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经《约拿书》收藏…
导论(一)
这个人便是约拿,一位不听命的先知。要经过一番与风暴和死亡的挣扎,和神奇妙的拯救,才负起责任向自己不喜欢但神却异常爱惜的异教亚述人宣讲。可是狭隘的排他心理作祟,虽所传信息收到空前效果,约拿反而不悦,宁死不愿见以色列的敌人得救。
本书要人明白,神是全人类的神,祂愿意把真光照耀一切的人,不分种族、肤色和文化。
约拿生活在主前八世纪亚述帝国全盛时期。新约福音书提到“约拿的神迹”,主耶稣且当它作自己复活的预表(太12:40)。
一、本书书名、作者、写作时期
本书以所叙述的主要人物约拿名书,约拿的原文有“鸽子”的意思,他是亚米太的儿子,西布伦(今加利利)边境上的迦特希弗城(书19:12-13)是他的故乡。其地距耶稣的家乡拿撒勒约三公里。
书中虽未记下作者是谁,教会传统一向认为本书乃约拿所作,他是一位先知,《列王纪下》14:25有他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第二(主前793-753年)期间作先知侍奉的记载。本书是一篇自传式的记事,记录作者与海洋、大鱼、蓖麻及虫子相处的经历,难以相信,但却是他亲身的体验;也记下了尼尼微城因悔改奇妙地得脱灭亡的事迹。
二、尼尼微简史
尼尼微为挪亚的曾孙宁录所建(创10:11-12),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城市,一直到主前612年才消失。此城建于中东底格里斯河畔,其遗址与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城隔河遥遥相对,在历史上曾为亚述帝国的首都。亚述一度称霸地中海世界,与另一古国巴比伦争霸世界。亚述好战,巴比伦则较重文化。亚述在巴比伦以北,气候寒冷,地势多山,一直致力寻求温暖地带和不冻港口。主前1100年其影响已随亚述大军越幼发拉底河而达地中海,并在主前十世纪向北、向东扩展,征服了气候温暖的巴比伦。撒缦以色五世为王时,亚述势力侵入巴勒斯坦围攻撒玛利亚城,主前722年,北国首都沦陷,居民被掳。从亚伯拉罕到大卫时代,巴比伦国势远较亚述强大;但自大卫以迄希西家和玛拿西作犹大王时,亚述在尼尼微诸王的经营下,国力远超巴比伦;但到约西亚王和先知耶利米、以西结、哈巴谷及但以理时期,巴比伦复起,称雄于世,并于主前612年攻取尼尼微,亚述帝国亡。
约拿就在这期间奉神差遣前往警告尼尼微“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3:4),但因全城悔改,近二百年后才灭亡。在这段期间,统治亚述的以撒哈顿王(主前680-668年),将巴比伦并入亚述版图,南征臣服埃及(赛19:4)和北亚拉伯。他的儿子亚述班尼帕继位,雄才伟略,但为人残暴。国势此时如是日中天,不过为时甚短,因巴比伦在其领袖尼布普拉撒(主前625-604年)的领导下开始崛起,获玛代人之助,挣脱亚述而独立;并在主前612年(有的说是主前606年)攻陷尼尼微,予以毁灭。
其后二千余年,尼尼微城已无人纪念,也不知遗址在何处,直到1840年代,才为考古学家觅得,掘出撒珥根二世王宫废墟(此人为攻陷北国首都撒玛利亚的亚述王),及宫中所藏刻有楔形文字的碑文和壁画,过去因一些亚述年代表中缺撒珥根之名,有些学者曾据以批评《以赛亚书》20:1所记不实。法国驻伊拉克摩苏尔(Mosul)的领事保罗·鲍泰携了几块刻有撒珥根之名的古砖往柏林,这些学者居然说他伪造证据!先知那鸿提到车辆在尼尼微的街上来往奔驰,形状如火把(鸿2:4),可见此城的街道相当宽阔。
《约拿书》导论(二)
三、关于本书解释的不同意见
圣经学者对本书内容的解释分歧颇大,概括下来有下列数说:
1,本书不是历史,而是根据古代传奇人物而写的短篇小说。主张此说的人不相信大鱼吞下的约拿仍能生存,以及蓖麻和虫子等超自然的神迹。
2,本书为一寓言,借约拿的故事讽喻被掳归回后的犹太人。尼尼微代表广大的非犹太人世界,他们要听的不是无生命的犹太教义,而是真正的神的救赎信息。本书生动说明,凡愿意认罪的都可得到神的公义和怜悯。
3,本书乃一含有属灵教导意义的故事。约拿代表以色列人应该负起的向全世界传神真理的责任。“大鱼”代表巴比伦,把未尽责的以色列人吞灭。大鱼把约拿吐到地上,代表犹太人的回归。约拿不满尼尼微人的悔改,代表归国后犹太教中唯我独尊的狭隘种族偏见。尼尼微人免灾祸表示神不但爱犹太人,也爱别国的人,凡肯悔改的都能得到神的赦宥和怜悯。
4,本书为历史的记叙,用传记的形式叙述当日的一件真事。圣经作者,特别是先知书的作者,非常看重事实,他们虽非历史家,但都兢兢业业要藉着记录已发生的事来传达神给人的教训。他们相信人类的过去可以说明人类的将来;而先知所预言的将来也可在人类的过去中找到类似的经验。圣经作者忠于历史事实,不少曾为人怀疑的记载(例如上节所说的《以赛亚书》20:1的事),都在得到证实后,令批评者无话可说。
四、本书信息
先知约拿奉神差遣向尼尼微城的人传讲神刑罚的信息,他不听命,设法躲避,坐船朝相反方向逃走。但神无所不在,他逃不开神的面。经过大鱼腹中三日三夜的祷告和悔悟,他蒙神宽恕,遵神命去到尼尼微城传达神的话语。全城听到这警告,立刻痛悔前非,连国王也披上麻布,并勖全国人民离开恶行,求神怜悯。约拿本应为所传信息得到预期效果而欢喜,但他反而向神发怒,怪神为什么不施刑罚,神责备约拿,要他明白,祂爱全世界的人,凡愿意认罪寻求神的,都可得到怜悯。尼尼微城因悔改得免毁灭。今天,世上的人若能回转,一样可以得到神的赦宥和慈爱的看顾。
本书还要人明白神创造万有,生命、万象和环境都在祂的掌握中,神施在约拿身上的神迹只是祂在人类历史上无数奇迹中的一个,信徒都能象约伯一样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
主耶稣曾述说尼尼微人的事,当作悔改的好榜样(太12:41;路11:29-32);《马太福音》12:40记有耶稣把约拿在鱼腹三天三夜的事,当作自己埋葬和复活的预表.
