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罗查经《民数记…
导论(一)
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启程,约柜在前,云彩在上,几经艰困,抵达迦南美地南疆外的旷野。探子携回鲜美葡萄,也诳报“恶信”,自比蚱蜢,不堪强敌一击。全民奴隶心态复萌,失却对天父信心,受到严厉管教: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近四十年。本书记述这一长串年月中,以色列人心灵和身体受到的对付和体验,有欢乐的时光,也有如死的昏暗,但一直有慈爱天父的引导和看顾。
无论斯民如何悖逆,天父始终信守祂的诺言,以色列民人丁旺盛如尘沙难数,逐渐成为一大民族。摩西的坚贞品格也在旷野屡受考验。他谦逊过人,有时也暴躁如雷;他顺服,有时也失去忍耐。垂暮之年,立在亚巴琳山遥望迦南却不得进入。摩西对天父的笃信,与对百姓的热爱如昔,成为古今咏唱的一代伟人。
本书后半部叙述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已在风沙中成长,身体心灵饱经锻炼,粗犷乐观,信心如山,成为敌人眼中能“如牛舔尽田间草”无法抗拒的一群。全民载歌载奔,来到外约旦扎营,准备自东挥戈径扑迦南的心脏。
书中录有新约常引用的史事,例如巴兰的贪心、摩西的击石、可拉的叛乱。主耶稣曾以铜蛇自喻,使旷野举蛇的记事家喻户晓。
书里载有古诗三首,叙述年轻一代奔向美好前景的欢愉;又有对句诗歌七首,预示一个大国将兴起。本书记有两次人口调查,主要登记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丁。《民数记》因此得名。
本书书名及作者
《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本,书名来自希腊文翻译的旧约《七十士译本》,根据本书1章及26章的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而取。在希伯来文圣经里,本书没有正式书名。犹太人以1:1的一个字bemidbar来称呼它,意即“在旷野”。故此,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旷野的记事”,所载历史背景、内容信息、人情风俗,都和以色列人的旷野生活有关。
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在旷野漂流了近四十年,《民数记》就是记载其中三十八年所发生的大事。
二、内 容
《民数记》所记载的时期长达三十八年。以色列民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靠吗哪养活,将近四十年。
《民数记》是《出埃及记》最后一章的继续。比较《民数记》1:1与《出埃及记》40:2,其间只差一个月。这一个月就是《利未记》所记载的神在会幕里向摩西颁布祭祀和洁净的条例。 书中重要的事是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虽然所占篇幅不多(1-4章及26章),却是贯串全书的脉络。
第一次人口调查在西奈山(1-4章);第二次在三十八年之后。那时以色列民已经来到外约旦的摩押平原,在什亭安营,预备越过约旦河,挥军直捣迦南的心脏。
调查人口有两个目的,第一是组织军队,预备作战,所以所数点的都是二十岁以上的男子。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组织全民。百姓人数二百万,扶老携幼,在旷野四处迁徙,须应付敌人随时的袭击,非有严密的组织和有纪律的生活秩序不可,参2章。
经过组织和整顿,假先知巴兰见到以色列民的扎营,也不禁赞叹说:“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帐幕何其华丽!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24:5-6)
除了人口调查,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记实,和神在此期间所颁布的典章律例。
三、全书纲要
两次人口调查将本书分成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1-21章,是在西奈旷野的人口调查,和三十八年漂流生涯的简约记录。
二部分是26至36章。以色列的大军已经驻扎在外约旦,摩西为新生的一代进行了第二次的人口调查。这几章也记录了进迦南前的各种安排。
中间插入的一段22至25章,是有关假先知巴兰的事。记载了他怎样三次咒诅以色列人不遂,咒诅反变成祝福,于是使用计策,叫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淫,拜摩押人的偶像,以致全民遭受神的惩罚。
《民数记》与《出埃及记》、《利未记》在所记历史上是交织相连的。三卷书应该放在一起来读。兹将三卷书所记载的大事,顺序列出
四、人口数字问题
《民数记》在神学上所引起的一个讨论,是调查人口所得的数字:以色列二十岁以上的男子,超过六十万人。两次人口调查结果的比较。利未支派没有计算在内,因为利未人专负责会幕的工作,不用上阵打仗。
二十岁以上的男子既然有六十多万,若连妇女、幼童、老年人计算在内,总人口当超过二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集居在一片不太广阔的西奈半岛上四十年之久,起居生活如何安排,清洁卫生如何处理,在解释上不无困难。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照3:40所记,以色列中成年男子(603,550人)和总人口的长子数目(22,273人)成二十七对一之比。换句话说,平均一个家庭要生育二十七个男孩。在当日多妻之风并不普遍,一个母亲不能生这么多孩子。对这些问题,有的人设法提供了一些解释。
一、第一种解释是经文抄写出了错误。说是原稿的数字本来很小,但经过长时间的传递,原稿的某些部分损毁了,以致一些资料阙失。抄写圣经的文士按照自己的理解作出补充,因而产生差异。
举个例子说,流便支派的人口数字,圣经的记载为“四万六千五百”,按照原文的写法是“四十六千五百”。可是“千”字可解释作一千,也可解释作家族。这里的记法,可以是“有四十六个家族,共为五百人”的意思。解决人口数字问题,只消把名单中原文的“千”字都改为“家”字,然后以百位数字作家族的人数。若将十二个支派的人数相加,在第一次调查中得出的结果是:全民共有五百九十八个家族,5,500人;在第二次调查中,共有五百九十六个家族,5,730人。这些人为求数字合所谓“常理”,根据以“家族”代“千”的计算方法,还提出了其他一些不同的解释。
二、数字是正确的,不过这些不是摩西时期的人口数目,而是在较后的以色列强盛时期,如大卫和所罗门的年代。这种讲法等于说摩西五经作者不是摩西,而是另有其人。
三、还有一个有趣的解释,可以作为参考:这些数字全都具有象征意义。希伯来文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数值,希伯来人的作品里也常常用这种写作方法。1:2“以色列全会众”一语,在希伯来文为benevisra’el,数值是603,这也正是1:45原文“六百零三千…”的数值。1:45下半节的“五百五十”人加上摩西自己,共为551人,这也正是1:3下半节“…能出去打仗的…”一语的数值。
