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新约精览入门: 4⃣️要叫你們相信(云连接)

主日學新约精览入门…

第四课:要叫你们相信 

主题经文:约翰福音20: 11-18,26 -31

背景经文:约翰福音二十章

本课重点:耶稣所行的神迹,特别是祂的复活,叫我们相信祂就是弥赛亚。

主题探讨:有什么事会让一个人说,「我真的相信耶稣」?

学习目标:描述相信耶稣的复活与其它约翰称为神迹的重要性。

第四课: 要叫你们相信

楔子--对于那些要亲眼看到耶稣的神迹与复活才会相信的人,我们因为相信而看见的就有福了。我们也应该像抹大拉的马利亚与多马一样,当遇见复活的主时,就要相信。

到这裡为止,约翰福音已经提供了六个神迹,让我们可以相信。我们要看的还有一个神迹,就是耶稣是否真的从死裡復活?若这是真的,那每一个人都会相信了。

默剧明星魯道夫华倫铁諾过世时,歷史学家告诉我们每一个小时有九千人经过他的棺材,共持续了三天!耶稣并没有受到这样的尊敬。那些经过十字架的人只是辱骂祂,只有几个人到祂的坟墓─尼哥底母、亚利马太的约瑟、几位忠心的妇女、兩个使徒(彼得与约翰)。

虽然今天没有人可以肯定是哪一个坟墓,但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耶路撒冷观看,花园坟墓与圣坟墓教堂这兩个地点是每一个游客都要參观的。对魯道夫华倫铁諾的敬禮,虽然造成一时的轰动,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相反地,人们对基督的尊敬却维持了二十个世纪。

从约翰所记载的耶稣的復活,我们看到真实的人物。首先我们看到马利亚,在基督死后,她很拼命的去寻找,而她是第一个看到主復活的。第二,我们看到復活的主显现给祂的门徒看。最后,我们知道多马看过耶稣后,也相信了。

寻找是为了要相信(约20: 11-18

耶稣在十架上时,妇女们是走在最后面的跟从者,但却是第一批到坟墓去的。在主日的清晨,抹大拉的马利亚发现空的坟墓(20: 1-2)。通知了门徒之后,她跟在彼得与约翰的后面跑到坟墓,他们離开之后,马利亚仍然留在那裡。

经文研讨

马利亚对耶稣坚忍的爱得到了回报,她再次向坟墓望一望,这次她看到了天使(20:  12)。

如约翰福音20: 9节提醒我们的,耶稣的门徒与马利亚都不明白主的復活,马利亚盼望再看看

耶稣基督,她奇怪耶稣的身体被挪到哪裡去了。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乡下地方的一间教会坟场里,有位妇女的坟墓躺在一棵约一百五十多年的橡树底下,墓碑上面刻着一行字,是这位妇女臨终前要求被刻上去的,那一个字就是(等待)。

马利亚在等待,我们也是。

突然间,耶稣与马利亚在一起。不可思议的,就好像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在等待弥赛亚的來臨,但却错失了机会。马利亚将耶稣误认为是兵丁,然后问祂将耶稣的尸体放在哪里。可能马利亚的忧伤令她看不見;另外,人也不会期待看見死人復活;有人說是因为耶稣復活后的形体有了改变;还是马利亚因为早上的阳光或是忧伤过度,以致她的视线模糊?无論是什么情况,当马利亚听到耶稣那抑扬而带有权威及热情的声音,就认出祂來,并跑向耶稣。

耶稣說,「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20: 17)我们是否对耶稣的反应感到吃惊呢?为什么耶稣不接受她的拥抱?有一些人解释,是因耶稣仍未得到復活的身体。

换句话說,耶稣仍然要到祂的父那里去。所以马利亚不能够摸到耶稣新的身体。我们可能从这节经文的最后那句话得到较好的答案,将这个消息去告诉耶稣的门徒,比摸到耶稣永不朽坏的身体还更重要。其实,耶稣的责备不是因为马利亚摸到祂,乃是因为在这时候还有许多人需要知道与认識耶稣,她却捉住耶稣不放。这节经文以父亲与儿子的关系,來表明耶稣对人的热情。父神不但是耶稣的朋友,也是马利亚的朋友。

20: 11-18 

20: 26-31 

我们听到耶稣首先将祂自己显现给马利亚看,是否觉得很有趣呢?祂并不是先给彼得和约翰看。我们知道是妇女先看到主的復活,这是什么原因呢?保羅在加拉太书解释清楚了这件事,「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 28)对那些怀疑神的爱是不分男女的人而言,马利亚的故事提醒了我们,基督的能力超越了性别的分别,也除去了所有阻隔的障碍。

