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神学(恩典启蒙篇)(3)

职场神学(恩典启蒙…

工作世界中的光和盐(太5:13-16)

回到目录


在登山宝训的八福之后,耶稣告诉祂的跟随者说,领受这些祝福的人是很重要的: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3-16)

如果你是耶稣的跟随者,活出了这八福,你就是很重要的。你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你是这世上的盐。盐的功用是保存,而基督徒有助于保存文化中美好的部份。在古代的世界中,盐是非常贵重的:希腊人认为盐里面所包含的物质几近于神圣,而罗马人有时以盐当作薪资付给士兵。没有履行职务的士兵,被称为“配不上他领的盐”。你的责任是调味。从某种意义来说,你可以将上帝的价值观所具有的独特风味带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你可以使生活变得美味可口。

请注意,盐若要发挥效用,必须与它所要保存的肉品或鱼类接触。因此,我们若要发挥效用,就必须介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这会构成某种张力,因为主流文化不见得喜欢我们。大多数的时候,依照八福的原则来生活,会使我们在工作上更加成功。但我们也需要做好准备,应对不如意的情况。如果在我们的工作中显出怜悯、使人和睦,或是为了公义而努力,却使我们的职位遭受威胁,我们该怎么办?从这个世界中撤离,绝对不是基督徒的答案。但是,住在这个世界中,真的是很困难,必须随时作好准备挑战其运作模式。在马太福音5:10-12中,耶稣指出了逼迫的真实性。但是,在我们与所处文化的接触中,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盐份”——我们的独特性。我们被呼召要维持这种平衡。

“你们是世上的光。”基督徒的工作内容不只是要维持个人的圣洁,也要碰触到我们周遭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不会在教会中遇见基督的人。也许,工作场所就是我们为基督作见证最有效的地方了。可是,当我们在工作的地方为基督作见证时,必须小心我们所使用的方式。老板付钱让我们工作,若我们利用工作时间来传福音,可能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好像在偷窃雇主。再者,若在工作的地方造成分裂,或是针对未信者制造一种怀有敌意的环境,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我们必须避免利用使人改变信仰而自我高抬的败坏行为。并且风险在于,这种做法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的失败羞辱基督的名,特别是如果我们看起来很热衷于传福音,却在实际的工作上质量不佳时更是如此。

既然有这么多的危险,我们要如何成为职场中的盐和光呢?耶稣说,我们的光不一定非得藉由话语的见证,也可藉由我们的行为——即我们的“善行”来见证。“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八福中已经提到了一些善行。在谦卑与对上帝的降服中,我们致力于正确的关系、怜悯的行动,为了和平而工作。当我们活出神的祝福时,我们就是工作场所、家庭和国家的盐和光。

什么是公义?(太5:17-48)

回到目录


在马太福音5:20里,耶稣说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话:“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在祂的时代里,一般人敬重那些看起来公义的宗教领袖,永远也无法想象自己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敬虔。耶稣说,只有比文士和法利赛人更公义的人才能进入神的国,众人听见都震惊不已。那么,谁还能得救呢?问题在于,我们是用外表的敬虔来评估义,这是古往今来对这个词的通常理解。然而,在整本圣经中公义这个字(如同在上面的第四福中已经提到的一样),总是带有“正确关系”的含意——我们与上帝、与周围之人的关系。这也包括了工作场合的关系。

看了下面的例子,我们就会清楚明白这一点。马太福音5:21-26说,光是不杀人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小心避免怀怒,以免冒犯别人或破坏关系。我们可能会生气,但是正确处理愤怒的方式是试着解决冲突(太18:15-19),而不是以侮辱或毁谤的方式将该人推开。耶稣明确指出,你和兄弟姊妹之间的正确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先放下宗教仪式,解决了两人之间的问题再回来。

在工作场合中,怒气有可能被用来操纵人。或者,可能因为你感到不公平的待遇,愤怒就淹没了你。你应该去处理冲突:首先采取和解的行动,即使这会让你显得低声下气。公平基础上的冲突解决,,乃是新国度的法则。再说一次,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财富与物质供应(太6)

回到目录


耶稣经常谈到财富。财富与物质的供应本身并不是工作,而经常是我们或他人工作的结果。经济学的中心原则在于,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因此这个主题与工作有关。以下是登山宝训中,耶稣对于财富和每日供应的教导。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6:11)

回到目录


就在主祷文这句“为日用饮食”的祷词前面,我们读到:“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在上帝的国度里,领受我们日用的饮食虽是一件确定的事,但是在我们这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里,维持每日的供应却是问题重重。虽然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事物,可以生产出足够喂饱地球上每一个人的食物,但我们尚未消灭饥饿。因此,耶稣对于财富或每日的供应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请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为了所需的饮食而转向上帝。

但是,请注意,这项祈求是复数形式:“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不仅求自己的饮食,也为那些没有食物的人祷告。因为我们渴望与别人维持正确的关系,所以我们也考虑别人的饮食需要:我们与需要的人分享所有。如果每一个人、每个企业、机构,和政府,都依照上帝国度的旨意和原则来工作的话,没有人会捱饿。

积攒财宝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太6:19-34)

回到目录


我们不仅要为日常的物质供应祈求上帝,耶稣也警告我们,不可在地上储存物质的财富和其他的珍宝: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19-21)

