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熊市股災5⃣️…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 23】
股市崩盤 – 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
-
熊市: 2000年3月10日~2002年10月09日
-
跌幅: 78%
背景
對於美國大部分上市公司來說,如果公司有一個公開的網站是很棒的行銷方式,因為網際網路可用低價且短時間接觸世界上的每個人、向他們銷售或雙向聯繫,而網際網路逐漸建構出新的商業模式,這使得傳統商業包括廣告業、郵購銷售等出現變化。
一開始人類只看見眼前網際網路具有免費和即時世界性資訊的特性,隨後人類也逐漸發現網路上的雙向通訊,並開始利用網際網路為媒介,開啟電子商務及全球性的即時通訊。
這些新的概念吸引到不少年輕人才,他們認為這種新的商業模式非常看好,期望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賺到錢。
股市崩盤的前兆
1980年代微軟掀起了Notebook的風潮,而在1990年代投資人想嘗試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尋找 有機會獲得高報酬的網路新創公司。
當時美國所有的城市都想吸引網際網路企業家創業,可望自己可以成為「下一個矽谷」,以通信供應商為例,只要相信未來需要無處不在的寬頻網路就可以帶來無限商機,便大量舉債買進高速裝置、光纖線路等設備。
相似的狀況也發生在歐洲,行動業者毫不猶豫花費大量現金來購買3G牌照,最後導致公司有龐大負債,投資金額遠遠超過當時的現金流量(過度投資的意思)。
而當時全球只有約3%人口接觸過網際網路,在使用者未普及、與產業環境仍有很大成長空間下,投資銀行推動許多未證明價值的新創公司上市。
只要掛上「dot-com」的美名,上市交易的瞬間,成交價都是掛牌價的2~3倍價格,這現象也促使了無法分辨公司好壞的投機者一窩蜂進入股市,大量投機的資金最後把股價推升到不合理的高價。
經濟泡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