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一带一路</span>

一带一路

李嘉诚:企业家所有…

李嘉诚认为,企业起伏在国内国外都有,最要紧的是企业不论大小,一定要有核心业务,经济整体往下掉50%时,你的业务只掉10%,这就是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可以在经济起伏时起到很大作用。宏观调控虽然是国家的规划,但国家是不会让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钢铁)现在若不控制,将来问题不小,民营企业机会还有,现在不要放弃,困难时要多探讨多听意见,要更投入,要自己努力改变环境。

走偏路走歪门邪道的商人发展快掉下去也快,100%的失败是因为贪婪。要知止,走正途最好。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

长江集团是如何通过收购策略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而如何的风险管理可以使得集团整体保持平稳的收入和盈利之余,也能不断增长呢?

整个和记黄埔的货柜码头业务是由其在香港的旗舰公司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运作开始的。和黄1977年成立后,一直将货柜码头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头戏。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此项业务便开始不断向海外扩展。

李嘉诚今时今日的地位,对香港经济举足轻重,一举一动都惹人注目,每当市场传出李嘉诚入股某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价无不三级跳,跟李嘉诚买股,往往成为散户发财的捷径,不过,长和系入股的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要跟也要跟得小心。

李嘉诚入股性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上市时入股、现货现金吸纳、可换股债券。“比如和黄许多时入股,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原因,纯粹因为资金多,用CB(可换股债券)入股,好过把钱放在银行。”梁伯韬指出,和黄这类跨国企业都会设有独立的财务投资部门,管理流动资金,入股一些公司往往只是为了增加资金运用效率。

每一个机构有不同的挑战,很难有绝对放诸四海皆准、皆适用的预制组件,老实说我对很多表面的、人云亦云的专家分析是尊敬有加,心里有数,说得俗一点,有时大家方向都正确,耍的却是花拳绣腿、姿势又不对。管理者对自己负责的事和身处的组织有深层的体验和理解最为重要。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和黄集团于1991年收购了英国最繁忙的港口费利克斯托港,迈出了全球化拓展的第一步。之后的数年里,和黄就已经将其货柜码头业务扩展至全球不同的策略性地理位置,包括中国内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的二十个国家与地区。目前,和黄经营着全球30个港口,共170个泊位。集团到2001年年底已共处理了2700万个标准货柜。根据和黄1995至2001年年报资料显示,货柜码头业务的收入这几年仍然是稳步增长。

货柜码头业务的总收入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其港口业务分散在不同地区,无论集团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大环境,各港口受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好、盈利增长快的地区往往可以支援表现相对较差、盈利增长缓慢或呈负增长的地区,使集团的码头业务的整体盈利始终保持正增长。

为了对这一互补效应有一更深入的认识,比较香港地区、中国内地及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货柜码头对集团整体业务的贡献。这三个码头分别是香港本地的国际货柜码头、中国内地的深圳盐田码头以及英国费利克斯托港。

三地货柜码头从1997年开始的吞吐量增长率。虽然三地码头在过去五年里吞吐量增长有快有慢,有正有负,各有千秋,但简单地加加减减后发现,整体业务始终保持着增长态势,且还相当稳定。

即便是遇到特殊情况,如2001年欧美经济持续放缓及当地货柜码头行业的竞争程度越发激烈,和黄在香港和英国港口进出口货物数量均下降,吞吐量呈负增长;但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使深圳盐田港吞吐量始终保持大于20%的年增长率,从而令和黄整个集团的港口业务在2001年并未受累香港和英国方面的不景气而大幅下滑,而是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可见,和黄由于实施了业务全球化的策略,使得其各种投资风险得以合理分散,并确保业务及盈利整体上保持稳定的放大增长。

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旗下四间公司集资103亿元,其中29亿元用来收购大东电报局4.9%股份,这是香港有时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资活动,对市场影响深远,引起市场轰动。

李嘉诚亲自向媒体解释集资行动,回答记者提出的各项问题。起先李嘉诚一律用粤语作答,但当翻译谈到101亿元时,李嘉诚即时抢过话题,迫不及待地用英语抢答,反映其春风得意的绝好心情。

这次庞大的集资案,长实承担一半金额,其余由包销商及股东负责。其办法是按当日市价折让两成,具体分配是:长实以十供一,每股供款10.4元的形式集资20.78亿元,和黄以八供一,每股供价11.2元的形式集资37.53亿元,嘉宏以五供一,每股供价4.3元的形式集资20.78亿元,港灯以五供一,每股供价8元集资24点18亿元。四家公司集资总额103.27亿元。

这次供股集资的特点是,采用连锁包销形式,即大股东与控股公司除了按所持股份供股外,还会再多包销一部分新股,使得他们承担了其中一半的包销任务。

至于其余一半新股,则由万国宝通国际、获多利、新鸿基、加拿大伯东融资及百利达亚洲负责分销。如所有股东接纳供股,长实系所吸纳资金可达65.06亿元。其他包销商则负责集资51.06亿元。

正常情况下,这点资金对五大包销商来说,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就在几个大包销商签署包销协议之墨迹未干之际,市场逆转,受外围大市影响,香港股市调头向下,一路狂跌。最终,四大券商接获股东认购只占总数的0.1%~0.4%,接近五成的股份则由包销商独立承担。

面对如此熊市,券商叫苦不迭,现在又要根据合约背负50亿元的供股。就算他们有能力供股,也会在禁售期过后疯狂抛售,对市场构成沉重压力。因此,许多人游说李嘉诚,当机立断放弃供股集资。这也是券商的基本立场。但站在李嘉诚的角度,取消供股计划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李嘉诚旗下四家公司在香港证券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信誉一向超卓。一旦因为市场因素突然取消供股,会予人话柄,认为长和系投机圈钱,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李嘉诚对百亿集资计划解释得很清楚:“这次集资,其中一半是由我认购包销的,和其余包销商的正式合同还没有签署,如果要暂时取消在法律上是可以的。但我不想给人批评为不守信用,因为股价跌落就取消包销,以避免损失,所以我个人承担的责任一定照数兑现。我希望维持长和系的合理股价,老实说,原因之一,也是在巩固长和系各公司的信誉。”

况且李嘉诚动议的百亿集资计划,在资金的流向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与部署,况且许多项目已经开始了前期投入,这显然是李嘉诚所不愿见到的。而且这些包销商一路以来都是依靠李嘉诚这个大财主找食的,如果得罪了李嘉诚,他们在香港还有饭吃吗。包销商权衡利弊,也不敢贸然开罪李嘉诚。而实质上,这班包销商又与过百个分销商签署了分销协议,最终50亿元,也未必全由他们四大包销商承担。

事实上,李嘉诚个人负责包销的近亿股新股,现金10.38亿元,仅仅是包销长实新股,李嘉诚就账面损失3.5亿元,更重要的是,根据发行新股协议,李嘉诚可以从已包销出手的新股按比例提取佣金,但是,李嘉诚分文未取。正是李嘉诚这样至诚的务实的作风,最终使得长和系百亿元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正是因为这一集资计划,使得李嘉诚财团鹤立鸡群,在香港十大财团中的地位遥遥领先,其财政基础也更加稳健健全。

1987年,长实除税后综合纯利达15.89亿元,较1986年之12.83亿元,激增3.06亿元,增幅达23.85%。

话说美国宝洁公司多年前想进入中国内地洗涤剂市场,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1988年,和黄帮助世界护理洗涤业巨头宝洁进入了它梦寐以求的中国市场,条件是以3000万的投资获取了合资公司33%的股权。原来,内地13亿人用的洗发水,都与李嘉诚有关,那些恍然大悟的人或许不得不说:又关卿事。

1997年,宝洁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协议重组中国内地合资控股公司宝洁和记。根据该协议,宝洁可于1998年年初把所持之69%权益增至80%,并可于20年内行使多项认沽/认购权,以便在2017年前把所持权益增至100%。

十年前与和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后,随即万事大吉,该公司董事长称,李嘉诚旗下公司,“是我们在中国生意上的宝贵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到底有多宝贵,直到1997年年末人们才能掰着手指头算出来,李嘉诚当时把手中所持宝洁公司的11%的股份出让给美方合伙人,作价6.5亿美元,与当时仅为3000万美元的投资相比,短短五年间获利二十余倍。之后李嘉诚仍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价值估计为12亿美元。尽管竞争激烈,该公司仍然牢牢把持着中国洗涤护理行业的第一位置。

2004年5月12日,和记黄埔香港公司宣布,作价150亿港元将手中持有的20%广州宝洁股权全部出售,一笔过赚走137亿港元,接近和黄2001年143亿港元的盈利。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形容这笔买卖是一个“让人牙根发软的肥鸡腿交易”,他否认出售宝洁是为了填补和黄3G业务的亏损,而主要是为股东创造价值。霍建宁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要的就是‘哗’的一声的感觉。”

在全球范围内,和黄精心构织着多元业务网络。面对今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质优价平的资产俯拾皆是,坐拥千亿实力的李嘉诚选择了加远实施其既定目标的战略,在淡市中加大拓展港口、电讯业务的力度,务求引领公司拓展新的领域,开辟新的产业,迈向新的目标,攀登新的境界。

继2001年在六个国家中收购八个港口业务后,2001年以来和黄仍在并购方面大展拳脚,试图确保其世界码头业领导者的地位。从投资举动判断,发展中国家的航运业市场将成为拓展的重点之一。观察和黄投资方式,可以发现一个特点,即和黄入股企业,大多采取透过购入可换股债券(CB)进行。

据业界分析,采取CB战略收购的确有可取之处。对发行CB的公司来说,可带来即时的现金支援,易于引起调动市场的正面反应。作为CB的持票人,则可进退自如,因势随时行使,相对减低投资的风险。

截至2001年年底,和黄拥有千亿现金在手,净负债与净资本之比仅仅是0.7%。但业绩公布后,竟因为拥有巨额现金而在财务方面遭人指点保守,这是稳健的和黄多年来首次出现的新气象。一家大型跨国集团,因为资金严重过剩而遭人说三道四,可谓空前绝后。

尽管在2001年的年报中显示,和黄的财资队伍及其出众表现可媲美任何一家银行,但公司在或然负债和获得特殊盈利的能力上,依然引起有关方面的强烈质疑。《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公开撰文批评和黄的透明度不足,没有披露公司或然负债的基本情况,就算是和黄小股东,也是不知所谓。

和黄在高调反击后,四月下旬,专门安排财务董事陆法兰接受了该报的访问,但所做的解释似乎仍然未能完全平息有关方面的疑虑。和黄2001年总负债为1390亿港元,比上年大幅度增加27.52%。陆法兰解释,子公司向NEC和摩托罗拉[微博]订购3G手机,和黄为此做出必需的财务担保而承担责任,购置手机的款项已准备妥当,一旦交易完成,相关的或然负债便会在短期内取消,这项担保符合惯常商业做法。陆法兰认为,如在年报中列出详细资料,则会太过繁杂,而且大部分股东都不会关注这些事项,股东关注的主要是和黄之投资方向与回报。

《亚洲华尔街日报》居然对此仍然做出质疑,再次把和黄同安然相提并论,指出安然股东同样对公司负债不感兴趣,结果招致沉重损失,最后全军覆没。很显然,该报完全以美国人的商业理念揣度东方人的经营哲学,难怪有如斯疑虑。

业界流传一种观点,认为和黄赚取特殊盈利的能力将会逐渐下降。主要理据是和黄太精于计数,对于自己投资专案的价值和价格有着极为精到的把握,一向善于运用高沽低买的策略,制造大量非经常性盈利。且低进高出的投资手法,将招致未来投资目标选取上的困难,更因为李嘉诚个人的投资风格,造成卖出时产生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谁都知道,李嘉诚是高出。其实这完全是纸上的臆想,2007年和黄出售和电印度的策略,就丝毫未看出有这方面的障碍。

环球企业家:10年来美商界最贪婪的10个CEO

导读:无论是因贪婪而过度追求成功(如AIG的格林伯格),还是因贪婪而失去自控(如迪斯尼的埃斯纳),或是因贪婪而欺骗投资者(如安然的肯雷),结局都是一样的:在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之后,企业在一夜之间溃败

 

看一看过去十年间美国商界的成败兴亡,你或许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贪婪,是不好的。无论是因贪婪而过度追求成功(如AIG的格林伯格),还是因贪婪而失去自控(如迪斯尼的埃斯纳),或是因贪婪而欺骗投资者(如安然的肯·雷),结局都是一样的:在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之后,企业在一夜之间溃败

  no.1 莫里斯·汉克·格林伯格 Maurice Hank Greenberg 让巴菲特蒙羞的人

  财务丑闻导致了AIG的传奇CEO格林伯格的突然辞职,而在这个故事背后,是一个过于追求成功的人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的极度驾御

  3月14日,随着美国国际集团(AIG)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汉克·格林伯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宣告辞职,一个时代结束了。

  对于79岁的格林伯格而言,这一切来的过于勉强。仅仅一周之前,他在接收媒体采访的时候还曾强调,至少十年内他不会离开AIG这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格林伯格及其家族曾经稳稳掌握了美国保险业的命脉。

  的确,对于这个从事保险业40年,且战无不胜的强悍老人,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他一直在AIG待下去。他执掌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在全球拥有五千万客户和七千亿美元资产。而他的财产还不止于此:2004年10月14日之前,他的大儿子杰弗里(Jeffrey Greenberg)曾经是稳坐全球第一宝座的马什保险经纪公司(Marsh &McLennan)的CEO,而小儿子伊万(Evan Greenberg)在保险公司ACE担任CEO。

  但金融丑闻击溃了硬汉。究其辞职原因,格林伯格被指控批准了美国国际集团与通用再保险(General Re)安排的一宗再保险交易,而通用再保险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子公司。这使得受众人景仰的世界第二富豪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由此接受监管机构的询问。

  AIG丑闻传出后,美国商界大为震惊。用标准普尔公司在纽约的首席投资策划师萨姆·斯托瓦尔的话说:“连AIG这样世界性的保险集团都可以出现财务造假事件,美国的商界还有谁是可以相信的呢?”

  把“股神”拉下水

  你有见过投资圣者巴菲特面对镜头缄默的时候吗?那就是当他4月11日上午,在其律师罗纳德·奥尔森陪同下,走进了位于曼哈顿的美国证监会办公室,接受了来自美国证监会、美国司法部、纽约州保险局和总检察长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办公室的13位有关人士的问话,以澄清他是否卷入虚增AIG财务数据的再保险合同安排中。这种询问通常是SEC调查取证的重要环节。

  在这次问话中,巴菲特承认自己曾在2000年秋季,与通用再保险公司当时的CEO进行过一次电话交谈,在交谈中巴菲特被告知,由于AIG储备金不足,格林伯格正面临投资者和分析人士的指责,所以通用再保险公司准备帮助格林伯格摆脱这一困境。巴菲特称,在交易完成以后,他曾经问过当时负责此事的约瑟夫·布莱登和罗纳德·弗格森,这笔交易是否被用于正当目的。

  2000年10月26日,AIG集团宣布公司第三季度净收入增加9%,但由于某些投资者对公司储备金状况缺乏信心,公司股票下跌了6%。这种情况下,以AIG购买再保险和约的方式,通用再保险将5亿美元预期理赔金转移到AIG,同时转移的还有5亿美元保费。AIG将这笔保费计为收入,随后向准备金中增加5亿美元。通用再保险从这笔交易中获得500万美元的佣金。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为分散业务风险,通过支付再保险公司保费,将自己的保单业务“再保险”来转嫁可能的损失。而争论的问题是:如果这笔保费被特别设计来确保AIG不出现损失,那么AIG就不会面临风险。如此一来,这笔保费没有为任何东西投保,这笔5亿美元资金就不应该计为保费收入。整个交易也就成为了一种财务工具–帮助购买保单的企业粉饰财务状况。

  虽然巴菲特本人并非这次调查的中心,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发布声明宣称巴菲特对整个交易如何进行一无所知。但投资之神巴菲特受到传讯还是在华尔街掀起了轩然大波。通用再保险公司事件所涉及的几位主管却都是他的亲信,不管是否涉及其本人,巴菲特都得有所交待。

  其实,通用再保险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利用再保险改善公司财务报表事件。1998年,通用再保险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子公司国家保险公司向FAI公司出售再保险产品。并与其秘密商定3年内不得寻求保险赔偿,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该产品转移风险的功能,实际起到了短期贷款的作用,FAI可将其亏损推迟至稍后的一个时期,而通用再保险公司向FAI一次性支付了大笔“保险赔偿金”,使其账面收益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之后澳大利亚第二大保险商HIH公司以3亿澳元收购FAI公司,不久HIH发现,FAI虚报了收益业绩。到2001年时,HIH公司终因无法消化收购后带来的不良资产而突然宣告破产。澳大利亚管理部门也禁止通用再保险公司的6位主管在该国从事保险业活动。

  通用再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产物险再保险公司,1998年12月21日,伯克希尔完成了对通用再保险220亿美元的购并案。巴菲特在当年致股东的信中,曾经对通用再保险赞不绝口。但是有前车之鉴在先,再保险公司曾经通过赔偿金帮助客户公司虚报账面收益的做法应该是投资大师时刻警惕的。

  2000年AIG的股价升至最高点每股103美元时,《纽约时报》曾经称赞格林伯格的领导才能。AIG的资产在2000年的时候已是10年前的864%,而巴菲特属下伯克希尔的资产也在10年内翻了6倍。纽约分析师麦克·迪昂(Mike Dion)曾说过:“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无法撼动格林伯格在保险业的统治地位。”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保险业的震荡使得格林伯格最终还是被讲求长线投资的巴菲特比了下去。在现代社会的巴菲特似乎还是钟情于他古老的方法:找到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公司,这个公司一般具有坚实的基础、强大的管理后盾和良好的前景。他便开始囤积该公司的大量股票,直至进入董事会。他将投资定义为“以资本生财富”,最理想的投资期限是“无限期”。

  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保险业中,格林伯格的AIG总是对其他保险公司的谨慎态度不屑一顾,并每年继续保持令人惊叹的高增长。自大的格林伯格对于公司的收购也远远不如巴菲特那样成功——2001年,AIG以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利坚通用保险公司。之后,美国联邦检举人便开展了针对AIG违规操作的调查,因为AIG涉嫌非法抬高股价以赢得收购。调查报告称,格林伯格曾经致电时任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的迪克·格拉索,要求他怂恿证交所交易专员大量购入AIG的股票。

  不可思议的成功

  这是一组令人称奇的数字:年利润93亿美元,股东权益828亿美元,年收入813亿美元,总资产6783亿美元。这就是美国国际集团(AIG),1919年创立于上海,目前总部位于纽约,涉足领域包括保险、退休金管理服务、金融服务的美国最大的工商保险机构。它的第二任CEO,在美国保险界不可一世的汉克·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是个独具魅力的人,坚毅、急躁、意志力强硬、不知疲倦等性格在他身上一览无遗。

  他担任AIG的CEO长达37年,在AIG公司工作长达45年。在职期间,他让AIG的市值飙升最高至1730亿美元,每股收益率平均每年上涨17%。我们总是能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的宣传画上看到格林伯格仿佛战无不胜的和蔼笑容。

  格林伯格出身低微,他的父亲在纽约东边开了一家糖果店,却在汉克5岁的时候去世了。他母亲改嫁给一个纽约州北部的农场主,他的童年记忆中于是充斥着天不亮就起来挤牛奶以及诱捕麝鼠和貂的经历。1942年格林伯格用了一张假造的出生证明应征入伍,那时他17岁。他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欧洲和韩国战区服役,并多次差点丧命。而他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得到了高中学历之后,他进入了迈阿密大学,最后毕业于纽约法学院。

  1953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在曼哈顿欧洲伤亡理赔办事处与一个员工主管吵架时奠定了他未来要走的路。格林伯格认为那个人过于粗鲁,自己也在副总裁的办公室狂暴地咆哮,骂那个欧洲籍的员工主管是“疯子”。颇为意外的是为此他得到了周薪为75美元的保险业新员工的工作。10年后,他成为公司主管意外与健康险的助理副总裁。

  1960年,格林伯格被保险行业内另一家公司Cornelius Vander Starr挖走,这家公司正是AIG的前身。27岁的加州人斯达尔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设立的小型的保险办事处,也是当年第一个向中国人提供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他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业务也很快推广至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及中东地区。但是在美国,斯达尔的业务却迟迟推展不开来。他收购了销售量大的公司,并向市民与小公司推销保险,但仍未见起色。于是他便将希望寄托在格林伯格身上。

  格林伯格抛弃了传统的模式,选择了类似经纪公司布网的销售模式,接受企业成为会员。1968年斯达尔的心脏开始衰竭,去世时,他将格林伯格定为其继承人。格林伯格接手一年后,AIG上市,当时市值为3亿美元。

  他视自己为保险这个沉闷行业中的游戏叛逆者。1960年代,在人们普遍认为保险行业不要指望有什么创新时,格林伯格却认为“创新是可以做到的”。AIG开始以为非传统风险提供有条件保障,注重免赔额等手段吸引了市场的注意。之后AIG的新险种业务不断得到挖掘——其中颇具新意的就有因特网身份被窃险、劫机险、海上油田保险,还领先同行于2003年推出黑客保险业务。

  那时互联网公司大都认为自己公司的防护措施已经足够好了,不用再花额外的钱投保。AIG黑客保险业务刚刚推出的时候也颇受冷遇。但当2003年底一系列著名网站雅虎、亚马逊和eBay等相继被黑客侵袭之后,互联网保险业务马上热门起来,AIG当月的保险业务就增加了四到五倍。

  AIG的产品创新能力为格林伯格赢得巨大声望,并成为推动AIG迅速扩张的重要因素。AIG的高层管理者皮特·伊斯特伍德(Peter Eastwood)曾这样评价自身的创新能力,“我们在经纪商和客户身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直接询问他们关心的事情、面对的事务以及现有保险市场的不足……凭此我们在很多领域中确立了统治地位。”

  为将AIG的这些险种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格林伯格将运营网络遍布世界。AIG属下的成员公司,通过多种销售渠道,触角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及地区。格林伯格花费了很多时间环游世界,签订了很多重要的协议。AIG的一个前任高管人员说,“我在过去的10年到过中国48次,有多少个公司的高管人员能超过我的这个次数?”

  在AIG的网站上曾经挂出“We know money(我们懂得金钱)”的标语。也许,金钱对于AIG 来说,只是一个他们玩弄于股掌的数字游戏而已。看一下AIG的版图,就不得不为格林伯格的巨大野心叹服。

  AIG集团旗下有四大业务,通用保险和人寿保险是最大也是时间最久的两块业务,财务服务、退休金服务和资产管理两大业务也在稳定增长中。

  在每一个主要市场中,AIG都有代表性的公司。主要的通用保险附属公司有美国家居保险公司、新罕布什尔保险公司、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国家联合火险公司,及其一系列附属公司。在人寿保险领域,友邦、美国国际再保险、美国国际担保公司(百慕大)、中国台湾南山人寿保险、 AIG Star 人寿保险、 AIG 养老保险公司、AIG美国通用寿险公司和SunAmerica 人寿公司等都被AIG收入囊中,在全球拥有数百万客户。国际金融租赁公司、AIG 金融产品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美国通用金融及其附属公司都是AIG的金融服务公司。主要提供航空保险、资本市场、客户财务以及保费财务。退休金储蓄和资产管理业务是由Variable Annuity 人寿保险公司、AIG SunAmerica 资产管理公司、AIG SunAmerica 人寿保险公司、AIG 全球资产管理集团以及附属公司或相关公司进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股票、定息证券、地产及其它投资管理服务。

  在2003年报告中,格林伯格指出,AIG的领导地位,来自于其承保能力、保险产品创新能力、金融能力、出色的服务和处理能力。通过遍布在130多个国家的分支机构,AIG实现了它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格林伯格具有极强的操控能力和生意嗅觉,玩弄金钱和法律规则的技巧已经炉火纯青。多年来,他与竞争对手和监管部门争斗不休,得到了好战的名声。他熟悉华尔街的规矩,曾经有人评价,“为了股票价格,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一个长期与格林伯格打交道的华尔街人士对他的评价是:“公司里就连一块石头落地的声音也逃不过他的耳朵。”他对公司的内部审计已经达到狂热的境界,专门雇佣了100个人寻找AIG的错误做法。他们的意见直接抵达公司高层,并且需要得到众人的立即回应。另外,格林伯格每年秋季需要花50个小时集合25个不同机构召开预算会议,每一个机构都需要带来他们的商业计划。而首席财政官,CFO霍华德·史密斯( Howard Smith),必须按照他的规定准确无误地读完这些商业资料。

  格林伯格一个大学同学评价他:“他每天几乎24小时都在工作,也许更多,36小时。但是他就喜欢这样。”

  纵观AIG的历史,正是格林伯格痴迷的工作态度以及“在最广泛的领域满足所有人的任何要求”的野心,推动AIG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保险公司,世界上市场价值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他设置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开创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型保险产品,现在看来,这些为人津津乐道和令人羡慕的财技同时也成为他控制公司、掠夺财富和逃避监管的工具。

  豪门幕后

  如果你认为生在格林伯格家族一定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那你就错了。格林伯格对于他两个儿子的期望很高,却不断在公众面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他还象莎士比亚戏剧中那样,一直将两个儿子在AIG内部进行升迁,却从来不公开表明谁是继承人。最后杰弗里与伊万两兄弟先后愤而离开了父亲的控制。

  汉克·格林伯格对待杰弗里比他的雇员更严格。他对杰弗里在餐桌上附和他的政治观点表示轻蔑,甚至当着他儿子的女朋友面怒斥他“这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事情。”

  杰弗里也试图证明自己才是父亲值得骄傲的。他驾最酷的跑车,交最漂亮的女朋友,以优秀毕业生从布朗大学毕业,还取得了乔治敦大学的律师资格证。他对他的妻子说“我不想以老板儿子的身份去AIG,而要等我成功以后再进去。” 毕业之后他在马什保险经纪公司(Marsh &McLennan’s)谋得了一份职位。而自那以后汉克就不停质问他“为什么要在马什公司浪费时间,而不来AIG帮我的忙?”杰弗里最终于1978年进入了AIG,并迅速赢得了同行的尊敬。他没有格林伯格的独断,但始终保持有父亲的热忱。

  与杰弗里相比,小儿子伊万进入AIG所费周章巨大。伊万性格比较叛逆。他留披肩长发,中途退学,并转学过一系列学校,最后去了马萨诸塞州郊区的一家专为有钱人家庭看管问题小孩的学校。他在同学中间广受欢迎,但他也对某些他认为“讨厌的富家子弟”毫不留情面。

  而伊万毕业之后做了些什么?他开始在各地流浪,在疗养院当过厨师,还做过酒保,时常在父母家门口闪现后又消失了。伊万的性格不羁,但是天生聪颖。格林伯格在伊万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由此对其倍加关爱。

  随着AIG下属子公司的卡尔·巴顿开始劝说伊万加入AIG,1975年伊万终于开始接触汽车保险方面的政策知识,令人吃惊的是,他竟喜欢上了这些条文。很快他就在纽约成为了AIG的代理保险商。伊万的大学未毕业的嬉皮历史根本不能使手下信服,还经常要人将基本知识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给他听。但他有格林伯格的睿智灵活,在AIG也升迁很快。

  细勘格林柏格家族的管理方式,商业与家庭之间几乎没有界限可言。突然老格林伯格会突然打电话给杰弗里大骂事情进展,下一分钟他又可能打进来询问可爱外孙的情况。他们的家庭聚餐一般最终都演变成为AIG的研讨会。杰弗里甚至说: “我应该把律师与会计等一并带上。”

  无论在网球场上,在餐桌上,还是在滑雪坡上,格林伯格都不时将过大的压力放在他的两个年纪已经较大的儿子身上,去实践他设定的过于无情、精明过头与不现实的标准。比如他会与他们在网球场上决斗,好像他们已经处于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的最后一局决赛一样。格林伯格想培育的是一种竞争性的家族精神。而当他把儿子置于他制定的商业规则中时,他收获的就是自己当年种植的结果。

  两个儿子对父亲过高的期望和缺乏继承人计划一直心存芥蒂。1990年代初期,杰弗里成为了AIG副主席,掌管美国财产与伤害险。但是格林柏格在16个月内让伊万连升三级,同样坐到了AIG副主席的位子上,想让两个儿子明争暗斗。杰弗里于是愤然辞职。

  老东家看中了他,于是杰弗里1995年以资本公司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马什,自从1996年进入公司董事会,1999年被任命为公司的CEO和董事会主席,并在保险业的地位扶摇直上。马什保险经纪公司作为AIG主要的商业渠道,杰弗里总算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些尊敬。

  而伊万虽然在继承人道路上一路顺畅,但他不愿意总是屈居在老父亲之下。在AIG中格林伯格事无巨细,一概要亲自加以过问,伊万在公司可谓毫无威信可言。最后他也在2000年离开了AIG,走马上任其竞争对手ACE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长。

  “行业黑洞”