不过,以字母作数值,是在马加比时代,约在公元前第二世纪中叶。摩西时代似无此计算方法。此外,有的学者们还研究古时米所波大米的数学和天文学,发现这些圣经里的数值和天体的研究有关系。不过运算的过程复杂,而且只是一种假设,故不在此详细介绍。
其实,这些解释无非希望减少人口统计所得,来寻求合乎人的常理的数字。可是,旷野并非不毛之地,其中不乏绿洲,且有水草;其次,全能的神可以要大自然听命,供给全民的日常需要,赐吗哪、降鹌鹑,便是好例子。
以色列人在神的祝福与保守下,人丁繁衍,确是事实,只须看两次受罚在瘟疫中死去的小部分人口便以万计(16:41;25:9),说明其人口数字之大。
大部分福音信仰学者坚信数字的准确性。古时的地理环境和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土地肥沃得多。加上神全能的供应,这数字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长子数目只有22,273人的问题,有人解释说这是离开了埃及之后才生的长子。六十万男丁所建立的六十万个家庭,一年之内生了二万二千多个男孩子也是平常事。
五、旧约仪式和礼节
今天的基督徒,因为不是活在旧约律法制度下,读到旧约的礼仪规条时,便会觉得繁复累赘,甚至以为没有意义,因而轻易略过。其实若从现代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来看,一个民族的仪式和礼节无不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摩西五经中的宗教礼仪,对当时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洁净仪式、祭祀方法、会幕的设计形式和节期等等,无不反映宗教信仰的本质。宗教礼仪代表神和人的相通,是人类心灵深处对神的敬畏最高的表达,藉着仪式展现在人的眼前。仪式象话语,是双向的,一方面表现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敬惧,化之为祷告;另一方面,将神对人的态度也表明出来,成为应许或警告。
旧约中最令人注目的宗教设施,莫过于会幕,见《出埃及记》25-40章。会幕表征了神与人同在,也显明了神要求人有圣洁的生活。 此外,全牲的燔祭(利1章)表明完全的奉献。洁净的条例(利11章;申14章)和不可搀杂的定例(利19:19;申22:9-11)提醒以色列民必须分别为圣。以色列人衣服的繸子(边),表明了他们是属于神的祭司,和圣洁的选民(民15:38-41;申22:12),正好象现代人戴戒指、勋章、徽号一样。
祷读: 民 第1章
《民数记》第一章
1:1 象今天用耶稣基督降生来纪元一样,本书用以色列人出埃及、脱奴役为新纪元的开端。“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说明他们离开埃及已经足足十三个月。过去一年都在西奈山附近的旷野里度过;从神那里领受律法,建造会幕。“旷野”的希伯来原文为midbar,义为“赶牛羊之地”,不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有水草,也有稀疏的树木;不过雨量很少,不足耕种所需。
本书主要记载以色列人从西奈往迦南的旅程。开首十章记录最初五十天中如何组织以色列人成为“军队”,可以向神所应许的美地进军。这之前一个月,他们敬拜与生活中心的会幕已经建成启用,神降临其中。过去一年里,神曾晓谕摩西设立祭司制度,来带领百姓的侍奉(利8-10章);规定献祭的程序(利1-7章);如何从民间与会幕中去除不洁(利11-16章);确立圣洁家庭生活、爱邻舍如同自己,和关怀鳏寡孤独的道德伦理标准(利17-27章);又揭示“禧年”的理想人类社会(利25章)。
本书一再指出是神向摩西说话,通过他向全民晓谕(全书逾150次)。摩西为神重用的仆人,是祂至忠的先知(12:4-9)。二十天之后,以色列人便要在摩西的率领下离开西奈山,朝迦南进发(10:11)。
1:2 这次人口统计只限二十岁以上男丁,显然是为了组成军队,预备可能发生的战争。这是以色列人进入旷野后举行的第二次人口调查。第一次在建造会幕前,是为了收集银子建造会幕,向二十岁以上的男丁收取半舍客勒银子,作了一次男丁的统计(出30:11-16)。
1:3 本节清楚说明人口调查是为了统计“能出去打仗”的人,并一再指出这件事。凡是20岁以上的男丁都有参加军队的义务,畏缩不前视为大罪。
1:4 每一支派有一个代表协助摩西、亚伦数点;利未人因供圣职,不在计算之列。十二支派所派代表的名字见5-15节,再见于2,7,10诸章。他们的名字里面大都含有一个神字。这些人是各支派的首领,也是军队的统领。
1:20 以色列人男丁的数目按支派逐个计点,自本节至46节,用同样的方式报告计点的结果:先说支派的名字,次说依家室、宗族的次序来数点,然后指明是“二十岁以外,凡能出去打仗”的男丁,最后报告总数。人数都以百为单位,只有迦得支派降到十位的50。全部可以作战的男丁总数为603,550,与第一次人口统计的总数一样(出38:26),也接近三十八年后,第三次统计的601,730人(民26:51)。全民总数在此期中变化不大,但各支派的男丁数则出入颇大;例如西缅原为59,300人,到40年后,只剩22,200人(26:14);玛拿西支派则自32,200增加到52,700人(26:34)。这里的总数只限20岁以上的男丁,若连妇孺及利未人,总人口当在二百万左右。不少史家为此庞大数字作出种种解释,认为按当时地理、资源等等,决不可能养活如此庞大人口。不问史家如何解说,数点人口的属灵教训是十分明白的:凡是神的选民都须准备作祂的精兵,与全体信徒站在一道,负起保卫全民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注意到在那生命册上有没有记下他的名字。从这里也可看见神对亚伯拉罕应许的实现。
1:32-35 雅各在埃及时曾将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立为自己的儿子(创48:5)。利未支派已蒙拣选在会幕中侍奉,不列在十二支派当中,所以以法莲与玛拿西成为两个正式支派,以补“十二”之数,取代了约瑟和利未。
1:46 这里记下统计的结果,二十岁以上能出去打仗的男丁总数为603,550人,其中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二人,全都在旷野的旅程中死去,没有进入迦南地。
1:47 利未人是雅各第三子利未的后裔(创35:23)。利未有三子:革顺、哥辖和米拉利(创46:11)。摩西和亚伦都是哥辖的子孙。以色列人的祭司必须是亚伦的后裔,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亚伦的祭司体系。
以色列人在旷野行进,会幕的拆卸、运输及支搭,以及在会幕、圣殿中的侍奉,需要大量人手,亚伦的后裔不敷应用,利未人被拣选出来担任这些工作。他们没有分得迦南的地业,分住在各支派的城邑中(书21章)。早期利未人侍奉的年岁为三十至五十岁,后来将开始服务的年龄降到二十岁。祭司必须是利未人,且一定得是亚伦的后裔。律法对祭司的要求也比对利未人严格。
