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3.为什么教会职场人群中开始盛行灵恩派?

a43.为什么教会…

今年早些时候笔者和朋友一同就基督徒微信群里面的人的情况进行了粗略的原始统计,感受到被不少人忽视的是中国基督徒群体里面有不小比例的灵恩派背景的基督徒,他们常常对于灵恩、见证、唱歌之类的链接,尤其在城市新兴的家庭教会中以灵恩派为神学背景的基督徒人数占比可能超过一半。

为何当下的中国教会尤其是在城市新兴教会当中盛行灵恩派?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本文试图提出笔者的一个角度的分析。

一、历史回溯:不同时期的灵恩派

1.初期教会的灵恩派

灵恩派在初代教会很广泛,他们往往不是单独聚集起来建制为一间教会,或者发起一个现象级思潮运动,而是根据使徒的教导,说方言,有主的神迹伴随,认为主的启示与他们正直的基督教品格同在,2世纪的孟他努派是灵恩派运动的高峰,他认为自己所领受的圣灵的启示,超过了圣灵给与保罗的启示,其追随者有正直的品格,活泼的盼望,坚韧不拔的信仰和为主殉道的决心,他们不断地在四面八方见证基督的复活、见证圣灵的同在。初代教会的很多基督徒,都深受其影响。

但随着教会度过受迫害期,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官方认可的宗教,早期教会开始以罗马帝国行政区划为根据建立起来的教会的系统化和体制化,主教成为了教义和神学以及信徒信仰生活规范的权威解释者,教区成为了基督徒的组织区划。大公教会根据主教会议来以信仰声明的方式来确定教会生活的准则。

与此同时,灵恩派运动开始受到压抑,因为灵恩派运动是一个无视权威中心的平信徒运动,因为他们宣称神的启示没有终止,可以通过异象异梦等方式来引导或者的基督徒的生活,很多德高望重、宅心仁厚的基督徒,他们声称自己得到了主的启示,说着方言,见证基督的复活,指导这基督徒群体的生活。这个时候,使大公教会和主教感到困惑的是,有时不同的基督徒,他们对于基督教群体的指令都声称来自圣灵的神谕,但是这种指令却不一样,而是相反的。比如在以弗所教区的一间教会先后接待了两个自称受到神谕的灵恩派教师,前者告诉这个教会要把捐款送给耶路撒冷教会,后者要求这个教会把捐款送给埃塞俄比亚的教会。

以弗所教会根据圣经的提醒知道会有很多假先知的存在、出来混乱主的教会,同时根据当时的教会往来的书信,准备从这两个限制的行为上来判断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他们认为,假先知是私下行为不检点,好吃懒做,巧言令色,话语不中肯,但是他们发现,这两个灵恩派教师,都是同样的德高望重、无可指摘、为主付出。于是他们寻求主教之间的会议决定,主教团最后决定,根据大公的精神认为启示已经终结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启示本身、神谕本身是需要经过活着的基督徒根据现实来判断的,而且相互冲突的神谕出现的太多,于是这种压抑圣灵、压抑启示的运动到了奥古斯丁作了总结。奥古斯丁认为,启示已经终结,灵恩派运动都是不可理喻。

到目前为止,新教里面的高派都普遍认为随着圣经正典的结束,神的启示已经一次性的给了世界,重复性的启示和灵恩已经终结了,中国教会较为熟悉的福音派重要领袖斯托德牧师就是一位否认神的启示延续、否认灵恩派一切方言神迹的高派福音派牧师。

但是与此同时,灵恩派的运动不绝如缕。1260年神学政治学思想家约阿希姆直接宣称,在1260年之后,人类历史正式进入约翰时代、第三时代、即圣灵时代,中国人同样较为熟悉的韦恩·格鲁登教授(Wayne Grudem)更是认为神的启示仍然存在,且以灵恩运动的形式在教会中运行,也因此,他被称为改革宗里的灵恩派牧师。