  格林伯格家族在保险业坍塌是以马什公司董事长杰弗里的辞职为开端的。

  2004年10月,马什(Marsh &McLennan)公司被起诉存在欺诈行为。在纽约国家最高法院市民听证会上,纽约州检察长埃利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诉称马什控制价格、收取保险公司贿赂,并为了巨额贿赂诱导不知情的客户购买特定的保险产品,将客户的利益置之度外。而AIG、ACE、慕尼黑(美国)再保险公司和Hartford保险集团也被列入了指控参与欺诈行为之列。

  调查引发了保险类股票的大幅下跌。马什股票一天之内跌幅达38%,市值损失90亿美元。格林伯格家族三人所管理的三家公司缩水总计150亿美元左右。AIG股价下跌了10%,ACE跌4%至34.98美元,甚至一些暂时与调查案没有关系的保险类公司股价也随之下跌,全球最二大保险经纪公司Aon股价下跌了6.2%,第三大保险经纪公司Willis集团控股下跌了2.7%。全球陷入了保险业恐慌之中。

  马什保险经纪公司的欺诈丑闻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保险业以及经纪公司的思索。Greenwood Capital Associates组合投资经理尼克斯称,“该产业目前就像一个黑洞。我们不知道这里到底牵扯到些什么。”

  马什保险经纪是联系需要购买保险的公司与售卖保险公司的中间人,并同时从双方收取费用。简而言之,保险经纪就如同公司顾问,并为保险公司提供重要分配渠道。作为世界上第一大保险经纪商,马什为了获得更多的佣金想尽了办法。

  20世纪90年代,马什的一个名叫威廉·吉尔曼的雇员把与保险公司做业务的方法完全依赖于马什提供给保险公司的业务量,从中收取回扣。过去10年中,马什通过自己的全球经纪部门集中这种操作,从而更容易调节保险公司,也就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收入。

  渐渐地,马什的经纪人变得厚颜无耻,有时甚至公开操纵竞标价格。被斯皮策发现的2001年的一个电子邮件中,马什的一位经理让一个保险公司送来一批无关的人来竞标会议室,表面上创造一种竞争的气氛。但实际上,投标的过程和结果早就内定好了。在2003年的一个电子邮件上,一位保险公司的经理对马什要求把竞标价格提高850000美元感到恼火。

  杰弗里的到任没有改变马什从保险公司抽取回扣的做法,反而使公司在此方面更加变本加厉。他总是给自己手下的经理人设定非常难以实现的业绩标准,把业绩的考核放在第一位。同时对销售人员采取很“开放”的监督态度,至于手下人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销售成绩,则很少过问。这种管理方式导致产生一种鼓励企业经理去冒险而不顾及游戏规则的企业文化。

  马什公司的欺诈诉讼中,关键在于所谓的“或有费用”。网站将其描述为保险公司为该公司提供的服务而支付的报酬,这些服务包括建立供应网络、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和行政服务等等。但是实际上,这些是经纪上的份内活儿,不能构成收取额外佣金的理由。

  斯皮策认为,马什对或有费用的描述具有误导性。事实上,正是通过操纵价目和调整价格,马什提高了客户成本以赚取更多佣金。他认为,保险商和经纪商之间的价格操纵和合谋行为,伤害了客户的利益。“而马什公司却告诉客户,为他们提供了最佳方案,并吹嘘客户的利益是经纪商的行动准则”。

  追踪标普500公司的MetaWealth公司认为,与已经倒掉的安然、世通、泰科国际一样,马什内部存在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文化。由于这些公司的行为不受核心价值观的限制,即有可能超越法律的既定界限。

  “价值观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很大,我建议所有的股东要理解企业为什么要采取一种做事的方式,这样做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每个决定都受到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那么他们就安全得多。”管理着MetaWealth公司的Branton Kenton-Dau表示。

  调查发现,AIG曾与马什有过类似的业务往来。在斯皮策提出指控后的第二天,AIG的两位管理人员对“图谋欺诈”的罪名供认不讳。不久,注册于百慕大的保险公司ACE助理副董事长阿贝拉姆也承认“串谋妨碍竞争”的指控。

  谢幕

  马什公司的欺诈丑闻,使得斯皮策下决心对腐败横行的保险业进行更深入广泛的调查。

  从1997年开始,AIG开始推销一种所谓的“非传统”保险产品,它具有“损益表滤波器”作用,可以帮助公司把一次性的损失分摊到未来几年中。

  1998年第四季度,手机销售商亮点公司(Brightpoint)宣布公司所有费用将控制在1800万美元内。当发现亏损将达到2900万美元时,首席财务官John Delaney 和当时的风险管理主管Timothy Harcharik,向AIG旗下一个专门负责处理企业亏损的部门——匹兹堡国民联合火灾险公司求助。

  该公司提供了一种Brightpoint公司所急需的可回溯保单。Brightpoint公司可以在三年时间里,按月向国民联合火灾险公司支付保费,总额为1500万美元。 而AIG火灾险则通过保险索赔的形式一次性返还给Brightpoint公司1190万美元。这笔资金入账后,Brightpoint公司的年度亏损正好可以控制在先前宣布的1800万美元内。“原本这笔亏损十分显眼。但在保险费的名义下,AIG帮助Brightpoint公司把这笔亏损分摊到了几年之中。”SEC的官员说。

  尽管AIG坚持认为自己严格遵循了会计准则,这一过程表面上也通过合法的保险合同进行,实际上该交易却与当年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粉饰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所用的特殊衍生金融工具非常类似。2003年9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SEC对Brightpoint公司和其两名前高管罚款45万美元,并开始将调查重点转向 AIG。SEC发现,AIG确实开发销售了这样的保险产品,并帮助客户公司抹平了经营账户,因此决定对AIG罚款1000万美元。

  2003年9月,AIG最终支付1000万美元罚金,以了结SEC的指控——通过欺诈性保单帮助Brightpoint公司隐瞒账面亏损。

  2005年3月,斯皮策、联邦检察官和美国证交会对AIG开始三重调查,罪名是涉嫌非法利用金融再保险的手段虚报收入。调查人员认为,1998年,AIG利用其从通用再保险公司购买的5亿美元再保险合约,不恰当地虚增了该季度及此后一季度的准备金。双方的交易成为了虚报收入的工具。最后调查共列出了8处不当账目记录,可能使AIG净资产缩水约17亿美元,相当于其828.7亿美元股东资产的2%。

  5月,AIG重新发布四年以上的财务报表表明,公司净值减少达27亿美元之多。而此时格林伯格又遭受着美国联邦监管部门展开的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在辞职前试图操纵公司股价。有调查显示,在格林伯格被迫辞职前不久,这位一贯一手遮天的CEO同时指使AIG交易人员买进公司股票。他在离开AIG的前3天还以礼物的形式将其拥有的4139.9万股AIG股票过户给妻子科琳,市值在22亿美元左右。

  从2004年4月至今,AIG的的股票在保险业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已经持续多年不振,累计下跌17%,但是AIG的市值仍然高达1680亿美元,高于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的1280亿美元。一直是AIG收益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的格林伯格并没有任命过继承人,而这次卸任之后的当天,股票在纽约交易所仅下跌0.86美元,确实令人生疑。

  AIG已经在全球采用了多种衍生工具、子公司和关联公司,业务涉及从飞机租赁到现非贷款的众多领域,而且还有丰厚的准备金。虽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保险,但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操作使人们很难确切知道公司的增长来自什么地方。格林伯格的拥趸曾经宣称,只要他继续管理公司,就能实现强劲的利润增长,这些利润来自哪里无关紧要。

no.2迈克尔·埃斯纳Michael D. Eisner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魔术仙境叫做迪斯尼,在那里,住着一个叫迈克尔的男人。他每天都沉浸在幸福当中:他是节目的主持人,有着自己的游乐园,设计着优雅的酒店,以及在别人还没有玩之前就尝试那些新的云霄飞车,而且,还不用排队。如果他不喜欢一部电影的结尾,他只要动一动手指头,就可以改变。他带给了父母以及小孩们欢乐,也带给他们脸上

 

 的欢笑。他帮他自己以及公司赚了一叠又一叠的钱。他拯救了一个美国的标志企业,许多人说他是最棒的生意人。几乎所有人都很喜欢迈克尔。

  如果这是一部迪斯尼电影,此刻电影收场,所有人都会继续开心下去。但是,真实生活并非如此。迪斯尼的CEO迈克尔·埃斯纳(Michael D. Eisner)并没有让人们开心下去。自从1994年他的二把手弗兰克·维尔斯在飞机事故中丧生,他的常年合作伙伴杰弗里·卡曾伯格(Jeffrey Katzenberg)离开,迪斯尼的魔法就失效了:推不出轰动的经典动画,对ABC电视台的收购失败,“9·11”后迪斯尼乐园收入萎缩,还有大量的高层员工离开……

  知道这一期间埃斯纳的收入是多少吗?15年间,他兑现的期权达到8.5亿美元,这还不算他的高薪。埃斯纳是美国收入最高的CEO之一,甚至CEO高薪的潮流都是由他开始的。

  1984年,当埃斯纳从派拉蒙转投迪斯尼,他请美国最杰出的薪酬顾问格雷夫·克里斯特尔(Graef S. Crystal)起草了双方的和约。而这份和约的核心就是:高薪,加大量的期权。克里斯特尔甚至提醒迪斯尼公司的董事会说,这份合约有可能使埃斯纳成为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首席执行官。

  更糟糕的是,埃斯纳从来无法学会与人合作。早在派拉蒙时,他就无法与自己的上司巴里·迪勒融洽相处,认为从未上过大学的对方缺乏创造力。而当他成了迪斯尼的CEO,及美国商界收入最高的CEO后,他与外界的沟通就变得更难了。

  他热衷于否定身边的人,无论对方的工作究竟如何。比如他从ABC电视台时起的合作伙伴卡曾伯格,堪称好莱坞最勤奋的经理人,他每天5点半到办公室,开始阅读各种资料,白天则经常同时在三个电话上与外界联系。正是在卡曾伯格的管理下,一度沉沦的迪斯尼动画部门制作出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和《狮子王》四部动画史上的杰作,与Pixar签订了6部动画的合同,并收购了米拉麦克斯这座日后的聚宝盆。但埃斯纳习惯在各个场合侮辱卡曾伯格,当他们讨论《钟楼怪人》的动画剧本时,本科时主修文学的埃斯纳表现出对原作《巴黎圣母院》的熟知,当卡曾伯格对此表示惊喜,他回答说:“因为我上过大学。”

  到了1990年代末期,埃斯纳手边可用之人已经极少,而在媒体进行的“美国最糟糕的管理团队排行榜”上,迪斯尼的管理团队在1800个公司中名列第十。

  但埃斯纳依然对外坚持说迪斯尼公司的问题是暂时的和可以解决的。迪斯尼的管理班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迪斯尼的产品?无与伦比。它的品牌?娱乐界艳羡的对象。“也许我有些疯狂,但我不认为这是一场危机,”埃斯纳说。  “我们被否定得太早了一点儿。”

  “我一生都在扮演奥德赛斯的角色(Odysseus),”埃斯纳说。“我将自己绑在桅杆上,不去听海妖的声音。在我们这行里海妖就是代理商、投资银行家、媒体,只要你在过去十分钟里没有进行并购,人们就会说你雄性激素水平下降。”此时的埃斯纳仿佛迪斯尼出品的电影《第六感》的主角:他看到的都是鬼怪,但他从来意识不到自己也是其中一个。(吕彦 /文)

  no.3 迪克·格拉索 Dick Grasso

  2003年9月17日,这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主席迪克·格拉索(Dick Grasso)带着耻辱辞职了。之前格拉索刚刚计划签署一个新的员工合约,这个合约会带给他令人惊讶的1.4亿美元的薪水!这为成一个在企业历史中最丑陋的案件。但也许,事件发生并非偶然。

  早在1999年的时候,格拉索签了他第二份为期5年的合约,与1995年签订的合约基本一样。格拉索的退休金,在1995到1999年这短短的4年当中已经变成了3千万美元。但是他没有取出这笔退休金,而是将这笔资金投入了交易所的一个储蓄存款账户里面。这样,他可以进行不同的投资项目。也是在1999年,董事会提出一个提议,让格拉索加入一项名为资本积累计划(CAP)的奖金计划。这个计划将会让格拉索多得到他现有积累的奖金的50%。令人吃惊的是,整个补偿委员会顺利地通过了这个提议。甚至根本没有人对于这样的薪水以及奖金是否和他的工作匹配而提出疑问。

  在“9·11”之后,格拉索得到了他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薪水。2001年的全部薪水是3千多万美元,不过这个奖金只能在2005年5月当格拉索的合约过期之后才能拿到。但到了2003年1月份,格拉索有了新的打算,他想要把他的薪酬全都提出。这个金额大约是1.4亿美金。

  问题是:为什么格拉索突然要这么多的现金?

  格拉索对媒体解释说,他制定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计划。但是他曾对同事卡尔·迈克考尔(Carl McCall)说,那是因为他害怕新的董事会将会制止他提取那么多的现金,尤其是当大众知道了他的薪水已经超出了市场价格。

  另外,在任职期间格拉索曾经逼迫他的下属,让他们虚开费用去承担董事会持续下滑的收入。这些被逼迫的下属开始公开地支持他的退位。(美君 /文)

  no.4 Bernie Ebbers 伯尼·埃博斯

  世通CEO伯尼·埃博斯(Bernie Ebbers)的欺诈案,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他是如何知道公司的110亿美金的欺诈?什么时候知道的?

  理论上,他的律师团队是玩着“他根本不知情”的游戏。那些律师们说,公司的财务主席斯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在他的背后做假账,他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联邦指控官则认为埃博斯了解所有的会计诡计。

  在埃博斯任职期间,公司破产了。现在埃博斯变成了那些贪婪企业家里的一员。比如说像Tyco的科兹洛夫斯基和安然的安迪·法斯托。但问题是,他其实还不属于那个团体!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情况和别人有些不一样。

  基本上的不同是其他的那些CEO们,都是掠夺公司的钱财,或是当他们跟外界说公司情况很好,可以继续买股票的时候自己把股票全卖了。但是,埃博斯似乎是真的相信公司很好。

  据报告显示埃博斯私下借了10亿美金,用的抵押是他自己的世通股票。想想看,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这表示那些银行家都是笨蛋。任何一个银行家都应该知道,53美金一股的世通股票是估计过高的。

  第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代表着埃博斯并没有想要把世通的股票卖掉。他认为股票还会一直往上爬。为什么相信他是真的认为公司会一直往上走呢?因为如果世通股价下滑,那么他私下借的那些钱就会使他面临破产边缘。

  而到如今这种情形,埃博斯还是欠着那些钱,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他欠世通4亿多美元以及欠银行10亿美元。

  所以,当我们谈论那些贪婪的CEO时,别忘了,埃博斯是有些不一样的,虽然,他的确做了些无法理解的事情,甚至是坏事,但是,他还是跟其他那些CEO不一样。(王云 /文)

  no.5 科兹洛夫斯基 dennis kozlowski

  对于Tyco公司CEO科兹洛夫斯基的认识,可以从直观的数字获得。他从公司的借贷中为自己预留了了上百万美元的资金(公平的来说,他归还了大部分)。从检查报告来看,科兹洛夫斯基从1996年开始经常性地从公司借贷资金。与此同时他的工资和奖金从1996年的880万美元上升至1997年的5280万美元。他的借贷在1998-1999年达到了高峰。同一时期他还签署了1360万美元的补偿金。

  他疯狂的挥霍,在纽约、佛罗里达、科罗拉多等地均有地产。他在佛罗里达的居所价值2980万美元。同时他购买与他一墙之隔的房产,仅仅是因为他想摆正他的网球场(太阳会照到打球者的眼睛);他位于纽约的公寓价值3080万美元。 而且,他还安装了最有名的黄金淋浴龙头。此外他还拥有3辆哈里摩托、公司的飞机及直升飞机,并喜欢自己驾驶。他还拥有130英尺长的1934年美国杯的比赛船Endeavour号,价值大约2000万美元。他每年保养这艘船,就需要花费70万美元。

  Tyco去年的收入为3.6亿美元,利润4千万美元。对于所有被安然丑闻笼罩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比Tyco更深受影响。在安然崩溃之后,Tyco的股价下跌了61%至每股23美元,仅仅9周之内就蒸发了7亿美元的市值。

  在过去的10年里Tyco收购了上百家企业,仅过去3年就达700家之多。这种策略使得公司的年收入成长率达到了24%。这样的成长率极大的促进了股票价格上升并让科兹洛夫斯基成为CNBC金融频道的英雄。(吕方 /文)

  no.6 约翰里格斯 John Rigas

  亿万富翁约翰·里格斯(John Rigas)是全美第六大有线电视供应商Adelphia传媒公司的CEO,白发苍苍的他已有76岁高龄。他拥有曲棍球队水牛城军刀队,他与CNN创始人泰德·特纳(Ted Turner)有着亲密的关系,他却总称自己是一个“城中小人物”。里格斯经常组织孩子们去看曲棍球比赛,开办派对请邻里听交响乐团演奏会等等。这一切让乡人把他树立成为一个榜样。

  然而就在转瞬间,里格斯失去了全部:他的公司、声誉以及邻里的喜爱与尊敬。Adelphia公司披露,里格斯家人挪用了公司约23亿美元资金来购买公司的股票。一些低层经理及员工说,在里格斯及他儿子们的统治下,公司里很多事情都变得虚假不堪。据称,里格斯家族虚报了公司业务用户的数量。而他们日常的一些开销都被登记为资产项目,来冒充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资金流。

  里格斯在公司的管理也混乱不堪。员工回忆,公司的很多决策不是在董事会或某个办公室制定,而是在晚饭桌上冒出来的; 里格斯家族也经常不准时到开会现场,以至于大家戏称他们参照的是“R氏时间”。另外,里格斯家族对公司结构的设计也使公司成为了一个“家族企业”。

  里格斯从未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在他辞去CEO和主席职务后的第一天,他仍现身在董事会上,让各独立董事们大吃一惊。独立董事们给里格斯家族成员下了最后通谍:交出手中的投票权股票,否则他们将辞职并将一切内幕公布于众。迫于此压力,里格斯同意了独立董事提出的条件,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和股票。(刘磊 /文)

  no.7 乔纳克齐奥 Joe Nacchio

  乔·纳克齐奥(Joe Nacchio)在电信世界里曾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管理着一个价值860亿美元的公司。然而在公司垮台之后,他带着2亿6千万美金离开了。

  垮台之后,他被传招去在国会作证,想要测定到底Qwest和Global Crossing是不是把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卖给了对方以及其他电信公司,就只是因为需要虚增他们的收入,以达到华尔街的季度盈利目标。

  纳克齐奥表示,如果他知道有任何以虚增收入为目的的交换协议,一定会当即停止那种可笑的做法。他还把一张图表给委员会看,并对委员们说他可以很清楚的跟大家解释,任何一个项目的成本以及收入——如果他意识到Qwest购买电信容量只是为了虚增收入,他绝对会否决掉那个提议。

  Qwest曾经表示过,他们的网络可以支撑整个美国的资料传输。但事实是它的网络真正的使用率从来都没有超出4%到5%。这个市场上通信网络的空置率是相当惊人的,而那些所谓的更新的、为了未来而创造的通信网络技术标准,也鲜有人关注。

  2000年4月纳克齐奥对外界透露,Qwest预计下一年的收入会增加15%以及在2005年时会达到20%。若要达到纳克齐奥所说的目标,那么正在亏损的Qwest需要至少增加200亿美元的收入。也就是说, Qwest要从一个亏损的公司陡然间变成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了。

  根据规定,当Qwest签下20年期限的电信容量租赁合约后,它可以马上登记这笔收入。更美妙的是,当它把容量租给了像Global Crossing这样的公司,这就变成了“交换交易”的魔术。当两个电信公司互相的进行交换网络租赁,两者都可以看见短期的巨额收入以及利润。而交易的时候不需要支付任何资金。直到这件事情公布于众,Qwest里面没有任何人承认这个交换交易是个错误。但是在Global Crossing主管的一封邮件当中有显示,他认为这个交易是虚假的。(雪松 /文)

  no.8 理查德斯克鲁士 Richard Scrushy

  作为HealthSouth公司的董事长兼CEO,理查德·斯克鲁士(Richard Scrushy)还另有很多私人投资,包括从与本公司相关的一些医药公司到睡衣裤制造公司。斯克鲁士很乐于享受富人所能拥有的一切奢华与玩乐,诸如四套官邸、十艘游艇、价值13.5万美元的防弹宝马轿车、价值750万美元的Sikorsky直升机及他常常自驾的G-5喷气机。

  与此同时,他并不满足只享受这些商界大亨的光环。他还想成为摇滚巨星。实际上在他担任CEO的后期,他呆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少的可怜。斯克鲁士甚至组建了一个叫做3rd Faze的少女团体。

  一切在表面上看来都很正常,在1997年,HealthSouth的股价上涨了44%,斯克鲁士也成为了当年全美收入第三的CEO。但从1998年下半年起,公司的股价就开始下跌,事情变的不妙起来。尽管有许多关于利润方面的警告,但斯克鲁士还是不断抛售手中的股票。这不仅成为2002年巨变的先兆,更引发了其公司严重的假账事件。

  据调查,当时斯克鲁士和财务经理们每月碰面一次。经理们向他简要汇报公司运作情况以及公司利润与华尔街的期盼值相差多少。“如果没达到那个数字,想办法作到那个数字”,斯克鲁士如是答复。自1997年到2002年中期,HealthSouth公司谎报的营业额超过其真实值约25亿美元,作假后的利润大概是真实值的2500%.

  斯克鲁士变的越来越偏执与疯狂。在1997年建成的HealthSouth总部大楼内,有专门为斯克鲁士及其高级幕僚们准备的入口和电梯。在每周一的会议上他都由保镖前后簇拥着到场。据一些高层经理回忆,斯克鲁士当时可以从他办公室的秘书电话上侦听到其他高层经理的电话内容,尽管斯克鲁士本人对此予以否认。

  斯克鲁士甚至在他最后一次员工大会上还不放弃胁迫和斥责,并且仍不死心的对员工进行鼓动:“不要相信报纸的报道,让我们埋头苦干,让我们继续把公司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就在当晚斯克鲁士离开之后,FBI和SEC相关人员介入并开始调查取证。(何美 /文)

  no.9 盖瑞温尼克 Gary Winnick

  盖瑞·温尼克(Gary Winnick) 在1997年创立Global Crossing之前从来都没有在电信行业工作过。他也从来没有运营过一间“公司”。然而在1990年代的末期,Global Crossing的主席温尼克则被拥戴成为一个行业的天才。这家新成立不久的Global Crossing公司迅速上市,并在一年之后市值达到380亿美元,要比福特汽车刚上市的时候更有价值!作为这家电信公司主席的温尼克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然而在大概两年之后,Global Crossing 却在破产的边缘挣扎。一个分支公司的倒塌,导致了2.5万亿的市场价值流失。投资者都在努力的想要找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快就让整个公司面临这样的困境。但是,其实真正要问的问题应该是:到底为什么一家像Global Crossing这样的公司,能够这么成功的生存如此长的时间?

  当然,温尼克还有他的亲信们是这场战斗最大的受益人。他不仅把公司的股票在适当的时期卖掉,任由那些后来居上的投资者们眼看着他们的心血烧成灰烬。而且温尼克还把Global Crossing当成是自己私人的那只会下金蛋的鸡。他利用主席的身份,在其私人的投资公司与Global Crossing合作当中收取昂贵的顾问费用,并且进行不道德的房地产交易。

令人感到更加悲哀的是,当时Global Crossing曾经有幸存下来的机会!

  Global Crossing 最初的计划是非常简单明了,那就是建造一个海底 的宽带网络将不同的大陆连接在一起,从而有能力提供一些全球电信服务,就像AT&T那样。温尼克通常被人认为是Global Crossing的创始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是他想的。

  当初温尼克发现,就算在整个业务还没有开始之前就为Global Crossing寻找客户,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就像是筹措资金一样。虽然计划上那些光纤电缆横跨着全球的大陆,但是,在现实中一直没有实际运作。(泓宇 /文)

  no.10 肯雷 Ken Lay

  2001年2月,安然(Enron)还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公司之一。雷辞去CEO的职位,聘请杰夫·斯基尔林(Jeff Skilling)担任CEO,自己则继续担任公司的董事长。然而,斯基尔林在任职不足六个月之后就辞职了。时间刚好是安然崩溃的前几个月。此后雷重掌公司大权,时隔不久雷就遭到了指控。

  因为会计欺诈给投资者和安然的员工造成了巨额股票投资的损失。雷的申辩理由是,他并不知道安然的CFO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 因为个人私欲而欺骗公司。而法斯托目前已经在服刑,正准备帮助检察官起诉雷以及其他高管以换取减刑。雷声称他没有任何犯罪的行为,他忙于和政府打交道和海外旅行,因而疏忽了公司的问题。但是检察官却查知,在雷安慰员工说一切正常的时候,私下却正在抛卖所持的安然股票。

  雷一直坚持,他卖股票是为了追缴保证金。因为安然的股票已经下跌三个月了,导致了资产缩水。那个时候安然并没有对股东们透露他们权益减少12亿美元,更没有对媒体透露。因为一旦亏损公开,投资人会感到怀疑和不安,必然对安然的财务报告产生严重质疑。这一切将促使他们抛弃安然的股票,从而让安然陷入更恐怖的困境。雷认为,只有和Dynegy合并,才能使安然解除问题。但一个月之后,安然放弃了合并的计划,被迫提交破产申请。

  在2001年安然崩溃之前,雷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大人物。而现在的他则被指控11项欺诈罪名和共谋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长达175年的监禁。(胡昆)

一带一路

转载-国际投资要闻…

紅色为英文版,淺藍色为中文版,黑色为会补上     

第91期    

第91期   

第90期    第89期    第88期   第87期   第86期    

第90期    第89期    第88期   第87期   第86期

第85期    第84期   第83期    第82期   第81期   

第85期    第84期   第83期   第82期    第81期   

第80期    第79期   第78期   第77期    第76期  

第80期    第79期   第78期   第77期    第76期

第75期    第74期   第73期   第72期    第71期

第75期    第74期   第73期   第72期    第71期  

第70期    第69期   第68期    第67期   第66期   

第70期    第69期    第68期   第67期   第66期 

第65期   第64期   第63期   第62期    第61期   

第65期   第64期   第63期   第62期    第61期  

第60期   第59期   第58期   第57期   第56期   

第60期  第59期    第58期   第57期   第56期 

第55期   第54期   第53期   第52期   第51期  

第55期   第54期   第53期   第52期   第51期  

第50期   第49期   第48期   第47期   第46期   

第45期   第44期   第43期   第42期   第41期   

第40期   第39期   第38期   第37期   第36期    

第35期   第34期   第33期   第32期   第31期   

第30期   第29期   第28期   第27期   第26期    

第25期   第24期  第23期    第22期   第21期   

第20期   第19期   第18期    第17期    第16期    

第15期   第14期   第13期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 9 期  第 8 期    第 7 期    第 6 期     

第 5 期  第 4 期  第 3 期     第 2 期    第 1 期

一带一路

创维集团黄宏生职业…

黄宏生,汉族,祖籍海南,现居香港, 1956年生于海南临高;1978年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8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遥控器厂,取名创维;2000年,创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突破70亿元大关,进入中国彩电业前三名。黄宏生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之后在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当助理工程师,1988年,黄宏生移居香港,自己创业,在2000年,其公司以科网概念股包装在香港上市,集资10亿港元。2010年,黄宏生开启二次创业征程,在南京市成立了开沃汽车;2011年,开沃汽车收购重组南京金龙,发展重心转向新能源商用车领域;2017年,开沃汽车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12-13]

职业生涯

创维集团是以香港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为龙头,跨越粤港两地,生产消费类电子、网络及通讯产品的大型高科技上市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创维已成长为蜚声国际的中国家电巨子,年产销彩电700万台,影碟机及数字化机顶盒200万台, 2002年销售额95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43%;毛利润13.01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57%;净利润2.271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劲增243%。电视机销售量增长48%达到690万台,跻身国内彩电业三甲。

面对中国大陆不断增长的电视机出口,美国和欧洲都根据WTO条例,对中国几个顶尖出口商提起反倾销诉讼,创维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创维电器新的总部搬到了深圳,并开始投资移动电话。由于世界杯、北京申办奥运会和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缘故,电视机需求量猛增。集团2002年销售了690万台电视机,营业额近百亿元,纳税1.1亿元,拥有员工11000名。黄宏生出身贫寒,文化大革命时下乡劳动,之后进入华南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深造,中国数位顶级的经营电子设备的企业家均出自该系。毕业后,黄宏生在一家国有企业负责出口业务,1988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虽然先后失败了三次,但他都没有放弃。1992年起,他开始出口彩电到前苏联,今天黄宏生已经把创维电子打造成中国最好的电视机出口厂家之一。