“天上的财富”并不是上帝心中一个善良的幻想参照,或者类似的陈腔滥调。上帝的国度最终将统治全世界。“天上的财宝”是指将来上帝国度中有价值的事物,比如正义,每个人都有从事生产的机会,供应每个人的需求,以及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其言下之意是,如果我们将钱投资在改变世界的活动上,而不是投资在保护我们不断累积之盈余的证券上,会更好一些。

那么,若考虑一个退休投资组合,或为自己与他人考虑今世的物质需要,是一个错误吗?同样,答案即是“是的”,又是“不是”。回答“不”,是因为这段经文并非圣经中唯一谈论财富问题和供应那些依赖我们之人的经文。其他的经文段落劝我们要谨慎及深谋远虑,比如,“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箴13:11b),以及“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箴13:22 )。上帝引导约瑟提前为饥荒储存了七年的粮食(创41:25-36),而耶稣在才干的比喻中也赞同投资金钱(太25:14-30,这一点将在后面讨论)。根据来自圣经其余经文的亮光,马太福音6:19-34便不能成为一条全面的禁止令。

但这答案的肯定部分是一个警告,在第21节中优美地概括出来:“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我们可能会期望这句话以相反的方式来表述:“因为你的心在那里,你的财宝也在哪里”,但是,耶稣的话语另有深意。金钱改变人心,比人心决定如何处理金钱更甚。耶稣的重点并不是说“你倾向于将你的钱放在对你重要的事情上”,而是,“你所拥有的财产将改变你,使你更关心财产,胜于其他的事情。”请仔细选择你所拥有的事物,因为你将不可避免地开始珍视和保护它们,以防止别的东西带来的潜在损害。

我们可以称之为“财宝的原则”,意即,财宝会改变人。那些将最珍贵的财宝投资在今世之物的人,将会发现他们不再事奉神,而是事奉钱(太6:24)。这可能会导致焦虑,而焦虑来自货币的不确定性(太6:25-34)。我的钱会不会被通货膨胀所侵蚀?股市会不会崩盘?债券是否会违约?银行是否会倒闭?我是否可以确定我存的钱足以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事?

这种心态的解毒剂,是将投资放在满足人真正需要的事情上。一个提供干净的水或制作精良服装的公司,也可以算是在神国的投资,而追求因政治动机而发放的津贴、过热的住房市场、或稀缺原料的投资则未必如此。马太福音第六章的这段话不是投资组合的管理规则,但它确实地告诉我们,我们对上帝国度的方法和手段的注重,会影响到我们管理财富的方式。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你应当如何关注物质的需求和资源的积累呢?如果你为此而焦虑,绝非明智之为。如果你让这些事取代了你对上帝的信任,你就会愈来愈不忠心。如果你为这些东西付出过多的关注,你就会变得贪婪。如果你以牺牲其他人的代价获取这些东西,你就成为反对上帝国度的压迫者。

我们该如何分辨我们对财富的注意是否恰当?耶稣回答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先做重要的事。尽管我们很容易会自欺欺人,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让仔细观察财宝把我们带到了何处。它可以揭示我们的内心。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7:1-5)

回到目录


耶稣呼召我们认识自己,远离指摘或论断他人: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们。为甚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1-5)

这段话似乎制造了工作场所中的一个问题。成功的工作往往取决于针对别人的性格和工作进行评估。老板必须评估自己的下属,也有某些组织采用反向评估。我们经常必须决定谁是值得信赖的,要选谁作为合作伙伴,该聘用谁,该加入哪个组织。但是第5节说到了假冒为善这个词,并训诫我们说:“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表明耶稣说的这话是反对虚假或不必要的判断,并不反对诚实的评估。问题在于,我们会不断地作出判断,却浑然不觉。我们在工作场所中针对别人所形成的印象,较多是出于我们偏颇的看法,而非事实。部分原因是,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常常是用来让我们自我感觉更好。还有部分原因是,当我们没有以仆人身份服侍别人时,想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还有部分原因是,我们缺乏时间或意愿来收集真实的信息,因为储存随机印象要简单很多。

要单单靠我们自己来克服这种虚假的论断主义,也许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一致的、以事实为基础的评估系统在工作场所中极为关键。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去收集真正的绩效证据··,并要与员工讨论不同的看法,识别共同的偏见。在个人层面上,在那些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的人之间,我们也可以达到相同的公正性,只要当我们注意到自己开始判断他人时,问问自己:“我与此有何关系?”“有什么证据可以让我作出这个结论?这个判断对我有何好处?对方会如何回应?”也许,要除去我们自己眼中的梁木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直接把我们的判断告诉那个人,请他们回应我们的看法。(见此文后面马太福音18:15-17,“解决冲突”一节。)

黄金定律(太7:12)

回到目录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这句话将我们带回到真正的义,就是在工作中以及在其他地方修补并维持正确关系的义。如果在我们作出决定、采取行动之前只能问一个问题,最好的问题应当是:“这是我希望做在我身上的方式吗?”