马利亚爱主的心情在她向门徒报告时显露无遗。她并没有說到被责备,而是觉得被祝福。她大声的呼叫說,「我已经看見了主。」(20: 18)主在她生命裡是胜过死亡的。她的顺服显出了她对主的爱与信心。

其他的信徒很快也分享到她的喜樂。当天晚上,基督在那锁上的门裡面向门徒问安,门徒見到主后的喜樂是难以形容的。主答应将圣靈赐给他们,并授与饶恕的能力。

可惜当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场,多马并没有看見,所以他并不相信。相信就是看见(20: 26-31)  

别成为多疑的多马!我们是不是有时候会这样說呢?多马不知不觉给了我们这个印象。从古至今,多马与怀疑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约翰所描述的耶稣故事中,告诉我们不一样的故事:多马开始时表现毅然的勇敢(11: 16),然后带有理性的好奇(14: 5),最后坚信主(20: 18)。

怀疑并不是多马的终结,他的怀疑只是一条通往坚强信心的路程。

你有没有怀疑的时候呢?不要失望,你的怀疑可能是令你通往坚强信心的最后一站。好像多马一样,你可能正在经歷更深地认識基督。

约翰福音描写,多马大声地对主耶稣喊出「我的主!我的神!」,是他对于信仰作出很大的认错。因为多马,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宝训,「你看見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20: 29)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空的坟墓与復活的基督,但我们好像多马一样,虽然生不逢时,却有幸能够在没有看見之前就相信。若我们选用了这个机会,神应许给我们认識基督所得到喜樂。

但是很多人像多马一样,不相信是因为没有看見(2: 24-25)。我们在批评多马之前,留意其他的门徒也是看到主耶稣之后才相信的。在20: 8记载的「那门徒」,我相信是约翰,他在没有看到主之前就相信,而其他门徒的信心都是根据他们所看到的。

多马犯了兩个错误。第一,他離开了信心的团契(20: 24)。如果我们与其他信徒没有相交,会在多方面有欠缺。在20: 19-23,我们看到耶稣召聚门徒在一起,将平安与喜樂赐给他们,又将祂的靈吹入他们的生命里面,另外赐给他们赦罪的权柄。

多马有八天生活在没有主耶稣祝福的日子中,所以对主耶稣产生怀疑。无論我们经歷任何的劣境,都不能以此成为離弃与信徒聚会的理由。如果多马与其他信徒在一起,他就会早点经歷到亲眼看見耶稣的福分。

多马所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他要求看到证据。显然多马是一个非常有理性的人,他的个性是悲观、怀疑、追求经验。他相信死就是终结。若留意多马所說,「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11: 16),多马实在非常有勇气,他好像其他门徒一样要与耶稣同死。

但他在这裡的语气不像解决问题,却像是认命,就等于說,「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避免要死,就一同死吧。」约翰记载,「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20: 25)。

他最后的语气,在希臘文是非常肯定的說,「我永远都不会相信。」多马从來都没有想到基督还活着,所以他从來都没有想到要相信。

有一个故事讲到太空人加尔撒根谈到对信仰的怀疑。据說,撒根对一个现象很好奇,那就是受过教育又生活在各样奇妙科学中的人,会将信仰建立在已经死了兩千年的人所作的无法证实的見证。故事继续說,撒根问一个基督教的領袖琼恩:「妳是一个聪明人,为什么要相信神?」琼恩回答:「你也是聪明人,你为什么不相信神呢?」

撒根一直没有放弃他的不可知論。撒根死后,他的妻子說:「他臨死前并没有在床上悔改,没有向神恳求,死后并没有盼望,也没有假装以后再彼此相見。」当被问到撒根是否希望相信的时候,他妻子猛烈地說:「撒根只想知道,从不会想要相信。」

多悲惨啊!除非我们相信,否则永远不会知道。一个无神論者问一个教友派信徒:「你是否相信神?」

多马看到耶稣死,所以知道耶稣已经死去,这就是为什么他不相信耶稣活着。很多现代的怀疑論者尝试找理由來拒绝相信神,所以认为当时的门徒因为很希望有生命的象征,所以发明了復活一說。然而,告诉一个臨死的人,死人復活只是象征一个新生命,就好像给快饿死的人一幅画

