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篇20. 患癌之后的考验与颠覆-王东莉

见证篇20. 患癌…

轻音乐在本文末,请点:

我是 70 后。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开放,大批人放弃“铁饭碗”。我和先生也是如此,工作几年后,先生离开科研院所去外企,我离开国家单位到了民企,后来又自己创办公司。那些年我们物质方面日渐宽裕,但精神方面却并不富足。尽管我们喜欢阅读、学习、运动,有不少兴趣爱好,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空虚和茫然。

身边很多朋友,对于认识自己感兴趣,对于认识上帝则不以为然。他们说 :“信主有什么用?你们不是一样会生病、会难受吗?我不需要这样的精神寄托。”他们认为自己不信上帝,仍然可以做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依然是一个“有趣的灵魂”,而且,豁达乐观、意志坚强、有勇气、有爱心、肯付出、满满的正能量!然而,面对真实的生活,靠我们自己,有谁真的可以做到这些?有谁真的可以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碰触

2005 年,我的人生如坐过山车一般,遭遇了一个接一个的大起大落。我于 2004 年底怀孕,怀孕四个月时,我先生患了一场大病,肠上长了一个肿瘤,虽然确诊是良性,但对年轻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怀孕的我还要照顾先生,压力非常大。

随后,父母从家乡过来照顾先生,我们的二人世界突然复杂起来,需要我调整适应。先生出院后,我们又忙着装修新买的房子,工作方面压力也很大。当我慢慢缓过劲准备生产之时,我回到了相对平稳快乐的状态。孩子的降生带来新的挑战,初为人母,满心喜悦,但照顾婴儿难免手忙脚乱。当我刚适应有孩子的生活,岁月静好又被打破,父亲在去买水果的路上被车撞了,住院很久才复原。这一年里所经历的跌宕起伏,让我深切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生活的复杂。

时光流转,北京最美的秋天到了。我参加会议时遇到一个同行,他正好住在我家附近。他告诉我,他家每周都有查经聚会,每个月都有爱筵。他盛情邀请我和先生在爱筵当天去他家吃饭。大家是同行,又住得近,先生也愿意与我同去。记得那天,进入他家,我感觉整个房间十分明亮温暖,好几对夫妇一起查经,每个人都那么热情、真诚。当他们邀请我们第二天去教会做礼拜时,按平常我们可能会拒绝,但我们被他们的热情与真诚打动,就欣然答应了。

我以前也受邀参加过教会活动,感觉平淡,但次日所经历的却是颠覆性的体验。我不记得牧师讲了什么,但我一直止不住地流泪。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从理性来讲,我觉得这样的自己十分陌生。上帝的存在如此真实,完全超越了我的理性,似乎有一种奇妙的力量碰触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我心里说:“我回家了。”

想起过往,我工作时的合作伙伴与一些信教的朋友都给我传过福音,还送我圣经,但那时我并不认为这个信仰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排斥基督教,我把《圣经》当作经典来研究。但若只是把它当作一部经典、一套理论、一种哲学来看,其中有些观点我认可,有些我持保留意见。我看《圣经》的角度是平视甚至俯视的,根本无法相信。

信仰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是超越理性的。比如,以前我不能认同独一真神,我认为好的东西很多,为什么祂是独一?信主之后,我对信仰有了全新的认识,世界上的确有很多种哲学、智慧,就如同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远远望去,树与树之间似乎差别不大,可走近了看,树与树却是不同的。因为每棵树的种子不一样,根不一样,所以长出的枝叶就不一样,结出的果实也不一样。

很多人以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但究竟什么是善?如果我们不认识上帝,善与恶的标准就会大相径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人类自从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就犯罪堕落了,人就以为自己可以像上帝一样知道善恶,于是他们不再以上帝的标准为标准,反而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了。当我开始了解上帝的标准,视角就随之转变。圣经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并引导我的生活,引导我大大小小的选择、决定和行动。对我而言,圣经不再只是一部经典,更是一部人生指南。经过这一系列转变,2005 年底,我与先生决志信主。2006 年复活节,我们一家三口同时受洗归主。次年复活节我父母也受洗归入基督。

疾病考验我与神与人的关系信主十余年来,我的人生不疾不徐,就像一条平静安稳的河,缓缓流淌着。直到 2018 年夏天,它忽然飞流直下,风急浪高,转了一个大弯。

去年夏天,我偶然检查出乳房上有一个小肿块,做了 B超和钼靶检查,医生给出的建议是,要么进一步检查,要么直接手术。但无论是否进一步检查,手术是必须的,因为“有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疑似“乳腺癌”。

我的身体状况一向很好,除了生孩子,没有住过医院,平时连感冒都很少,得知这次检查结果居然可能是癌,简直如晴空霹雳。在得知患病的最初几天到几周是我压力最大的时期,我的体验是全新而陌生的,有时半夜醒来,外面是看不见光的黑夜,里面是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万般滋味涌上心头,怀疑、恐惧、焦虑、悲伤、沮丧交织在一起。

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不知道还有没有未来。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我的家人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办?我的父母怎么办?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怎么办?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确定的。

不仅如此,当我还未走出诊断结果带来的焦虑时,就需要做出一系列与治疗相关的决定。在我左右为难之际,感谢上帝借着就诊过程中的人和事一步一步引导我,帮助我慢慢找到了方向。同时,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学习,使我对这种疾病越来越了解,也帮助我缓解了焦虑,加增了我对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从确诊到手术、再到化疗、放疗,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时期。这当中也有起伏、挑战和艰难,不过,大多数时候我心里是平安的。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我仍然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同在,那是爱的光芒。否则,早就扛不住了。先生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为我祷告,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陪我散步,与我“话疗”——有时感觉有说有笑聊一聊,疗愈功效胜过药。他对我的爱和情感支持是无价的。

