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催孩子长大 26 12 月, 202113 5 月, 2023 by Tong, Peter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必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掀起了攀比之风。 隔壁老张家的儿子刚上初中,英语水平都能和外国人对话呢。你四姨家的姑娘才10岁,钢琴级别竟然到了10级。楼下李阿姨的儿子回回考试都在前3名,今年有望跳级。估计这样的话语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萦绕,因此在父母的心里开始有了不认输,不能输的想法,于是催着孩子长大成了一股流行风。什么早教班,衔接班,亲子班,英语入门班等等,忙的家长团团转,累的孩子呼呼喘,父母们也恨不得让孩子24小时都在学习。但这真的是对孩子好吗?真能让孩子事事拔尖,远超他人吗?其实未必。 催着孩子长,也未必教出优秀的娃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从4岁就被选入申奥形象大使,同一年他的钢琴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的时候,李天一又开始学习书法,教书法的老师是清华大学方志文,10岁的时候他加入了国家冰球队,之后就读人大附中并开始留学美国。可是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却在2011年的时候因和人打架斗殴被拘留教养一年,从此之后李天一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也不再被大家称为”神童”。2004年曾经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马加爵出身贫寒可是他从小就要强,成绩也特别优异。他曾经是全国物理奥数的二等奖获得者,也曾先后考入省内的重点大学,但他却在上大学期间,连续杀害4人,最终他得到应有的惩罚,年轻的生命和辉煌戛然而止。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决定孩子优秀的原因,并不是突出的成绩,超前的教育,而是重视孩子的内在培养,按照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去培育。但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背道而驰,认为自己家孩子如果不去学,那么就会被别人抛在后面,孩子也会被拍在沙滩上。这些父母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在他们的心里面始终认为这样做是为孩子好,但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厌烦。催孩子成长的背后是父母的遗忘 1)忘记了家长的梦想不代表是孩子的梦想有不少父母会认为:小的时候我家条件不好,如果经济允许,那么我的唱歌梦想或者跳舞梦想就会实现。因此这些家长在生了孩子以后就会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当然也有一些父母希望孩子子承父业,把自己的特长传承下去,可是,家长们却忘了那只是你们的梦想,可并不代表是孩子的梦想,逼迫式的让孩子去学,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让孩子厌恶。 2)忘记了多大的孩子,干多大的事情这个世界上的天才儿童少之又少,而生活中的孩子们智商也都是普遍性,之所以会有较大的差异,也与孩子后天的努力有关。可能家长们并不知道,9个月之前的孩子不能长期接触音频和视频的环境,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很难集中注意力,还总是会分心。6岁之前的孩子最好以玩为主,什么舞蹈班,兴趣班,通通都不要给孩子报,否则孩子长大以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厌学心理。所以家长们都忘了,多大的孩子干多大的事情,超前的教育,超负荷的学习,最终让年幼的孩子崩溃。美国心理学教授费萨曾指出:不应过早的对幼儿进行专业技术的训练,儿童在5岁以前学习学术性的东西是不妥当的,而幼儿期孩子学的越多,将来对学术性的东西容易产生抗拒感。 3)忘记了孩子的成长不是刻度尺也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的成长阶段画上刻度,今天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什么,明天要求孩子赶超别人,可孩子的能力有个范围,它受年龄的限制。因此孩子的成长不是刻度尺,所以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有资料称,智力超常的孩子只占2%~3%,而95%的孩子只是属于智力正常范围之内,若父母煞费苦心的去让孩子学习超出智力范围之外的知识,只会适得其反。 遵循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让娃按部就班 1)不攀比,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教育父母需要只关注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不去和其他孩子过多的比较,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一样,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举动以及智商方面也会不同。比方说孩子在6岁之前应该以玩为主,而所谓的这个玩包括:和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接触,学会社交互动。和父母或者小伙伴做过家家的游戏,用假装角色的扮演激发心智的发育。玩适合的玩具,探索玩具工作的奥秘,促进大脑的发育。 2)孩子的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养育孩子阶段父母不要忽略一点,那就是孩子的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们经常在报道中看到那些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法逼的孩子走投无路,有的孩子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在这种高压力的学习状态下最后不堪重负,导致身体和心理上出现诸多的问题。所以,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育,也应该把眼界和心胸放的宽广一点,去找寻孩子身上自带的闪光点,把孩子特长和天赋发挥出来,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成长。 3)成长是漫长的过程,要”静待花开”虽然父母们认为孩子的成长转眼即逝,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嘤嘤学语到大脑有思想,再到独立完成事情,每一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循序渐进的递增,是失败又成功的经验累积。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只有让孩子不断接触新事物,按照孩子自然的生长规律,健健康康的长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当然,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也需要付出诸多的心血和努力,但是,陪伴着孩子长大,让他们快快乐乐扎扎实实的成长,对父母来说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写到最后: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母鸡都会。但是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把孩子教育的更优秀,更出众,需要父母真正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去思考,而不是催着孩子快快长大。 父母最应知道的10条心理学规律 2.家庭治疗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1.英语单…2.家庭治…父母最应知…原来孩子这…第十三章 …激励学生的…输得起的孩…c6.2 …没有规矩的…教育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