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210 20… 1月 16, 20223月 1, 2022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需 2 分钟 在未来预测中,具有不可预测性的“黑天鹅事件”是最大的难点。所谓“黑天鹅”事件,一般是小概率高风险事件。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影响足以颠覆以往任何经验。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投资人塔勒布提出。2020年元月爆发的新冠肺炎事件,是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了不知多少倍的黑天鹅事件。作为一起“超级黑天鹅事件”,它完全超出经济学家(及企业家)、政治学家(及政治家)和社会学家(及社会活动人士)等专业人士的预测。 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灰犀牛事件”,则相对容易预测和分析的。但因为在人类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总有一些人在一定时间内喜欢冒风险,进行“极限微操”,所以人们总是倾向让灰犀牛事件延迟发生。一旦灰犀牛来了,还是失去当事人的控制和应对能力。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时,当时大家知道“次债”有风险,却并未足够重视。原因在于,次债投资回报高,表现稳定,颇受投资者青睐。然而,2007年房价开始回落,“次债”市场风险爆发,风险被迅速传导到其它市场,结果最终酿成了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对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成功预测,是一个学者的真功夫。在普遍的牛市或经济上行期间,预测股票价格或某些行业会上涨,是小白都能够做到的。因此对这类事件的成功应对,在经济金融领域,才真正考察一个投资者的真功夫。 石油、芯片半导体、精密机床等等,甚至还有小麦、大豆和牛肉,中国普遍需要进口。因此,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是比较高的,可以说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慕义书院公号《为什么2023年有可能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等文章多次指出,2022–2023年,全球极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综合全球金融经济当前态势,我们试图分析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领域那些大概率会发生或很容易发生的、令人担忧的九大问题,并且给出简单的对策建议。 饶有兴趣的是,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可能是会互相强化或互相抵消的。因而,我们在给出单点回应对策后,还会给出综合回应建议。 第一大风险是新冠疫情很有可能恶化,并导致供应链再次被打乱。 全球股市2021年的卓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以“人类社会终能摆脱瘟疫的乐观预期”为基础。然而,事实是,大规模接种疫苗和新型药物的研发,并没有如其承诺的那样确保疫情一定会结束。尤其是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这类变异毒株的出现,是否可能导致兼具奥密克戎的高度传染性和德尔塔的危险性的一种新变异毒株的出现,这是值得认真重视的。 企业积极适应,例如远程办公。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美联储在内的各政府则随时准备干预,以刺激经济。然而,直到如今,供应链并未从混乱中恢复过来,甚至有可能再次被大规模打乱。最近几个月来,在欧美国家,汽车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大规模基建中所遭遇的供应问题,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并扩展到其他行业。 对此,最好的应对手段是提前预备一些原材料以囤积居奇?然而问题是,万一这一风险不发生呢?在金融市场,能源股和一些大型工业股,价格会急剧波动。澳元、加元等自然资源型货币,也有可能进一步进入低谷,值得去抄底。 第二大风险是通胀失控将有可能搅扰金融市场。 通胀是否已经失控,很大程度上,美联储这群职业政客,一直不愿意承担。最近在舆论压力下,开始承认。长久以来,很多投资者颇受物价稳定和降息的好处。然而,事实是,美国去年11月的通胀率达到近40年来的新高(6.8%),欧元区11月的通胀率也升至欧元流通20年来的最高水平(4.9%)。没有谁能保证通胀率会下降到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期待的目标(2%)。 通胀危机是有利于股市繁荣和金银贵金属价格的上涨的。然而越是通胀危机,各国央行势必越被迫加息。尤其是美元的加息和人民币价格的回落,慕义书院微信公号此前的文章已经提出了系统的分析建议。 第三大风险是供应链中断和原材料短缺。 社区隔离和全球国界线隔离,必然导致经济往来的中断。对企业来说,面对自家产品销售价格的高涨,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然而,没有原材料就无法生产。因此,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三角地区,2021年的生产型和外模型企业,过得并不好。在2022年,特别是海运危机仍然存在,金属、木材及其他材料的供应困难,今年可能仍会延续。 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通胀的美国风险尤其值得重视。上世纪70年代通胀高企下,美国的物价-工资螺旋式上涨。因为石油供应链出现中断危机,加上员工在苏联意识形态的强大影响下,普遍要求获得更高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具有定价权的企业,就把其成本转移到产品价格上,以度过这些危机。进而在下一步,苏联则因为粮食短缺和石油价格大跌,导致系统危机。 这是有利于自然资源型企业的股票价格的上涨的,却不低于自然资源出口型国家。