黄宏生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创业经历

下乡岁月

黄宏生

197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黄宏生,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来到海南的黎母山区当了知青,黎母山区是黎族苗族聚居的地方,丛林密布,气候潮湿。不过一开始,年轻人看一切都是新鲜的。白天劳作,晚上吹牛,打扑克,有时候还能打一些果子狸来打打牙祭,倒也自得其乐。

慢慢的,日子变得漫长而无聊,看不到前途的年轻人日渐消极。生活也失去了最初浪漫的色彩,变得越来越艰难。有一年台风刮了三个月,不间断地下雨,山洪暴发。黄宏生和其他知青被困在住地,没有水喝,也出不去,只有把雨水沉淀了喝,就象在孤岛一样苦苦求生。

下乡四年,第一年是好玩,第二年开始失望,第三年变得消极,到了第四年,有门路的就开始活动回城,没门路的往往只有选择放弃。不过在恶劣的生活环境、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黄宏生始终没有失去斗志,为了保持学习精神,他坚持写日记。也尽可能地找书来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成了那个时代最好的精神食粮。

1976年,国家宣布恢复高考。现在这个年代的人可能很难体会那个时候,恢复高考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象黄宏生这样没有门路的人来说,就像在所有的门都关闭的时候,突然又开启了一扇窗。经过短暂的复习,黄宏生成为恢复高考后首批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专业是无线电工程。

创业艰险

四年之后,黄宏生交出的毕业论文是黑白电视机设计。临别校园之际,他告诉老师:“总有一天,我要创建出像索尼松下一样的企业。”

毕业后,黄宏生进入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3年后,28岁的黄宏生被破格提拔常务副总经理,副厅级待遇。人生和事业都进入春风得意的阶段,但大学毕业时的理想却使他难以平静。他决定放弃已有的一切,去香港打天下。

1987年春,在同事惊讶与叹息声中,黄宏生辞掉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只身“下海”,追寻他的“索尼梦”。

1988年,一个小公司“创维”在香港诞生。黄宏生最先以代理电子产品出口打开创业之门,但由于不熟悉香港的环境,贸易环节又太多,进了货卖不出去,造成亏损。眼看着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黄宏生大病一场,入院躺了一个月。

第一次打击刚过,第二个打击又接踵而至。刚积累点资金后办了家遥控器厂,恰逢香港流行丽音广播,黄宏生认为机会来了,就与菲利浦公司的工程师合作开发丽音解码器,做成机顶盒接受丽音信号,当时野心很大,一下子做了2万台,只等石破天惊。没想到最后震惊的是他自己,电视台感到丽音广播成本太高,说停就停了,黄宏生又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第三次打击是发展彩电,黄宏生学的是无线电工程,且看到当时东欧彩电供不应求,前景一片大好。经过慎重考虑,黄宏生从银行贷款500万港元,聘请了国内知名厂家的工程人员40多人开发彩电产品,经过一年多的开发,产品总算出来了,但由于技术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且不符合国际规格,参加国际展览无人问津,结果又亏损了近500万元,至此,黄宏生已债台高筑,陷入绝境。

绝处逢生

“胜利往往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中”,黄宏生很欣赏这句话。他讲了个小故事:有个厨师的绝活是做红烧活鱼,他做出来的鱼端上桌后,那鱼尾巴还在动。别人想学他的绝活,可怎么仔细看也没看出特别之处。结果还是经常卖鱼给他的小贩说出了缘由,原来他特别会挑鱼,他挑鱼专看眼睛,据他自己说,能够做成活鱼的眼睛都能透出一股“宁死不屈”的精神。这个故事可能有点玄,不过可以看出黄宏生讲这个故事的深意。在面临困境时,他选择的是宁死不屈。

在坚持中,他终于抓住了机会。1991年,香港爆发了一场收购大战,香港迅科集团由于高层内哄,决定将公司拍卖,从而引来各路富商大竞标,而迅科集团一批彩电专家则受到排斥。看起来,黄宏生根本不具备实力参与收购战,但他却成了这场大战中真正的赢家。他把目光瞄准迅科彩电开发部的技术骨干,出让公司15%的股份将他们纳入旗下,使企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9个月后,创维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彩电,在德国的电子展上获得了第一笔2万台的大订单,创维靠技术征服了欧洲市场,从绝境中走了出来。

再造创维

回想到过去战胜困难的一次次经历,黄宏生又重新获取了力量。他干脆抛下眼前的烦恼,开始走出去四处拜访合作者、竞争对手,边工作,边思考。

黄宏生看到经过10年的发展之后,管理层存在着骄傲自满的情绪,也没有了最初创业时的激情。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当前的困境。不过既然当年能够孤岛求生,那么现在也一定能够走出低谷。一个新的概念在他心目中逐渐成型,这就是–再造创维。

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28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张学斌辞任该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及执行董事,该公司执行董事林卫平接任董事会主席。该人事更迭将于2013年4月1日生效。 [2]

上述公告称,张学斌辞职的理由是其需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和家庭事务,张学斌已确认与董事会并无任何意见分歧。

张学斌曾经与TCL彩电掌门史万文康佳彩电掌门匡宇斌,被并称为“华南彩电新三剑客”。

有分析称,张学斌的卸任,意味着创维重归黄宏生掌控,即:当职业经理人带领创维渡过两次难关之后,其“暂时保管”的一把手职位将再次回到创始人手中。

据创维数码2012/13年中期报告,黄宏生与其妻林卫平共持有创维数码逾34%股权,是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投资车企

沉寂了近6年的创维前董事长黄宏生再度走到大众面前,这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家电企业的掌门人,而是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10年8月份,在创源天地旗下,一个新能源汽车投资主体南京创源天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1月份,厦门金龙与南京创源天地、南京东宇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南京金龙三方重组协议书》,南京金龙注册资本增资4500万元,全部由南京创源天地汽车有限公司以货币认缴。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南京金龙的主要投资资金来源于黄宏生,联手厦门金龙以及南京东宇汽车集团主要为获取汽车生产资质。

回归创维

2012年8月9日,根据创维数码发布公告称,正式宣布聘用黄宏生与黄培升两兄弟任职:聘用黄宏生为集团顾问,为公司提供有关未来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建议,但无权参与日常管理和决定工作。聘用黄培升为彩电事业本部制造部副总经理,获聘3年,协助总经理管理该部门下属的采购部

另外,创维将支付黄宏生每年96万元的顾问费,此外,黄宏生在提供顾问服务中所招致的费用将实报实销。黄培升的薪酬为一年72万元港币,加上其他福利,其一年总收入不超过100万元港币。

根据公告显示,黄宏生与其妻林卫平共持有创维数码34.17%的股权,为第一大股东。而随着黄宏生两兄弟回归创维,创维又将进入“黄宏生时代”。

在重新拿回创维集团的“主导权”后,创维创始人、原创维集团兼创维控股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他回归资本市场的首战。8月3日,华润锦华[10.00% 资金 研报]发布公告,宣布了创维数码[0.75%](HK0751)间接全资子公司创维-RGB借壳上市的重组方案。借壳完成后,创维旗下的机顶盒业务将正式与集团分家,在A股另立门户。

将创维“三分上市”,是黄宏生在2004年就规划好的创维成长路径,其最终目标是将百亿级的创维送进“千亿俱乐部”。与此同时,黄宏生也在首嘲回归秀”中完美演绎了“资本腾挪术”:此次借壳一旦成功,黄宏生夫妇的纸上财富将暴增14亿元,将以50亿元的身家进入国内富豪200强。

借壳华润锦华

黄宏生回归资本的首战

自从2012年8月成为创维数码顾问后,黄宏生何时重新掌舵、如何完成他的“回归首演”,在资本市场引发各种猜想。一年之后,华润锦华的重组方案正式亮相 时,以上问题不再有任何悬疑。按照华润锦华的重组公告,创维数码将拆分机顶盒业务,并借壳华润锦华实现A股上市。这也是黄宏生回归资本市场即将获胜的首场战役。

具体来看,创维的借壳方案将按两步完成。

第一步是资产置换。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数字”)将被作价约35亿元,然后100%置入华润锦华,而创维数字正是创维集团机顶盒业务运营的实体。同时,华润锦华置出资产作价约5.3亿元,由创维数码全资子公司创维-RGB承接。

第二步,置入与置出资产的差额约29.7亿元,由华润锦华向创维数字全体股东发行股份购买,拟发行或配发3.68亿股,每股发行价8.06元。届时,重组完成的华润锦华的总股本将达到4.98亿股。

事实上,2013年3月11日,华润锦华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华润纺织集团正在筹划与创维数码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并已形成初步意向。当时,创维的新闻发言人李从想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机顶盒业务是创维第二大业务,市场空间极大,想借助上市融资把这块业务做大。

拆分创维上市

2004年黄氏兄弟被拘捕后,张学斌临危受命接任了创维数码执行董事、CEO和创维集团总裁,并以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掌管创维长达8年。

然而,就在2012年,黄宏生兄弟的回归之旅与创维分拆上市计划同时提速。

2012年8月,创维聘用黄宏生为顾问,聘用黄培升为彩电事业本部制造部副总经理。12月,张学斌辞任董事会执行主席及执行董事,黄宏生的妻子、创维执行董事林卫平接任相关职务。2013年年初,创维与华润锦华“一见钟情”。

除了即将借壳上市的机顶盒业务外,创维数码在2013年3月还宣布,集团旗下的液晶电视业务也将拆分上市,全资子公司创维光显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表格,在等待港交所批核。

资本“腾挪”

黄氏夫妇身家将暴增14亿

对于黄宏生拆分创维的动机,有市场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与黄宏生提出的“在2020年冲击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有关。

商报记者了解到,尽管年营业额不到300亿港元的创维,冲击千亿的旅程才刚刚开始,黄宏生夫妇的身家却即将在这场拆分中发生飞跃。 [3]

个人影响

创维创始人 [5]黄宏生无论是发表演讲,还是作报告,他的讲话风格总是漫谈式的,讲框框,定调调,而少涉及数字和细节,让人感觉他真的是个老板,而非一个面面俱到的企业家。可能正是这种“难得糊涂”的劲头铸就了黄宏生的成功。

创维集团是中国彩电业唯一幸存下来的民营企业,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生存的质量还不错。近日,创维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0751)公布了其2002-2003年度业绩,总销售额95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43%;净利润2.271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劲增243%。电视机销售量增长48%,达到690万台,跻身国内彩电业三甲。

7月29日,黄宏生专程赴京约见记者,重申彩电业确已走出价格战的泥潭。

个人心得

英雄时代已经过去

黄宏生说,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工业化时代的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依靠国际化团队的时代。当年,创维集团营销总经理陆强华和黄宏生分道扬镳后,黄宏生最大的思考就是如何建立一个和经理人共同成长的平台。黄宏生得出结论,人才要在全球范围内找。

为了引进高端彩电的生产、管理模式,黄宏生不惜斥资8700万元,以股权赠与的形式吸引了国际上光学领域的一流专家、在日本松下集团工作了30多年的池内宏造,为他“量身制作”了创维光电科技公司,开发创维健康背投彩电、数码相机等产品。用黄宏生的话说,给人才一个创业平台,才能燃起他的创业激情。位于深圳科技园的创维研发中心2012年底正式启用,其中广泛吸纳了国内外的科研专家,使创维得以继续保持在显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亚洲的命运系于制造业

黄宏生说,现在很多优秀人才都流向了银行、证券业、高校等,但亚洲的命运系于制造业,创维愿意成为一所大学校,为年轻人提供舞台。黄宏生有一个梦想,就是建设一所培养企业家的大学。

黄宏生认为,在与外企的竞争中,中国企业至少在第一回合已经赢了。数字化浪潮使中国彩电业进入了上升通道,国家推动数字化工程也为制造业提供了动力。中国彩电业出口增长强劲,在全球采购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

创维高管层正式确定:王殿甫被任命集团行政总裁

国内彩电巨头黄宏生为何香港被拘?是谁举报了他?内部高层,还是离职员工,抑或里应外合?黄宏生是否就此折戟香江?

本刊记者分赴京、港、穗、深四地挖掘出众多知情人士,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黄宏生被拘内幕资料。同时,有“郎监管”之称的香港学者郎咸平接受本刊京城独家访谈,就此事件犀利评点。

2004年11月30日,深圳,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原定召开的中期业绩说明会在中午突然取消。已经准备赴会的记者接讯中途返回。

当日上午9:30分,创维香港总部,董事局会议正常进行中,同一时刻,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的数名拘捕执行人员正在悄悄地形成武装包围圈,向其香港总部包抄过来。

上午9:44分,香港联交所做出指示,创维数码股票即刻起暂停买卖,联交所称停牌原因是有待该公司对潜在的股价敏感资料做出澄清。此时创维数码股价收于2.725港元。

一切都在隐蔽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3个小时后,几位投行老总应一日前黄宏生和创维执行董事郑建中的邀请,按时来到香港跑马场餐厅,1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中,黄、郑2人却迟迟未能露面。

很快,香港媒体做出反应,刊出消息称,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以下简称廉署)几个小时前展开了一项代号为“虎山行”的行动以涉嫌通过贪污手法进行诈骗及挪用公司资金的罪名指控拘捕了一家上市公司主席、3名执行董事及一名财务总监。

在廉署此次代号“虎山行”的行动中,同时拘捕该上市公司一名前任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一名职员、两名与主席有联系人士。廉署人士对整个事件定性为“是拘捕,不是传唤”。拘捕意味着已掌握初步罪证。

12月2日,执行董事黄培升(中)走出香港东区法院。  现在在深圳公交集团工作,52岁的曹粤滨在11月30日下午就得知了黄宏生被拘的事,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他表示与黄宏生最近的一次见面,是在1年前华南理工大学的MBA10周年庆典大会上,平常的联络也仅限于电话。

28年前,比黄宏生早2届毕业的曹粤滨留校工作,学校让他做的第一份工作是给1977届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80位学生做辅导员。这80位学生中,包括了今天TCL总裁李东生、德生电器总经理梁伟、TCL副总裁胡秋生、康佳原总裁陈伟荣、创维总裁黄宏生以及后来成为黄宏生妻子的林卫平。

 12月11日,《IT时代周刊》与郎咸平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专访,谈话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创维事件本身,而这是最能引发我们思考和反省的。

开放以后,内地曾有不法之徒来到香港,冲进金铺抢掠,洗劫一空之后从容离开,无法无天,人称大圈仔。香港警方应对之时,要求内地协助,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其绳之以法。现在有极少数国内企业到香港上市,就是白领大圈仔,相当于在股市上明目张胆巧取豪夺,两地应该加强执法的合作。

当“顾问”多年,67岁黄宏生重掌千亿创维

上阵父子兵!

作者 | 王苗苗

“你好,我是黄宏生,一个创业老兵。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我已经准备好了。”在微信公众号“创维黄宏生”上,创维集团、开沃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这样介绍自己。

这位创业老兵,商界经历颇有戏剧色彩。

他早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华南分公司工作,28岁便晋升为公司副总经理。前途一片大好的他,后来却辞职“下海”,创立了创维。

2000年,创维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鼎盛之际,黄宏生被捕入狱。此后,创维集团便开始“去黄宏生化”,一度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

2022年7月,创维“少主”林劲上台,任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不久之后,2022年12月23日,创维集团发布的一则要约回购公告,将黄宏生与创维集团紧密联系起来。

公告显示,创维集团拟于香港联交所启动对创维集团股东的要约回购,如实施完成,将可能导致黄宏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创维集团、创维数字的实际控制人。

创维集团2023年5月5日公告,要约回购已获股东大会通过。此前创维集团公告显示,预计要约完结日期为5月19日。

时隔多年,67岁的黄宏生要重掌创维了吗?《财富质点》曾就此联系创维集团,表明来意后,对方挂断电话。

01 .重掌创维?

创维的要约收购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2023年5月5日,创维集团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要约回购已获得独立股东98.36%(已超过50%)票数的批准;股东特别大会就清洗豁免已获得独立股东96.40%(已超过75%)票数的批准;股东特别大会由独立股东已审议通过由创维集团下属主体(即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RGB”)履行国内A股强制全面要约义务。

这意味着,黄宏生离重新执掌创维集团又进了一步。

时间回溯至2022年12月23日,港股创维集团和A股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数字”)相继披露公告,创维集团拟以要约的方式,按每股3.8港币的价格回购并注销不超过100,000,000股股份,约占创维集团已发行股份的3.87%。要约代价(倘要约获全面接纳,即合共约为港币380百万元)将以现金支付,并将以集团的内部资源拨付。

创维集团公告显示,截至该公告日期,黄宏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集团1,251,317,900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48.40%;回购注销股份完成后,股权占比将被动上升至最多约50.35%。若黄宏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最终在创维集团的持股比例超过50%,将能够实际控制创维集团。

同时,创维集团于香港联交所要约回购若实施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黄宏生及其一致行动人需要在国内A股履行法定要约收购义务。国内A股本次要约收购拟由创维数字的控股股东创维RGB作为收购人来实施,要约价格15.02元/股,要约收购数量504,238,558股,占创维数字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43.84%。

2023年3月28日,创维集团将此次于香港联交所的要约回购价格由3.8港元/股提升至5港元/股。2023年5月10日,创维RGB将国内A股要约收购价格由15.02元/股下调至14.82元/股。

图源:创维集团2023年3月28日公告

2023年4月13日,创维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公告披露要约回购文件。

2023年4月14日,创维集团已寄发要约回购文件。

2023年4月28日,清洗豁免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同意。

据创维集团于2023年4月14日披露的要约收购预期时间表,要约完结日期为2023年5月19日。

同时创维集团公告显示,假设:(1)所有合资格股东将全面接纳要约(且计及黄宏生、林卫平及承诺董事各自向本公司不可撤回地承诺他或她不会并将促使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他或她被视为于其股份拥有权益的股份之持有人(包括Target Success)不会接纳要约之事实);

(2)于本公告日期起至要约完成日期(包括当日)止将不会发行额外股份(惟因购股权持有人行使任何购股权者除外)。

要约收购完成后,创维集团及与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分别约为50.99%、50.50%。其中一致行动人包括黄氏一致行动集团。

随着5月19日的要约完结日期越来越近,黄宏生最终能否重掌创维?

02. “去黄宏生化”

1956年出生的黄宏生,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黄宏生被分配到电子工业部直属的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华南分公司工作,一度任至副总经理。

1988年,中国刚刚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第一波创业热潮开启,黄宏生辞职下海创业。“一开始创维主要生产电视机遥控器,直到1992年获得彩电生产许可证后,才开始生产彩电、VCD、DVD,家庭影院和卫星接收机等产品。”创维集团公众号介绍到。

2000年创维集团成功在香港上市,借着资本市场的力量,创维集团飞速发展。截至2022年,创维集团的营业额为534.91亿元,相比上市之初的38.19亿元,增长14倍。黄宏生也积累了巨额财富。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黄宏生、林卫平夫妇以120亿元财富位列该榜单第1885名,较去年排名上升791名。

事实上,自黄宏生2006年被香港法院判刑后,他便逐渐淡出创维集团管理层。

据华夏时报消息,黄氏兄弟在2004年11月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2006年7月被裁定为串谋盗窃及诈骗等四项罪名,分别被判入狱6年。其间,二人辞去一切在创维的职务。

创维集团后来发布的公告也证实了这一情况。

2006年1月10日创维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按廉署网站于2004年12月1日的新闻稿所述,黄宏生及黄培升被控于2000年11月至2003年4月期间,挪用本集团约48,000,000港元款项。2005年3月4日,黄宏生及黄培升被加控罪名,指称彼等涉嫌与其他人士串谋盗窃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Skyworth Computer & Network Company Limited(现改名为Skyworth Optical-Electronic Company Limited)约2,200,000元。黄宏生及黄培升亦被指涉嫌与其他人士在本公司授出购股权时串谋诈骗。其余指控声称黄宏生与他人串谋盗窃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Skyworth (Group) Company Limited(现改名为Skyworth TV Holdings Limited)500,000元。

同时,创维集团表示,“在事件发生后,为恢复董事会的信誉及保障本公司股东的利益,本公司已迅速采取重组管理层的行动。若干执行董事已经辞任,或转任为非执行董事。”

据创维集团2005年财报,黄培升、郑建中、吴锦辉等3位执行董事已于2004年12月6日离职,黄宏生也于2004年12月6日由董事会主席改任为非执行主席,转任后,黄宏生不再处理集团的行政工作,亦不再参与集团的日常管理。

案情落地后,2006年8月9日,黄宏生辞任创维集团董事会非执行主席及非执行董事。随后,创维集团的管理权交到了职业经理人的手中。

据创维集团2005年1月25日公告,创维集团自2005年1月14日起,便委任王殿甫为董事会执行董事兼执行主席,委任梁子正、张学斌为执行董事。公告显示,张学斌于2001年4月加入创维集团,而王殿甫、梁子正分别于2004年12月7日、2004年12月20日加入创维集团。

2005年6月29日,创维集团划分执行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执行主席王殿甫负责制定集团的目标及策略,并确保董事会运作正常,及集团已设立良好企业管治常规及程序;行政总裁张学斌在董事会其他成员、董事会辖下的董事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协助下,负责管理集团的业务,包括落实董事会制定的主要策略、做出日常营运决策及统筹及监管整体业务经营。

2007年4月1日,王殿甫因年龄及健康原因离任后,创维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一职又先后交到了张学斌、林卫平、赖伟德、林劲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林卫平为黄宏生之妻。2013年4月1日张学斌离职后,林卫平接任创维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后于2016年7月8日,交到空降而来的赖伟德手中。资料显示,赖伟德历任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副处长、处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资产财务部副主任、主任,及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林劲为黄宏生与林卫平之子。2022年7月7日,赖伟德届满离任后,林劲接任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

公告显示,林劲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2011年加入创维集团,历任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产品部总监助理、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营销总部深圳分公司销售副总经理。现任创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委员会主席,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创维数字董事,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董事长,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

03. 创维系资本扩张

黄宏生不再掌权的那些年,创维系的扩张速度并不缓慢。

其中,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RGB”)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维RGB是创维集团旗下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核心产业公司,由彩电事业本部演化而来,主营多媒体业务板块。据创维数字2023年3月21日公告,创维RGB202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747,125.98 万元,实现净利润20,755.38 万元(未经审计)。

创维集团2022财报显示,当前,创维RGB持有创维数字、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开科技”)、 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光伏”)等多家公司股权。

创维数字成立于2002年,是创维集团机顶盒业务主体。2008年1月16日,创维集团公告称,拟分拆数字机顶盒业务于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证券市场上市。但实际上,直至2014年9月26日,创维数字才借壳华润锦华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功。2022年,创维数字实现营业收入120.09亿元,实现净利润8.23亿元。

酷开科技成立于2006年,聚焦智能电视系统研发和智能电视运营增值服务的主营业务。酷开科技分别于2016年9月、2017年6月、2018年3月接受了来自爱奇艺、腾讯、百度的投资入股,成为OTT行业内估值近百亿的独角兽公司。

2020年8月3日,创维集团拟分拆酷开科技独立上市。2021年2月,酷开科技接受中金公司IPO上市辅导,截至2021年7月已开展两期辅导工作,此后未再披露最新进展。

创维光伏成立于2020年1月,为创维集团五大核心业务之一,是一家集光伏等多种新能源模式电站开发、设计、建设、智能运维和专业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互联网企业。据创维数字2023年3月21日公告,2022年,创维光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4,046.75 万元,实现净利润26,139.15 万元(未经审计)。

创维光伏暂未宣布上市计划,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按照黄宏生的规划,创维光伏未来要走独立上市之路。

除此之外,《财富质点》注意到,创维集团还曾发布建议分拆创维光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光显”)、创维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电器”)独立上市的公告。

2013年3月11日,创维集团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分拆创维光显至联交所主板上市。2013年8月12日,创维集团公告称,“经再考虑本集团的业务需要,本公司董事局已经决定推迟分拆上市的工作,有待本集团业务重组”。此后便再无消息传出。

当前,创维光显已不在创维集团2022年集团架构之列,但仍为其全资控股公司。

据创维集团2022年年报,创维光显是一家于百慕达注册、经营地址在香港的公司,注册资金港币100000元,由创维集团100%控股。据创维集团2013年3月11日发布的创维光显在港交所主板分拆及独立上市建议,创维光显主要从事“建议分拆”的业务。

创维电器的主要业务包括研发、制造和销售冷藏冷冻存储类产品和洗涤护理类设备,包括冰箱、冰柜、洗衣机、洗衣机等。2021年7月16日,创维集团拟分拆创维电器独立上市;2021年12月31日,创维电器创业板IPO申请获深交所受理;2022年9月30日,因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创维电器IPO审核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资本动作发生期间,黄宏生与创维集团仍有联系。

2009年7月6日,创维集团发布黄宏生近况公告,公告称,黄宏生已于2009年7月4日回到自己家中。

2012年8月8日,创维集团重新聘用黄宏生,任其为集团顾问,向创维集团提供有关未来策略发展目标,和为达到该目标所需采取的策略及途径的建议,以及提供其他重要事宜的建议,顾问费为每年九十六万港元。

此后,创维集团分别于2013年7月30日、2016年8月9日、2019年8月9日三次续聘黄宏生。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2019年8月9日黄宏生与创维集团签订的续聘协议,黄宏生的顾问合同已于2022年8月8日到期。在2022年7月7日黄宏生之子林劲接任创维集团董事会主席之后,黄宏生便未再与创维集团签订顾问续聘合同。

折戟创业板 造车难救“代工厂”创维

国庆节前夕,创维电器撤回了在创业板的IPO申请,即便保荐方是中信证券,大家都以为这是强强联手,最后结果却是黯然撤回,创维到底怎么了?

提到创维,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创维的彩电。而对于创维的冰箱、洗衣机,恐怕真正有印象的并不多。

更何况家电行业如今早已不是蓝海,而是内卷激烈的红海,创维电器在家电市场的基本盘守不住不说,近年来更是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也难怪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动了造车的念头,只不过同样造车的美的、海信等其他家电企业,大多是与车企合作。

而创维的想法不一样,它不想给车企做零件供应商,而是想一口吃个胖子,一上来就想造整车。那么问题来了,创维真的有造整车的实力吗?

造车毫无疑问是非常烧钱的,如果电器板块分拆上市成功,造车或许还会有点底气,但如今创维电器的上市申请已经撤回,创维还拿什么去造车呢?

和造家电相比,显然造车更难,既然创维电器没能上市,那么创维造车的初衷恐怕还是想趁着造车的风口赌一把。

深陷毛利率窘境

这次撤回IPO申请的创维电器,挂靠的是赫赫有名的创维集团,但是相比主营彩电的创维集团,主营白色家电的创维电器,不管是在行业的竞争力、市场的占有率还是技术的创新性上,恐怕都难以符合创业板对于“创新创业”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创维电器被创业板拒之门外的原因。

创维电器如今的生存现状到底如何,我们可以从招股书中可以一探究竟。

创维电器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冰箱、洗衣机等白电,2021年,创维电器营收在近三年的IPO报告期内首次超过40亿,但其中来自冰箱和洗衣机的贡献收入达33.79亿元,占比已超8成。

据招股书显示,创维电器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36.85亿元、37.39亿元、40亿元;净利分别为1.75亿元、1.52亿元、 1.24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1.37亿元、1.04亿元、6900万元。

对比最近三年的营收和净利,不难发现,创维电器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从大环境来看,家电市场进入红海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家电行业势必会处于增速下行阶段,这些都是创维需要面对的难题。

只不过,让创维电器难以启齿的是,它的毛利率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创维电器2019年-2021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4.96%、13.19%及11.74%,低于同期海信家电、海尔智家、澳柯玛、长虹美菱、惠而浦、奥马电器等22.93%、21.37%、18.41%的平均毛利率。

同样选择造车的的海尔智家毛利率高达31.23%,但创维作为家电行业的”差生“,却在造车业务中走在了前面,这是为什么恐怕大家心里都有数。

从招股书中不难看出,即便是创维电器现有的利润,也离不开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

编辑

招股书显示,创维电器的其他收益有着占比较高的风险。

在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其他收益依次为18.66%、42.51%、53.33%,去年更是比利润总额的一半还多。

家电已经是成熟行业,而创维电器如果还是主要依赖补贴,也难怪它IPO被拒了。

创维造车的真正目的,答案恐怕已经呼之欲出。

代工救不了创维

创维电器有可能扭转颓势吗?