主啊,求祢怜悯(太8-9)

回到目录


在第五到第七章里面,我们听到耶稣关于降临到地上的天国之教导。在第八至第九章当中,我们看到祂藉由同情和怜悯的行动,使这个国度实现。祂医治了一位被人排斥的痲疯病人(太8:1-4),祂同情一位罗马占领军的一位官员(太8:5-20),祂释放了一位笼罩在苦难风暴下的被鬼附者(太8:28-9:1)。在上述所有案例中,耶稣的怜悯使祂采取行动,恢复了上帝的创造。祂的追随者也可以用同样实际的方式来表达同情。

在耶稣表明这国度已经到来时,祂称那些跟随祂的人是“做工的人”(太9:37-38)。神让我们中有些人从事身体和情感方面的医治,类似于耶稣在这几章中所作的工作。其他人则被带领去做不同的职业,如提供食物、水、住房、交通、教育、健康照护、司法、安保,或建立良好的政府,类似于耶稣三十岁之前做木工的工作。即使耶稣花那么多的时间医治人,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祂是一名传道者,而不是一名医生。还有一些人被带领去用艺术、企业家精神、设计、时尚、研发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因为我们是按照那位创造万有之神的形象被造的(创世记1)。这几章的重点在于,对于耶稣来说,祂所宣告的上帝的国度,在世俗与神圣上、灵性与身体间并无分隔。

劳力的人理当获得饱足(太10)

回到目录


在10章中,耶稣差派祂的门徒出去宣讲即将到来的国度,并藉由怜悯和同情,施行大能的神迹,彰显这个国度。祂指示他们不要预备自己的需用(太10:9-10),而要仰赖他人的慷慨。祂很明确地表示,福音不应是一件商品:“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

这里对我们的教训是,赚钱以及为财务思考并不是坏事;事实上,上帝正是通过我们的劳动来供应我们,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太10:10)。然而,这项警告是防止我们让收入成为工作的焦点。作为这新国度之主底下的工人,我们的焦点应放在工作的价值上,而不是薪资上。耶稣在这里的指示,是为了将上帝放在我们心中的首位(参看雅各书4:13-16)。无论是谁在我们的薪水支票上签名,最终都是上帝同意支付了这一切。

我的轭是轻省的(太11:28-30)

回到目录


当我们浏览马太福音的时候,会看到反对耶稣的势力——反对祂的信息和行动的力量——在渐渐增加。这种力量在马太福音12:14达到高潮,宗教领袖们决定阻止祂,即使杀了祂也在所不惜。这预示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也设定了故事的结局:耶稣将在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尽管耶稣知道将来之事,却仍然告诉祂的追随者: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8-30)

如果我们在工作时与祂同轭,我们就会找到成就感,并经历到与上帝、与人的良好关系。[15] 当上帝在伊甸园将工作赐给亚当时,在上帝的权柄下,工作很容易,负担也轻。当人类夫妻背叛自己的创造者,工作就变成了艰难的苦役,必须对抗荆棘和蒺藜(创世记3)。耶稣邀请我们与祂同轭,祂应许说,我们的灵魂可以得安息。(欲了解更多关于与基督同轭工作,见www.theologyofwork.org:“哥林多后书与工作” 标题下的“哥林多后书6:14-18”小节。)

这一段落的应用,点击这里,见Country Supply Study Guide中的“随着成长改变战术”一文。

在安息日工作(太12:1-8)

回到目录


有计划地要求休息

更多阅读,请参考两位哈佛商学院教授在波斯顿咨询集团的最新研究。这项研究讨论休息和工作的节奏问题,可在这里访问。这项报告显示,那种认为每个人都必须随时在岗的假设已经被很多人挑战。现在,个人不仅可以休息,而且休息实际上让他们的工作更高效。(哈佛商业评论可能在网站上显示广告,或要求注册才能阅读这篇文章。)Mark Roberts在他关于领袖生命的灵修书籍”Won’t Keeping the Sabbath Make Me Less Productive?”中也讨论了这个话题。

耶稣和祂的反对者之间主要的冲突领域之一,就是守安息日。在这段话中,耶稣被宗教领袖批评,因为祂允许自己的追随者在安息日掐麦穗吃。法利赛人认为这是一项工作,在安息日是禁止的,但耶稣同时反驳了他们的诠释和动机。祂认为,采摘刚好足够食用的粮食来充饥,不算是不守安息日,因为大卫王和圣殿中的祭司也曾这样做,却没有引起上帝的斥责(太12:3-5)。再者,真正遵守摩西律法的动机应该是同情和怜悯(太12:6)。上帝喜爱怜悯(允许饥饿的人摘谷物吃),而非献祭(守安息日),弥迦书6:6-8已经揭示了这一点。每个星期一天的休息乃是上帝的应许,意思是我们不用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停地工作。这不是为了审判人在安息日缓解饥饿或需要而制定的律法。

www.theologyofwork.org/cn网站上,马可福音与工作一文中,”马可福音1:21-45“以及 “马可福音2:23-3:6“两节,以及路加福音与工作一文中”路加福音6:1-113:10-17“一节,连同专文休息与工作(译者注:只有英文),会更深入地讨论犹太人的安息日与基督徒在周日崇拜上帝的关系,以及如何将犹太人安息日的律法应用在基督徒的生活中。

天国的比喻(太13)

