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哪(277)「福…
「我在祂儿子福音上,用心灵所事奉的神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罗1: 9-10】
「福音」不是从主耶稣死而复活以后才开始的,而是在创世以前就已经有的计划,旧约圣经早有预言。在大马士革的路上,主耶稣亲自呼召保罗,拣选他「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传福音。主耶稣会亲自去拣选、呼召祂的工人,人所做的只是印证祂的选召。
罗马教会的信心传遍罗马帝国,但这信心并非是从他们自己里面生发出来的,而是神自己的工作,所以保罗要「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
在保罗悔改信主之前,神已经拣选他,甚至在母腹里就被神分别出来,他的犹太、罗马和希腊的背景,以及所受的训练,都是出于神的命定,为要使他能胜任这份使徒的工作。
「神的福音」不是讲论如何提升道德、改善社会、造福人类,乃是专一地「论到祂儿子 – 我主耶稣基督」。主耶稣道成肉身,降卑取了人的样式,和我们有一模一样的「肉体」,为要得着有「肉体」的人。
此时罗马已经有了教会。保罗「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但对罗马却是例外。保罗所要分享的「属灵的恩赐」,是为了让罗马的弟兄姊妹因着准确的信心接受主所作的,卸下里面的重担,「可以同得安慰」。
保罗领受了「使徒的职分」,并不是由于他的长处,而是由于神的「恩惠」。我们在教会中被神使用,完全是因着神的恩典。保罗的特殊使命和恩典是「在万国之中」作「外邦人的使徒」
属灵的人知道一切都是神自己的工作,所以会欣赏神如何使别人里面的新人一点点长大,从而「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总是能用称赞来造就人。
这「阻隔」并不是因为圣灵的禁止,而是因为神有更美好的旨意。因为有「阻隔」,保罗只能以写信代替亲自造访,结果这卷书信所阐明的福音真理不仅造就了当时的罗马教会,更造就了历世历代神的教会。
我们传福音的态度,不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去居高临下地批评人、审判人,而是存着「欠他们的债」的心。
罗马教会的信徒不是没有听过「福音」,而是在福音的真理上还不够清楚,以致在律法和恩典的问题上遇到一些搅扰。所以保罗很迫切地要去罗马,澄清福音的真理。
保罗传福音最大的阻力来自犹太教和那些还没脱离律法的犹太信徒,他们攻击他破坏律法,是可耻的。但保罗在依靠律法的犹太教和依靠权势的罗马帝国面前都能说「我不以福音为耻」,不怕被人轻看,因为他认识福音荣耀的内容:「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不需要加上律法,也不需要传福音者的能力,因为「神的大能」足以成就救赎的恩典。
「一切相信的」包括两大类人:一类是有律法和割礼的「犹太人」,另一类是没有割礼也没有律法的「希腊人」。不管是什么背景的人,当福音显明出来的时候,神只看人有没有「相信」。犹太人所持守的律法不是得救的依据,而是神追讨、定罪人的根据。
【罗一17】「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福音的内容是「神的义」,福音的方法是「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福音的结果是使基督成为我们的义。福音所显明的「神的义」有两层意思:1、虽然世人都犯了罪,但如果因着信与神建立了对的关系,就可以成为「在对的一方」的义人,不被定罪;2、福音是神的儿子做成代赎、罪人因信称义,神在方法上没有落入不义。
「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是凭信心入门,又以信心为道路,以信心为巅峰,始终都是借着信。人以信心接受救恩、与神恢复正常关系,又在信心里接受神的生命,然后以信心接受十字架的对付,在信心里接受基督为我们里面的丰满,以致成为神荣耀的儿子。
「人心」有认识神的本能,即使自称无神论的人,在重大灾难面前也会「仰望星空」、「祈福」。因为人里面的灵是神专为了使人能认识、敬拜祂而创造的,「人心」的本能证明有神。
许多人不以神为神,理由是他们不知道有神、不知道哪个宗教的神才是真神,但圣灵在此清楚地堵住了人的口:「所造之物」证明有神,神手所作一切的工「叫人无可推诿」,不至于错将受造物当作偶像来崇拜。
人的「不虔」首先是不承认神,明明看见神手里所作一切的工,却不承认有神。其次是「虽然知道神」,但却不把神「当作神」,而是用受造之物代替神,拒绝承认真神。我们的「知道」若不能使我们对真理有正确的态度,则这个「知道」也不过是「无知」。