创维电器自己在招股书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创维电器将进一步加深与小米集团的合作关系。

创维电器通过ODM/OEM的方式为小米等互联网家电品牌进行代工,这也是创维电器毛利低的罪魁祸首之一。

很明显,创维电器在和家电行业头部企业的竞争中不占优势,离开了小米这条大腿,创维电器的营收就没有保证。

小米作为创维电器ODM的第一大客户,贡献了5.36亿的销售额,占当期销售额的13.4%。

令人唏嘘的是,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在我国彩电业排名前三,突破了70亿大关,但如今子公司创维电器竟然沦落到给后辈小米做代工。

创维电器也解释称,其目前主要生产经营以ODM/OEM(贴牌)模式为主,该类业务在2021年的收入达22.80亿元,占比达58.22%。

也就是说,创维电器的业务主要并非来自于自身品牌的销售,更多的营业收入是来自于贴牌加工模式。

在以ODM/OEM为主的经营模式下,不断走低并远低于同行可比的毛利率,是创维电器自身“成长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铁证。

毛利率过低,离不开创维赖以生存的贴牌代工模式。

创维电器生产经营模式为自主品牌与ODM/OEM(贴牌),2019年-2021年ODM/OEM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9.53%、56.18%、58.22%,逐步走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过度依赖贴牌代工业务,也导致创维电器研发投入不高,进一步制约创维电器的市场表现。

2019年至2021年,创维电器研发费用投入分别1.36亿元、1.37亿元及1.51亿元,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0%、3.66%及3.78%。

与此同时,冰洗行业头部化趋势让创维电器的市场份额目前低于头部竞争对手企业。根据创维电器披露,2021年创维电器冰箱、洗衣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仅为3.78%和3.33%。

总的来说,以ODM/OEM经营模式为主,营收、净利润、毛利率均不同程度下滑,研发投入低效,创维电器恐怕难以明证自身“成长性”与“创新性”符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要求。

创维集团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其实不只创维电器。

酷开科技成立于2006年,于2014年开始独立运营,是创维集团旗下负责智能电视系统运营的技术平台。

2018年3月,酷开科技成为OTT行业内一家估值近百亿的独角兽公司。

到了2020年下半年,创维集团决定分拆酷开科技并独立上市。不过,目前酷开科技尚未完成上市。

创维集团忙着”拆拆拆“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股价的增长乏力,以及香港资本市场对家电企业的“无感”。

至于为什么要提酷开科技,是因为其是创维造车的关键一环。

造车不是解药

造手机的半途而废,让创维对于造车更为执着。

但是其销量并没有说服力,去年开始交付的EV6已经上市一年多,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EV6累计销量都没有破万。

刚上市的创维HT-i虽然立下了2023年销售10万辆的“军令状”。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上,创维HT-i上却用了现成的比亚迪DM-i混动系统。

如果创维汽车想站在巨人比亚迪的肩膀上,走捷径,恐怕是在质疑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能力,毕竟与其买创维不如直接买比亚迪。

创维集团的子公司创维电器基本盘难保,自己又没能乘上智能手机的风口,如今直接造车,恐怕是在痴心妄想一步登天,这步子属实跨得太大。创维的汽车销量也已经很明显的给出了答案。

虽然创维有酷开科技,但酷开难以为创维汽车赋能。因此创维EV6主打的车家互联功能很难有想象力,恐怕只是创维汽车的一个噱头。

毕竟,创维要面对的一个残酷事实是,其汽车目前销量太低,汽车用户量少,汽车销量远远撑不起创维的智能汽车生态。

而且创维寄予厚望的车家生态究竟能释放出多少商业价值,也是个未知数。

结语

到了2022年,创维电器营收出现下滑,上半年,创维电器营收16.22亿元,同比下降16.38%;净利为5831万元,同比增长0.83%;扣非后净利为4318.5万元,同比增长0.83%。

很明显,创维在电器业务中没有做到出类拔萃,利润依靠政府补贴,销量又要靠小米等品牌商,可以说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还没做到行业第一,又想换行去赌一把。

对于创维来说,分拆上市这条路目前看来行不通了,至于创维汽车能走多远也需要画个问号。

一方面,创维电器的冰箱、洗衣机等白电业务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其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都没有亮眼之处。

另一方面,家电行业是夕阳产业,无论是资本还是市场都不看好,加上创维电器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

这种情况下,创维电器即便强行上市也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更不可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估值,这也是为什么创维电器选择黯然撤回IPO申请。

10月10日,创维集团回应,“创维电器后续还会继续推进IPO。”

但下一次能否如愿上市成功,恐怕还是未知数。

商业5.0时代:破局立新的经济趋势与商业模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演变,商业模式也经历了从1.0到4.0的变革。如今,我们正迈入商业5.0时代,这个时代将带来怎样的变革?如何在这样的时代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商业1.0时代,是产品短缺的时代。

在这个阶段,商-业-活-动的核心是卖产品赚差/价。由于资源的开发效率较低,人们的需/求也相对简单,因此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产品,就能获得利/润。

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物流快递的发展

商业2.0时代来临,差/价型思维逐渐被第三方市场主导的流量和排名所取代。在这个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价格战和同质化现象成为常态。

进入商业3.0时代,人们开始追求高性价比、高价/值的产品。在这个阶段,商业重心转移到用户一端,产品增/值的纵深化、定制化成为关键。

随着产品过剩供大于求

商业4.0时代来临。在这个阶段,社会信/用关系的重建成为商业核心机理,弱信息、强关系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特征。

现在,我们正迈入商业5.0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是打造多盈利模式,实现真正的高利/润。

与前四个时代不同,商业5.0时代的出路就是不靠有形的产品赚钱。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从提供有形产品转向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例如品牌体验、知识和技术等。

在商业5.0时代,企业需要建立多盈利模式,以实现持续盈利。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拓展业-务-范-围,探索新的收/入来源。

例如,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或者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来提供更精准的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策略。

此外,商业5.0时代还需要企业具备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由于消费者需-求不断演变和竞争对手的不断涌现,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这需要企业具备高效的内部管理和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

总之,商业5.0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需要具备多盈利模式、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及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变革中破局立新,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商业5.0时代的思维方式

理财创富疫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世界原有的经济发展格局,很多人发现之前努力一下就可以赚到的钱,然而现在付出多倍的努力依然不如当初,我们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为什么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结合当今局势,我们可以把商业时代分为1.0~5.0的五个时代,而大部分人思维方式还停留在1.0时代,究其原因是因为原始的那套思维模式依然可以赚到少量的钱,人们根据有利可图无分贵贱的原则依然有大部分人不愿在底层思维上做改变,改变过程中的痛苦也不是每个人所能承受的,往往是更多的遗憾和焦虑所代替,而不是做出实质的学习与改变。

一、商业1.0时代

思维方式:利润差价   盈利载体:实体产品    市场:卖方市场

这个时代是从“产品”相对稀缺的年代开始,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开发效率低、人们对产品需求也很粗放。在此背景下,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同等重要,负责生产的工厂,负责销售的经销商、批发商、实体店、各种商家等等是这个时代盈利的主体。

现阶段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个阶段财富诞生的核心是:差价。工厂赚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差价,商家赚取产品从原产地到目的地的差价,分销商赚取产品从源商家到客户手中的差价。他们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维系了商业的繁荣,支撑了经济发展,同时创造了自己的财富。

商业底层逻辑在于资源互换,在赚取差价思维方式中比拼的是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区域差异性,当一部分人积累了一定财富后就不在满足于赚取部分差价。他们开始做起家庭作坊,以轻工业和快消品等相关易入量大的生产线起家,逐渐发展成一定规模的工厂。工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发展逐渐形成各种产业集群。

二、商业2.0时代

思维方式:单品海量   盈利载体:传统互联网   市场:第三方市场

互联网的诞生,让商业充满了更多的可行性,世界的商业规则也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体店经过繁荣发展,逐渐出现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而当初单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差价的店面逐渐在竞争中淘汰,特别是近两年新冠疫情期间,实体店生意更是难上加难。实体店相当一部分利润交给了房东,特别是经济危机或疫情危机等重大变故时,实体店的亏损超乎想。因此,一部分品牌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市场淘汰了。

然而,一批人倒下就必然有一批人崛起,这是铁律,只有最懂得这个时代的人才能从中发现机遇并获得财富收益。在互联网经济中卖方市场逐渐有平台方即第三方市场所主导,根据数据算法卖方平台提供客户数据,商家使用数据经营买卖,往往我们看到互联网经济的一种现象是做平台成功的都赚了大钱,做市场买卖品牌的利润还可以,最后就是一些沉默的大多数。

三、商业3.0时代   思维方式:增值服  盈利载体:产品增值   市场:买方市场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商品信息传播速度成倍增值,可供客户选择的产品种类增多,部分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产能过剩造成一部分传统工厂倒闭。此时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消费水平升级,传统产品的质量、种类、样式很难继续满足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有价值的产品始终处于短缺状态,找准方向满足客户需求,才能持续创造财富,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目前产品价值从标准化逐渐走向定制化、多元化,更加注重功能的聚焦、细节的关注、服务的质量,产品的生产也更加趋向于透明化,让客户看到生产过程,从根源上打消客户对产品问题的质疑。

以前是先做好产品,再去找消费者;今后是先找到消费者,再去生产定做的产品,逻辑实现反转,唯有顺应思维意识形态的变化,主导买方市场,打造消费平台,获取客户消费意思形态,才能产生客户聚合消费效应,从中获取利润,主导未来商业发展。

四、商业4.0时代   思维方式:号召力   盈利载体:新社交媒体   市场:信用市场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今天,各个互联网消费平台利用客户消费数据做出初始信用评级,商品信息的正确性、公开性,让客户消费体验趋向于良好。

社交媒体让大家进入“弱信息,强关系”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IP、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彼此之间因关系而相互联动促进信息与资金的流通。在新社交媒体的时代,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分享”经济,而不是原有的“告知”经济,所有的商业模式以此更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经济发展趋势由个体分散走向联盟团体,个体分散经济耗费大量资源不易形成规模,联盟经济体加个性量化发展可主导消费者选择方向,进一步主导大规模的市场,可以从市场中分到更多金钱利益。

在平台经济的今天,平台运营趋势迎合并主导大众消费的理念。一些新媒体运营的玩法逐渐被平台所整合,形成新的信息流,根据信息流形成信用机制,从中主导消费大众方向。

五、商业5.0时代   思维方式:万物互联   盈利载体:物联网   市场:信息资源市场

物联网的发展经过多年积累逐步完善,在接下来的商业时代中占据主要市场。

物联网从车联网到家用消费电器再到工业互联等,人们对信息的超控方式实现了多屏互动,而对于市场而言则具备高科技门槛的公司更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市场商品则实现虚拟化、定制化发展,大大节约不必要的库存资源。

在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信息之后也必将酝酿新的商业形式,未来商业模式可期。

商业5.0时代      什么是5.0商业模式      实体店须知:商业1.0到5.0时代变革全解读

很多人说现在处于商业5.0时代,什么是商业5.0?普通人如何抓住机会?

大家知道疫情为什么放开后生意反而越来越难做了?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创业财富红利5.0时代了,但大部分人还深陷于一点零时代而不自知。5.0时代与前三次的商业逻辑和赚钱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思索者就来为大家揭秘创业财富红利1.0,包括后面的5.0,以及未来创业赚钱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创业财富1.0时代,这个时代创业是靠差价赚钱的时代,时间大概从一九七九年延续到二零零二年。自从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之后,中国开始内部改革进行了爆发式增长。

这个时代你想创业,但凡有胆识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创业卖火,完全不愁买家。此时中国十亿人口都急需商品,所以这个时代是妥妥的卖方市场。只要你能搞到货,你敢下海开工厂,你就一定可以赚到钱。

因为这个时代你想创业赚钱,根本不需要考虑产品差异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创业财富2.0时代,品牌化时代也是进入产品差异化时代。你会发现你要买东西,比如饮料、买水都开始注重品牌。比如那个时候的健力宝,比如美的格力都是在这个时代崛起。

此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普遍兜里有了一点小钱,开始注重生活品质。此时要想创业,对品牌就要更加重视,同时质量和价格就会凸显出优势,也就更具有溢价的空间。自然无品牌的通货就会相对廉价,当然质量也会较差。

所以在这个时代,很多品牌方直接把央视广告寄养没了。此时哪怕简单用纸质媒体,也会很容易打造出很多品牌。但随着品牌越来越多,虽然人口也在迅猛增加,但是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多,市场就演变成了妥妥的买方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创业财富3.0时代。

这个时代要想创业抑菌突起,你就要颠覆掉所有的销售渠道和品牌的传统逻辑,所以就出现了马云刘强东,他们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创业先机。于是淘宝、京东自然就出现了。在之前只要你有品牌,有自己控制多渠道网络,哪怕你是一个代理商,你都能躺着实现高额利润。

但是到了创业财富3.0时代,电商网络平台时代,凡是创业能够脱离2.0的思维限制,都能靠着这个时代发家致富。

所以,这个时代就产生了很多电商老板开上了帕拉梅拉,此时的创业逻辑就变成选择一个行业,深耕某个品类,实现单品爆破逻辑。你再反观此时的线下门店,很多商品仍然靠着中间商转差价,全部被淘汰被颠覆,实体经济也被冲击的四分五裂,所以不是这些个体户和实体店厌恶,讨厌甚至排斥电商,而是拒绝改变,拒绝接受3.0时代的商业逻辑和赚钱方法。

所以想创业就不要跟趋势作对,记住没有固定的行业和产品只有趋势,其他都会成为大浪淘沙的产物。

第四创业财富4.0时代超级个体时代,也是自媒体时代,又颠覆了传统的电商。很多工厂老板根本想都不敢想,一个超级网红的一场直播,就能抵上一家普通上市公司上亿的交易。但是在传统的线下模式中,想要实现这样的业绩至少需要上千人的团队才能办到。

但是自媒体时代,一个直播一个IP,加上10个人就能轻松完成,这就是创业财富4.0的超级个体时代。但是未来要想创业赚钱,就要抓住创业财富5.0时代。在搞懂创业5.0时代之前,我们要搞懂一个创业家风时代,也就是全创业模型弯道赚钱时代。

什么意思?你自己回忆下,过去通过淘宝赚到钱的,现在做事不是很难吗?做抖音做直播赚到钱了,你现在做事不是又很难吗?就是因为单一创业模型赚钱已经越来越难了,所以要打造全域创业模型。比如淘宝可能不赚钱,但是流量导入其他平台,或者自己私域平台,再通过私域做二转做三转,去赚第二个钱第三个钱等等。

所以现在创业的赚钱思维,已经彻底发生变化。如果你只有一个盈利模型,那你很难跟这种掌握了多盈利模型的抗争。你比如人家根本不靠前端赚钱,完全可以拿成本,拿赔钱的价格跟你竞争,你敢跟人家拼吗?

所以,在这种全创业模型的时代趋势下,势必会淘汰很多人。因为没有几个人不赚钱,还能继续坚持,要么通过2-3到盈利模式去维持生意。

不过这种操作方法对个人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这就是思索者常说的为什么价格越低,甚至接近成本价的时候,并不是经济不好了,而是另一种经济繁荣的表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哪怕通过1.02.0赚到钱的人,也一定会被时代淘汰,永远都会有在3.04.0。5.0时代抓住机遇的人在持续赚钱,所以真正进入创业财富5.0时代时,就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就是c端的市场红利已经逐渐消失殆尽。

要创业就不要盯着c端市场不放,而占领弊端才是你的机会,也就是真正的全民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这也是阿里腾讯联名提出的未来十年的创业红利风口,也就是sToB的c模式简称2c模式。换句话说,未来我们要创业,就要做轻资产高价值、强限金流的产业赋能平台,而且价值也是传统模式的几百倍。

而且时代先行者不止于此,奶茶行业蜜雪冰城、便利店行业711服装行业海澜之家,都是提前预判了创业时代红利的变化,在别人还在1.0时代打转的时候,就充分利用这个模式做大做强。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什么是商业5,0,商业5.0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本身,更注重的是体验和价值。因此,为消费者创造独特的体验和价值。

中国未来将有海量的中小品牌崛起,小而美,这才是未来商业的大势所趋。

在过去,10个亿的市场规模是由50个客户构成的,三年以后,10个亿规模市场将是由2千个客户构成的。

社会已经在越来越细分,点对点的衔接越来越细致,这是海量小众品牌崛起的基础。

未来这些中小品牌将非常专注聚焦于某一品类,具备垂直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比如从原料来源、设计开发、到生产营销,再到客服、后期维护。而且他们的背后可能不是一家工厂,可能是有一个工厂群,但是能随时被他们整合。

这个就是普通人的机会。

普通人的机会

普通人想抓住5.0的机会,只能放弃兴趣爱好,只研究需求,你要抓到新冒出来需求,并立即开始搞出产品跟服务,占领市场。

这里发现需求到满足需求,也需要两个能力。

第一个:

对人性需求有一定了解,你要分析出这个需求,是不是真需求还是假需求,真需求顾客才会买单,需要对人性有基本了解,人性七宗罪

1. 傲慢 2. 嫉妒 3. 愤怒 4. 懒惰 5. 贪婪  6. 饕餮   7. 色欲


第两个:

验证好需求之后,还要有能力开发产品,满足需求,产品经理的基本能力,现在配合AI,效率提升很多,也让一些不可能成为可能。


AI分析

在商业5.0时代,其核心特点是智能化、个性化、共享化以及高度的用户参与性。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定位个人优势与特长:首先,深入挖掘自身的专业技能、兴趣爱好或独特经验,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如果你擅长编程,可以考虑投身于AI、大数据等相关领域;若你擅长写作或创作,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个人品牌,进行内容创业。

2. 拥抱数字化工具与技术: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科技工具,如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软件、在线协作工具等,提升工作效率和影响力。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手工技艺,或者通过电商平台开设个性化店铺。

3. 个性化与创新:商业5.0鼓励个性化定制和创新思维,你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提供独特的价值和服务。比如,开发满足小众需求的产品,或者以创新的方式解决传统问题。

4. 建立网络与社群: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构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和粉丝群体,形成口碑传播和用户粘性。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社群活动,分享知识与经验,吸引同频共振的人群。

5. 持续学习与适应变化:商业环境瞬息万变,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快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不断提升自我,适应商业5.0时代的快速发展。

6. 注重共享经济与社会责任:商业5.0强调的是共享与合作,可以尝试参与到共享经济中,如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等领域,同时,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商业 5.0 是指在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的全新变革。它是在商业 4.0(电子商务时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强调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体验化和社交化的商业模式。

商业 5.0 的核心特点包括:

1.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商业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和精准度。

2. 个性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为每个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的独特需求。

3. 体验化:强调消费者的体验和参与,通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更加丰富和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4. 社交化: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促进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提高品牌口碑和用户忠诚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抓住商业 5.0 的机会,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学习新技术:商业 5.0 时代需要掌握许多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2. 关注消费者需求:商业 5.0 强调个性化和体验化,普通人可以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 利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商业 5.0 时代的重要渠道,普通人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沟通。

4. 创新创业:商业 5.0 时代需要不断创新和创业,普通人可以关注市场变化和趋势,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总之,商业 5.0 时代为普通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才能在这个时代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商业5.0”的“小众品牌时代”

商业5.0时代是小众品牌大爆发的时代!品牌的细分,比的是专注,拼的是聚焦;小众品牌把人聚合起来,它们用内容和用户建立起强关联。

小众品牌-趋势

抓住商业变化的精髓,深刻理解商业变化规律。顺应个体化这个大浪潮,中国未来将有海量的中小品牌崛起,这才是未来商业的大势所趋。

社会已经在越来越细分,点对点的衔接越来越细致,这是海量小众品牌崛起的基础。

未来,这些中小品牌将非常专注、聚焦于某一品类,具备垂直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

小众品牌-突围

第一,新市场带来的品类机会,成熟品类中品牌分化和本土化催生“细分/小众品牌”。

大品牌或者大集团“通货”教育了市场。新品牌的突围来自于细分市场的人群。“细分/小众品牌”时代里的“小众”就指的是对于细分需求的满足:包括但不限于功能、价格、场景、人群等。

第二,从消费需求出发,发现实用功能下的小需求,并建立新的消费场景。

小众网红爆款产品的核心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去发现在一个实用功能大的需求下面的一个小需求。跳出大众的圈子,建立一个新的消费场景。

小众品牌-案例

成都COSMO的国内小众品牌,附:最新品牌简介。

1/A FEW GOOD KIDS

a few Good kids 由说唱歌手马思唯和品牌主理人张驰共同创立的街头潮牌。在COSMO的整体空间分为两层,位于一楼的是AFGK主线,二楼是其高端线DONCARE。

2/OLD ORDER

OLD ORDER球鞋工厂位于“制鞋工厂”之称的东莞,产品融合潮流与性价比,被很多年轻人所追捧。

3/1807

2015年,怀揣着对美式街头文化以及球鞋的热爱,Chris Lv创立了1807,品牌名灵感源于他创业开始的第一个工作室门牌号。

经过8年的发展,1807从一个服装品牌,逐步成长为一个兼具街头文化、嘻哈音乐、艺术属性的潮流生活方式品牌,并衍生出Chris Lv主理人品牌、labt设计师品牌,与成都知名rapper谢帝合作品牌Couple Hunnid、KAFE.HU合作品牌46A、潮流集合店CIM等,推出独立音乐厂牌、专业健身房工作室等项目,将原本属于小众圈层的街头文化,带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

4/LANLIZI

LANLIZI的前身是名为Baker Street Studio的甜品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品牌从一间甜品工作室起步,历经十年沉淀,先后进驻了成都晶融汇、REGULAR·源野等项目。2022年12月,LANLIZI又推出了一条专注烘焙产品的副线品牌——LANLIZI BAKERY,落地成都COSMO。

5/RANDOMEVENT®

Randomevent创立于2012年,由几位街头时装爱好者组建,主理人是Younker洪扬。作为一家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Randomevent始终专注于青年文化和街头领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我。

6/MOF少女百货

MOF全称是“MUSEUM OF FRIENDSHIP”,即友谊博物馆。主理人王天墨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2014年在伦敦创立了MUSEUM OF FRIENDSHIP,2015年在家乡锦州建立MOF STUDIO。

后来随着更多品牌孵化出来,MOF少女百货诞生,集结了旗下多个独立品牌。包括:MOF stretch、MOF礼物商店、Oinkoink、Next Passport、Tilt knees、Half Moon Angel等等。

7/Crying Center

“Crying Center哭喊中心”是由数个设计师共同创立的品牌,重视每个设计师的自身特点,每季度轮流主理品牌,品牌风格每季度会根据设计师的特点产生巨大的反差。

8/FPA®

成立于2019年,是以轻机能和新解构风格为主的街头服饰品牌。品牌希望设计的衣服可以跑赢现在这个虛拟的时间点,保持超前一步推出新一代街头服饰的信念,提供符合年轻人穿着态度的优秀单品。

9/Photobooth

PHOTO BOOTH是一家没有摄影师的专业照相馆。在私密的棚内拍摄,自己掌握快门,棚内灯光和焦距都已经调整好了。屏幕里还能看到自己的样子,随时调整姿势,相机旁的电脑也能第一时间看到成片,不满意马上重拍,拍到满意为止。

10/OHOUS

OHOUS是成都COSMO打造的新一代国潮品牌概念空间,涵盖OLD ORDER、Ocai®、piupiu、NOVACAM、norybrand等十余个国潮品牌。

11/Trouble Smile

Trouble Smile由潮流艺术家Run于2020年正式创立,以潮流艺术为背景,根植于青年文化的服装品牌。

“TROUBLE”一词取自“TRIPLE”的谐音,品牌名称来源于艺术家本人创作的艺术形象“Trouble Smile by Run”,面对虚拟世界愈发真实的情境下,该艺术形象的生命交织由此展开。

12/24ans

一个由毕业于UAL伦敦艺术大学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和伦敦时装学院的两位设计师创立的设计师品牌。服装风格酷辣、不羁,设计上通过绑带、拼接、收腰、垫肩等吸引眼球,同时定位又非常平价。

13/STA

潮牌STA成立于西安,由大王(BK)、Nasa和Naga三位主理人共同创立于2007年夏天。最开始品牌名称叫做”LuckySTA”,后更名为STA。

14/致以观

致以观是一个以无性别时尚为框架,致力于推动新中式风格在服装中的应用与发展的原创设计师品牌。

15/OF HUNGER

科技配饰品牌OF HUNGER,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电子穿戴」的时尚品牌,先锋体验店首店,于8月10日在成都COSMO正式亮相。

16/MOOD LIKE ME

MOOD LIKE ME 是由国内青年文化品牌 FMACM 团队与艺术家 MR.UNICORN(董师) 携手打造的潮流当代服饰品牌。

MOOD LIKE ME 致力于当代艺术、次元壁、潮流文化等方面。以「像我一样的情绪」为名,不断地给消费者提供视觉情感创新体验。通过服装设计、装置艺术、画廊合作以及特别落地活动,MOOD LIKE ME 为世界呈现了新的认知边界与情感表达。

17/PANE

Pane瞄准了复古流行的市场,推出复古跑鞋PACE-NOSTALGIA 「故途系列」,把复古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PANE_OFFICIAL 的品牌内容,以“瞬逝、优雅、凡常”的理念,通过挖掘球鞋文化、运动文化、历史故事,打造了属于Pane独有的品牌联想。

18/Hodays

Hodays集合了中古家具、当代独立设计师品牌家具、全套家居定制化设计、威士忌、咖啡、艺术展览、户外秘境派对、音乐商店等为一体,沉浸在所热爱事物的周围,分享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3me是以装置艺术为核心,服务于商业时尚、品牌视觉、新媒体传播方面的艺术设计公司。专注于材质、工艺、美学、创意等多元化发展与应用。以手工的方式不断发掘与创新装置设计与制作。搭建属于3me自身的关于“爱”的艺术设计语言。

20/AOLOTRIS

AOLOTRIS傲洛是国内独立设计师户外品牌,将户外实用属性与颇具前卫的新潮设计相结合,从而传递更具年轻多样的户外生活方式,并为大家提供专业且多元化的产品及服务。

商业烩:聚焦商业改造设计,关注商业创新运营,洞察商业发展趋势。

商业5.0时代:破局立新的经济趋势与商业模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演变,商业模式也经历了从1.0到4.0的变革。如今,我们正迈入商业5.0时代,这个时代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如何在这样的时代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商业1.0时代,是产品短缺的时代。

在这个阶段,商-业-活-动的核心是卖产品赚差/价。由于资源的开发效率较低,人们的需/求也相对简单,因此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产品,就能获得利/润。

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物流快递的发展

商业2.0时代来临,差/价型思维逐渐被第三方市场主导的流量和排名所取代。在这个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价格战和同质化现象成为常态。

进入商业3.0时代,人们开始追求高性价比、高价/值的产品。在这个阶段,商业重心转移到用户一端,产品增/值的纵深化、定制化成为关键。

随着产品过剩供大于求

商业4.0时代来临。在这个阶段,社会信/用关系的重建成为商业核心机理,弱信息、强关系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特征。

现在,我们正迈入商业5.0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是打造多盈利模式,实现真正的高利/润。

与前四个时代不同,商业5.0时代的出路就是不靠有形的产品赚钱。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从提供有形产品转向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例如品牌体验、知识和技术等。

在商业5.0时代,企业需要建立多盈利模式,以实现持续盈利。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拓展业-务-范-围,探索新的收/入来源。

例如,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或者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来提供更精准的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策略。

此外,商业5.0时代还需要企业具备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由于消费者需-求不断演变和竞争对手的不断涌现,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这需要企业具备高效的内部管理和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

总之,商业5.0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需要具备多盈利模式、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及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变革中破局立新,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商业1.0…

大家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因为世界已经进入财富6.0时代,但是大部分人的思维还停留在1.0时代。

财富6.0时代和1.0时代的商业逻辑和赚钱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商业1.0到6.0各个阶段的核心商业逻辑,以及身处财富6.0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做出调整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商业的1.0时代思维是利润差价,载体是实体,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场。

这个时代大概是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持续到2002年,这是一个产品相对短缺的年代,此时劳动力充沛又廉价,资源的开发效率较低,人们的需求也很粗暴,因为社会需要产品去填充各个角落,在重大背景之下,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就很重要。

负责生产的就是各个工厂,负责流通的就是各种经销商,批发商,实体店等等。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老家的集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一些勤快又精明的人跑到工厂里去批发一些面料,被单之类的,摆摊来卖,然后每一次都被疯狂的抢光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看到这么漂亮的东西感到很新鲜,而且物美价廉。所以供不应求的状况决定了整个市场是卖方市场。

这个阶段的财富核心关键词是差价,工厂赚取的是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差价,商品赚取的是产品从原产地到目的地的差价。当然他们都大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维系了商业繁荣,支撑起经济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财富。既然是差价型思维,商人的比拼就是消费的流通性。人就从做小生意开始,在全国各地不断地来往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各地的产品价格行情,因此他们可以迅速的在全国各地渗透,成了第一批经济的弄潮儿。

而其中一部分人不再满足赚差价,他们开始从家庭作坊做起,自己来生产各种产品,慢慢的就发展成了工厂,工厂在形成了工厂群,然后就是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链,中国制造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各位,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然后进入了下一个时代。

商业2.0时代思维是单品海量,载体是传统互联网市场,是第三方市场。

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注定要被改写了。

从2003年开始,世界就在逐渐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此时社会的生产力方式依旧没有变,但是消费方式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时各种第三方电商平台产品在你面前呈现的一览无遗。他彻底撕裂了人为和区域制造的差信息,再加上交易的信息化和物流快递的发展,商品流通的就更快了,而此时中国实体店30年的发展,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于是一大批单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取差价的店就被淘汰了,然而一批人倒下,就必须会有一批人站起来,这是铁律。由于电子商务不受现实空间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边际效应,就是产品销量越大,成本越低,所以很适合单品海量的产品,商家们最喜欢的就是爆款产品。

