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世界中易失去良善

在AI世界中易失去…

AGI 概念在 AI 界的演化史

「通用人工智能」(AGI)一词在当前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已经无处不在。

有关 AGI :许多人工智能从业者对智能本质的看法,与那些研究人类和动物认知的人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对于理解机器智能的现状和预测其可能的未来很重要。

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初目标是创造具有与人类相当的通用智能的机器。

「AGI」一词于 21 世纪初创造,旨在重拾人工智能先驱者最初的远大抱负,寻求重新关注「尝试以独立于领域的方式研究和再现整个智能」。

早期 AGI 认为机器很快就会承担所有人类活动,但研究人员经过惨痛的教训才认识到,创建能够在国际象棋中击败你或回答你的搜索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比制造一个能叠衣服或修理管道的机器人要容易得多。

AGI 「认知任务」为「应该能够完成人类几乎可以完成的任何认知任务」的系统,而 OpenAI 将其描述为「在最具经济价值的工作中超越人类的高度自治系统」,其中「大多数」 遗漏了需要物理智能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机器人无法完成。

人工智能中的「智能」概念 将通用智能定义为「智能体在各种环境中实现目标的能力」。GPT-4 被训练来优化另一种奖励函数

这种对智能的看法引发了一些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另一种猜测:一旦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了AGI,它将通过将其优化能力应用到自己的软件中,递归地提高自己的智能,并迅速变得「比我们聪明数千或数百万倍」,从而迅速实现超人的智能。

在我们与超级智能机器共享地球之前,我们必须发展一门科学来理解它们。否则,它们就会控制一切,」

这种对优化的关注导致人工智能社区中的一些人担心「不一致」的通用人工智能可能会疯狂地偏离其创造者的目标,从而给人类带来生存风险。

《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想象人类给超级智能人工智能系统一个优化回形针生产的目标。从字面上理解这个目标,人工智能系统利用其天才来控制地球上所有的资源,并将一切都变成回形针。当然,人类并不想毁灭地球和人类来制造更多的回形针,但他们在说明书中忽略了这一点。

这种对 AGI(和「超级智能」)的推测性观点与研究生物智能(尤其是人类认知)的人们所持有的观点不同。尽管认知科学对「一般智力」没有严格的定义,也没有就人类或任何类型的系统可以拥有一般智力的程度达成共识,但大多数认知科学家都同意,智力不是一个可以在单一尺度上衡量的量。也不是任意地上下调整的量,而是一般和专业能力的复杂整合,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特定的进化生态位中适应的。

许多研究生物智能的人也怀疑,所谓的「认知」方面的智能是否可以与其他模式分离并在脱离实体的机器中捕获。心理学家已经表明,人类智力的重要方面是以一个人具体的身体和情感体验为基础的。有证据还表明,个人智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对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参与。对于一个人成功实现目标而言,理解他人、与他人协调并向他人学习的能力可能比个人的「优化能力」重要得多。

此外,与假设的回形针最大化人工智能不同,人类智能并不以固定目标的优化为中心;相反,一个人的目标是通过先天需求与支持其智力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复杂整合而形成的。与超级智能回形针最大化器不同,智能的增加恰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洞察他人的意图以及我们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相应地修改这些行为。

机器改进自己的软件,以将其智力提高几个数量级的幽灵也偏离了生物学的观点,即智力是一个超越孤立大脑的高度复杂的系统。如果人类水平的智能需要不同认知能力的复杂整合,以及社会和文化的脚手架,那么系统的「智能」级别很可能无法无缝访问「软件」级别,就像我们人类无法轻易地设计我们的大脑(或基因)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一样。然而,我们作为一个集体,通过计算机等外部技术工具,比如学校、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文化机构的建设,提高了我们的有效智力。

AGI 的含义以及它是否是一个连贯的概念仍在争论中。此外,对通用人工智能机器能够做什么的猜测很大程度上基于直觉,而不是科学证据。但这样的直觉有多少可信度呢?人工智能的历史一再推翻了我们对智能的直觉。