1:49-50 不久前,以色列人铸造金牛犊来膜拜时,利未人曾协助摩西剿灭拜金牛者,所以被选为侍奉神的人。在会幕中侍奉必须长保洁净,因此不能服军役。这次的人口统计是为作战而预备,故利未支派“不可数点”。3:15记有专为利未人作的一次人口统计,但目的与本章的全体男丁统计不同,年龄也不同。 法柜”指藏有十诫法版的约柜。
1:51 “外人”指非利未人,包括一切非利未人的以色列人。从会幕的侍奉来说,这些人都是外人。
祷读: 民 第2章
《民数记》第2章
2:1-34 进军迦南的模型图:在这里显出以色列百姓以会幕为中心按支派安营,并行军的模型图。神以会幕为中心安置以色列各支派的营,这象征神作为以色列真正的统治者,临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把神迎接在自己的生活中心里。与此相反,把神排除在外的生活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喜乐。因为只有神才是万福的泉源(诗16:2)。犹大支派站在行军队列的前面,这件事情预表着耶稣作为全人类的救主和君王,站在全人类的前面,把人引到永远的国度里(约10:4)。耶稣是借着犹大支派的血统道成了肉身(太1:3-16)。
2:2 纛: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各支派的阵旗。这四个纛是犹大纛(3节),流便纛(10节),以法莲纛(18节),但纛(25节)。这四个支派代表以色列,也暗示着将来要得救的所有被造物(四是被造物的数字)。“纛”包含着以下的意思:①一般意思:纛有标准、象征的字义,也可作为标记,某些国家或宗教团体用来象征自己,或者用它来表示自己的标记(诗74:4;耶51:27;结27:7)。通常在旧约圣经中表示旗帜或标竿的词有三个,有时这些词被当作同意词使用。i.旌旗:表示集体或特定的团体,或指打仗时的军号(诗20:5);ii.大旗:这个词有标竿的意思,也被用来指人们聚集的地方或人们所关心的地方(赛13;2;18:3);iii.旗:这个词的意思与“旌旗”类似,不同的是旌旗为很多的会众或军队使用,但这个词是为少的会众或家族使用(诗74:4)。②以色列军团的纛:根据犹太拉比的传承,以色列四个军团的纛是这样的。i.东边犹大支派的纛是画着狮子的绿旗。这是根据雅各的“犹大是个小狮子”(创49:9)的遗言;ii.南边流便支派的纛是画着人的红旗。这可能是因为流便作为长子是家族的头;iii.西边以法莲支派的纛是画着牛犊的黄旗。这可能是因为约瑟解开牛梦,从饥荒拯救出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创41:1-4);iv.北边但支派的纛是画着鹰的红白旗。据说这是因为但不喜欢被描述成蛇(创49:17),选择了蛇的天敌鹰。
2:3 在东边,向日出之地:指会幕前面的方向(3:38)。这个地方是在开始安置会幕周围的营寨时首先提到的地方,在神面前是荣耀的位置。位于这个地方的是犹大支派,享受着在行军的时候首先起行的荣耀,我们可以说这是成就了雅各对犹大的预言(创49:10)。这个预言在大卫时期得以展开(撒下2:4-7;5:1-3),并通过耶稣基督得以成就(来7:14)。是犹大营的纛:指属于犹大营纛的意思。指顺服神赐给犹大支派的权威和能力的顺服,而不是从属的意思。以色列拥有一位行使主权的神就足够了。所有的支派和百姓都应该彼此事奉,彼此承认对方。从这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把出埃及旅程中的以色列百姓,称为“旷野教会”(林前12:4-31)。
2:9 要作第一队往前行:指站在行军行列中的先锋位置。这说明犹大支派和隶属于他的其他支派担负着保护以色列百姓,以及开路的作用。
2:10 在南边:按行军的方向来看,指右边。对希伯来人来讲,右边意味着“力量”和“祝福”。所以,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以色列的长子流便的特殊照顾(出15:6;传10:2)
2:16 要作第二队往前行:属于流便支派的阵营行进之前,革顺的子孙和米拉利的子孙抬着帐幕往前行(10:17-20)。也就是说属于犹大纛的人在前面行,跟在他们后边的是抬着帐幕的利未人,跟在利未人后边的才是属于流便纛的人。所以,属于流便纛的人在整个行军的队伍中位于第三行列。
2:17 随后,会幕要往前行,有利未营在诸营中间:指哥辖子孙抬着圣物往前行(10:21)。帐幕中的圣物与帐幕分开,占据了以色列所有支派中最中心的位置。神就是这样让以色列百姓即使在行军中也维持以神为中心的信仰生活。神向以色列百姓所要求的是随时随地时刻都以神为中心。他们怎样安营:指走在前面的属于犹大纛的人和属于流便纛的人。
2:18 在西边:是帐幕的后边,玛拿西、便雅悯支派以以法莲支派为中心安营的地方。他们是拉结的子孙。
2:24 要作第三队往前行:暗示着属于以法莲营的各支派按着纛的顺序,作为第三队跟在犹大和流便的后面。但是,在实际行军的时候是跟在抬圣物的利未人哥辖子孙的后面。
2:25 在北边:这是在帐幕的周围安置以色列各支派的阵营时最后提到的地方,在这里安营的是以但为中心的亚设和拿弗他利支派。
2:31 除了犹大以外被数点的人数最多的但支派是勇敢的人群,担负着守卫以色列阵营后方的重要任务。
2:34 就这样行:表示以色列百姓对神绝对顺服。人在神面前所要采取的最美丽的样式是谦卑和顺服(撒上15:22)。 安营起行:指以色列百姓三十八年的旷野旅程(申2:14)。
祷读: 民 第3章
《民数记》第3章
3:1 本书3-4章记有利未人的两次人口调查。本章统计的是满一个月和以上的全体男丁,4章则为30至50岁的一切男丁。所统计的资料与本书1和26章的各支派人口调查不同。后者只计点二十岁以上的男丁,所登记的为可以作战的人。利未人的主要任务是侍奉神,利未支派中的男丁要代替全民中头生的献给神。
本章的人口调查是要点算出利未族中的男丁总数,来和十二支派中头生的男丁比较。结果发现数目不足替代所有头生的,不足之数得付赎金来补足。
4章所记是要计算出有多少人可以做会幕拆卸、搬运和架设的工作,包括抬运圣物和笨重的设备。工作十分重要也非常危险,因此要年在30至50岁间、身体壮健、举止成熟的男丁。
本节先提亚伦再提摩西,因为所记主要为亚伦的后代。
3:2-4 亚伦一家也属利未支派,但祭司的地位高于全族其余的人,可以接触祭坛、祭牲的血、进入会幕,是全民的教导者和代求者。权柄大责任也大。4节特别提到拿答与亚比户因献凡火而遭杀身之祸的事,解释了何以管理利未人的祭司只剩以利亚撒和以他玛,也藉此警惕大家应信守神的教训与律例。
3:5 本节至10节清楚说明亚伦和他的儿子的祭司职位与利未人的区别。利未人是服侍祭司的,但除祭司外也服侍会众,替亚伦和会众办理会幕的事,看守会幕的器具,以及会幕的拆、建与搬运。最后一件事在4章有更详细的规定。
3:11 本节至13节解释为什么要为利未支派计点人口。以色列民中一切头生的都属神,应分别为圣在圣所中侍奉。牛羊等动物中头生的也须献给神为祭物,但拜金牛犊的事发生后,利未人蒙拣选取代了以色列民中一切头生的,专职侍奉神。
3:14 统计利未人的方式与统计以色列其他支派不同,是从满月的开始计算(39节)。 本节至39节列出了利未支派每一家室一个月以外的男丁的数目,并规定了他们安营的位置,以及交他们办的事。利未支派一个月以上男丁的总数为22,000人(39节),但22、28及34节所记三个家族的总数加起来有22,300人,这多出来的300人来自抄写的错误。28节哥辖族的总男丁数应为8,300,“3”的希伯来文为šlš,而6则为šš,二者甚易误抄。