《约拿书》第一章
1:1,2 约拿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二世掌权期间说预言(参王下14:25)。他也许曾是以利沙先知的门徒之一(参王下2:3)。
神命令约拿去尼尼微传道。尼尼微是亚述最重要的城市,亚述则是约拿时代正在兴起的世界强国。在50年内,尼尼微将成为幅员广大的亚述帝国的首都。约拿并未详述尼尼微的恶行,但先知那鸿说到尼尼微的罪有:(1)设谋攻击神(参鸿1:9);(2)剥削无助之人(鸿2:12);(3)在战争中残酷不仁(鸿2:12-13);(4)拜偶像、淫乱和行巫术(鸿3:4)。神命令约拿往以色列东北部约八百公里的尼尼微城,去警告说审判将临,人若悔改便可得到怜悯和赦免。
1:3尼尼微城既强大又邪恶。约拿害怕亚述人的凶残,仇恨他们,甚至不想让他们获得神的怜悯。约拿怕尼尼微人悔改(4:2-3)的态度,反映出以色列人不愿与外邦人分享神的爱和怜悯,尽管这是神交给他们的使命(参创12:3)。他们跟约拿一样,不想外邦人得到神的恩惠。
1:3约拿知道神给他的特别任务,却不肯去做。他施可能是腓尼基西部诸海港中的一个,而尼尼微是靠东面的城市。约拿打算走得远远的。当神向我们说话、给我们方向和指示时,有时候我们会害怕得逃跑,或者固执地避开。我们抱怨神要求得太多。对神那宽博的怜悯也许会又惊怕又愤怒,约拿也为此而逃跑了。但逃跑只会令他招致更多麻烦。至终约拿明白了最好还是遵命完成神起初所吩咐的事。不过到这时候,他已为逃避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开始便顺从神,这才是最上算的。
1:4在定居应许之地之前,以色列人是游牧民族,迁移无定,为羊群逐水草而居。尽管他们不是航海的民族,但他们地处地中海沿岸,邻近航海强国腓尼基和非利士,因此与船只和水手有很多联系。约拿乘坐的船应是一艘有甲板的商船。
1:4约拿违背神的旨意,使全体船员的性命岌岌可危。我们顺服神的命令与否关系重大,因为我们的罪和不顺服,会殃及周围的人。
1:4,5在海浪翻腾之际,约拿却在舱底酣睡。他逃避神,良心竟丝毫不受责备。不过良心的内疚并不常是我们做事对错的晴雨表。我们不能用感觉来量度顺服神的程度,因为人可以罔顾现实。相反,我们要用神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生活和为人。
1:7船员掣签寻出有罪之人,这方法近于迷信。他们的办法能行得通,只因为神介入其中,为要让约拿知道自己根本跑不掉。
1:9-12我们不可能同时寻求神的爱,又躲避祂。约拿很快认识到,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能避开神。约拿要回转向神,必先要停止走相反的路。神到底要求你做什么?我们要更多得着神的爱和能力,必须甘心乐意承担祂给我们的责任。如果不照祂的话去做,就不能说是真正的相信神(参约壹2:3-6)。
1:12约拿早知道风暴是冲着他不顺服来的,但是到船员们掣签掣出他来,他才说出真情。他情愿舍命救船上的人,却拒绝为尼尼微人作出同样的牺牲。他对亚述人的仇恨,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事物的看法。
1:13约拿不想去警告尼尼微人审判将到,水手们却尽力挽救约拿的性命,这些外邦水手显得比约拿更有同情心。非信徒若比信徒更愿意关怀与同情人,信徒们就该自觉羞愧。神要我们关心所有属祂的百姓,无论是失丧的或是已蒙恩的。
1:14-16约拿曾违背神,直等到他逃开后,才停止悖逆,全心顺服。那时船员们因为看到狂浪平静下来,而开始敬拜神。神能够使用我们的过错,去帮助其他人认识祂。认罪也许是很痛苦的事,但却能成为有力的见证,引导未认识神的人归向神。外邦水手向神献祭祷告并许愿事奉祂,做了整个以色列民族不去做的事,对以色列人来说实在是极大的讽刺。
1:17许多人曾试图把这个神迹视为小说中的情节,但圣经并没有将它说成为一场梦境或神话故事。我们切勿将此神迹解释成可有可无的事,人不能从圣经中挑选出什么神迹可信,什么神迹不可信。这种态度会使我们怀疑圣经中的任何一部分,使我们不相信圣经是神真实可信的话。约拿的经历曾被耶稣引用来解释祂自己的死和复活.
《约拿书》第2章
4 COMMENTS
[…] 约拿书【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 […]
[…] 32. 约拿书【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 […]
[…] 16. 【释经:约拿书】【杳经:约拿书】 […]
[…] 【杳经:约拿书】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