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34 抢人大… 28 2 月, 20221 3 月, 2022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有人说,代偿不是不偿,只是延期还款,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重点是,这是浙江掀起创业高潮的一个号角。 自古以来,江浙都是民营经济的重镇,有多少在今天超值以亿记的产业,回溯前身其实都只不过是一家家庭式的小作坊。 而那些西方名声赫赫企业,又有多少是从自己家的车库里逐渐成长起来的,苹果创立在乔布斯他爸爸的车库,亚马逊也是创立在车库。 西方创业的车库文化,江浙创业的作坊文化,一个共同点是,同样起于微末,逐渐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无法评价谁比谁更高级。 但是在其背后,则是无法抑制的商业活力和萌芽,这才是最可贵的精神内核。 浙江政府的这个政策,无疑是撒了一整个天空的星星,这是满天星斗啊。 美团王兴生于1979年,拼多多黄铮生于1980年,字节跳动张一鸣生于1983年,滴滴创始人程维生于1983年。 这是中国年轻人创业群体中的四大天王,这基本就是一个80后大学生创业群体,创业之年刚刚毕业,甚至尚未毕业。 他们有人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比如王兴。所以,创业失败并不稀奇,谁都可能会失败。 但是那种蓬勃的战斗力和连续性创业的精神,才是最可宝贵财富。 浙江看中的就是这种精神,所以你说代偿是噱头也好,是作秀也罢,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就是政策托底,也给了他们敢于试错、连续创业的勇气。 02 浙江的野心是,2022年要引进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00万人。 而2022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大概是1076万。 浙江要将全国1/10的高校毕业生都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这背后则隐藏着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春节前,2021年的人口数据已经出来了,在看到一个数字后,所有人都被惊住了。 无人能想到,2021年减去死亡人口之后,整个中国的人口净增,只有48万。 这可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 照这个衰减趋势萎缩下去,明年人口增长就一定是负的,这已经成为不可违逆的事实。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的城市人口正在成为零和博弈。 一个城市流入的人口越多,也就意味着另一个城市流出的人口也就越多。 抢人正在成为一场关系到一个区域发展和存亡的生死大战。 我们用杭州来做个案例。 在一个城市的人口流入中,人才净流入占比反映的这个城市对于人才超强吸引的能力。 杭州从2017到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0%、1.2%、1.4%、1.6%,始终为正,并且一年比一年高,连续3年居全国之首。 放在几年前,上海和北京还是王者身段,你只能看到它们赶人的新闻。 但是,现在连这俩王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了。 当万年不进人的北京和上海,都将自己的身段无限下放的时候,你就知道国内的竞争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时刻。 一场存量搏杀无形中早已开始了。 03 最近,鹤岗化这个名字特别火。 但是,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把鹤岗化理解为纯粹的房价便宜,房子白菜价。 但在鹤岗化的背后,其真实内涵则是长久以来的人口流失和产业空心化。 是支撑楼市的两大基础齐齐折断,才导致楼市的轰然倒塌。 没有产业,就没有希望,人就会走,城市就越空心化,更就没有生气,人就更加想走。 这是一个不可违逆的下行螺旋,相互缠绕,一直到地老天荒。 事实上,从政策层面,也在顺应这种趋势。 在过往几十年,高层为了东西南北平衡,从政策层面一直在控制一线城市人口的增长,上海和北京全部在赶人。所有建设用地大力的在支持中西部,东部沿海城市用地则一直严控。 这种平衡政策执行了几十年,后来陆铭教授专门写了一本《大国大城》来批判这个现象。 但是从2017年左右开始,这个政策忽然间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大城市群和9个中心城市。 很明显,这背后,是人口增长和产业流动已经无法支撑平衡态势了。 只能从全面防守,改为重点进攻。 在人口增长率萎缩之后,则是城市化率进入尾声。 这是七普的统计数据,截止时间是2020年。 2020年的城市化率是63.89%;一年后,又涨了一个点,2021年的城市化率是64.72%。 而在2000年,城市化率是36.2%;2010年则是49.7%;10年时间内的增长值是13.5%;2020年对比2010年的10年增长值,是14.19%。 对标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在75%左右。 这预示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尾声,未来几十年,将只有10个点的增长值。 人口衰减+城市化尾声,这等于是城市增量的极度萎缩。 国内城市全面进入到存量竞争的白热化阶段。 在竞争的背后,则是中国城市大洗牌。 在这场零和博弈的大洗牌之中,任何城市都无法逃脱! c6.33 世界格局彻底变了 c6.35 俄乌这件事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