3:38 “向日出之地”应为最尊贵之地,代表全民的摩西与亚伦,因此被安置在会幕前东边向日头出来的方向安营。
3:40 以色列头生的男丁人数超过利未人男丁273人(46节),这多出的须按每人五舍客勒付赎银。此处未说明如何收取这赎银。是否向全体头生的人(一共22,273)收取50节所记的1,365舍客勒,或者只向那应付这五舍客勒的273人收取?很可能是用后一种方法,但无法确定。
其次,1:45-46记有以色列民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丁,共有603,550人,但这里记载一个月以上的长子只有22,273名,平均一个家庭要生育27个男孩。除非盛行多妻,而只把最早出生的男孩算为长子,才勉强可达此数;但旧约时代,多妻之风并不普遍。很可能603,550是指在埃及出生的壮年男子,而22,273名长子则为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所生(比较出13:1-2)。
3:47 一舍客勒约合今11.4克(2英两)。一季拉约合今0.6克。参度量衡附表。
3:50 1365舍客勒约合今15.5公斤。
祷读: 民 第4章
《民数记》第4章
4:1 本章记载第二次统计利未人的数目(第一次见3:39),目的在计算30至50岁的壮年男丁,好分配搬运和装拆会幕的工作。统计结果共有8,580名(47-48节)。
工作的分配如下:哥辖族负责的物件有约柜(5-6节)、幔子(5节)、金香坛(11节)、金灯台(9节)、金陈设桌(7节),和会幕外的祭坛(13-14,26节)。圣所和至圣所内贵重的东西都由他们负责。祭司亚伦属哥辖族,此族地位因此高于其他二族,派以搬运圣器之责。
革顺族负责的物件有圣所的帘子和幕幔(25节)、外院的帷子和门帘(26节)。这些都是较为轻软的物件。米拉利族负责的是会幕外院的柱子和柱座(31-32节),都属较粗重的物件。
哥辖族的壮丁只负搬运圣物之责。法柜等等的包扎和拆卸,全由亚伦与二子负责。哥辖人要是见到未包裹的圣物或触摸到它们,必致死亡(5-20节;参撒上6章及撒下6章)。
4:4 会幕的圣器用不同颜色的毯子包裹或遮盖。至圣的用纯蓝色或朱红色,例如法柜、陈设饼桌、灯台、金坛等。院子里的祭坛则用紫色。会幕中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幔子也是用蓝色、朱红色和紫色的线织成。蓝色在这三种颜色中尤其突出,因为至圣的法柜,也就是神的宝座,外面所披的为纯蓝色的毯子(6节)。红、紫虽也是中国人所看中的颜色;但蓝则不是,属普通人衣着的颜色。希伯来人可能因为以天为神的居所,而天色蓝,故看中蓝色,亦未可知。
4:6 “海狗皮”的希伯来原文为tahaš,早期的犹太学者认为是一种哺乳海生动物的名字。阿拉伯文中的tahas指“海豚”,《和合本》译为“海狗”,有的英文译本译为“海牛”、“海豚”或“山羊皮”。这种盖在法柜上的动物的皮必极名贵,则可断言。
会幕内各样圣器都盖上“海狗皮”,只有约柜要在海狗皮之外再加一层“纯蓝色的毯子”,成为旷野行程中最注目的圣物。
4:47-48 利未人任职的制度可能是:二十五岁开始参加侍奉(8:24),受训五年;三十岁时才正式在会幕里供职;五十岁时退休。圣殿建成后,利未人开始任职的年龄是二十岁(代上23:27)。
4:49 从人口统计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两个圣经的原则:一是属神的人,个个都有他应付的一份责任;人人尽责,整个团体才能灵活运作。每个基督徒都赋有一种属灵的恩赐,各尽本分,教会才能兴旺(参林前12章)。一是层层负责。神向摩西与亚伦说话,二人把神的话传给百姓。祭司听命于亚伦,利未人又听命于祭司。普通人则在利未人的监督下度敬虔圣洁的宗教生活。在今天教会中,基督为元首,圣职人员要以宣讲、劝勉、教导为念,吩咐人也教导人(提前4:11-16);而信徒则应“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来13:17)
祷读: 民 第5章
《民数记》第5章
5:1 本章和下一章仍是讲以色列民预备离开西奈山登上旅程的事,主要记叙洁净营地,凡不洁的都要与百姓分隔,住到营外的洞穴或旷野的帐幕中。
“不洁”不仅指一般可以用水洗净的污秽,也包括因死亡、犯罪、特别是性事所招来的污秽。人沾染到这些污秽,不仅不适于住在耶和华神面前,也危害到全民的健康生活,玷污神所住的会幕(利15:31),可以招致全体死亡。
本节提到三种不洁的人:长大麻疯的、患漏症的、与死尸接触的。此处虽用“大麻疯”一词,但指的只是癣、疥一类的皮肤病,不用太久便可治好(参利13及本书12:10-16)。“漏症”指性器官长期不洁的排泄物,洁净以后须献祭的那一种(见利15章;路8:43-48)。至于死亡,在赐生命的神的眼中,乃不洁之最。与死的牲畜接触,不洁一天;与死人接触,不洁七天。古代的祭司与许愿的拿细耳人,都不许参加至亲者的葬礼。
主基督来到世上以后,把患者医好,以彻底去除大麻疯;叫死者复活以去除死亡,消灭了人与神隔绝的障碍。神的国临到凡是愿意悔改、听信福音的人。
5:3 不洁的人,不问性别,须逐到营外居住,因为神住在营中。《启示录》描写新耶路撒冷时说:“神要亲自与他们(信祂的子民)同在,…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凡不洁净的,…总不得进那城”(启21:3,27)。
5:5 本节至10节叙述如何对付常犯的罪。患皮肤病、漏症等等外在不洁的人,还可以赶到营外;但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却以为当然,这种罪藏在内心不易看见,更属不洁,必须对付。例如欠人家的钱不还,不守信用,除了须认罪外,须另加五分之一赔偿,并献上赎愆祭(5:8;6:12)。《利未记》6:1-5对这种罪已有记叙,但没有说到若受害人已故,赔偿应归谁。这里提出可以归给亲属;若无亲属,须归给祭司。
以色列民就要出发作战,内部必须和衷共济。假如彼此因钱债、偷窃等等酿成不和,何能同仇敌忾?新约也重申此义:“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5:11 对付了外在不洁的病症,又对付了妨碍人与人间和好关系的不洁行为,现在要进一步清除夫妇间可能有的不洁,也就是妻子对丈夫的不忠实。这些得罪丈夫的邪行必须从营中去除。
这里立下的条例针对两种情况:一是妇人犯了奸淫,丈夫苦无证据(12-14,27,29节);一是妇人确属清白,丈夫无端怀疑(14节下半,28,30节)。不过对付的方法一样,所以放在一道来讲。
5:15 本节至28节提出处理这一类案件的办法:1,丈夫把妻子和素祭的祭物一同带到祭司那里(15节);2,祭司把妇人带进会幕的外院,站在神面前(16节);3,祭司取瓦器盛水,取地上的尘土放入水中(17节);4,他回到妇人那里,解开她的头发,把素祭放在她手里(18节);5,祭司手握盛着水的瓦器,念咒诅的话,要妇人起誓(19-22节);6,祭司把咒诅的话写下,抹在苦水里(23节);7,他从妇人手中取过素祭,一部分烧在坛上(25-26节);8,妇人喝下苦水(26节);9,妇人若犯了淫行,这水可令她肚腹发胀,大腿消瘦(27-28节)。