人里面的灵既有敬拜神的本能,如果不敬拜真神,必然会制造偶像来代替真神。无神论者的假神更多:金钱、事业、学问、权力、名誉、地位、爱情、伟人、自己 – 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并且因为里面没有敬畏之心,追求偶像时毫无底线。
当人用自由意志拣选离开神、追求「自由」时,神就任凭他们自行其是、偏行己路,结果是成为罪的奴隶、走向灭亡,这是神对人最可怕的处置。信徒宁愿落在神管教的手中而受苦,也不愿被神「任凭」。
「行污秽的事」:保罗在哥林多写罗马书,当时在哥林多的庙宇内有很多庙妓,人们认为与这些庙妓发生性关系,会鼓励男神与女神互相交配,给敬拜者带来各种好处。
人虽然落在「虚谎」里,不承认神、用别的来代替神,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神的真实,也不能动摇造物主的地位。因此保罗情不自禁地称颂「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
「顺性的用处」指神所设立正常的婚姻、家庭的功用,「逆性的用处」指成为娼妓或同性恋行为。人若不肯承认神应有的地位,必然也不会承认人应有的地位,一切事情都会失去正常的次序,产生许多混乱。
罗马帝国的同性恋文化十分流行,许多皇帝都是同性恋,包括当时在位的尼禄。有人将同性恋归罪于遗传基因,但圣经明确指出,基因不能成为人「放纵可羞耻的情欲」的理由,「妄为」必会招致「当得的报应」。
【罗一28】「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人不是不能认识神,乃是「故意不认识神」。因此神就不勉强他们,任凭他们沦入自己所选的结局中,让「恶」成为对恶人最大的惩罚,「神的忿怒」(18节)就在此显明出来。但神的任凭是有原则的,祂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任凭,因为神是公义的,不能任凭「恶」永远存留。
「邪僻的心」就是19-27节所描述的「不虔」(18节),「不合理的事」就是28-32节所描述的「不义」(18节),心思的「不虔」必然带出行为的「不义」。不是神的任凭产生人的「不虔不义」,而是人的「不虔不义」在先,然后神就任凭这个事实。
【罗一29】「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或译: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
29-31节所列举的「不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着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将神和别人排挤一边。这些是当时罗马帝国的社会写照,也是今天世界的现实,两千年来世人的道德毫无进步。
这些「不义」不是外面学来的,而是因为「不虔」的人里面失去了神的生命,反而有了「邪僻的心」(28节),里面「装满了各样不义」,一旦环境合适,自然就流露出「不义」:遇到比自己强一点的,里面的嫉妒就出来了;遇到比自己弱一点的,里面的骄傲就出来了;遇到得罪自己的,里面的苦毒也出来了。
【罗一30】「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或译:被神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
【罗一31】「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罗一32】「他们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无知的」指没有道德和属灵的分辨力。
行不义之事的人有两个特点:1、他们是明知故犯,昧着良心做了再说,因此教育不能减少人犯罪的倾向;2、他们喜欢结伴做坏事(弥七3),拉人一起下水,彼此壮胆,以为可以「法不责众」,甚至以罪为荣,因此我们应当远离恶人(诗一1)。
五旬节在耶路撒冷信主的「从罗马来的客旅」将福音带回了罗马,百基拉和亚居拉就是来自罗马教会(徒十八2)。罗马教会最初大部分是犹太信徒,大约主后49-50年,因在罗马的犹太人中发生骚乱(可能是犹太教徒逼迫基督徒引起的),罗马皇帝克劳第(主后41-54年在位)大规模驱逐犹太人离开罗马。后来此令未被彻底执行,离境者也逐渐回迁,犹太人被驱逐期间,罗马教会的外邦信徒大大增长,等犹太信徒回来以后,外邦信徒人数已经超过犹太信徒了,所以保罗提醒他们不可向犹太弟兄夸口。
罗马被一场大火所吞灭,尼禄皇帝把基督徒当作替罪羔羊来逼迫,保罗在这次逼迫中殉道,被斩首于奥斯田大道旁的亚奎撒斐亚,他的坟墓在「圣保罗墙外」大教堂的祭坛底下。
《罗马书》是系统的陈述,是保罗被囚之前所写的最后一封信。不是为了护教,而是面向保罗所不熟悉的罗马教会,那里的信徒有的对律法比较开放、有些比较保守,所以保罗鼓励他们彼此和睦、理解,无论守节或不守节都可以,「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