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131 企业… 7 12 月, 20211 3 月, 2022 by Tong, Peter 🔊 Listen to this 需 3 分钟 在企业里,每一级管理者都有各自的任务,相应地,也有各自的产出。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更应该聚焦于各自的主要任务,否则,难以产生应有的绩效。 为把问题说清楚,我们作这样的假设:一家企业已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老板不介入具体经营管理,是专职老板。高管团队——总经理与副总经理都是聘请的职业经理人。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如何“各司其职”,他们各有三件事要做好。 董事长三件事:公司方向,政策资源,高管激励 对于董事长而言,首先,他要把握公司发展方向,组织制定公司战略,解决为谁服务、往何处去的问题,很多企业就折在这个问题上,因为老板摇摆不定,方向不明; 其次,董事长要为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争取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这就要求董事长视野要广阔,而且要有很强的社交能力以及信息敏感度。通过有效社交,尤其是跨界交流,去发现机会,当然,更要识别风险。 第三,对于职业经理人团队,董事长要订好激励政策。激励政策必须要平衡好企业的成长性与收益性,所谓成长性,就是企业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持续投入;所谓收益性,就是企业的财务表现。通常财务表现好,投入就会少。如果对于高管团队的激励是基于短期盈利,那么高管团队的行为必然是短期、短视的。除了激励政策,董事长平时也要对高管团队做好安抚,及时发现问题。 总经理三件事:年度目标,核心能力,班子建设 对于总经理而言,首先,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也就是年度业绩目标。因此,他要掌握分解目标的方法,遵循“目标管理到部门,绩效管理到个人,过程控制保证结果”的逻辑开展工作; 其次,总经理要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老板请你做总经理,而不是别人。核心竞争力彰显了一家企业的实力,它是巩固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 第三,总经理要做好班子建设(高管团队建设),甚至要关注整个企业各级管理团队的建设。对于班子建设,总经理要引导团队成员按照五项原则行事:分工不分心,分管不专断,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补台不拆台。 副总三件事:领域目标,专业优势,人才队伍 对于副总而言,作为总经理的左右手,要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每位副总都有自己分管的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比如,分管销售的,还可能兼顾客服。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是对年度目标的支撑。 其次,副总要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建立起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专业优势,这一点,很多企业没有做好、重视不够。要想建立专业优势,就要找标杆,主动提升。 第三,要想获得专业优势,必须要有专业人才,因此,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副总的主要任务之一。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自己培养,二是主动去寻找。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各司其职,这是理想状况。但现实中,老板干了总经理的活儿,总经理干了副总的活儿,副总只好去干中层的活儿,中层只好去干基层的活儿了,一家企业的管理就错位了,没人去负责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没人去争取外部支持,所以,行动上不能自动降级。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往往是理论状态,事实上,老板长期兼任总经理,那么他就要干六件事:发展方向,政策资源,高管激励,年度目标,核心能力,班子建设。有的老板很能干,不设副总,那么他还得把副总的事情干了:领域目标,专业优势,人才队伍。 无论如何,企业都需要牢记:规模小的时候,可以身兼数职;规模大了,就要考虑分工、授权了!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中国古代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内容。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渊源演变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自 “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涵义解读 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1、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2、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c4.171 安装EDR,汽车“黑匣子” c3.120 逼员工辞职的八件事 petertong Related articles 赚钱的40…一份价值主…美联储血洗…房地产未来…c7.七种…商标与lo…企业全流程…孙正义看未…通胀,还是…在疫情持续…
为把问题说清楚,我们作这样的假设:一家企业已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老板不介入具体经营管理,是专职老板。高管团队——总经理与副总经理都是聘请的职业经理人。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如何“各司其职”,他们各有三件事要做好。 董事长三件事:公司方向,政策资源,高管激励 对于董事长而言,首先,他要把握公司发展方向,组织制定公司战略,解决为谁服务、往何处去的问题,很多企业就折在这个问题上,因为老板摇摆不定,方向不明; 其次,董事长要为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争取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这就要求董事长视野要广阔,而且要有很强的社交能力以及信息敏感度。通过有效社交,尤其是跨界交流,去发现机会,当然,更要识别风险。 第三,对于职业经理人团队,董事长要订好激励政策。激励政策必须要平衡好企业的成长性与收益性,所谓成长性,就是企业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持续投入;所谓收益性,就是企业的财务表现。通常财务表现好,投入就会少。如果对于高管团队的激励是基于短期盈利,那么高管团队的行为必然是短期、短视的。除了激励政策,董事长平时也要对高管团队做好安抚,及时发现问题。 总经理三件事:年度目标,核心能力,班子建设 对于总经理而言,首先,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也就是年度业绩目标。因此,他要掌握分解目标的方法,遵循“目标管理到部门,绩效管理到个人,过程控制保证结果”的逻辑开展工作; 其次,总经理要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老板请你做总经理,而不是别人。核心竞争力彰显了一家企业的实力,它是巩固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 第三,总经理要做好班子建设(高管团队建设),甚至要关注整个企业各级管理团队的建设。对于班子建设,总经理要引导团队成员按照五项原则行事:分工不分心,分管不专断,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补台不拆台。 副总三件事:领域目标,专业优势,人才队伍 对于副总而言,作为总经理的左右手,要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每位副总都有自己分管的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比如,分管销售的,还可能兼顾客服。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是对年度目标的支撑。 其次,副总要在各自分管的领域建立起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专业优势,这一点,很多企业没有做好、重视不够。要想建立专业优势,就要找标杆,主动提升。 第三,要想获得专业优势,必须要有专业人才,因此,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副总的主要任务之一。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自己培养,二是主动去寻找。 董事长、总经理、副总,各司其职,这是理想状况。但现实中,老板干了总经理的活儿,总经理干了副总的活儿,副总只好去干中层的活儿,中层只好去干基层的活儿了,一家企业的管理就错位了,没人去负责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没人去争取外部支持,所以,行动上不能自动降级。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往往是理论状态,事实上,老板长期兼任总经理,那么他就要干六件事:发展方向,政策资源,高管激励,年度目标,核心能力,班子建设。有的老板很能干,不设副总,那么他还得把副总的事情干了:领域目标,专业优势,人才队伍。 无论如何,企业都需要牢记:规模小的时候,可以身兼数职;规模大了,就要考虑分工、授权了!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中国古代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内容。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渊源演变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自 “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涵义解读 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1、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2、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