5:19 15至28节的仪式的目的,可以从誓词中看出。妇人既在神面前起了誓,为什么还要喝那苦水,岂不接近迷信?须知仪式,不分古今,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反映人心深处所宝爱的价值,人藉着种种仪式来传达深潜的感情。国王加冕、总统宣誓就职、各种毕业典礼,以至婚礼、银禧庆典,无不说明一个社会所重视的事物是什么。
喝苦水反映以色列民重视贞洁,让犯罪的女人不孕是神的作为,苦水起不了作用。圣经以后未再提到此法。
5:21 从28节可以明白“大腿消瘦,肚腹发胀”是“不能生育”的另一种说法。古代近东也象中国一样,视妇女不育为一大耻辱。有人指出妇人行淫用大腿,怀孕则用腹,因此要刑罚她这两部分。也有人说这刑罚包括怀孕后的流产或假孕。不论解释为何,“失去生育能力”应是这句话的意思。要做丈夫的明白,即令找不到证据,他的妻子若犯了奸淫,神会刑罚;若属清白,神也会为她证明(参27,28,31节)。
新约严厉警告信徒,不可在男女关系上随便;否则,在神的国度里无份。
5:22 “阿门”的意思为“是的”,表示愿意承担所宣告的咒诅。
祷读: 民 第6章
《民数记》第6章
6:1 拿细耳人为许愿离俗侍奉神的人,有的终身归神,有的订明一段时期。拿细耳人有男有女,类似后来的僧侣和修女。他们自愿遵守的条例和管理祭司的条例相似;而所许的愿不同普通,属“特别的愿”(2节;参利27:2)。消极方面,拿细耳人不可喝酒;不可吃葡萄制成的食物;不可用剃刀剃头,任由头发长长;不可挨近死尸。积极方面,要归耶和华神为圣(2,5,6,12节)。长发为神所赐,表征生命的能力(撒下14:25-26;士16:17-30)。许愿结束时,要把头发剪下,烧在坛上献给神。 拿细耳人的长发和大祭司的冕与膏油,在希伯来原文都叫做Nēzer。这些都是外在圣洁的象征。拿细耳人须守的清规,远逾一般祭司,类似大祭司。普通祭司只在进会幕执行职务前不可饮酒(利10:9),拿细耳人却不可沾任何酒与葡萄所制的食物;普通祭司可以参加近亲葬礼,拿细耳人与大祭司都不可以,拿细耳人结束许愿时献的祭与亚伦就职时献的一样。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祭司只限男人,但妇女也可做拿细耳人(2节);祭司可以进入会幕献祭,拿细耳人则不可以。祭司穿圣衣,剪发(结44:20),但拿细耳人两样都不可以。祭司靠百姓的祭物生活,拿细耳人要把祭物给祭司。
圣经分外看重拿细耳人的愿。参孙、撒母耳等都许有此愿。史家约瑟夫说,主后第一世纪流行此举。《使徒行传》提到的保罗和他人所许的愿,很可能是拿细耳人的愿(18:18;21:23)。拿细耳人也是主基督侍奉的预表(太2:23)。
6:22 本节至27节记有一个很短却极佳美的祷词,读经时常易为人忽略。祷词用诗歌体写成,为圣经中最早的一首诗歌。诗中三次用“愿耶和华”为一句的开头,接上用“赐福”、“保护”;“光照”、“赐恩”;“仰脸”和“赐平安”,说明神对祂百姓的恩眷。“平安”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为神赐给人的各种好处的总称,包括健康、财富、安乐的生活、和平(没有战事),以及神的拯救等。在主基督身上可以看见那丰富的平安。祂给人类平安,使人与神和好,祂就是那和平的君。
祷读: 民 第7章
《民数记》第7章
7:1 这是摩西五经中最长的一章,详尽记下以色列民十二支派的族长奉献礼物的事,所献的礼物都是一样,仪式进行了足足十二天。《出埃及记》40章至《民数记》6章记的是出埃及后第二年初一建立会幕,一直到一个月后数点人口的事。本章至9章记的则是这同一时期中次要的事。这些事本可记录在《出埃及记》40章至《民数记》1章之间。作者显然希望《利未记》可以集中讲献祭和祭司的按立,再在本书1到6章叙述全民出发前的准备和利未人工作的分配。在这之后再介绍十二支派奉献礼物。不仅层次分明,也让读者可以分外明白献礼物一事的重要性。
建会幕、设祭坛、设立祭司制度,都是神愿意与以色列民同在的恩赐,全民的首领在亚伦祝福之后(6:23-27),用奉献礼物来表示发自心底的感谢。神接受了这些礼物,答应继续住在他们当中(89节;参利26:11)。
献礼物除了表示感恩,也是全民对新制度的效忠,同时确立了祭司的侍奉由各族供养的定例。(素祭为祭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先讲各族长献上素祭〔13,19,25,31,37等节〕,是对此制度的肯定)。
传统注重记事简洁的希伯来作者,在此用特长篇幅重复记叙十二族献礼物事,正好说明,每一族在敬拜神、支持会幕和供养祭司的事上,都有同等的责任。
7:7-8 众首领奉献了六辆牛车(3节),革顺族用两辆牛车运送会幕的帷子和帘子(4:24-28);米拉利族用四辆来搬运会幕的柱子和板闩(4:31-33)。
7:9 在广阔无际的旷野中,哥辖族无牛无车,要用肩来抬圣物。
7:11 十二支派奉献礼物的次序,与第二章所记在会幕四周安营的次序一样。
7:84-88 这里记下众首领所献礼物的总数。
7:89 这是神住在众民中间的明证。祂与祂的先知摩西间的亲密交通建立了,人与神可以通过摩西说话。新约时代,基督被钉的各各他山已代替了祭坛,主把自己献上作了永远的救赎祭(林前1:17;来9-10章)。但信徒必须将自己献给祂,多行善,并为传福音的事工奉献(罗12:1;来13:15-16)。
祷读: 民 第8章
《民数记》第8章
8:1-4 灯台的意义:灯台在没有任何窗子的圣所里,起着照亮圣所的作用(出25:31-40)。神在创造天地的时候,首先创造了“光”。也就是说借着光的创造改变了没有秩序、混沌的世界,创造了和谐,充满秩序之世界,开启了历史的门(创1:3)。所以如果没有了光,就谈不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被造物的存在。特别是在属灵层面,这个因罪恶变得黑暗的世界绝对需要光。清楚地知道人类这些需要的神,把独生儿子赐给这个世界为光(约1:9),通过这个光使义和真理在这个世上得到了建立。只有驱散了世界的混沌和灵界黑暗的神,才是人类唯一的希望,是人类生存的源头。
8:2 七盏灯……前面发光:作为圣经文学的表达方式,“七”象征着“完全”和“成就”(出20:10),“灯台”象征着圣灵的工作(启4:5)。可以说七盏灯是圣灵完全的工作。这七盏灯照亮灯台的前面,就是放着陈设饼的桌子(利24:1-4),象征着内住于圣所的圣灵。如果没有圣灵的帮助,就不能完全成就神的圣工。
8:4 样式:指“模型”。这暗示着灯台(或整个会幕)是天上实体的模型(出25:9;来
8:5)。旧约的所有祭祀制度都是基督人格和工作的影儿,也预表着神永远的国度。
8:7 除罪水:这水是用焚烧赎罪祭物红母牛的灰调成的用于献祭仪式的水(19:9)。洒这水意味着除去一切罪恶。这水象征着洗净人类罪恶的耶稣基督的宝血(来10:22)。 用剃头刀刮全身:是为了除去用水也洗不干净的部分(利14:8,9)。可以说这是神向奉献之人所提出的绝对圣洁的要求(利11:45),因为神不能容忍奉献之人的任何污点。
8:9-10 在所有百姓公认之下,以色列的子孙按手在会幕里事奉的利未人头上,是因为利未人成了代替以色列的人。所以,按手仪式象征性地把民族的义务转嫁到利未人身上,使他们事奉耶和华神(利1:14)。
8:11 将他们奉到耶和华面前……摇祭:摇祭是把动物的后腿或胸摇一摇献给耶和华的祭祀(利7:30-34),这样摇一摇表示献给掌管世界万有之神的意思。这里说把利未人作为摇祭献给神,其意思是把代替利未人的祭物作为摇祭献上。象征着把利未人从世界上分别出来,成为属神的人。
8:12 首先献上赎罪祭,后献上燔祭,是因为首先赎罪,才能有后面的奉献。