回到目录


从13章开始,因为众人的反对,耶稣的教导风格产生了变化。祂不再明确地宣讲天国,而是开始用比喻说话。这些比喻对信徒有意义,但是不信者却无法理解。这些简短的故事大多数与工人有关:一个撒种者耕种一块土地(太13:3-9);一个女人使用酵母揉面包(太13:33);一个寻宝者(太13:44);一个珍珠商人(太13:45-46);一些渔民(太13:47-50);一位家主(太13:52)。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些故事并不是在描绘这些工作。耶稣并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地播种到田里、如何烤面包,或是如何投资商品。相反,耶稣利用这些物质对象和人的劳动,作为故事的元素,让我们能认识上帝的国度。我们的工作可以有意义,甚至可以表现永恒的事实。这就提醒了我们,我们和周围的世界都是从上帝的创造中衍生出来的,并且一直都是上帝国度的一部分。

纳税(太17:24-27,22:15-22)

回到目录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必须同时向自己的圣殿和罗马异教徒政府缴税。马太记录了两个独立的事件,描绘了耶稣对缴税的观点。第一件事记录在马太福音17:24-27,收丁税的税吏问彼得,耶稣是否纳税。耶稣知道了这次的谈话,就问彼得:“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回答说:“是向外人。”耶稣回答:“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恐怕触犯他们,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牠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

第二起事件与罗马的税收有关,记录在马太福音22:15-22里。法利赛人和希律党徒想要陷害耶稣,于是问他,“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耶稣知道他们心中的邪恶,尖利地反问他们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甚么试探我?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钱来给他。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于是,耶稣这样结束了对话:“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

我们真正的公民身份是在上帝的国度中,我们也为了上帝的计划而献上一切资源。但是我们也给这世上的权力所应得的。纳税是我们作为公民或居民,在任何文明社会中享受服务的基本义务之一。这些服务包括:紧急事件处理者的工作(警察、消防队员、医疗人员等),以及各地的社会网络,为要确保司法公正,或帮助穷人、老年人、和有需要的人等等。罗马帝国主要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服务,但即使如此,它也提供了道路、用水、治安,有时也救济穷人。对于政府应该提供的服务类型或程度,我们可能并不完全赞成,但是我们知道,为了提供人身保护,为了帮助那些无法帮助自己的人,税收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政府活动都在事奉上帝的旨意,耶稣却没有呼召我们公然藐视我们所居住国家的税收规定(罗13:1-10;帖前4:11-12)。实际上,耶稣教导说,不必将抵制纳税当作一个原则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来12:14;参见彼前2:12),同时,像光照在黑暗里一样生活(太5:13-16;腓2:15)。若我们工作赚钱,却拒绝纳税,因此羞辱了上帝的国度,就既不能带来平安,也不令人喜爱。

这一点可以直接应用在工作上。除了缴税之外,工作场所应受到政府法律和机构的约束。一些国家政府的法律和做法有可能违反基督教的宗旨和道德,第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就是如此。政府或政府雇员有可能索贿,强制实施不道德的规章制度,使人民屈从于苦难和不公义,并使用税收行悖逆神旨意之事。但论到税收,耶稣并没有要求我们去抵制每一项这样的滥用。我们就像在敌方领土上的间谍或游击队。我们不应为了竭力攻打敌国的每一个据点而陷入困境。相反,我们必须采取战略行动,总是要问自己,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国度。当然,我们绝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参与到滥权败坏的行动中。(这个主题也在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路加福音与工作”:“路加福音 19:1-10; 20:20-26”中讨论。)

新国度中的生活(马太福音 18-25)

回到目录


在马太福音第18章到第25章当中,耶稣给了我们在上帝国度中生活的具体情形。在许多的情况下,这些讨论都特别适用于工作。

冲突的解决(太18:15-35)

回到目录


所有的工作场所都会发生冲突。在这段经文中,耶稣示范了如何处理错待我们的人的模式。祂并没有说“报复!”或“反击!”相反,祂勾画出一个和解的过程,以寻求一对一的和解作为开始。温柔的福意味着你需要放下自我辩白,以便能以尊敬和真实的态度向伤害过你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开放地了解他们的观点(太18:15)。这并不意味着要让自己屈从于进一步的虐待,而是开放自己,知道自己的看法可能并非世上唯一的看法。但是,假如这样也不能解决冲突呢?退而求其次的第二步,是请一位认识你们两人的人和你一起去,再次与制造伤痛的人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冲突仍无法解决,那么将此事报告领导者(马太福音18:16专门讨论教会里的冲突,因此需要报告教会),以得到公正的裁决。如果该裁决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就应当将不遵守裁决的冒犯者从社群中赶出去(太18:17)。

虽然耶稣讨论的是与“教会其他成员”(太18:15)之间的冲突,但祂的方法很了不起,乃是目前职场公认的最佳实践的先驱。即使在最好的工作场所中,也会出现冲突。当冲突出现时,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冲突的双方直接交换意见,而不是向别人抱怨。不要在一群人面前谈论个人的冲突,而是要与对方私下解决。在这电子通讯的时代,耶稣的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现在只需在“抄送”栏填上一两个名字,或是单击“回复所有人”的按钮,便能使一个单纯的意见不合,变成整个办公室的结仇。即使这两个人私下用电子邮件交流,但是因为使用了电子邮件之类不具人性的媒介,误解的可能性将成倍增加。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字面的意思来接受耶稣的忠告:“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太18:15)。

指出错误是一条双行道。我们也需要敞开自己,听取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因此,聆听——在这三节经文中,耶稣三次提到聆听——是关键的因素。现代冲突解决的模式,甚至在双方保留不同的意见时,也提倡彼此倾听。通常,专注的倾听会得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如果还是没有成果,那么就邀请其他具有适当技能和权力的人介入一起讨论。

