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抑郁症6⃣️… 13 1 月, 202231 1 月, 2022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需 3 分钟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13: 5】 不是学生空心了,是整个社会空心了。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作为精神科医生,有个拿手的杀手锏,就是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他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所以我们回到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这种情况并不是刚刚产生的,他们会告诉我,我从初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疑惑了,直到现在我才做了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传统的西方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他们都没有效果。 对于一个危机干预者和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我们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我们同样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那里,我们内心当中有吗?要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学生躲到网吧打游戏,能够让人去花钱,去盲目花钱的方式会把人搞焦虑,搞崩溃,搞恐惧,这大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部份失落者的特征。 在过去30年当中焦虑和抑郁,焦虑症和抑郁症变大了,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的样子,现在是13%,我现在用的数据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在最高诊级医学刊物上,全国流行病院调查的数据。 21世记开始,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大量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他们网络成瘾,焦虑,强迫,他们和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破裂问题,父母有勇气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见真的没有办法收拾了。 我们的处理问题方式是把他们送到网瘾学校,让他们接受电击的惩罚,这是教育吗?这是推卸责任,本身父母和教育是问题的根源,我们不看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他躲到网吧去打游戏,他为什么要躲到网吧打游戏,是因为教育的失败。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心理咨询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把同学这样的价值观扭回来,你周围的同学是你的敌人吗?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啊!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生命。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开始有自杀行为了。 一切向分数看,忽视甚至对学生品德、体育、美育的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教育观 – 他们完全认可这样的教育观,对自己的孩子也同样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可能是导致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当教育商品化以后,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向我们学习。我们为了一个好的科研成果,有时候会数据作假。我们为了能够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可以收红包拿回扣。有些老师上课不讲知识点,下班时在辅导班里讲. 但是我们好像早就抛弃这些了,我们认为崇高的东西不值一提,我们需要的是现在能挣到钱吗?但是学生已经不认可了,因为他们不缺钱。这是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我们认为能够挣到钱才是人生更大的赢家。 空心病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这个是根本原因。 我想问大家也问我自己,我们尊重自己吗?我们尊重自己的职业吗?我们有没有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使命和召唤,去体会其中的深切的含义。这是个买椟还珠的时代,我觉得我们扔掉了很多东西。 我们像婴儿一样,只追求即刻的满足。当我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挣钱上,没有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爱,这时候孩子不出问题才怪。 我们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请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人生!一定要引领孩子来认识主耶稣基督,因他充满爱来滋润你我! 蒙主恩典!阿们! c1.146 曹原:年轻科学家 c4.208 宏观经济的10个判断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9…Testi…见证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