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以西结书》…
以西结书讲预言,预言犹大遭苦难。预言列国受审判,预言圣城建新殿。
以西结有“圣灵先知之称”,它的预言是那么的精确有力,给人以启迪。“以赛亚为圣子的先知,预言圣子弥赛亚的来临。耶利米为圣父的先知,耶和华是父亲,呼召背道的儿女回来。请努力读经,因为神的话就是灵。
以色列民族宗教的中心耶路撒冷被毁前十一年(主前597年),以西结和其他犹太人一同被掳往北方的巴比伦。他在迦巴鲁河畔见到异象,蒙召向自己的同胞讲安慰的信息,也宣告神对罪的刑罚,先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他不只用口讲,也藉象征的动作说预言,例如妻子死了不举哀、吞下书卷、以及剃发、封口,他都一一照神的吩咐忠实履行。他生活严谨、精力过人、品格之高可埒日月。
《以西结书》素有“被掳之先知书”之称,不仅因为这书产生在犹太人被掳时期,先知本人也是被掳者,在被掳的人中服侍。本书列于《耶利米书》之后(《耶利米书》及《耶利米哀歌》),因为这两卷书同为应历史之需要而写,可谓危机时代的著作。
以西结是“圣灵的先知”,因为本书记述了圣灵对先知的启示。神的灵在此多难的时期工作不息。
以西结也是“个人的先知”,或个人主义的先知,不是他标新立异,树立个人英雄形象,而是他着重个人责任。以色列每一“个人”在旧约的团体中固然有集体的责任,但是自身应该负宗教的责任—敬神,也要负道德的责任—对人。耶利米虽然着重个人,但强调个人的灵性;以西结则着重个人的德行。
以西结是“祭司的先知”,他原是祭司,又蒙召为先知,所以集两种职责于一身,并且综合二者的优点,成为被掳后先知职事极大的突破。
在早期的先知著作中,大多对祭司型的宗教经验,持反面的态度,认为礼仪不若灵性重要;但是被掳之后,圣殿被毁,礼仪已废,民族精神消失殆尽。以色列被掳的人痛定思痛,重新注重敬拜。圣殿必须重建,民族的信仰必须建立,这正是本书所强调的信息。祭司型与先知型的宗教经验同样重要,不可重此轻彼,应有适当的均衡。
一、本书作者
以西结是一位祭司(1:3),蒙召为先知,在犹大国败亡前后,奉命传耶和华公义的信息。由于他是祭司出身,所以特别强调圣殿的重要(7:22;24:19-21)。他也十分着重圣物与献祭(22:8,26;24:1-14),严责敬奉偶像的罪,看拜偶像与行淫乱同样严重(16:24-25;18:15;22:9)。他从先知的立场,看宗教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义行是首要的(18:5-9),混合异教信仰的宗教是不虔不义最基本的原因(11:12;20:32)。
在以西结蒙召的经验中,他看见耶和华的荣耀,宝座在车轮上运转(1章)。他是在被掳之地迦巴鲁河边看见这异象。又有书卷的异象,他受命吃书卷(2:3-3:9)。前者有祭司型的特点,而后者是先知型的,以话语为中心。
以西结又有特殊的属灵感受。神的灵(或手)降在他身上,使他在引导下,有一些特殊表象性的动作(4-5章;21:12等),似乎很奇特,重要的信息却以动作来表达。“灵”字在本书出现约52次,几占旧约用字的七分之一(全部用了378次)。以西结可称为圣灵的先知。以赛亚为圣子的先知,预言圣子弥赛亚的来临。耶利米为圣父的先知,耶和华是父亲,呼召背道的儿女回来。他们和以西结都被称为大先知,不是比小先知更重要,而是比小先知书的篇幅长。在三大先知书中,本书最短,只有48章,比《耶利米书》短4章,比《以赛亚书》短18章
-
职事日期
-
以西结的先知职事,是在被掳前后。一般学者认为他蒙召是在主前592年,犹大实际败亡是在587年。这五年是十分紧要的关头。以西结大声疾呼,警告犹大人可怕的审判即将来临,若不及时切实悔改,必遭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信息大多记载在1-24章。耶路撒冷败亡之后,信息的内容为盼望将来的复兴,在25-48章。
-
以西结应与耶利米同一时期,可能有一度曾在同一地方—耶路撒冷传道;只是以西结似比耶利米年轻。他一定受耶利米极大的影响。二书若干相似之处。以西结先知的职事,主要是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中(1:1)。他也被灵提至耶路撒冷,在圣城中传道。
-
三、体裁特色
-
本书是旧约先知文学中的佳作,有极美的诗文,也有平铺直叙的散文。先知用很多比喻,如葡萄树(15章)、大鹰(17章)、母狮与幼狮(19章)、积薪沸釜(24章)等。在内容方面以重复来着重要义,如第10章重复第1章,33章重复第3章,又18章重复3章与14章。本书体裁方面还有启示文学的特性,就是预言较为遥远的将来,如9,37-39章;40-48章论理想的圣殿也具有启示文学的色彩。这些都是末世论重要的资料。
-
四.信息贡献
-
1,神的圣洁有至上的价值,这是先知所关切的事。任何沾污圣洁的事必须及早除去,不然必遭严重的刑罚。
-
2,启示文学论末事不仅有历史的背景,也是超越历史的;先知的异象包括有更远大的属灵见解与前景。
-
3,个人责任比集体的责任更重要。任何罪恶都是无法推诿的。罪恶固然有其影响,但个人应该负起宗教与道德的责任。在敬拜上失败,在道德上犯过失,都同样是罪。
-
4,救恩盼望一直是存在的,即使经受被掳那种可怕的刑罚,这盼望仍旧不可消失。切实悔改,真正相信,必使救恩实现。先知的信息燃着希望之火光!第三十一周每周金句:民数记14章8节: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
-
这个主日我在教会中分享《以色列人出埃及系列讲道三》就是引用这句经文,神打发以色列人去窥探神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其中有属以法莲支派的、有嫩的儿子约书亚和属犹大支派的、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过了四十天回来、他们中十个探子窥探那地后来后就恐慌说: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
-
而约书亚和迦勒对此非常气愤,在摩西面前安抚百姓、说出这句经文,并呼吁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这就是是否有属灵的眼光,约书亚和迦勒是拥有信心的人,他们无法容忍百姓们不信的态度,就愤怒地想要劝导他们。
-
当然他们两个人的愤怒是为了神的旨意所发的义愤,而不是出于血气的愤怒。属神的人应该超越个人的情感,对与神的旨意违背的人或事表示义愤。沉默实际是对不义的认同,不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这里“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强调神主权性的恩典。神救赎的恩典临到人,与人的行为和状况无关。所以属灵的眼光来自于对神的信心,有信心的人才能蒙福,而这十个探子被眼前环境吓到,因而失去了祝福之地,倒毙在旷野之中。为此,求神打开我们的灵眼,看到患难背后的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