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1 上瘾的心理4…

「因为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既是这样,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罗7: 15,17】
人凡在失败和犯罪中生活,而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神的拯救是永远不能临到的。每一次要使自己在神面前的生活有属灵的长进,必须先对于自己现在的光景觉得不满意。
神的拯救虽是为所有的人预备的,但并不是每一个所能得着。因问题不在于神,乃在于人,人没有觉得拯救的需要,也没有付上代价去得着拯救。
律法没有错,错的是想靠自己遵行律法。世人犯罪是欢喜罪中之乐,基督徒犯罪是苦的,这是因为他们是有生命、有灵觉,可证明自己的洁净的。
这罪就是魔鬼自己在我们里面。认清了敌人。只要先认清,先抓住敌人,我们就知道怎样对付它、胜过它。
《王者荣耀》推出防沉迷措施,规定 12 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1小时,12 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2 小时,超时将被强制下线。
游戏本无过,保护未成年人,还需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沉迷游戏这个问题,重点不在于游戏,而在于沉迷,或者说上瘾。只有了解上瘾的形成机制与解决之道,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
嫌孩子烦, 就给他一个手机说到上瘾形成的外因,我们很容易想到游戏本身。许多人说《王者荣耀》有毒。
游戏固然有其吸附玩家的手段,如捆绑社交、即时反馈、清晰的目标、不断优化的障碍,以及名人效应等。这些手段,都能让用户对游戏产生兴趣,并高度投入在其中,忘记时间的流逝。尤其《王者荣耀》是在经典 MOBA 游戏 LOL(英雄联盟)基础上大幅简化、加快节奏,更是让大量新老玩家欲罢不能。
迄今为止,《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 3 亿,日活跃用户 9000 余万,每 6 个中国人就有 1 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 30%。如此惊人的数据,当然离不开游戏本身的精心设计与营销。
但与此同时,家长乃至社会对未成年人关爱的缺失,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许多玩游戏上瘾的孩子的家长,自己就不能抵挡游戏的诱惑。有数据表明,新增玩家年龄呈两极化趋势,19 岁以下、40 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 45.8% 和 40.5%。恰是父子两代人。不玩游戏的家长,可能也有其他的“瘾症”:工作上瘾,应酬上瘾,健身上瘾 – – 嫌孩子烦,就给他一个手机,让他自己玩去。这样孤独的孩子,难怪会对游戏上瘾。
与孩子约法三章,规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间 ;深度参与,每一局录回放,和孩子一起观看并开动脑筋,总结得失 ;帮孩子在游戏里适当完成心愿,等等。家长若能做到这样的陪伴,孩子的游戏生活想必会健康很多。
国家规定商业网站必须先取得家长同意,才能向 13岁以下的儿童索取个人资料。同时,网站在未成年人父母同意之前,也不得让儿童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上任何可能与陌生人交换个人资讯的互动技术。
简言之,父母们必须要参与孩子的网络活动,以确保自家孩子浏览的网站遵守 COPPA 规范。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阿们!
学习体会 :“立法是需要跟进的。总而言之,游戏固然有其特别的魅力,但家长和社会对未成年人关爱的缺失,是孩子上瘾最为重要的外因。蒙主恩典!阿们!
《王者荣耀》被指“陷害人生”,儿童沉迷游戏引发多起负面事件。“沉迷游戏”,重点不在“游戏”而在“沉迷”,或称“上瘾”。“受伤记忆 + 未处理的情绪 = 上瘾症”,更可怕的是,上瘾的父母往往会养出上瘾的孩子。“王者农药”呼唤真正荣耀的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