有分析认为,灵恩派在初代教会的出现达到高潮是一种平信徒对宣教和信仰生活热心的表现,他们的心灵是活跃的,是积极探讨主的福音应该如何被见证,积极探讨如何在等待耶稣再来之前将主的福音更有效的传播的。但是随着教会的体系化,教会需要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威来解释信仰生活,灵恩派经常罔顾规则,挑战权威,不听从主教,而是直接诉说自己的权威是来源于至高无上的神,这让主教们无言以对,甚至对于德高望重的灵恩派教师们来说,他们无可指摘其行为,但灵恩派教师却时常的打破主教们的教区信仰和教务的安排,说是主的名义。于是大公教会把所有的灵恩派教师称为异端,认为最高的权威来源于大公教会主教团、彼得的接班人、统绪的持守者才是无误无错的基督的代言人,呼吁信徒们遇到信仰问题去找主教,自上而下的解决,而不是去找灵恩派教师。从此,灵恩派运动开始走向边缘和地下,在整个中世纪,灵恩派运动都被压抑得死死地。

2.宗教改革时期的灵恩派根源

宗教改革时期,是灵恩派运动复苏的准备阶段。在这个时期,主流的改教家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开始指责天主教蒙蔽了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作为复原教,他们的主要致力于是恢复被天主教扭曲的真理,他们认为需要恢复使徒大公统绪的真传统,认为天主教在这个传统上加入了人的遗传和规则,他们无心另立一个新的教派,而是主张改革天主教,甚至取而代之。加尔文和马丁路德的继承人贝撒和墨兰顿曾经组织复原教教会的世界联盟来树立自身的普世教会的合法性。这种努力的同时,他们也排斥复原教里面的极端派,他们认为早期的大公教会是最好的信仰模式,他们回归圣经,回归传统,但是拒绝让天主教代表圣经和传统,同时也打压与宗教改革一起复兴的个体主义和灵恩思想,他们认为这同样是异端的,他们也一样认为启示是终止的,神迹是不存在的。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时候,天主教让加尔文行神迹,来论证自己所说的基督教信仰的正确性,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中回答说,自己不是另立新福音,而是承接继续古旧福音,这个福音已经被耶稣的神迹和使徒们的神迹证实过一次了,自己不需要再证实第二次,相反,天主教才需要神迹,在加尔文和改教家的语境里,灵恩和神迹,成了异端的代名词。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进展,个体的人和人文主义兴起,民族国家打破了中世纪庄家封建经济组建的大一统的神圣罗马帝国的观念,由于贝撒过于激进的野心,体系化了加尔文称为加尔文主义,加尔文本身的神学思想是柏拉图式样的,贝撒努力使其成为了亚里士多德式样的过于逻辑化,贝扎最终没能实现其组建复原教教会大联盟的愿望。这导致了新教(复原教)从宗教改革开始,就不是以一个共同的信仰权威出现的,贝撒努力建立新教联盟失败,除了教会神学上未能获得路德宗和苏黎世慈运理宗的认可之外,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的中世纪晚期和早期现代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是贝撒所不能理解和斡旋的,这导致了新教很大程度上不能维持天主教那样的自上而下的神学教义,而是各个教会之间各说各话,一个新教各自阐述,就连阿米纽斯发展了加尔文的神学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追随者,贝扎和其追随者也未能以绝对权威将其压制。

新教神学和教会规定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权威,而是不同团体之间各说各话各自表述,与此同时欧陆的思想传统和英美的分析哲学思想传统越来越分化,在社会生活上,城市化不断深化,人员流动大,基督徒个体主义兴起,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弊端的逐渐显现,教会生活的重心开始下移,从关心形而上转移到形而下,教会界曾出现了明显的分野,底层信徒越来越厌弃高层信徒,因为在他们眼中,高层信徒是社会的顶层,拥有巨大的财富,接受良好的教育,会拉丁语,会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懂法律,这些高层基督徒,强调神学的延续性,强调传统,引经据典,神学正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注重关心邻舍,不注重关心人间疾苦,不热情,冷漠,不活泼,不强调宣教。于是中下层基督徒开始在主流教会之外努力的开创新的主流,他们诉诸于圣灵,他们自发地组织聚会和平信徒运动,他们自发地无差会宣教,因为正规的差会必须接受严格的选择,接受严格的神学训练,一旦差派也是走高层路线,工资也很高。而他们却认为,宣教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尽管只看过一次圣经,也有资格宣教,尽管没资金,也能凭借信心来生活。他们还组织跨教会的协会,来帮助穷苦的基督徒度过生活上的难关,对抗资本家和企业家。