8:16 头生的:应该把动物头生的和初熟的果子献给耶和华神(出13:13;利23:9-14;27:26)。出埃及时从击杀长子的灾难中得救的以色列长子是属于神的人。
8:19 办以色列人的事:可以说代替以色列百姓长子的事奉,就是代替以色列的事奉。因为长子代表家人(创49:3)。为以色列人:以色列的子孙是罪人,不能直接来到神的面前,所以只能通过蒙神呼召的中保来到神面前。赎罪:指利未人帮助祭司的赎罪工作。
8:24 二十五岁:利未人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在圣所事奉。在这里所说的二十五岁,可能是指作为见习生的年限。代上23:24节中把年限降到了二十岁。五十岁以上的人就不能继续在圣所里事奉,但是可以作为事奉之人的顾问继续办理圣所的事。他们就是这样一生事奉神。
8:26 所吩咐的:指看守会幕里的器具或教育在见习中的祭司候补人员的事。事:?可能是与准备祭牲祭物或搬运东西等体力劳动有关的活。
祷读: 民 第9章
《民数记》第9章
9:1 逾越节是庆祝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大节,在一年的正月十四日举行,相当于阳历四月,紧接着是除酵节,一共庆祝8天。本章所记的事发生在1:1点数人口之前,是7:1至9:15所记发生在第二年一月初一至十四之间诸事的结束,然后再回头继续讲发生在第二年二月初一以后的事。
9:3 按犹太人传统,一天从黄昏开始,到次日黄昏终结。在新约时代,犹太人约在下午三时开始宰杀逾越节的羊羔。《和合本》用“黄昏的时候”,当系依据《申命记》16:6所说“晚上日落的时候…献逾越节的祭”而作的翻译。
9:6 这些在仪文上不洁的人,询问为什么不可以和其他的人一同在逾越节献上供物。摩西向神寻求解答,所得到的答复是:凡因故不能在所定日期守节的,可以迟一个月,也就是在二月十四日黄昏举行(11节)。
凡不守节的要自民中剪除(13节),等于说会受到神的刑罚,在神的约中无份。
因此,不洁而参加逾越节,或无充分理由而不守节,都同样会被剪除。新约警告信徒不可随便用主的圣餐,免得招罪,引致患病与死亡,也劝勉信徒必须守圣餐纪念主(林前11:28-30)。
9:15 本节至23节所记已见《出埃及记》40:34-38,但更为详尽,且词句优美,几同诗歌。以色列民组织成为军旅之后,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敬拜制度与生活规律,现在可以朝迦南地进发了。 他们的旅程可以用三句话来综述:1,遵耶和华的吩咐起行;2,遵耶和华的吩咐安营;3,停在帐幕上的云彩是神的指示,由摩西来传达吩咐(18,20,23节)。全民若照着神的话行动,必可到达那流奶与蜜之地。
神的云彩首次出现,是在第一个逾越节之后(出13:21-22)。会幕只可造一次,但逾越节可以年年守。即令旷野旅程过后,也要永守此节以纪念神的大能和慈爱。谁知没多久,百姓又一次不遵守神命,招来流浪旷野四十年以至死亡的悲惨后果(11章)。
祷读: 民 第10章
《民数记》第10章
10:2 西奈山下神给百姓最后的一个指示,是造两枝银号,来指挥调动全民在旷野的活动。神的云彩指示起行与安营,银号指挥军队的行动。何队先行(5节),何时聚合(3节),何时出战(9节),都用号声来调配。有了云彩与银号,全民可以行动如一人。
据史家约瑟夫记载,银号为直筒形,长约45公分,末端张开如喇叭,吹时可发出大、小、长、短信号。依犹太人传统,吹长声召集人到会幕敬拜(3-4,10节);短而急的声音用于起营与作战。不同场合用不同号音,有祭司专司其职(8节)。
以色列人另有一种用羊角制成的弯曲形喇叭,称之为“角”,也在节期和争战时使 用,我在以色列看到很多地方在卖这种角。后来号、角、琴、瑟,和其他乐器并用敬拜神(参代上16:4-6)。
今天礼拜堂用钟声召集信徒晚祷或崇拜,但到末后的日子,神的使者要用“号筒的大声”将选民从四方招聚拢来。
10:11 自本节到22:1,记载以色列民从西奈起程到达摩押平原一共38年的生活。
本节说明起程的日期;12-13节简述好几天的行程,经过基博罗哈他瓦和哈洗录,到达巴兰(11:35;12:16);14-17节记犹大支派所统领的军队起行;18-21节记流便支派所领的军队起行;22-24节记以法莲支派所领军队起行。28节说明全民都上了路。所经之地是旷野最荒凉的一段。
10:29 摩西的岳父流珥(又称叶忒罗。见出2:18及18章)曾教过摩西组织百姓之道,现在摩西邀请他的内兄何巴同行,担任向导(31节)。米甸人居住在迦南地周围的沙漠中,何巴一定十分熟悉以色列人要经过的旷野的地形与风土民情。从以后的历史记载看,何巴接受了这邀请,和以色列人一同上路。士师时代和列王时代的基尼人,就是何巴的后代。
10:33 “耶和华的山”即西奈山。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的第一段行程历时三天。他们携同妇孺和牲畜同行,三天很难走很远。本节也没有说从西奈山到达巴兰只走了三天。
10:34 《七十士译本》将本节放在36节后。
10:35 云彩在上,约柜在前,以色列人的士气一定很高。每天早上摩西对神说:“求你兴行,愿你的仇敌四散”(35节;参诗68:1);每天晚上他向神祈求:“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万人中”(36节)。摩西的勇气与信心,让他能率领全民向前。要是以色列人能够象忠心耿耿的摩西依从神的命令,抵达迦南只是时日间事。可是接上几章所记的是一个悲惨的逆转。
祷读: 民 第11章
《民数记》第11章
11:1 和西奈山下的环境比较,现在扎营的沙漠更不适于人居住。以色列民经过一段信靠、顺服神的美好信心生活,走入旷野后只不过三天,又故态复萌,发出怨言与恶语。这种悖逆和不信的罪为神所不容,代表祂刑罚的火烧到营边。圣经没有说明所烧的是什么,可能烧了营边的矮树,也可能烧毁了一些帐幕。百姓知道大难临头,求摩西代祷;神又听了他的祷告。为纪念此事,其地便叫做他备拉(3节)。
此事过后,悖逆的事接二连三发生。结果是,除了约书亚和迦勒,所有的男丁,连摩西和亚伦,都死在旷野,未能进入迦南。摩西在以色列人哭号怀念埃及为奴生活之时,也问神说:“你为何苦待仆人,…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11:11)。不少伟大的圣者,在苦难的时刻,也出现过信心的危机。这见于以利亚、施洗约翰,也见于彼得(王上19章;太11章;太26:69)。神的恩典是大的,对摩西的怀疑并没有过深的责备。只是百姓一再背约,才受到不能进入迦南的严厉处罚。
11:4 本节至35节记载神供应以色列人食物和百姓的不满。此事见于一年前过红海到西奈山,当时离开埃及才三天(出16章);现在再见于从西奈往加低斯的途中。《出埃及记》与本书所记鹌鹑来的时间,都是犹太历的第二个月,也是鹌鹑每年飞越西奈半岛向北迁徙的时候。以色列人在汛的旷野所抱怨的是没有肉吃(出16:3);现在,在基博罗哈他瓦,他们抱怨的是食物太单调(5-6节)。“闲杂人”指不属以色列血统但和他们一起离开埃及的外族人(参出12:38)。在这些不明白神的全能和恩典的人挑唆下,亲炙过神慈爱的以色列人开始哭号。他们面对《诗篇》称之为“天上的粮食”的吗哪已一年,现在要吃鱼、吃肉和新鲜蔬菜,公开不理神要他们以迦南为家的计划。其实在埃及哪能天天有鱼有肉吃。百姓因眼前的艰困忘了当日为奴的苦难,反把奴隶生活说得好象天堂(5节)。神怎能不发怒(10节)?
