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治理挑战一带… 18 1 月, 202010 5 月, 2023 by Tong, Peter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展现其全球领导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目前,该倡议的 具体情况还不甚明了,但显然中国必须解决其面临的主要实施和治理挑战。假如中国的倡 议是货真价实的,而不仅仅是宣传噱头;假如中国的近邻以及更远的经济体是主要受益人, 而不是中国经济本身,那么就应当以尽可能开放透明的结构和程序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应当建立涉及“一带一路倡议”所有潜在参与者的协调一致的治理架构。而通过 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议以及国内机构进行的特别实施方法很可能低效,或出现腐败和冲突 情况。 中国想要借助该倡议向世人表明,其全球角色将从国际议程的跟随者转为制定者。 为 巩固这种角色转变,中国应当尽量减少向多边发展银行(MDBS)借款,迅速偿还旧贷款, 还要加强其债权人的角色。这样做不仅可以表明中国地位的转变,还可以释放出这些机构 的资源,以支持在其它国家的“一带一路”项目。 中国当前的世界地位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2015 年 GDP 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对此,中国 的领导者们理应感到骄傲和自豪20。但另一方面,中国人均 GDP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仅为 14 200 美元,位列世界第 82 位,远低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许多潜在参与国,例如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泰国和土库曼斯坦。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还预测,中国到 2020 年时排位只会上升到第 77 位。 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中心问题是能否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几乎没有几个国 家能够避免。 1960 年至 2008 年间,只有 13 个经济体躲开了这个陷阱,包括中国香港、爱 尔兰、以色列、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而仍在陷阱中的经济体的数量是上述经济体数 量的四倍22。经济快速增长通常得益于人口红利,例如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力从农村地区 (未就业)向城市地区(正式就业)转移。但随着更多的总投资致力于取代资本存量,劳 动力增速将会减缓,最重要的是随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导致资本积累率下降,最终使得 经济增速放缓(Eichengreen,2011 年)。 中国并不缺少关于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 2013 年)认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持续推进经济改革,促进创新;拓展和深化金 融体系;提高土地政策和劳动市场以及其它政策的效率。这些改革应当鼓励更多国内消费, 防止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贸易应当更多体现中国的附加价值,以及对服务行业的直接或 间接依赖。对中国来说,逃离或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并不存在所谓的神 奇公式。 同时,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与其经济繁荣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外界对“一带一路倡议” 的目标多有疑虑。它是否为了提升中国在地区和世界的领导地位?或主要是为了推动中国 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它是否是欧亚大陆的“马歇尔计划”或是一个释放中国经济过 剩产能的计划?到目前为止,答案似乎是两者皆有。中国正在进行一个涉及国内和国外经 济政策的双层博弈。而实施和治理的挑战是,两种政策是否会相互阻碍。 经济架构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作用是最主要的。亚洲地区将极大地受益于改善的基础设施、 增加的跨境投资以及降低的贸易壁垒(经济壁垒和物流壁垒),尤其是中亚地区。该倡议还试图加强与欧洲、甚至非洲的联系,那么它将有可能影响到 60 个国家,约 30 亿到 40 亿 人口(甚至更多)的生活。然而,正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预计将惠及如此广泛的人口 和经济体,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显得有些含糊不清。 与世界其它地方一样,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亟需大幅改善。同时,该地区也缺乏以亚 洲为中心的多边机构。评级机构穆迪对全球范围 35 个多边机构进行评价,其中亚洲开发银 行是唯一一个业务主要面向亚洲地区的多边机构,不久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将加 入进来。“马歇尔计划”通过欧洲支付联盟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随后被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所替代),为二战后欧洲经济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但不同的是,中国目前尚未提出一 个国际金融架构来配合其“一带一路倡议”。 关于融资问题,中国建议可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 发银行),甚至潜在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融资机构等多边机构(中国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2015 年)。 否则,它计划依靠中国的金融机构,如丝路基金、中国国家开发 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其它政策性银行。私人资本在该倡议中的地位还不明确。 关于合作与协调问题,中国再次提议利用现有国际机构,如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APEC)、中阿合作论坛(CASCF)以及亚欧会议(ASEM)。中国计划使用的合作方法包括谅解备 忘录、双边试点项目以及其它机制,还包括扩大其货币交换和贸易协定的网络(NDRC 2015)。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仍缺乏一个设计和治理的总体架构,因此我们并不清楚该倡 议将如何把如此多的要素整合在一起。但有一点似乎比较明确:只要有中国的资金参与, 中国至少会使用大多数金融杠杆。与其它类似尝试一样,局外者总是会怀疑该项目是否只 是为了满足中国自身的需求,还是在向世界敞开市场大门。这些建设项目是否会造就一个 “亚洲堡垒”或“中国共荣圈”?无论是否参与,其它国家的领导人和公民都有理由对中 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产生怀疑。例如,该倡议是为了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还是 为了展示硬实力,或者二者兼有? 