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罗查经《诗篇》第26,27篇

张保罗查经《诗篇》…

张保罗查经《诗篇》第26篇

26:1-12 敬虔人的盼望。诗人吐露住在神的殿中是最大的喜乐(6-8节)。喜乐的源泉,乃因蒙神怜恤。诗人的呼求出于根深蒂固的信仰(1-15节),想藉着圣洁的仪式得享真正的喜乐(6-12节)。

26:1 并不摇动:字面意思“必不跌倒”。诗人不摇动是因对神的坚定信靠。

26:2 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指小心翼翼监察诗人的心灵,如同珠宝商人鉴定贵重的珠宝。“熬炼”,神看到不足就请加以纠正。传达诗人极其谦卑的信息。神操练圣徒直至完全成圣(彼前1:7)。

26:3 真理:与“慈爱”相得益彰。诗人在第1节表明自己的纯全,这里注明纯全的源头。

26:4-5 大卫并未标榜自己的义,即使仇敌围绕,他也决志只投靠神。“恨恶”不是对特定群体的偏见,乃表明在属灵之事,诗人不作任何妥协。“恶人的会”指敌对神之人聚集的团契。

26:6 我要洗手表明无辜:献祭时,大祭司洗完手再进到祭坛前,表明自己无罪。大卫用此告白自己灵性的纯洁。象征性的行为固然重要,更要铭记:到神面前,先要洁净自己。

26:8 你所住的……居所:指圣殿。圣徒就是神的殿,要努力彰显主的荣耀。

26:10 奸恶……贿赂:二者相伴,不可分离。恶人总是先图谋邪恶之计,再具体实行贿赂。

张保罗查经《诗篇》第27篇

27:1-14 确信救恩、祈求胜利。这首诗属于“悲叹之诗”。诗人在叹息声中依然点燃信仰之火,确信救恩必然临到,恳求神带领一生行在平坦之路。本诗是“确信救恩、呼求引领”的信仰告白,可分为:①因过往经历而生的信心(1-6节);②呼求神从苦难中救拔自己(7-9节);③恳求神带领前方的路(10-14节)。诗人大卫作为一生叱咤风云的战士,强烈表达壮士的英勇气概。

27:1 由两个对偶句“耶和华是我的……我……”组成。如同诗人的告白,耶和华并不遥远、冷漠,他是我的亲密爱人。因此,圣徒不必惧怕凶残的世界。

27:3 虽有军兵安营:是大卫的亲身经历,不是假设的状况。仇敌为追赶而安营扎寨,可以想象当时的紧迫情形。

27:4 2、3节取得信仰的胜利,诗人开始祈求住在耶和华的殿中。意味被扫罗追杀、四处逃亡的大卫将统一全以色列,得以自由、安全地出入圣所,与神相交。这个祈求是根据末世的盼望(15:1;23:6),愿意超越时空永远与神同行。诗人特意如此祈求,为了:①瞻仰神的荣美;②安然居住在神殿中,以便称颂赞美神。诗人倾注全力只求“一件事”,颇引人注目。

27:5 保守……藏……高举:5节叙述被动的保护,6节表现积极争取胜利。

27:6 诗人婉如激烈争战中获胜的壮士,在黯然失魂的仇敌面前,欢然高唱凯歌、颂扬神。

27:8 当寻求我的面:表达“要呼求我,要投靠我”的命令。在祈求之先,神已知道我们的所需(太6:8),神愿意赐恩典给恳切祈求者(太7:7,8)。

27:9 你向来是:有的译本将这句话当作过去式,但现在完成式更为适合。正确译法应为“从古至今,主就是我的帮助”(KJV)。大卫的信心深深植根于过往神以信实待他。我们信心也要建立在信实之神过去所行的事上。

27:10 我父母……必收留我:父母与神、离弃与收留形成对偶。一般而言,父母是最亲近的亲人,是绝对可信靠的对象。然而大卫确信,即使父母离弃自己,神必不离弃、反会收留自己。诗人鲜明对比:①属世人际关系的无常与短暂 ;②神与百姓立约关系的牢固与永恒。只有在神里才能得着真实永恒的抚慰。

27:11-12 引导我……不要把我交给:人生漫漫,遍满险境。大卫祈求神不要将自己的人生交给恶人,而求神亲手引导自己走向:①纯正 ;②平坦 ;③多结善果的道路。

27:13 我……在:诗人过去因恶人逼迫,几乎要死;如今却依然存活,得享神的恩典。充满对神的敬畏与感激。

27:14 诉诸对象包括所有人。大卫叙述过去、现在、未来的信仰经历,以劝勉壮胆、信靠耶和华,结束本诗。“等候”可译为“静候”,虽然眼下惨淡困苦,却不要丧胆,当耐心等候神施行伟大救恩。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