有钱的少年官(太19:16-30)

回到目录


关于金钱的问题,在前面马太福音第6章讨论过,如今在这个被耶稣吸引的富有年轻人的故事中再次出现。这位年轻人问耶稣:“我该做甚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告诉他要遵守十诫,他回答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遵守十诫了。在马太的叙事中有一个独特的元素,这年轻人接着问耶稣说:“还缺少甚么呢?”这个问题显出他敏锐的洞察力。我们可能做到了每一件看来正确的事,但还是知道我们里面缺少一些东西。耶稣回答说:“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太19:21)。

我们从四福音书知道,耶稣并没有叫所有的听众都放弃自己的财产。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因自己的财产而背负重担。耶稣激进地挑战此人,因为他强烈地依恋财富(太19:22)。上帝完全知道我们的心,也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来事奉祂。

我们的财宝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任务、我们的表现和技能,还是我们的退休基金吗?这些事物本身都是很好的(是上帝的礼物)。但它们都是次要的,首先要先求祂的国(太6:33),以及与上帝、与人的正确(义)的关系。我们要张开手掌来持有财富、把握工作,以免像这位富有的年轻人,最终伤心地转身离开上帝。(这个故事在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上,“马可福音 10:17-31 ”和“ 路加福音 18:18-30 ”中有更深入的讨论。)

葡萄园中的工人(太 20:1-16)

回到目录


这个比喻只出现在马太福音中。一个葡萄园的主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内雇用短工。那些在早上六点钟就被雇用的人投入了一整天的工作。那些在下午五点钟才被雇用的人仅投入一个小时的工作。但主人支付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天的工资(一钱银子)。而且他让每个人都知道,尽管他们工作的时数不同,但每个人的工资是一样的。毫不奇怪,那些先被雇用的人抱怨说,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却没有比那些较晚开工的人挣更多的钱。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3,15-16)。

与撒种的比喻不同(太13:3-9、18-23),耶稣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解释。因此,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解释。因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是劳动者和管理者,有的人就认为这故事与工作有关。若是如此,那么这个故事似乎是说:“不要和别人比较工资”,或是“如果在类似的职位中,别人多拿少做,不要感到不满”。对工人来说,也许这是不错的做法。如果你赚得了一份体面的工资,何必因为别人有更好的薪水而让自己痛苦呢?但是这种解释也可以被用来为不公平或虐待劳工的作法辩解。一些工人可能会因为种族、性别或移民身份歧视的原因,而领到较低的工资。耶稣真的是说,当与其他工人相比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我们应该知足吗?

此外,无论工人的工作量有多少,仍支付给人一样的薪资,这是一种有问题的商业行为。那样做岂不是给人强烈的诱因,使得所有的工人都会在隔天的下午五点钟才露面?还有,关于公开每个人的工资这件事呢?这样做确实能减少私议的范围。不过,强迫那些工作时间较长的人,看着那些工作仅一小时的人也拿相同的工资,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这似乎是刻意策划,要导致劳资纠纷的做法。若按照字面来看这个比喻,对于没有绩效者也支付一样薪水,似乎不是企业成功的秘诀。难道耶稣真的是在提倡这种付工资的作法?

也许,这个比喻并不是真的在讨论工作问题。这比喻的上下文是耶稣针对“谁属于上帝的国度”,给出了一些令人吃惊的例子:例如,儿童(太19:14),他们在法律上甚至还不能为自己负责。祂很明确地表示,神的国不属于富人,或者说至少不会有很多富人进入其中(太19:23-26)。神的国乃是属于那些跟随祂的人,特别是那些因此而遭受损失的人。“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太19:30)。现在这个比喻之后,耶稣紧接着用了同样的话结尾:“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6)。这表明,这个故事是神国属于哪些人之讨论的延续。上帝的国并不是靠着我们的工作或行为进入的,而是因为上帝的慷慨。

当我们理解到这个比喻是关于上帝在天国中的慷慨之后,我们仍然会问,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工作上。如果你得到合理的薪酬,那么完全可以接受建议,以自己所得为满足。如果另一名工人得到意外的好处,为他高兴而不是抱怨,岂非更为优雅的表现吗?

Toro公司的公平工资

Ken Melrose描述了Toro公司里,公平工资的重要性:​1981年,我被任命为执行总裁时,Toro正在破产的边缘。我觉得神呼召我,要在仆人式领袖的原则上构建公司的文化。对我来说,那些记录在“职级和档案”中的员工,乃是组织真正的力量所在,乃是一件显然的事情。
我们小心地避免组织中的工资差异变得过大,引起众人的不满。我们特别注意期权所造成的那种“拥有和一无所有”的感受,也特别注意那些处于工资链底端的雇员。我们希望提倡的理念是,所有人都属于一个大的团队,每个人对公司的成功都极为重要。为了推动这种理念,我们象征性地给了每位员工一股Toro股份,然后创建了一个401K年金账户,每年用公司的股票奖励所有员工。尽管高管们比初级员工分得的股份多一些,但是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成了“业主”……​[16]

继续阅读,请点击这里。之后你可以回到本文。​ (译者注:只有英文)

