趣的兒童聖經影片,透過欣賞教學法、探索教學法與體驗教學法來進行討論與臺灣發表,引導學童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為什麼要幫助需要幫忙的人?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解決困難?應該怎麼樣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協助?幫助需要的人當時的心情是如何?讓學童從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行為,學習怎麼同理他人的需要,進而能關懷幫助別人。引導兒童培養助人的能力,當看到有人需要幫忙時會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一樣,勇敢的去幫助受難的人。

另外,實際參訪「失智老人中心」,使自己成為「撒瑪黎雅人」。老師帶著學童參與活動,更重要的是活動後的討論與省思。學童分享從服務學習活動中,看見志工們細心的照顧爺爺奶奶,表達願意奉獻付出自己的心力服務社會,也印證聖經〈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是無所不在的。活動後,家長也讚揚活動有意義,因為透過體驗的行動與學習,學童才能更加體會這社會是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參訪「失智老人中心」除了讓學童們學會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以及學習有能力一定要幫助關懷他人,並增強自己觀察能力及表達自己的見聞。讓學童尊重與關懷生命,進而懂得分享和合作,培養關懷社會的博愛情懷。

四、結語
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態度,培育學生愛己、愛人、愛環境、愛宇宙、愛神,關懷社會並行動體現愛人如己的精神,達到生命生活的理想─天、人、萬物的和諧。運用聖經教學透過學生喜愛的「故事」,讓學生經由聖經話語,認識生命的深度價值,同時學習關懷的真諦,用正向的態度來面對人生,豐富生命。而生命教育老師就像聖經所言:「做世界的光、地上的鹽」,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學生的生命」,使「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精神彰顯發揚,讓學童在生命學習道路上有溫暖,有關懷,有希望的成為別人的「近人」。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