二、20世纪 现代灵恩派出现

20世纪,正统教会一开始对出现的灵恩派运动报以嘲笑,认为是底层的无神学的、去正确化的信仰的乌合之众的运动,但他们却回答,自己是认真的祷告,圣灵引导他们,是他们信仰正确的保证。现代灵恩派正是来源于这样的一群人,在1901年美国一位未受正规按立的传道人巴罕,就开始倡导恢复初期教会的灵恩运动,他的老师是欧温,他们都认为在聚会中狂热激动地、不受约束的、抽筋打滚狂笑大哭、昏迷、说方言,是圣灵给予的炸药般的洗礼。但欧温私生活被认为很败坏,欧温早年喜欢一个改革宗女孩,气质高雅,血统高贵,拒人千里之外,有种该归冷漠的美,欧温为了追求该女孩,想改变自己的出身,成为人上人,进入上流社会,但是当他刻苦的学习拉丁语学习神学之后,却发现时间来不及了,该女孩早已经嫁人,进入了门当户对的贵族之家。于是欧温建立了火洗之家教会,走平民底层路线,试图对过去自己的暗恋的女孩的这段时间进行反叛,火洗教会获得了成功,但欧温私下淫乱的生活同时被揭发,巴罕带着信徒另外聚会。

自此,在主流教会之外,很多中下层基督徒开始追求个人体验,追求狂人的情绪感受,伴随着超自然的现象、说方言、行神迹,在较为著名的葡萄园教会靠近多伦多机场,伴随着飞机起飞,飞机上的乘客都很惊怕,因为他们都听到这间教会的“狮子吼叫”。灵恩派运动在现代教会中是以主流教会之外的平信徒发起的,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没有秩序和规则,没有真理,只强调感官经验,但是在一个没有教会自上而下的权威的现代社会,灵恩派却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兴旺发达的教派。

在美国20世纪初,经济危机逐渐来临,社会开始微弱失序,大部分的人,疲于奔命,没时间接受高等的贵族教育和神学传统,他们反叛权威,不愿意听冷冰冰的教义,他们认为,你神学真理虽然很充足,你的心是冷漠的,你的手是冰凉的,这有什么用。而灵恩派给人的感觉是,能通过教会获得心灵的感官释放和美的享受,他们这就认为这是神同在的表现,也认为这证明了自己的聚会是圣灵同在的。而传统教会只能通过书面的教条证明自己具有真理,灵恩派运动则通过实实在在的神迹来证明了自己的合法性。

福勒神学院的宣教学科目中PETERWAGNER和JOHNWIMBER二人更是把灵恩派运动带进了学界主流。他们通过大量的宣教实践认为,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第三世界国家,人们与其通过长时间的教义训练来认可并接受基督教,并不如通过医病赶鬼,给人们治病,来以此真实福音的真实性,来让人们接受基督教更快捷和方便,主的话语教导人们能如此做,为何不这样做呢?

三、从新加坡案例分析亚洲灵恩派发展的成因

在亚洲,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灵恩派运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为止,都是这些地区的教会的主流。一个在美国以中低层基督徒人群为主的运动,但是因为被认为是白人教会的运动、是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国家的教会运动,亚洲基督徒便认为代表着主流和最先进的神学思想,就很高尚和自豪地接受了这个灵恩运动。其中,韩国和新加坡教会受到的灵恩派运动影响最为明显。

这里以新加坡为例进行分析。因为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中国大陆的城市家庭教会受新加坡和韩国影响巨大。我们本文在分析为何中国当下不少城市教会选择了灵恩派的时候,着重分析新加坡和大陆的社会体制对此的影响权重。

新加坡是一个威权社会。由于新加坡体量小,李光耀总统集体开明威权,所以一直发展得好,本身占尽地理位置优势,和美国和以色列关系交好,在马六甲一边建国,是国际著名的物流中转中心,物流的中心,金融的中心,新加坡经济高速地发展。

新加坡并不是一个普遍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集中威权的国家,市民可以自由的发展,同时享受经济红利,政府兢兢业业皆尽可能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土地政策、市民福利保障和住房制度上,新加坡都获得了成功,但是老百姓却不能直接批评这种模式,尽管这种批评在普世价值之中属于自由的。而老百姓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存在,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市民的社会生活长期的被压抑,只能通过娱乐来进行发泄和释放。

对于新加坡的基督徒来讲,新加坡奉行法律范围内的宗教自由,由于多种宗教并存,为了避免任何一种宗教成为占主动性的社会动员力量,新加坡只允许合法登记的教会存在,并接受社会和政府监督,同时教会信仰生活只能在教会内举行,教会建筑必须通过政府审核,外观和十字架的悬挂都要被政府批准,任何教会建筑外观的改动,未经政府批准极为非法,信徒也不得在街道等公共场所宣传福音等宗教内容,但是信仰内容的丰富性却不被干涉。