但是,这个比喻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这比喻中的主人支付了所有的工人足以养家的工资。[17]耶稣时代的社会状况是,因为他们无法支付缴纳罗马帝国的税款而背上债务,许多小农被迫离开他们的土地。这违背了上帝给以色列的命令——不能将土地从耕种它的人身边夺走(利25:8-13),但是当然罗马人并不关心这一点。因此,一大堆失业的男人每天早上聚在一处,希望当天能被雇用。他们是当时流离失所、失业或就业不足的工人。那些在下午五点钟还在等待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赚得足够的收入,来为他们的家庭购买一天所需的食物。然而,葡萄园的主人还支付了他们一天的工资。

如果葡萄园的主人代表上帝,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息,表明在上帝的国度里,流离失所者和失业的工人都能找到工作,好让他们和那些倚靠他们的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我们已经看到耶稣说:“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太10:10)。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地上的雇主有责任满足员工的一切需要。地上的雇主不是上帝。反过来说,这个比喻对于每个正在努力寻找合适就业机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盼望的信息。在上帝的国度里,我们全都能找到供应我们需要的工作。这个比喻对于那些有机会塑造今日社会之工作结构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基督徒现在当如何行事,从这个层面推进上帝的国度呢?

仆人式领袖(太 20:20-28)

回到目录


尽管前述的比喻谈到上帝的恩典和慷慨,尽管耶稣的门徒听到耶稣两次说,“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他们仍然错过了重点。雅各和约翰的母亲,要求耶稣赐给她两个儿子将来的国里最显赫的位置。这两个人当时都站在那里,于是耶稣转向他们,问道:“我将要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回答:“我们能。”其他的十位门徒听到这一点,就十分恼怒。耶稣藉这个机会,挑战了他们关于显要卓越的认知。

“耶稣叫了他们来,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5-28)

真正的领导力体现在服侍他人上。其形式,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和情况而异。这并不意味着身为总裁的人必须每个月轮流扫地或打扫厕所一次,也没有任何人可用帮助别人为借口,不去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做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要服务我们的客户、同事、股东和其他受我们工作影响的人。Max De Pree 长时间在Herman Miller公司担任总裁,他也是入选财富名人堂(Fortune Hall of Fame)的一员。他在《领导是一门艺术》(Leadership Is an Art)一书中写道:“一个领导者的首要责任是确定现实的状况。最后的责任是说谢谢。在这两者之间,领导者必须成为一个仆人和一名债务人。简而言之,这就是领导的艺术。”​[18]

仆人是知道自己灵性贫乏的人(太5:3),并且在上帝控制下行使权力(太5:5),以保持正确的人际关系。仆人领导者为人正直诚信(太5:8),会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太5:4),在别人失败时显出怜恤(太5:7),尽可能使人和睦(太5:9),并在事奉上帝时忍受过分的批评(太5:10),保持正直(太5:8)。耶稣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设立了模范(太20:28)。我们要遵循祂的榜样,以证明自己是基督的跟随者。

两个儿子的比喻(太21:28-32)

回到目录


两个儿子的比喻(太21:28-32)讲的是两个兄弟的父亲要他们去葡萄园里工作。有一个告诉他的父亲说,他会去,但是他没这么做,另外一个告诉他的父亲,他不会去,但最终,他在葡萄的藤蔓中间工作了一整天。然后,耶稣问了这一个问题:“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答案很明确:实际去工作的那个,虽然最初他拒绝这样做。这个比喻延续了马太福音前面的故事,讨论究竟谁才真正属于上帝的国度。耶稣告诉听众中的宗教领袖说:“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太21:31)。[19]看起来最不敬虔的群众将在那些宗教领袖前面进入上帝的国度,因为他们最终遵行了上帝的旨意。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在工作中,行动比言语更响亮。许多组织都有使命宣言,宣称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服务客户,产品的质量,对人诚信,以员工为本等等。然而,许多这样的组织在服务、产品、诚信和员工关系方面的质量却很差。个人也一样,可能只是吹嘘自己的计划,却完全不去实现。掉入这个陷阱的组织和个人,可能都有着很好的意愿,一点没有意识到自己言不符实。工作场所既需要能够实现使命和目标的有效系统,也需要公正的监控系统,以提供不夸饰的反馈。

佃农的比喻(太21:33-41)

回到目录


这个比喻之后紧接着凶恶园户的比喻(太廿一33-41),场景是一个工作场所,即葡萄园。然而耶稣明确地指出,祂并不是在谈论葡萄园的经营,而是在谈论犹太宗教当局对祂的拒绝,并最终唆使人将他杀害(太21:45)。若要将这个比喻应用到今天的工作场所,关键是第43节:“上帝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我们在工作中各有职责。如果我们拒绝负责,不顺服神,我们的工作方式就与上帝的国度相悖。在每一项工作中,我们最终的绩效考核都来自于上帝。

向上和向下服务(太24:45-51)

回到目录


这个比喻谈到一位总管一家事务的奴仆。他的责任包括在适当的时候给其他奴仆发放食物津贴。耶稣说:“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太24:46)。仆人将得到晋升,并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耶稣评论说:

“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地处治他,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24:48-51)

在现代的职场环境中,这位奴隶就相当于一位经理,他需要对业主负责任,同时也要管理其他工人。只有当工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业主的利益才能得到满足。经理需要向权柄在他之上与之下的双方负责。耶稣说,仆人式领导的职责,就是照顾在他之下的人的需要,也顾及在他之上的人。他不能虐待那些在他权柄之下的人,却借口是为了上司的利益。祂用戏剧性的方式描述了对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工人所给予的重重惩罚(太24:48-51)。

