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 中国经济 … 3 5 月, 202225 5 月, 2022 by Tong, Peter 为什么这次会议让这么多人关注,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昨天中午的政治局会议,到当天下午三四点钟,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两市超4300只个股上涨 阿里巴巴涨超12%,美图、哔哩哔哩涨超11%,腾讯控股、京东健康等涨超9% 所以昨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底说了什么,我为大家梳理了10个重点 房地产、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基建、稳外贸、平台…都被提及,按照以往的会议内容分析节奏,我一定逐字逐句分析这些字句 但是围绕这次会议,我更想分析这段时间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迹象 一场规模庞大、势不可挡的全国层面的一些动作、一些信号 01 首先就是,房地产 昨天中午的这次政治局会议 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最受人关注,原文是 ▷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说大的背景一定是“房住不炒”不动摇,但是连用“支持”这样的定调是极为罕见的 这意味着各个城市可以有更多楼市政策的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希望房地产发展的更好,这样的基调很明确,这段话意味着市场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看完这条消息不一会,不少中介转发到朋友圈 到了晚上,中介们转发这句话的时候,还会带上另一个图 为了响应中午的政治局会议,央行上海总部就表示,会重点加大对首套、小户型、新市民购房信贷支持,就是这么迅猛 这样迅猛,并不新鲜 全国范围来看,这个3月-4月,我们不断听到各个城市的楼市放松消息 我整理了下目前已知上海和上海周边城市发布的楼市相关政策 还有全国其他城市的 而这些只是开始 围绕“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未来更多城市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相适宜的楼市政策 确实,无论是从全国政策制定层面,还是从经济体量占比,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特殊时刻,地产对于经济起到的是更好的支撑,可以进一步加大经济的稳定面 02 金融领域,动作频频 近期金融方面举措,也是难得一见的密集且大力度 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看,第一就是“总量政策” 我们可以理解为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发的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降准这类大的调控,可以有效帮助经济稳增长 但是并不是一味单一的降准,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物价稳定 所以配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很重要 这部分可以理解为,贷款优惠、利率优惠这种的,它们对经济影响是局部性的,但贵在够精准,而这方面最近也是动作频频 4月18日,央行印发一份通知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 被金融界称作金融23条,这其中用好普惠小微贷款这类金融工具,这就是结构性的金融措施 而全国层面出台这类金融政策,还有很多 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一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这部分主要想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以期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最终维护稳定 这类政策最近出现频率有点高 为了什么 03 无论多复杂,企业才是那个“拼”的理由 昨天的政治局会议重提了,要稳住市场主体 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其实,在2021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解决它们的燃眉之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纾困帮扶的政策措施 在这个基调之下,你就看到3月-4月 各个地方密集出台各类疫情纾困措施,我统计了一部分 从上海、深圳、杭州开始,分别出台21条、30条、40条,后面还跟着福州、安徽等城市 可以说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在被拿着放大镜观察 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新机会,创造更多收入来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而这类政策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 尤其是其中的留抵退税部分,这是用最快的速度,把现金流交到企业的手中 还有一种,就是尽全力帮扶 这里面就是政府利用好各类金融、政策等相关工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比如说现在国际上原材料的涨价压力正在影响中小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基本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只能被迫涨价 这时候为了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可以推动期货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小企业的纾困 要知道中国1.5亿的市场主体种,企业有4600万户,这里面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这个体量的发展状况,影响经济、就业、民生 所以保护市场主体,就像保护战场上的生力军 04 不过还有一点,让人没想到 如果说企业是最终保护对象,但终极目的一定是 消费 在全国战略层面,消费是最终需求,被定性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 