第一条建议 为缓解部分顾虑,我对中国当局的第一条建议是就“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正式的合作 与协调机制。其架构也许未能完全制度化,但必须成立一个由所有参与国组成的秘书处。 这些国家在实施“一带一路”项目中,应当承诺遵守国际化标准和保障措施。治理架构应 能成功推动多边项目的设计和融资工作,而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意义的。中国对“一带一路 倡议”的宏伟愿景可能导致同时建立几个平行的架构,例如连接东亚、西亚(包括次大陆) 和中东即及非洲的架构。 实施 “一带一路倡议”的许多潜在参与国在诸如腐败等问题上都表现不佳。中国官员总喜 欢说他们不会干预其它国家的内部事务,但像中国这样渴望承担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 责任的国家来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由违反国际准则的事情发生,逃避自身责任。 因此,实施和治理架构应当从整体上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透明性。 既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在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中拥有 的有表决权股份即升至第三位,在世界银行中拥有的有表决权股份进一步扩大,其货币也 已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那么对中国的考验将不仅包括如何有效 组织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还包括如果切实履行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义务。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重点,不应主要集中在通过利用钢铁等行业的过剩产能 来确保各种项目直接支持中国的经济。无论如何,相比郑名凯和亚历克西•李(2015 年) 的观点,像杜大伟(2015 年)和郝福满(2015 年)等专家估计在这方面的利益可能非常少。 中国应当利用“一带一路倡议”造福其它国家,从而间接地促进自身经济。如果该项目可 以推动邻国或合作伙伴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将从中获得一些利益。 正如美国在复兴欧洲经 济过程中所做的,“马歇尔计划”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该计划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援助美国 自己的经济。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过程中,中国当局很好地履行了自身义务。他们并没 有为中国保留大多数投票权以及其它权力;他们不仅向其它非成员国开放了使用,还向其 19 它非成员国开放了采购;他们还承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尊重受影响各方在环境和公 正方面的国际标准与保障措施,尽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领导层已表示将简化上述标 准和保障措施。其中一个小问题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融资工具,亚洲基础设施投 资银行能否成功满足国际社会的广泛期待。 相比其它多边发展银行,中国也想简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项目申请流程,而不 愿设置一个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审批的常驻董事会24。推动多边发展银行的标准惯例实现一 定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是个合情合理的目标,正如多边发展银行之间也应当存在一定程度的 竞争。 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更大问题是,这些项目并非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或 其它多边发展银行进行审核,而是由中国机构或融资或以特别联合项目的形式组织。在这 些项目中,将采用何种标准和保障措施?缺少了国际标准和保障措施的透明性,出现腐败 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相关问题本身涉及对项目的责任和义务。如果项目绝大部分由中国方 面管理和修建,则接受国不仅无法获得国内就业机会,发生冲突和低效的范围也会加大25。 史剑道(2016,6)报道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有 2 730 亿美元的投资和建设项目都面临“成 本超支、工期延长等问题,或在条款签订,施工开始后,项目彻底失败。 ”他还指出,其 中一些案例并不单独或完全由中国方面承担责任。 当谈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项目的融资问题时,中国有关当局应当最大限度地使用 其自身金融资源或依赖来自私募市场的资源,尽量减少使用多边机构有限的金融资源,例 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可能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第二条建议 因此,我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方面对中国有关当局的第二条建议是,他们应当向 世界发出信号,表明其正在加快偿还对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现有贷款,尽量避免再 从这些机构贷款,以此改变中国的全球地位。2015 年,中国在世界银行拥有 170 亿美元未 偿债务,是全球第二大贷款人26。2014 年底,亚洲开发银行向中国提供的贷款为 140 亿美 元,占其总贷款额的 26%。 加快偿还这些债务不会对中国的国际储备产生影响。相反,中 国的行动将释放更多的金融资源,以帮助那些不太富裕的“一带一路倡议”参与者。 中国的领导层可能难以接纳这条建议。他们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享受着因此带 来的利益。据报道,他们也很重视由银行在地理偏远、治理较弱的省份提供技术援助、能 力建设以及项目监督。 另一方面,中国的领导层又渴望跻身世界一流国家的行列,但多数 一流国家不会从开发银行贷款,尽管他们可能还将接受技术援助。不过,如果一个国家在 国际机构中既要承担主要责任,又是主要的借款人,则似乎(如果不是事实的话)可能出 现利益冲突的情况。 结论 世界正密切关注着中国将如何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它将为中国、其近邻以及很大 一部分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为了使倡议取得成功,中国应建立协调一致的治理架构,以 监督每个地区的项目进展。为借助该倡议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主要经济和金融大国的地位, 中国应加快偿还对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尽量减少再从多边开发银行或亚洲基 础设施投资银行贷款用于其“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 经济和政治意义-肖恩·迈纳 (f)丝绸之路型项目:部分历史案例的经验教训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李嘉诚:企…转载-国际…创维集团黄…一带一路商…宏观趋势必备赚钱的…一带一路 …通胀,还是…网络游戏中…谈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