才干的比喻(太25:14-30)

回到目录


耶稣关于工作最重要的比喻之一,是关于投资的比喻(太25:14-30)。一个有钱人分派他的仆人管理他的财富,很像今天的投资者在市场里所做的。他给了第一个仆人五千银子(这是一大笔钱)[20] 两千银子给第二个仆人,一千银子给第三个仆人。其中两个仆人藉由基金交易赚回了百分之百的收益,但是第三个仆人将银子藏在地底下,一无所获。财主返家后,奖励了两位赚钱的仆人,却严厉地惩罚了那个什么也没做的仆人。

这个比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金融投资。上帝已经赐给了每个人各种各样的恩赐,祂希望我们运用这些恩赐来事奉祂。若仅仅将那些恩赐摆上壁橱架蒙尘,是不能被接受的。就像这三个仆人,我们拥有的恩赐各不相同。上帝希望从我们身上得到的报酬,与我们得到的恩赐相称。那个收到一千银子的仆人并不是因为没有赚到五千银子受责;他被谴责,是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恩赐做任何事情。我们从上帝那里收到的恩赐和礼物,包括技能、能力、家族关系、社会地位、教育、经验等等。这个比喻的重点是,我们必须要运用我们被赐予的一切,以完成上帝的旨意。发生在那个毫无产出的仆人身上的严重后果,远远超过平庸业绩所触发的结果,这是要告诉我们投资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

然而,在此比喻中,用于投资的特殊才干(talent)就是金钱,在当今大约可值一百万美元。现代英语掩盖了这一事实,因为他连得(talent)这个词主要被用来指称技能或能力。但是,这个比喻与金钱有关。它指出,如果以敬虔的方式成就敬虔的目的,那么投资而不是囤积,就是一件敬虔的事情。最后,主人称赞这两个值得信赖的仆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25:23)。从这句话我们看到,主人关心的是结果(“好”)、方法(“良善”),和动机(“忠心”)。

对于职场更直接的应用,是将资本投入有风险的投资,以追求回报。有时候,基督徒或认为谈论投资增长、生产和回报,对上帝来说是不圣洁的。但是,这个比喻推翻了这种概念。为了上帝的国度,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投资我们的技能和能力,也应投资我们可运用的财富和资源。这也包括生产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教导主日学的志愿者在履行这个比喻。那些开始一个新事业、提供就业机会给别人的企业家,发起艾滋病宣传运动的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开发创新过程的机器操作员也是如此。

上帝并没有赋予人相同的或完全相等的恩赐。如果你尽所能地运用上帝赏赐给你的恩赐,你会听到祂说“干得好”。不仅恩赐如此,人也具有平等的价值。同时,在这个比喻的结尾处,有十万银子的人得到了第三个仆人身上拿走的银子。平等的价值并不一定意味着平等的报酬。有些职位需要更多的技能或能力,因此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两个做得很好的仆人得到了不同金额的奖励。但是他们都获得了相同的赞词。这暗示说,若我们运用所得的一切才干,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尽力的时候,就跟上帝其他忠心的、值得信赖的仆人站在了同等的平台上。

一个非常相似的十锭银子的比喻,见www.theologyofwork.org网站“路加福音与工作”标题下的“路加福音 19:11-27”。

更多关于恩赐和呼召的讨论,见Calling and Vocation Overview一文。更多关于利用恩赐服侍社会的讨论,见 “有恩赐的社区(林前 12:1-14:40)

绵羊和山羊(太 25:31-46)

回到目录


耶稣在本节最后的教导中,检视了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有需要的人。在这段记载中,当耶稣带着祂的荣耀回来时,祂会坐在祂的宝座上,并且会将人分开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太25:32)。分隔的标准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有需要的人。耶稣对绵羊说:

“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太25:34-36)。

这些都是有需要的人,就是“绵羊”去事奉的人,因为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耶稣对山羊说:

“离开我!… …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太25:41-43,45)

不管是个人或团体,我们的呼召都是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我们“的性命却在耶和华-你的上帝那里蒙保护,如包裹宝器一样”(撒上25:29),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人类的困境,例如遭受饥饿、干渴、赤身露体、无家可归、疾病,或监禁。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和那些依赖我们之人的需要而工作;但是我们也为了能帮助需要的人而工作(来13:1-3)。我们也许从未缺少过基本生活用品,但世上有人却极度贫乏。我们应当与其他人一道想法帮助他们。如果我们认真对待耶稣的话,也许会意识到,世上有更多的人依靠我们的慈善而活着。

耶稣并没有确切地说到,这些绵羊究竟如何事奉有需要的人。也许他们通过各种礼物和慈善工作来服侍。但是,也许有一些服侍是藉由种植、预备食物和饮水;帮助新同事加速完成工作;设计、制造,并销售服装等日常工作来完成的。所有合法的工作都是在服务需要其产品和服务的人,我们做工的同时,就是在事奉耶稣。

最后的晚餐(太26:17-30)