此时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第三方平台主导着流量和排名,卖方市场迅速改变了第三方市场,谁来主导市场谁就在分钱,这也是铁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商家并没有赚多少钱,却把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平台给养肥了呀。但是电商时代的商品都是大同小异的,消费者比价太容易,导致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商店只有不断的促销,刷单才能产生交易量,所以网店的成本不断攀升,最终电商又把大家带入了价格战同质化的怪圈里。此时,还有一个变化在发生,由于产品一直还在加速,生产,已经由短缺步入了饱和的阶段,当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必须开始挑三拣四,这也就意味着有微妙的变化又将发生了。

商业3.0时代,思维是增值服务,载体是产品,增值市场是买方市场。

随着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开始出现过剩,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无论是什么产品,急于出手,反正你不卖有人卖,你不做它有人做呀。所以这个阶段一定是有很多的工厂是要倒闭的,很多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都会被淘汰。但此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大家的消费水平也在升级。也就是说,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以前人们的需求是如何更加快捷的找到产品,买到性价比高的产,而如今产品已经足够丰富,足够多,而且都在打折促销,人们的需求升级成了如何找到好产品。所以那些能给大家带来价值的产品仍然是短缺的,这时我们需要给产品增值大概两个方向。

第一,纵深化,将产品的某种功能做到极致,越来越聚焦,越来越专注,就服务特定人群,引领行业的不断细分。

第二,定之后,给消费者量体裁衣,走个性化生产路线。今后的产品不再是整齐划一的一刀切模式,这也是工业3.0时代的生产特征。以上两个方向呢,会导致市场的分化。所谓市场分化,就是说市场大统一的时代正在结束,今后的产品很难再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群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跟另一群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多元文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而由于商业化的细分,商家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少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啊,各位,商业重心已经转移到消费者这一端,

第三方市场主导的市场正在变成买方市场,商业的核心最终从做产品切换到了据群众。简而言之,谁有聚合消费者的能力,谁就掌控了未来商业。所以,以下一个时代又到来了。

商业4.0时代思维是号召载体,是社交媒体市场,是信用市场。

马云曾说,如果说中国还有什么红利没有被发掘的话,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开发财富。的确,中国未来还有一波最大的红利,社会信用关系的重建。

各位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之前第三方平台的特点是强信息弱关系,比如淘宝,大众点评,那都是在强调商品信息的正确性和公开性,但是平台上的消费者之间的联动比较小,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只能任由平台发号施令,哪个商品做活动了,哪个商品能上首页,都是第三方平台说了算呀。但是社交媒体让大家进入弱信息强关系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ip,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而且彼此联动性很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大的来自于分享而不是告知啊。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各位,既然商业核心机制从物以类聚过渡到人以群分,那么今后消费者也必将从分散走向联盟。

作为一个消费者,今天不主动把别人团结起来,明天别人也会把你给团结起来,请记住啊各位,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谁主导了消费者,谁就主导了市场。各位,您看看现在的淘宝,排名靠前的店铺机会都被网红把持了,再看看现在的大v,女主播,自媒体,各种小众品牌的崛起等等,都是这种特征的直接反应,为什么直播可以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模式,因为直播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信用。

在之前的图文时代,商,你的形象往往靠的是商家的p图能力,我们看到的商品往往都是被美化的,所以我们买很多商品都是图文不符的情况。但是在今天的直播时代,我们可以全方位的,实时地看到产品的最真实面目,任何美化都是苍白的,所见即所得,这就是根本的区别。而且直播时代还可以直接互动,是全民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商家必须实施解答,只要有问题就是无法回避的。

对于未来每个人来说,信用会变得格外的重要。比如李佳琪有几千万粉丝,他的收入可以超过中国60%的上市公司的年净利润。一个传统企业一年要做1000000000元的销售额,至少需要1000名员工,而一个超级个体一年要做到1000000000元销售额,只需要十名员工。随着个体的不断崛起,未来将会越来越多的个体进化成超级物种,也因此,未来将有海量的小众品牌崛起。

在过去啊,十个亿的市场规模是由50个客户构成的,而在未来,十个亿规模的市场是由2000个客户构成的。未来,这些中小品牌将非常专注,聚焦于某一品类,具备维持,打通,纵向整合的能力。这些小众品牌将非常善于对人聚合,他们用内容和用户建立起来关联,当然,他们懂得如何更好运用群众的力量,每一句话都蕴含了发动群众的艺术。但此时商业依然还在继续进化。

商业5.0时代,思维是无形产品,

我们都知道淘宝上的东西够便宜了吧,已经无限拉低了各种快消品的价格,但是拼多多上面的东西更便宜,淘宝上卖十9.9的,拼多多上可以卖到9.9,淘宝拼多多先后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他们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无限拉低商品的利润。

国富论里说利润降低,它不是商业衰退的结果,恰恰相反的,这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平台诞生,未来无论我们做什么,总会有其他平台或者是商家跳出来卖得比我们更便宜。因此,未来商业的最好出路是不靠有形的产品赚钱,而是用背后的无形的服务赚钱。

未来有形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趋近于零,而无形的产品的利润趋近于无穷大。给各位举个例子啊,美容产品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是美容的过程的利润越来越高,汽车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是汽车的后服务利润越来越高,书本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是读书会的利润越来越高等等。未来真正的生意表面上看都是不赚钱的,甚至是亏本的,但是商家却设置了隐形的路径,通过无形的产品或服务在赚钱。

千万不要只迷恋产品本身了,我们早就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了,这个社会早就不缺产品了,未来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呀各位?是精神指导,是帮助选择,是学习,是陪伴,是快单位,是放松娱乐,是身份属性等等这些无形的东西。人类的物质越发达,人类的精神就会越迷茫,人越迷茫,就越容易对无形的东西如饥似渴,比如精神认同,心理的抚慰等等。

深谙大众心理,善于从人性上影响大众,将是今后最重要的商业能量之一。未来的一切商业竞争都是抢占大众心智竞争,谁占领了社会认知的制高点,谁就能成为金字塔最顶尖的人。但是这还不是商业的最高境界,商业依然还在发展。

商业6.0时代,思维是算法这两年最火的平台当属抖音和今日头条了,他们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互联网格局,那么他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各位,答案是两个字,算法。这两个平台有一套非常高明算法推荐机制,他们能根据你的阅读习惯识别你的标签,算出你内心深处的癖好,你越喜欢什么,就疯狂的给你推荐什么,这也叫ai推送,人工智能推送,显然这一套推荐机制更符合人性,无限适应了人性,所以越来越火了。

按照我们在5.0时代的分析,人们的需求已经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精神产品,我们周围的物质产品越来越多,免费送上门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时代,大家更需要的是精神寄托,是灵魂的安放。显然,抖音和今日头条的内容属性将占据我们更多的时间,因此,未来所有的商品都将沦为信息的附庸,未来的商品都将隐藏在各种信息流利。

更重要的是,传统互联网其实大大加剧了贫富的差距,比如微博和微信的时代,你创作的内容受欢迎,就会吸引粉丝,你吸引的粉丝越多,内容传播就会越广,从而又帮你带来更多的粉丝,然后可以收广告费,这就是叠加。

教育也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当你有一定资本的时候,你可以撬动更多资本,而最后所有好的资本都将往你身上来聚焦。但是算法推荐的时代,这个逻辑就不存在了,算法机制使你的内容传播量和粉丝量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你的内容发布之后,先推荐给200个标签相符的人,点赞率,阅读完成率都不错,就继续推荐给2000个人,如果还不错,再推荐给两万个人,也就是说算法可以将一个之前的原始积累不断归零,这对于新人来说是最公平的,同时又鼓励那些老人不断努力,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辉煌里,过去的成就也无法成为你的跳板,每个人的价值只取决于你当下创造的价值,我们永远只能用当下的内容说话。在算法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因为算法会自动平衡资源的分布,未来一定是一个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时代。

大家思考一下啊,如果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没那么大了,将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在人和人之间财富差距越来越小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特征差异会越来越大。因为未来每个人身上的标签将会更加清晰,比如唱歌,跳舞,写作,表演,科研,律师,医生等等。

未来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财富的区别,而是价值标签的区别。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的社会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平等,越来越细分,每个人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用再互相干涉和强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描述的其实就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虽然两个人可以近在咫尺,虽然他们毫无共同语言,但是能做到尊重彼的不同,和而不同,方为大道。算法究竟是什么,我们既看不清也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的。

一带一路

宏观趋势

变革时代的启示,并总结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创新的规律。从城市建设到工业革命,再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都展现了一种纵向整合的复杂系统模式。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小企业正成为主力军。然而,这些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合作方面仍面临困难。

一、变革时代的启示:寻找历史韵脚

我们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其影响深远,使未来的规律和成功法则与过去截然不同。换言之,若未掌握适当的方法,即便付出积极的努力,也可能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然而,若能预见未来,当他人尚无法洞察时,你便能率先认清局势,从而占据先发优势。许多成功者在事后回顾过往,感慨自己当年的实力,实际上多数成功者皆凭借运气,并果断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即早期介入。

我们坚信这个时代充满着巨大的机遇。当新的机会、趋势和规则逐渐呈现时,若能尽早把握,你便能成为第一批。

例如互联网的第一批包括BAT、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无线互联网的第一批则有字节、拼多多、滴滴等公司,他们的成就令人瞩目。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智能革命的第一批。

1.变革时代下,躺赢时代已结束

我们过去在面对问题时总是寻找先例。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能会陷入另一种迷茫境地:若没有可遵循的先例,我们如何找到前进的道路?难道真的只能如摸着石头过河一般探索前行吗?

幸好我们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借鉴马克·吐温的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寻找其中的韵脚,从而揭示当今的规律。

历史转折多次出现,每次转折到来时,若将视野拓展得更宽广,观察整个历史周期和完整的转折,便能发现过往转折前后的蛛丝马迹。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前的转折将带来何种影响,指导我们未来的道路。

过去40年里,中国经历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然而,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法长期维持超高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发展态势逐渐趋于平稳。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波动起伏,有缓有急,同时伴有局部好坏之分。换言之,即使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部分地区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而在经济状况欠佳的时期,仍有诸多积极因素值得关注。

这意味着过去大家都受益,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① 达里奥“金融周期理论”的缺陷

鉴于有些人对未来30年可能陷入停滞的担忧,一种与经济周期理论相吻合的观点应运而生,即达里奥金融周期理论。

达里奥金融周期理论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到兴盛之后,如果出现衰败和大萧条,从零开始逐渐恢复到下一个繁荣的过程,时间会非常长。

实际上,在1929年大萧条之后,美国经历了经济的大繁荣阶段,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长达近30年。这一发展历程与达里奥的理论存在矛盾。

1920年,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各国纷纷签署了和平协议,实现了握手言和。在这个时期,科技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带来曙光,众多先进科技,如收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陆续进入人们的生活。

由于一战的结束、科技的进步以及和平的到来,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因此20年代并非灰暗的时期,而是被誉为咆哮的20年代。

直至1928年,美国股市的资本利率达到5%,这引发了人们对股市投资热情的空前高涨。然而,由于过度预期,最终导致了1929年的大萧条。

大萧条并非由于经济不景气,而是经济好,预期更高。

② Carlota Perez卡洛塔·佩雷斯的“科技周期理论”

谈论创新经济学,不得不提及Carlota Perez卡洛塔·佩雷斯。她提出了科技周期理论,认为科技创新为社会带来实际收益需经历两大周期和4个小阶段,其中大周期分为导入期和展开期。

暂且不论小阶段,我们先了解导入期。导入期意味着科技已确立并在某一行业得到应用,带来广泛利益,但尚未普及至其他行业。此时,其他行业预期过高,泡沫破灭后,进而陷入低谷。

美国经济学家Diago Comin指出,经济体强弱的衡量标准并非引入先进科技的速度,而是使用先进科技的深度。

结合科技周期理论,我们可以洞悉经济危机的根源,尤其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要推动社会发展,科技必须转化为实际产品,实现量产并让广大民众使用。

只有足够的深度,科技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

2.不同的科技,相似的拐点

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与1929年存在相似之处。新一轮科技浪潮即将席卷各行各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警觉,避免过于热情,而是要扎实地将新技术引入各个领域。

我们强调科技深度的关键性。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尽管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我们仍需关注历史,尤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经验。在研究历史时,我们需要关注历史发展的深层结构,而非表面现象。

历史发展的深层结构是指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每一轮科技革命中,都会出现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回顾上一轮科技革命的历程,特别是详细划分科技革命阶段。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数字革命,这是虚拟产品的革命。虚拟产品革命正处于转折点,我们可以将完整的历史系统作为参照,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有幸参与数字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同时也有一个完整的历史参照系。通过借鉴历史发展的深层结构,我们有望在科技领域取得更为稳健的发展。

二、历史韵脚:工业革命的发展核心

1.工业革命之父:阿克莱特还是瓦特?

追溯工业革命的起源,瓦特因其改良的蒸汽机而被誉为工业革命之父。他的创新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瓦特生产的蒸汽机数量仅为500台,而且完全是手工制造,没有实现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第一工业革命的核心倡导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有所背离。

瓦特的产品主要是蒸汽机,其生产方式并未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本质上瓦特只生产了一个技术产品,蒸汽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火车和轮船两个领域。然而,它在整个自动化生产流程中仅是一个环节。

全球范围内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工业革命之父应归属于阿克莱特。相较之下,瓦特的知名度较高,阿克莱特同样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良。然而,与瓦特在原有蒸汽机上实现巨大效率提升不同,阿克莱特的改良旨在使其适用于自身工厂。

阿克莱特被誉为现代工厂之父,他推动的规模化生产正是工业革命的本质。阿克莱特采用复杂的机械设备将纺织流程全部自动化,形成了连续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生产,这才是工业革命的精髓。

因此,我们可以说工业革命之父并非瓦特,而是阿克莱特。

2.莱特的启示:经验固化进生产流程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恐慌和担忧,许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导致广泛失业。回顾历史,纺织机械自动化是否真的导致了纺织工人大规模失业?

虽然历史上有纺织工人失业的情况,但是这并非普遍现象。当时拥有丰富经验和技能的高端纺织工人确实失业,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低端就业机会,使得就业人口大幅增长。

在纺织业发展初期,大部分工作都是手工完成,因此需要大量熟练工人。然而随着纺织机械的出现,情况发生了改变。纺织机械的自动化使得没有专业技能的人也能操作机器完成纺织工作。

工业革命的精髓在于将专家经验融入自动化系统,使没有经验的人也能操作系统,从而制作出比有经验的人更好的产品。

从历史角度来看,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机械自动化并未导致大规模失业,反而创造了更多低端就业机会。同样地,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将为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机会。

3.革命起源于英国,美国却是后来居上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原本占据优势,然而并未掌握工业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美国逐渐取而代之,成为工业重心的转移地。

① 美国盗火者塞缪尔·斯莱特

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的纺织技术相当于当今的芯片技术,因此英国限制纺织人才、机械和知识出口。

一位名叫塞缪尔·斯莱特的英国人,在14岁时到纺织厂做学徒,在14岁到21岁的7年时间里掌握了纺织业的所有秘密和技能,并将知识全部记录在脑海中,最终移民到美国。

最终斯莱特接管了一家运营不畅的美国纺织企业,不仅成功实现盈利,还组建了自己的工厂。

② 美国制造系统:Lowell模式

斯莱特将英国纺织经验传授到美国之后,波士顿的一位投资人Lowell发现建立纺织厂有利可图,便开始进行纵向整合,不仅仅是纺纱,还织布,甚至制作成衣。

在纵向整合时,用工复杂度增加,男女老少都可以工作。因此,他与波士顿的其他投资人在一片荒地上打造了崭新的城市,并以他的名字lowell命名。

这座城市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纵向整合的纺织业复杂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生产。为了容纳工人,Lowell甚至在城市中设立了商店和娱乐设施。此外,他秉承了斯莱特的做法,关注员工的成长,设有周日文化课程,甚至聘请大学生为童工授课。

Lowell成功地找到了工业革命的秘诀整合式生产。在高效产出产品的同时,确保工厂的连续生产,从而保证利润。他并非出于善心改善员工环境,而是意识到这对企业有利。这种模式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借鉴意义。

③ 福特打开了规模化制造大门

将工业革命的核心本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人不是阿克莱特,而是亨利·福特。

阿克莱特生产的纺织产品相对简单,汽车产品更加复杂,而福特使用流水线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1913年福特年产轿车3万辆,于是他们部署了流水线,结果年产轿车248000辆,产量提升数倍,这就是流水线的威力。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让我们看到了工业革命的三个核心:规模化生产、市场覆盖和消费。

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流水线实现。规模化市场覆盖包括火车和轮船。规模化消费意味着尽量使产品价格更加便宜。

1916年福特t型车售价360美金,当时福特员工日薪约5美元,相当于72天的工资就可以购买一辆车。

最终福特在20年间销售了1600万辆T型车,这个纪录几十年后才被打破,实属难得。找到规律,按规律办事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仍需向福特学习,不断探索和进步,以实现更大的发展。

三、历史韵脚再度出现:人工智能技术

在瓦特之前出现了蒸汽机,称为Newcomen蒸汽机,两者的应用领域高度相似,主要用于矿业、纺织、制造业、农业、军事等领域。目前GPT的应用领域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相似,性能极大提升,但是领域没有扩张。因此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似乎只能实现效率提升。

蒸汽机确实提升了效率,但之后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尤其是运输业。有了蒸汽轮船和蒸汽火车,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版图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更不用说有了自动化的纺织厂、枪炮厂、印刷厂,尤其到了福特以后,复杂产品都可以被制造。

蒸汽机出现了应用井喷,核心在于替代了人的经验。GPT之后是否会出现应用井喷?我的结论是一定会。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果仅关注节能增效,就像蒸汽机时代只关注替代原有蒸汽机一样,会错失巨大机会。

1.开创全新应用模式与产业机遇

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出现之前,美景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需要团队协同完成。然而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其效率提升堪比蒸汽机革命。

正如蒸汽机技术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一样,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与过去的制作用具相比,现今的AI和GPT技术具有巨大优势。这不仅意味着效率的提升,更体现了能力和效率的全面增强。

这将开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引领多个产业进行革新,并催生众多新兴产业。我们坚信本轮人工智能的推动将孕育出新一代企业,如同当年的BAT、头条等。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我们需要关注其深度发展以避免潜在危机。话说回来,即使2029年可能出现类似1929年的危机,但是不要忘记1945年之后是连续30年的大繁荣。

我们正面临未来30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也是巨大的丰收期。

2.前瞻者才能抓住未来机遇

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福特等产业巨头的崛起,还孕育了洛克菲勒等商业巨头的诞生。

1863年,洛克菲勒开始涉足石油精炼业务,初期主要目标是生产煤油。随着他敏锐地察觉到汽车市场的潜在需求,果断调整了业务重心,将注意力转向汽油生产。这一决策凸显了他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芯片行业的巨头英伟达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型历程。

起初,英伟达专注于图形加速技术,主要服务于电脑游戏玩家。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英伟达迅速把握住机遇,转型成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游戏的影响。尽管游戏在某些人眼中可能被视为不良嗜好,但许多杰出的成就都是在游戏中得以磨练和启发。学习不佳不应简单地归咎于游戏,而是因为在学习不佳的情况下过度沉迷于游戏而受到批评。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游戏往往被视而不见。

以斯坦福大学研究生伊恩布克为例,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接触到了GPU技术,并利用校园资源构建了一个小型计算网络。这一经历引起了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关注,他随后邀请伊恩布克开发CUDA软件系统,用于操纵GPU进行各种AI计算任务。

英伟达在校园中大力推广CUDA系统,使学生们在完成各种计算任务时能够充分利用GPU资源。这些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时也会继续使用CUDA系统,从而形成了英伟达强大的护城河。

英伟达的真正竞争优势在于其完备的软件系统和生态。即使其他厂商在人工智能芯片性能上实现了领先,如果没有这套系统和生态,他们也很难超越英伟达。

3.科技行业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每10年就有一代企业在中国兴起。

科技发展的规律:3年看到成功模式,10年见证未来赢家。

科技企业的兴衰周期往往与时代潮流息息相关。2000年前后是互联网企业,例如bat;2010年前后是无线互联网企业,例如美团、字节和拼多多;2022年,将会出现一批新的人工智能企业。

历史经验表明,新兴企业在崛起初期可能会经历3年乃至5年的艰苦岁月,但一旦获得市场认可,便有望在5年甚至6年内锁定胜局。从那时起,这些企业将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如今,我们正处于见证下一轮智能革命赢家的时刻。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将有一批智能企业诞生,如同昔日的BAT。届时,新崛起的企业将有望在10年内超越现有巨头,创造新辉煌。

近期,拼多多的市值已超越阿里,但它尚未完全掌握无线互联网的精髓,未来仍有可能被阿里反超。然而,大趋势不可阻挡,无线互联网超越互联网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样,字节跳动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越腾讯。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智能企业将在2033年或2035年超越BAT、字节跳动、拼多多和美团。

4.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乔布斯

当年有程序员因技术问题当众为难乔布斯,但乔布斯回答说,你需要从用户体验出发倒推用什么技术,不能从技术出发思考如何才能卖出去。

瓦特作为提问者,他的思路是如何将蒸汽机做得更好,但不知道用来做什么。阿克莱特相当于乔布斯,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纺织流程自动化。

你可能无法成为瓦特,但可以成为阿克莱特,甚至是乔布斯,他们才是真正的科技推动者。

乔布斯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理解了最前沿科技的能力极限。创业时要勇于挑战从未尝试过的事情,需要预先判断技术是否能实现,以便调整策略。

例如硅谷曾有一位被誉为女版乔布斯的伊丽莎白·霍姆斯,她试图打造一滴血检测200多个指标的设备,最终因技术不支持而失败。

CEO不必是研发科技的工程师或者科学家,但必须熟悉科技性能和能力边界,成为早期使用者。乔布斯并非智能手机的第一个发明者,但他让智能手机变得如此便捷,进而实现了普及。

企业家争取市场认可的第一,而非产品开发的第一。如果你是最早使用最先进科技的人,了解使用过程中的辛酸甘苦,并知道如何改进,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顺畅地使用,那么你就是下一个乔布斯。

5.科技衍生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线上社会

科技往往会产生涟漪效应,它不仅会直接产生产品和应用,还会带来社会的改变。其中两个涟漪效应非常显著,一个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另一个是线上社会的建立。

① 全球产业链重构

第一,美国制造业外迁

影响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美国的制造业外迁。制造业外迁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统计了从1981年至2020年美国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费用数据,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1981年大约70%的研发费用来自大企业,这一规律逐渐被打破,目前大中小企业基本各占1/3。

恰逢美国在1980年推出拜杜法案,使更多专利进入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通常仅派出律师谈判技术转让,这使得小企业有机会获取科研成果,进而发展壮大。

当时美国出现了一股新思潮,经济学家认为企业CEO的单一考核指标应该是股东回报,这促使华尔街对企业的新评判标准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使资产负债表更美观,满足华尔街的要求,开始甩掉制造业包袱,将制造业务外包。

大型企业将制造业务外包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工厂迁移国外,二是断绝与国内的商业从属关系,使其成为真正的轻资产公司。同时,如果大企业拥有研发能力,就可以实现控制,如果没有研发能力,就会失去控制。

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将工厂迁移至制造成本更低廉的地区,如东南亚或者中国。由于原创性研发主要由小型企业承担,大型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逐渐失去对工厂的控制,因此他们甚至要求这些地区的企业代为加工,将生产能力转让给当地企业。

新一轮科技变革使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尽管他们与大企业难以合作,但与中国企业对接后,发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在跨国企业不断迁移制造业务的过程中,我国学会了开放性接受先进科技,培养了开放性复杂产品制造能力。

中国的开放性、大规模复杂产品制造能力是全球唯一。

第二,中国制造业的柔性生产能力

当前,创新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已转向外部,特别是小型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与欧美大型企业对接制造业务时,面临诸多困难。

以一个实例为例,一位嘉宾研发了一款名为螳螂的摄像头系统,该系统具备先进的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功能。然而,在美国他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实现产品的研发和量产。这位嘉宾后来选择来到中国,在昆山成立公司,并成功地将该产品投入实际应用。

目前,虹桥机场已安装了这款摄像头系统。这个案例展示了中国的柔性生产能力。尽管这种能力可能是在与美国企业合作过程中意外培养出来的,但它为众多无法与美国大型企业成功合作的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出路。这使得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科技制造领域的领先者。

许多前沿产品在中国得以成功开发并实现商业化,例如盲人眼镜帮助盲人恢复视力,平衡仪帮助半规管损伤的人恢复正常生活等。虽然这些产品在美国可能难以实现开发和量产,但是在我国可以迅速实现商业化。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政策,这些政策为我们培养了大量人才,使我们有能力完成任务。

当前,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远程协同能力的快速发展使得混合现实等技术得以实现。这些技术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使得远程工作变得更加顺畅。

这意味着产业生态将进一步发展,地理密度不再需要过于集中。我们追求的是产业密度即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协同,因此我国的产业生态将迈向下一波全球化进程。

② 线上社会迁移

如今,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例如原神游戏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上线,受到广泛欢迎。原神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同时也弘扬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化。

另一个例子是TEMU,据说由于商品价格优势,许多美国一元店也受到了影响。

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人们的消费行为已逐渐转向线上。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各种行为均可被数字化记录、跟踪分析,并受到线上互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在线上了解全世界人民的行为和需求,并从中国向全世界销售产品。

例如,一家名为Shein的公司通过快速收集用户反馈,实现产品的加减量,以此将业务拓展至全球。

这标志着线上社会的转折点,我们将不再退回线下。

我们一直强调线上社会的特征是物理世界坍塌,社会规则永存。我们将越来越多地受心理距离影响,而不是受地理距离影响。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聚在一起,孩子们更愿意与远程朋友聊天,而非与身边的亲人交流。

四、中国产业生态的变革与全球化趋势

1. 全产业链协同调优实现极致性能

成功的科技企业不仅仅局限于创造全新产品,更重要的是最大化提升现有技术的性能。

以特斯拉为例,其成功关键在于对电池技术的极致优化。通过对电池性能进行深度剖析和拆解,特斯拉实现了5项关键指标的综合提升,显著提高了能效。这一创新使得电动车业务模式得以实现,成为特斯拉真正的成功秘诀。

因此,真正的科技企业家或者科技企业应致力于性能调优。

Image

在欧洲投资多年的华人申林路先生指出,疫情期间,尽管我国处于封闭状态,但全行业的迭代速度仍然得到显著加快。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所具备的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其中每个企业都在积极为整个产业链的优化贡献力量。复杂协作能力是我国真正的优势,体现了极致性能调优的优秀表现。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生产新车型时展现出更高的效率。美国人或欧洲人生产新车型需要三年的设计周期,而中国人仅用三个月就能从构思到交车。这得益于我国全产业链上下协作调优的能力,这是我国真正的优势所在。

2.中国真正的优势:量产化

我们经常提及的中国优势,概括为三个字:量产化。

一位美国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曾撰写了一本书《从0到1》,许多科技企业家将其视为圭臬。书中主张,原创性研究新产品,制造出原型才是关键,而原型的复制并无意义,可以交给中国OEM厂商或者外包商完成。

以我国为例,诸多创新产品如蛇片、平衡仪和盲人用品之所以选择在天津量产,是因为天津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对电子产品乃至开放性支持量产能力有着深厚基础。

天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无论产品多么复杂,中国都能实现量产。例如,每一代苹果产品都需要几百名工程师,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实现量产。

因此,我们提到从0到1和从1到100万,这两个1不同。从0到1,的1是原型,prototype,从1到100万的1是可量产的原型。这两个1之间隔着几百个工程师和几个月的工作量,以及大量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了解和经验,是遍布各环节的性能调优。

这是中国的真正优势,而非代工。

遗憾的是,中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优势,甚至将其视为来料加工和代工。而国外也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因此,我们发起了一场寻找能代表量产化英文单词的活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真正优势。

3. 从内卷到外卷,成为全球化新物种

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内卷现象培育出了全产业链的极致优化能力,这无疑是我们所具备的一大优势。

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内卷状态,内卷是为了提升内部实力和提高效率。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发挥效率优势。

虽然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可能异常激烈,但是在海外市场上我们往往能够找到相对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停止内卷,利用我们在内卷中取得的成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我们应认识到美国制造业回迁不仅仅是制造业的迁移,而是需要中国的供应链支持和制造业支持。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制造业从中国迁至美国,而应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重新布局。

某些环节可以放在美国,以更贴近用户需求;另一些环节则可以继续留在国内,利用我们的优势。

所谓的制造业回迁应该是一个重构过程,而重构的主导者应该是中国人。当前产业链核心在中国,重构的主要目标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非简单地迁出中国。

4.学习日本出海经验

关于中国企业迁移问题,我们需要重点学习日本以下三个方面。

① 影子日本:不是外迁,而是外溢

日本的产业链布局是全球化,从80年代开始,日本建厂大步全球化,与美国将制造业迁出相比,日本本国的生产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本国生产和全球生产共同发展形成更大的产业链和更强的竞争力。

中国也需要走过这一步,中国制造不应该仅限于中国,而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人需要根据全球最优布局,重新改变全球产业链,形成最优输出,这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

日本是外溢而非外迁,本国制造不能扔掉。中国所有企业必须牢记全球化不是从中国搬到外国,没有中国的根基,优势就丧失,本土需要继续做强。

日本用了30年时间,在海外的GDP几乎等于国内GDP,被称为影子日本。

中国内卷了很多年,实力强大了,一旦出海,是否有可能用30年做一个影子中国?