在生命的风暴中,他一直陪伴我、照顾我、支持我,给我打气,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得胜有余,相信我们还有美好的未来。当我无法与教会弟兄姐妹们相聚时,很多肢体一直挂念我,为我祷告。这些都给我带来莫大的安慰。
98
我发现一场疾病会考验一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也考验她跟所有人的关系。因为,我们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着,也是为了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活着,更是为主活着。没有经历过生死的人,可能很难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在我最艰难的时刻,正是靠着这些与上帝、与人有品质的关系,一步一步走出困境的。

若无信心, 如何面对诸多的不确定?乳腺癌不一定是绝症,但手术有后遗症 ;化疗放疗有不良反应,药物有副作用 ;情况因人而异,效果难以评估,愈后差别很大。治疗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充满了可能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人衍生出许多焦虑、恐惧。在我住院期间,有一首安慰我的赞美诗叫《只因我生命中有你》。歌中唱到,人生中有许多的“有时候”就像大海有平静也有波涛,那些艰难的时候、困惑的时候、痛苦的时候、受伤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崩溃的时候、惧怕的时候、绝望的时候,我们总是在问“为什么?”其实,上帝不一定会回答,或者就像祂曾在旋风中向约伯讲话,上帝的答案就是祂自己。

祂是终极的答案,是无解的解药。正如美国诗人莫利·克里斯托弗(Morley Christopher)所说:“我有一百个问题要问上帝,但当我遇见祂的时候,这些问题全没了,而且,没了好像也没关系”。上帝可以让我们从困顿中走出来,重新得自由。就算我们失控,上帝依然掌权在天。虽然有些事我们不理解,但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随着时光的推移,我逐渐坦然接受了各种不确定性:诊断过程的不确定性,治疗过程和效果的不确定性,康复过程的不确定性。我总结了五个原则,也可以说是经验。第一,在战略上要藐视疾病,在战术上要重视疾病。既要树立信心,放下恐惧,积极面对,不被疾病吓到;同时,又要积极配合治疗,康复阶段不可大意。第二,规范治疗,不信偏方。第三,相信医生,但不迷信医生。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要主动和医生交流,求主引导,谨慎抉择。

第四,对保健品不排斥、不轻信。第五,信心最重要。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治疗和康复,如果没有信心,很难坚持。

心生勇气,勇气生力量,有力量才能忍耐。圣经上说 :“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4-5 和合本),我更喜欢《深文理本》对这两节经文的翻译 :“强忍生练达,练达生希望,而希望不启羞,缘上帝之爱,由赐我之圣神灌溉我心也。”感谢上帝,若不是祂赐给
我信心,我岂能面对这诸多的不确定?三个颠覆性的认知
这次患病对我来说,是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它带来三个颠覆性的认知。

它颠覆了我心中的一个神话 :“意外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原先以为,即或那么多人在一生中会有患癌的经历,但概率再高也不会是我,意外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是一种多么偏执的信念!生老病死都是生命中的常态,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曾执迷地相信自己的幸运,为什么意外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是什么使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呢?记得一首赞美诗唱道 :“有许多未来的事情,我现在不能识透,但我知谁掌管明天,我也知谁牵我手。”我深以为然。

它也颠覆了我对健康的认知——原先以为,“没有健康一切都等于零”。在这种认知框架下,身体健康的价值可能被过分高估了,被偶像化了。似乎只要我们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好好养生,就可以不生病。其实,对人类而言,虽然医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些因素依然是未知的、无法控制的。我发现一般的患病风险因素我都不具备,比如 :单身、晚育、未育、未哺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这使我终于明白,健康不是你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就能赚来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固然好,但谁也不能保证这样就一定不会得癌。圣经说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

它颠覆了我对生死的认知——原先以为“活着就是王道”。当一个生活平顺的人突然面对生死,你很难想象她有

过怎样的内心冲突。心潮起伏过后,我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我越来越意识到相对肉体的死亡,灵性的死亡更可怕。人生只不过是永生的前奏、复活的序曲。死亡不过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个站点,何时到站下车并不由我们自己掌控,那是上帝的事,我们惟有坦然接纳,乐观面对。我第一次深刻地去思想这句经文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在中国,平均每天超过 1 万人被确诊为癌症,也就是说,每分钟有 7 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如果以 40 岁以上人群为背景的话,几乎是每 426 人中,就有 3 人不幸“中招”。

生而为人,我们无从逃避。世界并非久居之地,而我们却那么容易陷入盲目,被红尘迷住双眼,对真理视而不见。我过去曾以为健康是最重要的,后来发现身体患病算不得什么,灵魂的毒瘤才是最可怕的。它不痛不痒,虽看似无恙,却病入膏肓、深入骨髓,使人远离神。这趟奇妙的医治之旅使我深切经历了从上帝而来的恩典与安慰,从而更能理解别人的痛苦与难处。

经过这场意外的熬炼,我的生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宛若新生。我真切地体验到上帝对我身心灵全人的医治,我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主权在上帝那里,生命的价值也隐藏在祂里面,并不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赋能、自我实现。

目前我的康复治疗仍在继续,其中内分泌治疗要持续至少五到十年,这条路还长着呢。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趟旅程,那么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与苦难不过是暂时的。爱里没有惧怕,在祂里面有生命之光。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