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民数记》序读

04.《民数记》序…

民数记,记行程,四十二站记得清。旷野路程多艰难,百姓时常发怨言。

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启程,约柜在前,云彩在上,几经艰困,抵达迦南美地南疆外的旷野。探子携回鲜美葡萄,也诳报“恶信”,自比蚱蜢,不堪强敌一击。全民奴隶心态复萌,失却对天父信心,受到严厉管教: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近四十年。本书记述这一长串年月中,以色列人心灵和身体受到的对付和体验,有欢乐的时光,也有如死的昏暗,但一直有慈爱天父的引导和看顾

无论斯民如何悖逆,天父始终信守祂的诺言,以色列民人丁旺盛如尘沙难数,逐渐成为一大民族。摩西的坚贞品格也在旷野屡受考验。他谦逊过人,有时也暴躁如雷;他顺服,有时也失去忍耐。垂暮之年,立在亚巴琳山遥望迦南却不得进入。摩西对天父的笃信,与对百姓的热爱如昔,成为古今咏唱的一代伟人。

本书后半部叙述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已在风沙中成长,身体心灵饱经锻炼,粗犷乐观,信心如山,成为敌人眼中能“如牛舔尽田间草”无法抗拒的一群。全民载歌载奔,来到外约旦扎营,准备自东挥戈径扑迦南的心脏。

书中录有新约常引用的史事,例如巴兰的贪心、摩西的击石、可拉的叛乱。主耶稣曾以铜蛇自喻,使旷野举蛇的记事家喻户晓。

书里载有古诗三首,叙述年轻一代奔向美好前景的欢愉;又有对句诗歌七首,预示一个大国将兴起。本书记有两次人口调查,主要登记二十岁以上能作战的男丁。《民数记》因此得名。

  • 本书书名及作者 《民数记》是摩西五经的第四本,书名来自希腊文翻译的旧约《七十士译本》,根据本书1章及26章的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而取。在希伯来文圣经里,本书没有正式书名。犹太人以1:1的一个字bemidbar来称呼它,意即“在旷野”。故此,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旷野的记事”,所载历史背景、内容信息、人情风俗,都和以色列人的旷野生活有关。

  •  
  • 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后,在旷野漂流了近四十年,《民数记》就是记载其中三十八年所发生的大事。

二、内 容
《民数记》所记载的时期长达三十八年。以色列民在旷野流浪,逐水草而居,靠吗哪养活,将近四十年。

《民数记》是《出埃及记》最后一章的继续。比较《民数记》1:1与《出埃及记》40:2,其间只差一个月。这一个月就是《利未记》所记载的神在会幕里向摩西颁布祭祀和洁净的条例。 书中重要的事是两次人口调查(数点民数),虽然所占篇幅不多(1-4章及26章),却是贯串全书的脉络。

  第一次人口调查在西奈山(1-4章);第二次在三十八年之后。那时以色列民已经来到外约旦的摩押平原,在什亭安营,预备越过约旦河,挥军直捣迦南的心脏。

  调查人口有两个目的,第一是组织军队,预备作战,所以所数点的都是二十岁以上的男子。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组织全民。百姓人数二百万,扶老携幼,在旷野四处迁徙,须应付敌人随时的袭击,非有严密的组织和有纪律的生活秩序不可,参2章。

  经过组织和整顿,假先知巴兰见到以色列民的扎营,也不禁赞叹说:“雅各啊,你的帐棚何等华美!以色列啊,你的帐幕何其华丽!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出24:5-6)

  除了人口调查,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记实,和神在此期间所颁布的典章律例。

三、全书纲要
  两次人口调查将本书分成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1-21章,是在西奈旷野的人口调查,和三十八年漂流生涯的简约记录。

二部分是26至36章。以色列的大军已经驻扎在外约旦,摩西为新生的一代进行了第二次的人口调查。这几章也记录了进迦南前的各种安排。 

中间插入的一段22至25章,是有关假先知巴兰的事。记载了他怎样三次咒诅以色列人不遂,咒诅反变成祝福,于是使用计策,叫以色列人与摩押女子行淫,拜摩押人的偶像,以致全民遭受神的惩罚。

  《民数记》与《出埃及记》、《利未记》在所记历史上是交织相连的。三卷书应该放在一起来读。兹将三卷书所记载的大事,顺序列。

  大部分福音信仰学者坚信数字的准确性。古时的地理环境和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土地肥沃得多。加上神全能的供应,这数字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长子数目只有22,273人的问题,有人解释说这是离开了埃及之后才生的长子。六十万男丁所建立的六十万个家庭,一年之内生了二万二千多个男孩子也是平常事。

五、旧约仪式和礼节
  今天的基督徒,因为不是活在旧约律法制度下,读到旧约的礼仪规条时,便会觉得繁复累赘,甚至以为没有意义,因而轻易略过。其实若从现代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来看,一个民族的仪式和礼节无不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摩西五经中的宗教礼仪,对当时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洁净仪式、祭祀方法、会幕的设计形式和节期等等,无不反映宗教信仰的本质。宗教礼仪代表神和人的相通,是人类心灵深处对神的敬畏最高的表达,藉着仪式展现在人的眼前。仪式象话语,是双向的,一方面表现人内心深处的愿望、敬惧,化之为祷告;另一方面,将神对人的态度也表明出来,成为应许或警告。

旧约中最令人注目的宗教设施,莫过于会幕,见《出埃及记》25-40章。会幕表征了神与人同在,也显明了神要求人有圣洁的生活。 此外,全牲的燔祭(利1章)表明完全的奉献。洁净的条例(利11章;申14章)和不可搀杂的定例(利19:19;申22:9-11)提醒以色列民必须分别为圣。以色列人衣服的繸子(边),表明了他们是属于神的祭司,和圣洁的选民(民15:38-41;申22:12),正好象现代人戴戒指、勋章、徽号一样。

勋章、徽号一样。

petertong