例如不利于澳洲、新西兰等小型西方发达国家,对俄罗斯这种大型自然资源出口型国家也不利。因而,仍然建议关注这些国家的主权货币,等它们到了定位就可以抄底。 第四大风险是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极有可能过度收紧。 当前,除了中国央行,可能会启动新一轮的放水政策,全球各大央行,都积极准备结束特殊货币支持政策。在全民抨击高通胀的态势下,无论是英格兰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还是日本央行,都决定让货币政策回归更为正常的状态了。 问题是,万一过度收紧呢?这对股市和贵金属市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投资,都是非常不利的。也就意味着极有可能会带来新一波的回调。对这点的回应对策,和对第二大风险的回应对策是一样的。因此,仍然建议参考文章:《美元紧缩人民币宽松,我们怎么办?》。 第五大风险是,世界各国债券收益率的飙升。 债券收益率,在2022年今年头几天的走势延续了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的趋势。在1月3日那天,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飙升了10个基点,达到1.61%。这毕竟不是股票市场,因此请不要小看这个数据。债券收益率飙升的根本成因是,因为通胀率上升损害了债券投资者的收益,此外各大央行的大规模购债计划即将逐渐停止,需求下导致债券价格下滑和收益率上升。 这一风险在成因、性质上和第二大、四大风险上是相似的。因而,这一风险,首先是不利于股市,其次才是不利于贵金属价格上涨的。对此的回应对策建议也是类似的。 第六大风险是已经存在的能源危机,仍然会继续存在。 在2021年下半年尤其是到了冬季,在经济快速复苏和不利天气叠加影响下,天然气、电、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一再高企,已被推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只有春天来临,不再有取暖需求之后,才有可能回落。石油素来是能源中的能源,因为继续回归正常水平,2021年原油价格大涨40%,至每桶70至80美元。高盛预计,2022年会升至85美元左右,到2023年可能会涨到110美元。根据此前的分析,我想,到了110美元的时候,也是到了全球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刻。 能源价格上涨,更多有利于能源企业及其能源股,对下游行业企业都是不利的。对策是买入能源企业股票? 第七大危险是加密货币系统性风险。 2020年受益最大的,就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2022年比特币、以太币仍然受到追捧。如今,作为金融投机产品,加密货币总规模已达2.2万亿美元。比特币等虚拟加密货币一旦价格暴跌,投资就有可能恐慌性抛售股票。加之特斯拉等很多高科技企业,加上一些金融企业,通过股市衍生产品活跃在虚拟货币市场,虚拟加密货币的价格暴跌,就有可能产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这样的灰犀牛事件,进而导致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 对此的回应手段是抛售虚拟加密货币,进而离开股市?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那全球金融危机是要到来了。好在不会所有人都会未雨绸缪,那我们至少可以提前吧。 第八大风险是公司债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长期以来,有很多投资在那些具有未来成长前景的企业,买入他们的股票或形成股票基金。例如在中国,我就曾建议某大型央企金融企业关注未来中国可能出现的新的BAT。然而,成长型企业的投资,一直以来都有风险。对那些押宝成长型公司的公司债的投资者,2022年并不“岁月静好”,市场极有可能更为动荡。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国债收益率突涨,就可能导致风险溢价的修正,进而股市承压,打击这些成长型企业,导致其还债能力的下降。 在我所在的“慕义知识星球(财经专业主义)”微信群(不许发非财经类文章)里,来自南京的胡弟兄问“国外这个基金在国内有购买渠道吗?”(因为不推荐,所以基金名就不推荐了),来自温州的孙先生则回答“某头姐的某舟基金,都是成长股,风险很大,还是纳指100或标普500比较安全”,广州潮州的周弟兄的建议则干脆,“市场波动有点大,保住本金安全。我自己持有的基金从上月份下旬至昨天,陆续清仓中,目前剩下三成左右”。 至于纳指100或标普500的确比较安全,然而,1月14日的信息是,“标普500指数的11个板块几乎全军覆没,信息技术板块跌超2.6%表现最差,可选消费板块也跌将近2.1%,医疗保健跌超1.6%,通信板块跌1.4%,工业板块和日用消费品板块涨约0.2%,公用事业板块涨超0.4%,仅此三个板块收涨”。 据著名财经媒体金融界,富国银行策略师表示,美国股市投资者应准备好迎接未来几个月的回调。以Christopher P. Harvey为首的策略师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在这个波动更大的股市中,回调可能会更加频繁。”他们预测,到夏季,标普500指数将下跌10%。 我想,如果是大额资金想短线操作,应该是暂时离开纳指100或标普500。类似招商银行APP那种一个工作日只能购买100美元的美元标普基金,就不急着离开。因为真跌下来再跑也来不及,不如放个它两三年。 最后想说,慕义书院微信公号以后会争取只做财经经济分析,偶尔发几篇随笔。至于解经类的文章,尤其是我的,基本会写一篇被删一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我们仍然在读圣经,也仍然在服事。 我也决定,以后尽量不发那种付费阅读的文章。偶尔也发一两次吧。当是好玩。但尽量不发了,仍然要服务于更多的读者。我怕那种付费阅读态度,会带来整个微信公号和读者交流的“内卷化”现象。也因此,如果有进一步问题,可以加微信联系,但请尽量不要连续追问。要深入交流,请扫知识星球加知识星球群。 昨天我去北京西城区对企业家罗弟兄说,凡是会导致我们内卷化的,无论是职业还是信仰现象,都要坚决打破。 c7.178 成年人谈何容易 c5.188 实体产业时代正式来临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芯片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