11:7 见于西奈野地状似吗哪之物,虽也味甜,但不同于圣经中所描写的吗哪。当年那种定期大量供应的,确为天上来的粮食,为神所预备。
11:10 吗哪是神赐的食物,也是百姓遵不遵守神命的考验(出16:4)。在他们旅途的终点有迦南美地,途中赐吗哪乃神的看顾。百姓若知感恩,又能前瞻,应该欢天喜地走这段路。可是他们不只抱怨,而且家家哭号,以色列人在信心的考验上再次失败。
11:11 神发怒,摩西内心也伤痛欲绝。11-15节是他一篇祷词,把痛苦向神倾吐。以色列民真象顽劣难驯的孩童,有了吗哪还要吃肉,养育管教何其艰难;负此重责不如死了还好。
11:16 神对祂的仆人哀求的反应是既慈爱又公正。祂要摩西把责任分给七十位长老。他的行政责任早已有人分担(出18:13-26)。这些长老当系分担他训导的责任,所以神要把降在摩西身上的灵分赐他们(17节;参出24:9)。对付百姓吃肉的要求,神答应第二天便开始供应,吃到他们不想再吃。口福后来成为刑罚(20节)。
11:21 “步行的男人有六十万”。与摩西同行的以色列民总数,若连妇孺估计当达二百万。从摩西所说“把海中所有的鱼都聚了来”也不够他们吃,可证本书所记人数应为确实数目。要让人人有肉吃,在他看来无法办到。
11:23 在百姓的伟大领袖灵性软弱的时刻,慈爱的神激励他:耶和华是全能的(参赛50:2)。
11:24 神的预备立即见效。祂的灵降在七十个长老身上,他们站在既洁净又圣洁的会幕的四围;鹌鹑成群飞来给百姓捕捉,飞散在与不洁净和死亡相连的营的四围。神的灵吸引人到神那里;吃肉的贪念把人拉离神,终至肉还在百姓牙齿间未嚼烂,灾殃已临(33节)。“基博罗哈他瓦”一名由此而得,那地成了“贪欲之人的坟墓”。
11:25 “受感说话”可译为“说预言”。神的灵与人同在的一个迹象是说预言(撒上10:6-13;结2:4等)。这些长老所说的当为灵性上的兴奋经历,但以后没有再说。神显然用此向百姓说明,这些人是祂所选立的在灵性上训导他们的领袖。
11:26 圣经未说明何以此二人未去到会幕。他们在营里说预言的事,一方面给了摩西肯定这七十人地位的机会,一方面让我们看见摩西的恢宏领袖气度,一点没有因为别人也有神的灵而害怕,反而愿意人人都能受感说话(29节)。
11:31 “离地面约有二肘”指鹌鹑低飞离地面约一公尺。但原文所用nātās(离)一字也可指鹌鹑堆集地面达一公尺高,要是捕取低飞的鹌鹑,一人一整天取到“十贺梅珥”(约等于2,200公升)相当不易,但若鸟都伏在地上则不难。鹌鹑可以晒干储存。
祷读: 民 第12章
《民数记》第12章
12:1 本章讲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嫉妒摩西领导地位的事。这决非简单的家庭不和,而是宗教领袖对摩西特有权柄的挑战,因为亚伦是大祭司,米利暗是女先知。祭司和先知是以色列宗教信仰中的两大力量,现在联手抗拒摩西。表面上是不满他娶古实女子为妻,实质上是挑战他的属灵权柄(2节)。在北美华人教会也有些类似的现象,专门挑牧师的刺,忽视属灵的权柄,甚至常常发生赶走牧师的现象,纽约一位牧师考察了韩国教会后,得出其中一条经验,就是:凡是兴旺的教会,都尊重牧师的属灵遮盖和权柄,因为牧师是神的仆人,是神所设立的管家,诋毁执政掌权的,就是与神为敌。罗马书十三章主告诉我们:“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如果执政掌权的违背神的话,神自己会来管教,甚至挪去这个权柄,所以我们不能代替神,更不能肆无忌惮的攻击神的仆人。这位古实女子是谁,有两种解释。一说她就是西坡拉,因为她是米甸女子,故意贬抑她叫她做古实女人。古实是含的长子,为居于希伯来人南方的民族的祖先(创10:6)。古实通常指尼罗河谷上游埃提阿伯地。但也可能此时西坡拉已死,此妇人为摩西的续弦,来自古实。
12:2 七十位长老受感说话(11:25)对亚伦和米利暗的主张可能有间接的刺激作用,说明神不单只和摩西说话,也和他们说话。虽然如此,神和摩西说话的情况与他们不同,在权柄上也有分别。这从神的回答(6节)、刑罚米利暗(10节),以及要摩西代求才获痊愈可以看出(13节)。当然他们也已经悔改。
12:3 这句话可能出诸本书编者之手,提醒读者米利暗与亚伦的指摘极不公道。
12:8 异象和异梦是神启示人的一般方法。神向摩西不用此法,而是直接说话。祂把以色列家交托在摩西手里,有充分的权柄向全民转达,解释神的旨意。摩西又可以见到神的“形象”。这当然不是指直接见到神未隐藏的面,而是一种可见的形状。摩西曾要求见神的面,他见到了神的背;因为凡见到神面的人必不能存活。
12:10 神因米利暗与亚伦说摩西的谗言而发怒。主犯米利暗立刻患上“大痲疯”(可能是一种很厉害的皮肤病),成为不洁净,必须逐出营外。亚伦也许因为是大祭司,在神权制度中地位重要,未受同样刑罚。他悔悟认罪,并且立即重新确认摩西的权威地位,请他替米利暗求情(10-12节)。所以我们要为哪些得罪神和你的人代求,可以减轻神的惩罚。
12:14 米利暗轻视摩西的属灵权柄,过失之大达到父亲须吐唾沫在女儿脸上的地步。“吐唾沫在女儿脸上”表示当众鄙视和责备,须蒙羞七天(参利25:9)。米利暗在民中颇有地位,百姓为她的释放等了七天,没有上路。
12:16 巴兰在迦南最南端,以色列人应该就快进入美地。
祷读: 民 第13章
《民数记》第13章
13:1 13-14章记述以色列民从西奈经旷野到达了加低斯,这是半岛中最肥沃的一块绿洲,就在迦南的边境附近。神接纳百姓的要求,吩咐摩西派人去侦探迦南地,让他们知道里面的实际情况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好(申1:22)。这件事再次看见神对人不信的宽容与慈爱。