如果有中国的支持,那么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好起来。当时我们能将全球经济连成一体,使体量增大,对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将有巨大帮助,我们不可能在全球被别人打败。

② 借鉴经验:先进入发达经济体

全球经济体大致分为三类:发达经济体周边,例如墨西哥和新兴经济体。中国出海的步骤是先去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因为市场门槛低,所以容易进入。

门槛低是有原因的,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进去容易,但是容易被关门打狗。小米在印度的遭遇不会是孤例。

日本首先布局发达经济体,等欧美布局完毕后才会来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

顺序非常重要,虽然发达国家门槛较高,但是大家遵循相同的法律和标准,风险相对较低,可以进行预测。

企业经营不怕困难,只怕不可预测的风险。我们要学习日本的产品和服务先进于欧美,产生示范效应,就可以从欧美扩散到其他国家,反向示范效应不存在。

③ 经济转型期下的品牌战略与领导力

第一,通过提高性价比来打造成功品牌

有人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必然会降低,不会再高速增长,机会减少。我认为仍然有机会。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学习日本。日本过去30年增速较低,但是已经塑造了一批性价比超高的品牌,例如无印良品。既然已经具备优质的制造能力,就没有必要让知名品牌垄断我们的利润。

即使增长放缓,企业家仍然可以找到机会通过追求极致性价比,用具有优势的价格给用户最高体验,用极致性价比形成他人对我们品牌的信任。

通过磨炼形成的品牌出海,我们可以占领全球市场,成为全球新物种。

出海品牌不是简单地使用国内适用的产品进入海外市场,而是要做好面向海外市场的前置研发。

例如,制造剪草机的中国企业在向美国市场提供产品时,需要理解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因为在剪草后将草收集起来让垃圾车运走,而不是抛洒回草地,所以收集型比抛洒型更适用。

出海时需要针对对方需求进行前置研发,为当地用户开发产品,这样你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中国企业要学会领军,要有领导力

中国已经具备产业链优势,但是要成为最大赢家,仍然缺乏领导力。

领导力是指明整个产业链未来的方向,然后大家才能共同朝那个方向发展。

雷军和乔布斯都制作手机并上台演讲。雷军的演讲称为高端之路,告诉大家我的产品很棒。乔布斯则讲述他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请相信我与他共同前进,实现共赢。

乔布斯讨论的是未来的方向,即如何协作以及如何一起塑造未来。他的演讲重点不是放在苹果的具体产品或者技术上,而是放在大家可以协作产生价值的未来方向。

这就是区别。

中国已经到了一个时点,许多科技前沿布局都很早,各个环节都有了一定的长板。但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在全球能够领军的企业。例如电动车产业,虽然产业生态在中国,美国只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企业特斯拉,但它在领军全球。

领军的优势在于能够带走行业大部分利润。苹果厉害,它已经带走了整个手机产业的一半以上利润。这种情况未来在电动车产业发生的概率很大。

我们认为我国的竞争将进入下一个阶段,需要学会领军,指明方向,协同合作。

五、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过去,人工智能仍然是最大的机会。我们反复强调,这个时代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如今的人工智能正如蒸汽机一样,掀起数字革命,带来无数新机会。

1.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

面对人工智能,有些人认为这是机会,有些人不这么看待。以AI下棋战胜人类为例,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情况是围棋界alphago战胜李世石。有些中国棋手认为围棋不值得下,因为永远无法战胜AI。

第二种是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被AI深蓝打败。虽然卡斯帕罗夫承认AI赢了自己,但是没有让他佩服。因此他开创了一种更出色的国际象棋玩法,即人机协同国际象棋比赛。这种人机协同的方式不仅赢了棋,还创造了国际象棋的新高度和美。

第三种是从韩国棋院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可以请alpha担任教练。韩国棋院将训练教练改为人工智能,不仅可以随时陪伴你,还能永远高水平地教你。

通过这些你是否能够得到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与人工智能协同,千万不要与他竞争,把他当成工作伙伴。

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推出智能服务化产品。今天围棋教练的服务被批量复制,未来还好会有更多这样的智能服务出现。

以前能够实现规模化的只有产品和服务,而且越高端的产品越不能实现规模化,专家级服务越稀缺。未来AI将这两者结合,实现大规模提供、高端、个性化的持续服务。

目前大家讨论最多的仍然是AI大模型之争或者AI性能优化。

工业革命的经验已经给出了回答,蒸汽机出现后最大的机会不是围绕蒸汽机,而是让蒸汽机应用到产业中,例如阿克莱特式和乔布斯式。

AI大模型可以看作是蒸汽机,你会明白大量AI公司将倒闭,并非业务不成立,而是业务将来很危险,只是需要进行技术性能调优,将来可能被平台替代。

如今许多基于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破产,要么被收购。

未来的方向是服务规模化,提供智能服务,例如私人助理服务。每个人都想要有秘书,但现实中肯定不能实现。

拥有人工智能后,你的秘书可以无限复制,保证每个人都有秘书,即使只是秘书,也能帮助你完成秘书工作。

2. 人工智能的进化及应用前景

① 人工智能的四个进化阶段

人工智能未来有4个阶段:性能调优、降本增效、简单服务和复杂服务。具体来看:

第一,性能调优。性能调优是指通过优化算法和技术来提高人工智能的性能。

第二点是降本增效。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第三,简单服务。即一次就能为你解决问题的服务。例如,律师、审计师、会计师甚至心理咨询师,他们提供的都是单次服务,这种服务很容易被AI学会和标准化。

第四,复杂服务。复杂服务指的是能够持续伴随你、了解你并且为你提供长期个性化建议的服务。

② 智能服务应用前景

第一,健康服务

现代医学在技术上已经相当发达,理论上应该能够显著延长健康人的寿命。然而现代医学主要关注的是治疗疾病和挽救生命,对于未生病的人群,医学的作用相对有限。

因此,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对病人的理解已经相当深入,但对于健康人的生活方式、营养需求和预防措施等方面,我们所知甚少。

虽然我们拥有众多心血管专家和糖尿病专家,但是在健康管理方面却缺乏专业人士。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我们有望开始构建专注于健康管理的专家系统。

例如天津海银落地的舌片平衡仪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能够接入未来的健康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老年人预防摔倒的风险。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有望借助这些先进技术,更好地管理和维护人们的健康。

第二,教育服务

现代教育体系的本质起源于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对于大规模、标准化协同工作有着迫切需求,因此需要培养具备特定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

这种需求促使高校将学科、系别和专业细分,每个专业都致力于标准化培养合格人才,如同工业生产中的螺丝钉。

目前许多学校对GPT持有抵触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GPT掌握的知识超过了大部分教师,这可能会对教师的权威性造成冲击。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的必备工具。

使用GPT的人都知道Prompt技巧对于得到满意答案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让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答案。

未来的教育不应仅仅教会学生自行解答问题,而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提问,并善于利用人工智能。虽然我们不需要培养时速百公里的驾驶员,但我们需要他们掌握驾驶技能。

第三,混合现实(MR)的技术

混合现实(MR)相较于虚拟现实VR有显著提升,不仅局限于虚拟环境中进行游戏,还能与现实世界互动,这将开启一系列全新的应用领域。

以教育为例,通过混合现实头显,用户可以在实际场景中进行互动学习。这种技术相当于为用户配备了一位随身的老师,能够随时与其进行互动并解答问题。

混合现实技术的后续发展将带来两个巨大机遇。首先,人工智能AI与自动驾驶技术的结合有望实现更智能化的交通出行。其次,机械臂与智能机器人的结合也将为未来机器人技术带来更多可能性。

3.未来人工智能带给生活的变化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未来,人们将不再感到孤单,而是会被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帅哥美女所包围,这些帅哥美女将能够进行真实互动,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彩的生活体验。就像游戏《完蛋,我被姐姐们包围了》所讲述的那样,一个男生被各种美女追着跑。

未来的人工智能依靠数据优势对你了如指掌,肯定会特别让你开心。早晚有一天,你的人工智能好友数量会超过你的人类好友数量,因为那些人工智能好友更全心全意地帮助你。

写在最后

我们经常提到科技推动世界的三个步骤,即行为改变、习惯改变和观念改变,这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首先,我们需要改变行为。从现在开始主动接受新科技和使用人工智能。请尽快使用尚未使用的设备。

其次,习惯改变。学会与机器配合,做好人机协同,培养人的机器智商。让每个人学会做AI时代的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地询问人工智能找到答案。

最后,观念改变。未来随着AI技术的深入融入我们生活,人类社交和生活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未来理念共同体是人类社交生活的中心。过去,大家会与邻居成为朋友,由于地理距离限制,只能认识这些人。未来,人们会与志同道合的人成为好友,因为心理距离更加重要。

第二,未来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接纳焦虑。因为没有地理限制,人们不再简单从属某个组织,所以必须学会面对个人焦虑。

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只有你认为焦虑会损害你的健康,焦虑才会损害你的健康。

正如现代医学需要重新认识焦虑,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正确认识焦虑,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学会拥抱焦虑,焦虑状态很正常,享受焦虑能让你更优秀。

第三,未来每个人都要学会协作。

同样一桌美食,协作能让地狱变成天堂。

以前有一个长勺寓言,地狱就是桌上摆满了美食,周边饥肠辘辘的人,每个人都拿着很长的勺子,却吃不到勺子里的食物。天堂中一切都一样,只是人们互相喂食。

在智能服务时代,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中年人不必为了养生成为喝枸杞茶的半吊子健康专家,AI会为你提供长寿服务。

你需要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并且让AI将其转化为智能服务提供给其他人。这样未来世界会非常丰富多彩,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最擅长和最热爱的部分。

在未来世界,人与人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智能革命后,人与人之间大量提供服务。虽然背后由人工智能提供,但是前面仍有人与你互动。

历史韵脚再次出现,工业革命让许多人掌握了机械化工作技能。智能服务革命后,更多人掌握了高端服务能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端服务的一部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服务水平将继续提升。

未来不仅有GDP增长,还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服务他人,提供者获得成就感,接受者获得便利,构建新时代。

一带一路

必备赚钱的40个方…

音频 1 分钟

1.靠认知赚钱

你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人和人的区别主要是认知差距,提升和拓宽认知能让你赚到更多的钱。

2.靠行动赚钱

有的生意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犹豫不决,有人行动速度就很快,比如直播带货、微商。

3.靠出名赚钱

一个人只要是出了名,成为了人气网红明星,就有多种方式变现,比较带货、广告等。

4.靠服务赚钱

利用工具、场所、以及自己的技能,在特定的场景里,为客户提供服务,比如家政、旅行社、饭店等。

5.靠胆量赚钱

有胆量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各种不确定的风险,比如远洋出海、跑长途、金融信货,押运等生意。

6.靠关系赚钱

很多的人都在靠着人脉关系赚钱,依托圈子为生,谁掌握了这些人脉关系,谁就能获得财富机会。

7.靠资源赚钱

资本、人才、渠道、流量、客户、土地、房屋、货物、能源、山林等各种闲置资源都能赚钱。

8.靠体力赚钱

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赚取工资收入,这样的赚钱方式以身体为代价,对人的健康不利。

9.靠资本赚钱

快速地钱生钱,产生更大的收益。比如银行存款、证券交易、民间借货、基金、信托、期货、项目投资等。

10.靠团队赚钱

开公司就是靠组建团队赚钱的,明确分工责权利,提高管理效率,比单打独斗更赚钱。

11.靠知识、经验、技术、能力赚钱

比如老医生,律师等更多依靠知识、经验和能力赚钱,技术工人则依靠成熟的技能赚钱

12.靠信息赚钱 三种形式:

  (1)谁先掌握了不对称的信息,谁最占有了先 机,主动出击赚钱,比如中介服务;

(2)做各种信息内容 的输出,可以获得稿费,广告费等多种收益;

(3)的传播触达,通过获客赚钱,如广告服务商,媒体等。

13.靠产品赚钱

产品承载着功能价值、品牌信任。一个得到了消费者认可畅销的产品,会有更高的转化率和复购率保证持续的利

14.靠渠道赚钱

渠道是快速流通的通路。,一个好的渠道承载着多种商品的供应链,日常承载着大量的交易。

15.靠工具赚钱

好用的工具是赚钱的利器,各种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工程机械、车辆、软件系统、大数据分析等

16.靠模式赚钱

模式赚钱就是改变原有传统商业模式的连接方式,交易方 式,获客方式,成本结构等。比如电商、微商、新零售、消费返利等都是模式赚钱。

17.靠便利性赚钱

互联网的崛起就是让我们获得信息更加便利,比如小区商超,私人汽车、滴滴出行等。

18.靠地域价差赚钱 贸易的本质就是将富集地区的产品卖到有需求地区,靠着地域的价差,得到相应的价差回报。

19.靠时间赚钱

有些产品在特定的时间会有更好的市场价格,通过冷库存储、反季种植等方式,实现在稀缺时间里的高价销售。

20.靠垄断赚钱

很多行业依靠着垄断发横财,如石油石化、烟草、航空航天、芯片、操作系统、高新技术等。

21.靠低买高卖赚钱

挣钱大部分都是低买高卖,在一个标的价格低点的时买,在高点时卖出。

22.靠懂行的忽悠不懂行的赚钱

最常见的就是加盟模式,建立品牌,研究产品,构造供应链,然后开放加盟模式,让加盟商交钱。

23.靠把A平台的货搬运到B平台赚钱

典型的1688进货,淘宝出货,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货,从集中式的市场进货,到分散式的市场出货。

24.靠高维打低纬赚钱

在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建立了很深的护城河,但苹果放弃功能机,拥有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终结了功能机。头条@ 25.国内外商品的售卖 把某多多的产品加价10-30放到亚马逊上卖,把国外高质量的物品搬到国内卖。

26.靠找产品投广告赚钱

广告占据人心红利,8848手机,小罐茶都是照打一个产品,然后疯狂砸广告,最终产生消费。

27.靠流量赚钱

流量就是核心,传统渠道要流量,需要靠地段,线上想要流量需要用户,就需要不断寻找流量红利。

28.靠锁定一个卖点赚钱

以前做生意是懂的多,机会多,现在找到客户的痛点和刚需,为客户提供不同的选择就是卖点。

29.靠卖概念玩人性赚钱

抓住人性弱点,在弱点的基础上构建概念,比如懒惰+口腹 之欲=外卖平台,比如沉迷感官快乐=游戏,比如爱慕虚荣=奢侈品等。

30.靠包装产品赚钱

看颜值的时代,能够抓住眼球就赢了一半,比如衣夫山泉就是一家典型把产品包装做到极致的品牌。

31.靠代理渠道赚钱

无需自主研发,无需担心产品,只需选择研发实力强的厂家,代理其产品面向消费者进行营销。

32.靠烧投资人赚钱

国外复制一个创业点子,组建团队跑通业务和数据,创始人和团队赚的就是投资人钱,需要一定水平。

33.靠制作内容赚钱

选好方向和品类,制作音频发布到喜马拉雅,然后再把音频制作程视频,发到用视频赚钱的平台

34.靠打造朋友圈,打造激活系统赚钱

微商是打造朋友圈的主要群体,优秀的微商朋友圈经营的非常好,发的都是你和产生共鸣的动态

35.服务垂直细分人群赚钱

知识博主属于这类人群,有一批铁杆粉丝,博主带着这一部分人学习成长,铁杆粉丝为博主付费。

36.靠打造人设,包装成功案例赚钱

许多职业讲师用打造个人IP的方式赚钱,包装过往案例,比如演必备

37.靠关注牛逼同行,对标-复制-模仿赚钱

德国火箭网络从全球各地寻找“样本”,做大之后再卖给原来的公司,公司的市值现在己经达到万亿规模。

38.靠手艺技术赚钱

主要是手艺人,活学活用,家电维修,魔木,烘焙,理发,设计,木工,泥工等。

39..靠知识技术赚钱

知识付费领域,形成自己的知识儲备,然后赚錢;例如出书,社群,课程等。

40. 靠研究报告,解读广告赚钱

研究解读广告,当任何一条广告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背后的广告主要付费的,非常值研究控制控掘

最全的24种赚钱方法

1、赚价格差的钱:做中间商,低买高卖,左手进右手出

2、赚地域差的钱: 把产品从盛产的地方卖到不出产的地方,从过剩的地方卖到稀缺的地方

3、赚时间差的钱到比自己发达的地区, 寻找那里火爆的趋势项目,这种项目 早晚会在欠发达地区火起来复制就能吃到红利

4、赚包装的钱: 20块钱的月饼,30块钱的包装, 卖150块:10元的酒,20元的包装,卖200元。

5、赚经验的钱: 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做成一个课程或者 一本书,卖给刚开始创业的人,至于别人能不能学成那要看天赋

6、赚垄断的钱:用烧钱挤掉所有 竞争对手,一家独大,最后想卖什么价 就卖什么价,从外卖到打车,无不精通此道

7、赚产品载体的钱: 把文章转成音频赚钱,把音频转成视频赚钱,把视频转成文章赚钱

8、赚流量的钱:把人气做起来, 先把人圈住,只要有人卖啥都赚钱,可以对接别人的产品来卖, 可以为别的商家导流,还可以接广告,流量是所有生意的根本

9、赚专业知识的钱:内行赚外行的钱,专家赚小白的钱10、赚抽成的钱: 让一群有能力的人,为自己赚更多的钱, 不要做小姐,要做妈咪,别人赚钱我们抽成

11、赚平台的钱 为商家提供一个平台,自己收租, 自己搭建个平台,邀请商家入驻, 至少可以收三笔钱:入场费,停车费, 过路费,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都是这么干的

12、赚稀缺资源的钱:你需要,但只有我有,垄断生意利润最高13、赚捷足先登的钱 SEO搜索排名优化,关键词投放, 你搜索所需产品,我排名第一,近水楼台先得月。

14、赚广告轰炸的钱: 铺天盖地的低端广告,以量变带质变,脑bai金轰炸战术,真理就是重复次数够多

15、赚抄袭的钱 看赚了钱的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 反向解构拆解,一抄二改三创新, 复制,测试优化,迭代,放大,赚钱等于模仿,这两个字威力无穷

16、赚品牌溢价的钱: 有了品牌,就能溢价,就能延伸, 同样产品只要挂一个知名品牌名一般都可以溢价30%以上。

17、赚卖点的钱: 我没说我能清热去火,但你一上火就能到我。

18、赚规模的钱: 量大是致富的关键,只要有量, 就有规模效应,利润再低也不是问题, 甚至亏钱也很容易找补回来,因为批量可以降低进货成本.可以通过后端赚钱

19、赚人群细分的钱: 缩小客户群体,只为一小部分人提供 最优质和专业的服务,情侣款,糖尿病人款,儿童款。

20、赚渠道商的钱: 把货卖给代理商、分销商、渠道商、 加盟商赚进门费,原材料费,品牌授权费,培训费软件使用费,管理费

21、赚未来的钱: 想办法让大家都认为你能赚钱, 再把项目打包卖了,世界上最牛的赚钱方式就是把未来的钱提前变现

22、赚投资的钱:看准项目,让钱生钱,用自己超前的眼光投资在未来必定升值的优质资产,分分钟数钱数到手抽筋。

23.赚概念的钱:个PPT,一个概念,一个故事,一个愿景,个商业模式,就能能忽悠住一群人给你投资。

24.赚牵线搭桥的钱:为供需双方搭线,赚取佣金,空手套白狼,房屋中介,信息捕客,婚姻中介。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与 和以…

“一带一路”城市合作发展研究

21世紀的21堂課

在许多人眼里,以色列是一个神奇的国度。犹太民族数千年历尽苦难,却不失辉煌。《圣经》中言,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是上帝对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是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夏秋季节,人们可以在树阴下伸手采摘、享用无花果和葡萄,尤如神仙般的日子。其实,与地球上任何地方相比,以色列的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极为恶劣。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流着血和汗的地方。
历史上三次大流散,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先后被毁,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耶路撒冷几无犹太人存在。以色列建国后,多少次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战争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仅仅在政治上,宗教纷争也让人们饱受困苦和战乱风险。自然环境呢,从北到南,地图距离430多千米的狭长地带,美丽的红、褐、黑、黄、白五色土壤绝大部分是丘陵和沙漠,寸草不生。为了改变贫迹荒凉的面貌,开国总理本·古里安卸任后就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南部沙漠地区,带头植树造林。历届政府从此耕耘不息。如果你从飞机上在以色列上空俯视,下面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科学种植让以色列人在南部阿惹沃沙漠地区奇迹般地开辟出了约120平方公里的连片大棚区,冬天可定品种、定量向北欧诸国供应相当规模的新鲜果蔬。我曾数次应佩雷斯总统之邀前往参访并一起栽树种花。
科创兴国是以色列发达的主要成功秘笈。众所周知,犹太人荣获各类诺贝尔奖项独冠全球,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可谁又能知晓个中的艰辛,许多教授和科研人员的办公室非常简陋。我曾拜访过一位海法大学教授,他和团队的许多人竟是在走廊上办公,一待就是十几年。一位朋友曾对我说,中国有众多的光荣历史可以庆祝,而以色列却没有多少这方面的资源和机会。为了生存,为了强大,只有读书,再读书。对以色列人来说,知识就是生命,科创就是力量。享誉全球的滴灌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变环境压力为动力,并进而升华的成果和收获。在2005年以色列召开的一次亚洲发展论坛上,时任工贸部长后来成为总理的奥尔默特告诉我,世界500强企业多数在以色列设有研发机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所有名牌手机至少都有一两个零部件系以色列开发。概括起来,以色列重视科创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从学校到社会,从儿童到老人,人均读书量全球最高;高校研发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专利成果引领全球;有完善的首席科学家制度专司科创。24家孵化器遍布全国各地;产品创新启动资金安排明确,申请人需通过严格审查,视情获得2至6万美元不等。这笔费用早年由政府承担,后来逐步过渡到企业支持。发明成功后归还本金,不用付利息,政府概不提取任何新产品产生的利润。若新产品创业失败,则启动费用一笔勾销。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国都曾遭遇外部列强欺凌,两国人民相互同情、相互爱慕、患难与共由来已久。早在中国宋朝年间,就有不少犹太人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而且很快融入当地社会。其中一些犹太后裔,甚至还通过科举考试,成功地入仕为官。近代犹太人第一次大规模来到中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万犹太人不堪沙皇迫害,从西伯利亚辗转来到中国。他们在哈尔滨、天津等地兴企业、开银行、办医院,颇受当地中国民众欢迎。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由于希特勒的反犹政策,纳粹分子对犹太人大施屠杀暴行,遇难者达600万之众。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先生及其助手夜以继日,冒着政治和生命危险为三万多犹太人签发了宝贵的 “生命签证” 。有了签证,犹太人就可以离开集中营转赴异国他乡,其中约有两万五千人左右来到中国上海。当时的中国正遭受日本法西斯蹂躏,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安置了相同处境的犹太人。时至今日,他们的后人对中国常怀感恩之情。2005年,以色列政府追认何凤山先生为国际主义义士并为其立碑纪念。来到中国的犹太人虽多为经商者,但也有不少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罗森特医生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是一名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00天,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于当时的地缘政治考量,两国未能马上建交,直到1992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但无论建交与否,两国人民的友谊和认知都未受地缘政治太大的影响。1958年,本·古里安总理就曾告诫西蒙·佩雷斯等青年政治家,他预言50年之后,中国必成世界性强国。勉励青年人要关注中国、重视中国。旅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欧慕然先生(曾任以色列驻华使馆农业公参) 对我说,他和许多人都是受两种文化熏陶的人,犹太文化让他们明确人生方向,中华文化教他们懂得为人之道。中以两国人民的认同足见一斑。
两国建交后,中以关系不断升温。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家副主席王歧山等多位领导人先后访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总理内塔尼亚胡、议长埃德尔斯坦等来华访问。高访引领中以关系稳定前行。2014年,中以双方签署了《关于成立中以创新合作委员会的备忘录》,2018年10月,王岐山副主席和内塔尼亚胡总理在联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共同签署了《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中以之间形成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双方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进行合作的开拓之举。
中以两国经济优势互补性很强。目前,中国是以色列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贸易伙伴。以色列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之一。两国贸易已从建交初的不足5000万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9.2亿美元。中以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广受欢迎,亮点纷呈。中方已连续五年在以色列举办  “欢乐春节”活动。2005年以色列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后,圣城耶路撒冷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中以之间留学生一年比一年增多,友城合作也有声有色。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犹太人来华的又一次热潮,那么 “一带一路” 倡议更是为两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两个古老文明正在谱写新的时代合作进行曲。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不断推进,进一步了解以色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眼前这部关于以色列国情研究的作品,正是我们了解以色列的一扇窗口。和其他学术作品相比,这本著作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较为突出的跨学科研究特色,本书撰稿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专长和知识背景。全书以当代以色列作为主线,从经济、政治、宗教、人口、外交和安全等不同角度切入,使我们对以色列国情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二是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特征。本书虽然是一部关于以色列国情研究的作品,但主编和作者们并未停留于简单的情况介绍,而是在与以色列相关的一些重要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比如,在巴以冲突、中东变局、境外犹太人、科技创新、以色列反恐战略、中以关系、科技创新合作等重要议题上,本书都设有专门章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
在我担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期间,王震博士曾于2005–2006年在特垃维夫大学东亚系访学,跟随谢爱伦(Aron Shai) 教授从事中以关系等领域的研究。那时他还是一位刚出校门不久的小伙子,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研骨干。这本著作是王震博士近年来主持的一项课题的结项成果,也是一项集体智慧的结晶。他邀请我为这部新著作序,我愿借此机会表达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希望王震博士和他的团队能有更多新的成果展现给读者,也希望未来中以两国之间的关系更上层楼。
是为序。 

一本拥有1817个预言的书 

《圣经》是一本关于救恩的启示,其中出现了很多预言,有关城市、国家和人类历史的预言,但最重要的是有关耶稣基督生平和再来的预言(参考《约翰福音》5:39、46;《路加福音》24:44)。

预言具体、清晰、明了,丝毫不含糊其辞。这些预言与根据自然现象规律进行的科学性预测完全不同。

根据潘巴顿所著的《圣经预言百科全书》记载,《圣经》中的预言共1817个,其中旧约圣经中有1239个预言,新约圣经有578个语言,它们包含在8352个句子中。这些预言占圣经内容的27%,它们没有任何误差,都一一地应验了。

《圣经》是一本特别精准的预言书,世上的任何预言书都无法与之相比。

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旧约圣经里就已经记载了大量有关他即将要到来的内容。耶稣基督降世的700年前,先知以赛亚就已经正确地预言了弥赛亚将通过童女诞生(赛7:14),以及耶稣为了我们的罪将要背十字架(赛53章)。耶稣降世的1500年前左右,《创世记》3章15节里预示了耶稣是女人的后裔,意思是没有接续男人的血统,藉着童女的身体降世。

【关于以色列的预言】

约2700年前,对于犹太人将会漂流于世界各地以及终将回归,以赛亚发出了惊人的预言。那些飞来如云、又如鸽子向窗户飞回的是谁呢?(赛60:8)这里的代名词“谁”指的是犹太人。《圣经》里预言说他们将“飞来”,照预言所说,1950年9月身居也门的5万名犹太人乘坐飞机返回,1951年7月身处伊拉克的122000名犹太人也乘飞机返回。

1903年,美国的奥维尔(莱特兄弟中的弟弟)乘坐自制的飞机在基蒂霍克花十二秒的时间成功飞行了36米,这是人类第一次借助动力成功起飞。可是2700年前,《圣经》中就已经预言说将会有很多以色列人飞回自己的故乡。以色列三面为敌,一面潮海,如果要从海外回到以色列,只能依靠飞行工具。惊奇的是,1948年,以色列子孙乘坐740架飞机从海外飞回了自己的故土。2700年前还没有“飞机”这个名词,故此形容为“如鸽子向窗户飞回”。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在位期间是英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国际化殖民地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代,是革命与战争的漩涡席卷全球的时期。历史上,使大英帝国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人也是维多利亚女王。

大英帝国的首相中最有才能、最严谨的是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他拥有他着犹太血统。正因为他,当时英国才拥有了安定的政治环境。一天,女王对他说:“迪斯雷利,你能拿出神活着的证据吗?”迪斯雷利回答说:“女王陛下,只要看看犹太人人的历史就足够了。”

犹太人在帝国主义与天主教的迫害下顽强地存活下来,在浪迹天涯的命运中向世界人民展现着坚韧的生命力!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犹太民族精神!犹太人的存活与回归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样的奇迹如果没有《圣经》作为依据,是解释不清楚的。

【对末世的预言】

《圣经》告诉我们,我们现在生活的世代就是末世,并且预言末世要发生很多事情。这些预言无人能否认,如今都一一地成就在我们眼前。

《圣经》中预言,末世时到处有地震、饥荒与瘟疫,福音会传到地极,犹太人的圣殿会被重建,因着可怕的核战争会有很多人凄惨地死去(亚14:12)。在以往任何一个世代,《圣经》中的预言从来没有如此全面地应验过。

【核危机】

虽然现在全世界都在严禁核扩散,但还是存在着非常严峻的核危机。1945年8月,世界首枚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与长崎,B-29号在广岛上空9600米处投下了原子弹,一道刺眼的橙色光划破天空,巨大高热的火团随之极急速降落、蔓延,瞬间,一座30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紧接着,刮起了每秒200米冲击力的暴风(超过普通台风100倍的超强暴风)。以爆发地段为中心,13平方公里以内的48000栋房屋惨遭破坏,至少有78000人死亡或受了致命伤。看到这样的场面,战斗中担任副驾驶的罗伯特A·路易斯飞行员说:“噢,神啊!我们现在在做什么啊?”丘吉尔称此次战斗为“神第二次降下的愤怒”。

当时,被放射线辐射的人们站在原地肉就溃烂了,特别是身体中湿润的眼睛和舌头先溃烂。“耶和华用灾殃,攻击那与耶路撒冷争战的列国人,必是这样。他们两脚站立的时候,肉必消没,眼在眶中乾瘪,舌在口中溃烂。”(亚14:12)这句圣经话语原本地成就了。若不是亲眼见到这场面,谁能相信会发生这样的灾殃呢?可是,历史见证了神口中的话必定成就。据说,如果现今地球上的核武器一并爆炸,八个地球都会被炸得面目全非。

【瘟疫】

《圣经》中预言:“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地要大大震动,多处必有饥荒、瘟疫……”(路21:10~11)按照这话语,现在世界各处人种、宗教、民族之间的矛盾正日益激化,而且地震频发,饥荒肆虐,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各种新型疾病也在威胁着人类。

1928年,美国的弗莱明研制出青霉素时,人们觉得所有的疾病从此都可以征服。但是不久出现了对青霉素产生抗体的细菌,于是研发了药性更强的头孢菌素。紧接着又出现了对头孢菌素产生抗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于是1958年人们又研发了药效更强的万古霉素抗菌剂。但是1996年,在日本又出现了对万古霉素有耐性的超级细菌。迄今为止,任何抗生素对这种超级细菌都没有效力。专家们指出,目前新抗生剂的研发速度始终跟不上耐性细菌的出现速度,将来人类会面临细菌感染的危险,任何抗生素都将束手无策。近期,本来一般抗生剂能轻易制服的细菌逐渐衍生出耐性,医生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毫无对策。因而对于威胁生命的重度感染性疾病,抗生剂在选择使用上有了很多限制。

不仅这些,《圣经》中还预言说耶稣再临时会有大地震、饥荒、瘟疫(路21:11)。显而易见,《圣经》中的预言正在一一应验,谁能否认呢?