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有人说,代偿不是不偿,只是延期还款,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重点是,这是浙江掀起创业高潮的一个号角。 自古以来,江浙都是民营经济的重镇,有多少在今天超值以亿记的产业,回溯前身其实都只不过是一家家庭式的小作坊。 而那些西方名声赫赫企业,又有多少是从自己家的车库里逐渐成长起来的,苹果创立在乔布斯他爸爸的车库,亚马逊也是创立在车库。 西方创业的车库文化,江浙创业的作坊文化,一个共同点是,同样起于微末,逐渐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们无法评价谁比谁更高级。 但是在其背后,则是无法抑制的商业活力和萌芽,这才是最可贵的精神内核。 浙江政府的这个政策,无疑是撒了一整个天空的星星,这是满天星斗啊。 美团王兴生于1979年,拼多多黄铮生于1980年,字节跳动张一鸣生于1983年,滴滴创始人程维生于1983年。 这是中国年轻人创业群体中的四大天王,这基本就是一个80后大学生创业群体,创业之年刚刚毕业,甚至尚未毕业。 他们有人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比如王兴。所以,创业失败并不稀奇,谁都可能会失败。 但是那种蓬勃的战斗力和连续性创业的精神,才是最可宝贵财富。 浙江看中的就是这种精神,所以你说代偿是噱头也好,是作秀也罢,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就是政策托底,也给了他们敢于试错、连续创业的勇气。 02 浙江的野心是,2022年要引进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00万人。 而2022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大概是1076万。 浙江要将全国1/10的高校毕业生都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这背后则隐藏着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春节前,2021年的人口数据已经出来了,在看到一个数字后,所有人都被惊住了。 无人能想到,2021年减去死亡人口之后,整个中国的人口净增,只有48万。 这可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 照这个衰减趋势萎缩下去,明年人口增长就一定是负的,这已经成为不可违逆的事实。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的城市人口正在成为零和博弈。 一个城市流入的人口越多,也就意味着另一个城市流出的人口也就越多。 抢人正在成为一场关系到一个区域发展和存亡的生死大战。 我们用杭州来做个案例。 在一个城市的人口流入中,人才净流入占比反映的这个城市对于人才超强吸引的能力。 杭州从2017到2020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0%、1.2%、1.4%、1.6%,始终为正,并且一年比一年高,连续3年居全国之首。 放在几年前,上海和北京还是王者身段,你只能看到它们赶人的新闻。 但是,现在连这俩王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了。 当万年不进人的北京和上海,都将自己的身段无限下放的时候,你就知道国内的竞争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时刻。 一场存量搏杀无形中早已开始了。 03 最近,鹤岗化这个名字特别火。 但是,很多人只是单纯的把鹤岗化理解为纯粹的房价便宜,房子白菜价。 但在鹤岗化的背后,其真实内涵则是长久以来的人口流失和产业空心化。 是支撑楼市的两大基础齐齐折断,才导致楼市的轰然倒塌。 没有产业,就没有希望,人就会走,城市就越空心化,更就没有生气,人就更加想走。 这是一个不可违逆的下行螺旋,相互缠绕,一直到地老天荒。 事实上,从政策层面,也在顺应这种趋势。 在过往几十年,高层为了东西南北平衡,从政策层面一直在控制一线城市人口的增长,上海和北京全部在赶人。所有建设用地大力的在支持中西部,东部沿海城市用地则一直严控。 这种平衡政策执行了几十年,后来陆铭教授专门写了一本《大国大城》来批判这个现象。 但是从2017年左右开始,这个政策忽然间被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两大城市群和9个中心城市。 很明显,这背后,是人口增长和产业流动已经无法支撑平衡态势了。 只能从全面防守,改为重点进攻。 在人口增长率萎缩之后,则是城市化率进入尾声。 这是七普的统计数据,截止时间是2020年。 2020年的城市化率是63.89%;一年后,又涨了一个点,2021年的城市化率是64.72%。 而在2000年,城市化率是36.2%;2010年则是49.7%;10年时间内的增长值是13.5%;2020年对比2010年的10年增长值,是14.19%。 对标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在75%左右。 这预示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尾声,未来几十年,将只有10个点的增长值。 人口衰减+城市化尾声,这等于是城市增量的极度萎缩。 国内城市全面进入到存量竞争的白热化阶段。 在竞争的背后,则是中国城市大洗牌。 在这场零和博弈的大洗牌之中,任何城市都无法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