探子回来时,带了那地又大又甜的葡萄和其他水果,证明神的话何其信实。可是以色列民不只未增勇气,上去攻取其地为业,反听信部分探子的话,不敢前进,而且嚷着宁可回埃及。神本要把全民消灭,但听了摩西的呼求,只让报恶信的探子当时死亡;以色列人则在旷野流浪四十年,等到整整一代死去后才得进迦南。民众后来不要神的帮助自行进攻,大败而退。
13:4 本节至15节所记人名和1,2两章以及7,10两章所记的首领的名字不同。可能打探迦南的事需要年轻力壮的人。以前几章所记的都属较年长的领袖。名单中无利未人的代表,因他们专职会幕侍奉,在迦南无承受产业权。
13:16 约书亚在名单中叫做何西阿(8节),意为“拯救”。本节说摩西给他取名约书亚,意为“主是拯救”。预示此人乃明日的领袖。
13:17 “南地”指别是巴以南一片贫瘠干地。“山地”指犹大经以法莲到加利利一带绵延不断的山脉。摩西给探子的任务十分清楚。迦南的四界见34:1-12,约等于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部大半。
13:20 葡萄约在阳历七月间初熟,比较10:11。以色列人已离开西奈山约两个月。
13:21 寻的旷野为南地以南的旷野。南地在巴勒斯坦最南端。哈马口是一关口,在巴勒斯坦最北方。这句话等于说探子已走遍了迦南地。
13:22 希伯仑在亚伯拉罕时代名为“基列亚巴”(创23:2,19)。四百年前只是一个畜牧民族居住的小城(参创13,14,23,25诸章),现在已是一个设防的大镇。亚衲族人以高大著称(申2:10;书11:21-22),住在希伯仑。以实各谷在希伯仑北面,后者迄今仍以产葡萄闻名。亚衲人虽高大,后来为迦勒击败逐走(书15:14)。
13:26 巴兰旷野在寻的旷野(21节)南,巴兰和寻在地理上属同一个大旷野,一在南,一在北。
13:29 亚玛力人好战,住迦南南疆和西奈半岛(出17章,民14:45);赫人住在希伯仑一带;耶布斯人住在耶路撒冷(书15:63);亚玛力人也住在山区;迦南人则多沿海而居,或住在山谷中。
13:30 迦勒和约书亚是犹大和以法莲两支派的探子(6,8节),因着他们的勇敢和信心,虽然同代的人都死在巴兰的旷野,他们却得进入神所允许的迦南地。
13:32 迦勒安慰百姓,力图重燃他们对神应许的信心,可是其余的探子用更夸大的言词来长他人威风。他们说的话所以叫做“恶信”,不只因为他们把那地说得凶恶难比,也是因为所作的解释极破坏之能事,把那地叫做“吞吃居民之地”;又说“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这些都是夸大不顾真相之词。
依当时法律,作假见证的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地受刑罚。他们讹称迦南为食人之地,便应受死刑。十个报恶信的探子当即死亡。百姓因为听信假见证,不信迦勒与约书亚的证供,他们所担心的会在迦南遇到的死亡命运,现在就临到他们(14:3,29-34)。
祷读: 民 第14章
《民数记》第14章
14:1 在探子不忠实的报导阴影下,百姓的悖逆达到高潮,把过去神的恩典与大能的作为忘得一干二净。他们喧嚷哭号,说是宁可死在旷野也不去迦南。
14:3-4 百姓放弃了与神盟誓旦旦所立的约,正式提出重返埃及,还主张另立领袖,率领全民。
14:5 摩西和亚伦看见会众亵渎神到此地步,知道大难临头,神的刑罚时刻可以来到,惊骇得俯伏在地,战栗不已。
14:6 神没有立即行动,祂要给自己的子民一个最后的机会。约书亚和迦勒一同发言,见证那地极美;并且向全民呼吁恢复对神的信心,因为有神同在,无人能阻挡他们(9节)。约书亚在此时发言,勇敢坚定又高瞻远瞩,是率领新一代进入迦南的新领袖。
14:10 百姓哪听得进约书亚与迦勒说的话,他们不承认背叛神,反说二人作假见证,犯了罪,应用石头打死。这时神的荣光突然显现。
14:11 信神便须接受祂的话,依祂的吩咐去行;要信才能在神面前称义(创15:6);不信的结果是灭亡(参民20:12)。神要用瘟疫击杀百姓,正是因为他们不信,并且藐视神。
14:12 神第二次告诉摩西,要另外从他的后裔着手,建立一个忠于神的大国,承受迦南美地(看出32:10)。
14:13 摩西也象上次拜金犊事件之后一样,为他们代求,理由是:列邦若听见神杀了百姓,必以为是神无力领他们进迦南,所以在旷野把他们杀了(参出32:10-14)。
14:17 摩西求神别让祂的名声受损,同时也求神彰显祂的慈爱,象以往一样赦免百姓的罪。
14:20 神听了摩西的祈求,没有把百姓全部消灭,但仍须惩处他们的罪。百姓次日必须回转头,朝红海的路走去(25节);很可能是从加低斯朝东南经西奈半岛去到阿卡巴湾。迦南美地本已在望,因为不信,功亏一篑。一条只须十一天的路程(申1:2),现在要绕足足38年(34节;申2:14)。等到发怨言的那一代二十岁以上的人都死了(只有约书亚和迦勒除外),以色列民才得进入迦南。
14:22 “十次”指多次。若根据实际情况解释,也可举出以色列人十次试探与埋怨神的记录:1,在红海(出14:11-12);2,在玛拉(出15:23-24);3,在汛的旷野(出16:2);4,第一次在吗哪神迹中(出16:20);5,第二次在吗哪神迹中(出16:27);6,在利非订(出17:1-3);7,在西奈山下(出32:7);8,在他备拉(民11:1-3);9,闲杂人引起的怨言(民11:4-6);10,在加低斯巴尼亚(本章)。
14:24 看《约书亚记》14:6-15,知道迦勒的后裔的确得着他们的先祖作探子时所看见的希伯仑地,也就是亚衲族人居住的地方。
14:34 “四十年”是约数,实际上是三十八年零十个月(比较10:11;申1:3-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