同时新加坡政府认为,人种有优劣,同一种人种也有素质高低之分,等级之分,他们认为需要通过设定一种法律来保障新加坡人种都成为高素质的人,而非底层人群。但是却并非像北美那样设定法律,对最低端的人口进行强制绝育手术,而是通过经济和法律的引导。新加坡政府规定,高学历的人可以多生,并且给与巨大的额度的经济补助,而低端人口生孩子则因为费用问题不敢生,从而在不断的迭代中逐渐都变为高端人口。由于政府在经济法律中对中下层进行限制,社会弥漫着人有优劣之分。中下层的基督徒尽管衣着光鲜,但无力改变这种现实,同时在职场压力巨大,这导致了教会主流开始走向了灵恩派这种穷人狂欢的聚会模式。

在新加坡,高端基督徒一般接受良好的教育,大部分是去伦敦留学,他们回到新加坡,受法律影响,只愿意和高端基督徒来往,喜欢在圣公会聚会,注重仪式传统和神学,一切都是贵族式样的,举手投足尽显优雅,在谈恋爱结婚的时候也是选择大家族和门当户对的,不像中国男人喜欢漂亮的,对于家族其他因素并不太看重,但新新加坡是强调选择家族基因良好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温文尔雅的、有大家族家教的,李光耀在劝自己的儿子们结婚的时候就说不要选择仅仅是漂亮的,否则剩下来的孩子,往往性格和素质就和妻子类似,拉低贵族气质,这影响了新加坡的高端基督徒。同时低端基督徒被社会隔离到了一个共同的群体里,他们受教育程度不是太高,家世不显赫,神学不懂,于是就接受了灵恩派这个兴旺发达的中下层基督教聚会模式。

新加坡的灵恩派以职场人士为主,他们工作压力大,社会权利基本没有,所以他们把教会当做自救自助的场所,由于不被高端教会接受,所以反叛,他们强调圣灵,强调心灵的哭泣被碰触和抚摸,强调内在医治,因为在新加坡,穷人一般不认为是素质低,素质低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没安全感,受过自小具有的家庭伤害,所以,新加坡教会很强调内在医治,牧师们告诉基督徒,他们现在的被夸大的中产阶层的焦虑,来源于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基督徒们会被问,是否成长中被父母打骂,是否有时候小时候的要求不被满足,是否遭遇性侵等等,然后牧师们告诉基督徒,他们的内在创伤都被主耶稣知道了,都被医治了,他们完美了,有主理解他们,与他们同在,然后新加坡基督徒们就痛苦的啜泣。这种内在医治,伴随着优美的灵恩派音乐,伴随着祷告,伴随着方言。

新加坡的威权体制是新加坡灵恩派教会兴旺的主要社会背景原因。新加坡的体制推广“人有优劣”,特别是夸大的穷人素质低的家庭吵吵闹闹不得安宁,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长大后心灵有创伤,灵魂不完美,不满足,不乐观,爱埋怨,这在新加坡是人人尽知的官方人口优生学宣传。所以,灵恩派教会负有很大的责任帮助信徒进行创伤内在治疗,同时引导信徒的情绪通过说方言发泄在教会里,而非发泄在职场和街道等公共广场中。

六、中国的灵恩派

随着新加坡和大陆的经济往来,具有语言优势的新加坡人来到了中国的各个大中城市宣教传福音,他们发现自己的被激发和夸大的中产阶级焦虑在中国正在盛行。这个阶段,中国的基督徒正在向城市转移,上世纪80年代达到基督徒人数高峰的那代人已经自然死亡,新生代基督徒开始兴起,这些基督徒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家庭教会的新生代基督徒。他们的父母是80年代兴起的,当时他们的父母40多岁,在政策宽松的时候作为最有思想和远见的一群人带着自由主义的焦虑选择了基督教作为自己的信仰,但是随之以来的政策不稳定,他们开始被社会歧视,在体制内外都不能优先获得社会资源,所以,大部分的那个时候的基督徒都不是社会的主体,而是边缘人群。这造成了他们的后代可能每四个人只有一个成为基督信仰的继承者,而这个类型的新生代基督徒现在大多40岁上下,他们带着对世界的恐慌和焦虑,带着自我解释和寻求认同的心参加工作。他们有时被孤立,但却被教会鼓励勇敢的站起来作见证,可是他们自己又小心翼翼的生活,不愿意过多的以基督徒的身份暴露自己。