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而且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已经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 真正让我认识到这件事的迫切性的是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一份文件 《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 3条疫情下的经济恢复措施 ▷ 5条创新消费的措施 ▷ 4条消费体系的支撑措施 ▷ 还有4条稳步执行措施 各位有时间可以点开看看国务院那份关于刺激消费的文件,完全是重新梳理了社会大生产的各个条线 以前说金融就是金融,物流就是物流,现在是物流、县域经济、消费中心城市、线上+线下消费…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 挖掘县域经济潜力 从未想过经济发展之迫切都已经要到刺激县域经济的层面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我的短视,就像当年我看不懂一带一路一样 可是你看看现在 现在从西安到土耳其马尔马拉海沿岸城市伊兹米特,一带一路上的中欧班列货运列车12天就能走完6437公里,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了近一半 同样的,中国县城又有怎样的潜力 截至2019年,中国有1346个县城,县域户籍人口占全国的63.9%,这个人口占比,足可见其潜力背后的经济意义 说到这,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这是一个画面,房地产里有金融举措,金融里很多都是围绕企业扶持,企业下游是为了刺激消费 而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还是近期信号的部分,还有关于平台、基建、稳外贸等系列信号的出现 不过所有的政策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相互之间都重度关联 站在行业端就是房地产行业;站在刺激手段就是着重使用金融渠道,站在市场主体层面就是中小企业纾困,站在经济刺激闭环里就是刺激消费环节 这也再一次印证一点,现在的改革更偏向常说的供给侧,也就是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这就是深层次的优化,不是哪里缺什么补什么,或者哪里直接的大水漫灌,而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 05 为什么要关注这些信号 此时此刻我们正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 眼下一季度上海GDP数据出炉,同比增幅3.1%,低于全国平均增幅4.8%,然后呢?疫情当前,接下来的经济导向又是怎样的 在这个极容易情绪弥漫特殊时间点,好像一点点星火都像可以照亮前路的火把 而这些信号更本质的含义,是信心 今天提到的全国范围释放的各类刺激经济信号,最后都会一点一滴汇聚成更多的信心 而对我们来说这种信号可能只是一方面 未来更关键的是,可能是如何落地、如何不打折扣的执行。 根据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资料,中国大约有半数企业在创业后5年内消失。而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生存期限极为短暂。由此可见,要让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c6.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c6. 珍惜现金流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
昨天中午的政治局会议,到当天下午三四点钟,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两市超4300只个股上涨 阿里巴巴涨超12%,美图、哔哩哔哩涨超11%,腾讯控股、京东健康等涨超9% 所以昨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底说了什么,我为大家梳理了10个重点 房地产、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基建、稳外贸、平台…都被提及,按照以往的会议内容分析节奏,我一定逐字逐句分析这些字句 但是围绕这次会议,我更想分析这段时间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迹象 一场规模庞大、势不可挡的全国层面的一些动作、一些信号 01 首先就是,房地产 昨天中午的这次政治局会议 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最受人关注,原文是 ▷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说大的背景一定是“房住不炒”不动摇,但是连用“支持”这样的定调是极为罕见的 这意味着各个城市可以有更多楼市政策的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希望房地产发展的更好,这样的基调很明确,这段话意味着市场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看完这条消息不一会,不少中介转发到朋友圈 到了晚上,中介们转发这句话的时候,还会带上另一个图 为了响应中午的政治局会议,央行上海总部就表示,会重点加大对首套、小户型、新市民购房信贷支持,就是这么迅猛 这样迅猛,并不新鲜 全国范围来看,这个3月-4月,我们不断听到各个城市的楼市放松消息 我整理了下目前已知上海和上海周边城市发布的楼市相关政策 还有全国其他城市的 而这些只是开始 围绕“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未来更多城市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相适宜的楼市政策 确实,无论是从全国政策制定层面,还是从经济体量占比,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特殊时刻,地产对于经济起到的是更好的支撑,可以进一步加大经济的稳定面 02 金融领域,动作频频 近期金融方面举措,也是难得一见的密集且大力度 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看,第一就是“总量政策” 我们可以理解为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出发的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降准这类大的调控,可以有效帮助经济稳增长 但是并不是一味单一的降准,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物价稳定 