【兽印“666”印记】

不久的将来,利用芯片监视和控制人类的时代就会来到,那时候敌基督会出现,在众人的右手和前额上植入微型芯片(启13:16~18)。专家们指出,《圣经》里预言的“666”是指在所有人的右手和前额植入印记,有些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向宠物实行了。

198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条形码,最初以磁带的形态发展,后来发展为超微型芯片,现在发展成了可以告知所有情报的用无线波长输入系统的RFID的芯片的形式。

最近,又出现了把超微型芯片最大限度缩小后放入胶囊里的芯片。这种芯片植入人体里,相当于确认身份的电子身份证,也可代替信用卡、医用人体芯片。这个贝里芯片安装了人工卫星追踪装置,可以通过人工卫星追踪人的位置,获取其姓名以及血糖指数等。那么小的芯片,只要粘贴在人或物品上,就能随时掌握其移动情报,不仅能促进物流业的改革,还可以帮助追踪调查非法资金。

如今,这种印记以条形码的形式印在了所有商品上,也印在了一些动物身上,在人体内植入电波识别装置确认身份的事情也在悄然进行中。这些事情赫然预示:耶稣乘坐云再来,带走所有得救的圣徒的日子已经临近。

通过人造卫星几乎可以确定地预测天气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假如人们可以预见未来,就绝对不会随便地生活,更不会茫然地生活,人们之所以盲目地生活,是因为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圣经》比人造卫星更准确地预言了人类以及世界的未来。

如果有个人一直诚实守信,那么我们肯定会信赖这个人,凭着这份信赖,也会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基督徒确信天国和地狱存在的理由也是如此。

科学再发达,人们还是无法预料眼前要发生的事情。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拥有强大的情报机关和尖端武器,但是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时他们也没有办法预测或阻止双子大楼被恐怖分子摧毁的惨事。

可是,《圣经》所预言的数千年之后的事情竟如此准确地成就了,这多么令人惊讶啊!由此可见,《圣经》是藉着全知全能的神的启示记录的。神可以得知过去,也可以预见未来,因为神是“今在,昔在,永在的。“

耶路撒冷有没有巴以两国共管的可能性?

以色列是欧美打下中东的棋子,美国在北美,远离亚欧世界岛,适合偏安一隅,一旦美国衰落,资本就会出逃。那么资本选中的地方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未来的欧罗巴合众国(欧盟最终一体化),欧罗巴需要消化俄罗斯。而中东大多政权分离,穆斯林世界各自为战,是东西方逐鹿世界岛的博弈势力。从历史上来看,中东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那么他们必然会垄断商贸(收过路费)。所以,某种意义上,中东很难联合的。

相比欧美西方的霸权,中国还是比较厚道的。既然西方支持以色列,那么中国肯定要支持穆斯林世界来达到中东平衡的。未来中国逐鹿中东,对抗西方,也需要穆斯林各方的仰仗。当然,除了中东,经营非洲也是如此。至于巴以共管耶路撒冷,不太可能。以色列目前生育率比较高,而国土狭小,肯定要扩张。

巴以民间高度对立,特别是以色列是中东小霸王,以色列是国际犹太人的棋子,一个鼓吹锡安复国主义,一个鼓吹多元文化主义,本质上还是唱双簧,用复国主义团结自己内部,用国际化多元文化主义分化对手,让对手原子化,搞双标。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对这一套白左颜色革命其实比较有经验了。所以说,那些打着为民请命的东林党,其实还是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普世价值那一套已经破产了。既然普世价值忽悠不了人了,那当然赤裸裸的打拳了。

耶路撒冷并不是中东的核心问题,中东的核心问题就是伊朗核问题。伊朗搞核武器,对手是以色列(穆斯林世界的死敌),还有沙特等逊尼派(穆斯林世界的内奸,又是什叶派的死敌),伊朗主要有中俄做后台,但伊朗内部有妥协派,就是目前的鲁哈尼政府,这些人和欧美来往比较密切,比较认同大中东计划,我前面说过,美国未来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类有史以来,世界的强权中心是东亚的中国,中东的波斯,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还有西方的罗马帝国,这都是在亚欧世界岛诞生的强权。所以美国衰落,资本要保持保值增值空间,就必须要依附新的大国强权。

欧盟的目标是欧罗巴合众国的建立,而欧罗巴建立,就必须消除俄罗斯威胁,所以欧盟的左翼资产阶级政府和拜登资产阶级左翼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拜登的背后是跨国资本集团(资本无国界) ,现在白左当道,主要还是欧盟和美国民主党推动的。而共和党的基本盘是红脖子,他们是本土派,他们也不想离开他们祖辈经营的北美,所以民主党和共和党党争是利益不同,美国衰落,跨国资本大不了转移阵地嘛,去哪吸血不是吸呢,中国肯定对资本带上紧箍咒的,否则资本无法无天了。至于国际犹太人和以色列的目标则是建立世界政府(操控世界政府,让世界各国听命于他们,凯勒奇混血计划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社会越多元,原子化底层行不成合力,自然反抗不了精英的统治),大多数底层大多就是躺平的角色了,内卷那是肯定的,因为精英自诩为精英,不把底层当人看,而是工具而已。伊朗和沙特埃及土耳其其实争的是穆斯林世界的号召力,在中东建立强权,当然穆斯林世界肯定会反犹太锡安复国主义的,排挤以色列。中国的目标是,以掌控东南亚一体化来反过来促成东亚一体化,然后中国通过上合组织在中亚和中东搞贸易,把力量投射到中东和非洲,这样必然要和欧盟美国以及以色列国际犹太人作对,而且以华夏的观念,是不认可世界政府,顶多就是国际合作,中国人不容许异族在国人的头上作威作福,听命于人的。

那些鼓吹世界政府世界央行世界新秩序世界公民世界大同的,基本是犹太人传播的。这点还是要清醒的,霸权走不远的,贪心不足蛇吞象,蒙古帝国,英国,都是这样,地盘太大,人口太小,只能分而治之,但是总有一天,原住民肯定会报复的。

中国人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几千年都过来了,也不急于一时三刻。

【末日号角声专栏】从圣经看「一带一路」对福音的影响

什么是一带一路?它的起源、发展和基督徒末世宣教有关吗?是否打开福音硬土?

2012年11月,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的构想;百年积弱的中国自从邓小平在1978年12月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的变身、站起。且不论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如何?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裡,中国果然站起来了,让世界不敢忽视它。「中国梦」开始有萌芽的机会,既然可以作梦,如何才能梦想成真呢?

中国梦的内涵

习近平的中国梦提出了叁个十年的计画:
2015~2024中国要成为製造业大国。
2025~2034中国要成为製造业强国、特别是自动工业化、高科技的产业。
2035~2045中国要超越英、美、日、德,成为世界经济第一的强国。

身处现今大变动的世界、需要具有大翻转的思维、大格局的发展行动;中国知道要张开手掌、不是握紧拳头,中国才能走出去。因此,当中国在思考往何处走的时候,向北是俄罗斯乃至北极大陆,是不具诱因的市场;向东、面对的是几道太平洋岛链、强大敌对势力的拦阻;只有向西及向南,中国才有可以走出去的路径。

中国在思考,往西行是与中国友好的穆斯林世界,更西是生机蓬勃的欧洲大陆,更西南是与中国像铁哥儿们似的非洲;往南则是深具地缘关係,相依相存、共荣的东南亚。

中国若要循向西及向南这两条途经走出去,在歷史中已经有过与欧洲相通的陆上古丝路(一带)、和与罗马帝国相通的海上古丝路(一路),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带一路的源起

用一张图来看一带一路:

  • news-details

歷史中的陆上古丝路(一带)与海上古丝路(一路),是东方与西方的:

(1)贸易路线:商业、经济、旅游。
(2)文化路线:途经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华四大古文明。
(3)宗教路线: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

陆上古丝路始于两汉:西汉张骞、东汉班超。盛于隋唐、源续明清。海上古丝路始于东汉,根据歷史记载,东汉与罗马帝国即有商业往来、罗马循海上丝路东来、其后中国歷代各朝与海上丝路各国通商往来兴盛、迄至今时亦然。

一带一路的发展条件

中国审慎自己的条件后发觉:

一、它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十四亿的人口红利需要发展起来。

二、它是全球最大生产工厂,深深扼住各国经济的产业链。

叁、它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存底,流窜的资金需要有通路。

四、它希望将人民币升格成世界主要结算货币。

五、它期待掌握世界政治经济枢纽,发展大国崛起的影响力。

六、它希望能抗衡美苏成为世界舞台的要角。

中国希望从亚洲到欧洲、以至到全世界。连结这两条路线上的国家、向他们提供一个经济贸易、通商旅游、文化、宗教等,可以交流、融合、融通的舞臺。让中国与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始能共同合作、发展、并带来共赢;中国希望以经济为推力,让自己站在世界的顶端,它才能发挥世界顶尖大国的的影响力。因此、习近平向世界提出「陆上一带、海上一路」的中国梦。

一带一路的发展能量

一、沿线连结65个国家。

二、人口总量30.8亿人、占世界人口44%。

叁、GDP总规模目前12.8兆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17% 。     

四、连结的国家多数属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后续经济发展优势强劲。

五、与中国经济有良好的互补性。

终极发展要掌握:全球逾63%人口、逾35%的全球贸易总量、逾30%全球生产总值。

一带一路有没有风险呢?

当然有、它有各方面的风险:

一、经济风险
投资风险:基础投资多、外部收益大都归各国。
外匯风险:可能迅速消耗中国的外匯存底。
结构风险:中国本身经济结构能否持稳调整?
国际货币与金融风险:目前全球债务高于GDP、考验各国外币稳定性。

二、政治风险
地缘政治与国际秩序:世界各区域、联盟、秩序等、正在重整中(川普的单边主义影响很深)。
政局变化与军事:各单一国度的政权或军事更替时,对商贸影响的风险大增。

叁、跨文化与移民风险
全球跨文化与宗教的衝突、移民结构的改变,都会带来风险。

有了这些显而易见的风险,中国还作不作一带一路呢?作!而且不计代价的作!看起来,中国将跃居世界舞臺、成为富国强权之一、恭喜中国! 但是,对基督徒而言好像少了什么?对了!这事出于神吗?神的心意是什么?圣经怎么说?基督徒该怎看?

基督徒末世宣教的关係

没有一个宗教的经典敢预言人类歷史的发展与走向、唯有圣经;从始祖亚当夏娃被造开始、人类歷史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圣经清楚的被预言、并且如实的应验、如果这些预言都是真的、那说这预言的神又岂能是假的?

我们已经从很多圣经预言的论述中,知道如今已是末世,我们已经接近耶稣基督第二次快再来的时间。

什么是末世?

广义的末世: 耶稣升天后,万民就在等候耶稣再来,这个世界已进入末世。

狭义的末世:以色列復国以后,教会被提之前的时间。

耶稣在升天以前讲叁段话:

约翰福音十章16节:「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裡的、我必须领他们来。」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4节:「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

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9节:「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AD70年开始,以色列人陆续被罗马政府丢到地的四极,应验但以书九章26节「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以色列人在世界开始荒凉,四千多年的歷史彷彿一首华丽的乐章骤然休止。

但是另一首活泼轻快,生趣盎然的宣教乐章开始响起。同时、也是基督教传向世界的开始:神拣选使徒保罗、带着他的宣教团队、从耶路撒冷→安提阿→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现在走到了中国的新疆,停在这裡。

从中国的新疆往西望向耶路撒冷,中间隔着福音最硬的硬土—中亚五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穆斯林的国家;向南望去耶路撒冷,也是福音的硬土—东南亚佛教区、印度教区、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的回教穆斯林区,非洲各种信仰都有的混杂区…等。

1948年以色列復国!世局真正进入「狭义末世」的阶段、「耶稣第二次再来」开始进入倒数计时!但是福音呢?传回耶路撒冷了吗?传向地极了吗?耶稣交代的事情完成了吗?如果还没有完成,全世界的基督徒当如何完成?

近30几年前,台湾教会曾经有过「2000年福音运动」的异象,要建立一万间教会、差派二万名宣教士到世界各地传福音。到了2000年的时候,异象达标了吗?非但未曾达标,还遭遇到「1995年润八月」的乱流,关掉很多教会。可见徒具口号,没有上帝开路,没有策略与方法,难以完成异象。

末世将有福音大復兴

圣经提到耶稣再来之前,末世必有福音大復兴。虽然这段时间也是世界环境灾难的产前阵痛期,但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群星最闪耀的时刻。

一、哈该书二章6-9节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我就使这殿满了荣耀,这是万军之和华说的。」

「这殿」预言的双重指涉:
a.所罗巴伯重建的第二圣殿
b.末世的教会(神的殿)

二、约珥书二章28-31节
「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僕人和使女。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末世大灾难前必有福音大復兴。

叁、以赛亚书四十九章9-13节
「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得饮食,在一切净光的高处必有食物。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注:「秦」塬音作「希尼」)。诸天哪,应当欢唿!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

预言的双重指涉:
a.以色列復国,百姓的回归
b.末世的福音大復兴

中国会是末世福音广传的推动者吗?

圣经中有关中国的预言如下:

一、中国是末世世界强权之一,有足够的影响力
圣经预言末世强权与国际局势如下:
1.舞臺:中东
主角:以色列
配角:西方王—欧盟北约、北方王—苏联集团、俄罗斯联盟、南方王—阿拉伯联盟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东方诸王—中国、印度、日本、印尼

各区域中唯独东方没有强势的政、军区域联盟、只有鬆散的经济联盟。但中国无疑在东方诸王中站在最有影响力的位置。

2.启示录九章15-16节:东方要有二亿军队到以色列打仗。(含中国)
3.启示录十六章12-16节:那从日出之地(东方)所来的众王…跨过伯拉大河。(含中国)

二、中国将为末世福音开大路
以赛亚书49章9-13节:「…这些从秦国来(「秦」塬文作「希尼」)。」

希伯来文「秦(SINIM)」,译成中文就是「秦国」,意译则可以是「中国」。犹太人至今仍称中国为秦国SINIM,称中国人为秦人SINA。从希伯来文到拉丁文,再从拉丁文转到法文。英文「CHINA(中国)」一词源自法语的CHINE,又CHINE的法语读音是英语的SHEEN。而英国人对CHINE的读音,演变成了现代的CHINA。

谈到末世的属灵大復兴,神从远方、北方、西方都要差派福音大军收割禾场。其中特别提到「秦」,它将为福音开大路,使众山成为大道。(有关「秦:希尼」是否解作中国,众多学者有正反累牍的论述,本文以综合论述,赞成解作中国,读者若不同意、彼此尊重)

也有很多人问;先知以赛亚根本不知道有「秦」这个国家,所以「秦」根本不是指中国。同样的,以赛亚也不认识150多年后的波斯王古列大帝,他怎能预言如此精确?连姓名都对。但以理也不知道巴比伦之后有玛代波斯、希腊、罗马、乃至末后的欧盟。不要忘了,上帝都知道!先知只是上帝手中的笔。

叁、一带一路打开福音硬土

1.北纬10~40度福音硬土带

  • news-details

地区:本区域东边从台湾开始,横跨中国、中亚和西亚、印度、中东、北非。
区内国家:共有68个国家

人口:41.4亿,占全球总人口的近60%。

未得之民:没有机会听闻福音的约30亿 

福音未及之国家:55个国家

福音未及之部落群体:890个

不容许宣教士入境的国家:62个

另外,这些地方也多是世界贫穷、落后地区,全球有一半人口被列为赤贫之民 (每年平均收入500美元以下) ,其中24亿人住在此窗之内。

2.一带一路穿过这些硬土区

用一张图来看一带一路经过的区域,正是在福音硬土带上:

  • news-details

路上一带:每一条都穿过最硬的穆斯林地区。

一、中国经新疆乌鲁木齐穿过中亚、俄罗斯到欧洲(波罗的海)

二、中国经新疆霍尔果斯穿过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叁、中国经新疆喀什穿过巴基斯坦、南亚到欧洲

海上一路:中国沿海港口  、过南海、麻六甲海峡、到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至欧洲、非洲。途中经过佛教区、印度教区、穆斯林教区。

当经济的力量贯穿那些福音最难进入的地区,宣教士将可以用各样的经济身份,突破政治或宗教管制,透过商业行为将福音传入这些地区如果。无法打通这些地区,则过去福音对这些地区一筹莫展的情况将依然如旧。

3.中国基督徒已经準备好了

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经过70多年,中国的基督徒经歷极其艰难的岁月,困苦的环境熬炼他们对于上帝的信心。很多的基督徒将他们的全人都献给神,愿意为福音的缘故而殉道。他们都被预备好了,就像144,000个大灾难当中的犹太殉道士一样,他们都在为福音西行耶路撒冷而预备自己。笔者可以见证极多这类的基督徒,每每与他们对谈,内心总是充满感动、并对神感恩。

温州是中国大陆基督徒比例最多的城市,非常多的温州商人基督徒更是宣教的使者。许多基督徒夫妇总是一个当传道人,一个当商人,商人养活传道人。他们经常在祷告中领受异象,然后整个家庭为福音移民到神要他们去的地方,在那裡扎根不再离开,像一棵种子深埋进去。

温州商人的团契跟他们所开拓的教会,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中。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进到了福音最难传的穆斯林硬土区裡,正在那裡扎根传福音,愿神保护看顾他们。

当一带一路大开大合的时候,中国的基督徒已经準备好了,台湾的基督徒準备好了吗?

结语
圣经没有预言在末世国际重要的区域战争中有中国、却预言北方王—俄罗斯联盟,南方王—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西方王—欧盟北约,都会在末世区域战争中兴风作浪,掀起战争。中国有军事实力、但不是野心外侵的军事强权(海峡两岸的争议除外)。中国在末世是经济强权、中国以其经济力量影响世界。

上帝是歷史的源头;祂规划人类歷史、以预言推动歷史的进程、应验预言及结束人类歷史、引进永恆的未来。

歷史告诉我们:至高的神在人的国中掌权!任何一个强权政府都是神手中的工具;约瑟的法老、摩西的法老、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波斯的古列大帝、亚达薛西王、近代的希特勒、英国首相贝尔福、20世纪的歷任美国总统…

十九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英国影响世界,它存在是为了以色列復国而预备。二十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美国影响世界,维持世界秩序,支持及保护以色列。二十一世纪呢?它应该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影响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带动末世宣教。

全世界的华人都该领受世界宣教的最后一棒—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这是上帝给全球华人的共同异象。台湾的基督徒,我们準备好了吗?过去的几十年,台湾若跟中国相比,台湾是站在以斯帖的位份上,这时候更该是我们付代价的时候,不要让我们的位份蒙尘。

如今,上帝向习近平说话:打通路上一带、海上一路、让地上的王权开路、将福音的最后一哩路北纬10~40打开、遍传福音、迎接主来!

王长瑞

现为基督教台湾贵格会龟山教会主任牧师,为基督教台湾宣教神学院资深特约教师,主授末世神学、预言神学、启示神学。

一带一路

通胀,还是通缩? …

一、大央行主义

过去,美联储一直执行沃尔克和弗里德曼奠定的对称式通胀目标。自1990年代以来,欧美不少国家以2%的通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2012年美联储首次确认通胀、就业与利率三大目标,其中首要的是将对称式通胀目标控制在2%以内。

这次,美联储用平均通胀目标替代对称式通胀目标的区别是,允许“一段时间内”物价涨幅超过2%。这说明美联储对待通胀的态度更加宽容,更倾向于推高通胀而不是抑制通胀。

货币主义的观念是“通胀猛于虎”。大疫之年,美联储大规模发行货币,大洋彼岸的人对美国的通胀感到担忧,为什么美联储还倾向于推高通胀?

从1984年到2008年,美国持续了20多年的增长,通胀一直维持在低水平。这被认为是货币主义的胜利。但是,金融危机后,美国通胀率长期低于2%,被认为处于通缩状态。

这时,通缩焦虑替代了1970年代的通胀后遗症。凯恩斯主义认为“通缩比通胀更可怕”。大疫之年,美联储发了很多货币刺激经济,但是依然通缩。10月美国CPI同比增长仅1.2%,美联储关注的核心PCE价格指数10月同比增长仅1.4%。

鲍威尔不修改目标,但暂时摆脱通胀率目标的束缚,以加大货币刺激的力度。周小川关注的问题则更进一步,指出通胀指标的度量有问题。他在文章中指出,“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转向了平均通胀目标。如果按过去的度量方法得出的通胀很低,而资产价格上升得比较多,会出现不可忽略的结果,货币政策的设计和响应难以坚称与己无关。[1]

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导致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其表现为市场价格上涨,通常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衡量指标。理解通胀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通胀是由货币超发引起的,表现为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市场价格上涨不等于通胀。比如,因突发灾害导致粮食短缺引发物价上涨,这不被界定为通胀。

二是CPI只是反映通胀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一面不完整的镜子。反映通胀的镜子,还包括资产价格、劳动力价格、公共用品价格等等。

货币超发引起房价、股价及资产类价格大涨,但物价没有大幅上涨,这也说明市场发生了通胀。所以,目前以CPI为核心的通胀指标未能真实地反映通胀水平。甚至,这种狭义的通胀指标,还导致了资产价格上涨。为什么?

央行以物价指数作为通胀率目标,相当于给商品市场设置了一条价格高压线,这引导货币更多地流向房地产、股市、虚拟货币等资产市场。这就造成两种糟糕的预期:一是实体经济低通胀预期促使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刺激(像当前的鲍威尔);二是资产价格膨胀预期,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

如果央行以控制物价为通胀目标,并且屡屡拯救房地产及金融市场,就会出现实体通缩、资产通胀的两极化问题:货币在通胀高压线的驱使下流向资产市场,当资产价格出现风险时,央行又一次次救市。这就催生了道德风险,建立了资产价格只涨不敢跌的预期,更多的资金涌向投资周期短、流动性好的资产市场。资产价格上涨,富人财富增加,更多的资金进一步配置在资产市场上;中产购买刚需房,真实债务增加,房地产、金融等市场“外溢”出来的资金又回流到房地产;穷人真实财富缩水,消费趋于谨慎,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上升,资金经由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又流向资产市场。

当然,美国的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比中国更大,资金容易流向家庭及消费市场。大疫之年货币超发,通胀预期也增加,美联储提前给市场做思想工作,放宽对通胀的容忍度。

所以,央行的以物价为核心的通胀目标以及干预政策(大央行主义),导致了资产通胀、实体通缩的二元局面。

现在提出的问题是:通胀指标是否应该涵盖资产价格,一篮子价格指数是否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通胀水平?

一篮子价格指数,涵盖物价、资产价格、劳动力价格、公共用品价格等,更能够反映真实的通胀水平。这是一面更真实的镜子。

这个做法有统计学意义,但没有经济学意义。为什么?

不论是CPI还是一篮子价格指数,作为通胀指标,都无助于央行制定更科学的货币政策。大央行主义的思路是,通过国家(央行)信用,为经济基本面兜底,建立“大而不倒”的商业银行体系,实施稳定的利率政策,以维持物价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基本盘稳定。CPI通胀指标的坏处是失真,其好处是更准确地反映物价水平,更有助于央行稳定物价。所以,CPI作为通胀指标,已是大央行主义最佳选择(当然也是糟糕的)。

如今时过境迁,经济基本面的风险早已从物价转移到资产泡沫,于是,央行试图将资产价格纳入目标加以控制。一篮子价格通胀指标更具真实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产通胀、实体通缩的两极化。但其坏处是对物价稳定不够灵敏,结果通胀率不高,但物价可能大涨(如调权重,则自欺欺人),对普通民众伤害更大。更严重的问题是,整个经济的市场价格被央行控制,趋于失灵状态。结果是,如我前面文章所说的“全球经济通往计划之路”。

所以,调整通胀目标,像“人丑怪镜子”。一篮子价格通胀目标是“正确地回答了错误的问题”。问题在“人丑”,而不是镜子。问题在大央行主义的计划干预,而不是具体的指标与目标。

这是货币制度的问题,更是经济学思想的问题。

二、底层双循环

接下来,我们沿着“资产通胀、实体通缩”的思路,分析中国经济通胀-通缩的基本格局。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发文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2]

房地产泡沫,只是通胀问题的一面镜子。它还有另一面镜子,那就是低制造(价格低、工资低、技术低)。

通常,随着常年大规模的出口,制造业快速增长,工人收入增加,外汇收入增加,消费力增强。这时要区分不同的汇率制度:如果是自由汇率制度,民众会增加商品进口,经常项目趋于平衡,生活水平和财富在不通胀或温和通胀中上升(优选);如果是结汇制度,主要消费停留在国内市场,商品价格和制造业工人的工资也随之上涨——财富与通胀共同增加(次选)。

但是,以上两种情况,中国都没有发生。目前的情况接近于第二种,但不是物价、工人工资上涨,而是房价大规模上涨。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的物价、工人工资没有上涨,只是这两者的涨幅远不如房价,也不如货币增长。十年前一个麦当劳麦辣鸡堡套餐15元,现在是29元,涨幅近一倍。而这十年,M2增长了近3倍;深圳住房均价上涨了4倍左右,其中南山区、福田区上涨幅度超过6倍。如果以实际价格来算,制造商品及劳务是“通缩”的。再与国际相比,中国北上深的房价比肩国际大都市,但是商品的价格与工人工资,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这是为什么?

