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会”3⃣️神的殿

“网络教会”3⃣️…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豫备地方去。」【约14: 2

有人说,“圣灵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非常对。然而,真正的问题不是上帝是否受到限制,仿佛祂不是全能的,而是祂是否选择将祂的临在和祝福集中在一个地方,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在一个地方。圣经教导祂是这样选择的:过去、未来和现在。在新约中,保罗使用“圣殿”这个词来谈论信徒的个人身体和信徒的“地方身体” – – 教会。

经上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这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普遍的承诺:我们父亲的房子很大,耶稣去是为我特置一个地方。末世圣殿,信徒永远敬拜上帝的“地方”。上帝“预备一个地方”,让人想起旧约中的许多经节,其中提到会幕以及后来的圣殿。

上帝无处不在。祂是“无所不在的”。所以,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上帝的临在也在那里。一旦这个人重生了,是一个新造的人,上帝就透过祂的圣灵住在这个信徒里。当上帝的子民聚集时,上帝就在他们(地方教会)中居住

这意味着上帝临在于信徒生活中的方式,不同于上帝临在于例如星星的方式。这也意味着上帝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临在于地方教会的实体崇拜中,与上帝只是在个人敬拜时的临在不同。当我们与耶稣面对面相见时,我们对祂的集体崇拜,正如启示录结尾所描述的那样,将在另一个层面上。上帝临在于每一个地方与临在于神圣之处的意义不同:

这并不意味着上帝的力量、知识和行动的自由在这些神圣之处比其他地方更大。当上帝使一个地方成为祂的住所时,那个地方就成了祂的宝座。我们在那里会向祂表示特别的尊敬,我们会更加意识到祂祝福或咒诅的力量。

“家” 指教会时,是以一种非固定的方式发挥作用:它通常适用于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两者。耶稣是主,是继承产业的儿子,是治理这家的大祭司。这与其说是上帝所居住的家,毋宁说是耶稣作头治理的家。

信徒是基督自己的“家”,而不是在基督权柄下被牧养和治理的一个家的一部分。信徒被称为“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显然,曾经用来指以色列一族的词汇,现在用来指在基督的救赎所奠基的新约中,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的上帝的属灵子民。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上帝所拣选、所宝贵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灵祭。

属灵的家是为“圣洁的祭司”预备的。难道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面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一定要毁灭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神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信徒的“祭司职位”不能被毁坏。毁坏这些几乎就等同于毁坏上帝自己,因为这是祂所拣选,用基督的宝血买来并保守的人。

信徒是神所耕种的田地,目的为要在我们身上彰显基督;最好的方法是借着吃喝享受神的话,叫里面的灵命快快长大。一个人信主之后,应当结出生命的果子,才不致辜负了神栽培我们的心意。

经上说:哥林多信徒,通过他们世俗的智慧、夸口和分裂,实际上在消灭圣灵的感动,从而要毁坏上帝在他们城市中的唯一替代。

我们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

如果这个共同体被视为家或家庭,那么外邦信徒是家庭的正式成员;不是家里的仆人,而是儿女,拥有儿女所享有的所有权利。他们亲近的那位父亲,与他们犹太血统的兄弟姐妹亲近的父亲,是同一个父亲 – – 通过同一位圣灵,外邦孩子和犹太孩子都承认上帝是他们的父亲。

所有这一切都在质疑线上教会中信徒彼此之间的服事能做到的程度。能做到绝大多数吗?我们不得不说,除了“用圣洁的吻互相问候”之类的,绝大多数可以做到。但真正的问题是,做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是脱离身体的灵魂。在伊甸园的人类不是那样被创造的。而且,在新耶路撒冷,我们也不是脱离身体的灵魂。尽管保罗通过写信作为亲自建立和带领教会的补充,但他自己也承认面对面是不可替代的。

保罗在书信中有十多次表达了他渴望亲身参与服事。基督和使徒教导说,上帝创造了身体和灵魂,人死后身体将得赎。当我们彼此服事时,在不少时候,我们服事的是身体和灵魂两者。即使如此,我们也并不是说这两者是相互排斥的,一时提供身体所需的食物或药品,然后在其他时候向灵魂提供福音和基于话语的辅导和教导。

人是灵魂,我们不只是有灵魂;与其说我们有身体,不如说我们是身体。我们所有的体验,无论我们称之为智力、情感,还是心灵的体验,也都是实体性的,通过骨骼系统、化学元素、血液系统、肌肉系统、腺体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电子系统和消化系统;还通过大脑的神经元突触,在我们身体的某个地方注册并存储起来。

当护士和辅导员写到亲自在场的体验时,他们承认有些感受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有,而在远程沟通中根本不会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即使远程课堂有工具让学生彼此进行数字互动,但远程课堂的氛围远远不如实体课堂。蒙主恩典!阿们 !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