2、农村考进大学的学生。他们有的具有家族的基督教信仰,有的是寻求知识,他们在外教、在学生团契的帮助下接触了信仰。他们以教会为中心,社会资源有限,而同质化的教会又不能给与他们很多帮助,牧师都过得一贫如洗,哪有心思和能力帮助信徒,只能是心灵欣慰。

3、去大城市和工业带打工的年轻人。如今,大部分中国人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也很坚忍,这帮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很多年青人出于社交和求偶婚姻的需求,加入了教会。

以上主要这三类的新生代基督徒共同的特点是不自信、焦虑、没安全稳定性、没房子,结婚后夫妻二人都一样是中下层,尽管廉价的中国服装和手机让他们衣着光鲜,让他们自称白领,但是他们的工作质量很差,可替代性很强,他们随时担心自己失业无钱,他们大部分在公司的非关键性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上,而且社交能力普遍较低。

中国社会本身的威权性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上行下效,在任何一个单位,岗位和分工的不同就造成了人的优先劣后。有一个基督徒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销售,他发现自己每天打电话跑市场,但是在公司的生态中是最低端的,财务是最高端的,技术是第二高端,坐电梯时财务和技术是趾高气昂,最后都被更高端的老板压在脚下,而大家共同的认为老板是有钱而已,各种能力都不具备,但是每个晨会老板总对自己训话。这种压抑造成了扭曲的公司的内部结构的生活,让这个基督徒下班后总想放纵自己。

在众多不同风格的教会中,这些新生代的基督徒认为灵恩派是最适合自己的教会,因为他们认为传统的关系教义的教会高高在上,不活泼不热情,年轻人也少。而灵恩派则很高大上,聚会的场地总是豪华的,音乐设备总是完善的,聚会音乐的选择,总是像一场小型的演唱会。在传统教会对穿衣打扮有要求,希望大家穿着严肃,灵恩派教会则默许女生按照最时尚的方式打扮自己,只要你自己敢穿、觉得得体,就没有批评你,反而欣赏你。男性基督徒在聚会的时候也觉得赏心悦目。

灵恩派的教会,传道人的讲道是不啰嗦的,总是妙趣横生的见证,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觉得生动有内容,而且周间小组的聚会更类似于一个小型的Party,有破冰游戏,交流各自的生活,认识新朋友,大家在找工作和租房子的时候,能互相帮助。而传统教会周间聚会只是讲道,连个水果也没有。专题辅导是有深度的,教会请来外地的老师,帮助大家的心灵进行一场内在旅行,最后回归到耶稣那里。这让灵恩派的具有深度,不被认为是迷信。

每隔一段时间,几个教会间就联合邀请具有声望的新加坡牧师来举办培灵奋兴会,有时叫权能医治大会,在这样的大会上,信徒四面八方的都来,伴随着情绪化的音乐赞美,牧师释放恩膏,大家纷纷倒地抽泣、如醉如痴,认为被圣灵触摸了。有的基督徒还喜欢跪在牧师脚下,磕头,像一个小孩子依附父母一样抱着牧师的腿。被社会和职场压抑很久的心能在灵恩派教会里面释放。有人也认为,灵恩派基督徒具有被虐人格,喜欢被物化,寻找灵魂的主人,喜欢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灵魂之主,让一个有形的传道人来指挥自己。

七、总结:

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新生代城市家庭教会基督徒其中有明显的比例走向和选择了灵恩派,他们饱受社会给予的压力,在一个威权的工作环境下他们无发声机会,被视为渺小,工作不稳定,生活缺乏确定性,无上升可能,他们心里挤满了压力。灵恩派教会给与他们释放的机会,同时由于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和工作中没有什么发声机会,但是来到教会里,却能因为表现热心,灵恩派能给与其安置小组长,接待组长等密密麻麻的各种小官职,领导一两个人,还会被许诺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能去推荐读神学,还鼓励基督徒献身做全职,像牧师那样优雅体面的领导教会。所以,新生代年轻人很多乐意参加灵恩派教会,有时候教会是他们最后的港湾和堡垒,当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就认为神要他们全职服侍神了。

peter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