在货币、土地及金融制度的作用下,高房价与低制造存在逻辑关系。简单逻辑是,房价大幅上涨吸收了大量的家庭收入,削弱了消费市场,抑制了商品价格及工人工资上涨。

如果加上“外汇”这一维度,我们就会发现,中国高房价、低制造的通胀-通缩格局是一种内外“双循环”:最开始大规模廉价劳动力制造了大量廉价商品,商品出口创造了巨额的外汇;央行通过结汇制度以外汇储备发行人民币,外汇很快成为人民币最大的“锚”;依托外汇占款发行的大量人民币进入房地产,房地产价格膨胀,反复吸收家庭财富,削弱了消费能力,商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涨幅偏低;房地产泡沫出现,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增加,美元加大买入廉价商品,外汇市场稳定,中国出口创汇增加……

我有以下三组数据论证上面的内外“双循环”:

1)外汇占款

1993年,中国央行的“外汇占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0.5%。此后,伴随着外贸出口暴增,外汇占款持续攀升,到2013年12月,达到了峰值83.29%。

换言之,外汇是人民币第一大“锚”,我国基础货币的价值是由劳动工人的体力与创造支撑的。

依托外汇占款发行了大规模的人民币,可能引发国内通胀,但是物价并未大幅上扬。这些钱去哪儿了?

2)银行贷款

2008年到2017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行累积投放信贷规模为252.76万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为68.84万亿,占比27%,制造业贷款49.34万亿,占比为19%。再加上房企贷款,十年内四大行投向房地产的贷款规模总计达87.96万亿,占比34.8%。

从变化趋势来看,2012年,个人住房贷款历史性地取代制造业贷款,成为四大行贷款的第一大投放方向。

换言之,我国信贷货币的价值主要是由房地产及土地支撑的。尤其是自2012年以后,更多的货币投入到房地产中,而非制造业。

货币流向房地产加剧了“高房价、低制造”的趋势。高房价抬高了家庭负债,打击了家庭消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的报告显示:在有负债的居民家庭中,76.8%的家庭有住房贷款,户均家庭住房贷款余额为38.9万元,占家庭总负债的比重为75.9%。

高房价抑制了国内消费市场,资金脱实向虚,制造业维持在低价格、低工资、低技术的水平。当房产泡沫加剧资本外流时,低制造又在外汇市场上形成对冲。

3)国际收支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初步数据,今年第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942亿美元,资本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849亿美元(上季净流出911亿美元)。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资本是外流的,但是商品出口大于进口,从4月至10月,出口已连续正增长,支撑了汇率上涨。

通常,房地产泡沫增加,资金外流加大,外汇市场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中国大规模低廉的商品出口持续支撑了外汇市场。今年下半年,欧美国家疫情严重,生产受阻,供应能力被削弱,依赖于向中国进口,加上美元相对疲软,推动人民币持续升值。最近几十年,支撑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并不是资本项目,而是商品出口。

这就相当于:出口创汇为高房价兜底,高房价为出口创汇创造便利。但是,这是一种市场扭曲。市场扭曲程度越大,越是积重难返,越是陷入被动。

假如(只是假如)更多的货币进入消费市场,物价上涨,制造的出口优势被削弱,结果可能导致:出口制造减少,工人工资反而下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双重冲击外汇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比房地产泡沫更可怕的存在。

是否有机会形成“更多的货币进入消费市场”这种假设?

当前,中国还有6亿人月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元,同时家庭杠杆率高,所以国民不高的收入、不足的消费、较高的杠杆、不完善的社保,无以支撑消费扩张,推动物价上涨。

房价全面下跌是否会挤出大量的货币进入消费市场?中国经济周期是房地产周期,如果房价全面下跌,市场预期趋于悲观,消费与投资更加谨慎,家庭收入减少,经济短期内更可能通缩而非通胀。

剩下似乎只有一个条件:超发货币,消费信贷扩张,引起物价上涨。但是,以当前对蚂蚁的监管态势,消费信贷趋于收敛。

不过,依然存在一种通胀风险,那就是货币的“锚”贬值。

上面我们讲到,外汇是中国央行最核心的资产。2013年12月外汇占款达到了峰值83.29%,之后持续下降到2019年的58.7%,下降接近25个百分点。

下降部分被什么资产替代?答案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即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比重在2014年只有6.4%,到2019年上涨至31.5%,增加了25个百分点,正好覆盖了外汇占款的降幅。

这说明什么?人民币对应的抵押资产正在从美元外汇(制造商品与劳务)转向缺乏实体支撑的金融票据。这是通货膨胀隐性风险。这种风险与国民收入无关,与消费市场膨胀无关,与资产价格跌落无关,直接由货币失锚(贬值)触发。如果触发,更可能是滞胀。

三、国际经济学

通常,通胀“掠夺”财富,通缩“清洗”财富。

如何摆脱这种风险?

中国经济存在一些二元结构,所有的二元结构都可以追溯到国内外二元结构这个问题上。目前高房价、低制造的通胀通缩二元结构,是国内外市场没有完全打通的结果。所以,需要在货币、银行、金融、土地等制度上形成内外一体的经济循环。

国际宏观经济学中有个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美国采取的是货币政策独立、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自由流动;中国香港采取的是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不完全独立;中国内地目前不完全符合“三元悖论”。

假设货币政策独立、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自由流动这种政策,国际资本对房价泡沫和通货膨胀形成抑制。当国内房价上涨,风险出现时,资金加速外流,房价会自动回落。所以,国际市场给国内市场带来外溢性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形成约束,平抑国内市场风险,起到“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这也符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但是,国际市场仅仅起到约束作用,根本上还是要内部改革。

1)国际资本与土地制度

中国香港是开放经济体,国际资金自由流动没能平抑其房价。为什么?问题在香港土地制度。香港的土地供给被垄断,供给规模小,渠道单一,更有助于国际资本爆炒。土地垄断制度叠加国际资本形成更加扭曲的房地产市场。

2)国际资本与汇率制度

1988年,中国处于价格闯关的关键时期,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正好来中国给出的建议是:放开外汇管制,有助于物价平稳。他还指出,外汇管制更削弱了国家的对外竞争力。

什么样的汇率制度风险更低?固定汇率还是自由浮动汇率?

汇率制度与资本流动是相结合的。如果是固定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的组合,资本流动有助于平抑内部通胀,但前提是这个国家具备足够的外汇与经济实力以维持固定汇率。如果是浮动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的组合,资本流动有助于约束货币滥发(“世界货币”美元除外)。在这种制度下,个人持有外汇可以进口商品,可以对外投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如此,巨额的外汇不会转化为本币形成“外汇占款”的货币超发,可以避免类似于当年西班牙的“价格革命”,抑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

3)国际资本与货币制度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都奉行大央行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本质上也是大央行主义,只是干预最少的大央行主义。弗里德曼试图使用国际资本、浮动汇率对货币政策形成约束。但是,弗氏忽略了货币的外部性(网络效应)。

为什么国际资本对美元滥发的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为美元是首屈一指的“世界货币”,对国际资本构成垄断。当然,对于普通国家来说,国际资本对货币政策构成约束。但是,这种约束也是扭曲的。普通国家只能跟随美元周期来实施宽松或紧缩政策,从而酝酿了周期性的国际外汇风险。

所以,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与大央行主义的货币制度是冲突的,根本问题不在国际市场,而是大央行主义。

本质上,货币供应,是由个人(央行)和政策目标决定,还是市场(银行)与自由竞争决定?

大央行主义支持前者,试图通过科学的宏观指标来确定合理的货币供应及利率。凯恩斯主义试图根据货币流速的不同而匹配相应的货币供应量,以达成诸多宏观经济目标。弗里德曼把问题简化了,他拉出历史数据证明货币流速长期是稳定的,货币供应量起决定性作用。弗里德曼认为,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物价平稳,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凯氏、弗氏都是大央行主义,都强调人为控制货币供应,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其实,任何宏观经济指标,如CPI、GDP、PPI等,都不具有经济学意义,只有统计学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宏观指标违背了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若用于价格调控,则破坏了经济规律与竞争规则。

大央行主义越是追求稳定,市场反而越不稳定,更可能爆发通胀、资产泡沫,亦或陷入低效的稳定。如果使用CPI作为目标调控货币,物价稳定但资产价格膨胀;如果一篮子价格作为目标调控货币,经济陷入长期低效。

当今世界应该废除大央行主义,采取另外一种思维构建货币框架。

在之前的《债务经济是“巨婴经济”》等文章中我讲过,重塑货币及银行制度,建立自由竞争的货币供给制度:央行作为公共机构只负责设定货币制度及履行监管职责,商业银行负责货币发行,让市场决定货币供给和利率。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央行对银行监管极为重要,但监管不涉及到货币的价格与供给。正如法与经济学家波斯纳所强调的:契约法不干涉交易价格与供给。央行与商业银行是契约关系,前者不能干涉利率及货币供应。

其次,央行重在建立货币制度,高价值的“锚”是货币稳定的基础,以此替代无休止的价格及供应干预。

什么才是好的“锚”?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由国际市场定价、价格稳定、流动性好。有些人提出采用国内资产,如基础设施、农村土地、生态资源,替代美元成为人民币的“锚”。不是不行,但必须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国内资产必须是证券化的,这样流动性才好,最关键的是经由国际市场定价,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所以,开放经济体反而不需要储备那么多的外汇,这种国家可以使用一些经由国家市场定价的优质资产作为本币的“锚”。非开放经济体需要储备大量的外汇,构建很宽的护城河。但这个护城河还未必保险。与大海联通的内陆河反而更平稳,而内陆湖容易堆积成“堰塞湖”。最近几年,25%的外汇占款被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替代,是否可行?这其实是考验中国商业银行的实力。如果中国商业银行的实力在国际市场的自由竞争中受到认可,其价值被确认,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商业银行的实力是个未知数,则会增加人民币的未知风险。

第三,货币的供应及价格交给商业银行。

很多人担心,商业银行追逐利润,是否会盲目性借贷,引发通胀和资产泡沫。

货币价格稳定等同于货币质量,避免通胀其实是为了确保货币质量稳定。在央行监管和自由竞争之下,央行不给商业银行兜底,商业银行要追逐利润目标,就必须控制风险,进而必须谨慎放贷,进而促使利率和货币供给稳定,最终维持高质量货币和低通胀水平。在这一制度中,商业银行自由竞争等同于高质量货币与低通胀水平。

最后,套用弗朗西斯·福山的一句话来结尾:大海啸时代的每一滴水,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加息

通胀持续“高温”逼迫美联储紧急“救火”。3月以来,美联储连续七次加息,包括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在不足一年内从接近零快速升至4.25%至4.50%之间,创下美联储自上世纪80年代初遏制高通胀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行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后表示,截至目前,货币政策快速收紧的全部效果“尚未显现”,美联储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美联储官员继续认为通胀风险偏向上行,预计继续加息将是适当的。

美联储在通胀问题初现时未及时出手饱受诟病,为“纠错”而激进加息则大幅扰乱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坦言,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为恢复价格稳定而实施的集中宏观经济紧缩政策,可能会产生外溢效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将最为严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在报告中指出,本轮全球经济经历高通胀最初是由过度需求和供应链中断导致,而非工资和物价水平的螺旋上升所致。因此,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可能无法根本解决此类通胀问题。

衰退

时至今日,美联储大规模加息不仅未能有效缓解通胀势头,反而对本国经济增长构成阻碍。根据美联储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截至11月底,美国物价水平继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报告显示,利率上升和通胀高企继续对经济活动造成压力,纽约、堪萨斯城等辖区经济已经出现小幅萎缩。展望未来,各辖区普遍认为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也有所加剧。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加布里埃尔·霍多罗夫—赖克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前景已经显现,只是衰退程度大小的问题。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高通胀和美联储加息正在“侵蚀一切”。随着美元走强,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将继续走高,“很可能使(美国)经济脱轨,引发轻度甚至严重衰退”。

据彭博社11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未来一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从10月份的60%升至65%。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或在2023年上半年上涨3.7%,明显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

美国经济及相关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持续外溢。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报告中警告,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继续加息和出售资产造成企业借贷成本不断上升。鉴于非金融企业目前的高杠杆率,不良贷款或急剧增加并引发破产潮。报告敦促发达经济体改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避免全球经济遭受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更严重的损失。

一带一路

网络游戏中的网络赌…

网络游戏中的网络赌博可能会对玩家和社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伤害。

网络赌博是指在网络游戏中进行的赌博活动,其中玩家使用虚拟货币或真实货币进行赌博。这种形式的赌博与传统赌博相似,但它发生在虚拟环境中,玩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虽然网络赌博可以为一些人提供娱乐和社交的机会,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伤害。

首先,网络赌博可能导致玩家面临财务风险。赌博是一种有风险的活动,参与者很容易陷入赌博成瘾。一些玩家可能会不断进行赌博,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网络赌博中,这可能导致他们经济上的困境。特别是当赌博活动涉及真实货币时,玩家可能会冒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可能会面临债务累积、金融破产和其他严重后果。

其次,网络赌博可能导致玩家的心理健康问题。赌博成瘾是一种认知和行为障碍,会对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赌博成瘾常常与焦虑、抑郁、自杀倾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网络赌博的便利性和匿名性可能会加剧这些问题,因为玩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赌博,而无需承受面对面交流和社会压力的负担。

第三,网络赌博可能导致社会问题。赌博成瘾可能会对玩家的个人生活、家庭关系和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玩家可能因为沉迷于赌博而忽视学业、工作和家庭责任,导致人际关系破裂和家庭破碎。此外,网络赌博还可能导致犯罪行为,例如欺诈、网络诈骗和盗窃,以获取更多的资金进行赌博。

另外,网络赌博也可能对游戏本身产生不利影响。赌博活动可能破坏游戏的平衡性和公平性,使游戏环境充斥着赌博行为,导致玩家不再关注游戏本身的乐趣和挑战,而是追求赌博的经济回报。这可能会导致游戏的价值观和社区精神的破坏,影响到其他玩家的游戏体验和社交互动。

为了减少网络赌博的伤害,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游戏开发者应该加强对游戏平台的监管,确保禁止和打击网络赌博活动。他们可以采取技术手段来检测和阻止赌博行为,例如监控交易记录、限制虚拟货币的流通和交易,以及建立举报机制来报告赌博行为。

其次,教育和意识提高也是减少网络赌博伤害的关键。玩家应该被教育和警示赌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包括财务风险、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游戏开发者、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和培训来加强对赌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如何寻求帮助和支持。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加强监管和立法措施,以遏制网络赌博的蔓延。它们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网络赌博进行明确的定义和禁止,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和执法力度。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咨询和治疗服务,以帮助那些受到网络赌博问题困扰的人们。

总而言之,网络赌博可能对玩家和社会产生多种伤害,包括财务风险、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减少这些伤害,需要游戏开发者、教育机构、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教育和意识提高,以及提供支持和治疗服务,以遏制网络赌博的扩散并保护玩家的利益和福祉。

在讨论基督徒对网络游戏中的网络赌博的立场时,首先需要理解基督教对赌博的整体观点。基督教教义强调个人责任和道德原则,鼓励人们根据爱和公义的原则生活。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基督徒认为赌博是一种问题行为,因为它涉及到金钱、欲望和可能导致上瘾的行为。

对于网络游戏中的网络赌博,基督徒的观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责任:基督徒强调财务责任和管理,认为金钱是神所赐予的资源,应该用于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并用于支持教会和慈善事业。网络赌博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许多基督徒认为赌博与财务责任和管理不相容。他们认为赌博是一种贪婪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导致金钱的浪费和其他不良后果。
  2. 上瘾和控制:基督徒关注赌博活动可能导致上瘾和缺乏自控能力。赌博成瘾是一种行为障碍,可能导致个人沉迷于赌博并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基督徒强调对自己的节制和自律,并认为赌博可能违背这些原则。他们认为,赌博的上瘾性质可能导致玩家追求即时的快乐和物质回报,而忽视更重要的价值观和目标。
  3. 诱惑和诱导:基督徒认为赌博活动可能对个人的品德和灵性产生不利影响。赌博可能成为人们贪婪、不公平和不道德行为的诱因。网络赌博可能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来诱导玩家参与赌博活动,使他们追求快速的金钱回报,而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责任。基督徒强调遵循正直和道德的生活方式,并认为赌博可能与这些原则相悖。
  4. 社会影响:基督徒关注网络赌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赌博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包括家庭破裂、犯罪活动和心理健康问题。基督徒倡导保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福祉,认为网络赌博可能破坏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们强调社会责任和关怀他人,认为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赌博的负面影响。

在应对网络游戏中的网络赌博问题时,基督徒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1. 避免参与:基督徒可以选择避免参与网络游戏中的赌博活动。这包括避免使用虚拟货币进行赌博,不参与赌博游戏或功能,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的其他方面,如探索、挑战和社交互动。
  2. 教育和意识提高:基督徒可以通过教育和意识提高来帮助他人了解网络赌博的风险和负面影响。这可以通过分享经验、提供信息和参与社区讨论来实现。教会和宗教组织也可以发起活动和举办讲座,以帮助人们了解赌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3. 支持和援助:基督徒可以提供支持和援助给那些受网络赌博问题困扰的人们。这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寻求专业治疗、建立支持网络和分享个人故事和经验。基督徒强调关怀他人和帮助需要的人,这也适用于网络赌博问题。
  4. 法律和监管:基督徒可以支持加强法律和监管措施,以遏制网络赌博的蔓延。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政策制定、呼吁合适的法律和监管机制,并与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以确保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福祉得到保护。

总结起来,基督徒对网络游戏中的网络赌博持有关注和谨慎的态度。他们关注赌博的财务风险、上瘾和控制问题、诱惑和诱导,以及赌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基督徒可以通过避免参与、教育和意识提高、支持和援助以及法律和监管的方式来应对网络赌博问题。他们强调个人责任、道德原则和关怀他人,以追求公义、爱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一带一路

谈通胀预期-·凯恩…

今天的通胀简直无处不在。我们无法避免于抱怨涨价的人交谈,也不可能在阅读金融媒体时看不到关于通胀的文章,也不可能有一个客户会议不讨论通胀问题。正如詹姆斯·艾特肯最近指出的那样,只有当没有人谈论通胀时,通胀预期才会被固定下来,而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胀预期正变得明显飘忽不定。

正如Credit Suisse团队中一位资历较浅的成员最近向我解释的那样,”在后疫情流行时期预测通胀的准确性令人汗颜,每个人的预测都有很大偏差,包括美联储的预测。

现在,哪怕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家也都明白,在一个充满随机性的世界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被大流行病和无限制的经济战随机地抛来抛去,通胀是不可能预测的,那么为什么市场对通胀即将见顶如此自信?

美联储最近的预测记录非常差。而如果市场对美联储的预测不屑一顾的话,美联储加息周期何时结束也会出人意料。杰罗姆·鲍威尔主席的FOMC决议取决于数据,而不是预期,点阵图可能非常稀疏的。

一些市场参与者喜欢在今天的环境中徒劳地抓住一丝希望,认为今天的能源价格并不像20世纪70年代那样性命攸关,因为美国当前的服务密集型经济的能源密集度较低。

这是无稽之谈。

当比尔·杜德利(纽约联储前主席)说,在他四十年的金融生涯中,他从未见过如此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我想他的意思是,服务业经济正在经历其“欧佩克时刻”。每次客户会议,都有人在问:工人都去哪儿了。

但是,也许将当下与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相提并论所造成的最令人不安的误解,是美联储和市场的大胆假设,即对抗通胀只需要以前任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决心和毅力拼命加息即可。

保罗·沃尔克无疑对80年代初的深度衰退负有责任,但我们不应该假设加息和衰退是将通胀从宏观经济系统中剔除的充分条件。衰退可以有所帮助,但可能还不够。特别地,按照雷·达利欧和拉里·芬克所说,我们将走向滞胀,即无论是否有增长,通胀都会持续的长期状态。

两个有助对抗通胀的考虑发展。

首先,在欧佩克价格冲击和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期间,主要能源公司为新的能源项目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北海以及挪威海油田与美国本土的油田得到大力开发。所有这些新的石油供应,加上8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崩溃,这无疑是保罗·沃尔克惊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1981年里根总统解雇了参加罢工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此后工会力量一蹶不振。将工资增长与通胀率挂钩的制度性因素灰飞烟灭,这可能是沃尔克在实践中“重新稳定”通胀预期的方式,并不是靠巫术,只是一些强硬的政治干预。

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刻的状况完全不同。

首先,与20世纪70年代不同的是,当时石油巨头们持续十年增加投资以开采更多的石油,而过去的十年我们几乎没有投资过油田——这是环境社会管治(ESG)政策的遗产。是的,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原油价格正在下降,但它并没有崩盘。石油市场的供应是紧张的,从战略石油储备(SPR)中释放的石油不会无穷无尽。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大量投资石油业,今天,我们正在耗尽石油储备,而开发新油田需要很多年。在美联储目前的紧缩运动中,石油市场压力将会上升,而不是像沃尔克时期那样变得更宽松。拜登总统最近对利雅得的访问并没有促成快速增产,只是承诺到2027年将利雅得的生产能力提高到1300万桶/日,高于其目前1200万桶/日的石油生产能力,“之后(利雅得)将没有任何额外的能力来增加产量”。这就是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在五年内最多增加100万桶/日,而美国目前仅仅从SPR中释放的量就达到了100万桶/日。

美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快速下降

第二,在20世纪80年代,打破工资·通胀螺旋相对容易,因为只需要政治意愿就可以做到。里根总统的上述行动和工会的众叛亲离证明了这一点。但今天,我们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在服务业。这是由于各种因素的混合,如旨在安抚本土主义者的严厉移民政策,以提前退休和其他由新冠疫情驱动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极端的财富净值增长。财富增长一方面削弱了劳动力参与(感觉富有,减少工作),另一方面推动了对服务的需求(感觉富有,花费更多)。局面混乱不堪,处理制定工资的政治问题比培养新劳动力更容易,即使在《黑客帝国》中,这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后才能起效。在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前,我们陷入了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而与此同时,拜登总统的高级劳工律师是反里根主义的,她鼓励从亚马逊到星巴克的工人加入工会,同时反对任意开除他们。

考虑到今天的通胀背景,以及现在和当时的异同,让我们来谈谈美联储减缓通胀的紧缩行动。

“紧缩周期”是与“商业周期”相对应的东西,而商业周期是关于央行管理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短期错位。《圣经·创世纪》中所述的潮起潮落。

“七个丰年一过,七个荒年随着就来了。”

正如上文所述,美联储从结构性地创造需求以吸收廉价商品的过量供给,到结构性地抑制需求以调整短缺。这些都是所谓精简规模措施,或者叫勒紧裤腰带。以上措施都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因此,美联储目前进行的不是一个货币的紧缩周期,而是一个结构性紧缩行动。紧缩行动是必要的,因为廉价劳动力、大宗商品和能源的供应已经结束,而需求水平太高,没有对低供给水平做出足够快的反应,而这些又是通胀的基本来源。还记得货币供应与名义GDP相匹配的政策吗?我们仍在这样做,但现在方向相反了。

当前的总供给水平不是在追赶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总收入增长趋势,而是在追赶后自然环保主义、后疫情和后乌克兰的需求骤增趋势。经济增长水平需要L型下调。否则,我们将面临更严重的通胀。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衰退/不衰退的争辩是可笑的。如果供应曲线在多个方面(劳动力、货物和商品)的左移是今天通胀的主要驱动力,如果需求需要大幅抑制以减缓通胀,如果总需求的大幅减少意味着经济的L型下滑,为什么你们意识不到,我们需要的正是,也只可能是一场深度衰退来解决通胀问题? 而不是心存侥幸地考虑为了抑制通胀我们究竟需要多深的经济衰退。

正如比尔·杜德利最近在彭博社的一系列专栏文章中所阐述的那样,美联储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它既没有预期经济衰退,也没有预期失业率大幅上升,却预期通胀会放缓至目标。这种预测的不一致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在当下,除国内工资水平之外,其他的通胀来源(食品、能源和商品)都不在美联储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通胀已经开始影响工资。

即时从现在开始没有任何新增的通胀,通胀也不可能在明年3月前恢复到目标水平

在一场全球经济战中,每个主要国家都在总动员,美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如果杰伊·鲍威尔高擎保罗·沃尔克的旗帜,进行加息总动员,他还需要开始针对美国消费者的总动员,让他们大大减少消费。换言之,美国的总动员是一场衰退总动员。我们需要一场深度、持久的衰退,清除《超大号的我》的心态,代之以吉米·卡特的节俭生活主题。这不仅涉及抑制经济中对利率敏感的部分(住房和耐用消费品),还涉及减少服务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后者正如我们所论证的,是一系列资产(住房、股票以及加密货币)蕴含的财富水平的一个函数。藉此,我们必须从系统中清除“感觉富有,多花钱”和“感觉富有,少干活”的心态。当美联储矢口否认两个季度的GDP负增长时证明了衰退已经发生时,它告诉我们的是,它并不像过去那样关注经济中对利率敏感的部分。相反,它更关注服务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而这两个市场仍然保持强劲。这也是对市场中一种认识的警示,即预计美联储在对抗通胀的过程中会对经济增长感到担忧而停止加息。基本上这就是市场已经在交易美联储在一年后会放松银根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一厢情愿地认为通胀已经见顶……

美联储有一个双重任务:通胀和充分就业。现在考虑一下,今天的通胀率远远高于目标水平,而就业远远超过充分水平。职位空缺越来越多,而没有人去填补它们,超级充分的就业是通胀问题的一部分。完成美联储的这两项任务需要减缓增长,不是在可衡量的商品方面,而是在不可衡量的服务方面,我们通过工资和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衡量该部门的健康。而今天,对服务和劳动力的需求仍旧过于强劲。

市场可以随意谈论“软着陆”,但正如上文所解释的,我们需要一个L型衰退,首先是一个T型的自由落体,一场深度衰退,之后是“_”型的平台期,一场经济停滞或滞胀。

2s10s利率倒挂愈发严重

关于第一点,没人会把经济自由落体当作软着陆。

关于第二点,没有什么能保证在经济自由落体后联储会选择降息。停滞,特别是当与通胀配对产生滞胀时,意味着利率可能会保持在高位一段时间,以确保降息不会导致经济反弹,从而引发新一轮的通胀。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从FOMC那里听到任何暗示美联储希望避免经济衰退——鲍威尔的原话是“会很痛苦”,或者美联储会在我们出现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的情况下急于降息。原话是“我们会在确信降息不会使通胀率回升的时候降息”。

在一个随机性日益上升的世界里,经济预期概要只是个预期而已,而且预期会随着地缘政治事件的发生而改变。在美联储结束对加息的持续评论,减少过多的前瞻性指引之后,下一步可能是停止公布SEP和点阵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市场将如何为最终利率和中性利率定价?

准确地说,现在是时候跳出框框,欣赏截至目前我们走过的漫漫长路了,美联储从“通胀是暂时的”到“通胀不是暂时的”,从不加息到加息,加息到一连串加息,一连串25个基点到一连串50个基点,一连串50个基点到一连串75个基点,有前瞻性指引的一连串75个基点到连前瞻性指引都没有的一连串75个基点。

比尔·杜德利和拉里·萨默斯(美国前财长)在认为当下已经迎来了沃尔克时刻,但他们并不是管事的,他们也不必驾驭加息的潜在政治后果。但杰伊·鲍威尔必须驾驭,这就是为什么他虽然前进缓慢,但确实在也动,而且他正在悄悄地迎来他的沃尔克时刻,只不过是一次滚动的“期货沃尔克时刻”。看看上面的衰退图景,听听他说“会很痛苦”,听听他说“通胀不死,利息不降”。虽然我们只是在部分地转述他的话,但这一点也不夸张

如果你认为紧缩政策的峰值是3.5%的联邦基金利率,因为通胀已经见顶(上文我们已经论证了这十分可疑),而且明年就会降息,因为经济衰退已经临近,股票现在处于熊市的边缘(也许不是,因为我们需要的正是经济衰退,而资产价格下降是通往经济衰退的途径),你可能大错特错。比尔·杜德利和拉里·萨默斯对加息方向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且事实比他们认为的更严重,而不是更轻松),但最终设定加息节奏的是杰伊·鲍威尔,因为他要对国会负责,而杜德利和萨默斯则不然。但不要搞错我的意思:美联储加息到5%或6%的风险是非常真实的,同理,尽管经济和资产价格受到负面冲击,但利率仍会达到峰值。市场和美联储的SEP,或者说,被联储SEP洗脑的市场,正在告诉我们,我们将通过一个十年一轮的加息周期来遏制五十年不遇的史诗级通胀爆发,而除非你认为到明年通胀会缓和到目标水平,也就是2%,那么明年加息周期的峰值水平依然是负实际利率。

鲍威尔将竭尽全力抑制通胀,甚至不惜以经济萧条和不再连任为代价。

在深度衰退和损害美联储声誉之间,深度衰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前者是在服务公众,后者是在侵害公众。前者是央行行长的问心无愧,后者是终生的负担。杰伊·鲍威尔是否会成功地击垮通胀不是问题关键,在全球经济战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这一点非常可疑。相反,问题是他是否会不惜一切代价与它搏斗。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如果我们对通胀的性质和经济需要一个“L”形衰退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将如何在不产生通胀的情况下从“L”的那一横回升?如果东方掌握着供给侧的钥匙,而经济战意味着供给侧被掐断,那么西方将不得不发展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使“L”变成 “U”。就像目前的加息周期不是一轮正常周期,而是一次紧缩运动一样,这种复苏亦不会是一个由降息驱动的正常复苏周期,而是由财政刺激产业政策驱动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