回到目录


当犹大(十二门徒之一)去找宗教领袖,提议要将祂交出来给圣殿士兵的时候,杀害耶稣的计谋更进了一步。当各种事件快速地朝向十字架的受难发展时,耶稣与祂的门徒分享了最后一餐。在餐桌上,耶稣选择了人造的物品——面包和酒——来代表祂自己和祂即将遭受的牺牲。祂拿起一片面包,说:“这是我的身体”(太26:26);然后祂拿起酒袋,说:“这是我的血”(太26:28)。上帝的儿子,不是任何人所造,甚至也不是天父所造。用尼西亚信经的话说,他是“被生的,但不是被造的。”然而祂选择像面包和葡萄酒这样常见的、有形体的、由人制作出来的东西,来说明祂的牺牲。正如艾伦.理查德森(Alan Richardson)所言:

“如果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技能,没有面包师傅和运输工人的劳力,没有银行、办公室、商店和经销商——实际上,若没有了在矿山、船厂和钢铁厂里辛劳的工人——今天早晨这片面包就不会出现在祭坛上。事实上,整个世界人类的工作都参与制造了我们现在所献上这饼和酒……这就是通过脸上的汗水所得来的面包,与那无法用金钱购买的、无价的生命粮之间所存在的奇怪而牢不可破的联系 。[21]

整个社会都参与了。

我们不能假装知道为什么耶稣选择人类劳动的有形产品来代表祂自己,而不是用自然的物品、抽象的概念、或祂自己设计的形像。但事实如此,祂的确尊荣了这些来自工作的产品,用来代表自己无限的尊荣。当我们想到在祂复活时,祂也拥有身体时(太28:9,13),无法想象有人会说上帝的国度是一个属灵世界,与祂所创造的物质现实隔离。神创造了我们之后(创2:7;John 1),选择了经过我们手工所做的物品来代表自己。这是一件几乎超乎理解的恩典。

基督的死亡和复活(马太福音 27-28)

回到目录


马太比其他任何福音书的作者都更强调耶稣基督那惊天动地的死亡和复活所带出的涵意,并将我们带回到这天上地下国度的中心意象上。天空变黑、大地震动,以及死人的复活(太27:45-54),对犹太人来说都是明显的迹象,意思是现今的世代结束了,而来世已经开始。然而,生活和工作似乎还是继续着,一如往常;生意也照常进行着。各各他山丘上的十字架真的带来了什么改变?

马太福音的答案是一个响亮的“是”。耶稣被钉十字架,对于建立在人类力量与智慧的自负世界体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祂的复活,标志着上帝确然地进入了世界。上帝国度的统治尚未遍及全地,但基督掌管所有跟随祂的人。

去使万民作门徒(太28:16-20)

回到目录


耶稣在地上的事工马上就要结束了。马太福音28:16-20讲述祂差派那些跟随祂的人:

“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这段话经常被人称为“大使命”,而基督徒的关注点往往在其传福音的含义上。但是大使命实际上是要“使人成为门徒”,而不仅仅是去“赢得改皈依者”。正如我们在这整篇文章中一直看到的,工作是成为门徒的一项基本要素。在基督主权的脉络下了解我们的工作,这也是完成大使命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听到前进的命令。我们必须将这个好消息带给万民,为那些相信福音的人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20)。当我们回顾马太福音全部二十八章的内容,我们看到许多的命令都与工作场所有关。这些教导都是给我们和以后的人的。

马太福音的结论

回到目录


上帝关心我们的工作,圣经中也有很多讨论。正如一开头所说,马太福音从很多方面谈到了工作的神学和实践:领导力和权柄、权力和影响力、商业实务、真理和欺骗、工人待遇、冲突解决、财富和生活必需品、职场人际关系、投资和储蓄,休息,以及在世俗工作时如何活在上帝的国度中。

基督徒通常假定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被分裂成两个领域--世俗的与神圣的领域。我们的工作可能仅仅是谋生的方式,一种没有敬虔意义的世俗活动。上教堂和个人献身被认为是生活中唯一神圣的元素。若误读马太福音,就有可能支持这种分裂理论。地上的国度可以代表生活中的物质和世俗部分;而天国,则代表神圣和天上超凡的部分。但马太福音的正确解读是,每个国度都包含生活的一切方面。上帝的国度具有物质和属灵两个层面,而堕落的地上国度也是如此。基督徒的方式应该是将我们的整个生命,包括我们的工作生活,都用来事奉上帝的国度;甚至是现在,基督都已将上帝的国度带到地上了。

耶稣呼召祂的跟随者在堕落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的同时,坚守上帝的旨意、美德与法则。对于每位基督徒而言,神圣与世俗的层面无法分开:“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6:24)。在这个由上帝创造和维持的宇宙中,没有任何“世俗”的空间可以不受祂的影响、祂的控制,或是能超越祂所宣告的主权的。

虽然黑暗的国度仍然存在,上帝的国度已经近了。这世上的人和系统往往无法反映出上帝的道。那些被基督呼召的人必须学会如何忠心地事奉上帝的国度,同时也要学习生存在各种反对上帝之道的、非常真实的权势当中。基督徒的世界观不是逃脱或漠视这个世界的世界观。基督徒应该超越所有的人,致力于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创造出能反映上帝国度的架构--包括工作场所在内。我们要在工作场所中成为实践上帝国度的模范,特别是要将我们自己的权力和财富交给上帝,倚靠祂的力量和供应。这就是活出(不只是说出)主祷文这典型祷词的意思:“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