许多早期的人工智能先驱认为,用逻辑编程的机器将捕获人类智能的全部范围。其他学者预测,要让机器在国际象棋中击败人类,或者在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或者进行对话,需要它具有人类水平的一般智能,但结果被证明是错误的。

在人工智能进化的每一步中,人类水平的智能都比研究人员预期的更加复杂。当前关于机器智能的猜测是否会被证明同样是错误的?我们能否发展出更严格、更普遍的智能科学来回答这些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人工智能科学是否更像人类智能科学,或者更像天体生物学,它预测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可能是什么样子。对从未见过、甚至可能不存在的事物做出预测,无论是外星生命还是超级智能机器,都需要基于一般原理的理论。

最终,「AGI」的含义和后果将不会通过媒体的争论、诉讼或我们的直觉和猜测来解决,而是通过对这些原则的长期科学考察来解决。

当人类采用植入装置的技术,把自己的脑袋与网络直接连结之后,他们不必使用实体的电子设备,便可以打机、听音乐,AR技术会将影像与声音投射呈现在现实世界。 产业AI是用来辅助人类生活的,例如协助驾驶的无人车或进化到可以为人类提供意见的智能音箱等。 机械人的外型像人,但都是因应某种目的而被制造出来的,例如担当餐厅的侍应等。 至于类人型机械人,已经发展到不是你一眼便能看出「他们」是机械人的层次了,「他们」如常人一样吃喝、生活、工作、学习、累积财富,跟同类或人类拍拖、 结婚、领养孩子。 类人型机械人与人类的身体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头脑却是十分相似,所以如同人类一样,懂得哭、懂得爱、懂得反思。

原则上,类人型机械人拥有如人类一样的权利,只有当危险发生,才要让人类优先离开肇事现场,毕竟,人类是血肉之躯,不像类人型机械人一样容易治疗,不过, 也有人类换了机械身躯。 其实,类人型机械人并非可以永远「不死」,当使用的年期到了极限,也会「死掉」。 类人型机械人的医疗领域也会牵涉道德问题,有法例规定机械人不可以备份(复制自己),头部绝对不可擅自复制或更换,一旦头部受损,基本上是没救的。 这些与人类极为相似,又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类人型机械人,在漫画家山田胡瓜的《AI电子基因》世界中,占了日本国民的一成。

《AI电子基因》世界中的类人型机械人与真人没有分别,人类会选择与「他们」谈恋爱,甚至结婚,唯一让人类踌躇不前的是,类人型机械人即使与人类十分相似 ,「他们」却无法透过天然的方式生育,大多只能领养小孩子。

AI及类人型机械人等发展至今,很多人都会提问,有一天类人型机械人等会否如很多电影情节描述的一样,「他们」拥有跟人一样的意识,如人一样去感受身边 的事物、去爱、去反省? 现实世界的科学家会告诉大家,类人型机械人要发展到这个地步是不可能的事。 《AI电子基因》呈现给大家的是,有些机械人及类人型机械人不但会爱会反省,也会有良善的行为,这样「他们」看起来就如有「心」一样。 这「心」不是生物上的心脏,不是一个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提供身体所需要的氧气及养份等功能的器官,而是思想、意念、感情及性情等所在之处。

在「医治」玩具熊的过程中,当须堂被小孩问及玩具熊「有心这种东西吗?」须堂医生的回答是:「谁知道呢?人类的脑随着科学进步而被解开了不 少谜团。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张,其实谁都没有心也说不定喔。」

一只坚持着与前主人的约定,要与主人一直在一起的机械玩具熊表现出何谓有心、何谓良善。 有没有心? 不需要哲学家或科学家告诉我们,平常人都可以用心去感受。

返回现实,人类与AI比试,无论是计算能力、记忆力、甚或是创作力都可能会落败,甚至惨败收场。 人类可以胜过AI的,是因为人有心。 当日后AI在世界成为霸主,你被他人良善的行为打动,你便胜过AI;当你良善的行为打动他人,你便证明了你绝对比AI更难能可贵。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