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195 疫情… 19 12 月, 20211 3 月, 2022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需 2 分钟 由于债券的穿透式监管,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仅完成了全年额度的40%,慢于历史同期约70%多的进度; 占政府基金性收入90%的土地收入,从8月至今单月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0%左右。 今年继续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减免,预计全年减负超7000亿元; 受疫情反复以及自然灾害影响,地方损失、支出累计近万亿; 截止今年三季度地方杠杆率(不包含隐形债务)增长至36.9%,创历史新高; 今年,地方上是真难。 上半年钱融不上,下半年地卖不出, 全年疫情反复经济生产不畅支出加大,持续减税降费收入缩减。 想多融点资搞点钱,监管太严,杠杆率又太高; 想多卖点地增加收入,调控太严,房企都穷哭了; 想多收点税填补窟窿,经济下行,企业眼巴巴看着你; 想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疫情反复,额外支出增加; 想彻底躺平,瞅瞅四周都在搞高科技你争我赶,只要有一口粮就得喂给搞科研的。 饿的两眼昏花的地方,难呐。 我们普通人难,还能发发牢骚, 开发商难,还能到处喊一喊, 地方难,忍着。 不仅得忍着,还得想办法解决经济增速的问题,解决就业的问题,解决绿色双碳的问题…… 明年的总基调:稳,为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所以明年的经济任务比今年更重, 明年经济维稳的两把推手,一个是基建,一个是楼市。 不仅要搞,还得提前搞。 不仅要提前搞,还要责任到地方。 基建历来是支出的大头,而基建支出的六成都在地方。 这就好比让一个饿的站不起来的人去跑马拉松,不等教练吹哨腿就抽了。 任务背上了,下一步就是搞钱。 去哪搞?大概率还是土地收入。 稳经济的推手是基建和楼市,搞基建和楼市的推手是土地收入。 2022年,戒不掉的土地收入 1993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央地收入分配占比基本上1:1,支出责任比重则变化为2:8,去年甚至到了1:9。 地方在财权小、事权大的格局下,更加依赖卖地。 目前地方的收入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另一种是政府性基金收入。 目前两种收入方式规模相当,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的九成是土地出让金,堪称地方收入的“半条命”。 通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城市积累了扩张的原始资本。 近三十年来,城市的每一步扩张,都写满了土地收入。 比如基建, 一般而言,基建资金的60%来源各地方的自筹资金,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新增专项债、PPP和城投债等。 但是目前在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基调下,城投平台融资束手束脚。 明年搞基建主要的发力点还是依靠地方的“显性”资金来源,也就是一般公共预算、新增专项债和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三个方面。 土地出让金对明年基建的支撑远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地方偿还专项债、城投债的资金有一部分也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 尤其是专项债利息,只能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偿还,不得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偿还。 所以土地出让金不仅显性支持基建建设,同时也以隐性偿债的方式间接支持基建,支撑城市发展。 再比如对GDP增长的拉动 卖地的钱可以投入城市发展建设中,卖出的土地也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不论是住宅用地还是商业、商务、工业用地,拍出后从前期的建设施工到后期的生产销售、物业管理、科研创造等环节都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上百个行业的发展。 按照目前土地出让金单月下滑的速度测算,土地出让金继续下滑对明年全国名义GDP增速拖累约0.6%~3.5%。 而且,土地收入依赖度排名前5的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合计GDP占全国约4成,加上土地收入依赖度排名第6、单位土地出让金下滑拖累全国GDP排名第5的四川,这6省的土地出让金下滑将关乎全国稳增长大局。 接下来,这6省在基建、楼市、土地等方面大概率会释放积极信号。 近两天中央和地方已经马不停蹄地抛出了一大波基建包: 13号,发改委发布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14号,发哥再次发话推进重大项目抓紧上马,能开工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14号,成渝双城经济圈2022年拟推进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 抛出基建包的同时,钱也提前支了。 同样是14号这天,部分地方债已提前下达,以便明年初早发债,稳投资稳经济。 准备好吧,朋友们,一大波红利即将来袭。 一、在基建产业链上趴着的朋友,要吃的满嘴流油了 基建项目申报的弹性非常大,财政方向是主导,只要经济稳增长的诉求足够强,项目的审批量就会大幅增加。 下面这张图是2021年各个地区基建项目的申报数量。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主要发力点。2022年申报动工的项目会比2021年更多。 明年的新老基建齐发力,村里的断头路、城里的新地铁、老区的新基建、新区的产业园,都会迎来新气象。 二、调控可能会放松,放松的目的是“以托楼市来托地市” 今年三次集中土拍,第一次拍的热火朝天,第二次第三次直接熄火, 前脚高价拍了地,后脚就调控升级,打掉市场预期,打掉销售额,第一次高价拍地的房企亏成狗。 第一次集中土拍,北京挂牌出让的30宗土地中,亏损及零利润地块占比39.13%,低利润项目占比52.17%,中利润项目仅有8.70%,中高利润及高利润项目占比为0。 2021年,百强房企的利润降到了10%以内,甚至干不过制造业。 同时,还伴随着销售额与销售面积也在持续走低。 既不挣钱,又卖不出去货,谁还敢再拍地。 放松调控托住楼市,为的是让房企有钱赚,房企有钱赚才会继续拍地。 三、放出来的水,有一部分一定会流入楼市 财政宽松,意味着流动性充裕,也意味着一定会有一部分水流入楼市。但是,这部分水直接流到购房者手里的可能不多,但会流进房企手里。 房企不拍地,一部分是因为没利润,另一部分是因为搞不到钱。 所以,大概率会给房企适度解绑信贷政策,起码能拿到钱融到资去拍地。 松绑了房企的融资渠道,保证了他们的利润,房企愿意拍地了,敢拍地了。 地方有了土地收入,土地收入供给的基建,债务以及一连串的产业链上的行业,才能转起来。 否则,谈什么稳经济? 对于刚需和改善客户来说,买核心城市、核心板块。 一定要抓住年底房企打折优惠的时间点,一旦他们拿到钱手里宽裕了,会收回折扣。 也一定要抓住现在二手房东能砍价能打折的时间点,一旦核心城市出现因城施策的短暂放松,二手房东会再次傲娇,不愿意谈价。 明年上半年楼市的大趋势:不会跌,但大涨也不会有。 但是,因为有大基建的助推,因为要稳经济增长,对于土拍依赖度较高的核心城市,可能会涨一些。 比如,土地收入依赖度高,全国GDP占比也高的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六省。 c4.194 商业1.0-6.0时代 c5.171 实事求是,守正出奇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