有食物的画,然后对他說,「你已经饱了。」

我们要了解耶稣显现给一群门徒看,然后个别显现给多马看。耶稣仍然要回到他们那裡,也让他们可以个别看見祂。

当耶稣个别見多马的时候,多马知道耶稣听到他所讲的每一个字,但耶稣仍要到他那裡去。

这是不是神做事的模式呢?亚当与夏娃犯罪后,神去寻找他们。世人陷在罪惡当中,神亲自到世间來。当耶稣的门徒恐惧,祂到他们当中。当其中一个门徒错过了見祂的机会,祂为这门徒再次回來。身为一个教授,当一个学生缺课时,我会被试探的說,「自己去找一份笔记学习,我不想为这件事烦恼。 」

耶稣亲自來将平安赐给多马,多马不再需要探入耶稣的手与肋旁。多马相信并大叫,「我的主!我的神!。」

抹大拉的马利亚看到耶稣后就相信,另外十个门徒也同样相信。但多马曾有机会不用看見就可以相信。我们今天也有同样的机会。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見耶稣,但是可以凭信心來相信祂!我们愿意相信祂吗?如果你讀完约翰福音之后仍然没有相信,我向你挑战,如果我们诚恳地去寻找祂,耶稣答应会让我们找到的。

我们好像多马一样失去了悲哀的机会。但是否因为没見过耶稣,也正成了一个益处呢?或许說,怀疑就是走向信心的机会呢?

约翰福音

约翰福音与其他福音书有很多不同之处。约翰福音提到许多人爱耶稣基督。在约3: 16,也提到人第一次清楚神对人的大爱。信徒与非信徒同时承认,约翰对耶稣的描写有其独特的地方。马太、马可与路加,以类似的方式、但个别性的来描写基督的故事,令学者们相信他们的资料都出自同一个来源。马太与路加建立在马可的故事上面,成为自己的神学重点。

约翰福音中的神迹

约翰福音与其他福音书不同的一点,就是参考了一些特定的神迹,约翰称这些神迹为semeia,或是征兆(signs)。每一个特别的神迹,都引出了信心的回应。有时候人们相信了,有时候他们不相信。这些神迹从在迦拿将水变成酒的对话开始(2: 1-11),然后提到医治了大臣之子(4: 46-54),在伯赛大的池子边医治了瘸腿的(5: 1-15),喂饱五千人(6: 1-15),让瞎眼的看见(9: 1-41),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11: 1-44)。这些神迹揭示了耶稣身为神的儿子的伟大图画。

耶稣的复活是第七个神迹,也可说是象征了完全。约翰解释这些神迹的目的,他说也有其他许多的神迹,「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20: 31

1.我们看到约翰福音所描写的耶稣所行的神迹(2: 1;4: 46-54;5: 1-15;6: 1-15;9: 1-41;11: 1-44;20: 1-31)。有没有留意到这些神迹的进展?它们是否令你相信?你的相信如何改变了你的生命?

2.马利亚独自在花园里面忧伤。多马因着怀疑在挣扎。那么教会如何帮助你去面对忧伤和怀疑?你有什么怀疑或忧伤,是可以跟你一同查经的人分享呢?

3.约翰福音20: 17 节记载耶稣对马利亚的反应,哪一个解释最合乎你的理想?为什么?

4.比较多马对耶稣身份的认知(20: 28),与约翰所记载其他门徒对耶稣身份的认知(4: 29;5: 11;9: 35-38)。

5.约翰如何让他的讀者从书中的总结知道他写书的目的?约翰福音如何引导您明白耶稣是谁?

约翰福音如何能够加添你对神的信心?

问题讨論

使徒行传取名极为贴切,这卷书描写初期教会的门徒与使徒活出信心的生活。表面看来,这卷书给人的印象是一本历史书,更正确地说,这卷书应被称为神圣的历史。路加继续他在福音书开始的叙述,读者可肯定地从路加得知「基督教传向此地」。我们因为路加将基督教的开始以文字记录下来而受恩惠。

这单元里面的三个课程,告知读者有关使徒们往哪里去与所做的事。路加的用意,就是描述耶稣如何在初期教会中继续祂的事工。但是无论在哪一个世代,都能感受到路加面临的挑战。我们也应该思考耶稣如何在我们的生命与教会中继续祂的事工。

第五课将耶稣传道的开始、耶稣为门徒应许圣灵降临,及期待见证延续连接起来。门徒带着能力去作见证,这是他们事先想像不到的。第六与第七课描述谁能得救,及救恩是如何发生。第六课讲明什么是福音,及如何将这福音传开。第七课是讨论福音的包容性,这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中所争论的问题。在耶路撒冷会议中,教会确定了得救是因着恩典并借着信。

单元二:耶稣事工的继续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