所以配合“结构性货币政策”很重要 这部分可以理解为,贷款优惠、利率优惠这种的,它们对经济影响是局部性的,但贵在够精准,而这方面最近也是动作频频 4月18日,央行印发一份通知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 被金融界称作金融23条,这其中用好普惠小微贷款这类金融工具,这就是结构性的金融措施 而全国层面出台这类金融政策,还有很多 4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了一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这部分主要想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以期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最终维护稳定 这类政策最近出现频率有点高 为了什么 03 无论多复杂,企业才是那个“拼”的理由 昨天的政治局会议重提了,要稳住市场主体 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其实,在2021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解决它们的燃眉之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纾困帮扶的政策措施 在这个基调之下,你就看到3月-4月 各个地方密集出台各类疫情纾困措施,我统计了一部分 从上海、深圳、杭州开始,分别出台21条、30条、40条,后面还跟着福州、安徽等城市 可以说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在被拿着放大镜观察 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新机会,创造更多收入来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而这类政策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 尤其是其中的留抵退税部分,这是用最快的速度,把现金流交到企业的手中 还有一种,就是尽全力帮扶 这里面就是政府利用好各类金融、政策等相关工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比如说现在国际上原材料的涨价压力正在影响中小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基本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只能被迫涨价 这时候为了缓解成本上涨压力,可以推动期货公司帮助中小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小企业的纾困 要知道中国1.5亿的市场主体种,企业有4600万户,这里面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这个体量的发展状况,影响经济、就业、民生 所以保护市场主体,就像保护战场上的生力军 04 不过还有一点,让人没想到 如果说企业是最终保护对象,但终极目的一定是 消费 在全国战略层面,消费是最终需求,被定性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 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而且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已经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 真正让我认识到这件事的迫切性的是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一份文件 《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 3条疫情下的经济恢复措施 ▷ 5条创新消费的措施 ▷ 4条消费体系的支撑措施 ▷ 还有4条稳步执行措施 各位有时间可以点开看看国务院那份关于刺激消费的文件,完全是重新梳理了社会大生产的各个条线 以前说金融就是金融,物流就是物流,现在是物流、县域经济、消费中心城市、线上+线下消费…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 挖掘县域经济潜力 从未想过经济发展之迫切都已经要到刺激县域经济的层面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我的短视,就像当年我看不懂一带一路一样 可是你看看现在 现在从西安到土耳其马尔马拉海沿岸城市伊兹米特,一带一路上的中欧班列货运列车12天就能走完6437公里,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了近一半 同样的,中国县城又有怎样的潜力 截至2019年,中国有1346个县城,县域户籍人口占全国的63.9%,这个人口占比,足可见其潜力背后的经济意义 说到这,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这是一个画面,房地产里有金融举措,金融里很多都是围绕企业扶持,企业下游是为了刺激消费 而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还是近期信号的部分,还有关于平台、基建、稳外贸等系列信号的出现 不过所有的政策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相互之间都重度关联 站在行业端就是房地产行业;站在刺激手段就是着重使用金融渠道,站在市场主体层面就是中小企业纾困,站在经济刺激闭环里就是刺激消费环节 这也再一次印证一点,现在的改革更偏向常说的供给侧,也就是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这就是深层次的优化,不是哪里缺什么补什么,或者哪里直接的大水漫灌,而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 05 为什么要关注这些信号 此时此刻我们正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 眼下一季度上海GDP数据出炉,同比增幅3.1%,低于全国平均增幅4.8%,然后呢?疫情当前,接下来的经济导向又是怎样的 在这个极容易情绪弥漫特殊时间点,好像一点点星火都像可以照亮前路的火把 而这些信号更本质的含义,是信心 今天提到的全国范围释放的各类刺激经济信号,最后都会一点一滴汇聚成更多的信心 而对我们来说这种信号可能只是一方面 未来更关键的是,可能是如何落地、如何不打折扣的执行。 根据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资料,中国大约有半数企业在创业后5年内消失。而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生存期限极为短暂。由此可见,要让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